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第一章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方面, 是及其深刻和丰富的。

哲学理论: 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组成政治经济学理论: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古代朴素

唯物形而上学 ; 辩证法

谁是第一性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

思维存在性唯心主观客观

同一性可知论: 康德马克思

不可知论

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 1) :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

哲学( 2) : 一个人带着乡愁去寻找自己的家园。

两大现象: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人类两大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I、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 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 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 II、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 主张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精神, 主张一是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物质: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⑴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⑵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⑶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 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任何形式的运动, 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将导致唯心主义。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 但依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特征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处于基础地位)

实践的基本形式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验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也就是说,

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

联系之中;

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发展的过程, 从形式上看, 是食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从内容上看, 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对立统一规律 ( 实质和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矛盾: 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对立( 斗争性)

统一( 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这包含两层含义: 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 互为存在的前提, 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

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 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

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竞长争高, 此消彼长, 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 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二、矛盾双方的斗争, 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