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3D位置度计算公式.
位置度最大最小实体计算公式.

实际允许公差=形体增加的公差+基准增加的公差+图中位置度值
位置度值=2*SQRT((理论X值-实测X值^2+(理论Y值-实测Y值^2
总位置度公差=位置度公差+补偿公差
位置度值=2*SQRT((理论X值-实测X 值^2+(理论Y值-实测Y值^2 位置度值=2*SQRT((理论X值-实测X 值^2+(理论Y值-实测Y值^2 总位置度公差=位置度公差+补偿公差
图中位置度值
0.2
实际允许公差=形体增加的公差+基准增加的
公差+图中位置度值
位置度值=2*SQRT((理论X值-实测X值^2+(理论Y值- 实测Y值^2
孔类与轴类的最大最小实体增加的公差区别:
类轴类最最
轴:最大理论直径-测量直径孔:测量直径-最小理论直径。
三维坐标距离计算公式

三维坐标距离计算公式在三维空间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可以使用三维坐标距离计算公式。
该公式可以用于计算任意两个三维坐标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三维空间中的点可以表示为(x1, y1, z1)和(x2, y2, z2)。
根据勾股定理,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计算它们各个坐标之差的平方和的平方根来得到。
具体而言,三维坐标距离计算公式如下:distance = √[(x2 - x1)^2 + (y2 - y1)^2 + (z2 - z1)^2]其中,distance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x1、y1、z1分别表示第一个点的坐标,x2、y2、z2分别表示第二个点的坐标。
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简单。
我们可以将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看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而x、y、z坐标之差则是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
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因此,我们可以将三个坐标差的平方相加,然后开平方得到两点之间的距离。
使用该公式计算三维坐标距离非常简单。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两个点的坐标。
然后,将这些坐标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得到距离值。
下面举一个实际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三维坐标距离计算公式。
假设有两个点A(1, 2, 3)和B(4, 5, 6),我们想要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将A的坐标代入x1=1,y1=2,z1=3,将B 的坐标代入x2=4,y2=5,z2=6,然后进行计算。
distance = √[(4 - 1)^2 + (5 - 2)^2 + (6 - 3)^2]= √[3^2 + 3^2 + 3^2]= √[9 + 9 + 9]= √27≈ 5.196因此,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约为5.196。
三维坐标距离计算公式不仅仅适用于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还可以用于计算多个点之间的距离。
我们可以依次计算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并将它们累加起来,得到多个点之间的总距离。
三维坐标距离计算公式是计算三维空间中两个点之间距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位置度的介绍及测量方法-gongkong

位置度的介绍及测量方法一、位置度的定义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具有理想位置的理想要素的变动量注:理想要素的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尺寸确定(即由几何图框及其位置确定)二、位置度的三要素基准;理论位置值;位置度公差位置度公差带是一以理论位置为中心对称的区域,位置度是限制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变动量的指标。
它的定位尺寸为理论正确尺寸。
位置度公差在评定实际要素位置的正确性, 是依据图样上给定的理想位置。
位置度包括点的位置度、线的位置度和面的位置度。
点的位置度:如公差带前加S¢,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内的区域,球公差带的中心点的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线的位置度:如公差带前加¢,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公差带的轴线的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一般来说我们算位置度都是X.Y两个值的偏差量去换算以基准A、B、C建立坐标系,看具体的位置关系选择使用直角或极坐标,一般采用直角坐标,测出被测点到基准的X、Y尺寸,采用公式2乘以SQRT(平方根)((x2-x1)平方+(y2-y1) 平方)就行,x2是实际尺寸,x1是图纸设计尺寸,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实际位置相对于设计的理想位置的偏移量,因为位置度是一个偏移范围¢,所以要乘以2 这个常见的公式三、位置度公差基本原则位置度公差是各实际要素相互之間或它們相对一个或多个基准位置允许的变动全量在位置度公差标注中用理论正确尺寸及位置度公差限制各实际要素相互之間或它們相对一个或多个基准位置,位置度公差相对理想位置为对称分布位置度公差可用于单个的被测要素,也可用于成组的被测要素,当用于成组的被测要素,位置度公差应同时限定成组的被测要素中的每一个被测要素四、位置度公差评定原则最小条件:被测实际要素對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最小五、位置度的评定与测量1、点位置度的测量:其是指包容被测实际点,由基准表面(或)直线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的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的直径。
公式:2、线位置度的测量其是指:包容被测实际直线(或轴线)对基准直线(基准面)和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定位最小包容的宽度或直径。
★位置度计算

位置度∮t:(每个)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t,由以对于基准的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圆柱面内。
例法兰螺钉孔位置度:(1)用V型铁支承距离最远两端主轴颈(A-B),将螺纹检轴紧密旋入螺纹孔中,曲轴销孔中心旋转至X(水平)方向,用带有杠杆百分表的高度游标卡尺,将基准中心调整至等高(同时,将位置度检具某一平面调整水平后,固定)。
分别测量各螺纹检轴中心线与基准中心线在X(水平)方向的误差值即:Fx。
曲轴销孔中心旋转至Y(垂直)方向(同时位置度检具原垂直面为水平),此时测量各螺纹检轴中心线与基准中心线在Y方向的误差值即:Fy。
位置度误差为:ΔF=2(Fx2+ fy2)1/2。
(2)用V型铁支承距离最远两端主轴颈(A-B),将螺纹检轴紧密旋入螺纹孔中,曲轴连杆轴颈基准(C)旋转至X(水平)方向,用带有杠杆百分表的高度游标卡尺,将基准中心调整至等高(同时,将位置度检具某一平面调整水平后,固定)。
分别测量各螺纹检轴中心线与基准中心线在X(水平)方向的误差值即:Fx;曲轴连杆轴颈基准(C)旋转至Y (垂直)方向(使位置度检具原垂直面为水平),此时测量各螺纹检轴中心线与基准中心线在Y(垂直)方向的误差值即:Fy。
螺纹孔位置度误差为:ΔF =2(Fx2+ Fy2)1/2。
取各螺纹检轴位置度误差最大值,作为评定的依据。
例定位销孔位置度1、大柴:(1)销孔对基准平面的位置度(水平方向): 用V型铁支承距离最远的两个主轴颈(A-B)且调至等高,把检轴紧密插入销孔,慢慢调整曲轴,用带有杠杆百分表的高度游标卡尺将基准轴线调至等高后(同时,将位置度检具水平方向平面调整等高后,固定)。
测量销孔中心与基准轴线高度差的二倍,即为销孔位置度误差。
(2) 销孔轴线对主轴颈轴线的位置度(垂直方向):用V型铁支承距离最远的两个主轴颈(A-B)且调至等高,把检轴紧密插入销孔,慢慢调整曲轴,连杆轴颈基准(C)调整至Y (垂直)方向(即位置度检具原垂直面为水平),并用带有杠杆百分表的高度游标卡尺,测量销孔中心线到基准轴线的数值与理论正确尺寸之差的二倍。
位置度计算公式的使用方法

位置度计算公式的使用方法一、什么是位置度计算公式位置度计算公式是指一种用于计算某个事物在整体中的位置或重要性的数学公式。
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判断不同事物在整体中的相对位置,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位置度计算公式的使用方法如下:1. 确定参考点: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参考点,作为整体中其他事物位置度的参考基准。
这个参考点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一个地点、一个时间点等。
2. 确定计算指标: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计算位置度的指标。
指标可以是数量、质量、价值等,也可以是多个综合指标的加权组合。
3. 收集数据:根据确定的计算指标,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可以来自于现有的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途径。
4. 计算位置度: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运用位置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具体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常见的位置度计算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标准化法、层次分析法等。
5. 分析结果:根据计算出的位置度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可以比较不同事物的位置度大小,找出相对重要或优势的事物,也可以观察位置度的变化趋势,判断事物的发展方向。
6. 做出决策:根据位置度分析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
根据位置度高的事物进行重点推进或投入资源,根据位置度低的事物进行改进或削减资源等。
7. 定期更新:位置度计算公式的使用不是一次性的,随着情况的变化,需要定期更新数据和重新计算位置度。
这样可以及时了解事物的变化和调整决策。
三、实例分析以一个假设的企业为例,假设要评估该企业的各个部门在整体中的位置度。
首先确定参考点为该企业的总部,然后确定计算指标为各个部门的收入、利润和员工数量。
收集数据后,根据确定的计算指标,运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
假设收入的权重为0.4,利润的权重为0.3,员工数量的权重为0.3。
计算出各个部门的加权平均位置度后,可以得出各个部门在整体中的相对位置。
根据位置度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某个部门的位置度较高,说明该部门在整体中的重要性较大,需要加大资源投入和支持。
位置度计算

T2/2 H1/2 = F/2 + T1/2 + F/2 - H2/2 + T2/2
Y
最后得:
H2
图6
F = H1 + H2 /2 – T1 + T2 /2 或
H1+ H2 = 2F + T1 + T2 ……… 4
4
B “固定”紧固件连接
H
F
ØT
图7
公式的讨论:
T1 ≠ T2 ≠ T 则:
F = H - T1 +T2
Ø T1 M A M
件1 A
- 0.040
Ø 10 d9 - 0.076
Ø T2 M A M
件2 A
+ 0.052
Ø 20 H9 0
E
- 0.040
Ø 20 e9 - 0.076
E
计算:
图 10
由式 7 得 H1+ H2 = F1 + F2 + T1 + T2 T1 + T2 = 20 + 10 -19.96 – 9.96 = 0.08
H1 – T1 + H2 = F1 + T2 + F2 或
H1+ H2 = F1 + F2 + T1 + T2
…… 7
可理解将式 4 的2F 分为F1和F2
6
三 实例
➢ 二板件各4个光孔用4个M4螺栓连接 活动紧固件连接
+ 0.12
4 - Ø 4.5 0
ØØT0.5 MM
已知:孔的MMS H = 4.5
4-Ø4 0
ØT1 M
件1
0
4 - Ø 3.5 - 0.12
位置度﹑平面度的定义﹑标注及测量

二﹑公差基礎知識
基准符號﹑形位公差符號的放置﹕ 2﹑形體的延長線 3﹑尺寸的延長線
尺寸線的延長 線
形體的延長線
二﹑公差基礎知識
(三)公差的分類 1﹑尺寸公差﹕控制形體大小 2﹑形狀公差﹕包括直線度﹑平面度﹑圓度﹑ 圓柱度﹑線輪廓度﹑曲面輪廓度 3﹑位置公差﹕包括定位公差(位置度﹑對稱 度﹑同心度)﹑定向公差(傾斜度﹑平行 度﹑垂直度)﹑跳動公差(圓跳動﹑全跳 動)
三﹑位置度的標注與測量
(二)位置度的三要素 1.基准﹔ 2.理論位置值﹔ 3.位置度公差
三﹑位置度的標注與測量
(三)位置度公差帶 位置度公差帶是一以理論位置為中心對稱的區域。
位置度公差帶
三﹑位置度的標注與測量
(四)位置度的標注與測量 4-1.0.6 B-T-B CONN W/POST(M) 40P位置度標注 與測量
二﹑公差基礎知識
2-2.最小实体原则﹕测量时取被测要素的最小 实体的公差原则﹔
二﹑公差基礎知識
2-3.包容原则﹕使实际要素处处位于理想形状的 包容面之内的公差原则。应用包容原则时﹐其形 位公差数值随着实际形体尺寸的变化而变化。 以0.6 B-T-B CONN W/POST 40P(M)的孔规设 计为例﹐其端子公差如下所示﹕
BASE
D1
D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a
Dt
T
判定
2
3
4
5
三﹑位置度的標注與測量
4-2.IDE 44P垂直位置度標注與測量
如圖﹐IDE 44P端子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以下特點﹕排 數少(只有兩排)﹐每排端子數量多(達22PIN)﹐ 長度值為端子材厚值﹐對于不同的端子﹐其值差異 極小﹐因此我們可把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分別看成 兩個整體。下面以下排端子為例介紹其測量方法。
三坐标精度计算公式

三坐标精度计算公式
三坐标精度计算公式主要用于评估三维测量设备的精度,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三坐标精度计算公式的介绍:
1. 空间间隔误差(Spacing error):它用于描述三维测量设备在空间中连续测量多个点时的位置误差。
空间间隔误差可以通过计算相邻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差来得到。
2. 线性误差(Linear error):它用于评估三维测量设备在直线测量中的误差。
线性误差可以通过计算每个测量点与标准直线之间的距离差来得到。
3. 角度误差(Angular error):它用于评估三维测量设备在角度测量中的误差。
角度误差可以通过计算测量设备测得的角度差与标准角度之间的差异来得到。
4. 形状误差(Form error):它用于描述三维测量设备在测量物体表面形状时的误差。
形状误差可以通过计算测量结果与标准形状之间的偏差来得到。
综合考虑上述误差指标,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三坐标测量设备的总体精度:
总体精度 = 空间间隔误差 + 线性误差 + 角度误差 + 形状误差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计算公式可能会因不同的三坐标测量设备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设备的技术规格和标准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求解。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环境条件、测量过程中的干扰等,并在实验中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和数据分析,以进一步评估三坐标测量设备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