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衔接课(课堂PPT)
合集下载
小升初数学衔接班ppt课件

18
我们将学习推理证明。
9
▪ 例6、一对夫妇非常想要一个儿子,但他俩所生 的前三个孩子都是女儿。他们认为:别人都说生 男生女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生三个女儿了,那 么第四个孩子该是儿子了吧!
其实,他们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虽然生男生女的 可能性是相等的,但他们前面所生的三个孩子都是 女儿,并不能说明以后生儿子的可能性会变大, 相反地,生男生女的可能性还是相等的。
2、0.125 0.2532
3、 2.75+3 4 +10.2+11
5
5
4、 87 470+87053
数学基础要求:
1、仔细审题不盲干,认真分析活处理; 2、扎实的计算基本功!(准确、熟练)
3
(1)用字母代替数 (2)数的扩展:
算术数——负数——有理数。
(3)代数式的运算:
数的运算、数的解法——用字母表示数——式的运算 (包括整式、分式、无理式等的加减乘除)。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同学们的随机思想是否正 确。其实,这个问题与“投篮命中的概率是50%, 若一共投篮10次,那么一定会命中5次”的错误是 类似的。
10
(1)第一个活动:思考 (2)第二个活动:听讲 (3)第三个活动:记笔记
11
作业
初中数学作业的内容有了变化。 自觉按时独立完成;如何面对作业中的错误; 遇到难题该怎么办;参考答案如何使用。
(4)方程与不等式的运算:
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及方程组,一元一 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4
例2、猜数游戏
▪ 活动一: ① 每个人任写一个比1大的一位数; ② 将你写的数减去1;再乘以5,再减去2, 再乘以2; ③ 在得数上再随意加上一个一位数。
只要你说出最终得数,老师就能找出你这两个一位数!
我们将学习推理证明。
9
▪ 例6、一对夫妇非常想要一个儿子,但他俩所生 的前三个孩子都是女儿。他们认为:别人都说生 男生女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生三个女儿了,那 么第四个孩子该是儿子了吧!
其实,他们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虽然生男生女的 可能性是相等的,但他们前面所生的三个孩子都是 女儿,并不能说明以后生儿子的可能性会变大, 相反地,生男生女的可能性还是相等的。
2、0.125 0.2532
3、 2.75+3 4 +10.2+11
5
5
4、 87 470+87053
数学基础要求:
1、仔细审题不盲干,认真分析活处理; 2、扎实的计算基本功!(准确、熟练)
3
(1)用字母代替数 (2)数的扩展:
算术数——负数——有理数。
(3)代数式的运算:
数的运算、数的解法——用字母表示数——式的运算 (包括整式、分式、无理式等的加减乘除)。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同学们的随机思想是否正 确。其实,这个问题与“投篮命中的概率是50%, 若一共投篮10次,那么一定会命中5次”的错误是 类似的。
10
(1)第一个活动:思考 (2)第二个活动:听讲 (3)第三个活动:记笔记
11
作业
初中数学作业的内容有了变化。 自觉按时独立完成;如何面对作业中的错误; 遇到难题该怎么办;参考答案如何使用。
(4)方程与不等式的运算:
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及方程组,一元一 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4
例2、猜数游戏
▪ 活动一: ① 每个人任写一个比1大的一位数; ② 将你写的数减去1;再乘以5,再减去2, 再乘以2; ③ 在得数上再随意加上一个一位数。
只要你说出最终得数,老师就能找出你这两个一位数!
小升初数学公开课(课堂PPT)

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大于0的叫正数 小于0的叫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样看来 !你练
学练 的手
怎吧 么!
1.下列那些数是正数,那些数是负数? +9,50,-1,0,-п,0.001,2/7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南走-60米表示向西走60米 B节约50元与浪费-40元具有相反意义量 C甲比乙大-3岁表示乙比甲小3岁 D成本降低-6%表示成本提高6%
(1)守门员最后是否回到守门员位置? (2)守门员离开守门员位置最远多少米? (3)守门员离开守门员位置达10米以上的次数是多少?
小升初衔接公开课 欢迎各位新同学的到来!
主讲:刘老师
温•
32℃
度
-3℃
海 拔
收 支
我今年压岁钱有2000 元,买了个红米手机 花掉900元。
我今年暑期帮姑 姑打工赚了4000 元,买了价值 2880元iphone4 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 位
Kimi 向东走100米记作+100米, Cindy走-200米事什么意思呢?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0℃表示没有温度;0是最小的正数; 0是偶数,也是自然数;不带负号的 数都是正数;带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
4.一名足球守门员练习折返跑,从守门员位置出发,向前跑记作正数, 向后跑记作负数,他的练习记录如下(单位:米):+5,-3,+10, -8,-6,+12,-10.
小升初数学公开课-Microsoft-PowerPoint-幻灯片PPT课件

初中思维:(有规律可循)
3+3=6
观察”0“的 左边有三 格
”0“的 右边有三 左格边的格数+右边格数=温度差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
数如3和-3互为相反数
3 -(-3)= 3+3 = 6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 这个数的相反数
.
5
练习1:
1.相反数等于2的数是( ) 2.数轴上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2,则点A表示的数为( )
②①
B
小度学量思∠维B=:30(° 用量角器度量) 度量∠①=30° 所以∠B=∠①
.
DC
初中思维:(逻辑推理)
证明: 因为∠①+∠②=90°(已知) ∠①+∠B=90°(直角三角 形两
锐角互余) 所以∠①+∠②=∠①+∠B 所以 ∠①=∠B
11
练习4
RT△ABC 中 ,∠A为直角, AD⊥BC ,求:∠①+∠③=?
4.优化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步骤,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意识的去训练完成一定数量的题 目
5.学会归纳总结,建立纠错本,不段的反省,优化 解题方法,能达到举一反三。
.
15
.
16
们准备好了吗?接下来东哥的时间东哥带你遨游
初中数学王国。“信东哥!得满分!”
互动微信号:332953183
.
2
你曾今是一只“小白兔”吗?
小学数学学习太“浮”,从知识能力上看,没有进 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偏向于注重感性的思维模式, 但是从初中开始,对数学逻辑严密性的要求加强了 好多,小学是以正向思维为主,即由已知条件推出 结果,而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开始注重逆向思维 的训练了,要由结果反推出条件,同时也引入了一 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比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 题目也就出现了答案的不唯一性,可以说初中的数 学学习和小学的数学学习是”天壤之别“。且学习 方法技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方法和技巧很多时 候大于努力。得高分不是奇迹,但是一定有轨迹可 循。
幼小衔接数学PPT(2024版ppt)

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就感和 自信心。
对未来幼小衔接数学教育的期待和建议
个性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希望未来的数学教育能够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每个 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跨学科整合与拓展
建议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例如与科学、艺术 等相结合,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排序能力
让儿童学会按照一定规则对数学元 素进行排序,如从大到小、从小到 大等。
分析与推理能力
分析能力
教授儿童分解数学问题的技巧, 如拆分复杂图形、解析算式等。
推理能力
通过逻辑推理游戏、数学谜题等 ,培养儿童的数学逻辑和推理思
维。
归纳分类能力
引导儿童对数学元素进行归纳和 分类,锻炼其概括和整理能力。
激励性评价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纸、颁发证书等,让学生感 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了认可。
在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 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
家校合作与互动
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数学学习 和成长过程,为孩子们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
THANKS。
图形的拼组
通过拼组图形,加深对图 形的认识和理解。
空间位置关系
了解物体间的上下、前后 、左右等位置关系,发展 空间观念。
02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观察与比较能力
观察能力
通过图形、数字、符号等多种形 式的观察,培养儿童对数学元素
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就感和 自信心。
对未来幼小衔接数学教育的期待和建议
个性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希望未来的数学教育能够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每个 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跨学科整合与拓展
建议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例如与科学、艺术 等相结合,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排序能力
让儿童学会按照一定规则对数学元 素进行排序,如从大到小、从小到 大等。
分析与推理能力
分析能力
教授儿童分解数学问题的技巧, 如拆分复杂图形、解析算式等。
推理能力
通过逻辑推理游戏、数学谜题等 ,培养儿童的数学逻辑和推理思
维。
归纳分类能力
引导儿童对数学元素进行归纳和 分类,锻炼其概括和整理能力。
激励性评价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纸、颁发证书等,让学生感 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了认可。
在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 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
家校合作与互动
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数学学习 和成长过程,为孩子们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
THANKS。
图形的拼组
通过拼组图形,加深对图 形的认识和理解。
空间位置关系
了解物体间的上下、前后 、左右等位置关系,发展 空间观念。
02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观察与比较能力
观察能力
通过图形、数字、符号等多种形 式的观察,培养儿童对数学元素
小升初数学衔接班课件第12讲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专题复习/教学课件 主讲教师:
01
考点梳理
Knowledge network
02
考点解析
Question type analysis
03
课时训练
Real exercise
04
知识小结
Knowledge summary
教学目标:
1、准确而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 的方程。
分析:先利用去括号法则把括号去掉,然后利用前面学习的移 项、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
解:去括号得:2x-3x-3=5x+9, 移项得:2x-3x-5x=3+9, 合并同类项得:-6x=12, 系数化为1得:x=-2.
归纳:1.当方程中出现括号时的一般步骤;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
归纳:1.当方程中出现分母时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
2.解方程分母时注意的问题: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把各分母去掉,
___对_于__单__独__的__常_数__项__不__能__漏_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合并同类项,得,-2x=-10 系数化为1,得x=5.
探究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
分析:此方程和前面遇到的方程最大的区别在于有分母,因此我们 可以先利用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乘以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把分母去掉,然后即可按照前面学习的方法解方程. 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6,去掉分母得: 2(x+3)-3(x+1)=6, 去括号,得,2x+6-3x-3=6, 移项,得2x-3x=6-6+3 , 合并同类项,得,-x=3 系数化为1,得x=-3.
01
考点梳理
Knowledge network
02
考点解析
Question type analysis
03
课时训练
Real exercise
04
知识小结
Knowledge summary
教学目标:
1、准确而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 的方程。
分析:先利用去括号法则把括号去掉,然后利用前面学习的移 项、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
解:去括号得:2x-3x-3=5x+9, 移项得:2x-3x-5x=3+9, 合并同类项得:-6x=12, 系数化为1得:x=-2.
归纳:1.当方程中出现括号时的一般步骤;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
归纳:1.当方程中出现分母时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
2.解方程分母时注意的问题: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把各分母去掉,
___对_于__单__独__的__常_数__项__不__能__漏_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合并同类项,得,-2x=-10 系数化为1,得x=5.
探究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
分析:此方程和前面遇到的方程最大的区别在于有分母,因此我们 可以先利用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乘以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把分母去掉,然后即可按照前面学习的方法解方程. 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6,去掉分母得: 2(x+3)-3(x+1)=6, 去括号,得,2x+6-3x-3=6, 移项,得2x-3x=6-6+3 , 合并同类项,得,-x=3 系数化为1,得x=-3.
小升初数学衔接讲座 PPT

完成这一转变。建议家长为你的孩子多做一些思维
怎样才能在升入初中后 快速适应学习环境走入正轨呢?
第一招: 心态放松,行动抓紧
开发我们的思维方式:
“参天大树的起点是一颗小小的种子, 万丈高楼的起点是一块小小的基石”,初 中阶段是每位同学的新起点,是一条新的 起跑线,与其“战战兢兢”,不如“轻轻 松松”,扔掉包袱轻装前进,才会跑的更 快更稳。一旦成绩出现波动,首先要学会 不急不躁,心平气和,坦然面对;其次要 找出差距,调整方法,小步快跑。要相信, “一分辛苦一分收获”,“笑到最后的才 是笑的最好的”。
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 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 由渴望长大引发结帮结派;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的过程
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
由忽视性别变成重视性别、 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 由逐渐成熟引发早恋现象;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的过程
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
从主动学习变成被动学习 、 从计划学习变成放纵贪玩、 从放纵自己引发厌学情绪。
例6:(小)∣a-1∣=2,a-1=2
(初)∣a-1∣=2,a-1=2或 a-1=-2
在小学的答案中基本上都具有 唯一性,基本上的答案只有一种情 况,很多时候看问题只能从一个方 面去思考,而或略了另一个也成立 的方面。 在初中就必须全面考虑。
(小) 在小学阶段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特别 是数学课,一般的家长基本上的题目都会做,结 果在家庭中家长充当了家庭教师的角色,只要有 问题马上寻找家长的帮助,自然就养成了对家长 的依赖。但是到初中以后,很多家长已经无能为 力了,离开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就无所适从。有 些学生不适应自主学习,包括预习和复习。
“只要上课时紧跟老师思路,课堂45分钟内 把知识当堂消化,再做些重点配套练习,学习就 不会吃力”,高考状元赵甜的话也许能给同学们 一些启示。
怎样才能在升入初中后 快速适应学习环境走入正轨呢?
第一招: 心态放松,行动抓紧
开发我们的思维方式:
“参天大树的起点是一颗小小的种子, 万丈高楼的起点是一块小小的基石”,初 中阶段是每位同学的新起点,是一条新的 起跑线,与其“战战兢兢”,不如“轻轻 松松”,扔掉包袱轻装前进,才会跑的更 快更稳。一旦成绩出现波动,首先要学会 不急不躁,心平气和,坦然面对;其次要 找出差距,调整方法,小步快跑。要相信, “一分辛苦一分收获”,“笑到最后的才 是笑的最好的”。
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 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 由渴望长大引发结帮结派;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的过程
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
由忽视性别变成重视性别、 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 由逐渐成熟引发早恋现象;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的过程
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
从主动学习变成被动学习 、 从计划学习变成放纵贪玩、 从放纵自己引发厌学情绪。
例6:(小)∣a-1∣=2,a-1=2
(初)∣a-1∣=2,a-1=2或 a-1=-2
在小学的答案中基本上都具有 唯一性,基本上的答案只有一种情 况,很多时候看问题只能从一个方 面去思考,而或略了另一个也成立 的方面。 在初中就必须全面考虑。
(小) 在小学阶段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特别 是数学课,一般的家长基本上的题目都会做,结 果在家庭中家长充当了家庭教师的角色,只要有 问题马上寻找家长的帮助,自然就养成了对家长 的依赖。但是到初中以后,很多家长已经无能为 力了,离开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就无所适从。有 些学生不适应自主学习,包括预习和复习。
“只要上课时紧跟老师思路,课堂45分钟内 把知识当堂消化,再做些重点配套练习,学习就 不会吃力”,高考状元赵甜的话也许能给同学们 一些启示。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暑假衔接《正数和负数》基础知识梳理PPT课件

方法归纳
根据相反意义合理使用正、负数对实际问题进行表示.一般情况下, 把向北(东)、上升、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把它们的相反意义规定 为负数。
例题分析
例1、(2022秋•福田区期末)如果把顺时针方向转40°记为+40°,那么逆时针方向转 55°记为 ﹣55° . 【思路点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 示. 【规范解答】解:“正”和“负”相对, ∵顺时针方向转40°记为+40°, ∴逆时针方向转55°记为﹣55°. 故答案为:﹣55°.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暑假衔接《正数和负数》 基础知识梳理PPT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理解正数、负数及0的意义,掌握正数、负数的表示方法. 3.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重点、难点)
知识点导图
新课导入 观察下列图片,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新课讲解
思考: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人们引进了另一种数,你知道是什么 数吗?结合你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的数,试举例
例5、(2022秋•海珠区校级期末)银川市某年12月5日,早 晨气温是﹣5℃,中午上升了7℃,夜间又下降了14℃,那 么这天夜间的气温是 ﹣12 ℃.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为﹣5+7﹣14,然后根据有理数加减法运算法则 进行计算求解. 【规范解答】解:﹣5+7﹣14 =2+(﹣14) =﹣12(℃). 故答案为:﹣12. 【考点评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法运算法则是 关键.
例3、(2022秋•广州期末)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15米”表示向东走15米 B.0℃表示没有温度 C.﹣a可以表示正数 D.0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精品】小升初数学衔接课件 第3讲绝对值

.
• 2.代数表示(数学语言)是:字母a可个有理数。
• (1)当是正数时, = a ;
• (2)当是负数时, = -a ;
• (3)当是0时, = 0 .
• 3.对于任意的有理数a, ≥0 ,即任意的有理数a 的绝对值是一个 非负 数,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是0.
合作探究3:
解:
6 =6,-8 =8,-3.9 =3.9,5 = 5,- 2 = 2 ,100 =100,0 =0 2 2 11 11
03
第3讲 绝 对值
教学目标:
1、掌握绝对值的概念,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 2、掌握绝对值的性质并会利用绝对值的性质解决相关 问题. 3、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或多个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1、掌握绝对值的概念,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 2、掌握绝对值的性质并会利用绝对值的性质解决相关 问题. 3、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或多个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二、探求新知
(1)绝对值的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的绝对值,
记作 a .
注:这里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和0. 因为点B、D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且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因此我们可得出: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
合作探究1: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各数,并求出它们的绝对值。 -2,1.5,0,7,-3.5,5.
(3)合作探究4:有理数的比较大小。
• 例题精讲: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4)拓展延伸 已知:|a-1|+|b+2|=0,求a、b的值.
(5)巩固练习 1.求 +8、-12、-3、+3、-1.6的绝对值.
解:|+8|=8 ;|-12|=12 ; |-3|= 3; |+3|= 3 ;∣-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