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文积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文积累

⼈教版九年级语⽂上、下册古诗⽂积累⼈教版九年级上、下册古诗⽂积累九年级上册古诗⽂积累⼀课内古诗⽂1 《望江南》中表现⼥主⼈公盼望⼼上⼈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句⼦是,作者是,是派的重要作家之⼀。

2 ①《渔家傲》表现塞下风景之异的是。

②请再写出两句表现边塞景⾊的句⼦及作者,并说明景⾊的特点。

作者诗句。

特点。

作者诗句。

特点。

③写出运⽤典故表现作者思乡但不能归家的诗句。

④表现作者壮志难酬的诗句及作者。

作者。

3 《密州出猎》作者。

①写出作者为国御敌雄⼼壮志的诗句及句中运⽤的修辞⽅法:诗句修辞⼿法。

②表现作者出城打猎时表现豪放的诗句。

4《武陵春》①作者是朝代的,是派的豪放⼈物之⼀。

②表现作者⾯对依旧景物,⽽⼈事改变的诗句是。

③作者以新颖视⾓表现⾃⼰忧愁的诗句是。

④再写出⼀句表现作者和上句⼼情相反的诗句。

5《破阵⼦》①《破阵⼦》是为写的⼀⾸表现作者词风的词。

②表现练兵场⾯的词句。

③运⽤⽐喻描写战争场⾯的诗句是。

④写作者爱国激情的诗句是写出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愤慨。

⑤⾟弃疾作为⼀个爱国诗⼈,写出了许多体现豪放风格的词,请再写出两句并写出表现的是什么?表现。

表现。

⑥“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本单元的作者;“ ,”(作者)。

请你再找出两句与“酒”有关的诗句及作者,并写出诗⼈借酒抒发了怎样的⼼情表现;表现。

⼆课后⼗⾸1 《观刈麦》作者朝代。

①写出炎炎⾚⽇下,劳动⼈民⾟苦劳作的句⼦。

②写出作者⾯对劳动⼈民⾟苦劳作内⼼⼗分惭愧的句⼦:。

③写出作者对劳动⼈民深切同情的诗句:。

2 《⽉夜》①写出作者借物感知春天邻近的句⼦:。

②再写出两句运⽤同种⼿法描写春天的句⼦(借物、对偶)3 《商⼭早⾏》作者。

①写出作者思乡的句⼦。

②请再写出两句思乡的句⼦及其作者、朝代。

作者。

朝代。

作者。

朝代。

4 《咏梅》①写出“梅”⾼洁坚贞品质的词句。

②借物抒情的古诗词(⽂)中的名句不少,请写出两句并写出借什么物,抒什么情,及作者。

作者借物句⼦。

抒发。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大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大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九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词【望江南】(温庭筠"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二)课外古诗词【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第1课沁园春雪】一、字音、字形辨析。

1,生词识记莽莽(mǎng)滔滔(tāo)妖娆(ráo) 稍逊(xùn) 风骚(sāo)多娇(jiāo)折腰(zhé) 大雕(diāo)略输(shū)天骄(jiāo)素裹(guǒ)成吉思汗(hán)多音辨读分(fèn)外(hán)成吉思汗(zhé)折腰(shǔ)数风流人物(fēn)分寸(hàn)汗牛充栋(zhē)折腾(shù)数码(shé)折本(shuò)数见不鲜二、词语积累与运用1,妖娆:娇艳美好。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折腰:鞠躬,倾倒。

三、句子运用。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么?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试比高”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景象?四、文学常识与古诗词填空。

1,毛主席(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马列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他的诗词,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襟怀豪迈。

《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等名篇被广为传颂。

【第2课、《雨说》】一、字音、字形辨析。

1、生词识记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斗笠lì襁褓qiǎng bǎo喧嚷xuān rǎng二、词语知识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三、文学常识《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汇总金樽(zūn)清酒斗(dǒu)十千,玉盘珍羞(xiū)直万钱。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jì)沧海。

词性分析:- “金樽”:名词,金制的酒杯。

- “清酒”:名词,清澈的酒。

- “斗”:量词,在这里表示容量单位。

- “十千”:数词。

- “玉盘”:名词,玉制的盘子。

- “珍羞”:名词,珍贵的菜肴(“羞”同“馐”)。

- “直”:通“值”,价值,动词。

- “停”:动词,停止。

- “杯”:名词,酒杯。

- “投”:动词,丢下。

- “箸”:名词,筷子。

- “食”:动词,吃。

- “拔剑”:动宾短语,拔出剑。

- “四顾”:向四周看,动词短语。

- “心”:名词,内心。

- “茫然”:形容词,形容迷茫的样子。

- “欲”:想要,动词。

- “渡”:动词,渡过。

- “黄河”:名词,河流名称。

- “冰塞川”:主谓短语,冰堵塞河流(“塞”:动词,堵塞)。

- “将”:将要,副词。

- “登”:动词,登上。

- “太行”:名词,山名。

- “雪满山”:主谓短语,雪布满山(“满”:动词,布满)。

- “闲来”:副词短语,空闲的时候。

- “垂钓”:动词,钓鱼。

- “碧溪”:名词,碧绿的溪流。

- “上”:方位名词。

- “忽复”:忽然又,副词短语。

- “乘舟”:动宾短语,乘坐小船。

- “梦日边”:动宾短语,梦到太阳旁边。

- “歧路”:名词,岔路。

- “今”:现在,名词。

- “安在”:在哪里,是宾语前置,“安”:疑问代词,哪里。

- “长风破浪”:动词短语,乘着长风破浪前进。

- “会”:应当,副词。

- “有时”:名词短语,有那么一天。

- “直挂”:动词短语,径直挂起。

- “云帆”:名词,高高的船帆。

- “济沧海”:动宾短语,渡过沧海(“济”:动词,渡过;“沧海”:名词,大海)。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1.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2.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shāng)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 郁郁青青。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文言文(一)《陈涉世家》1、《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陈涉世家》中表现了陈涉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的句子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想改变现状,改变贫困命运的句子是:苟富贵,无相忘。

4、重点句子:天下苦秦久矣。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二)《唐雎不辱使命》1、当秦王想要以换地设置骗局时,安陵君就用“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等话加以回绝。

2、《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的表现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3、《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勇敢机智地用“士之怒”来跟秦王的“天子之怒”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若士必怒,伏尸二人,天下缟素”。

4、文中有两处秦王神态的描写,其一处是“秦王怫然怒”,第二处是“秦王色挠”。

这充分说明唐雎斗争的结果。

(三)《隆中对》1、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2、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3、《隆中对》,有一个比喻句恰当地写出了刘备得到诸葛亮相助的欣喜之情: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四)《出师表》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形势,指出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句子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指出有利的主观条件的句子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文中的两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6、《出师表》中作者为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应该广开言路,其原句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目录壹·现代诗沁园春·雪………………………………………毛泽东贰·古诗词行路难(其一)……………………………………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月夜忆舍第…………………………………………杜甫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商山早行…………………………………………温庭筠咸阳城东楼…………………………………………许浑无题………………………………………………李商隐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叁·文言文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湖心亭看雪…………………………………………张岱目录(课本顺序)第一单元1 沁园春·雪……………………………………毛泽东第三单元10岳阳楼记………………………………………范仲淹11醉翁亭记………………………………………欧阳修12湖心亭看雪………………………………………张岱13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第…………………………………………杜甫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商山早行…………………………………………温庭筠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许浑无题………………………………………………李商隐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壹·现代诗现代诗01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朝代】近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

部编版2018秋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一)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主旨】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注释】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2.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4.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歧:岔路。

安:哪里。

5.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6.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涉世家知识点归纳一.作家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

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

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

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正音阳夏jiǎ间jiàn令当行háng陈胜王wàng怅chàng恨罾 zēng鸿鹄hóng hú忿恚fèn huì笞chī徇xùn 酂cuó柘zhè谯qiáo砀dàng 社稷jì三.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披着,穿着。

四.词类活用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

夜篝火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铁甲;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锐利的武器。

皆刑其长吏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五.古今异义(1)今亡亦死(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卒中往往语。

(4)将军身被坚执锐。

(5)会天大雨。

(6)楚人怜之。

(7)夜篝火。

(8)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9)比至陈。

(10)号令召三老、豪杰来会计事(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六.特殊句式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省略句:(1)吴广以(之)为然。

(2)上使(之)外将兵。

(3)独守丞与(义军)战(于)谯门中。

倒装句:祭以尉首。

七.文章内容与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八.文章内容理解1.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戍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会天大雨……法皆斩)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⑴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蕴蓄着反抗的力量;⑵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⑶楚人怀念楚将英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4.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

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6.“苟富贵无相忘” 此句反映了陈胜有不满现状渴望改变命运的反抗精神、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感情。

7.如何看待“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

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8.《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卓越的宣传能力和雄心壮志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9.“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0.陈涉是怎样一个人?A、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B、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C、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11.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12.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原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

启示: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13.起义军攻占了大泽乡、蕲、铚、酂、苦、柘、谯、陈等,如果用成语来形容起义军攻城掠地的情形,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请写出两个。

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一往无前、无坚不摧《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要点1、文学常识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2、通假字秦王不说(说——悦,高兴)故不错意也(错——措,放置,安放)仓鹰击于殿上(仓——苍,青色)4、古今异义词:是谢跪直易徒抢5、一词多义:徒谓使亡虽惠6.词类活用:缟素7、重点词语解释1、辱使命: 辱没、辜负2、易安陵:交换3、其许寡人: 答应4、大王加惠5、甚善:好6、虽然虽然这样7、弗敢易:不;交换8、因使唐雎使于秦9、故不错意也10、请广于君11、逆寡人者:违背12、轻寡人与:轻视13、非若是也:像;这样14、虽千里不敢易:即使15、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16、怫然怒: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18、布衣:平民19、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20、以头抢地耳21、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22、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23、仓鹰:通“苍”24、休祲:吉凶的征兆25、若士必怒:如果26、缟素:穿丧服27、色挠:变了脸色;挠,屈服28、谢之道歉29、寡人谕矣:明白,懂得30、徒以有先生也:只是8、重点语句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3、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4、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5、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7、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8、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9、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0、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1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9、具体问题:(1)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2)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4)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5)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说明秦王害怕了。

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

(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

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

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10、开放性试(1)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

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

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2)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2分)*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隆中对》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是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共 65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历史。

二、基础知识1、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以。

2、词类活用(1)箪食壶浆 箪:名词做动词,用箪盛着 壶:名词做动词,用壶装着3、古今异义(1)遂用猖獗 (2)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4、一词多义三、特殊句式 时人莫之许也 宾语前置(时人莫许之) 欲信大义于天下 状语后置(欲于天下信大义)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判断句 此用武之国 判断句贤能为之用 被动句四、课文理解1、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2、 “三顾茅庐”为什么不详细介绍?这样安排详略得当,能够突出隆中的对策3、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刘 备:是一个思贤若渴、谦虚、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诸葛亮: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的谋臣形象4、刘备问计的目的是什么?(原文句子)欲信大义于天下5、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 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时照应了前文,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

6、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7、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8、“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3分)选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9、在对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的?“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贤能为之用” “总揽英雄”(1)谓 谓为信然 (说)谓先主曰 (对……说)(2)用 遂用猖獗 (因此)此用武之国 (运用,使用)贤能为之用 (出力,效劳)(3)信 谓为信然 (可信,确实)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信义著于四海 (诚信,信义)(4)国 此用武之国 (地方)国险而民附 (地势)民殷国富 (国家)去国怀乡 (国都)(5)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 (实在,确实) 诚如是 (果真) (5)已 然志犹未已 (停止) 自董卓已来 (通“以”,以) 已历三世 (已经) (6)以 以弱为强者 (把)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用来) 以向宛、洛 (而) (7)因 因屏人曰 (于是,就此) 因之以成帝业 (依靠,凭借)《出师表》复习资料(一)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阙”同“缺”,缺点,过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