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与抗核抗体谱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
2 . 1 两 种 方 法 检 测 抗 核 抗 体 的 结 果 比 较 通 过 检
性疾病 的诊 断 、 鉴别 、 疗 效 的评 价 、 预后 等环 节 有 十
测 结合 临床 表 现 , 1 2 7名 疑 自身 免 疫 性 疾 病 患 者 最 终 确诊 为 自身免疫 性疾 病有 9 6例 , 排 除 自身免疫 疾 病有 2 3例 , 其 余 8例为 可疑 , 需 日后跟 踪 观察病 例 。
等。
1 . 2 诊 断 方 法 I I F 检 测 ANA, 试 剂 为 ANA
HE P 一 2 I g G I F A 诊 断试 剂 盒 ( 由美 国 S C I ME DX
C oR P O RAT I ON公 司生 产) , L I A 法 检 测抗 核 抗 体
谱 试剂 盒 ( 由苏 州浩 欧 博生 物 医药 有 限公 司生 产 ) , 于硝化 纤维 素膜 包被 的特异 性抗 体包 括 : d s D NA 抗 体、 S mD1 抗体、 核 小 体抗 体 、 组 蛋 白抗 体 、 核糖体 P
2 . 2 特异性 诊 断价值
印迹 法 L I A 检 测 检测 出的
不 同类别 的特 异性 ANA 阳性率分 布见 表 2 。
表 2 L I A检测 A N A特异性 A N A分 布 情 况
为研究 对象 , 采 用 间接 免疫 荧 光 法 与 印迹 法 检 测 抗 核 抗体 , 如S L E 、 R A、 干燥 综合 征 S S、 S S c 、 P M/ DM
抗核抗体( a n t i n u c l e a r a n t i b o d y , ANA) 是 以是 非特异 性 自身抗 体 的 总称 , 分 布 于 人 体 的各 种 体 液
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ELISA测定法和免疫印迹测定法。
以下是这些方法的简要介绍和原理:
1.间接免疫荧光法:此方法是检测抗核抗体的常用方法之一。
原理是将待测标本与细胞底物片(如HEp-2细胞)的相应抗原进行反应,然后加入
荧光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通常为抗IgG抗体),形成抗原-抗体-荧光二抗的复合物。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判断待测标本中是否存在针对细胞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
2.放射免疫法:此方法常用于检测抗DNA抗体。
原理是用同位素标记DNA,与被检血清中的抗DNA抗体结合,然后通过沉淀和对比沉淀物与上
清液中的放射活性,得到DNA的结合活性。
结合率高于一定值(通常为20%)则判断为阳性。
3.ELISA测定法:即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
原理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
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去,最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用于定量测定。
4.免疫印迹测定法:此方法是将混合的抗原作为凝胶电泳分离,然后转印到硝酸纤维素的薄膜上,再用标记抗体进行检测和分析。
以上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验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四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对比分析

为: 0 . 9 1 4 、 0 . 7 9 8 、 0 . 9 1 8 、 0 . 7 0 1 。其中 , I I F和 E L I S A法 的 灵 敏 性 明 显 高 于 其 他 两 种 方 法 ( P<0 . 0 1 ) ; L 1 A法 的 特 异 性 最 高 ; I I F 和E L I S A法 的 R O C 曲线 下 面 积 明显 大 于其 他 两 种方 法 ( P< 0 . 0 5 ) 。结 论 : 四种 方 法 检 测 A N A 均 有 较 高 的 特 异 性 和准 确 性 ,
都可用于临床检测 。
【 关键 词 】抗 核抗 体 ; 间接 免 疫 荧 光 法 ; 化学发光法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线 性 免 疫 印 迹 法
【 文章 编号】 1 0 0 5 — 3 6 9 7 ( 2 0 1 3 ) 0 4 — 0 3 0 5 — 0 5 【 中图分 类号】R 5 9 3 . 2 【 文献标志码 】A
采用四格表计算灵敏性sen特异性spe准确性acc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似然比plr和阴性似然比nlr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分析四种方法检测ana的准确性
第2 8卷
第 4期
川
北
医
学
院
学
报
Vo 1 .2 8. No . 4
2 0 1 3H S I CHUAN MEDI CAL COLL EGE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对比分析

ME./N OC>LGAC:>"4 NP/N Q<LRC>"4 N.P HB<"4 O./N S<>J"4 TUV/ Q:>*4 WU./N O<>J"+KB9:;@8B>@ 7? XBF<G:D Q:I7;:@7;Y4 6ACZ<7>J O< .C@7>787C= [;B?BG@C;B S;:F<@<7>:D 6A<>B=B XBF<G<>B U7=9<@:D4 6ACZ<7>J4 OC>>:> [;7\<>GB4 %&'((( 6A<>:) *+KB9:;@8B>@ 7? V8B;JB>GY XBF<G<>B4 T7C@A OC>>:> 6B>@;:D U7=9<@:D ]U7>JAB ^<;=@ [B79DB= U7=9<@:D_$ U7>JAB [;B?BG@C;B$ OC>>:> [;7\<>GB$ %%"",, 6A<>:) -+KB9:;@8B>@ 7? XBF<G:D Q:I7;:@7;Y$ WA:7@7>J ^<;=@ [B79DB= U7=9<@:D$ WA:7 @7>J$OC>>:> [;7\<>GB$ %'&((( 6A<>: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对比分析

*临床与实践*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对比分析江云川1,龚丽坤1,高卫1,杨婷1,沈蓝2,张瑛31.楚雄彝族自治:中医医院医学检验科,云南楚雄675000;2.云南省D南中心医院(红河: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云南红河661199)3.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云南昭通6570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与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的结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一2019年6月医院检验科接收的980份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样本为实验对象,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①980份血样本中,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阳性率26.84%,免疫印迹法检测阳性率23.16%,两组检出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3.527,!=0.060)。
但间接免疫荧光法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异性高于免疫印迹法("2=18.766,!=0.000),而免疫印迹法的敏感性却显著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2=17.084,!=0.000)&②在227例免疫印迹法检测的阳性样本中,有128例在间接免疫荧光法中呈斑点型,39例呈胞浆颗粒型,18例呈着丝点型,8例呈均质型,7例呈核仁型,4例呈核膜型,8例呈其他核型,另有15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为阴性,而且免疫印迹法检测的阳性样本抗体型不同其荧光核型也会有显著的差异&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特异性较高,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敏感性高,而且不同荧光核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的抗核抗体谱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无绝对的规律可循,故在临床应用中两种检测方法不能相互替彳,应联合应用以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率&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抗核抗体中图分类号R44O文献标志码A doil0.11966/j.issn.2095-994X.2020.06.07.15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nd Western blotting in the Detection of Anti-nuclear AntibodiesJIANG Yun-chuan1,GONG Li-kun1,GAO Wei1,YANG Ting1,SHEN Lan2,ZHANG Ying31.Department of Medical Laboratory,Chuxiong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Chuxiong,Yunnan Province,675000China;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South Yunnan Central Hospital(Hong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Honghe Prefecture,Yunnan Province,661199China;3.Department of Medical Laboratory,Zhaot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Zhao-tong,Yunnan Province,657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anti-nuclear antibody(ANA)and immunoblotting detection of ANA spectrum.Methods From November2018to June2019,980blood samples suspected of autoimmune diseases received by the Hospital Laboratory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test subjects.Both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ANA and immunoblotting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ANA spectrum.The test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Results1.Among980blood samples,the positive rate of ANA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was26.84%, and the positive rate detected by immunoblotting method was23.16%.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two groups("2=3.527,!=0.060).However,the specificity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for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mmunoblotting("2=18.766,!=0.000),while the sensitivity of immunoblott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2=17.084,!=0.000).2.Of the227positive samples detected by immunoblotting,128收稿日期:2020-06-04%修回日期:2020-06-25作者简介:江云川(19+3-),男,本科,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工作°通信作者:张瑛(19+5-),女,本科,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医学检验工作,E-mail:30+44+**********'were spotted in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39were cytoplasmic,18were centromere,8were homogeneous,7cases were nucleolar type,4cases were nuclear membrane type,8cases were other karyotypes,and another15cases were negative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and the antibody type detected by immunoblotting in positive was different.The fluorescent karyotype was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Conclusion Th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has high specificity for ANA detection,and the Western blot method has high sensitivity for detection of ANA spectrum.Moreover,anti-nuclear antibodies with different fluorescent karyotypes have a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the anti-nuclear antibody spectrum detected by immunoblotting,but there is no absolute rules to be followed,so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the two detection methods cannot be replaced by each other,and should be used in combination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rate of autoimmune diseases.Key words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mmunoblotting;Antinuclear antibody抗核抗体(ANA)是一组以自身细胞核内的DNA、RNA、脱氧核糖核蛋白、可提取核抗原或上述物质的分子复合物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总称,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评价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评价作者:黄丽樊英俊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实施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结果。
方法:对本院120例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间)实施研究观察,对所有患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分析总结两种检查方式的效果。
结果:以抗核抗体滴度≥1:100为阳性标准,实施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时漏诊1例,误诊6例,实施免疫印迹法检测是漏诊28例,误诊0例。
自身免疫性疾病实施间接免疫荧光法诊断的灵敏度99.1%显著高于免疫印迹法90.9%,实施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特异度22.2%显著低于免疫印迹法100.0%(P【关键词】: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印迹法【中图分类号】R392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2-03--02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因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的自身组织损害疾病,目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较多,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甲状腺自身免疫病、系统性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引起多系统损伤,且患者受个体差异影响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诊断难度较大。
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诊断中的重要标志物。
目前抗核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诊治中运用较为广泛,为明确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120例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检测效果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效果实施了对比。
现行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间进行病例筛选,选期间内本院120例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45.6岁(s=12.5);性别分布:男/女为57/63;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2例,硬皮病5例,干燥综合征21例,皮肌炎5例,甲状腺自身免疫病14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9例。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蛋白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比较研究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蛋白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比较研究【摘要】目的: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性。
方法:从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共计1000例,经过实验条件筛选之后,选择8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对800例患者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进行抗核抗体的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结果:采用蛋白印迹法诊断的正确率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采用蛋白印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都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
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疑似患者,采用蛋白印迹法准确率更高,更能够帮助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因此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法;蛋白印迹法;抗核;抗体;检测引言通过自身抗体的检测能够有效的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物,同时检测结果还能够成为疾病预后评价、监测、治疗、诊断的重要依据。
为了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有效提高,就需要选择科学、合理、高质、高效的检测方法。
目前,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主要有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但是针对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的对比分析资料却较少[1]。
鉴于此,本文就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性。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共计1000例,经过实验条件筛选之后,选择8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患者年龄最大为76岁,最小为27岁,平均年龄为(51.47±1.35)岁,男性患者431例,女性患者369例。
1.1.1纳入标准(1)患者疑似患有免疫性疾病,需要进一步进行诊断检查;(2)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1.2排除标准(1)患者资料不齐全;(2)患者中途脱离研究;(3)患者兼并其他严重疾病。
1.2方法1.2.1间接免疫荧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又称为荧光抗-抗体法,该方法需要两种抗体参与,即一抗和二抗(荧光素标记)。
文献综述 免疫印迹法

免疫印迹法近年发展综述摘要:简述了免疫印迹法的原理和方法,并对近年来的应用作了简要概括,使读者能对免疫印迹法的近年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作展望。
关键词:免疫印迹法小分子蛋白间接疫荧光法 HIV抗体糖尿病前言:蛋白免疫印迹法自发明以来,发展迅猛,本文对其近年来的发展作了简要概述。
正文:1原理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乔治·斯塔克发明,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蛋白样品进行着色,再通过分析着色的位置和深度获得目的蛋白在样品中的表达情况信息[1-3]。
蛋白免疫印迹技术集凝胶电泳、蛋白转印和免疫学标记等三部分于一体,在现代生物医学中广泛应用[4,5]。
2方法简述该项技术通过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目的蛋白质标本,并将其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膜,聚偏二氟乙烯膜等)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相对应的单克隆或者多克隆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标记的二抗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蛋白成分与含量[6-8]。
3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自发明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蛋白质定性和半定量分析[9]。
3.1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对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的比较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81例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将结果与酶联免疫法测定的GAD-A、ICA,放射免疫法测定IAA结果进行比较。
结论是放射免疫法检测IAA、酶联免疫法检测ICA阳性率均高于免疫印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GAD-A阳性率则高于放射免疫法[10]。
3.2检测小分子蛋白的实验条件优化研究探讨免疫印迹法不同参数对小分子蛋白检测效果的影响,从而优化并获得最佳实验条件。
方法:比较不同转膜电压和时间、转移缓冲液甲醇含量、不同化学发光剂对小分子蛋白的检测效果。
结论是选用高电压、短时间组合,选择含20%甲醇转移缓冲液和飞克级化学发光剂信号均有助于小分子蛋白免疫印迹检测[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ntinuc!ear antibodies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nd line immunoassay ZH A N G Dao—qiang ,SUI X iu—m ei ,L fN Rong—hai ,et a1.
清 标 本 ANAs,线 性 免 疫 印迹 法 (LIA)检 测 其 中 217例 血 清标 本 ANAs,并 分 析 两 种 方 法 检 测 结 果 的 相 互 关 系 。 结 果 448例 男
性 患 者 中 ,阳性 率 39.7%(178/448);702例 女性 患 者 中 ,阳性 率 66.1 (464/702),男 女 两 组 阳性 率 有 显 著 差 异 ( 一 77.08,P<
【摘 要 】 目的 回顾本 实验 室 开 展 间 接 免 疫荧 光法 抗 核 抗 体 (ANA)与 免疫 印迹 法 特 异 性 抗 核 抗 体 谱 (ANAs)联 合 检 测 的情
况 ,分 析 两 者 之 间 的 相关 性 ,并探 讨 联 合 检 测 在 自身 免疫 性 疾 病 中 的应 用 价值 。方 法 采 用 间 接 免疫 荧 光 法 (IIF)检测 1 150例血
0.05)。217例 血 清标 本 以 LIA 检 测 ANAs,结 果 显 示 :在 30例 荧 光 法 ANA 阴 性 中 ,印 迹 法抗 ANAs抗 体 有 4例 阳 性 ,阳性 率 为
13.3 ;在 187例 荧 光 法 ANA 阳性 中 ,印迹 法 ANAs有 103例 阳性 ,阳性 率 为 55.4 。结 论 抗 核 抗 体 的 IIF法 筛 选 易 导 致 以
抗 SSA、抗 SSB和抗 Ro52为 主 要 抗 体 患 者 的 ANA 假 阴 性 ,而 LIA 法 特 异 性 ANAs的 检 测 因 检 测 的 抗 体 不 全 面 也 无 法 取 代
ANA 的 IIF法 检测 。在 临 床 实 际 工作 中两 种 ANA 的 检 测方 法 不 能 相 互 取 代 ,应 联 合 应 用 。
[Abstract] Objectiv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the rsults of 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using the indirect immunofluo~
rescence(flF)and the line imm unoassay for specific ANA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two techniques,and the potential applica~ tion of it in the diagnoses of autoimmune,and the specific ANAs in 217 serum were examined by LIA for anti—nRNP/Sm 。anti—Sm , anti—S A ,anti—Ro一52,anti—SS-B,anti—SCL 70,anti PM —Scl,anti—Jo一1,anti—centromere B,anti—nukleosome,anti-PCNA,anti—ds—DNA, anti—histones,anti—ribosom al—P protein and A M A —M 2.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results based on these tw o techniques was ana~ 1yzed.M ethod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ANA was 39.7 (178/448)in men,and 66.6 (464/702)in women.It was statisti- cally higher in female than in the male( ̄ : 77.08,P< O.05).The specific ANAs results of 217 serum showed that,of the 3O pa~ tients with negative ANA by IIF,4 of them were positive for specific ANAs by LIA ,the positive rate was 13.3 (4/30);Of the 187 cases with positive ANA by IIF,103 of them were positive for specific ANAs by LIA,the positive rate was 55.4 (103/187).Con— clusion The IIF was probable to generate a false negative results of ANA when the major autoantibodies are anti—SSA .anti—SSB and anti—Ro52,whereas the LIA is unable to take place of IIF due to lim ited of specific autoantibodies.Thus,these tw o techniques should be joint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关 键 词】 抗 体 ,抗 核 ; 荧 光 ; 核 型 分 析 ; 实 验 室 技术 和方 法 ‘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0.11.005
中 图分 类 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446.62;R593.2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3 4130(2010)11—1212一O4
· 1212 ·
国际检验 医学杂志 2010年 l1月第 31卷 第 11期 Int J LabMed,November 2010,Vo1.31,No.11
· 论 著 ·
抗核 抗体 间接 免疫 荧光 法检 测 结果 与 抗核 抗体 谱 免疫 印迹 法检 测结 果对 比分析
张道 强 ,隋秀梅 ,林 荣海 ,刘 硕 ,胡朝 军 ,宫丰 岩 ,王金环 (1.山 东省威 海 市文 登 中心 医院 264400;2.北京协和 医院风 湿免疫科 ,北 京 1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