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谱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本身抗体
•本身抗体涉及抗本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旳免疫球蛋白。
•抗细胞内抗原旳抗体涉及:①抗细胞核成份旳抗体(抗核抗体)。 ②抗细胞浆内成份旳抗体(抗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细胞胞浆抗体、抗线 粒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等)。③抗细胞表面抗原旳抗体。
•抗细胞外抗原旳抗体涉及: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
• 抗SSA抗体
• 抗SSA抗体主要见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高达60%~75%。 另外,也可见于其他本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阳性率为 30%-40%)。还与新生儿红斑狼疮、SCLE及光敏感旳发生有关。 抗SSA抗体对于诊疗干燥综合征敏感性高。
•抗Sm抗体
•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旳特异性标志之一,特异性高 达99%。但阳性率偏低,在SLE中阳性率为30%。同步检验抗 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可提升系统性红斑狼疮旳诊疗率。与 病情活动度无关。
红斑狼疮 (LE)
试验室检验
抗核抗体 抗dsDNA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抗Sm抗体 抗U1-RNP抗体
抗SS-A(Ro)抗体
抗SS-B(La)抗体
滴度在1:80以上
为SLE患者旳标识抗体
SLE患者 DLE患者
也见于药物引起旳红斑狼疮 为SLE患者旳标识抗体
SLE患者 MCTD患者 SLE患者 干燥综合征 SLE患者 干燥综合征
• 抗核抗体旳分类和命名,习惯上ANA有下列4种命名法:
• (1)以首次检出这种抗体旳疾病命名,如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就是 首先从干燥综合征中检出旳抗体。
• (2)以首次检出这种抗体旳病人名字旳前两个字母命名,如抗Sm抗体, 抗Jo-1抗体等。
• (3)按抗原在细胞旳位置命名,如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着丝点 抗体等。
有关抗核抗体谱关于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临床意义1.抗核RNP抗体抗核RNP(nuclear R N P ,nR NP)抗体是诊疗 MCTD的重要血清学依照,列入MCTD的诊疗标准。
因其抗原为含有 U 1RNA的核蛋白复合物,故而称为 U1RNP。
其在MCTD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可高达 95 %。
不论在疾病的活动期或是缓解期,高滴度的抗 RNP抗体均可连续存在。
抗nRNP抗体无疾病特异性,在其余自己免疫性疾病中阳性检出率以下: SLE 30%~40%,SS 20%,进行性系统性硬化( PSS)10%~15%,皮肌炎( PM)/多发性肌炎(DM)10%,有时也可见于 R A和药物引发的狼疮,可是滴度均较 MCTD 患者低。
因为S m和RNP是同一分子复合物(RNA-蛋白质颗粒)中的不一样抗原位点,两种抗原拥有有关性,故抗 Sm抗体阳性常伴有抗 RNP抗体阳性,单调的抗 Sm抗体或抗RNP抗体阳性较少见。
2.抗S m抗体抗Sm抗体仅发现于 SLE患者中,是SLE的血清标记抗体,已列入SLE的诊疗标准。
约30%~40%的SLE患者抗Sm抗体阳性,此抗体阴性不可以清除 SLE的诊疗。
相抗衡dsDNA抗体而言,抗Sm抗体水平不与 SLE疾病的活动性有关,亦不与SLE的任何临床表现有关,治疗后的SLE 患者也可存在抗 Sm抗体阳性。
抗Sm抗体的检测对初期、不典型的 SLE或治疗后的回首性诊疗拥有很大帮助。
3.抗SSA/Ro 抗体抗SSA/R o抗体是S S患者最常有的自己抗体。
其阳性检出率分别是 70%~80%,部分SLE 患者也有抗 SSA/Ro抗体检出,其阳性率分别为 35%,约60%的亚急性红斑狼疮( SCLE)患者,补体缺点的 SLE患者和重生儿狼疮患者可出现抗SSA/R o抗体阳性。
抗SSA抗体可经过胎盘进入胎儿,惹起重生儿狼疮综合征,出现典型的 SLE皮损和不完整性心脏传导阻滞。
此外,独自出现抗 SSA/Ro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其肾炎或血管炎的发生率较高。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抗核抗体(ANA)谱检测是一种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规实验室检查。
它是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抗核抗体来评估机体免疫系统是否存在异常反应。
这种抗体可以识别和攻击自身组织中的核成分,如染色质、DNA和RNA,从而引发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疾病。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下面将详细介绍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首先,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
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与抗核抗体的产生有关。
根据不同的抗核抗体的阳性与阴性结果,可以判断疾病的类型。
例如,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被认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结果往往与SLE相关。
另外,抗Sm抗体(anti-Sm)是SLE的特异性抗体,而抗核糖体P抗体(anti-nRNP)则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相关。
通过抗核抗体谱检测,医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抗体结果对疾病进行区分和诊断。
其次,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一些抗核抗体的阳性结果与疾病的活动性和程度相关。
例如,抗Sm抗体的阳性结果与SLE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抗dsDNA抗体的水平升高也与SLE的肾脏损害的存在和严重程度相关。
通过检测这些特定的抗核抗体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活动情况和预测疾病的进展。
另外,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一些研究发现,特定的抗核抗体的阳性结果可以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例如,抗Sm抗体的阳性结果与SLE的预后不良相关,而抗dsDNA抗体的阳性结果与SLE的肾脏损害的发生和预后有关。
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提供关于疾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信息,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监测疾病的进展。
此外,抗核抗体谱检测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分子分型。
抗核抗体的阳性结果可用于确定不同的分子分型。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抗核抗体谱检测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对自身细胞核成分的免疫反应。
该检测可检测多种抗核抗体,包括ANA(抗核抗体)、dsDNA(双链DNA抗体)、Sm(Sm抗体)、SSA/Ro(Sjögren综合征A/Ro抗体)和SSB/La(Sjögren综合征B/La抗体)等,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的疾病,如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病、干燥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且病情发展较缓慢,常常导致延误诊断。
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早期发现上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抗体异常,从而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2. 疾病评估和监测:抗核抗体谱检测可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例如,在红斑狼疮患者中,高滴度的ANA和dsDNA抗体与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相关。
通过定期检测抗核抗体水平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疾病进展。
3.辅助诊断其他疾病:除了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谱检测还可用于辅助诊断和鉴别其他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肝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
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发现这些疾病患者中存在的抗核抗体异常,有助于快速确定疾病类型和定制相应的治疗方案。
4. 产前筛查:抗核抗体谱检测可用于孕妇产前筛查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和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
抗SSA/Ro和抗SSB/La抗体阳性的孕妇生下的胎儿可能会出现心脏传导阻滞,而抗dsDNA抗体阳性的孕妇可能会生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婴儿。
早期发现并跟踪这些孕妇的抗核抗体谱异常,有助于预防并管理这些婴儿的疾病。
总之,抗核抗体谱检测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提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评估和监测,辅助诊断其他疾病,以及进行产前筛查等。
对于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预后评估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未来抗核抗体谱检测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要点(完整版)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要点(完整版)抗核抗体谱实际是抗核抗体广义的一组各有不同临床意义的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为细胞内全部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和,靶抗原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质、细胞骨架及细胞分裂周期,按核内各个分子的性能不同将其区分,每大类又由不同抗原特性再分为许多种类,形成抗核抗体谱。
ANA抗体谱检测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检验指标,对病人的潜在疾病做出更好的提示。
例如,ENA检测的Sm抗体虽然是SLE的特异性抗体,但是其阳性率较低,仅为5%~10%,如果使用ANA抗体谱作为检测试剂,则有核小体,dsDNA,核糖体P蛋白三个特异性指标可以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检测指标,使检出率大大增加。
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从而得出更为清晰的病情诊断。
抗核抗体谱检测包括的抗体及其临床意义如下:1、抗M2抗体:高效价的抗M2抗体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标志,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的酶E2和蛋白X为主要的靶抗原。
另外,在其它慢性肝脏疾病(30%)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SCL)(7%~25%)中也可检出抗M2抗体,但主要为低效价。
抗M2抗体阳性的SCL患者,很可能临床重叠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抗着丝点抗体:与局限型SCL(CREST综合征:钙质沉着、Raynaud 病、食管功能障碍、指硬皮病、远端血管扩张)有关,阳性率为70%~90%。
3、抗dsDNA抗体:对SLE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除抗Sm抗体外,抗dsDNA 抗体也可作为该病的一个血清学指标,阳性率为40%~90%。
4 、抗核小体抗体:对SLE的特异性几乎为100%,与健康献血员或硬化症、干燥综合征和多肌炎(PM)患者血清不反应。
5、抗Jo-1抗体:见于多肌炎,阳性率为25%~35%。
6、抗Ku抗体:可见于1%~7%的肌炎患者。
许多自身免疫疾病发现有Ku抗体,包括多发性肌炎、狼疮及硬皮病。
抗Ku抗体检测阳性可以提示有肌炎的高度危险。
07 抗Mi2抗体:在10%-15%的急性皮肌炎患者中检测到,诊断特异性>96%。
抗核抗体谱检测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检测临床意义抗核抗体(ANA),是包含多种不同临床意义的一系列自身抗体,靶向的抗原包括:DNA、可提取核抗原(ENA)、RNA、核糖核蛋白(RNP)。
主要分为以下:抗DNA抗体(如抗ss-DNA抗体、抗ds-DNA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AHA):抗H1、抗H2A、抗H2B、H3、抗H4抗体等(药物性狼疮的阳性率达95%以上,常见的药物有肼苯达嗪、异烟肼及氯丙嗪)。
抗非组蛋白抗体:ENA抗体谱(抗Sm抗体、抗RNP 抗体、抗SSA/Ro抗体、抗SSB/La抗体、抗Mi-2抗体、抗Ku抗体、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
抗核仁抗体:抗PM-Scl抗体、抗Th/To抗体、抗U3-RNP、抗4-6-S-RNA抗体等。
抗其它细胞成分抗体(PCNA)。
何时检测ANA:高验前概率的患者:存在SLE(如光敏性、胸膜炎)、SSc(雷诺现象、皮肤改变)或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disease, SjD,难以解释的眼干口干)的临床证据时,根据ANA结果很容易诊断。
如果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结果提示有较大或很大概率为以下一种或多种诊断,适合检测ANA:ü关节出现持续性炎症,伴有骨骼及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
早晨起床时关节感觉僵硬,在活动后减轻,称为“晨僵”。
ü肌肉疼痛、红肿、无力,甚至萎缩,做精细动作困难。
ü皮肤出现明显红斑、皮疹,光照后情况加重。
皮肤出现硬化,触觉异常,对温度的感觉出现异常,黏膜处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溃疡。
ü全身多器官损伤,出现乏力、发热、虚弱、贫血、血细胞减少、蛋白尿等症状。
如果不加选择地检测ANA,大多数阳性结果可能反映假阳性,还可能干扰医生的正确诊断。
假阳性情况:肺疾病:如特发性肺纤维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感染:如寄生虫、结核杆菌感染等;肝病:如活动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骨髓瘤等;其他系统疾病:如器官移植后、终末期肾病、I型糖尿病等。
(整理)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1)自身抗体:是指抗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抗细胞内抗原的抗体包括:1、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抗核抗体)。
2、抗细胞浆内成分的抗体(抗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细胞胞浆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等)。
3、抗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
抗细胞外抗原的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脱氧核糖核蛋白(DNP)、DNA、可提取的核抗原(ENA)和RNA等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能与所有动物的细胞核发生反应,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水、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
抗核抗体是一组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
按其核内各个分子的性能不同可将各ANA区分开来,如(一)抗DNA抗体,(二)抗组蛋白抗体,(三)抗非组蛋白抗体,(四)抗核仁抗体等。
每一大类又因不同抗原特性而再分为许多种类。
因此ANA在广义上是一组各有不同临床意义的自身抗体,更确切的名称应为抗核抗体谱。
ANA 主要存在于IgG,也见于IgM、IgA,甚至LgD及LgE中。
常见的核免疫荧光杭核抗体试验有以下几种图形:(1)均质型:核质染色均匀一致,这种染色型常与抗组蛋白和抗DNA抗体有关;(2)斑点型:核质染色呈斑点状,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常呈这种染色型;(3)周边型:荧光染色围绕在核膜周围,它与抗DNA抗体有关;(4)核仁型:仅有核仁染色,具有抗4-6sRNA抗体呈现这种染色型;(5)着丝点型:在体外培养的细胞株(喉癌细胞)在核分裂相期时,可见到荧光染色的着丝点排列成特殊图型,而在鼠肝做底物中看不到此类图型,而被遗漏。
抗核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5%~100%)、类风湿性关节炎(RA,10%~2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80%~100%)、干燥综合症(SjS,10%~40%)、全身性硬皮病(85%~90%)、狼疮性肝炎(95%~10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100%)等,但经皮质激素治疗后,阳性率可降低。
抗核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优点:特异性好
抗dsDNA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100IU/ml 优点:敏感性最高 缺点:过于敏感,同时可能检测到ssDNA抗体和低亲和力dsDNA抗体,而 这两种致病力均不强 放射免疫法(Farr): ≥20% 优点:对高亲和度DNA抗体的检测优于CL-IIF 缺点:具有放射性,对技术人员身体造成一定影响 蛋白印迹法(WB) 缺点: dsDNA抗原在纯化包备过程中可变性解链,变成ssDNA,导致假阳性结果 不同方法检测SLE患者抗dsDNA抗体的结果: everything is possible 至少用两种方法做(报告结果时注明方法学),互为补充。如:IIF法+ ELISA法
ANA(+)S1:80 抗SSA(+++)135 抗Ro52(+++)110
诊断? 治疗?
2
3
4
案例3
CTD SLE待随诊,重用HCQ
案例4
女性,40岁 4年前多浆膜腔积液、低补体血症、ANA 1:320、抗SS-A+、抗SS-B+,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性大”,予“pred+CTX”治疗好转后“pred 10mg qod +HCQ”维持。 15天前新发面部皮疹(丘疹鳞屑型)、脱发; 尿常规:PRO 阴性;尿四蛋白:轻度增高; 补体下降(C3 50mg/dl C4 7.4mg/dl); 抗dsDNA(IF) 1:320 抗核小体 + 抗组蛋白+; 诊断?治疗?
抗DNA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抗组蛋白 H1,H2A, H2B, H3,H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核抗体谱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ANA )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核成分作为靶抗原的
自身抗体的总称,其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迄今已有二十余种抗核内不同成分的抗核抗体被相继发现。
ANA-17S免疫印迹法,一份标本一次实验可筛查17种抗体,可以对多种疾病进行提示。
为2%-5%
抗Mi抗体(Mi-2 )主要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AMA-M2量值的高低对疾病的预后意义明确,也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外胆道阻塞性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依据。
抗Ku抗体(Ku)抗Ku抗体可见于1-7%的肌炎患者。
许多自身免疫疾病发现有Ku抗体,包括多发性肌炎、狼疮及硬皮病。
抗Ku抗体检测阳性可以提示有发展肌炎的高度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