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种植7种新技术讲解
蔬菜生产实用新技术大全

蔬菜生产实用新技术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设施栽培等。
以下是一些在现代蔬菜生产中常见的实用新技术:1. 精准农业技术:-传感器技术:利用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传感器监测环境条件,实现对蔬菜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农田信息,帮助精准农业管理。
2. 设施栽培技术:-温室自动化:利用自动化系统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参数,提高生产效益。
-LED光照控制:利用LED灯光照控制技术,调节光照条件,促进植物生长。
3. 水肥一体化技术:-滴灌技术:通过滴灌系统精确控制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肥料控释技术:使用控释肥料,通过缓释机制,提供植物长时间的养分供应。
4. 精准施肥技术:-土壤养分测试:通过土壤检测,精确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实现精准施肥。
-无人机施肥: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空中施肥,提高施肥的精确性。
5. 无土栽培技术:-水培技术:在水中供应养分,无需土壤,减少土壤传播的病害。
-气象控制栽培:利用气象控制技术,优化植物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
6. 无害化农药技术:-生物农药:使用天敌、益生菌等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精准防控:通过监测和精确预测,实现对害虫、病原体的精准防控。
7. 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应用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加速优质蔬菜的育种过程。
-抗病虫害品种:利用遗传工程培育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蔬菜品种。
这些技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蔬菜种植条件下可能有所差异,但都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益、减少环境负担、提高产品质量。
实际应用时,农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生产的技术。
蔬菜温室大棚种植技术

蔬菜温室大棚种植技术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它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它深受人们喜爱,因为在任何时间都可吃到反季节的蔬菜。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蔬菜温室大棚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蔬菜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大棚只有春季茄果类的早熟栽培,一年只利用4─5个月,利用率及效益不高。
如果在秋冬季和夏季也利用大棚进行栽培、育苗及留种,可提高生产效益。
(一)育苗─栽培型;其特点是冬季育苗→春季早熟栽培→夏季育苗→秋冬季栽培。
冬季育苗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3月中下旬,培育茄果类、瓜类和豆类秧苗。
3月中下旬定植,进行春季早熟栽培。
夏季6─8月份培育秧苗,如甘蓝、花椰菜、番茄等。
秋冬季栽培秋番茄、黄瓜、叶菜、芹菜、葱蒜等。
(二)栽培型:以栽培蔬菜为主,结合育苗。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春季早熟栽培茄子、番茄、黄瓜、辣椒等,夏季种植速生蔬菜,秋季栽培黄瓜、番茄、甘蓝、花椰菜,冬季栽培芹菜、菠菜、生菜、葱蒜类蔬菜;二是间套作,春季进行番茄、辣椒早熟栽培,4─5月份在大棚拱杆旁种植丝瓜任其沿拱杆爬蔓,或在番茄生长后期,在畦边定植冬瓜,利用番茄的支架爬蔓;秋季种植生菜、菜心等;冬季进行育苗。
(三)留种制种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春季茄瓜类留制种为主,其茬口方式有冬季育苗→春季制留种→秋季栽培芹菜、甘蓝等;一种是以冬春季十字花科自交不亲和采留种为主,夏季进行育苗、秋季栽培茄瓜类蔬菜。
大棚栽培蔬菜几种形式(一)春季夏菜早熟栽培茄瓜类蔬菜早熟栽培是大棚栽培应用最普遍的项目。
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定植,5月上旬至7月收获。
大棚栽培可提前在1─3月定植,3月下旬至7月收获。
上市早、产量更高,开花结果期延长,经济效益明显。
另外还可根据市场需要,提早播种苋菜、木耳菜、空心菜等喜温绿叶蔬菜,提早上市。
1、品种(组合)选择:番茄早熟品种选用早丰、日本大红×矮红;中熟种选用浙杂5号、苏抗4号、5号等,甜辣椒选用熟性早、抗病、丰产而且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
大棚蔬菜有哪些科学技术

大棚蔬菜有哪些科学技术
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可以应用的科学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温室技术:利用温室结构,能够提供稳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以满足蔬菜生长的需求。
温室内部通常会采用加热、通风、遮光等设备,以调控环境因素。
2. 光照调控技术:通过人工照明系统,能够为温室内的植物提供额外的光照,延长日照时间,以提高蔬菜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3. 自动化控制技术:利用传感器、控制系统等设备,可以自动监测和控制温室内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CO2浓度等,从而精确调控蔬菜生长条件。
4. 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控制灌溉系统,合理供应水和肥料,实现蔬菜的水肥一体化管理,减少水和肥料的浪费,提高利用效率。
5. 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天敌昆虫、利用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等手段,用来控制虫害和病害,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提高种植环境的生态安全性。
6. 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温室气候调控、优质种苗选育、轻质介质栽培、精细施肥、生理调控等,旨在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科学化、规模化的种植管理。
7.信息技术在大棚蔬菜种植中的应用:通过利用互联网、物联
网、传感器等技术,建立大棚蔬菜种植系统的远程监测和智能控制,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分析和决策,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品质和安全性,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大棚种植 新型种植方式

大棚种植 新型种植方式
2. 垂直种植(Vertical Farming):垂直种植是一种利用垂直空间进行种植的方式,通过 垂直层架来种植多层作物。垂直种植可以节省土地面积,增加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并且可 以在城市等有限空间中进行农业种植。
大棚种植 新型种植方式
大棚种植是一种在受控环境下进行的农业种植方式,通过搭建棚架结构,利用透明的覆盖 材料(如塑料薄膜或玻璃)来创造一个温室效应,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大棚种植可 以延长种植季节、提高产量和质量,并且可以更好地控制病虫害和气候因素。
除传统的大棚种植方式外,还有一些新型的种植方式在大棚种植中得到应用,以下是其中 一些常见的新型种植方式:
3. LED灯光种植(LED Lighting):LED灯光种植是利用LED灯光作为植物生长的光源, 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LED灯光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提供不同波长和强度的光线,可以 调控植物的生长速度、形态和产量。
大棚种植 新型种植方式
4. 空气种植(Aeroponics):空气种植是一种将植物根系暴露在空气中,通过喷雾器或 喷嘴向根部提供水分和养分养分吸收。
这些新型种植方式在大棚种植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种植效率、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并且适用于各种作物的种植。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种植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作物, 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评估和决策。
蔬菜大棚种植种新技术讲解

蔬菜大棚种植种新技术讲解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蔬菜大棚种植7种新技术讲解1、蔬菜大棚耐候无滴保温膜此种新型薄膜加入了聚醋酸乙烯(EVA)等树酯原料,具有透光率高、保温性好、使用寿命长和无滴长等优点,一般冬季夜温比聚乙烯薄膜高0.5℃,使用寿命可达1年、无滴性可达2-3个月。
薄膜价格比普通无滴保温膜高10%左右。
2、冬春多层覆盖保温技术我省冬季早春多阴雨天气,光热资源不足,通过采用“三棚四膜”(大棚+中棚+小棚+地膜)的多层覆盖保温技术,能有效提高大棚棚内夜间温度,棚内外温差达4.5℃,有助于确保棚内作物安全越冬。
内保温覆盖材料除薄膜外,还可用草帘、遮阳网、无纺布材料等。
3、蔬菜大棚微灌技术大棚灌溉提倡使用微灌灌溉,可有效控制棚内土壤“返盐”,节约用工用水,方便棚内操作,降低棚内湿度,有助于减少病虫害,还可以通过微灌追肥实现肥水同灌。
可选用内镶式滴灌等性能先进的滴灌(亩成本500-600元,使用寿命3-5年),也可采用价格低廉的打孔带式滴灌管(亩成本约200元,使用寿命约1年)。
4、早春增施CO2 通过施用CO2颗粒肥增加棚内CO2浓度,促进蔬菜生长发育、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座果率,促进果实生长,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及抗性。
5、遮荫降温栽培技术夏天高温季节在蔬菜大棚顶部覆盖黑色遮阳网,能有效降低棚内温度和减轻暴雨对蔬菜的冲刷,可用于夏季栽培速生叶菜。
6、防虫隔离栽培技术在大棚顶部覆盖薄膜,蔬菜大棚四周安装22目塑料防虫网,防止斜纹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等害虫危害棚内蔬菜。
7、蔬菜大棚避雨栽培技术保留大棚顶膜,四周通风,在多雨季节使用可防止暴雨冲刷及渍害等。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大棚蔬菜的种植中,主要有反季节种植、促进栽培、无土栽培、软化栽培等。
反季节种植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促进栽培主要是供应淡季市场的去求,无土栽培可以提高蔬菜的品质,软化栽培种出来的蔬菜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好。
一,反季节种植
反季节种植是大棚蔬菜最常见的一种,通过大棚控制环境的温度,种植出反季节蔬菜,让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想吃的蔬菜,这类蔬菜的市场价格较高,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促进栽培
大棚蔬菜种植还能够促进栽培,在每年的早春以及冬季,利用大棚的保温性进行种植,可以供应淡季市场的需求,最好选择一些喜温耐寒的品种进行种植。
三,无土栽培
利用大棚还可以进行无土栽培,通过水培、营养液种植蔬菜。
其成本低、产量高、更环保,并且种出来的蔬菜品质更好,大大提高了蔬菜高品质的发展。
四,软化栽培
另外,大棚蔬菜还可以进行软化栽培,控制环境的光照、湿度,蔬菜生长一段时间后,让其处于黑暗的环境中生长。
这样种出来的蔬菜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好,常见的有韭黄、芹菜等。
(干货)大棚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大全知识点

(干货)大棚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大全知识点在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环节中,肥害和高温危害是影响蔬菜产量、品质和效益的重要因素,以下是必备的防治方法。
1、如何防治肥害深施肥料。
化肥宜深施或溶解在水中浇施。
适量施肥。
因大棚内肥料流失少,其施用量应该低于露地蔬菜。
有机肥料熟施。
尤其是栏肥和人畜粪尿,必须要充分腐熟发酵后施用。
适时换气。
施后要加强通风换气,夜间也要保持一定的通风量,以防肥料分解时产生有害气体在大棚内积累,对蔬菜产生毒害。
施肥距离要适宜。
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时不宜靠近根部,以防烧根。
叶肥施用时,浓度以0.5%-1%为宜。
施用量不宜过大。
不论追施或叶面喷施化肥,用量一定要适当。
2、如何防治高温危害加强通风。
调节大棚内空气,使空气新鲜,排除大棚内一切有害气体。
外界气温上升到18℃左右逐渐进行通风。
控制适温。
大棚内白天温度保持20-25℃,夜间15-18℃,控温可结合通风换气、喷水等措施进行。
及时补水。
大棚土壤缺水时,应及时补充水分,以水调温,减少高温危害。
3、如何防治冻害灌水保温。
灌水能增加土壤热容量,防止地温下降,稳定近地表大气温度,有利于气温平稳上升,使受冻蔬菜组织恢复机能。
放风降温。
大棚蔬菜受冻后,不要立即闭棚升温,只能放风降温,以使棚内温度缓慢上升,避免温度急骤上升使受冻组织坏死。
人工喷水。
喷水能增加棚内空气温度,稳定棚温,并能抑制受冻组织脱出的水蒸发,促使组织吸水。
剪除枯枝。
及时剪去受冻的茎叶,以免组织发霉病变,诱发病害。
设棚遮荫。
在大棚内搭棚遮荫,可防止受冻后的蔬菜免受阳光直射,使受冻组织失水。
补施肥料。
受冻植株缓苗后,要追施速效肥料,可用2%的尿素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液叶面喷洒。
防治病虫。
植株受冻后,病虫易乘虚而入,应及时洒一些保护剂和防病治虫的药剂。
4、如何防治气候灾害节能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的灾害性天气有:持续阴雪(雨、雾)天,低温少阳光,暴风雪、沙尘暴等。
虽然这种天气的概率很低,但一旦遭遇,将对生产极其不利,生产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创新大棚蔬菜种植模式:如垂直种植、层叠种植等

创新大棚蔬菜种植模式:如垂直种植、层叠种植等创新大棚蔬菜种植模式:如垂直种植、层叠种植等在现代都市化进程中,空地越来越少,为了满足人们对新鲜蔬菜的需求,创新种植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大棚蔬菜种植领域,垂直种植和层叠种植模式是两种备受关注的创新模式。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模式。
垂直种植模式是一种以二维和三维空间为载体,将蔬菜栽培层叠而上的种植方式。
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单位地面积蔬菜产量,减少对土地的依赖。
垂直种植模式通常采用立体式大棚,通过垂直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将蔬菜种植在不同高度,从而实现多层次种植。
比如,可以将黄瓜、番茄等蔬菜种植在较高的层数上,而将茄子、青椒等作物种植在较低的层数上。
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光照资源,又保证了作物之间充分的空间和通风,有效防止了病虫害的传播,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垂直种植模式的优势在于,有效利用了垂直空间,提高了产量,并且节省了土地使用。
通过科学的种植布局和管理,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达到环保、无公害的种植效果。
此外,垂直种植模式还具有季节性调控优势,可以通过调整灯光、温度等手段,提前或延迟蔬菜的生长期,实现全年种植和供应。
层叠种植模式是一种将不同种类的蔬菜,按层层分布种植的创新模式。
层叠种植模式通常借助于立体耕作技术,将蔬菜的空间分区明确化,通过分层的方式,充分利用垂直空间。
在层叠种植模式中,一般将根系较矮小的蔬菜种类种植在较底层,而将根系较发达的蔬菜种类种植在较高层,使得不同层级的蔬菜根系不会相互干扰。
例如,可以将胡萝卜、马铃薯等根类蔬菜种植在较低的层次上,而将菜心、小白菜等叶菜类种植在较高的层次上。
层叠种植模式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了空间,提高了种植密度,增加了蔬菜的产量。
不同种类蔬菜的不同生长周期、不同养分需求可以互补利用,减少了种植的单一性,有效避免了连作障碍,提高了土壤的养分利用效率。
此外,层叠种植模式利用了垂直空间,使得阳光和空气更好地分布到各层次蔬菜中,降低了病虫害传播的风险,增加了蔬菜的抗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大棚种植7种新技术讲解
1、蔬菜大棚耐候无滴保温膜此种新型薄膜加入了聚醋酸乙烯(EVA)等树酯原料,具有透光率高、保温性好、使用寿命长和无滴长等优点,一般冬季夜温比聚乙烯薄膜高0.5℃,使用寿命可达1年、无滴性可达2-3个月。
薄膜价格比普通无滴保温膜高10%左右。
2、冬春多层覆盖保温技术我省冬季早春多阴雨天气,光热资源不足,通过采用“三棚四膜”(大棚+中棚+小棚+地膜)的多层覆盖保温技术,能有效提高大棚棚内夜间温度,棚内外温差达4.5℃,有助于确保棚内作物安全越冬。
内保温覆盖材料除薄膜外,还可用草帘、遮阳网、无纺布材料等。
3、蔬菜大棚微灌技术大棚灌溉提倡使用微灌灌溉,可有效控制棚内土壤“返盐”,节约用工用水,方便棚内操作,降低棚内湿度,有助于减少病虫害,还可以通过微灌追肥实现肥水同灌。
可选用内镶式滴灌等性能先进的滴灌(亩成本500-600元,使用寿命3-5年),也可采用价格低廉的打孔带式滴灌管(亩成本约200元,使用寿命约1年)。
4、早春增施CO2 通过施用CO2颗粒肥增加棚内CO2浓度,促进蔬菜生长发育、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座果率,促进果实生长,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及抗性。
5、遮荫降温栽培技术夏天高温季节在蔬菜大棚顶部覆盖黑色遮阳网,能有效降低棚内温度和减轻暴雨对蔬菜的冲刷,可用于夏季栽培速生叶菜。
6、防虫隔离栽培技术在大棚顶部覆盖薄膜,蔬菜大棚四周安装22目塑料防虫网,防止斜纹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等害虫危害棚内蔬菜。
7、蔬菜大棚避雨栽培技术保留大棚顶膜,四周通风,在多雨季节使用可防止暴雨冲刷及渍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