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应用安全设计方案
华为网络准入控制及终端安全方案

华为网络准入控制及终端安全方案一、面临挑战企业网络从有线向无线转型的过程中,为保障网络安全,需实现有线无线一体化准入。
而单一的解决方案,不能满足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多样化准入控制需求:多用户角色:传统的网络环境下,主要应用对象为企业员工,但在移动办公场景下,应用对象可扩展至访客、领导、VIP会员等多种用户角色,需基于用户角色在访问权限上做区别;多分支异构:多分支机构中网络架构也会存在差异,如何做统一地接入管理,实现一体化认证,是一项重大的技术挑战;多终端接入:传统网络主要使用PC连接,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终端的数量及类型也随之增多,用户的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带来了更多安全上的挑战。
二、解决方案1.华为网络准入控制及终端安全方案概述宁盾网络准入控制及终端安全方案基于对终端风险以及用户身份的真实性进行双重验证,判断是否准入网络以及获得访问权限,实现接入网络终端及用户身份的双重可信,提升网络安全。
其安全管理逻辑是先对接入内网终端进行合规性检查,并确认接入网络用户身份的真实性,根据终端风险以及用户角色动态赋予访问权限,并和第三方网络审计以及态势感知平台联动,实现内外网上网实名审计以及主动防御。
在此方案中,华为无线WLC开启portal认证,认证服务器指向宁盾认证服务平台,有线部分通过ND ACE结合AM做portal的统一准入,最终实现有线无线的一体化准入控制。
2.身份认证方式2.1员工场景①用户名密码认证,用户名密码可以创建,也可以与AD、LDAP同步帐号信息;②支持802.1X认证;③支持802.1x+portal认证;④支持802.1x+portal+动态码认证。
2.2访客场景①短信认证,可设定短信内容模版、短信验证码有效期及长度等;②微信认证,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行认证连接上网;③支持二次无感知认证,可设定有效期,超过有效期的访客须通过其他认证方式登录;④支持协助扫码认证,快速授权上网,实现访客与被访人之间可追溯;⑤支持访客自助申请认证,由指定人员审批申请信息,加强内外网访问安全控制;⑥支持邮箱认证,访客可以通过邮箱认证接入网络。
移动终端APP安全设计规范

移动终端APP安全设计规范移动终端APP的安全性设计是确保用户信息和应用程序的完整性、机密性以及可用性的重要保障措施。
为了提高移动终端APP的安全性,开发人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设计规范。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移动终端APP安全设计规范,以帮助开发人员加强移动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一、用户认证和授权设计规范1. 密码策略在用户注册和登录过程中,应该强制要求用户设置复杂的密码,并且定期要求用户更换密码。
密码应该至少包含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并且长度不应少于8个字符。
2. 双因素认证为了进一步增强用户认证过程的安全性,可以引入双因素认证。
除了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认证外,还可以要求用户输入动态验证码、指纹识别或面部识别等。
3. 权限管理在应用程序中,对用户权限进行有效管理是十分关键的。
应该仅为用户分配他们所需的权限,避免不必要的权限泄露和滥用。
同时,在用户授权过程中,应该明确说明将获取何种权限以及权限使用的目的。
二、数据存储和传输设计规范1. 敏感数据加密对于涉及敏感用户信息的数据,例如密码、银行卡号等,应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进行加密。
常用的加密算法有AES、RSA等。
在存储过程中,可以采用哈希算法对密码进行加密存储。
2. 安全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应使用安全的通信协议,例如HTTPS。
HTTPS通过SSL或TLS协议建立安全通信通道,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为了防止数据丢失,开发人员应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
在系统遭受灾难性事件后,能够及时恢复应用程序和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三、安全漏洞防护设计规范1. 输入验证应对用户输入进行有效的验证,过滤恶意代码和非法字符,防止XSS(跨站脚本攻击)和SQL注入等攻击。
同时,开发人员应该对输入内容进行编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2. 漏洞扫描与修复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发现潜在的漏洞并及时进行修复。
与第三方安全机构进行合作,加强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性测试和评估。
移动终端APP安全防护规范及安全开放标准解决方案

移动终端APP安全防护规范及安全开放标准解决方案2016年10月目录一、前言 (2)二、术语与解释 (2)三、开发阶段安全要求 (2)1、安全编码原则 (2)2、安全需求设计与分析 (3)3、APP客户端安全功能要求 (3)4、开发环境安全管理 (6)5、源代码的安全管理 (7)6、委外开发安全要求 (8)7、罚则 (8)四、上线阶段安全要求 (8)1、APP应用上线前安全评估原则 (8)2、组织与职责 (8)3、APP安全评估内容 (9)4、罚则 (10)5、附件 (10)五、运行阶段安全要求 (10)六、下线阶段安全要求 (11)一、前言为了加强和规范湖南电信企业信息化部(以下简称:企信部)APP应用的开发阶段、上线阶段、运行阶段、下线阶段的安全建设,有效防范来自应用层的威胁和攻击,保证APP 应用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特编制本解决方案。
企信部APP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遵循“谁开发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即:企信部APP应用相关各单位开发的应用由该单位负责开发过程的安全管理和安全功能的设计工作以及上线前安全评估发现问题的加固工作、APP使用部门负责运行阶段的安全维护管理及下线阶段数据销毁工作、安全中心负责APP上线前安全评估工作。
二、术语与解释机密性:个人或团体的信息不为其他不应获得者获得。
完整性:在传输、存储信息或数据的过程中,确保信息或数据不被未授权的篡改或在篡改后能够被迅速发现。
抗抵赖性:发送者不能在事后否认其发送的信息。
SQL注入:通过把SQL命令插入到Web表单提交或输入域名或页面请求的查询字符串,最终达到欺骗服务器执行恶意的SQL命令。
XSS:跨站脚本攻击,恶意攻击者往Web页面里插入恶意html代码,当用户浏览该页之时,嵌入其中Web里面的html代码会被执行,从而达到恶意攻击用户的特殊目的。
SSL:安全套接层协议,是为网络通信提供安全及数据完整性的一种安全协议。
APP客户端:是指具有新功能或新使用价值的移动终端APP软件程序。
移动智能终端APP安全设计标准

移动智能终端APP安全设计标准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应用程序(APP)的快速发展,APP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移动APP的设计与开发必须遵循一定的安全设计标准。
本文将介绍移动智能终端APP的安全设计标准,以确保用户能够在使用APP时获得安全保障。
1. 数据安全保障移动APP设计中,保障用户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开发者应遵循以下几项标准:1.1. 数据传输加密APP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应采用安全的加密协议,如SSL/TLS。
这可以防止恶意用户通过网络监听或中间人攻击来窃取用户敏感数据。
1.2. 存储数据加密用户敏感数据在存储时应使用加密算法加密存储,以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的访问者获取。
1.3. 用户隐私保护开发者应该明确告知用户哪些个人信息将会被收集,并征得用户的明确同意。
同时,个人敏感信息应该被合理的保护,不得被滥用或非法获取。
2. 身份认证与授权合理的身份认证与授权是确保APP安全的重要因素。
2.1. 用户身份认证APP应采用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机制,如用户名密码、随机验证码、指纹、面部识别等,以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
2.2. 授权管理对于敏感操作或权限要求较高的功能,APP应设置明确的授权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进行相关操作。
3. 漏洞修复和更新移动APP的开发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漏洞和安全问题,及时修复和更新至关重要。
3.1. 及时修复漏洞开发者应建立完善的漏洞修复机制,及时跟进并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以确保APP的安全性。
3.2. 定期更新版本定期发布安全更新版本,修复已知的漏洞和提升APP的安全性能,以保障用户使用的APP不受已知的安全问题的威胁。
4. 安全审计与监控对于移动APP的安全性评估和监控,有助于确保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4.1. 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以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问题,并及时修复。
4.2. 安全监控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对APP使用过程中的异常行为进行监控和识别,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安全设计指南

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安全设计指南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的安全性,本文将给出一份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安全设计指南,帮助开发人员在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与隐私。
1. 安全需求分析在设计移动终端应用软件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安全需求分析。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识别并理解与用户隐私、信息安全相关的需求和约束。
开发人员应该明确应用需要保护哪些敏感数据,如用户的个人信息、通讯录、位置信息等。
此外,还需考虑数据加密、身份验证、权限管理等安全要求。
2. 安全架构设计基于安全需求分析的结果,开发人员应该绘制一份详细的安全架构设计图。
这个架构图应涵盖应用软件的各个组件、模块和数据流,以及与外部系统的接口。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 最小权限原则:只给予应用软件必需的权限,并对权限进行严格控制。
b. 分层设计:将应用软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如界面层、逻辑层、数据层等,确保每个层次的功能和权限都得到适当的控制。
c. 安全边界定义:明确划定应用软件的边界,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d. 安全通信:采用加密技术保护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如HTTPS、SSL等。
3. 安全认证与授权为了确保用户身份的合法性,移动终端应用软件需要进行安全认证与授权。
安全认证可以采用用户名密码登录、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方式,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
而授权则是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到其被授权的功能和数据。
4. 数据安全与加密移动终端应用软件需要对存储在设备上的数据进行安全保护。
开发人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来确保数据安全:a. 数据加密:使用对称加密算法或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确保即使数据被窃取也无法被解密。
b. 数据脱敏:对于不需要直接展示给用户的数据,可以进行脱敏处理,减少数据泄露的风险。
c. 存储限制:限制应用对设备存储的访问权限,只允许访问必要的数据存储区域。
移动终端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与实现

移动终端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与实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移动终端的数据安全性、网络安全性、软件安全性等问题逐渐成为用户和企业面临的重大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移动终端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1. 数据安全问题以智能手机为例,现在的智能手机都具有较高的硬件性能和存储能力,使得用户可以存储大量的私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如短信、通讯录、照片、银行卡信息等。
但是,这些数据非常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和盗取。
尤其是在用户的设备被黑客所攻击时,黑客可以轻松地窃取其设备中的各种个人隐私信息。
2. 网络安全问题现在的移动终端都能够通过WIFI或3G/ 4G网络连接到互联网,这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各种网络服务。
但是,在使用不安全的公共WIFI时,黑客可能通过网络欺骗用户,窃取其网络账号和密码等信息。
3. 软件安全问题现在的移动终端上安装了大量的应用程序。
这些应用程序的质量和安全性各不相同,很多应用程序都可能含有恶意软件和病毒等,这样就会对移动终端的安全构成威胁。
尤其是在未经审核的第三方应用市场中下载应用程序时,安全风险更大。
二、解决方案1. 数据加密技术为了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
例如,可以通过开启手机的数据加密选项来保障手机上的数据安全。
在移动设备与云存储服务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应该使用加密通信协议进行传输。
此外,在设置个人手机密码时,应避免使用过于简单的密码,以免被黑客轻易破解。
2. 使用安全网络在使用移动设备上网时,我们应该尽量使用安全网络。
例如,可以选择使用家庭或办公场所的私人wifi,或使用具有安全认证和加密的公共WIFI。
同时,在使用移动设备上网时,我们应循规蹈矩,避免访问不安全的网站和使用不安全的应用程序,尤其是在公共Wi-Fi上网时。
3. 安装安全应用为了提高移动设备的安全性,我们应该使用具有安全认证和信誉度的应用市场或官方渠道下载应用程序。
桌管(终端安全)设计方案

1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A01A911FAF4DCCFCDFF20A658703BC3FFD3FC41037462D1D759C7AF935804104691045C5FD2E81BDE5D4B3F5345CFB319D32D2332FC105AC23E4E930A43F7D1A
多种方式组合部署
支持旁路部署方式,产品兼容多网段、有线\无线AP、跨NAT等复杂网络环境,设备部署过程中不改变原有网络结构。支持独立部署准入控制服务器,单独管理特定网段。支持与终端安全管理系统采用统一平台进行管理。针对不同的网络环境固信NAC可采用不同的部署方式。
终端
终端
终端
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91421B3965B467F72712B41AFD74884147A5392AB79D34B98C832A814E638D08021984EC9E3178CCB5860D1BF9EC7CF1F6C0D58C5D7A46BC
内部威胁问题成为首要安全问题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91421B3965B467F72712B41AFD74884147A5392AB79D34B98C832A814E638D08021984EC9E3178CCB5860D1BF9EC7CF1F6C0D58C5D7A46BC
移动互联解决方案-等保2.0

通付盾移动互联安全解决方案——等保2.0合规性 一、项目背景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的上网习惯和行为正在发生变化,员工们喜欢手持自己的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办公。
然而移动性正在挑战固定的传统安全架构,移动设备正在越过安全控制,直接连入无线网络,由于缺乏策略控制,使企业对于一项新的风险显得束手无策,员工随处使用这些移动设备将带来很多潜在的安全和数据丢失隐患。
调查数据却显示,仅2017 年上半年国内截获Android新增病毒包总数达899 万,病毒感染用户数为1.09 亿。
恶意程序和木马病毒的制作成本降低、病毒传播渠道多样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各种安全问题和行业乱象也层出不穷,恶意吸费、短信钓鱼、盗取支付信息、窃取个人隐私、远程控制、消耗流量、系统破坏等现象层出不穷。
移动安全危险形势正在逐年加剧。
综上,移动互联已经变的非常重要。
2017年,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基础上,为了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公安部发布《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简称等保2.0),以适应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新应用情况下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开展,新标准针对共性安全保护需求提出安全通用要求,针对移动互联应用领域的个性安全保护需求提出安全扩展要求,形成新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标准。
为了贯彻和响应国家等级保护政策的要求,完成了信息系统的定级备案工作,通过等级测评,发现当前信息系统与等级保护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进一步提高等级保护工作成效,落实公安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根据等级测评结果提出的整改建议,按照等级保护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要求,制定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整改方案。
并依据安全整改方案,开展安全技术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的安全整改。
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方案概述1.方案设计目标通过本项目工作实现以下目标:(一)使安全体系的设计可以符合APP实际安全需求,指导解决APP系统及组织、人员、制度和技术各个方面的信息安全问题,构成符合APP系统特点的整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终端应用安全设计方案
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移动终端处理能力弱、网络带宽相对较小的局限性
移动应用的几种模式
原生应用、Web应用、混合应用
➢原生应用:简单的来说是特别为某种操作系统开发的,比如iOS、Android、黑莓等等,它们是在各自的移动设备上运行的
➢Web应用:本质上是为移动浏览器设计的基于Web的应用,它们是用普通Web开发语言开发的,可以在各种智能手机浏览器上运行。
➢混合应用:是原生应用和Web应用的结合体,采用了原生应用的一部分、Web应用的一部分,所以必须在部分在设备上运行、部分在Web
上运行,这是主流模式
移动应用模式的优缺点
移动应用的安全
一般用户都认为只要是手机安装客户端模式会比较安全,客户端模式相对于wap网页模式安全些,但是,打开手机就是应用,应用背后却还是一片黑,好像还不是很安全呢。
可以从移动终端安全机制、网络安全机制两个方面考虑:
无论是终端还是网络安全都可以从物理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
➢物理安全:设备丢失带来了物理安全隐患
➢数据安全,数据传输的加密处理
➢隐私保护,身份认证PIN密码的加密处理,明文还是暗文
➢内容安全,交互协议的加密处理(HTTPS\ jabber\ 3DES加密体系)
移动终端安全机制
Android组件的安全
➢Activity组件权限安全
Activity组件时用户唯一能够看见的组件,首先是访问权限控制,activity
组件在制定Intent-filter后,默认是可以被外部程序访问的,也就意味着
会被其他程序进行串谋攻击。
这里的其他程序指签名不同、用户id不同的程序,或者是签名相同且用
户id相同的程序在执行同一个进程空间,彼此之间是没有组件访问限制
的。
Android:exported熟悉设置为false,设置组件不能被外部程序调用。
如果希望被特定的程序访问,就不能用上面的熟悉设置,需要通过
andriod:permission熟悉来指定一个权限字符。
要想启动Activity必须在AndriodManfest.XML文件中加入声明权限的代
码
➢Activity组件劫持
当用户安装了带有Activity劫持功能的恶意程序后,恶意程序会遍历系
统中运行的程序,当检测到要劫持的Activity(通常有网银或是其他网络
程序登录页面)在前台运行时,会用钓鱼式的activity覆盖正常的activity,
来欺骗用户
➢Content provider 安全
内容提供者,用于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andriod系统中,每个应用的
数据库、文件、资源等信息都是私有的,其他程序无法访问,如果想要
访问这些数据,就必须提供程序之间数据的访问机制,content provider
通过提供存储与查询数据的接口来实现进程间的数据共享。
Conten provider 提供了insert(), delete(), update(),query()等操作;
写权限andriod:Writepermission 检查
读权限andriod:readpermission检查
➢Broadcast receiver安全
广播接收者,用于处理接收的广播,分为发送安全与接收安全;
接收安全:andriod:Exported属性设置为false,只接收本程序组发出的
广播;
发送安全问题:两种消息发送方式,sendBroadcase()与
sendOrderedBroadcast()
➢Service安全
后台进程组件
➢数据安全
外部存储安全:存在SD卡,对于不涉及用户隐私的数据,可以适当采
取该方式;涉及隐私的即便是数据加密了,最后不要存在外部存储设备
上
内部存储安全:所有软件存放私有数据的地方。
Shared proferences、
sqllite
无论哪种存储用户隐私数据都改进项加密。
移动应用web端的安全
移动APP大多通过webAPI服务的方式跟服务端交互,这种模式把移动安全跟web安全绑在一起。
移动app以web服务的方式跟服务端交互,服务器端也是一个展示信息的网站,常见的web漏洞在这也存在,比如说SQL注
入、文件上传、中间件/server漏洞等,但是由于部分app不是直接嵌入网页在app中,而是使用的api接口返回josn数据,导致扫描器爬虫无法爬取链接。
Web类应用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
➢网络层面的攻击:利用工具和技术通过网络对系统进行攻击和入侵,包括DDOS攻击、漏洞探测、嗅探(帐号、口令、敏感数据等)等。
➢Web应用程序攻击:利用web系统的漏洞对应用程序本身进行的攻击,如针对应用程序本身的DOS攻击、SQL注入、跨站攻击、网站挂马
以及获取对web服务的控制权限等。
➢内容篡改:利用应用层漏洞等进行的网页篡改攻击行为,网页内容被非法篡改为其它甚至是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不合规内容。
数据通信安全
软件与软件、软件与网络服务器之间进项数据通信时的安全问题。
➢软件与软件的通信:Android系统4大组件的通信主要手段通信过程中数据传递依靠intent来完成;在intent中应该明确指定目的组件的名称,
防止第三方程序“偷窃”
➢软件与网络的数据通信:软件登陆验证、网络账号密码的明文传输、数据上传未加密
移动应用的功能测试
1)基本功能(同pc端测试)
2)软件版本检测:检测版本号是否正确?至少要比上一个版本多一个
版本,例:当前版本1.0,那么下一个版本至少是1.0.1。
程序启动后,是否正常检测版本更新提示
3)离线使用:有离线功能的应用,在离线状态下,应用的功能使用是
否正常,离线状态下相应的操作提示是否合理。
4)离线后连接网络:离线后连接wifi或者2G,3G网络,基本功能能否
正常使用。
1、交互性测试
1)数据同步功能:需要同步数据的应用,测试数据同步是否正常,下载、
上传。
2、应用网络测试
1)应用的流量使用情况
3、安全
1)企业用户的身份,被别别人冒名顶替
2)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安全管理,应用安全五个层面进行评测
3)第一部分是智能终端通过短信网关进入后台服务器。
(说移动设备从物理安全上来讲,就是说移动设备丢失带来了物理安全隐患)4)第二个链路是说我的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进入互联网,最后进入我们的服务器。
(无线网络自身的隐患)
5)第三部分是一些PC机,在企业内部的PC机,通过交换机最后进入了服务器。
6)第四部分是一些移动的终端,通过WIFI进入我们的后台服务器。
无线网络自身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