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更美好 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七课《让家更美好》优质教案

第七课《让家更美好》优质教案

第七课《让家更美好》优质教案第七课亲情之爱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家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

(2)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2.能力目标(1)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与技能,促进代际的交流与互动。

(2)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3.知识目标(1)了解家庭结构的演化和现代家庭的特点。

(2)了解家庭成员在交流和沟通方式上逐渐发生的变化。

(3)懂得调和家庭成员间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家和万事兴。

难点: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前面有关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家不仅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幸福、和睦。

那么,怎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呢?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

探究新知:一、现代家庭面面观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多媒体显示:中国家庭发展报告:《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XX 年)》显示,中国家庭变化呈现七大特点。

一是目前家庭规模小型化。

2人、3人家庭成为家庭类型主体,家庭平均规模为3.35人;同时,家庭类型多样化,核心家庭占六成以上,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也在不断地涌现。

二是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已经成为家庭的常规模式。

据了解当前的流动家庭接近于20%,也产生了一些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

(1)从第一个特点中,你能看出现代家庭的什么变化?(2)根据所学知识思考第二个特点会带来什么变化?学生活动:略(设计意图:通过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有话可说,调动学习积极性。

)1、现代家庭的变化(1)家庭结构的变化教师讲述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的含义和区别。

(2)交流、沟通方式的变化探究与分享(第84页):展示现代家庭多样的交流方式。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4.2让家更美好(配套教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4.2让家更美好(配套教案)

《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美好》。

一、体味家之意
1.播放视频:电影《抓娃娃》那些年长辈对马继业的爱
马继业过生日,姥姥姥爷偷偷给马继业塞钱;
马继业去高考,父母在门口等马继业;
给马继业剪头发;
在马继业被“绑架”后爸妈全员出动寻找解救......
分享与交流:请你与同学分享你与家人相处最难忘、最特别的瞬间。

你的父母家人表达爱的方式是怎样的?
小结: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
2.播放视频:电影《抓娃娃》马继业要给爸爸买新鞋思考:马继业在感受父母爱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这给予我们何种启示?
播放视频:电影《抓娃娃》马继业发现真相
在穷养的真相被揭露,当发现自己的人生被操控后马继业和父母发生了“碰撞”,不认同父母给他爱的方式。

家庭吐槽大会
小结: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相互关爱、彼此尊重;
3.抢答赛
马家的家庭文化
习近平谈家风建设:
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

小结: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4.辩论赛
你如何看待该观点?为建设美好家庭,你做过何种贡献呢?
小结:建设美好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归纳:如何建设美好的家庭?
5.课后作业:三行情书
知识思维导图总结。

4.2 让家更美好(高效实用教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4.2 让家更美好(高效实用教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2024年统编七年级道法(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第2课时让家更美好一、课标内容1.学习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内容要求: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

二、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感受亲情的存在,培养对家庭深厚的情感,热爱家庭,践行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与父母长辈沟通,以实际行动建设美好家庭。

法治观念:认真履行孝亲敬老的法定义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人格:掌握建设美好家庭的途径,学会处理家庭矛盾。

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承担家庭责任。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设美好家庭的要求。

【教学难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照片分享导入: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分享自己家庭生活中的感人故事。

每个家庭都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蕴含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都有快乐、幸福的事。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庭更美好、更幸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让家更美好”。

(二)新课探究活动一:体味亲情之爱情境一:爸爸跨越七八百千米,送女儿上大学,分别时,爸爸在校门口偷偷抹泪。

情境二:天下着大雨,一个小男孩身着雨衣,坐在电瓶车后座上等妈妈回来。

他身体前倾,努力用双臂护住妈妈的座椅不被雨水打湿。

合作探究:从上述情境中,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你曾经体会过吗?它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回答:家人对我们的关爱表现在很多方面;不同的人表现形式不一样。

我对家人的关爱有时埋藏在心里,有时付诸行动等。

教师点拨: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随和自然……只要我们用心体悟就会发现,家人间的爱蕴含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活动二:应对家庭矛盾合作探究:为什么家庭成员之间会产生矛盾呢?面对这些矛盾,我们应该如何化解?教师点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

让家更美好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让家更美好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现代家庭面面观
图片展示:请通学生课前搜集你们家庭 爷爷奶奶的全家福以及你们家现在的全家福
提问:全家福的变化可以看出家庭结构 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 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现代家庭结构越来越小 型化。 知识点区分:
核心家庭: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 成的家庭;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启发学生探究现代家庭 发生的变化,采用有效方法化解家庭矛盾,努力构建和谐家庭。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家庭结构的演化和现代家庭的特点,了解家庭成员在交流和沟通 方式上逐步发生的变化,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生逐渐进入青春期,家庭责任意识比较淡薄,较少关心父母和家人,对与家人共同 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缺乏责任意识,引导学生理顺与父母及亲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青少年健 康成长。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结合相关视频及图片,直观形象地激发学生思维,调
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及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视频:小丽一家一天的几个画面,和爸
思考:针对以上盲盒中出现的家庭矛盾,请 你支招,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缓解? 师: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明确自己是不 偏不倚的中立者;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 优点;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
三、教师小结: 我们都是家庭中的一员,构建和谐家庭是
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要与家庭成员互相体 谅、互相信任,主动分担家务,努力构建和 谐家庭。

让家更美好-精品教案

让家更美好-精品教案

《让家更美好》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三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二目的内容:第一目“现代家庭面面观”。

本目从三个方面阐述现代家庭的特点。

其一,家庭结构、观念等在变化。

其二,家庭成员沟通方式在变化。

其三,家庭生活的内容在变化。

第二目“和谐家庭我出力”。

本目从三个方面阐述怎样创建和谐家庭。

其一,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有效地交流和沟通。

其二,分担家务劳动。

其三,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结构的演化和现代家庭的特点。

了解家庭成员在交流和沟通方式上逐渐发生的变化。

2.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与技能,促进代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3.认识到家庭文化建设、家庭美德建设、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现代家庭的特点教学难点:怎样创建和谐家庭四、教学过程1.早晨一起床,小亮看到妈妈在做早饭,爸爸已经打好领带准备出门上班了,爷爷奶奶在浇花呢。

小明赶紧行动,准备吃完早饭跟妈妈一起出门了。

请问,小亮的家庭结构属于( A )A.主干家庭B.核心家庭C.联合家庭D.单亲家庭2.下列关于现代家庭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②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③交流、沟通方式单一④家庭结构和规模不断趋向大型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3.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有个好成绩,有64%的学生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42.73%的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忙,没有时间做家务。

《让家更美好》优质课教案两篇

《让家更美好》优质课教案两篇

《让家更美好》优质课教案两篇第三课时让家更美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和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掌握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的能力;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掌握现代家庭沟通和交流方式,树立民主、平等的家庭观念难点: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现代家庭的变化(特点)。

2、怎样创建和谐家庭?新课导入名言导入幸福家庭是培育孩子成人的温床,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

——卢梭师:中国有句老话说,家和万事兴,你们家是和谐家庭吗?怎样创建和谐家庭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三框《让家更美好》。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现代家庭面面观1、结构、规模、观念等的变化【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83运用你的经验,思考问题【问题思考】说说现代家庭还有哪些特点。

在空白框中列出你观察到的现象。

提示:结构、规模、观念等方面。

【教师点拨】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2.交流、沟通方式发生变化【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84探究与分享。

【问题思考】(1)结合以下场景,说一说你唱呀哪些方式和家人沟通?你的感受如何?【教师点拨】(1)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家庭氛围越来越民主平等。

知识点二和谐家庭我出力1、家庭和谐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努力【活动设计】完成教材P85探究与分享1.制作“家庭美德快递卡”。

分小组讨论、设计、制作一张个性化的“家庭美德快递卡”。

其内容包括:a.你认为与家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种品德。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3框让家更美好教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3框让家更美好教案新人教版
- 明确自己的家庭角色,主动承担家庭责任,有助于家庭和谐。
6. 解决家庭矛盾
- 家庭矛盾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矛盾,恢复和谐。
- 解决家庭矛盾的方法:保持冷静、倾听对方意见、寻求共识、相互体谅等。
7. 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具有深远影响,父母要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 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子女的道德品质、生活能力和良好习惯。
课后作业
1. 家庭互动任务:
- 作业内容:与家人一起完成一次家庭活动,如做饭、打扫卫生、游玩等。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家人的需求和感受,尝试用尊重、理解、沟通和互助的方式解决问题。
- 补充说明:通过实际的家庭互动,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强家庭责任感。
2. 情感表达作文:
- 作业内容:写一篇作文,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描述一次你为家庭和谐所做出的努力。
3. 家庭矛盾案例分析:
- 答案示例:案例一:建议小华和妈妈坐下来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同时理解妈妈的想法。双方可以达成共识,如学习之余适当娱乐。案例二:建议姐姐和弟弟学会分享,可以轮流玩玩具,或一起玩,以解决争端。
4. 家庭角色访谈:
- 答案示例:我采访了爸爸,他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负责家庭开支和子女教育。他认为家庭和谐的关键是沟通和理解,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为家庭付出。
4. 家庭角色访谈:
- 作业内容:采访一位家庭成员,了解他们的家庭角色和责任,以及他们对家庭和谐的看法。
- 补充说明:此作业有助于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和责任,增进对家庭和谐的认识。
5. 家庭规则制定:
- 作业内容:与家人一起讨论并制定一条家庭规则,旨在促进家庭和谐。
- 补充说明:通过共同制定家庭规则,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培养其责任感和家庭观念。

4.2让家更美好教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

4.2让家更美好教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

2.4.2《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 政治认同:引导学生认识家庭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家庭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对和谐家庭的政治认同。

2. 道德修养:通过探讨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关爱家人、诚实守信等道德修养。

3. 法治观念:让学生了解家庭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如抚养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等,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依法维护家庭权益的意识。

4. 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培养积极乐观、自信勇敢、善良宽容等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 责任意识: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为建设美好家庭和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现代家庭的特点和变化。

掌握建设和谐家庭的方法和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学会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

如何帮助学生将建设和谐家庭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家庭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案例分析法:运用实际家庭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体验式教学法:设计一些家庭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美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展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场景,如一家人一起做饭、聊天、玩耍等。

(2)提问学生:“视频中的家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希望自己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思考美好家庭的样子,从而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现代家庭面面观现代家庭的特点讲解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如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观念更加平等民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家更美好
【教材分析】
《让家更美好》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三框的内容。

本课题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新增设的部分,其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家庭特点的同时增强与家人共创和谐家庭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主动为家庭建设出力,进而享受美好的家庭生活。

美好的家庭生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也给学生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美好家庭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在家庭生活中渴望得到爱,得到理解、信任和尊重。

但对父母、家人爱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认同,不理解他们的关爱之情,不能体谅和理解他们的苦衷。

另外,初中学生家庭责任意识比较淡漠,较少关心父母和家人,对与家人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缺乏责任意识。

随着他们社会生活的不断扩大,培养其与父母、家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能力,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初一学生有一定的家庭生活经验积累,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抽象思维能力,这也为本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

2.能力目标
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的能力;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家庭的特点;理解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性;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难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对话教学、探究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面临的家庭矛盾和冲突、补充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相关知识、准备《家庭调查表》和小游戏《家庭变形记》的材料。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学生根据幻灯片提示自行分组,配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新课导入:
播放MV:《守护家》(师生跟唱)
提问:大家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吗(生答)
总结:守护家,让家更美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七课第三框《让家更美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吟唱的过程中感受家,同时让学生的身体和思维都活动开来,为课堂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新课学习
过渡语: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自己的家。

(一)感知我家
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家庭调查表》
活动要求:
1.学生参考课本,结合自身实际,独立完成手中的《家庭调查表》。

2.填表时间:3-4分钟
3.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调查结果。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就调查问题逐个分享,并得出相应的现代家庭的特点。


知识小结:收获篮子---现代家庭面面观:
1、家庭结构小型化
2、家庭成员交流方式多样化
3、家庭氛围民主、平等
4、家庭生活内容丰富
(请第一排同学收本组《家庭调查表》,备用)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家庭的特点,让学生知识的生成有了根,学生的认识自然也就更深刻。

同时,学生分享自己迫切希望解决的家庭成员间的矛盾或冲突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埋下伏笔,也让教学真正地回归生活,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过渡:我们的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可这其中也难免有些小插曲。

一起来看看“我”的家都发生了啥事

(二)感受“我”家
情境一:“爷爷得了肝癌”(播放音频材料):
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姐姐生活在一起,我们一家人沐浴在平静而又幸福的家庭氛围中。

突然一天,一个噩耗在家中传开:爷爷体检查出了肝癌。

家里的每个人都沉浸在悲伤中,奶奶还为此生病住院……
1.请你支招:“我”和家人该怎样面对这一“噩耗”
(生答,师引导分析。


总结:有些事情难以改变,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正如同学们所说,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家会更美好!
过渡:因为不管是微笑还是哭泣,我们的故事都会继续!
情境二:“妈妈和姐姐的冷战”(幻灯片出示语音材料)
妈妈:丫头,把你手机给我看。

姐姐:凭什么呀这是我的隐私!
妈妈:我问你,这次成绩为什么考这么差早恋了还是又在偷偷看小说把手机拿来我看!
……
情景续演:
妈妈和姐姐之间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要求:1. 小组讨论,设计故事情节,讨论时间:3分钟。

2. 每组推荐2位同学表演展示。

每组表演完成后,老师口头提问:妈妈和姐姐该怎么做(或妈妈和姐姐的做法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生答,师引导总结。


想一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家庭一员的我又该怎么做
总结:面对家庭矛盾和冲突,我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应牵线搭桥促使双方交流、沟通,家人间也应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让家更美好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参与。

知识小结:收获篮子---和谐家庭我出力
总结:和谐家庭我出力,需要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需要家人间的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需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提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合的材料,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学生自然有话想说。

让学生在家庭突发事件的体验中显露其心理素质,老师可给予适当引导。

而且在语言的交流中,在思维的冲撞中,学生可以更深刻的领悟和内化以及外化相应的价值观。

过渡:在调查表中,我们同学也提到了自己的家庭矛盾和冲突。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会怎样处理自己的家庭矛盾和冲突
(三)感言我家
1.老师随机抽取学生填写的“目前最想解决的家庭成员间的矛盾或冲突”展示。

2.请同学分享解决方法,其他同学作补充。

(生答,师适当升华和点拨学生的处理方法。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回归学生,回归生活,将课堂所学知识能够较好地落实到实践中。

总结:用行动化解家中的矛盾和冲突,让我们的家充满爱,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过渡:请欣赏创意广告
三、课堂结束
(四)感悟我家
情境:播放视频《FAMILY》
提问:视频对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
(生分享,师引导点拨。


实践:请1-2位同学现场电话连线与家人沟通。

(整个过程完全交给学生完成。


过渡:有的话我们可能不愿意直接跟家人表达,请同学们组织好语言,我们把想对Ta说的话录音在家长会的时候给他们听。

我想对你说:
妈妈,我想跟您说:……
爸爸:我想跟您说:……
奶奶:我想跟您说:……
爷爷,我想跟您说:……
姐姐,我想跟你说:……
……
结束语:让家更美好不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

感恩家人、孝敬长辈,努力地让我们的家变得更美好!心动不如行动,让家更美好就让我们从孝亲敬长开始吧!
【实践作业】
记录一次和爸爸妈妈一起孝敬老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活动。

一个星期后将相关资料打包发送到老师的。

(资料包包括:活动准备、计划过程、活动相关的照片、视频等。


【板书设计】
让家更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