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日食和月食实验
东边小学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日食月食模拟

认真观察三球仪的运动规律以及日食、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六年级
实验名称
日食、月食模拟实验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日食、月食模拟实验,了解日食月食
实验器材
三球仪(28007)地球仪(34002)乒乓球一个(自备)塑料小球一个(自备)篮球一个(自备)
实验步骤
1、师用三球仪做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日食、月食形成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2、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3、生用三球仪做日食、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4、生用乒乓球、塑料球、篮球分别代表月球、地球和太阳,模拟三个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在特殊位置关系时形成的日食和月食。5、师用课件总结本实验的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6、收集整理器材。
日食和月食

月全食(月球位于本影)
比较日食和月食全过程是否有差异?
(日食)太阳被月球遮掩是从日轮西缘开始, 东缘结束,月面亏损于东缘,复原于西缘。 月食从东缘开始,西缘结束。
要求:设计一张表格,反映日食和月食的差异。 日 食
日、地、月三 者的位置 发生时间 (农历) 类 型 月亮位于太阳、地 球的中间
月 食
小结
日全食(地球位于本影)
日食
日偏食(地球位于半影)
西缘开始 东缘结束
日环食(地球位于伪本影) ◎发生时间:农历初一,但不是每月都有
◎地球上不同地点见到日食类型有可能不同, 不是所有白昼的地方都能见到日食
月食
亏损于东缘 复圆于西缘 月偏食(月球位于半影) ◎发生时间:农历十五、或十六但不是每月都有 ◎发生月食时,地球上能见到月食情况差不多 一致,且见食区可达半个地球。
偏食—全食—偏食,即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月食
您能判断出图组中各图分别 是月全食的哪一步?
想一想
初亏 食既 食甚 生光 复圆 月食从月轮东缘开 始, 于西缘结束
二、月食的类型
月球位于本影:月全食 月球位于半影:月偏食
注意:因为地球的本影很长,月球不可能跑到地球的 伪本影中,所以没有月环食
一、月食的形成原理及过程
太阳
B区 地球 A区 B区
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 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 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份太阳直射的光线。月球在环绕 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地影,这就产生月食现象
过程:
月全食过程示意图
月球别地球遮掩时即月食从月轮东缘开始,于西缘结束。
返回 继续
教科版3-6年级科学实验汇总

教科版3-6年级科学实验汇总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实验汇总。
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 种子的萌发实验。
- 实验材料:绿豆(或其他植物种子)、透明塑料杯、纸巾、水。
- 实验步骤。
- 在透明塑料杯内壁垫上几层纸巾,把绿豆种子放在纸巾中间。
- 往杯内适量加水,使纸巾湿润但杯底不能积水。
- 将杯子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
- 实验现象及结论:种子会逐渐吸水膨胀,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随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2. 植物根的向水性实验。
-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盒、带根的植物幼苗(如豆芽)、潮湿的土壤、干燥的土壤。
- 实验步骤。
- 将透明塑料盒一侧装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装入干燥的土壤,中间用隔板隔开。
- 在隔板上方的小孔处植入带根的植物幼苗。
- 将塑料盒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方向。
- 实验现象及结论:植物的根会向潮湿土壤的一侧生长。
这表明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二、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的饲养与观察实验。
- 实验材料:蚕卵、桑叶、纸盒。
- 实验步骤。
- 在纸盒中铺上桑叶,将蚕卵放入纸盒内。
- 保持纸盒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定期更换新鲜桑叶。
- 观察蚕从卵孵化成幼虫,幼虫经过多次蜕皮成长,吐丝结茧变成蛹,最后羽化成蛾的全过程。
- 实验现象及结论:通过观察蚕的一生,可以了解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2. 动物的繁殖方式观察实验(以鸡为例)- 实验材料:母鸡、公鸡、鸡窝。
- 实验步骤。
- 将公鸡和母鸡放在一起饲养。
- 观察母鸡产蛋情况,以及鸡蛋是否能孵化出小鸡。
- 实验现象及结论:母鸡会定期产蛋,但只有经过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化出小鸡。
这说明鸡是卵生动物,通过雌雄交配后产受精卵繁殖后代。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汇总。
一、溶解。
1.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以食盐为例)- 实验材料:食盐、水、透明玻璃杯、搅拌棒。
- 实验步骤。
- 在透明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六下第三单元《宇宙单元》第4课学情分析:从教材单元整体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的后续,是宇宙单元中的第4课。
有助于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
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转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月相知识等。
以及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简单的相互运动关系。
日食、月食虽已是学生听说过或个别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对其具体深奥的内容,形成的原因等不了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利用模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行的位置关系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呈现生活中真实、奇特的天文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疑问。
现在六年级的学生大都知道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因此重在让学生自行获取证据来解释。
通过观察分析太阳被挡住时黑影的特点,模拟日、月食实验自己得到证据,进行解释。
利用课件,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中进一步得到证实、完善。
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建构科学概念。
进一步激发、引导学生正确观看日食、月食。
教学准备:全班:日、月食课件、录像;分组: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实验记录单。
课前谈话:和老师一起做一个数字接龙的游戏,学生先数,每次可以数一到两个数字,谁先数到六谁就赢。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食和月食》教案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4、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3、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1、教师模拟实验要注意: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
1、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2、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
小结: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板书
设计
4、日食和月食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4篇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4篇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篇1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局部。
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和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和"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同学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局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局部的光学传达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身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
这种说课稿,既体现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同学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同学认识日食的成因。
日食和月食

日食发生之时
★ 日 、月 、地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
★ 日食必定发生在农历初一
日食的类型 日全食 日偏食 日环食
(1)月球挡住了 全部的太阳光时, 发生日全食 (2) 月 球 挡 住 了部分的太阳 光时,发生日 偏食。
(3)月球挡住了 中间的太阳光时, 发生日环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日食观测方法
• 专用观测镜:(或自制的通过专业减光膜如“巴德膜”过 滤后的观测设备) • 小孔成像法:用一根针在纸上穿一个小孔,通过小孔在另 外纸面或其他界面上的投影观测日全食;另外还可以利用 两只手指交叉组成小孔来观测。 • 望远镜投影观测法:太阳的影像经过望远镜后,会在地 面上投影,通过观测投影来观看日全食。但绝对不能通过 望远镜直接观看日全食,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失明。 • 电焊护目镜:有专门出售电焊护目镜的店面。但需要注意: 电焊护目镜与墨镜不一样,墨镜不可用于观测日全食。
THE END
谢谢观赏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东
西
日全食过程
观察日食的注意事项
• 请勿将相机、望远镜等观测仪器直接对向太阳,这样不仅将造成仪器 内透镜损坏,经光学聚集的太阳光也将直接将视网膜烧坏。 • 太阳镜:这是最危险的观测日全食方法之一,也是被谬传最广的方法 之一。墨镜、太阳镜不是专门为观测日全食而设计,直接戴墨镜/太 阳镜观测日全食会伤害眼睛。 曝光过的底片:以前有人用过这一方法观测日全食,但由于每个人利 用底片制作水平不一样,底片曝光程度不一样,不能完全保证观测安 全,不推荐这一方法。 蜡烛熏黑玻璃:这也是比较早期的土办法,但仍然有问题,由于熏黑 程度、玻璃片厚薄等不均匀的问题,也同样不能完全保证观测安全, 不推荐这一方法。 软盘磁芯:同蜡烛熏黑玻璃。 X光底片:这一方法没有经过完全论证确认,不建议大家使用。 倒入墨汁的水:尽管有墨汁的水已经变成了黑的背景,但仍然会将较 多的太阳光反射到观测者眼中,对眼睛还是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不推 荐使用。 为了视力安全,请使用 专业观测设备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日食和月食

发 光 体
物 体
知识铺垫
影子知识
二、影响本影和半影面积大小的因素
(一)发光体的面积
发光体的面积越大,本影面积越小,半影面积越大。
影子示意图
(二)发光体到物体的远近 (三)发光体和物体面积的相对大小。
知识铺垫
影子知识
二、影响本影和半影面积大小的因素
(一)发光体的面积 (二)发光体到物体的远近
(三)发光体和物体面积的相对大小。
1.当发光体面积大 于物体面积时,发光体 距物体距离越近,本影 面积越小,半影面积越 大,越远本影面积越大, 半影面积越小;
知识铺垫
影子知识
二、影响本影和半影面积大小的因素
(三)发光体和物体面积的相对大小。
2、 当发光体面积 小于物体面积时,发光 体距物体距离越近,本影 面积越大,半影面积越小, 越远本影面积越小,半影 面积越大;
其他物体上投射出完全黑暗的区域称为本影。在本影区域内,发光
体的光线完全被物体阻挡,没有任何光线到达。
发 光
物 体
体
半影:当物体不完全挡住光源时, 所形成的半明半暗的区域称为半影。 这是由于物体未能完全遮挡住光源, 导致部分光线能够到达该区域,使其 不像本影那样完全黑暗。
知识铺垫
影子知识
一、影子概念
模拟演示
日食的类型
准备一大一小两只球(或圆盘),大球直径约是小球直径的4倍。
当观察者位于下图中三个不同_位__置___时,分别用_单__眼___观察 _小__球___遮掩_大__球___的现象。大球看上去是怎样的呢?将观察到的
大球形状分别画在右边空白的圆内(用斜线表示被遮住的部分)。
1
3
A
B
C 观察两球遮掩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课题:模拟日食和月食实验
实验材料::手电筒1只、乒乓球1只、玻璃球1只
我的猜测:日食、月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日、月、地三个星体位于不同的位置形成的
实验步骤:1、手电筒代表太阳,玻璃球代表月球,乒乓球代表地球。
2、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
3、观察太阳不动,地球和月球在运行时,阴影光线分别在“月面”和“地面”形成的景象。
观察到的现象:当“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时,就是日食;当“地球”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时,就是月食。
结论:我认为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球体,在运动过程中,处于不同的位置,产生的光线互相遮挡的一种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