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学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学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学案

【学习导引】

1.什么叫分散系?什么叫分散质?什么叫分散剂?

说明:请课外上网查阅关于“半透膜”的资料,并用于解答本问题。

4.胶体的性质

(1)发生丁达尔效应

对丁达尔效应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达尔效应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朗运动

对布朗运动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胶体发生布朗运动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3)因胶体粒子带电荷引起的性质——电泳

思考:我们经常说“某某胶体粒子带正电荷”,能不能说“该胶体带正电荷”,为什么?

思考:已知Fe(OH)3胶体粒子易吸附胶体中的某类阳离子而带正电荷,在Fe(OH)3胶体中插入电极并持续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可能发生怎样的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知识拓展:(4)胶体的介稳性——一定条件下发生聚沉(凝聚)

思考:

①胶体在一定条件下稳定存在的原因有二,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请你给出几种使胶体聚沉(凝聚)的方案。

填入下表:

【同步训练】

1.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差异在于( )

A.是否稳定B.是否有颜色

C.是否透明D.粒子直径大小

2.纳米材料是指把固体物质加工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一类材料。若把这些纳米粒子分散到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 )

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

3.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最主要

...原因是( )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作布朗运动

C.胶粒带正电荷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径介于1nm—1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Fe(OH)3难溶于水,因此不可能均匀分散在水里形成稳定的红褐色的液体

C.根据丁达尔效应,利用一束强光可以区别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

D.胶体粒子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因此不能透过滤纸

5.如果大气中没有许多的悬浮物形成的气溶胶,那么即使白天天空也不会是光亮的,我们只能像黑夜一样看见诸多星星和一个大的星星——太阳。是大气中的气溶胶使我们能够在白天感觉到一片光明。气溶胶显示的这种性质叫做( )

A.光的反射B.布朗运动C.电泳D.丁达尔效应

6.珍珠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和水,其中所含的水是以极其细小粒子的形式(粒子直径大都在10-7m-10-9m之间)分散在固体碳酸钙中的。则从分散系的角度珍珠可看做( ) A.溶液B.固溶胶C.液溶胶D.浊液

7.土壤也是一种胶体,研究发现,土壤胶体粒子主要是带负电荷的。化肥施入土壤后,往往是先被土壤胶体吸附固定下来再被作物吸收的。在水田里施用下列氮肥时,哪一种容易造成肥效的流失( )

A.NH4HCO3B.NH4Cl C.(NH4)2SO4D.NH4NO3

8.大多数无机物形成的胶体都属于粒子胶体,其胶体粒子大都是由难溶性物质的若干小分子集合在一起形成的聚合体,只是由于颗粒度小,才没有沉降,而是形成了一种暂时稳定的胶体状态。而一些有机大分子,如鸡蛋白、可溶性淀粉等本身是可以溶于水的,它们的单个分子就达到了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故它们的水溶液又叫分子胶体。

如图所示:把一个鸡蛋壳底部的外皮用盐酸溶解掉,只留下内膜,这层内膜是一种半透膜。

把淀粉溶液和食盐水的混合物放入上述鸡蛋壳内,并把鸡蛋壳置于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分别取烧杯中(蛋壳外)的液体各2mL,做下列实验。

(1)第一份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份中滴加碘水(I2),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I2分子遇淀粉会变蓝色)。

(3)上述用盐酸溶解鸡蛋外壳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拓展】

1.硫酸镁(化学式为MgSO4)是一种盐。下列途径,难以得到硫酸镁的是( ) A.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B.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D.酸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2.下边是一个交叉分类图,左侧为物质,右侧为分类标准,线已连接好。请根据分类情况,写出右侧栏中的分类标准。

3.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某些物质划入不同的类别。如HCl在不同的场合分别可以划入“无氧酸”、“气体”、“易溶物质”、“氯化物”、“氢化物”等若干类物质中。下边有四种物质,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都可以把它们分为2类,其中的某一种属于一类,而另外的三种不属于该类。请思考,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把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氢氧化钠、氧气、氧化铜、盐酸。

4.酸与碱发生反应时,除了生成正盐外,还可生成酸式盐(如NaHSO4、NaHCO3、NH4HCO3等)或者碱式盐[如Mg(OH)Cl、Cu2(OH)2CO3等]。酸式盐和碱式盐都是酸和碱不完全中和的产物。

(1)CO2与NaOH溶液反应,可能生成正盐Na2CO3,也可能生成酸式盐NaHCO3。

你认为什么条件下会产生NaHCO3?

(2)写出碱式盐Mg(OH)Cl、Cu2(OH)2CO3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酸式盐NaHSO4和NaHCO3分别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物质中,符合“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这一条件的是:①酸;②

酸式盐;③碱;④碱式盐;⑤碱性氧化物

A.①②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④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同步训练】

1.D2.B3.C4.C 5.D6.B 7.D

8.(1)有白色沉淀产生AgNO3+NaCl=AgCl↓+NaNO3

(2)无明显变化淀粉分子不会透过半透膜

(3)CaCO3+2HCl=CaCl2+H2O+CO2↑

【能力拓展】

1.A

2.从上到下依次为:磷酸盐、酸式盐、酸类、钠盐、正盐

3.这是一种考查发散思维能力的题目。对物质进行分类的策略是对这些物质进行比较,要进行多种分类,就要发散开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些物质进行比较。如颜色、状态、组成元素、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的多个方面的化学性质等。

如下表(可能还有其它分法):

4.(1)当NaOH不足(或CO2过量)时会产生酸式盐

(2)Mg(OH)Cl+HCl=MgCl2+H2O;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NaHSO4+NaOH=Na2SO4+H2O;NaHCO3+NaOH=Na2CO3+H2O

(4)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