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抗核抗体谱 医学生用免疫学资料

合集下载

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及意义简介

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及意义简介

ANA谱17项(免疫印迹法)
疾病
项目名称
抗双链DNA抗体IgG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组蛋白抗体 抗Sm抗体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
抗核糖体P蛋白(PO)

抗SS-A/R060抗体

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SSA/R052抗体

抗SSB/La抗体

系统性硬化
抗着丝点B抗体(CENP-B) 抗Scl-70抗体(Scl-70)
39
系统性血管炎的分类(Chapel Hill)
• 大血管 Takayasu动脉炎(大动脉炎) 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
白塞氏病
• 中血管 结节性多动脉炎
Kawasaki病 • 小血管
韦格纳肉芽肿
Churg-Strauss 综合症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过敏性紫癜
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
➢ 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时,此抗体阳性率为60%。 ➢ 约40%SLE患者此抗体为阳性。 ➢ RA及SSc等继发干燥综合征时此抗体为阳性。 ➢ 在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时,此抗体阳
性率可高达75%而ANA可阴性。
抗SSB/La抗体
现已证实1975年命名抗SSB抗体与1974年发现的抗La 抗体为同一抗体,简称抗SSB抗体。其临床意义如下: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此抗体阳性率为40%。 ➢ 抗SSB抗体阳性对诊断SS比抗SSA抗体阳性更具特异性, 故可认为抗SSB抗体是SS的标记性抗体。 ➢ 抗SSB抗体阳性时,抗SSA抗体肯定阳性,但抗SSA抗体 阳性时,抗SSB抗体可以阴性。
SSc: 30%
SS:

抗核抗体谱15项解读

抗核抗体谱15项解读

抗核抗体谱15项解读抗核抗体谱15项解读抗核抗体谱是检测自身免疫反应中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抗体种类及滴度的一种常规检测方法,常用于风湿免疫科、肾内科、消化内科等临床科室。

抗核抗体谱检查的结果能够反映身体免疫系统的情况及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深受临床医生的重视和病患的关注。

那么,在接收抗核抗体谱检查结果时,该如何解读呢?以下是抗核抗体谱15项解读的详细内容。

一、ANA(抗核抗体)ANA又叫抗核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常表现出高水平。

阳性结果可能说明存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二、抗ds-DNA抗体抗ds-DNA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辅助诊断。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三、抗Sm抗体抗Sm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辅助诊断,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四、抗SS-A抗体抗SS-A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Sjogren综合征的辅助诊断。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者存在Sjogren综合征等疾病。

五、抗SS-B抗体抗SS-B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Sjogren综合征的辅助诊断。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者存在Sjogren综合征等疾病。

六、抗RNP抗体抗RNP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恶性结节病的辅助诊断。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结节性多肌病等疾病。

七、抗SSC70抗体抗SSC70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系统性硬化症的辅助诊断。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系统性硬化症等疾病。

八、抗Ro-52抗体抗Ro-52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干燥综合征的辅助诊断。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干燥综合征等疾病。

九、抗PM-Scl抗体抗PM-Scl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多发性硬化的辅助诊断。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多发性硬化等疾病。

十、抗Jo-1抗体抗Jo-1抗体是一种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肌无力症的辅助诊断。

抗核抗体谱

抗核抗体谱

抗Histones抗体
在药物(普鲁卡因胺、肼酞嗪以及其它药 物)诱导的红斑狼疮中比较常见(阳性率为 95%)。另外,在30-70%的系统性红斑 狼疮和15-5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也 可检出抗组蛋白抗体。
抗Ribosomal-P Protein抗体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是系统性红斑 狼疮的特异性标志,阳性率为515%。普遍认为ARPA的滴度与SLE 的活动性相关,还与SLE合并中枢神 经系统症状、肾脏或肝脏受累相关。
抗AMA-M2抗体
高滴度的抗线粒体2型抗体是原发性胆汁 性肝硬化的标志,阳性率为85-95%,另外, 在其它慢性肝脏疾病(30%)和进行性系 统性硬化症(7-25%)中也可检出抗M2抗 体,但滴度较低。
谢谢
抗SS-A抗体
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最常见于干燥 综合征(40-80%)、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 疮(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0%)中,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此 外,在100%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中抗SS-A 抗体阳性。该抗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炎 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抗Jo-1抗体
见于多肌炎,阳性率为2535%。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 化相关。
抗CENP B抗体
与局限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食管功能 障碍、指硬皮病、远端血管扩张)有关, 阳性率为70-90%。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 化患者中也可检测到该抗体(阳性率1030%)。还可出现于雷诺氏综合征中。
抗PCNA抗体
抗Ro-52抗体
单独抗RO- 52 kDa的抗体不具有疾 病的特异性,在肌炎、硬皮病和其他 风湿病均可出现。
抗SS-B抗体
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和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10-20%)的患者中,男女比 例为1:29。在干燥综合征中抗 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常同时 出现。

抗核抗体谱联合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抗核抗体谱联合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抗核抗体谱联合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抗核抗体(ANA)是一类针对细胞核成分产生的自身免疫抗体,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核抗体谱联合抗核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抗核抗体的意义、抗核抗体谱的意义和联合抗核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一、抗核抗体的意义抗核抗体是一类针对细胞核成分产生的自身免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免疫学指标之一。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抗核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其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因此抗核抗体的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核抗体谱的意义抗核抗体谱是指涉及多种抗核抗体的检测,包括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Ro抗体、抗SSB/La抗体等。

不同的抗核抗体在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如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阳性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可能性,抗RNP抗体阳性提示结缔组织病的可能性,抗SSA/Ro和抗SSB/La抗体阳性提示干燥综合征的可能性等。

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可能存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型,从而指导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三、联合抗核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1. 提高诊断准确性传统的抗核抗体检测仅仅是对某一种抗核抗体的检测,无法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抗核抗体谱情况,因此可能存在遗漏或误诊的情况。

而联合抗核抗体检测可以同时对多种抗核抗体进行全面的检测,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降低了漏诊和误诊的风险。

研究表明,联合抗核抗体检测相比传统的抗核抗体检测能够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2. 指导个性化治疗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治疗上也有所不同,通过联合抗核抗体检测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从而指导后续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摘要】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了抗核抗体谱(IgG)检测的原理,然后分析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

接着探讨了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和硬皮病(SSc)等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总结,我们得出结论:抗核抗体谱(IgG)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该检测方法在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抗核抗体谱(IgG)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诊断、价值、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组由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导致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痛苦,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已经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常规检查手段。

深入研究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抗核抗体谱(IgG)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具体应用和价值,深入分析该检测方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以及硬皮病等典型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意义。

通过对大量病例的分析和比较,找出抗核抗体谱(IgG)检测与传统诊断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探讨其在辅助诊断和疾病监测中的潜在价值。

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诊断工具,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生活质量。

此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抗核抗体谱16项

抗核抗体谱16项

抗核抗体谱16项
抗核抗体谱(ANA)是一组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当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身体的正常细胞时,就会产生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谱主要用于筛查和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等。

1.抗核抗体谱16项通常包括以下抗体的检测:
2.抗dsDNA抗体(双链DNA抗体)
3.抗ssDNA抗体(单链DNA抗体)
4.抗Sm抗体
5.抗RNP抗体
6.抗Ro/SSA抗体
7.抗La/SSB抗体
8.抗Scl-70抗体
9.抗Jo-1抗体
10.抗U1-snRNP抗体
11.抗U3-snRNP抗体
12.抗PCNA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
13.抗nucleosome抗体
14.抗histone抗体
15.抗centromere抗体
16.抗ribosome-P抗体
17.抗AMA-M2抗体(线粒体抗体M2亚型)
根据检测结果,医生会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来评估患者是否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并非绝对的诊断依据,而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抗核抗体谱检测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对自身细胞核成分的免疫反应。

该检测可检测多种抗核抗体,包括ANA(抗核抗体)、dsDNA(双链DNA抗体)、Sm(Sm抗体)、SSA/Ro(Sjögren综合征A/Ro抗体)和SSB/La(Sjögren综合征B/La抗体)等,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的疾病,如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病、干燥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且病情发展较缓慢,常常导致延误诊断。

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早期发现上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抗体异常,从而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2. 疾病评估和监测:抗核抗体谱检测可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例如,在红斑狼疮患者中,高滴度的ANA和dsDNA抗体与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相关。

通过定期检测抗核抗体水平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疾病进展。

3.辅助诊断其他疾病:除了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谱检测还可用于辅助诊断和鉴别其他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肝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

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发现这些疾病患者中存在的抗核抗体异常,有助于快速确定疾病类型和定制相应的治疗方案。

4. 产前筛查:抗核抗体谱检测可用于孕妇产前筛查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和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

抗SSA/Ro和抗SSB/La抗体阳性的孕妇生下的胎儿可能会出现心脏传导阻滞,而抗dsDNA抗体阳性的孕妇可能会生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婴儿。

早期发现并跟踪这些孕妇的抗核抗体谱异常,有助于预防并管理这些婴儿的疾病。

总之,抗核抗体谱检测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提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评估和监测,辅助诊断其他疾病,以及进行产前筛查等。

对于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预后评估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未来抗核抗体谱检测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常见免疫学指标的

常见免疫学指标的

• 2.检测:
IgM-RF的常用检测方法是半定量的乳胶凝 集试验,一般认为RF滴度 1:80~1:160 具有临床意义。目前许多实验室已开展应 用比浊度法或ELISA法定量检测IgM-RF, 前者的正常值范围约为<20 IU/ml。
• 3.RF临床意义评价
(1)是诊断RA的标准之一,不是唯一标准,并 非RA特有;作为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区分标准; 正常人2%阳性,老年人可达5%阳性,而且随年 龄的增长RF阳性率可增高;RF与其他蛋白、半 抗原有交叉反应;病后半年才产生,有关节外表 现者,滴度高。持续高滴度RF预示疾病严重,预 后差。
• 抗核抗体阴性的原因 : ① 正常人或非结缔组织病患者,其体内不存在
ANA ; ② 疾病初期,ANA含量不足以被测出或临床治疗有
效, ③ 病情缓解,ANA确实转阴; ④ 其他实验室误差,特别是试剂,这时除排除其他
情况外,注意一下实验试剂盒,是否是同一批试 剂检测的。
• 6、抗ds-DNA 抗体: 对SLE诊断有高度特异性,目前公认为SLE 的特异性抗体,并与疾病活动有关 ,可用 于监测SLE病情变化和观察药物疗效 。
• 很多APS有类似多发性硬化、癫痫、中风等 表现
1、APL阳性
• 血栓发生率: 约30~40% 静脉血栓危险性:比正常人高约10倍 血栓类型: VTE (DVT+PTE) 约占70% 动脉血栓: 缺血性脑卒中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周围动脉闭塞 出血:出血性紫癜,或溶血
多见于SLE(70%),SS、白塞病、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真性红 细胞增多、免疫性血管炎、习惯性流产、恶性肿瘤、多发性硬化、传 染性疾病、肾上腺出血和Addison病均可阳性。
• 现有的APS诊断标准,ACL必须是中高滴度,包括(IGG、IGM、IGA), ACL阳性必须至少间隔6周复查2次以上阳性才能确诊。注意其中ACLIGG主要与血栓形成有关,IGM阳性与药物感染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ANA在各疾病中阳性率
疾 病 阳性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活动期 95-100 非活动期 80-100 药物性狼疮(DLE) 95-100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 95-100 系统性硬化(SSc) 70-90 干燥综合症 (SS) 60-80
五、ANA在各病中阳性率
疾 病 阳性率(%) 多发性肌炎/皮肤炎(PM/DM) 40-60 类风湿关节炎(RA) 30-50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RA) 20-40 慢性活动性肝炎(CAH) 10-20 重症肌无力(MG) 10-20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 10-20 正常人 5-10
2、抗ss-DNA 临床意义 对疾病诊断缺乏特异性,SLE阳性率70%以上,DIL: 60%-80%,MCTD:20%-50%,PM/DM:4050%,SSc:14%,SS:13%,RA:8%。 非风湿疾病(慢活肝、细菌、病毒感染等)、正常老 年人也存在抗ss-DNA 一般不用于常规检测
5,着丝点型:分裂间期细胞核内均匀散布大 小较一致荧光颗粒(40-60), 分裂期细胞染色质着丝点密集排列。 相关抗体:抗着丝点型抗体 6,胞质型:分裂间期胞质荧光阳性。 a,粗颗粒型(线粒体型)、 b,细颗粒型(核糖体) c,核质颗粒型(JO-1型)
四、荧光模型
7,混合型:两种或两种以上荧光染色模型。 解决方法:用不同稀释度血清检测。 8,少见模型:a,肌动蛋白型、 b,波形纤白蛋白型、 c,纺锤体型等。
仅有AHA抗体而不伴有其他ANA(抗ssDNA除外), 强烈支持DIL诊断,IgG型AHA更有利于DIL诊断。 检测方法 ELISA法检测总的AHA IB法检测组蛋白亚单位多肽抗体
抗DNA组蛋白复和物抗体 1、狼疮细胞 临床意义 LE细胞在活动性SLE中阳性率50%-80%,在缓解期 和治疗后性率低。 在SS、MCTD、慢活肝、结核、肾炎、白血病中亦可 见到LE细胞。 检测方法 显微镜镜检,1994年美国临床病理协会明确提出LE 检查是一项过时(废弃)的试验
4,抗非组蛋白抗体
抗ENA抗体:Sm、SSA、SSB 抗染色体抗体:抗着丝点
二、抗核抗体分类
5,抗核仁抗体:抗RNA多聚酶Ⅰ/Ⅱ/Ⅲ、原纤维蛋白、 NOR-90和Th/To等抗体。 6,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板层素、线粒体、高尔基体、 溶酶体、肌动蛋白、波形纤维蛋白、原肌球蛋白、细 胞角蛋白、纺缍体、中间体等。
两种不同底物检测ANA的阳性率比较 疾 病 ANA检测阳性率(%) HEp-2细胞片 组织切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99 95 干燥综合症 85 70 系统性硬化 85 40 类风湿性关节炎 55 25 幼年性风湿关节炎 40 20
四、荧光模型
1,均质型:分裂间期细胞核质染色均匀一 致,分裂期细胞染色质阳性。 相关抗体:抗DNP、抗dsDNA、抗核小体 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2,斑点型:分裂间期细胞核质染色呈斑点状, 斑块状,核仁阴性, 分裂期细胞染色质阴性。 相关抗体:与抗溶性核抗原相关。
三、抗核抗体检测方法
首选:间接免疫荧光法(IIF) 抗原底物片选择: 1、HEp-2细胞(人喉癌上皮细胞) 2、HeLa细胞(人子宫颈癌细胞) 3、Ehrlich(小鼠腹水癌细胞) 4、动物器官组织切片
HEp-2细胞优点:人源培养细胞,核抗原丰富、特异 性强、含量高;核大、细胞结构清晰、易于荧光染色 核型分析。
抗核抗体谱
吉林医药学院 07检本 刘海云
一、抗核抗体概念
传统:是以真核细胞的核成分为靶抗 原的器官非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总称, 属自身抗体中的一组抗体。 新概念:是指抗核酸和核蛋白抗体的 总和。靶抗原包括细胞核、细胞质、 细胞骨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等。
二、抗核抗体分类
1, 抗DNA抗体:ds-DNA、ss-DNA 2,抗组蛋白抗体:抗组蛋白亚单位H1、H2A、 H2B、H3、H4及其复合物抗体。 3,抗DNA组蛋白复合物抗体:狼疮细胞、抗DNP 抗体、抗核小体抗体
抗DNA组蛋白复和物抗体 2、抗DNP抗体 临床意义 阳性主要见于SLE,活动期阳性率80%-90%,非活 动期20%左右。 其它结缔组织病阳性率低于10%,且部分合并SLE 检测方法 胶乳凝集法,阴性不能排除SLE
抗DNA组蛋白复和物抗体 1、抗核小体抗体 核小体含4种核心组蛋白,形成组蛋白八聚 体,占据核小体顶部,通过联结DNA与相邻 核小体连接。 临床意义 该自身抗体产生早先于其它抗体,与肾小球肾炎有关。 多见于活动性狼疮。 在SLE中诊断敏感性58%-71%,特异性高达7%99%。
六、各型ANA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抗DNA抗体
1、抗ds-DNA 临床意义 SLE诊断标准之一 活动期SLE阳性率80%-90% 未治疗SLE病人特异性90%,敏感性70% 抗体高水平伴补体低水平,提示狼疮性肾炎危险性大
SLE活动指标之一,用于监视SLE病情变化,活动期 判断、药物治疗效果观察 检测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短膜虫法、马疫锥虫法 放射免疫法(RIA)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免疫印迹法(IB)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 间接血凝法(PHA)
抗组蛋白抗体(AHA) AHA的靶抗原是细胞核染色质中的组蛋白,为一组与 DNA结合的含大量阳性电荷的小分子蛋白质,无种 属及器官特异性,是染色质基本结构核小体的重要组 织部分。 组蛋白可分5种:H1、H2A、H2B、H3、H4。 临床意义 AHA可以在多种结缔组织病中出现,不具有诊断特异 性。
四、荧光模型
3,核仁型:分裂间期细胞核仁着染荧光,分 裂期细胞染色质阴性。 核仁颗粒型:与抗RNA多聚酶Ⅰ相关 核仁均质型:与PM-SCL相关 核仁点型(1-2点):与抗NOR抗体相关 4,核膜型:分裂间期细胞荧光染色在核膜周围,分裂 期细胞染色质阴性。 相关抗体:抗板层素抗体、gp-210抗体
四、荧光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