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桥QC成果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型控制

合集下载

跨径200m以上连续刚构桥病害防治

跨径200m以上连续刚构桥病害防治

跨径200m以上连续刚构桥病害防治王宁打王科$(1•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124;2.中国人民解放军95338部队,湖南衡阳421001)【摘要】连续刚构桥是目前最常见的桥梁结构形式之一,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大跨径桥梁的调查,分析了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在建成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跨中挠度过大、顶板裂缝、底板裂缝、腹板裂缝以及锚固区裂缝这些病害的成因并且从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截面尺寸,控制施工质量,桥面加固等方面对其防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连续刚构;大跨径;病害;防治【中图分类号】U445.7+1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具有整体性能好、变形小、抗震性能好、后期运营维护成本低的特点,并且连续梁体和梁墩的固结,使得连续刚构桥没有伸缩缝,车辆能够平稳运行,同时它也没有支座,不需要转换系统,并有很大的顺桥向抗弯刚度和横向抗扭刚度,这些优势使得它在近几十年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一种类型⑷(表1)。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式桥主要包括三种结构类型:T 型刚构桥、连续梁桥以及连续刚构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结构分析、试验研究、预应力材料与工艺设备、施工工艺等方面可谓日新月异,桥梁的设计技术与施工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结构受力多经济指标综合考虑,连续刚构的跨度适用范围在300m以内。

随着桥梁在各种环境中的长时间运营以及设计经验、施工质量等问题,很多大跨径连续刚构桥都出现了一些病害,于是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病害进行分析以及改正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1典型病害及原因大跨连续刚构桥的病害主要是主梁的下挠以及裂缝的问题,而根据裂缝产生的位置又主要分为梁体的顶板裂缝、底板裂缝、腹板裂缝、横隔板裂缝、锚固裂缝等⑵。

1.1连续刚构桥的跨中挠度及成因大跨径桥梁梁体跨中挠度过大是桥梁工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虽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有着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但是跨中挠度过大仍然是困扰工程师的一个难题。

[国家级QC成果]提高连续刚构桥挂篮悬臂施工混凝土外观质量28页

[国家级QC成果]提高连续刚构桥挂篮悬臂施工混凝土外观质量28页

目录一、工程简介.................................................. 11、工程概况................................................ 12、工艺简介................................................ 1二、小组简介.................................................. 1三、选择课题.................................................. 2四、现状调查.................................................. 3五、设定目标.................................................. 51、目标确定理由............................................ 52、确定活动目标值.......................................... 5六、原因分析.................................................. 5七、要因确认.................................................. 6八、制定对策................................................ 13九、对策实施................................................ 13十、效果检查................................................ 181、质量效果.............................................. 182、技术效益.............................................. 203、经济效益.............................................. 204、社会效益.............................................. 215、无形效益.............................................. 21十一、巩固措施.............................................. 21十二、总结和打算............................................ 23提高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混凝土外观质量一、工程简介1、工程概况XX大桥是XX高速公路连接线的重点工程,本桥主桥设计为(42+76+4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墩身采用钢筋混凝土变截面双室薄壁空心桥墩,墩身高69~104m;箱梁断面采用单箱双室直腹板断面,双向十车道,箱梁顶板宽25.25 m,底板宽17.25 m,悬臂长度4.0m;主桥位于圆曲线上,桥面设置了3%的超大横坡。

大跨度连续梁线型监控x

大跨度连续梁线型监控x

2023-11-07CATALOGUE目录•工程概述•监控方案•监控数据采集与分析•监控技术与方法•工程应用案例•结论与展望01工程概述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跨度连续梁桥已成为重要的桥梁形式,具有跨越能力大、外形美观、结构合理等优点。

但同时大跨度连续梁桥的施工难度较大,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

项目背景本工程为某高速公路上的大跨度连续梁桥,主桥采用三跨连续梁结构,桥梁全长360米,其中主跨跨度为180米。

工程规模较大,涉及的施工环节较多,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监控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工程规模本工程位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施工环境较为复杂。

工程特点施工环境复杂由于桥梁跨度大,需要采用挂篮施工等高难度技术,施工难度较大。

施工难度大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需要采取严格的监控措施,对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应力、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监控要求高02监控方案监控方案设计确定监控内容对大跨度连续梁的挠度、应力、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同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性能、荷载情况等。

选择监控方法和设备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如激光测距、红外线测温等,同时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

确定监控目的确保大跨度连续梁施工过程中的线型符合设计要求,避免施工误差和变形,保障工程质量。

1监控方案实施23在关键部位设置监测点,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连接电源和网络,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现场布置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采集数据,并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数据采集与传输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采取措施如设置警戒线、安装安全警示标志等,保障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现场安全措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关键指标,如挠度、应力等,并进行对比和分析,以评估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控方案效果评估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预测和判断,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大跨度连续刚构钢管拱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分析

大跨度连续刚构钢管拱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分析

大跨度连续刚构钢管拱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分析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施工经验,以府河特大桥主桥钢管拱桥为例,对大跨度连续刚构钢管拱桥施工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跨度;连续刚构钢管拱桥;技术;分析1、项目简介府河特大桥桥梁全长5833.65m,主桥采用跨度布置为90+200+90m三跨连续刚构系杆拱桥。

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单箱双室变高度箱形截面,跨中及边支点处梁高4.6m,中支点处梁高10.6m,梁底按圆曲线变化。

箱梁顶宽14.2m,中支点处局部顶宽16.5m;箱梁顶板厚0.44~0.68m,中支点处局部顶板厚1.7m,边支点处局部顶板厚0.72m,箱梁底宽10.8m,中支点处局部底宽13.8m;底板厚度0.40~2.0m,中支点处局部底板厚度2.0m,边支点处局部底板厚0.85m。

图1主桥桥式布置图拱肋钢管在工厂制作加工后,运至现场拼装,每榀拱肋划分17运输节段,运输节段最大长度小于17.0m。

每榀拱肋上下弦管分别设一处灌注混凝土隔仓板和36道加劲钢箍;腹板内设3处灌注混凝土隔仓板,沿拱轴线均匀设置加劲拉筋,加劲拉筋间距为0.5m。

两榀拱肋之间共设11道横撑,横撑均采用空间桁架,各横撑由4根φ500×14mm主钢管和32根φ250×10mm连接钢管组成,钢管内部不填混凝土。

吊杆顺桥向间距9m,全桥共设40组双吊杆。

2、0#块施工钢管支架结构钢管支架底模排架单侧共14排,分配梁A、分配梁B及分配梁D采用2HN700×300型钢,分配梁C采用HN700×300型钢。

钢管柱最大反力为312t。

底模排架为桁架结构,上弦杆采用2[32a型钢,下弦杆、斜杆采用2[]20a型钢,竖杆为φ297×6mm钢管。

拱架主拱肋采用2[32a型钢,拱脚采用可调撑杆连接。

抄垫高度设计值为H=150mm,现场拼装时根据实际测量对抄垫高度H偏差进行修正。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常见病害及维修加固技术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常见病害及维修加固技术

国家 中国 挪威 挪威 巴拉圭 中国 中国 澳大利亚 挪威 中国 中国 奥地利 葡萄牙 英国 加拿大 中国 中国 中国 日本 中国 中国
建成 年代 2006 1998 1998 1979 1997 2003 1985 1994 2003 2001 1989 1991 1995 1997 1999 2002 1995 1976 1997 1997
(4)火灾、地震等灾害。
2.4
材料性能的退化
(1)混凝土碳化导致其强度降低; (2)氯离子对混凝土的侵蚀; (3)钢筋的锈蚀; (4)预应力损失过多。
2.5
桥梁养护水平低
(1)未对桥梁进行日常检查,未及时发现各种病害; (2)桥梁未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长期带“病”工作; (3)各种病害发展及加剧,导致桥梁承载力大幅下降。
检测资料不完整:
对原箱梁的保护要求高:
施工安全管理要求高:
五、连续刚构桥加固工程案例
5.1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
5.2 广州华南大桥
5.3 江津长江公路大桥 5.4 广州丫髻沙辅航道刚构桥 5.5 广州东圃大桥 5.6 柳州洛维大桥
5.1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
跨 中 下 挠
主跨结构型式 带钢挂梁 T 构 连续刚构 连续刚构 三跨带铰 T 构 连续刚构 连续刚构 连续刚构 连续梁 连续刚构 连续刚构 连续刚构 连续刚构 连续刚构 带挂梁 T 构 连续刚构 连续刚构 连续刚构 有铰 T 构 连续刚构 连续刚构
1.2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常见病害
两大类病害
病害的特征
二、连续刚构桥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跨径(m) 330(含 103m 钢梁) 94+301+72 86+202+298+125 270 150+270+150 58+182+265+194+70 145+260+145 260 145+2× 260+145 145+252+54.8 250 250 250 165+43× 250+165 137+3× 250+137 146+3× 250+146 162.5+3× 245+162.5 55+140+240+140+55 140+240+140 140+240+140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常见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常见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径连 续刚构桥 粱在施 工过程 中常遇 的 问题 , 并对此提 出 了相 关的对 策。 关键 词 : 大跨 径连续 刚构桥 梁 ; 问题 ; 策 对
1常 见 害 病 一 半立方抛 物线 和二次抛物线 。采用二次抛物线 身大多为柔性墩 ,常见的有双肢薄壁墩和空心 J U 段的梁高减小 , 4 减小 了结构 薄壁墩。 双肢薄壁墩常用于墩身不高的情况, 墩 经过对国内已建成的大跨径连续 刚构 桥梁 可 以使箱梁 I  ̄ 8 但对克服该 区段 的主拉应力不利 。 身较 高常采用空心薄壁墩。分析大跨径连续刚 的来 看 , 通过调查 , 国已成的大跨径连续 刚构 自重 , 我 设计合适可靠 的竖 向预应力 。箱梁施加竖 构 桥墩身开裂的原因 , 由于混凝土的收缩、 均是 桥梁中 , 的病害主要有 以下几种情况 : 中 出现 跨 内外 而造 挠 度过大 ; 箱梁腹板 、 底板产生裂缝 ; 墩顶 梁 向预应力的主要 目的是克服主拉应力 ,竖向预 日照温差 、 温差 的影 响 , 成表面开裂 。 应力的有效性 , 对箱梁腹板的受力影响很大 竖 为 了减 小混凝 土的收缩 , 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 , 段 开裂 ; 桥墩墩身裂缝。 2裂缝形成的原因 向预应力常采用精轧螺纹粗钢筋或钢绞线 。 设计 与施工 中除 了配置足 够的受力钢筋外 , 尚 增加纵 向预应力下弯束。由于竖 向预应力 应在主筋 的外表 面设置 防裂钢筋 网片 ,同时在 目 , 国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前 我 适 裂缝形成 的原因 , 主要有 以下几方面 : 在主桥总 的施工质量很难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 当增设 混凝土 中加人—定的抗 裂防水膨胀剂。 4 4跨 中挠度过大预防 体设计 中, 比例 、 跨径 箱梁截面尺寸的拟定不合 腹板下弯束 ,对克服腹板 内的主拉应力和剪应 理; 结构设 计抗弯剪能力不足 ; 对有预应力钢束 力有利 ,同时下弯 束应弯至截 面高度 的 2 , 3以 很多大跨径连续 刚构桥梁虽然在 主梁 的设 在 提 引起的附 力估计不足 ;对温度应力 的重视不 下。 中跨跨 中及悬臂中部设置横隔板 , 高箱 计 中没有足够的预拱度 ,但在建成通车—段时 Ⅱ 够; 施工质量 不好 , 中包括 : 其 混凝 土浇筑 与养 梁畸变 刚度 , 而提高箱梁受力的整体性 。 从 间后 , 跨中均 出现不同程度 的下挠 , 箱梁 这不但 生不好 、预应力钢柬的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谢 } . 适 当增加边跨 现浇段的底板和腹 板厚度 , 给行车带 来麻烦 , 而且 会使结构 开裂 、 坏 , 破 给 要求、支架与模板变形过大、预 应力 张拉力 不 并设置 足够 的防崩钢筋 。由于受力和锚固的需 结构带来安全隐患 。 因此 , 设计与施工 中可以 在 要, 边跨底板预应力束在边跨现浇段 向顶板方 采取 以下措施 : 足、 灌浆不及时或其它质量问题等 。 2 l腹板剁象 原因 逢 蜥 向弯 曲, 且该处钢柬竖 弯曲线半径较小 。 钢束弯 适当增加梁高, 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高、 腹板偏薄 ; 了竖弯束 ; 向预应力筋作 曲产生 的附 加径 向力使预应力管道下缘混凝土 跨比是影响主梁受力的主要参数,适当增加梁 取消 竖 用不如初期设计期待的好 ; 施工粗糙 , 未达设计 承受径 向荷载 的作用 ,底板因受过大的径向力 高 , 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 可 要求 。 而容易产生崩裂。 梁高 , 可增加 主梁的刚度 , 改善主梁应力状 2 . 中底板纵 向裂缝原因分析 2跨 合拢段 的混凝土标号提高半级或一级 。由 况 。 根据设计经验 , 国内早期连续刚构箱梁根部 底 板厚度偏薄 ; 向普通钢筋配设不强 ; 横 张 于连续刚构桥往往具有跨度 大,施工过程存在 梁高一般为中跨 长度 的 1 6 I8 / ,/ ,近期 设计的 1,1 - 拉 进行孑道灌浆 。 L 结构体 系转换 的特 点。合拢段不但是结构最薄 连续刚构桥 ,箱梁根部梁高— 般为中跨长度的 2 3顶板纵向裂缝原因分析 弱的部 分, 而且该部分为后浇混凝土。 箱梁合拢 11 -11 。 ,6 -/7 主梁截面箱宽与翼板宽不当 , 向预应力 段混凝 土的浇 注 , 横 使得结构 由原来的静定结构 设置 足够的施工预拱度。混凝土的收缩徐 钢束设置不合理;横向预应力钢束张拉时间不 转换成 了超静定结构 ,同时 由于合拢温度的影 变对挠度的影响较大, 而根据 目 前的理论, 较难 当, 造成横向预应力分布不均匀; 箱梁温度应力 响 , 使得该部分的应力状况相对 较为复杂 , 高 准确计算 , 提 因此适当加大跨中预拱度, 以抵消箱 计算与实际清况不符。 混凝土的等级 , 以提高结构的抗裂效应。 可 梁 的后期下挠 。 3后期主梁下挠过大的原 因分 析 合理确定箱宽与悬臂翼缘 宽的比例,合理 增加底板预应力束, 并采用分批张拉, 部分 后期主梁下挠过大 的原因主要有 以下几个 设置横向预应力钢束 ,使顶板 在各种 工况情况 底板预应力束可滞后 1 年左右的时间, 待混凝 方面 :当前大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一 下不出现引起开裂的拉应力。适 当加强桥 面铺 土完成一定的收缩 、 变后再张拉。 徐 般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 , 混凝土强度高 、 水灰 比 装钢筋 , 如混凝 土桥面 , 则应注意设置混凝士桥 在中跨底板适当设置体外备用钢束, 待需 较大 , 各种添 加剂触 水剂 、 早强剂 、 凝剂) , 面变形纵 向缝 的位置。 缓 多 根据计算分析 , 合理设置 要时进行 张拉。 对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特性有较大的影响 ,尤其 箱 梁桥面板横 向预应力钢束 张拉 锚固程 序 , 分 延长 混凝土 的加载龄期 , 减少徐变对结构 是 对混凝 土后期徐变的影响。加 载龄期对 混凝 批 张拉横 向预应力钢束 ,使横 向预应力分布趋 的影 响 , 如工期 容许 , 要求纵 向预应力的张拉龄 土的徐变有较大影响。预应力度 的大小对 混凝 于均匀 。 期不 少于 7 o d 土的徐变有影响。 混凝土徐变变形加大 , 预应力 4 2墩顶 0 梁段裂缝预 防 # 在施工中要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最好在 进一步减小 了预 通过分析 , 这些裂缝的产生主要是 由于温 1 厘米以下, 8 并且尽可能的延长混凝土的加载 应力度 , 从而导致 主梁下挠变形值加大。 度内力、 主梁预加应力及混凝土收缩引起 的。 为 龄期, 并加强施工控制, 保证主梁设汁线形。 4设计与施 工对策 了防止裂缝的产生 , 计与施工 中可 以采取 以 设 5结束语 从对连续阿 桥出现 问题的原 因进行分析 下措施 : 构 虽然 连续 刚构桥不 论在设计方面还是在施 的结果来看 , 其实这些问题在早期并不影响结 箱梁 梁段的横 隔板 的厚度不宜太厚 , 应 工方面, 都有较为成熟的经验, 而且在国内建成 构的整体安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会逐渐降低 尽 可能与顶板 、 的刚度匹配 , 腹板 以改善箱梁 。 较多 , 由于 目 对连续刚构桥梁认识的局限 社 但 前 结构 的耐久性 。针对 大跨径连续 刚构桥 问题 出 梁段的受力状况。 性, 很多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 现的特点,在设计与施工中可以采取相应的有 由于主墩墩顶弯矩较大, 而墩、 梁交接处为 的病 害。 如何克服和尽量减少病害的产生, 目 是 效措施 , 来克服和尽量减少问题的产生。 2 次施工的分 点, 使得该处受力不利 。因此箱 前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4 箱梁裂缝 的预防 1 梁 梁段 的竖 向预应力 可延伸至墩顶 以下 5 ~ 参 考 文献 根据现有桥梁问题 的产生 ,箱梁的裂缝主 lr, O 以改善墩 、 e 梁交接处的受力。 『江 滂 . 1 】 大跨馒 连 续刚构桥 施工 关键技 术研 究 要出现在腹板、 底板和顶板 , 板裂缝 多出现在 腹 设置足够 的底板钢筋,必要时设置临时预 【】 济大学,06 D同 20. 1-  ̄ 7 1 之间 , 47 底板裂缝多 出现在跨 中部位及边 应力 。在箱粱 梁段 的内、 外主筋的表面设置 【 陈浩. 高墩 连续 刚构桥 的稳定性 分析【l 2 】 大跨 D 跨现浇段。分析原因 , 主要是腹板 内的剪应力 、 防裂 钢筋 网片, 同时箱梁 梁段的混凝土中可 西南交通大学 。 o. 2 7 o 主拉应力 和局部拉应力场作用的结果 。针对 这 加入抗混凝 土开 裂的杜拉纤维或钢纤维 ,以提 【杨 军 , 预 应力混凝 土葙梁桥常见结构裂 2 】 李坚. 些情况, 在设计与施工中可以采取 以下措施 : 高结构 的抗裂性能。 缝分析与设计对策田 海公路, 9. 上 17 9 选择合适的箱梁下缘曲线 。大跨径连续 刚 4 3桥墩墩身裂缝预防 f詹建辉 , . 大跨度连 续刚构主梁下挠及 4 ] 陈卉 特 构桥多采用变截面箱粱, 底板下缘曲线常采用 根据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受力特| ,其墩 箱梁裂缝成因分 析切 冲外公路, 0. 25 0

连续刚构桥施工线形控制分析

连续刚构桥施工线形控制分析

连续刚构桥施工线形控制分析连续刚构桥是一种大跨度、大载荷的桥梁结构,其施工需要经过严格的线形控制。

在连续刚构桥的施工过程中,线形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本文将从连续刚构桥的施工特点、施工线形控制的基本原则以及线形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连续刚构桥的施工特点1. 复杂的桥梁结构:连续刚构桥由多个刚构段连接而成,整体结构复杂,需要进行精准的线形控制才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大跨度、大载荷:连续刚构桥一般用于大跨度的桥梁,承受的车辆荷载和自重荷载很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施工周期长:由于连续刚构桥的复杂结构和大跨度,其施工周期一般较长,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施工工序,这就对线形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施工线形控制的基本原则1. 线形预留原则:在连续刚构桥的设计中,需要提前通过计算和分析确定好每个刚构段的预留线形,即确定每个刚构段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线形控制曲线。

这是保证整体桥梁的线形合理性的基础。

2. 线形控制精度原则:线形控制的精度直接关系到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线形控制,确保每个刚构段的线形控制精度。

3. 线形控制与结构安全原则:线形控制不能脱离对桥梁结构安全的考虑,需要充分考虑桥梁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确保线形控制不会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三、线形控制的方法和技术1. 预应力控制:预应力是连续刚构桥中常用的一种线形控制技术,通过对刚构段进行预应力控制,可以有效地改变刚构段的线形,从而实现线形控制的目的。

2. 导线控制:在施工现场通过设置导线对刚构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可以实现对刚构段线形的精确控制,确保其与设计要求一致。

3. 自动控制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桥梁施工中已经广泛应用了自动控制技术,通过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等设备对刚构段的线形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和精度。

连续刚构桥合拢施工质量控制

连续刚构桥合拢施工质量控制

不满足
单端回缩量≤6mm
不满足
无断丝及滑丝
满足
混凝土收缩徐变、钢绞线松弛、锚具变形、 孔道摩阻与混凝土
孔道摩阻、混凝土弹性压缩
弹性压缩量不满足
通过上表,我们QC小组发现,现场张拉主要在 张拉力、伸长量及回缩量、预应力损失四个方面达 不到设计文件及铁路规范的要求。只要能够解决以 上四个问题,就能优质的完成牛角坪特大桥预应力 张拉作业。
出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而龄期不满足要求就开始进
行张拉作业。
效果检查: 在经过以上8个对策后,我们QC小组在进行3#墩纵向束
钢绞线张拉时,将检查的结果如表6所示:
表7 PDCA循环后效果对比图
100 98 96 94 92 90 88 86 84
实施前
1
实施后
2 3
S2 S1
1、张拉控制应力合格率 2、伸长量满足要求合格率 3、回缩量满足要求合格率
牛角坪特大桥预应力施工 QC 小组
2007.10.1
注册时间
2007.10.1
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
2007.7.1~2008.9.1
2.小组成员简介 表2 QC小组成员一览表
顺序
姓名
年龄
1
叶庆旱
30
2
胡少敏
41
3
李海
26
4
杨二永
25
5
张家伦
24
6
张军
26
7
洪海涛
25
8
纪振锋
40
9
彭正华
36
性别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员进行操作,并要求试验部门对每台千斤顶至少要校定三次,取三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大桥QC成果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型控制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型控制重庆鱼洞长江大桥发表人:侯圣慧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重庆鱼洞长江大桥二期项目经理部2010年12月16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小组概况 (1)三、选题理由 (2)四、现状调查 (2)五、设定目标 (3)六、原因分析 (4)七、要因分析 (4)八、制定对策 (6)九、对策实施 (10)十、效果检验 (13)十一、巩固措施 (16)十二、总结和今后打算 (17)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型控制一、工程概况重庆渔洞长江大桥正桥工程,起于大渡口区建胜水厂西侧,跨越长江后上穿巴南区滨江路,止于渔洞绢纺厂东侧,起讫里程K23+384.12~K24+925.72,全长1541.6m。

桥跨布置为12×40连续箱梁(北岸引桥)+145.32+2×260+145.32(主桥连续刚构)+6×40连续箱梁(南岸引桥)。

在0号桥台及6、12、16、22号桥墩和上游幅桥20号墩接南桥立交匝道处设置伸缩缝。

全桥共分四联,即0号桥台至6号墩为第一联,6号墩至12号墩为第二联,12号墩至16号墩为第三联,16号墩至22号墩为第四联。

全桥共设一个桥台,即0号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22号墩为交界墩。

桥面总宽41.6m,单幅宽20.3m,箱宽12.9m,最大悬臂4.8m 根部梁高15.1m,跨中梁高4.6m,箱梁高均以外腹板外侧边缘为准,箱梁高度从合拢段中心到悬臂端根部按1.8次抛物线变化。

本桥主跨跨径达260m,合拢(刚成桥)时的线形与服务一定年限(一般为混凝土收缩、徐变终止的年限)后的线形差异明显,实现最终设计目标的难度大,对线形控制的要求高。

二、小组概况本小组成立于2010年10月1日,针对连续刚构桥线型展开活动。

小组名称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型控制QC小组课题类型现场型成立时间2010.10.1 小组人数10活动时间2010.10.1~2010.11.30 注册编号所在部门工程部发表人侯圣慧小组成员介绍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组内分工专业职称吴伟男50 本科项目经理统筹协调高级工程师温秉银男42 本科总工方案策划高级工程师周家成男51 本科技术主管方案实施工程师吴安峰男28 专科安质部长效果检验助理工程师侯圣慧男23 专科测量主管检验技术员许巍男25 专科测量员检验技术员魏力男26 本科质检员检验助理工程师孙建男24 本科质检员检验助理工程师魏青男27 本科试验室主任检验助理工程师宋成伟男28 研究生重庆交院技术顾问重庆交院学生三、选题理由对于悬臂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各个块件是通过预应力筋、普通钢筋及混凝土与前块件相接而成,其几何状态(平面、立面位置)是难以事后调整的,直接影响连续梁桥的外形美观。

所以,施工控制主要通过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来实现,主要体现在施工控制中结构模拟(前进、倒退)计算,结构变形、应力监测、预警,施工误差分析与后续施工状态预测、调整、梁段立模标高提供、合拢方案制定等。

四、现状调查1、影响连续刚构桥线型因素汇总表序号检查项目检查点合格点不合格点1 节段高程50 30 202 混凝土沉降过大50 31 193 轴线偏差50 47 34 断面尺寸50 46 45 节段间底板错台50 48 2合计250 202 48 合格率(%)202/250*100%=80.8% 制表人:侯圣慧 2010年10月2、不合格点频率统计表序号检查项目频数(点)频率(%)累计频率(%)1 节段高程20 41.7 41.72 混凝土沉降过大19 39.6 81.33 轴线偏差 3 6.2 87.54 断面尺寸 4 8.3 95.85 节段间底板错台 2 4.2 100合计48 100 100 制表人:魏力 2010年10月3、影响连续刚构桥线型因素排列图制图人:侯圣慧 2010年10月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连续刚构桥线型的主要问题是节段高程及混凝土沉降过大。

这是我们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设定目标从统计表可以看出只要小组通过活动节段高程、混凝土沉降问题后,合格率可以达到业主要求的93.3%,考虑到能同时改进其他缺陷因素(轴线、错台等因素),将外观综合合格率标准定为95%以上。

制图人:许 巍 2010年10月201934241.781.387.595.810001020304050607080901000510152025节段高程砼沉降过大轴线偏差断面尺寸节段底板错台频数(项)累计频率%70%80%90%100%活动前目标值合格率合格率六、原因分析制图人:孙 建 2010年10月七、要因分析序号末端因素要因确认负责人结论1 前上横梁弹性变形加强监测侯圣慧 否2 挂篮弹性变形 加强监测侯圣慧是缺乏施节段高程混凝土沉降过大人 方质量重民工技术手拉葫翼板对模板加吊带未用材混凝土配纵向预后下横梁设后锚锚固前上横梁挂蓝弹3 后锚锚固不紧加大检查力度魏力是4 缺乏施工经验加强学习,多向兄弟单位学习温秉银是5 吊带未调整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孙建是6 手拉葫芦未与前吊带转换加大检查力度,在浇注混凝土前检查是否转换完成许巍是7 翼板对拉葫芦加大检查力度吴安峰否8 民工技术素质差提高操作水平,对民工进行专业操作培训周家成否9 质量重视不够加强质量监督温秉银否10 后下横梁锚固不紧加大检查力度周家成否11 模板加固不牢加大检查力度吴安峰否12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是由混凝土公司提供的商品混凝土,但在浇注之前必须对混凝土标号进行配合比检查魏青否13 纵向预应力张拉进行预应力张拉时,确定张拉力值与千斤顶行程是否一致魏力否1.前上横梁弹性变形前上横梁的弹性变形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沉降,弹性变形大,需要修改计算立模标高的条件。

经过测量班在浇注混凝土的同时进行前上横梁的弹性变形观测,弹性变形最大2cm,与理论值相符。

上前横梁变形观测编号相对标高每两次变形值总变形值初始值1 2338 0 02 2337 0 03 2342 0 0底板50% 1 2336 -2 -22 2334 -3 -33 2344 2 2底板100% 1 2334 -2 -42 2329 -5 -83 2339 -5 -3底板100%加腹板50% 1 2330 -4 -82 2323 -6 -143 2332 -7 -10底板100%加腹板100% 1 2325 -5 -132 2317 -6 -203 2324 -8 -18备注编号顺序为上游到下游方向为1-3,表中数据均以mm计。

制表人:许巍 2010年11月确认结果:非要因2.挂篮弹性变形挂篮在施工到一定节段后,为保证线型的准确,挂篮的弹性变形值需重新测量、设定。

通过测量班与监控单位的配合,对挂篮的变形值进行了测量。

确认结果:要因3.后锚锚固不紧质检员在每次挂篮移动到位、钢筋绑扎完成后(即混凝土浇注前),均要对挂篮的后锚进行检查。

经检查发现,挂篮后锚精轧钢受力不均匀。

确认结果:要因4.缺乏施工经验项目员工大多数是近几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悬臂施工仅有点理论的印象,没有任何的施工经验。

结合本项目的特点,特地外聘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同志作为项目T构长,专门负责T构施工,并带领一部分员工深入现场学习。

确认结果:要因5.吊带未调整到位项目质检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前吊带的检查力度不够,导致有些吊带还未竖直受力,就浇注混凝土。

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沉降问题。

确认结果:要因6.手拉葫芦与前吊带未转换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为了抢工期。

部分手拉葫芦未全部松掉,导致葫芦直接受力。

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很容易就把葫芦拉断。

既有完全隐患,又存在质量问题。

确认结果:要因7.翼板对拉葫芦翼板对拉葫芦是用来调整桥梁边线的。

在检查中发现,工人不紧对翼板利用葫芦对拉,而且还利用槽钢对翼板进行外撑,确保了边线的线型。

是值得推广学习的。

确认结果:非要因8.民工技术素质差通过现场对技术工人的观察,工人对挂篮施工有较深的认识。

而且还利用空闲时间对技术工人进行了理论与施工的技术加强培训。

确认结果:非要因农民工技术培训9.质量重视不够施工中,项目领导对施工的质量总是放在第一位,对质量要求特别严格。

加之,中国铁建业主的现场监督,项目所有员工都对质量问题不敢有半点马虎。

确认结果:非要因10.后下横梁锚固不紧在挂篮移动到位后,施工队就对后锚吊带进行了锚固。

后锚总共六根吊带,全部利用扁担和千斤顶锚固。

杜绝了底板错台的问题。

确认结果:非要因11.模板加固不牢外模板在钢筋绑扎前就利用贯通的28螺纹钢进行对拉。

内模板则采用10cm的钢管进行对撑。

而且每根模板的对拉杆全利用28螺纹钢配螺帽进行对拉。

完全保证了在浇注混凝土中模板的稳定。

确认结果:非要因12.混凝土配合比由于我项目所使用的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大大的减少了试验室的工作量。

但在每次浇注混凝土前必须由项目试验室提供每次浇注的混凝土配合比。

在浇注混凝土期间对每车混凝土的塌漏度进行严格控制,一经发现不合格,立即退掉。

确认结果:非要因13.纵向预应力张拉纵向预应力所用的钢绞线全部是经过权威部门鉴定过的。

在张拉期间严格控制张拉力值,而且还保证了张拉力值与钢绞线伸长量的一致。

确认结果:非要因八、制定对策小组对末端因素逐一进行了现场确认,找出5个要因,并采取如下对策:序号要因目标措施完成人完成日期1 后锚锚固不紧通过检查使后锚达到要求检查后锚受力情况,每根精轧钢利用千斤顶打紧魏力2010.102 吊带未调整到位保证吊带竖直,并且受力均匀利用千斤顶加强孙建2010.103 手拉葫芦未与前吊带转换浇注混凝土请前,手拉葫芦与前吊带均转换通过检查每个葫芦许巍2010.104 挂篮弹性变形确定弹性变形值利用水准仪对挂篮进行观测侯圣慧2010.105 缺乏施工经验掌握施工方法利用晚上时间,由总工进行业务培训温秉银2010.10九、对策实施实施一:后锚通过质检员在混凝土浇注前,对后锚精轧钢进行检查,每根精轧钢必须受力均匀。

可以采取穿心千斤顶进行加强,并且确定千斤顶对应的张拉油表的力值一致;也可以击打每根精轧钢,听声音辨别受力情况(施工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可以做到)。

检查通过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实施二:前吊带在浇注混凝土前,质检员对每个前吊带进行检查,确保吊带竖直并且每根吊带都要均匀受力。

挂篮后锚精轧钢实施三:手拉葫芦与前吊带的转换检查挂篮的每个需要转换的环节,确保在浇注混凝土时手拉葫芦不受力,吊带与精轧钢直接受力。

实施四:挂篮弹性变形观测。

由测量班在浇注混泥土过程中对挂篮弹性变形进行观测,并把数据交与监控方(监控是由业主指派的重庆交通大学完成)。

由监控方根据观测数据来调整挂篮变形值与立模标高。

利于软件建立模型和材料性能指标之后,依据设计参数和控制参数,结合桥梁结构的结构状态、施工工况、施工荷载、二期恒载、活载等,输入前进分析系统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