力的分解学案

合集下载

《力的分解》 导学案

《力的分解》 导学案

《力的分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掌握力的分解遵循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4、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分力的大小。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和遵循的定则。

(2)掌握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方向的方法。

2、难点(1)力的分解具有多解性的分析。

(2)实际问题中力的分解的应用。

三、知识链接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平行四边形定则: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四、学习过程(一)力的分解的概念1、引入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用绳子斜拉物体、用扁担挑重物等,思考一个力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引出力的分解的概念。

2、定义已知一个力求它的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3、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的关系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力的分解的方法1、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1)分析实例例如,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沿斜面下滑,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

(2)确定分力方向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对于放在斜面上的物体,下滑分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压紧斜面分力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

(3)作出平行四边形以已知力为对角线,根据分力方向作出平行四边形。

(4)求解分力大小利用数学知识(如三角函数)求解分力的大小。

2、正交分解法(1)概念将一个力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的方法。

(2)步骤①建立直角坐标系:通常以物体的运动方向或受力方向为坐标轴。

②把力沿坐标轴分解:分别求出力在两个坐标轴上的分力。

(三)力的分解的多解性1、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有唯一解。

2、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唯一解。

3、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及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可能有两解、一解或无解。

《力的分解》导学案

《力的分解》导学案

躍二层级看思堆探究与创新课时3・5力的分解学可出圭阳』撫哂林出vW程学习目标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强化“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3•初步掌握一般情况下力的分解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分力的方向。

4.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分力。

5•尝试运用力的分解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理的问题,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6•能区别矢量和标量,知道三角形定则,了解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质是一样的。

知识悴系械理1.求一个力的分力叫作①力的分解。

2.力的分解是②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③平行四边形定则。

把一个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力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就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F、F。

123.在不同的情况下,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个力可以产生几个不同的效果。

如果没有其他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做出④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也就是说,同一个力F可以分解为⑤■对大小、的分力。

4.一切矢量相加都遵循⑥平―。

5.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这个方法叫作⑦三角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质是一样的。

\重点难点探究主题1:力的分解请阅读教材中“力的分解”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耙受拖拉机一个斜向左上方的拉力F,这个拉力对耙产生了什么效果?这样的效果能不能用两个力F和F2来实现?方向如何?(2)F和F与F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那么能不能用F和F来代替F?这体现了怎样的物理思想?1212(3)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是怎样的关系?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遵循什么定则?主题2:力的分解原则⑴分析图中力的作用效果:①如图甲所示,利用一根铅笔将拴有重物的细绳撑起,感受重物竖直向下拉细绳的力产生了哪两个作用效果?②如图乙所示,小孩拉小车前进中,小车受到的拉力有怎样的作用效果?③如图丙所示,小孩滑滑梯的过程中,重力有怎样的作用效果?⑵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一个力的步骤是怎样的?⑶将问题(1冲小车受到的拉力、滑滑梯小孩的重力按其效果进行分解,并求出各力的分力,这些分力是不是物体的真实受力?主题3:对力的分解的讨论⑴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力的分解有唯一的解吗?⑵已知合力F和一个分力F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分解有唯一的解吗?⑶若知道合力F,另夕卜知道一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试分析分力的解的情况。

学案3:3.5 力的分解

学案3:3.5 力的分解

5 力的分解教材提炼知识点一力的分解以及分解法则1.力的分解:已知一个力求它的的过程.2.分解法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同样遵循.3.分解依据:通常依据力的进行分解.知识点二矢量相加的法则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相加的物理量.3.三角形定则:如图所示,三个矢量F1、F2和F构成一个三角形,其中首尾连接的矢量F1、F2为两个分矢量,从一个矢量的箭尾指向另一个矢量的箭头的矢量F为合矢量,矢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和方向分别表示三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重难拓展拓展一力的分解讨论1.一个力在不受条件限制下可分解为无数组分力.将某个力进行分解,如果没有条件约束,从理论上讲有无数组解,因为同一条对角线可以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有无穷多个(如图所示),这样分解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实际分解时,一个力按力的作用效果可分解为一组确定的分力.2.一个合力可分解为唯一的一组分力的条件.(1)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时,有唯一解.(2)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时,有唯一解.(3)已知合力F以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时,若F与F1的夹角为α,有下面几种可能:①当F sin α<F2<F时,有两解,如图甲所示②当F2=F sin α时,有唯一解,如图乙所示③当F2<F sin α时,无解,如图丙所示④当F2>F时,有唯一解,如图丁所示拓展二力的效果分解法按实际效果分解的几个实例.拓展三 力的正交分解法 1.概念.将力沿着两个选定的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叫力的正交分解. 2.优点.正交分解法是在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其优点有:(1)可借助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对力进行描述.(2)分解时只需熟知三角函数关系、几何关系,简便、容易求解. 3.适用情况.常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合成. 4.步骤.(1)建立坐标系:以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系x 轴和y 轴的选择应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2)正交分解各力:将每一个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x 轴和y 轴上,并求出各分力的大小,如图所示.(3)分别求出x 轴、y 轴上各分力的矢量和,即: F x =F 1x +F 2x +… F y =F 1y +F 2y +…(4)求共点力的合力:合力大小F =F 2x +F 2y ,合力的方向与x 轴的夹角为α,则tan α=F yF x . 基础夯实一、选择题(1、2题为单选题,3、4题为多选题) 1.关于力的合成与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都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B .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C .当已知合力,和其中一个分力,则分解的结果可能是无数D .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分解结果是唯一的2. 如图所示,a 、b 、c 三根绳子完全相同,其中b 绳水平,c 绳下挂一个重物。

第二章 学案6 2-6 力的分解

第二章 学案6    2-6  力的分解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合力大小、方向,则其分力必为确定值 B.已知两分力大小、方向,则它们的合力必为确定值 C.分力数目确定后,若已知各分力大小、方向,可依据平行四边 形定则求出总的合力 D.若合力为确定值,两分力方向已知且成一定夹角,依据平行四 边形定则一定可以求出这两个分力的大小 解析 已知合力大小、方向,其分力可能有无数多组,A 错.若已知 两分力大小、 方向,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 其合力为确定值,B 对. 若 分力确定后,可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总的合力,C 对.合力为 确定值,若两分力的方向已知且成一定夹角,则两分力是唯一的.
答案 (1) 斜面上小车重力产生的两个效果: 一是压紧斜面,二是使小车沿斜面 下滑. 不会 本 学 (2)力的分解如图所示
案 栏 目 开 关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2.如图 5 所示,用绳(橡皮绳)将重为 G 的 篮球挂在墙壁上(在球和竖直墙面接触处垫 一块橡皮泥). (1)球的重力 G 产生哪两个效果? (2)按重力的作用效果将 G 进行分解,并求 出两分力的大小. 答案 (1)效果:一是斜向下拉绳,二是压紧墙面. (2)力的分解如图所示 G F1= ,F2=Gtan θ cos θ
[要点提炼 ] 1.力的分解的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没有限制,一个力可分解为 ____________ 大小、方向 无数对
本 不同的分力. 学 案 3.力的分解有唯一解的条件: 栏 目 方向 (1)已知两个分力的 __________( 两分力方向不在一条直线 开 关
F2=
F2+F2 1= 300 N
二、力的分解方法 [问题设计] 1.如图 3 所示,在一个直角木支架上,用塑料垫板做斜面.将一 用橡皮筋拉着的小车放在斜面上(图 4),观察塑料垫板和橡皮筋的 形变. 本

力的分解教案范文

力的分解教案范文

力的分解教案范文教案:力的分解一、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力的分解方法和应用;3.能够通过图示或实例进行力的分解和合成计算。

二、教学内容1.力的概念和特点2.力的分解3.力的合成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教师向学生介绍力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示范实验:教师用一个绳子和砝码进行示范,向学生展示力的作用,并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效果和方向。

Step 2 力的分解1.引入力的分解的概念,通过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力的分解。

2.向学生解释和演示分解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绳子、棍子等道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力的分解。

3.练习:设计一些力的分解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分解能力。

Step 3 力的合成1.引入力的合成的概念,通过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力的合成。

2.向学生解释和演示合成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绳子、棍子等道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力的合成。

3.练习:设计一些力的合成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合成能力。

Step 4 力的分解与合成的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分解和合成的应用领域。

2.示范一些应用实例,如静力分析、斜面上物体的运动等,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Step 5 拓展训练1.自主探究:提供一些复杂的力的分解和合成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是否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2.练习成绩:给学生布置一些力的分解和合成的习题,分析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方式。

3.拓展训练的成绩:评估学生在复杂问题解决和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力的分解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和练习,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力的分解和合成的同时,也锻炼了自主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示范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的分解与合成。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分解大全5篇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分解大全5篇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分解大全5篇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分解大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考虑到课本知识巩固积累和运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分解精选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根据上学期的期未成绩分析,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

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

学生学习方法欠缺。

故需在必修2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回顾。

加强基础教学及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开始有排斥感。

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必修2是共同必修模块的第二部分,大部分内容是必修1模块的`综合或应用,也是会考要求的教学内容之一。

故对学生的基础要求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不宜太难,要以新课程的理念转换教学的难度与重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本学年的教学重点为在巩固必修1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必修2的教学。

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并能在解题中有所应用。

在平时的练习,注重以会考和高考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2.认真备课,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4.认真积极批发作业、试卷等,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5.尽量多做实验,多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其感性认识,加深理解;6.认真做好月考分析和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分解精选篇2一、学生情况简要分析高一11、12班,每班64人。

11、12班为三类班。

经过半年的学习,已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任务。

11、12班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难点:①矢量的慨念及矢量的运算;②数学的函数关系及函数图象;③物理慨念和规律的抽象性和复杂性;④思维方法的超前性,如极限的方法,空间的关系等;⑤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等。

力的分解教案

力的分解教案

力的分解教案力的分解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力的分解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力的分解教案1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10的9种分法。

三、活动难点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四、活动准备1、10以内数的分解和教学光盘。

2、若干小矮人图片和小房子。

3、数字卡片若干。

五、活动过程(一)、问答形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

如:师:我来问,你来答,9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边拍手边回答)(二)、学习10 的.组成和分解。

1、故事导入。

教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你们看,他们来了。

提问:1〉来了几位小矮人?2〉10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动手操作,把10张小矮人卡片摆一摆,记一记来思考10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1〉把幼儿分成10组,每四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总结10的9种分法:力的分解教案2设计背景学习完《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这天有位小朋友突然问我:“老师我知道了5的分解与组成,可是我们马上就六岁了,你能告诉我们6的分解与组成吗?”,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

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最近我们学了《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学习6的分解组成。

力的分解教案(精选7篇)

力的分解教案(精选7篇)

力的分解教案(精选7篇)力的分解教案第1篇一、课标要求通过观察与体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学会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对力进行分解,会用力的分解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此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表示及分类、力学中的三种力、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是等效思想的具体应用,等效思想是物理学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学习力的合成时学生已有所了解,本节教学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运用等效思想。

矢量是完全不同于标量的一类物理量,它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为位移、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矢量的学习、为牛顿定律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中物理要求的五种基本能力之一,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要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菱形等数学知识计算分力的大小,因此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综上所述,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之一。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已经对力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并通过力的合成方法认识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初步学会了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力学问题,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思想课时安排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及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和认知难度,笔者将本节内容分两课时处理,把“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作为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两类知识及教学策略按照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的分类,笔者将本课时的新授知识和需要用到的原有知识分类如下:陈述性知识: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分解的概念──已知合力求分力。

其中力的分解的概念是新授课的陈述性知识。

对于陈述性知识,笔者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是:根据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原有知识越多就可能学得越多,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差异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了让学生高效地掌握新授知识必须在新授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架设好桥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
(1)会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2) 能够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已知力的分力。

活动一:
(1)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确定的力(不加条件限制),请学生上黑板画出它的分力。

(2 ) 引导学生思考:
1.为什么同一个力可以分解成多组分力?
2.怎样去分解一个力呢?
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个斜向上方的拉力F,这个力与水平面成θ角。

(1)猜想:力F的作用效果有水平向前拉物体和竖直向上提物体的效果
(2)结论:力F的作用效果有水平向前拉物体和竖直向上提物体的效果那么它的两个分力就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

活动二:把书放在倾斜的用手让学生体会重力的作用效果
如图所示,将一块较软塑料板的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

另一端用物体垫高,形成一个斜面;物体放在斜面上下滑时,塑料板形变是怎样的?
(1)让学生进行猜想
(2)现象:塑料板被压弯了;物体在斜面上下滑。

(3)物体的重力产生了哪些作用效果?
(4)分析得出结论:
观察发现, 物体在斜面上下滑, 说明物体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重力的一个分力);
同时看到塑料垫板发生弯曲, 说明有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重力的另一分力)
练习:1.求滑块重力G沿斜面及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 2.小球静止在斜面和挡板之间,斜
面和挡板垂直,请分解小球所
受的重力
练习 3.小球静止在斜面和挡板之间,请分解小球所受的重力。

活动3:引导学生参考下图:并把力的示意图画出来。

结论:一般情况下,力的分解可采用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分解的一般步骤
1、根据力F的作用效果,画出两个分力的方向;
2、把力F作为对角线,画出平行四边形得出分力;
3、求解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活动三:
活动四:
当一个确定的合力加上相应条件限制,它的分力有没有惟一解?
(1)已知两分力的方向(2)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