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部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环境

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

(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配套指引)

内部控制五要素—风险评估

目标设定

风险识别

风险分析

风险应对

内部控制五要素—控制活动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

预算控制

运营分析控制

绩效考评控制

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内部控制五要素—信息与沟通

信息质量

沟通制度

信息系统

反舞弊机制

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监督

1.日常监督

2.专项监督

我要纠错| 计算器| 论坛课件形式:打

印讲义

前言

内部控制不一定保证企业成功,但失败的企业无疑都有失控的印记。

内控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内控是万万不能的。

企业目标与经营风险

企业目标

生存

发展

获利

经营风险

经营环境的变化(市场/政策/竞争/技术)风险是两面性

风险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Risk 与“危机”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风险特征

相爱容易相处难的尴尬

。。。。。。

做正确的事;把正确的事做好。

Do the right thing;

Do the right things right.

内部控制的意义

风险存在的客观性与企业选择的主观性

为了控制而控制 or 为了防范风险而控制?实施内部控制能带来什么?

一个是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小企业管理靠人,大企业呢?

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

另一个是防范作弊

作弊的防范是企业的底线

舞弊的三角理论

防范机制—职业道德教育

防范机制—法律法规

来硬的能解决一切吗?

防范机制—内部控制

案例—上课时手机管理

求情式?

抢手机?

还有?

。。。

舞弊三角理论

内部控制发展的几个里程碑

1.早期的内部控制

2.1992年COSO内部控制框架

3.2002年美国萨班斯法案

4.2004年COSO风险管理框架

5.2008年中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6.2010年中国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COSO是什么?

内部控制框架

1985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AA)、财务执行官协会(FEI)、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共同赞助成立—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 委员会)。

基于该委员会的建议,成立COSO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

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了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内部控制框架。

COSO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为经营活动的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三个目标

1.经营的效果和效率

2.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3.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内部控制的五项要素

1.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4.信息与沟通

5.监督

五要素关系及其作用

内部控制—目标与要素关系

2001年小布什的烦恼

2002年美国萨班斯法案

2001年12月,安然公司财务丑闻曝光,6个月后,世通公司再度爆发丑闻,美国这一期间有338家上市公司,总计4093亿美元的资产申请破产保护。

2002年7月30日美国出台了公司改革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s Acts)》,

又成立了一个新的监管机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负责监管执行公众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并增进公众利益。

萨班斯法案的基本目标

“遵守证券法律以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投资者及其他目的。”

我要纠错| 计算器| 论坛课件形式:打

印讲义

萨奥法案解决的主要内容:

SOX用法律强制性手段要求上市公司以会计信息真实与完整为线索提交企业内控机制及报告体系。

SOX法案共分十一章。第一至第六章主要涉及对会计职业及公司行为的监管。第八至第十一章主要是提高对公司高管及“白领犯罪”的刑事责任。

比如对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行为最高可判处25年入狱;CEO和CFO必须签字保证其报送给SEC 的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及公允性。

萨奥法案解决的主要问题:

监管问题

以前:民不举,官不纠

现在:加大证券监督机构的权限

中介问题

以前:中介机构不独立

安达信、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德勤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问题

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乱世用重典—SOX 法案

SOX是继美国1933年的《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以来又一部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其效力涵盖了注册于SEC之下的所有公司。

SOX的严肃性在于:公司治理被正式纳入联邦法律管辖范围,财会欺诈者—无论是CEO还是CFO 都将被投入监狱。

SOX强调了公司内控的重要性,从管理者、内审及外审等几个层面对公司内控作了具体规定,并

设定了问责机制和相应的惩罚措施。

SOX404条款内容-管理层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估

内部控制方面的要求:要求公司年报中包括一份“内部控制报告”,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指出公司管理层对建立和保持一套完整的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系统和程序所负有的责任;

(2)包含管理层在财务年度期末对公司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体系及程序的有效性的评估。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受托的上市公司审计师应按照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对审核约定所发布或采用的准则就管理层关于内部控制的评估进行测试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

404条款与内部控制框架

404条款并未要求管理层声明其采用了哪一个内部控制框架。但是PCAOB在其2004年9月发布的第2号审计准则中,推荐使用COSO内部控制框架。如果使用其他内部控制框架,该框架也必须包括COSO所包含的要素。

如果使用非COSO内部控制框架,就必须证明该框架优于COSO内部控制框架。这实际上确定了内部控制框架在遵从COSO,COSO在SOX404条款方面的绝对主导地位。

昂贵的404条款

国际财务执行官(FEI)对321家企业的调查:

美国大型企业第一年实施第404节的总成本将超过460万美元。这些成本包括35000小时的内部人员投入、130万美元的外部顾问和软件费用以及150万美元的额外审计费用(增幅达到35%)。

全球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就表示,404条款致使公司在执行内部控制规定上的花费已经高达3000万美元。

COSO风险管理框架

作为对SOX法案的积极反应,2004年9月,COSO委员会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该风险管理框架就是在COSO1992年的研究成果—《内部控制框架》报告的基础上,结合SOX法案的要求,进行扩展研究提出来的,被公认是目前满足SOX法案所要求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最佳实践依据。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COSO风险管理的四个目标

战略目标(strategic)

高层次目标,与使命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

经营目标(operations)

有效和高效率地利用其资源;

报告目标(reporting)

报告的可靠性;

合规目标(compliance)

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

从内部控制到风险管理

中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2008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内控基本规范的“5×5”

五目标:合规、资产、报告、经营、战略

五原则: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

五要素: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五十条:7章(总则+五要素+附则)

五部门:

配套指引的实施(原计划)

配套指引的结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进口改装版)

内部控制的定义

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强调领导者的责任

——明确内控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

——指明内控是一个过程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内部控制的五目标

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维护资产安全(中国特色)

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我要纠错| 计算器| 论坛课件形式:打

印讲义

内部控制的五原则

1.全面性

内控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

内控应当覆盖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

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

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

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

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

及时调整

5.成本效益

内部控制的五要素

1.内部环境

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

是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

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

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

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5×5×5

如何有效实施内部控制?

企业建立和实施内控,要做好三个方面:

1.制定本企业的内控制度并组织实施

2.根据修订后的内控制度与管控流程,优化现有的信息系统

3.建立和完善实施内控的激励约束机制与绩效考评

聘请CPA对内控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审计

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强化政府的行政监督

内部环境

是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应用指引(第1至5号):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

企业的内部环境是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规则和结构。

企业的内部环境不仅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业务活动的组织运行和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反应,它还影响企业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系统以及监控活动的设计和执行。

上海房地产中介

职业经理人空降民企,如何适应?

基本规范中的内部环境要求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董事会:对内控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监督和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控审计及相关事宜。

——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控进行监督

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控的日常运行

——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

工作。

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

——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五)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

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董监高的主导作用;员工遵守员工行为守则

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我要纠错| 计算器| 论坛课件形式:打

印讲义

风险评估

在COSO风险管理八要素框架,风险评估被细分为四个部分:

目标设定—五目标

风险识别—内外部主要风险因素

风险分析—定性与定量;可能性与重要性

风险应对—规避、降低、分担和承受

目标设定—合法合规

是指企业的行为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案例分析:小金库管理办法

目标设定—资产安全

防止资产流失。

要确保企业的各项存款等货币资金的安全,防止被挪用、转移、侵占、盗窃。

要保护实物资产,防止低价出售,要充分发挥资产效能,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目标设定—报告

指企业报告的有效性,包括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既涉及财务信息,也涉及非财务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案例

创业板造假第一股:万福生科

四年收入造假9亿,平安先赔3亿

董事长移送司法

目标设定—运营

运营目标就是要确保资源配置的有效,确保员工的工作绩效,确保企业盈利,在这些前提下进行组织结构的安排和经营项目的选择。

财务与业务的冲突

——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

——财务部门的人员下基层

目标设定—战略

战略目标是企业的高层次目标

将军与士兵

案例分析:

通信运营商的三分天下

国资委要求各大企业集团,必须作出明晰的、可行的战略,不管谁当领导,都要遵循企业的战略目标。

内部控制的第一个起点就是战略。

战略的重要意义

风险评估

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风险识别—内部因素

(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五)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六)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风险识别—外部因素

(一)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三)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风险分析

首先,应对企业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固有风险是指企业没有采用任何管理措施可能使企业面临的风险。

其次,管理者应在对固有风险采取相关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残存风险进行评估。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定性:问卷、面谈及研讨会

定量: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法

风险应对

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风险规避:四川长虹应收账款

风险承受(预防)

风险基金、应急预案

风险分担(多元化)

购买保险、业务分包

转包:单位食堂怎么管?

风险降低:集团公司现金池案例

有效的风险管理要求管理者选择可以使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都落在风险容忍度之内的风险反应方案。

选定某一风险反应方案后,管理者应在残存风险的基础上重新评估风险,即从企业总体的角度、或者组合风险的角度重新计量风险。

同一风险不同企业的不同处理方式:

海尔的对外投资方式是合资与独资

TCL采用收购与新建的方式

格兰仕采用的是独资方式。

海尔用较高的价格,TCL与格兰仕用较低的

财务集中模式的选择与收支两条线

我要纠错| 计算器| 论坛课件形式:打

印讲义

控制活动

·就是能够有效地实现风险反应的措施和方法

·也称控制手段、实施控制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

·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对控制活动的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

一个是纵向:

把控制活动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四个层次;

一个是横向:

指各个部门人、财、物之间的衔接。

·内部控制活动就是在纵向和横向交错的过程中展开。

·决策层与管理层的控制活动

-核心指标(KPI)

·关键指标进行分解,每个人明确自身指标

·领导是否应该经常亲民?

-绩效考核

·找到企业发展的短板,综合平衡发展

·执行层的控制活动

-令行禁止,提高效率

·当亮剑中的部队打乱了怎么办?

-财务与审计部门在其中的核心作用

·操作层的控制活动

-涉及到具体落实工作内容的关键环节

-中国人适合做艺术品,美国人适合做产品

·中餐与麦当劳、肯德基案例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区别

·农业文明:个体性,随意性,季节性,靠天吃饭

·工业文明: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

·在企业内部控制里面要讲求标准,把工业化的思想变成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

·业务流程:就是把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职能划分和业务分工

·可分为一级流程、二级流程、三级流程等

·一级流程是大的几个方面

·每一个业务,每一项业务的几个步骤是二级流程;

·每一个步骤的几个业务点是三级流程;

·每一个业务点的几个方式和方法,是四级流程;

·流程之间的转化和衔接,是流程接口。

·内部控制就是把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

·采购之后,物资怎样转化成资产,采购之前的业务流程是怎样规定的,采购之后该做哪些处理?

·企业存在哪些风险,这些风险会造成哪些危害,如何针对这些不确定性的危害采取措施?

·对各个层次、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的过程都要有非常形象的描述,这种描述就叫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流程。

控制措施—不相容职务分离

·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理: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无意识地犯有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很小,而有意识地合伙作弊的可能性低

·合谋呢?

经济业务活动可分为四个步骤:

申请、审批、执行、记录

一般应加以分离的不相容职务:

实践中应该考虑的方面:

1.每类业务的发生与完成,须经两个以上部门或人员,并保证检查与核对;

2.权力与职责应当明确授予具体的部门或人员;

3.对重要权力的行使必须接受定期独立检查。

我要纠错| 计算器| 论坛课件形式:打

印讲义

控制措施—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批准的形式: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

·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

·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

·通过编制岗位职责手册、权限指引等公布,加强监督和管理。

·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并严格控制。

·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通常是临时性的。

·洽谈投资、收购兼并、对外担保等。

·授权审批的内容

1.范围:通常包括所有常规性业务活动

内部控制五要素

按美国的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分为以下五要素: 1、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4、信息与沟通 5、监察 中国的《内控规范》借鉴了美国的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结合中国国情,要求企业所建立与实施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五个要素: 1、内部环境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4、信息与沟通 5、内部监督 详解: 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五项基本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

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控制措施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5、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

内部控制的目标与要素

第八章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 第一节内部控制的目标与要素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内部控制目标 (一)定义 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方案与程序等的总称。 (二)目标 1. 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 2. 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3. 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 4. 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三)有关内部控制的一般考虑 1. 建立和运行内部控制是管理当局的责任 2. 内部控制只能为会计报表提供合理的保证: 3. 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其控制的目标和作用不能完全发挥 (四)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 当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和执行有效时,会计数据出现错弊的可能性就小,反之,错弊的可能性就大。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审计中引入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在会计报表审计中,评价内部控制的强弱不是注册会计师的真正目的,而是把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审计的工具,来确定查

账(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数量。 1.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时,不论被审计单位规模大小,都应当对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充分的了解。 2.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其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确定是否进行控制测试以及将要执行的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3.不管内部控制多么良好,实质性测试绝不能取消。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和运行有效,注册会计师可能相应减少对相关账户或交易类别的实质性测试。注册会计师不能根据内部控制的强弱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只有实质性测试才能为审计意见提供证据,所以实质性测试是每一次审计所必须的程序。换而言之,审计风险模型中的控制风险始终应大于零。 二、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控制的三要素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

内部控制概念 要素 原则 方法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是用来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从而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它有几项构成要素构成。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项: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是内部控制赖以生存的土壤, 控制环境的好坏 直接决定着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内部环境包括了: 1、董事会; 2、监事会; 3、组织结构; 4、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 5、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 6、人力资源政策和实务; 7、员工; 8、企业文化。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信息资产(即某事件或事物所具有的信息集)所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所带来风险的可能性的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是组织确定信息安全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属于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 1、风险因素分析法 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风险评估方法。 其一般思路是: 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 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 2、模糊综合评价法 3、内部控制评价法 内部控制评价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而确定审计风险的一种方法。由于内部控制结构与控制风险直接相关,因而这种方法主要在控制风险的评估中使用。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所做出的研究和评价可分为三个步骤: 4、分析性复核法

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研究海底捞的管理模式

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研究海底捞的管理模式 摘要:本文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出发分析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模式,以揭示海底捞成功的内在原因以及其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风险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实现运营、报告和合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是企业实现其目标的必要因素。海底捞作为我国目前餐饮行业的前沿品牌,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无疑离不开正确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但是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提升,海底捞也需要适时改进内部管理以面对风险,巩固其行业地位。 二、内部控制五要素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为在组织中实施内部控制提供基础性的一系列标准、流程和结构。控制环境主要由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方面构成。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通过动态和反复的过程,识别和评估影

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能够为管理风险奠定基础。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通过政策和程序所确立的行动,旨在协助确保管理层关于降低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的措施已经落实。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是主体履行内部控制责任以促使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沟通可以使得员工了解内控责任及其对实现目标的重要性。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两个方面。 (五)监督活动 监督活动是指通过持续评估、单独评估,或者两者结合,以此确认内部控制要素是否存在并持续进行。 三、海底捞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1994年至今,22年间海底捞有一个街边的麻辣烫小摊发展成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为一体的在全国有109家门店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企业,其内部管理的模式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来分析海底捞的管理模式,主要能得出以下结论: (一)控制环境 1、组织结构 海底捞的组织结构表面上看与其他餐饮企业并没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五个关键要素

第八讲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五个关键要素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这三论构成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合理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合法合规,提高企业各类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而且可以改进企业的运营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改善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帮助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要素在内部控制框架中居于核心地位,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在要素层面,一般认为内部控制有五大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说的在形象化一点,企业就像是一个人,内部环境就是人的头,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分别是人的四肢,只有头脑清晰,四肢健全的的健康“人”才能走的更长远。 内部环境是构成企业内部控制赖以存在的基础,一般认为包括企业目标及发展战略、组织架构及权责配置、人力资源政策及实践、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等。 风险评估要素是企业设计和实施控制活动的依据,一般认为包括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针对企业识别出来的风险企业需要开展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要素一般认为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控制、全面预算管理、会计系统控制、信息系统控制。 企业在风险评估和开展控制活动过程中,随时需要信息、需要沟通,包括内部信息、外部信息、内部沟通、外部沟通。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随时需要监督,内部监督既是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之一,又是对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一种再控制,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企业可通过持续监督、定期评估或两者并用来实现这个过程。 内部控制的主要领域,包括企业整体层面的控制、业务活动的控制、对子公司的控制、对分支机构的控制四个层次。 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五个关键点,是建立所有企业管理的基础。

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 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五项基本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正确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控制活动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的沟通机制等。 5、对控制的监督。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做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连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要素之间的关系 1、内部环境是基础,是企业建设内部控制的土壤,是一切内控制度、流程、控制点得以实施的根本条件。一个企业内控好坏,首先应对其内控环境进行评价,如果环境不好,就需要更仔细和深入的进行建设,换句话说,如果环境建设得好,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和内控文化,即使一些小方面存在控制不足,也并不重要。 2、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这是内控体系核心三个环节。

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部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环境 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 (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配套指引) 内部控制五要素—风险评估 目标设定 风险识别 风险分析 风险应对 内部控制五要素—控制活动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 预算控制 运营分析控制 绩效考评控制 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内部控制五要素—信息与沟通 信息质量 沟通制度 信息系统 反舞弊机制 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监督 1.日常监督 2.专项监督 我要纠错| 计算器| 论坛课件形式:打 印讲义 前言 内部控制不一定保证企业成功,但失败的企业无疑都有失控的印记。 内控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内控是万万不能的。 企业目标与经营风险

企业目标 生存 发展 获利 经营风险 经营环境的变化(市场/政策/竞争/技术)风险是两面性 风险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Risk 与“危机”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风险特征 相爱容易相处难的尴尬 。。。。。。 做正确的事;把正确的事做好。 Do the right thing; Do the right things right. 内部控制的意义 风险存在的客观性与企业选择的主观性 为了控制而控制 or 为了防范风险而控制?实施内部控制能带来什么? 一个是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小企业管理靠人,大企业呢? 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 另一个是防范作弊 作弊的防范是企业的底线

舞弊的三角理论 防范机制—职业道德教育 防范机制—法律法规 来硬的能解决一切吗?

内控体系建设的五个环节

内控体系建设的五个环节 一、战略制定 作为内控管理的第一站,内控战略规划的重要地位在于其对以后实施内控系统建设的所有方面的影响。合理的战略规划可以使企业的内控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确保企业的治理水平迅速达到所有者和管理层的预期目标。 制定企业内控战略规划具体应该注意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与保持严格一致 企业战略目标是制定企业所有具体业务目标的基础,内控战略目标也必须符合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确定的方向。当前,关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原景、核心价值观等的主流观点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来确定的。 内控战略目标通常可以按照企业希望达到的发展水平来确定。假如某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在一定的期限内成为本行业的领导者并希望基业常青,那么其内控体系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为符合这一要求提供有力的支撑;既不能高于这个目标,也不能低于这个目标。惟此,才能被企业内所有利益相关者和运营管理的所有参与者所接受。 此外,内控战略目标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分阶段确定。例如在某个阶段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某阶段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某阶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 2.明确实现目标的具体标志 事先确定内控战略实现的具体标志,既可以为企业制订年度内控工作计划或绩效考核目标提供具体的依据,也可以为日后评价本企业内控战略目标的实现状况提供评价依据。 例如:某企业的内控战略目标是达到本省同行业先进水平。那么,企业就必须对本省的同行业内控管理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然后确定自己的评价标准或实现标志。评价标准可以具体设置为:程序建设情况;内控建设情况;内控审计手段的先进和有效程度;舞弊案件的损失指标;企业的风险指标;全体员工对内控管理的理解情况等等。 3.基于企业实际需要的准确定位 所谓“准确”定位的标准就是目标必须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并清晰明了。例如一家小型企业集团的内控战略目标没必要定的太高;实现标

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研究海底捞的管理模式

基于部控制五要素研究海底捞的管理模式 摘要:本文从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出发分析海底捞餐饮股份的管理模式,以揭示海底捞成功的在原因以及其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关键词:部控制管理风险 一、引言 部控制是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实现运营、报告和合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是企业实现其目标的必要因素。海底捞作为我国目前餐饮行业的前沿品牌,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无疑离不开正确而有效的部控制,但是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提升,海底捞也需要适时改进部管理以面对风险,巩固其行业地位。 二、部控制五要素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为在组织中实施部控制提供基础性的一 系列标准、流程和结构。控制环境主要由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方面构成。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通过动态和反复的过程,识别和评估影响组

织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能够为管理风险奠定基础。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通过政策和程序所确立的行动,旨在协助确保管理层关于降低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的措施已经落实。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是主体履行部控制责任以促使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沟通可以使得员工了解控责任及其对实现目标的重要性。沟通包括部沟通和外部沟通两个方面。 (五)监督活动 监督活动是指通过持续评估、单独评估,或者两者结合,以此确认部控制要素是否存在并持续进行。 三、海底捞部控制现状分析 1994年至今,22年间海底捞有一个街边的麻辣烫小摊发展成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为一体的在全国有109家门店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企业,其部管理的模式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从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来分析海底捞的管理模式,主要能得出以下结论: (一)控制环境 1、组织结构 海底捞的组织结构表面上看与其他餐饮企业并没有什 么差别,是简单的职能式结构,但是在权利上,海底捞创新

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它们源自管理层的经营方式,并与管理过程紧密相连。尽管此五项要素适用于各类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对其应用可能不同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可能不及大型企业正式、组织性强,但其内部控制也可能是有效的。内部控制的五项要素为: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基调,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控制环境提供了内部控制的基本规则和构架,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包括员工的诚信度、职业道德和才能;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权责分配方法、人事政策;董事会的经营重点和目标等。 风险评估——每个企业都面临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有待评估的风险。风险评估的前提是使经营目标在不同层次上相互衔接,保持一致。风险评估指识别、分析相关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从而形成风险管理的基础。由于经济、产业、法规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确立一套机制来识别和应对由这些变化带来的风险。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指那些有助于管理层决策顺利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控制行为有助于确保实施必要的措施以管理风险,实现经营目标。控制行为体现在整个企业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部门中。它们包括诸如批准、授权、查证、核对、复核经营业绩、资产保护和职责分工等活动。 信息和沟通——公允的信息必须被确认、捕获并以一定形式及时传递,以便员工履行职责。信息系统产出涵盖经营、财务和遵循性信息的报告,以助于经营和控制企业。信息系统不仅处理内部产生的信息,还包括与企业经营决策和对外报告相关的外部事件、行为和条件等。有效的沟通从广义上说是信息的自上而下、横向以及自下而上的传递。所有员工必须从管理层得到清楚的信息,认真履行控制职责。员工必须理解自身在整个内控系统中的位置,理解个人行为与其他员工工作的相关性。员工必须有向上传递重要信息的途径。同时,与外部诸如客户、供应商、管理当局和股东的之间也需要有效的沟通。 监控——内部控制系统需要被监控,即对该系统有效性进行评估的

工商银行内控五要素分析

中国联通内控五要素分析 一、控制环境 (1)内部控制体系 工行一董事会为决策层,各级机构的管理层为建设执行层,各级内控合规部门和垂直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为监督评价层的内部控制体系。工行以风险控制为主线,合理划分格经营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纵向按扁平化管理模式,加强各业务线的内部管理、监督检查及信息传递,并明晰内控合规、内部控制、法律和监察等部门的职责边界,形成了业务管理、合规检查和内部控制有序分工的内部控制三道防线及全流程、全方位覆盖各层级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2)内部控制文化 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积极主导和推进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将“依法合规、审慎稳健、诚信尽责、创造价值”作为内部控制核心价值观,倡导“管理靠制度、办事讲规矩、决策依程序”和“内控优先、制度先行”、“合规创造价值”的内部控制理念。 (3)人力资源政策 工行引入经济增加值和收益分享比例理念,建立起以市场价值、岗位价值、知识能力和绩效共享为基础的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引入个人绩效合约、目标考核管理、行为能力评价工具与理念,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和绩效管理流程,建立了“纵向可进退、横向可交流”的多通道职业发展新机制,实现了以目标为导向、以绩效为依据的整体式绩效考核机制。

二、风险评估 工行通过提前制度了多个具体的风险评估准则,做到了提前识别风险并有效控制风险。 (1)信用风险评估 工行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适应了风险防范的需要。第一,投产Basell II评级法——非零售内部评级工程,达到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平均法初级法的要求,并已广泛应用于风险限额设定、贷款定价、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等风险管理的全过程。第二,完成Basell II内部评级法,承担零食内部评级项目建设主体任务。第三,投产押品价值评估系统,实现了押品价值全过程、全方位、全功能的评估信息化。第四,启动国别风险评价工作,制定主权评级办法,开展了对110个国家的主权评级。 (2)市场风险评估 工行制定了与自身业务和规模相适应的市场风险评估体系,通过《中国工商银行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划分管理办法》、《中国工商银行债券资产分类管理办法》,对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划分管理进行制度上的规定。交易账户市场风险限额管理指标对资金交易业务市场风险进行控制,BIFT系统、Kondor+系统、Summif系统、BTS系统和交易账户风险管理核心系统的进化和完善,实现了交易账户本外币债券市值每日评估和对发行人授信额度的刚性控制。 (3)操作风险评估 工行通过跟踪操作风险发生的频率、影响程度,分析操作风险损失

COSO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解释

COSO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解释,由财政部牵头的中国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6.7成立)正在制订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也借鉴这五要素的框架及 内容: 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它们源自管理层的经营方式,并与管理过程紧密相连。尽管此五项要素适用于各类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对其应用可能不同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可能不及大型企业正式、组织性强,但其内部控制也可能是有效的。内部控制的五项要素为: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基调,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控制环境提供了内部控制的基本规则和构架,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包括员工的诚信度、职业道德和才能;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权责分配方法、人事政策;董事会的经营重点和目标等。 风险评估——每个企业都面临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有待评估的风险。风险评估的前提是使经营目标在不同层次上相互衔接,保持一致。风险评估指识别、分析相关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从而形成风险管理的基础。由于经济、产业、法规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确立一套机制来识别和应对由这些变化带来的风险。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指那些有助于管理层决策顺利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控制行为有助于确保实施必要的措施以管理风险,实现经营目标。控制行为体现在整个企业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部门中。它们包括诸如批准、授权、查证、核对、复核经营业绩、资产保护和职责分工等活动。 信息和沟通——公允的信息必须被确认、捕获并以一定形式及时传递,以便员工履行职责。信息系统产出涵盖经营、财务和遵循性信息的报告,以助于经营和控制企业。信息系统不仅处理内部产生的信息,还包括与企业经营决策和对外报告相关的外部事件、行为和条件等。有效的沟通从广义上说是信息的自上而下、横向以及自下而上的传递。所有员工必须从管理层得到清楚的信息,认真履行控制职责。员工必须理解自身在整个内控系统中的位置,理解个人行为与其他员工工作的相关性。员工必须有向上传递重要信息的途径。同时,与外部诸如客户、供应商、管理当局和股东的之间也需要有效的沟通。 监控——内部控制系统需要被监控,即对该系统有效性进行评估的全过程。可以通过持续性的监控行为、独立评估或两者的结合来实现对内控系统的监控。持

内控的五要素Components-of-Internal-Control

Components of Internal Control 内部控制的要素 Internal control consists of five integrated components. 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关关联的要素。 Control Environment 控制环境 The control environment is the set of standards, processes, and structures that provide the basis for carrying out internal control across the organizatio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senior management establish the tone at the top regarding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control including expected standards of conduct. Management reinforces expectations at the various levels of the organization. The control environment comprises the integrity and ethical values of the organization; the parameters enabling the board of directors to carry out its governance oversight responsibilitie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assignment of 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y; the process for attracting, developing, and retaining competent individuals; and the rigor around performance measures, incentives, and rewards to drive accountability for performance. The resulting control environment has a pervasive impact on the overall system of internal control. 控制环境是一套标准、流程和结构,能够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基础。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包括期待的行为准则)提供高层定调(the tone at the top)。组织各个层级的管理活动强化了这种期望。控制环境包括了组织正直和道德的价值观;促进董事会行使公司治理的监控职责的机制;吸引、开发和保留人才的机制;严格

内部控制的五个原则与五大要素

内部控制的五个原则与五大要素 每个企业都会遇到内控问题,这个问题永远都不会过时,你要自己对照一下,这个企业是否做到,是否存在重大和重要的缺陷。 内部控制原则 内部控制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指针。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5项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不存在内部控制空白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重要性原则的应用需要一定的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所处行业环境和经营特点,从业务事项的性质和涉及金额两方面来考虑是否及如何实行重点控制。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同时,还要求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具有良好的独立性。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适应性原则要求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具有前瞻性,适时地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须统筹考虑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比。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判断需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尽管某些控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可能会避免整个企业面临更大损失,此时仍应实施相应控制。 内部控制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 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五项基本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控制活动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5、对控制的监督。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

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会计内部控制的五要素

会计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之间的关系 1 .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因素具体包括: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责任的分配与授权、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 2. 风险评估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估。评估风 险的先决条件,是制定目标。风险评估就是分析和辨认实现所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具体包括:目标、风险、环境变化后的管理等等。 3. 控制活动 企业管理阶层辩识风险,继之应针对这种风险发出必要的指令。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控制活动在企业内的各个阶层和职能之间都会出现,这主要包括:高层经理人员对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直接部门管理、对信息处理的控制、实体控制、绩效指标的比较、分工。 4. 信息与沟通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需按某种形式辨识、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 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责任。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处理与外部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的信息。企业所有员工必须从最高管理阶层清楚地获取承担控制责任的信息,而且必须有向上级部门沟通重要信息的方法,并对外界顾客、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和股东等做有效的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沟通 5. 监控 内部控制系统需要被监控。监控是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下,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监控活动由持续监控、个别评估所组成,其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持续有效的运作。具体包括:持续的监控活动、个别评估、报告缺陷。 关系: (一)会计控制是各要素组成的动态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由最初的行为控制到最新的八要素的变化,说明了内部控制的关注重心由单一个体向系统整体发展,而且站在全局的高度统领企业整体。会计控制如同内部控制一样,并不是各种制度、措施的简单加总,也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只用制度加以规范的阶段,致使制度流于形式,因此,应转变传统观念,以新的角度诠释和思考,应认识到会计控制不仅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系统,而且在这个系统中,这些因素相

中国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部控制理论有很多种,在中国需要执行的是规范文件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引》,俗称为中国“五要素”模型内部控制体系。在内部控制广泛的理念下,实际工作中,还是应缩小范围,按照中国内部控制“五要素”模型,来设计、运行、评价内部控制体系。 “五要素”指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基本要素。这五个要素相辅相成、综合作用,共同构成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其中,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条件,内部监督则是持续改进的提升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一、“五要素”与应用指引的关系 内部环境,涉及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应用指引内容。 风险评估,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有关风险评估的要求,以及各项应用指引中所列主要风险,对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应对策略过程。 控制活动,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各项应用指引中的控制措施。 信息与沟通,涉及内部信息传递、财务报告、信息系统等相关应用指引内容,对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反舞弊机制的健全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等内容。 内部监督,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有关内部监督的要求,以及各项应用指引中有关日常管控的规定的内容,重点关注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等监督作用。 二、“五要素”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在公司层面,还是所在工作岗位的角度,如果说到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评价,就应该从思路上按照“五要素”检查一遍。 它所涉及的内部环境要素,如是否需要成立专门组织负责事项的管理;是否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考虑了人员工作胜任能力与培训没有;考虑了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保节约、员工权益保护等事项没有。 它所涉及的风险评估要素,我们工作任务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导致可能不能实现目标的风险识别出来没有,风险分析是否清晰、相关,有没有应对的能力,设想应对的措施是否应对恰当。 它所涉及的控制活动要素,我们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或应予应对的重大事项拟采取应对措施管理制度化了没有,管理制度是控制措施的执行的基石,是否及时修改完善了相关经营管理制度,控制措施是否按照规定执行。 它所涉及的信息与沟通要素,我们生成的内部报告质量如何,信息是否精简有用;我们信息有关层级之间传递是否及时,我们的信息系统安全性如何等。 它所涉及的内部监督因素,我们在工作事项中部门、职责间是否相互制约和监督,重大事项是否接受了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甚至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的监督。

企业控制的目标、要素及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要素及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该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切实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更好地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其中,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目标,是要求企业结合自身所处的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营运活动的赢利能力和管理效率;促进企业提高信息报告质量的目标,是指为企业管理层提供适合其既定目的的准确而完整的信息,以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和对营运活动及业绩进行监控;促进企业维护资产安全的目标,是指为资产安全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的目标,是将发展置于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框架之下,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规定企业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通常包括五个方面: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的要素包括四个方面,即确定风险承受度、识别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风险)、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应对风险的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受。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企业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常见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的主要环节有:确认、计量、记录有效的经济业务;在财务报告中恰当揭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管理层与企业内部、外部的顺畅沟通,包括与利益相关者、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供应商等的沟通。 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应将监督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并在报告中揭示内部控制的重要缺陷。 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内部控制的概念界定及其要素

内部控制的概念界定及其要素 摘要: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稳定与发展,因此内控研究有很强的必 要性;内部控制不是千篇一律与一成不变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不相同的,这一特殊性又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准确的企业定位与科学的理论 分析基础上。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控制环境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和组织效率提高的产物,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外延都随着企业 组织形态进化、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 规范》的指导,将内部控制理解为: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是企业的各个成员不分级 别都应该实施和参与并努力实现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的过程。 1.1明确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内部控制的制定与实施不仅仅是领导层的义务, 更是每一个员工的职责。明确"全民参与"的观点,能够使得企业员工主动的维护内控 制度,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执行。 1.2明确内部控制应贯穿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之中。企业的经营过程是指通过规划、执行与监督等基本的管理过程对企业进行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部分,内部控 制绝对不是凌驾于企业正常业务之上的,它作为管理的一部分,是为了监督企业生产 经营能够按照预期目标有计划的进行,不能取代管理。 1.3明确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机制"。正如其他的经营管理活动,内部控制也是 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内控制度制定完成后,完美的实施不是机械的执行,而是随 着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越来越趋于完善,沿着发现问题-信息反馈-解决问题-效果评估-逐步修正循环往复的进行。 1.4重视"软管理"。按照理论界的定义,软管理是指精神层面、无形的事物,比 如管理风格、企业文化等内容。内部控制特别需要"软管理"的措施,不仅仅重视规章 制度等方面,找到符合自身情况的管理风格,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都十分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