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合集下载

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环保、节能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其中的核心部件——电池材料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进行探讨。

一、需求推动研究与开发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源于社会的需求。

现今的燃油汽车已成为空气污染、石油资源消耗的重要源头,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才能有效进行环保和能源的节约。

其中,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部件需要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长使用寿命等性能,以满足车辆的使用需求。

因此,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变得迫切。

二、主要电池材料研究(一)钴酸锂电池钴酸锂电池是目前最主要的电池之一,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钴酸锂电池的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改进。

在正极材料中,将钴、锰、镍等进行复合、共掺杂,可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克服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负极材料中,采用石墨、硅碳等材料,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此外,电解液、隔膜等其他材料的研究也对电池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二)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电池,其具有高安全性、环保等优势,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正负极材料方面,磷酸铁锂电池采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石墨作为负极材料,其能量密度虽然不如钴酸锂电池,但是具有超长的使用寿命。

此外,研究者通过对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解液、隔膜等进行改进,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

(三)硫酸铁锂电池硫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为硫酸铁锂,其安全性能高,在电池的长周期循环中仍能保持较好的性能稳定性。

但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四)固态电池相对于传统的液态电池,固态电池由于电解质为固态材料,能够提供更高的安全性能、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使用寿命。

因此,固态电池也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研究的新方向。

三、开发现状目前,国内外众多企业和机构都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在国内,拥有钴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核心知识产权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逐渐崭露头角。

车用锂电池调研报告

车用锂电池调研报告

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调研报告一、项目概况1、动力电池动力电池是为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提供能量的蓄电池,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铅酸电池等。

铅酸电池由于安全性好,成本低,在微混和城市型纯电动汽车上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能量密度低,无法在其它类型电动汽车上应用。

镍氢电池技术成熟、安全性好,在近几年内占据混合动力的主流地位,尤其是在轻混、中混和重混等车型上;但由于能量密度低,成本高,技术发展已接近极限,性能进一步提高的余地不大。

锂离子电池具有零污染、零排放、能量密度高、体积小和循环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国内外动力电池发展和应用的趋势,将逐步占据未来市场的主流地位;但由于安全性和成本问题,目前正处于发展期。

动力锂电池产业链下游主要是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轿车、电动客车等需要大功率的应用领域。

2、锂电池(1)锂电池的分类①按内部材料分为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两大类。

锂金属电池由于其性质不够稳定而且不能充电,所以无法作为反复使用的动力电池;而锂离子电池则具有反复充电的能力,被作为主要的动力电池发展,锂离子电池一般是使用锂合金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电池。

②按用途分为数码电池和动力电池两大类。

③按外壳材料分为钢壳电池、铝壳电池和聚合物电池三类。

④按形状分为圆柱电池、方形电池和异形电池三类。

(2)锂电池的结构锂电池结构分为五部分,即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外壳。

锂电池正极包含活性物质、导电剂、溶剂、粘合剂、基体等物质;锂电池负极包含活性物质、粘合剂、溶剂、基体等物质;锂电池外壳包含钢壳、铝壳、盖板、极耳、绝缘胶带等五金件。

3、车用锂电池车用锂电池是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通常我们说得最多的车用锂电池按正极材料分主要有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以及三元锂电池(三元镍钴锰)。

锰酸锂电池安全性较好,成本低,但高温性能较差,寿命较低;.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性能比较均衡,但成本较高;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最好,循环寿命长,但低温特性较差、能量密度较低。

汽车锂电池研究报告

汽车锂电池研究报告

汽车锂电池研究报告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锂电池逐渐成为汽车动力电源的主要选择之一。

本研究报告对当前汽车锂电池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

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汽车锂电池的概述:介绍锂电池的结构、原理、分类和应用领域。

2. 汽车锂电池的技术现状:分析目前主流的锂电池技术,包括磷酸铁锂电池、三元材料锂电池、钴酸锂电池、固态锂电池等,评估其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3. 汽车锂电池的发展趋势:探讨锂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材料的改进、电池的集成化、快速充电技术、低温性能等,以及未来可能实现的技术和应用方向。

4. 汽车锂电池的市场前景:分析汽车锂电池市场的规模、增长潜力和竞争格局,重点关注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通过对汽车锂电池的研究和分析,本报告旨在为汽车制造商、电池生产厂商、投资者和相关研究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汽车锂电池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 1 -。

基于灰色模型的车用三元锂电池循环寿命试验研究

基于灰色模型的车用三元锂电池循环寿命试验研究

第7卷第2期2024年4月Vol.7 No.2Apr. 2024汽车与新动力AUTOMOBILE AND NEW POWERTRAIN基于灰色模型的车用三元锂电池循环寿命试验研究高怡晨,钱凯程,王永豪,柯明磊(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 201805)摘要:通过不同温度下的车用三元锂电子循环寿命试验,分析使用环境对车用三元锂电池循坏寿命的影响;同时,基于灰色模型建立锂电池寿命预测模型,并用试验数据验证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结果表明:在相同充放电倍率条件下,环境温度越高,车用三元锂电池的容量保持率越低;所建立的灰色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在适当范围内用于车用三元锂电池的寿命预测,为三元锂电池的控制策略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车用三元锂电池;循环寿命;使用温度;灰色模型0 前言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达到了545.9 GW·h左右,装车量达到294.6 GW·h,其中三元锂离子电池(以下简称“锂电池”)全年装车量共计110.4 GW·h。

2023年上半年,动力电池产业延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产业生态逐步完善,已建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

三元锂电池作为车用锂电池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现阶段的理想使用寿命在10 a及以上,这导致常规的寿命测试时间和测试成本递增。

从动力电池的实际使用角度考虑,其寿命研究的重点在于循环寿命[1-3],因此可通过分析充放电工况下的循环寿命数据,评估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衰减情况。

吴正国等[4]利用容量-内阻(Q-R)、微分容量(ICA)、交流阻抗(EIS)等外特性曲线对不同温度区间的电池老化机理进行分析。

丁鹏飞等[5]基于逆幂律模型通过改变放电倍率得出较为精准的加速循环寿命模型。

相关研究表明,使用温度、充放电倍率、充放电方式等是常见的影响三元锂电池寿命的因素。

本文通过设计不同温度下的锂电池的循环寿命试验,分析温度对锂电池寿命的影响;同时,基于灰色模型建立三元锂电池的循环寿命预测模型,通过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预测精准度,以期为后续电池寿命预测提供数据支持。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研究进展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研究进展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各大车企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电池技术的重要性也十分明显。

本文将从电池技术的现状、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探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

一、电池技术现状1.锂电池技术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主要采用的电池技术是锂电池技术。

锂电池技术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安全性等特点,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首选电池技术。

目前,市场上最流行的锂电池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它们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输出和长寿命的特点。

2.固态电池技术固态电池技术是一种新型电池技术,相对于传统锂离子电池来说,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热失控风险。

固态电池技术也因此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

二、电池技术研究进展1.锂电池技术研究在锂电池技术研究领域,科学家一直在致力于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科学家们通过改善电池电解质、寻找更好的正负极材料、减小电池内阻等多种方法,提高了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充放电效率。

2.固态电池技术研究固态电池技术目前还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但是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科学家们通过改善固态电池的电解质、正负极材料和制备工艺等方面,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三、电池技术发展趋势1.锂电池技术发展趋势未来,锂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材料的改进和制备工艺的完善上。

在材料方面,科学家将会寻找更好的正负极材料,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在制备工艺方面,科学家们也会不断优化电池的制备过程,提高电池的性能。

2.固态电池技术发展趋势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电解质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上。

在电解质方面,科学家们将会寻找更好的固态电解质材料,提高电池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能量密度。

在成本方面,科学家们也会不断优化电池的制备工艺,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总之,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任务。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摘要:电动汽车改变了传统汽车的供应体系,其核心技术包括3种: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而电池性能和成本直接决定新能源车的使用经济性。

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之一的动力电池,随电动汽车行业的崛起迅速发展起来。

近年来,在政策、市场等的多项驱动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提速,特别是2020年疫情过后,动力电池产业呈现出诸多全新特点。

本文就其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1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1.1安全性依然是动力电池领域布局重点电池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20年国内就有多企业布局“永不起火”的电池,如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811、孚能科技“永不起火”电池、欣旺达“只冒烟、不起火”动力电池解决方案、蜂巢能源果冻电池等,2021年上半年广汽、东风等企业同样加速布局。

广汽埃安“弹匣电池”:弹匣电池技术是一个从电芯本征安全提升、整包被动安全强化、再到主动安全防控的一整套安全技术。

搭载“弹匣电池”技术的三元锂电池系统,针刺后只有被刺电芯模块热失控而不会蔓延至其它电芯模块,从而实现三元锂电池系统针刺不起火的高安全水平。

东风岚图“琥珀电池”:电芯三维隔热墙设计、电池安全监测和预警模型、电池PACK设计,在电池包热失控触发并发出热事件报警信号后,做到了“三不”现象(不起火、不冒烟、不爆炸)。

“琥珀电池”已经进入了量产阶段,并且将于今年第3季度上市交付。

1.2新型电池技术路线多有布局,短期内难取代锂离子电池1.2.1全气候电池为了解决电动汽车冬季续驶里程的问题,全气候电池进入大众视野。

全气候电池采用电池自加热技术,能快速提升电池温度。

基于自加热技术的电池系统可在30s内使电池温度从-20℃上升到0℃以上。

而传统的外部加热技术可能需要长达30min,并且能耗高、效率低。

然而,当前全气候电池仍处于试验阶段,对于未来是否能在乘用车领域大规模普及仍未可知。

硕士论文:纯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

硕士论文:纯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

Li-ion battery characteristics.On this basis,to the objectives of safe and effective use,
environment Analyzed the use in vehicle and working
for Li-ion baRery,put forward
designed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the Li-io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implemented the baRery
strategies through the use of software algorithms
当前,电动车辆可选用的二次动力电池主要包括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 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它们之『白J的主要性能对比参见表1-1[2】【31。
表1-1常用蓄电池主要性能比较
项目
Table 1-l Comparison of several batteries in EV
铅酸电池
镍镉电池
镍氢电池
锂离子电池
奥运会期间,共计有50辆装有这套电池管理系统的纯电动大巴投入到电动公 交运营,并实现了“零故障"稳定运行。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模式、锂电池安全性、SOC估算 分类号:U463.63
=|E塞窑遭鑫堂亟±堂位论塞鱼堡曼18△g!
ABSTRACT
ABSTRACT:For the considerations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the electric
工作电压(V)
质量比能(胁/kg)

锂电池研究实验步骤

锂电池研究实验步骤

锂电池研究实验步骤引言:锂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电池类型,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环保等特点,在电动汽车、移动通信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研究锂电池的性能和改进其性能,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实验。

本文将介绍一种典型的锂电池研究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在进行锂电池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材料包括锂盐、电解质溶液、电极材料等。

设备包括电池测试仪、恒温槽、电池组装器等。

第二步:电解质溶液的制备电解质溶液是锂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供离子传导通道。

制备电解质溶液时,需要将锂盐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如碳酸酯类溶剂。

溶解过程中需要保持温度和搅拌速度的稳定。

第三步:电池组装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组装到电池中。

正极材料通常是锂化合物,如LiCoO2,负极材料可以是石墨。

组装时需要注意材料的均匀分布和电池内部的紧密接触。

第四步:电池充放电测试将组装好的电池连接到电池测试仪上,进行充放电测试。

测试过程中需要控制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并记录电池的电压、容量和内阻等参数。

通过测试可以评估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第五步:循环测试为了评估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容量衰减情况,需要进行循环测试。

循环测试是指在一定电流和电压条件下,对电池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

通过记录每次循环后的电池容量变化,可以评估电池的寿命和衰减速度。

第六步:电池性能分析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评估电池的性能。

常用的性能参数包括电池容量、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内阻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判断锂电池的性能优劣,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对锂电池的性能进行评估和研究。

这些实验步骤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锂电池的改进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这些实验步骤也可以为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锂电池实验的参考和指导,促进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Unit cell volume changes during charge: Comparison of half cell and pouch cell
•Spinel
•Layered
•Half cell : Mixed LiMn2O4 + Li[Co1/3Ni1/3Mn1/3]O2 cathode + Li foil anode •Pouch cell : Mixed LiMn2O4 + Li[Co1/3Ni1/3Mn1/3]O2 cathode + Carbon anode

layered component
• Region III (x= 0.4 to ~ 1.0) : Continuous structural changes of layered component

only after completion of spinel component phase

•4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5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6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7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8
•Experimental Setup at X7B (NSLS) with Image Plate Detector (IPD) and in situ cell
• Region I (x= 0.0 to ~ 0.1) : Structural changes of LiCo1/3Ni1/3Mn1/3O2 component only • Region II (x= 0.1 to ~ 0.4) : Dominant structural changes by spinel component over
7
PPT文档演模板
•1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8
PPT文档演模板
•1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9
•Lattice parameter changes during 1 charge: half cell
Spinel, Layered and Mixed Cathode
•Spinel
•Layered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3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Unit cell volume changes during discharge at C/2 and 4C rates :
Pouch cell : Mixed Cathode & Carbon Anode
•Spinel
•Layered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Summaries - I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Mylar sheet •Bolt holes
•Gasket
•Separator
•X-ray window
•Al current •collector
• Cu current •collector
•Catho•de Anode
•in situ cell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Summaries - II
•◈ In the pouch cell composed of mixed cathode and carbon anode, most of the
structural changes (i.e., capacity) of pouch cell are attributed to the spinel component when operated between 2.5 ~ 4.2V.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Discharge/charge curve and in situ XRD scans : pouch cell Mixed Cathode & Carbon Anode
•Charge
•Discharg e
•Cathode: Mixed LiMn2O4 + Li[Co1/3Ni1/3Mn1/3]O2, Anode: Carbon, •Voltage range: 2.5 V – 4.2 V, Charge rate: C/2 (capacity = 10 mAh),
Mixed Cathode & Carbon Anode
•Spinel
•Layered
•Cathode: Mixed LiMn2O4 + Li[Co1/3Ni1/3Mn1/3]O2, Anode: Carbon, •Voltage range: 2.5 V – 4.2 V, Charge rate: C/2 (capacity = 10 mAh),
transition
•◈ In the pouch cell composed of mixed cathode and carbon anode, the mixed
cathode shows completely reversible structural changes during charge/discharge.
•◈ When discharge rate increases from C/2 to 4C, kinetically induced two phase region clearly is seen in the in situ XRD, which was not observed in the in situ XRD at C/2.
•◈ When discharge rate increases from C/2 to 4C, spinel component in the mixed pouch cell follows well the structural changes shown at C/2 whereas layered component doesn’t, indicating better high rate capability of the spinel component.
•◈ In the half cell composed of mixed cathode and Li foil anode, structural chang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ical regions with x in the Li1-xMO mixed cathode (LiCo1/3Ni1/3Mn1/3O2 + LiMn2O4) upon first charge up to 5.2V vs. Li/Li+.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Lattice parameter changes during discharge at C/2 and 4C rates :
Pouch cell : Mixed Cathode & Carbon Anode
•Spinel
•Lay锂电池研究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3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Center for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at BNL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NSLS experimental floor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Blue & green lines: before discharge & charge, Red & purple lines: after discharge & charge,
•S: Spinel phase, L: Layered phase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Lattice parameter changes during discharge/charge: pouch cell
•◈ The time resolved XRD technique developed at BNL is a very powerful tool for studying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new mixed cathode developed by LG chemical during charge-discharge cycling, especially at the high rate.
•1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0
PPT文档演模板
•1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1
PPT文档演模板
•1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2
PPT文档演模板
•1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3
PPT文档演模板
•1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4
PPT文档演模板
•1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5
PPT文档演模板
•1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6
PPT文档演模板
•1
汽车用锂电池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