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刘禹锡)全诗赏析,原文翻译

合集下载

描写秋天的诗词《秋词》原文译文赏析

描写秋天的诗词《秋词》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全诗⽓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炉,表现出的⾼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留下的,却是⼀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下⾯是分享的描写秋天的诗词《秋词》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秋词》 唐代:刘禹锡 ⾃古逢秋悲寂寥,我⾔秋⽇胜春朝。

晴空⼀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 ⾃古以来,骚⼈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晴空万⾥,⼀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注释】 悲寂寥:悲叹萧条。

春朝:春天。

排云:指排开云层。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赏析】 刘禹锡的《秋词》,⼀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佩服刘禹锡的待⼈处世。

原诗两⾸,所选的是第⼀⾸。

“⾃古逢秋悲寂寥,我⾔秋⽇胜春朝。

”⾃宋⽟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种⾊调,⼀种情绪;愁,也就成了⼼上的秋了。

然⽽,诗⼈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悲秋的观念,表现出⼀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说出的是诗⼈的⾃信,这种⾃信,尽管染上的,是⼀种不幸的⾊彩,然⽽,诗⼈阔⼤的胸襟却⾮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仅仅是⼀时的感性冲动,⽽是融⼊了诗⼈对秋天的更⾼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抓住秋天“⼀鹤凌云”,这⼀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爽,万⾥晴空,⽩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的诗情,⼀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它所呈现出来的⽓势,却是⾮凡的。

⼀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中了。

也许,诗⼈是以“鹤”⾃喻,也许是诗⼈视“鹤”为不屈的化⾝。

这⾥,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发⼈深思,耐⼈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机和素⾊,更多的是⼀种⾼扬的⽓概和⾼尚的情操。

刘禹锡秋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元亮,唐朝人,曾创作《秋词》,由下面这四句组成:
海客谈瀛洲,秋波暗亭亭。

有胜无关,萧萧长叹生。

陇头湖,阴山叠,雁塔悬梁满。

日入空汉,落花风自怜。

翻译:
航行在海上,游子谈及瀛洲时,秋风荡漾着晦暗的清气,笼罩着四周。

行经险关,不论胜负,常令人沉醉在萧瑟的思绪中叹息,以及无穷的凄凉之中。

陇头湖边,阴山重叠,倒映着极大的山头,雁塔悬挂在梁间,犹如花园的景象,幽雅地满溢着柔静的氛围。

夕阳落入湖中,形成一片汉纸般的空灵,落花疏风,令人沉醉在怜悯之中。

二.刘禹锡秋词赏析
《秋词》是刘禹锡创作于晚唐时期的著名诗歌作品,由四句组成,表达了作者柔情伤感、追忆过去的思想。

《秋词》开头一句“海客谈瀛洲”,游子漂泊在远洋彷徨着,流芳百世,思乡之情洋溢于心中,尤其是一望到遥远的家乡,思想更是涌动,表达出思念的无穷深情。

又如“有胜无关”,是游子锦衣夜行上关,受挫和不朽的豪情;“陇头湖,阴山叠”,浓墨重彩的描写了秋天景致的美丽,有如梦境的氛围,深刻映射出刘禹锡的缠绵思念。

《秋词》原文、译文及注释

《秋词》原文、译文及注释

《秋词》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失败被贬。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

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原文:
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对照翻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注释:
①悲寂寥:悲叹萧条。

②春朝:春天。

③排:推开。

④碧霄:青天。

秋词全文翻译及诗意解析精选

秋词全文翻译及诗意解析精选

秋词全文翻译及诗意解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秋词全文翻译及诗意解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的意思解释古诗

秋词的意思解释古诗

《秋词》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共有两首。

这两首诗的特点是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传统文人悲秋的情绪,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赞美秋天的美好。

以下是《秋词》第一首的原文及其大致意思: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解释:
1. 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古以来,人们在秋天时常常感到悲伤和寂寞,因为秋天常常与落叶、萧瑟联系在一起。

2. 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却认为秋天的景色胜过春天的早晨,这里的“春朝”指的是春天的开始。

3. 晴空一鹤排云上:在晴朗的天空中,一只鹤冲破云层,直冲云霄。

4. 便引诗情到碧霄:这种景象激发了诗人的诗兴,使他的诗情也随着鹤飞向了蔚蓝的天空。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对自然界美景的赞美。

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了一种超越季节变化的豁达和乐观精神。

这首诗反映了刘禹锡在被贬朗州后,面对困境仍然保持积极心态的人生哲学。

刘禹锡《秋词二首》翻译赏析

刘禹锡《秋词二首》翻译赏析

刘禹锡《秋词二首》翻译赏析《秋词二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前言】《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注释】嗾:使,叫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是本诗名句。

也写出了作者不屈的性格。

【翻译】秋天来了,山明水净的,夜晚已经有了霜;树叶由绿转变为焦黄色,而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的树叶中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了。

【赏析】这首诗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

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

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都是抒发议论的即兴诗,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

但又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

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

景随人移,色由情化。

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

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

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翻译赏析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翻译赏析

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翻译赏析《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全文古诗如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前言】《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秋词》二首诗语言朴素,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与喜爱秋天的情感。

【注释】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zhāo):春初。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嗾:使,叫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是本诗名句。

也写出了作者不屈的性格。

【翻译】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赏析】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刘禹锡《秋词》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原文及赏析

秋词[唐] 刘禹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作品赏析【注释】: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

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

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

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

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

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

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言志”,“诗情”即志气。

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

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

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

景随人移,色由情化。

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

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

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

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

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

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词(刘禹锡)全诗赏析,原文翻译
秋词(刘禹锡)原文及
原文
秋词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⑴,我言秋日胜春朝⑵。

晴空一鹤排云上⑶,便引情到碧霄⑷。

其二
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⑸。

试上高楼清入骨⑹,岂如春色嗾人狂⑺。

2注释
编辑
词句注释
⑴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⑵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⑶晴: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⑷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⑸深红:指红叶。

浅黄:指枯叶。

⑹入骨:犹刺骨。

⑺嗾:使唤狗。

这里是使的意思。

白话译文
其一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1]
其二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创作背
这首诗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

正感到春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