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修辞学从西塞罗到昆提利安17页PPT
修辞学争议点理论的发展历程

2023-11-10•修辞学争议点理论的起源•修辞学争议点理论的发展•修辞学争议点理论的演变•修辞学争议点理论的影响及贡献•修辞学争议点理论的未来发展及趋势目•总结录01修辞学争议点理论的起源古代修辞学的起源古希腊时期修辞学最初起源于古希腊,当时被广泛应用于公共演讲和辩论中。
罗马时期罗马修辞学家对古希腊修辞学进行了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修辞理论。
中世纪时期在中世纪,修辞学被引入到大学教育中,成为文学和哲学学科的一部分。
010302争议点理论的概念及特点概念争议点理论是指通过分析和研究争议点,来揭示修辞学的本质和规律。
特点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和开放性。
该理论强调对争议点的分类、分析和解决,以揭示修辞学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争议点理论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此外,争议点理论也强调开放性和包容性,吸纳不同学科和领域的观点和方法。
争议点理论在修辞学中的地位核心地位争议点理论在修辞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修辞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跨学科性争议点理论不仅适用于文学和语言学领域,也适用于其他学科和领域。
通过对争议点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实践价值争议点理论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实践价值。
在法律、政治、商业和教育等领域中,争议点理论都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01020302修辞学争议点理论的发展中世纪时期的争议点理论起源与背景中世纪欧洲修辞学发展迅速,争议点理论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
学者们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说服听众,并探讨背后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主要观点与思想中世纪修辞学强调使用例证、权威和逻辑推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争议点理论则关注如何通过巧妙运用例证、故事和隐喻等手法,让听众更容易接受并认同某一观点。
影响与贡献中世纪修辞学的发展为后来的争议点理论提供了基础和指导方向。
同时,这一时期的学者们也开始认识到修辞学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为后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启示。
西方古代文学概述ppt课件

(一)第一阶段,公元前12—8世纪
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 或“英雄时代”,主要的文学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后面详加分析)。
28
(二)第二阶段,公元前8——6 世纪
4
5
6
苏格拉底
世界文化体系
重理想
明则诚矣
人文道德
主智
宗教
佛陀印度
宗教
主 仁 人文道德
耶稣犹太
中国孔子
吴宓: 西方 the 4 greal tradition 东方(世界四大宗)
7
他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 前800至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前600至前 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 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 神导师 —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以色列有犹太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 ,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 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 人类的生活。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却有 很多相通的地方。
24
体育竞技活动
涌现出许多有名的雕塑 家如《掷铁饼者》作者米隆。 赛马是古希腊人最喜欢的体 育竞技活动。绘于陶罐上的 赛马是追悼阿喀琉斯的好友 帕特洛克罗而组织的比赛。
25
奥林匹亚遗址
奥林匹亚遗址保存着古希腊人的竞技场。宙斯神庙是奥林匹亚最大的建 筑。现代奥运会的圣火用这里的橄榄枝点燃。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是法 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他使中断了1600年的奥运会得以恢复,复 兴了奥林匹克精神。
古代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476年1640年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人文主义17世纪文学古典主义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19世纪初期文学浪漫主19世纪中期文学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后期文学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欧美欧美西方西方文学之源文学之源欧洲历史上有两大思潮影响着文学的发展
外国文学史课件全PPT课件

(但丁《神曲》)
二、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
1.基督教一统天下 2.多种文明与文化碰撞融合的时代 蛮族部落文化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融合。 希伯来文化与欧洲本土文化的融合。 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融合。
四、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一)教会文学
教会文学主要是指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出 的文学作品。是直接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宣传 基督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来世思想。 大多取材于《圣经》。 基本体裁有: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 宗教叙事诗、宗教戏剧等。 多采用梦幻故事、寓意性、象征性的表现 手法。 5 -10世纪,宗教文学是欧洲唯一的 书面文学,之后势力仍然很大。
第一章 古代欧洲文学 (古希腊、罗马文学)
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古 罗马文学。 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源头。 (欧美文化和欧美文学的“二希” 源头:古希腊文学、古希伯来文学)
古罗马文学继承古希腊文学,是 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第一节
古希腊文学概 述
• 前12世纪-前8世纪:“英雄时代”“荷马 时代” 氏族公社向奴隶制社会过 渡时期。 • 前8世纪-前6世纪:大移民时代 雅典奴 隶民主制形成期。 • 前6世纪末-前4世纪:古典时期
三、公元前6世纪—前4世纪:
1、戏剧
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 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
2、散文:
哲学、历史著作和演说辞。希罗 多德、修昔底德、苏格拉底等。 3、文艺理论
柏拉图《理想国》;亚里斯多德 《诗学》。
四、前4—前2世纪:
奴隶制衰落,希腊被马其顿征服, 希腊文化向外传播,东西方文化交汇, 史称“希腊化”时期。希腊文化中心, 移至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文学成就:新喜剧
修辞学第四讲

Isocrates' Philosophy [Kə`nɔnɪkəl] accepted ɔ ɪ
*he was one of the canonical “Ten Attic Orators and had a marked influence on Cicero and Quintilian, and through them, on the entire educational system of the west.
• (3)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 观点:①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观点: 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 ②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 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 (2)评价: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 )评价: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一门研究“ 的学问。 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 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 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 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 (4)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 观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表明在他看来真理高于一切。 观点: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表明在他看来真理高于一切。 • 评价:①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其实事求 评价: 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 逻辑学。 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 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之大成的百科 ②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之大成的百科 全书式的学者。 全书式的学者。 • 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 ③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哲学真正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④他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 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古典修辞学-从西塞罗到昆提利安

• 笔头与口头表达的关系 西塞罗认识到写作对修辞教育和修辞 实践其实极其重要。他认为常规修辞培训中最关键然而却最受 忽略的环节就是 “尽可能多写”。笔杆子是 “雄辩最优秀同 时也是最出色的作者和教师”。 • 情感和道理 西塞罗认为 “在言说中, 最重要的莫过于赢得听 者的好感以及深深地打动听者, 使他好像是受一种内心冲动和 情感的驱使, 而不是根据审思和判断行事”。
所以尽管修辞的武器既可以用来行善也可以用于作修辞的艺术属性昆提利安将修辞称为行事艺术或执行艺术以便与类似舞蹈那样的典型实用艺术区分开修辞领域的构成在修辞五大部门基础上切表达某一目的的言说都还应该包括主题subject和言辞words这两个部分强调重要的不仅是说什么和怎么说而且是在什么情况下说
• 提要 • 1. 西塞罗的修辞思想 • 2. 昆提利安的修辞思想
• 修辞教育和修辞家的素养 西塞罗发展了伊索克拉底的教育思 想, 提出跟他的大修辞观相称的一种大修辞教育观, 主张只有认 识到修辞无所不在, 并以这一认识作为教与学的基本出发点, 努 力从包括道德、心智、生活、习俗、法律、政治实践在内的人 类社会活动所有方面汲取力量, 才是修辞教育的正道。 • 真正的雄辩源于渊博的知识, 尤其是对哲学和法学的深刻领会。 • 言说者 “思维必须像逻辑家一样精妙, 思想如哲学家一般深刻, 措词要媲美诗人, 记忆要堪比律师, 声音应该像悲剧演员, 气度 则不亚于炉火纯青的表演艺术家”。 • 言说者的任务是触动受众的心灵。为此, 他必须把握 “其他公 民或其他任何说服对象的思想、感情、信念和希望”, 掌握 “每一个阶级和生活阶段” 特有的 “意向和情绪”, 体验受众 或潜在受众的 “念头、想法和喜怒哀乐”。
• 雄辩: 最高的美德, 甚至比同一层次其他美德具有更优美高贵的 形态。雄辩使人们能在 “对于各种事实了如指掌的基础上, 用 语言将思想和动机以听众不能不为之所动的强有力方式表达出 来, 促使听众朝着它看重的任何方向运动。” 雄辩的能力越强, 约有必要使它和最高的智慧和理性结合起来。 • 舌与脑的重新统一 西塞罗修辞思想的内核: 一方面, 他所理想 的修辞应该是雄辩和智慧的统一; 另一方面, 他认为融雄辩和智 慧于一体的修辞应该是至高无上的美德, 是包括 “哲学” 在内 的一切智力追求、一切学科艺术的最终归宿。贯穿于他所有修 辞著作的一个宏大理想: 将在后苏格拉底时代分道扬镳的雄辩 和智慧、智力活动和公共事物, 在修辞的框架内重新融为一体。 西塞罗号召大家追求的目标在他身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修辞 学家, 时至今日, 人们仍然继续从中汲取灵感。
中世纪修辞学-奥古斯丁.ppt

• 意义和影响 圣奥古斯丁的《论基督教教义》标志着基督教修 辞学的滥觞. 他在修辞的名义下将布道、圣经诠释、符号解读 以及通过阅读和沉思进行精神修养等相互关联的宗教兴趣融为 一体, 从而在修辞领域引进了一个神学视角或者说开创了一个 神学传统.
• 奥古斯丁在书中用心讨论的是常规的布道, 也就是在洗礼、礼 拜等场合向那些要么无知, 要么缺乏宗教热情、要么因为思想 活跃而可能受异端思想影响的会众宣讲《圣经》. 他并没有刻 意将基督教修辞和其他修辞传统加以区分, 对他来说, 使前一类 修辞带上独特基督教色彩的是它与众不同的内容和价值观, 以 及由此而拥有的与众不同的话题. 圣奥古斯丁将这些独特话题 归结为 “爱上帝, 爱邻居” 这一总标题. 仁爱是使基督教修辞 获得统一性的主题。
• 从这一前提出发, 圣奥古斯丁在头三卷阐述了与《圣经》解读 和宣讲有关的各个问题, 提出了一个独特、 “另类”的修辞发 明理论, 跳出了以支撑公共话语体系为中心目的、以演说为范 例、以文本生产为基本方向的古典修辞框架, 转而以支撑宗教 话语为根本目的、以解道 / 传道为范例、以文本的接受和生产 为基本方向构筑起一个新的修辞模式. 在这一新发明观的基础 上, 他遵循古典修辞理论探讨的常规程序, 在卷四讨论了风格问 题.
• 前言部分, 圣奥古斯丁宣布他拟在书中讨论的是解读和传播 《圣经》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 强调这些规则对神学学生 特别有用。他事先估计到有三类人会对这些规则不以为然: 那 些读了他的书却还是不理解这些规则的, 那些理解却不懂得如 何应用这些规则的, 尤其是那些认为对教义的领会应该完全依 赖上帝的启示及其赋予信徒的灵感, 人类自己总结出来的技巧 和解读规则起不了什么作用的读者。
西方修辞学简史

西方修辞学简史张祁吟0804402018 2.1 古典修辞学(公元前5世纪--公元5世纪)2.1.1 古希腊和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古希腊的早期民主制度孕育了修辞学。
议会确保了雅典城邦日常生活的顺利进展,在Pericles的带领下,雅典的民主迎来了公正和机会的平等。
这就意味着雅典公民可以凭借着自身的优点和效率,而不是财富的多少进入政府机关。
古希腊人创造了政治自由的理念.2.1.2 诡辩家和他们的修辞实践公元5世纪,随着教育需求的增长,雅典诞生了一群教师,也就是诡辩家。
这些诡辩家在雅典四处教学、演说、took pupils、争辩,收取大量的费用,是雅典历史上第一次收取费用教授智慧的学家。
然而这些诡辩家并不是哲学家,他们所教授的只是需求大的科目,包括修辞学、政治、语法、语源学、历史学、物理学和数学。
Protagoras of Abdera,是第一个诡辩家,这些诡辩家在当时的社会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在当时的雅典最受欢迎的是政治,所有诡辩家将重点放在了教授修辞学上。
他们培训年轻的政治家,教授他们尽力使别人相信他们所说的和信仰,哪怕使用暴力的手段。
2.1.3 古希腊修辞学家和他们的修辞理论Corax是雅典历史上第一个修辞学家,他热衷于使修辞学的研究为实际生活服务。
根据Corax,合法的辩论应该包括引言、解释、论据和总结。
这一观点被亚里士多德所继承,西塞罗随后对其进行了补充衍生成为了6段论。
Gorgias(485--380B.C.) 高尔吉亚认为人类永远不能了解真理。
他强调,a.万物皆不存在b.即使事物存在它也不可知 c.即使它可知,其知识也不能被传达。
因此,修辞学帮助我们看清楚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Protagoras(480--410B.C.) 认为: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能够将worse argument appear the better c.上主是否存在是不可知的。
Plato(427--347B.C.) 柏拉图是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
古典修辞学-古希腊ppt课件

• 安梯丰 • “雅典演说之父” • 安梯丰三个阶段的论著都围绕着法律与正义以及真理和语言的
本质而展开。 • 写作风格: 一反当时多数诡辩家简洁朴实的论理之风, 他频繁
运用华丽的词汇和排比等手法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和加重感 情, 有时词语晦涩怪异。 • 认为人的经验是先于语言而客观存在的事物, 并可以用言语表 达。人无法表达一切未曾亲身体会的经验。但由于语言相对于 经验的独立性, 言语既可以进行客观真实的描述, 也可以歪曲 地描述。只有当言语表达和经验相一致时, 话语才开始具有说 服力。
• 结论: 一向流行的关于修辞起源的说法虽然广为修辞学届所接 受,并早已成为西方修辞传统自我表达的一块基石,基本上却 是通过将不甚可靠的传闻和托古喻今的评论之类的材料当作正 儿八经的“史实”而构筑出来的,谈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历 史叙事”。
• 3) “东方起源”说:将古希腊周边各非西方文化看作是西方思 想和学术的一个主要源头,将希腊在公元前5世纪和这些邻近 民族的高度接触互动确定为导致西方修辞学从无到有、横空出 世的一个关键因素,倒可能是更加令人信服的历史主义观点。 (Liu 2008:26,40)
11
• 吕西亚斯 • 两大贡献: 其一是他创立的简洁明快的散文风格, 这种风格成
为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散文的楷模; 其二是在演说中注重展 现演讲者的品格与德行。 • 认为演讲者本人的人格是劝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尤其在当时 法庭辩论大多建立在或然性基础之上, 人格的感召力便在劝说 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撰写演讲词时只有将演讲者的感情、 态度、性格及语言特色等融入其中, 才能增加真实性、说服力 和感染力。
13
• 4. 柏拉图 • 正派的修辞和邪恶的修辞 • 理论贡献: 一是他对那个时代诡辩派修辞实践的尖锐批评; 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