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繁盛一时的隋朝》word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隋朝相关多媒体、大运河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3、“隋初经济的繁荣”1)、隋文帝即位后,进行改革。
隋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盛世,称为“开皇之治”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4、大运河的开通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打出讨论题后,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寻找“论据”:①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页的历史材料;②思考〔动脑筋〕2提出的问题;③阅读《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想想该图的含义;④听听〔活动与探究〕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意见⑤在“大运河的开通”一目的正文和阅读文字中找出评价大运河作用的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
教学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
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XXX赏琼花”的故事,那么XXX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
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树立的?XXX 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引导进修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场面,开创?20161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
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总结:“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
”“XXX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
总结:不对。
XXX开凿大运河,既有贪恋江都的美景的动机,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也有兵力强大,帝王的霸气。
师:XXX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总结: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生:学生分小组讨论:全面分析XXX开凿大运河的功过。
出示唐2016课外延伸:比较XXX和XXX的功过。
板书设计:隋朝:繁盛: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一时:二世灭亡,共38年2第2课贞观之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树立、贞观之治和XXX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 新人教版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掌握隋朝经济的繁荣。
3.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2.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教学难点1.对隋朝经济繁荣的理解2.如何正确评价大运河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法。
对于本课的导入,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2.图示法。
对于魏晋南北朝以来到隋统一的关系,可用此法。
3.分析法。
对于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等内容,可用分析法解决。
4.讨论法。
对于评价大运河的问题,可组织学生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
5.材料分析法。
通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视频文件,隋朝大运河和大运河申遗视频)教学过程课前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屏幕上的图片,它是扬州的市花-----琼花。
说道它我们就会联想到隋炀帝看琼花的故事。
[投影显示]学生讲述故事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却留下了一条大运河。
有人说,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段历史,繁盛一时的隋朝。
[投影显示]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投影显示]出示学习目标,明确知识点。
知识讲授一)、南北重归统一1、复习:[教师讲述]学习隋朝的统一之前,,首先要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
[投影显示][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投影的内容,来说明上述政权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是国家的大分裂时期,北朝由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五个政权组成。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和东魏又分别为北周和北齐所取代。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大体人物、事件、时刻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把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样了解。
[进程与方式]一、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式的初步运用能力;二、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宁,是经济进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二、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绩、个人成败的缘故。
[重点] 盛世繁荣的缘故和科举制度[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制造历史的动力彼此关系。
[课时]13课时[课型] 新讲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式] 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成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大体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试探与探讨“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仍是坏事”等问题,培育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看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宁,是经济进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判,有必然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与方式]综合启发式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型]新讲课[教具]地图册、隋朝相关多媒体、大运河图[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好,由此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一、“隋朝的成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量史料。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成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确实是隋文帝。
二、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忙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教案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大运河开凿的相关知识。
2.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中进一步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训练其积极探究,独立思考,透过历史现象挖掘历史本质的深刻思维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大运河的开凿与隋朝短命而亡是否有联系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2.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分析、评价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材料分析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投影放大京杭大运河图片)。
这幅图是大运河扬州段。
大运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它与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
传说隋炀帝为了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这种说法对吗?如果不对,那么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又是怎样统一全国的?统一全国的条件又是什么?学者为什么把隋朝称为“繁盛一时”的朝代,它的特点是什么?隋朝的开国皇帝是谁?他曾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治、发展生产?结果怎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千多年前那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吧。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01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详细讲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提问“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隋朝大运河的开通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难点:第一,教材对隋初的繁荣经济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理解和感受;第二,通过“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的、全面的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请认真观察课本第二页方框左边的图。
生:(积极引导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师:我们可以看到龙舟宽敞的大殿上,舞女在唱啊跳啊,忙得不亦乐乎。
统治者正过着奢侈的生活,真是歌舞升平啊。
然而在龙舟的底下,一群瘦弱的劳役一边艰辛的劳作着,一边用恐慌的眼神偷瞄着将军,生怕在一旁监视他们的将军一不高心就毒打他们。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生:思考回答。
师:一边是统治者的纵身享乐,一边是对劳役沉重的压迫。
地主阶级不体恤民间疾苦,地主阶级与下层阶级的矛盾就不断尖锐,按以往的统治经验来说是不是意味着隋朝的统治就很快由盛转为衰,走上灭亡的道路呢?下面让我们进入繁盛一时的隋朝。
二、新授1、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师:北周末年,即位的皇帝刚7~8岁,因此,大权掌握在外戚杨坚的手中,这就为他取代北周夺取政权提供了机会。
581年,杨坚发动政变,废除小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板书:581年杨坚(隋文帝)隋长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着板书简单的复述这个内容。
生:581年杨坚(隋文帝)隋长安(2)隋朝统一南北师:(简单地在黑板画“隋朝与陈朝政权的形势对峙图”)分析:杨坚建立了隋朝后,并没有完成南北的统一。
因为南方还有陈政权的存在,灭陈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1 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讲述隋朝的历史。
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时的限制,本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导入:从公元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阶段,也是我国的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隋朝大运河通到哪里?隋朝为什么会成为繁荣一时的朝代?你知道隋炀帝这个人吗?应当怎样评论他?学习本你将得到启示。
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略讲隋代周的过程:当时北周的小皇帝年仅八岁,被封为隋国公的杨坚手握军政大权,又是小皇帝的外祖父。
隋朝建立的简况如下:时间:81年建立者:隋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89年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图,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隋朝统一全国的重大意义:结束西晋末年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
2024年初一下册历史《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范文

2024年初一下册历史《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和特点,掌握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理解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隋朝历史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及其意义;隋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隋朝大运河修建的利弊;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隋朝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隋朝时期的文物图片或相关历史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课的主题——隋朝的历史和文化。
2. 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讲述隋朝统一的背景,分析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让学生理解统一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介绍隋朝的政治制度,特别是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隋朝政治制度的创新之处。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隋朝政治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 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及其意义展示大运河的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大运河的规模。
介绍大运河修建的背景和过程,分析大运河修建的利弊,引导学生思考工程对于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隋朝时期运河修建的场景,加深学生对大运河修建意义的理解。
4. 隋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讲解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让学生感受隋朝经济的活力。
介绍隋朝文化的发展,如科举制度的创立、唐诗的兴起等,让学生领略隋朝文化的独特魅力。
开展文化探究活动,如唐诗朗诵比赛、科举制度模拟考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隋朝文化的魅力。
5. 课堂小结与拓展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提出拓展问题,如“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隋朝对后世有哪些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布置课后作业,如撰写隋朝历史小论文、收集隋朝文物图片等,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隋初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2、正确分析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隋初经济的繁荣。
(2)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对比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课堂导入(2分钟)
由“隋炀帝观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隋朝,并由此导入新课。
第二步:自主学习(用2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填充:
(一)南北重归统一
1.联系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学过的知识,思考:隋朝统一全国具备了什么条件?
2.北周末年,外戚夺取了政权,建立朝,定都。
他就是。
3. 年,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统一了全国。
4.阅读课本第3页最后一段,思考:隋文帝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他在位时实行怎样的改革措施?
(二)大运河的开通
学生阅读第四页的课本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是:。
2. 在位时,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由北向南分别为、为、、,为全长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第三步:合作探究(4分钟)
想一想,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第四步:达标检测(1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建立于()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2、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称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4、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A.永济渠,江南河
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5、隋炀帝开通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C.巡游享乐D.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龙舟水殿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皮曰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2、这条“河”是哪个皇帝在位时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3上述这条河在当时有何作用?当前,国家正在进一步扩展材料二中水利工程的功能,那么扩展其功能的重大建设工程是什么?
附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南北重归统一
1.主观上: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了改革,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隋为灭陈做了充分的准备,战略战术得当。
客观上:北方民族大融合。
南方经济的发展。
人民渴望统一。
南方陈的腐败。
2.杨坚隋长安隋文帝
3.589 陈
4. 励精图治的皇帝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二)大运河的开通
1.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隋炀帝 605
3.洛阳涿郡余杭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两千
4.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合作探究:
经济繁荣,国家统一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C
5.B
二、材料解析题
1.隋朝大运河
2.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南水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