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预防预案

合集下载

山洪防御预案范文

山洪防御预案范文

山洪防御预案范文一、总则。

咱们村呀,虽然风景好,但有时候也会面临山洪这个大麻烦。

这个预案呢,就是为了让大家在山洪来的时候,知道该咋办,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减少损失。

二、基本情况。

1. 村庄概况。

咱们村在[具体地理位置],周围有[山脉名称],村里有[X]户人家,大概[X]人口。

村子里有不少农田,还有[列举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如学校、诊所等]。

2. 山洪灾害情况。

以前也发生过几次山洪,每次都搞得大家很狼狈。

山洪主要是因为山上的雨水太多,一下子冲下来,就像一群猛兽一样。

咱们村那些靠近山边和河道的地方最危险。

三、危险区和安全区划分。

1. 危险区。

那些在山脚下的房子,还有河道两边地势低的地方,就是危险区啦。

特别是[具体哪些人家或者区域],每次山洪来的时候,水都能涨到很高,大家可得小心。

2. 安全区。

咱们村[具体哪些地方是比较高的、远离山洪可能冲击的区域,比如村后的小山坡上、远离河道且地势较高的空地],这些地方就是安全区。

一旦有山洪的消息,大家就往这些地方跑。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

1. 指挥机构。

成立了山洪防御指挥小组,组长就是咱们村的村长[村长名字],他可是有多年处理村里各种事情的经验呢。

副组长是[列举其他人的名字],这些人都是村里比较有威望、头脑灵活的。

2. 各成员职责。

村长(组长):那就是总指挥啦,要负责全面的工作,比如接到山洪预警后,决定什么时候让大家转移,协调各方面的资源。

通信联络人员:就是[名字]啦,他的任务就是保证村里的通信畅通,不管是用大喇叭广播,还是打电话通知,都得让消息及时传达到每家每户。

要是电话打不通,就得跑着去通知。

转移安置人员:这有好几个人呢,像[列举名字]。

他们要负责组织村民往安全区转移,特别是那些老人、小孩和行动不方便的人,可不能落下。

还要安排好大家在安全区的临时生活,看看有没有足够的吃的、喝的和住的地方。

抢险救援人员:都是村里的壮劳力,[具体成员名字]。

他们要在山洪来之前,看看能不能加固一些危险的地方,像河边的堤岸。

某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某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某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一、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情况村庄名称村位于地理位置,属于地形地貌类型。

村庄总面积为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亩,林地面积X亩。

全村共有X个村民小组,X 户,总人口X人。

村庄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

(二)河流及水利工程情况村庄内有河流名称河流经,河道长度X公里,河宽X米,水深X 米。

流域面积X平方公里。

村内有水利工程名称水利工程,包括工程类型及数量,如小水库、塘坝等。

(三)山洪灾害危险区分布情况根据地形地貌、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情况等因素,确定本村山洪灾害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具体区域,如河谷地带、山坡脚下等,涉及X个村民小组,X户,X人。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一)组织机构成立村庄名称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村支书担任,副组长由村主任担任,成员包括村两委成员、各村民小组组长、民兵连长等。

领导小组下设监测预警组、转移安置组、抢险救灾组等工作小组。

(二)职责分工1、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全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制定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和演练,落实防御措施,发布预警信息,组织抢险救灾等工作。

2、监测预警组职责负责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等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号。

3、转移安置组职责负责组织危险区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确保群众安全转移,妥善安置转移群众的生活。

4、抢险救灾组职责负责组织抢险救灾队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抢救受灾人员和财产,抢修水毁工程等。

三、监测预警(一)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包括雨情、水情、灾情等。

雨情监测主要依靠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和村内的雨量监测站;水情监测主要依靠河流的水位监测站和水利工程的巡查;灾情监测主要依靠村民的报告和巡查人员的观察。

(二)预警指标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情况和河道行洪能力等因素,确定本村的预警指标。

预警指标包括雨量、水位等。

当降雨量达到X毫米或水位达到X米时,发布相应的预警信号。

山洪灾害防治应急预案

山洪灾害防治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山洪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等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山洪灾害易发区,包括山区、丘陵地带以及平原地区。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领导小组成立山洪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山洪灾害防治工作。

2.2 工作机构设立山洪灾害防治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协调、监督和检查山洪灾害防治工作。

2.3 职责分工(1)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山洪灾害防治政策、规划、方案,协调各部门工作,组织应急救援和救灾工作。

(2)山洪灾害防治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组织监测、预警、防治、应急救援和救灾等工作。

(3)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山洪灾害防治相关工作。

三、监测预警3.1 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山洪灾害监测系统,包括雨量站、水位站、气象站、地质监测站等,实时监测雨情、水情、地情等信息。

3.2 预警信息发布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包括预警级别、预警区域、预警时间等。

3.3 预警措施(1)组织相关部门和群众密切关注预警信息,做好防范工作。

(2)对预警区域内的危险区域进行临时交通管制,确保人员安全。

(3)提前转移危险区域内的群众,确保生命安全。

四、应急处置4.1 应急响应根据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启动应急响应,实行分级响应制度。

4.2 应急救援(1)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

(2)转移受灾群众,确保生命安全。

(3)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修复受损设施。

4.3 救灾安置(1)设立临时安置点,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条件。

(2)组织物资供应,确保受灾群众生活所需。

(3)协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

五、后期处置5.1 灾情调查对山洪灾害损失进行评估,查明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5.2 重建家园根据灾情评估,制定重建家园规划,恢复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

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山洪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导则》5. 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因降雨、融雪等原因引发的山洪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四、组织体系及职责1. 领导小组:成立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2. 防汛办:负责制定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防御工作。

3. 监测预警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

4. 水利部门:负责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5. 应急救援部门: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6. 其他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参与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五、预防措施1. 建立健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时掌握雨情、水情、汛情等信息。

2. 加强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巡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

3. 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5. 制定和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六、应急处置1. 预警响应:根据监测预警信息,及时启动预警响应,发布预警信息。

2. 人员转移:按照预案要求,组织受威胁区域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

3. 疏导救援: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搜救、救援工作。

4. 险情处置:针对山洪灾害易发区域,及时采取封路、封村、封堤等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5. 通信保障:确保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期间通信畅通。

6. 事后调查:对山洪灾害发生原因、损失情况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

七、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能力。

2. 资金保障:确保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所需资金。

3. 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4. 技术保障:提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水平,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一)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一)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一)山洪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在雨季发生。

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迅速性、破坏性等特点,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山洪灾害的损失,制定和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山洪灾害的防御措施1、防范措施(1)对影响山洪形成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调查。

查找薄弱环节,做好警戒预防。

(2)对涵洞、拦石坝、拦沙坝、防洪堤、闸门设备等进行检查、维护、加固,确保各项设施安全可靠。

(3)加强区域内易发洪水的信息应急联动机制的建设,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

2、应对措施(1)在预报到来的洪水来临前,应当抢先实施早期防备措施,避免发生灾情。

(2)洪水来临后要维护好各项设施的安全状态,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3)应尽快组织对受灾地区受灾情况进行核实,协助群众实施自救和互救。

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制定1、制定依据(1)防洪预防工作纲要。

(2)《防洪抗旱应急预案》。

2、制定程序:(1)确定防洪抗旱单位及其分工。

(2)制定具体的任务分工计划。

(3)明确指挥体系,确定指挥关系。

(4)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工作程序,组织力量,创造条件。

(5)确定应急通讯机制和人员配置。

(6)加强实际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三、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实施1、严格按照预案实施。

2、各单位要高度关注天气情况,第一时间了解山洪情况。

3、应急分队要统一行动,紧急组织人员、物资、工具到达受灾现场。

4、严格遵守指挥部指令,做好应急救援等工作。

山洪灾害的防御措施和应对措施是必须要采取的,必须要制定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如果发生山洪灾害时,一定要按照预案实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山洪灾害的抗击奠定基石,减少灾害损失。

山洪防汛抗旱预案方案

山洪防汛抗旱预案方案

山洪防汛抗旱预案方案一、背景分析山洪灾害是指由于强降水、库容不足、地质条件等原因,导致山区、丘陵区等地发生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2. 提高山洪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降低灾害风险。

3. 保障山区、丘陵区等重要区域的安全稳定。

三、预案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4. 科学防控,确保安全。

四、预案内容1. 预警预报(1)气象部门要加强监测,及时发布暴雨、洪水等预警信息。

(2)水利部门要根据降雨情况,及时发布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预警信息。

(3)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巡查检查(1)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山洪、泥石流等灾害易发区域的巡查检查,及时发现隐患,采取措施消除风险。

(2)巡查检查要全面覆盖重点区域,确保不留死角。

3. 转移避险(1)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制定转移避险方案,明确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

(2)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预警,要立即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

(3)转移避险工作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避免擅自返回危险区域。

4. 应急响应(1)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力量进行救援。

(2)救援工作要迅速、有序,确保被困群众尽快获得救助。

(3)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5. 后期处置(1)灾害结束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组织力量进行清淤、修复等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区域的生产生活秩序。

(2)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山洪灾害防范和应对措施。

五、组织实施1.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范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 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

山洪灾害防御_工作预案

山洪灾害防御_工作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4)地方相关防汛法规和政策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防汛指挥部成立防汛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本行政区域内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2.2 防汛指挥部组成(1)指挥长: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2)副指挥长:由分管防汛工作的政府领导担任。

(3)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

2.3 防汛指挥部职责(1)组织制定、修订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2)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3)发布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息。

(4)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5)监督检查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落实情况。

三、监测预警3.1 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山洪灾害监测系统,包括气象监测、水文监测、地质监测等。

3.2 预警信息发布(1)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预报,预测可能发生的山洪灾害。

(2)水文部门发布水文预报,预测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

(3)地质部门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测可能发生的山洪地质灾害。

(4)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

3.3 预警信息传递(1)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至基层一线。

(2)基层一线要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至受威胁地区群众。

四、防御措施4.1 转移安置(1)对山洪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内的群众,按照“应转尽转、应避尽避”的原则,及时组织转移安置。

(2)转移安置点要选择安全、适宜的地方,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2 抢险救灾(1)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组织抢险队伍,制定抢险方案,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2)对受损的公路、桥梁、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要及时进行修复。

4.3 防汛物资储备(1)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储备足够的防汛物资,包括救生衣、救生圈、沙袋、编织袋等。

xx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xx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村山洪灾害防御暨防汛应急预案为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体制机制,明确责任和工作要求,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确保灾害性暴雨山洪或山洪灾害事件发生后,及时预警,及时组织危险区群众转移避险,迅速、有序、有效的开展救援工作,控制或消除不利影响,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并在灾后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针对本村实际特制订此预案。

一、指挥部人员及职责指挥长:***村委会副主任,负责本村防汛抗旱工作全面指挥,为防汛第一责任人。

信息员:***村委会文书,负责信息统计及上传下达工作。

成员:******负责日常监测,报告险情给指挥长,险情发生或接到同级、上级要求避险通知后组织危险区人员转移,宣传防汛知识,为防汛直接责任人。

二、危险区基本情况1、东沟组危险区:东至台子沟口、西至锁家沟口、南至屋前硬化路、北至堡子山底,直接对共8户30人造成威胁。

2、水沟组危险区:东至堡子沟口、西至水沟沟口、北至老虎山底,南至学校广场,直接对1户3人造成威胁。

3、西沟组危险区:东至上山硬化路、西至吕家沟口、北至叶家山山底,南至屋前硬化路,直接对共3户15人造成威胁。

4、寺咀组危险区:东至屋前硬化路、西至叶卯咀山底、北至赵双成家,南至硬化路,直接对共4户15人造成威胁。

三、安全区村文化广场为东沟组危险区、水沟组危险区、西沟组危险区、寺咀组危险区的安全区。

四、避险路线1、东沟组危险区、水沟组危险区、寺咀组危险区沿北大路撤离至村部文化广场。

2、西沟组危险区沿村组硬化路撤离至村部文化广场。

五、信息监测1、***为东沟组危险区监测人员,负责该区监测工作;2、***为水沟组危险区监测人员,负责该区监测工作;3、***为西沟组危险区监测人员,负责该区监测工作;4、***为寺咀组危险区监测人员,负责该区监测工作。

六、预警避险监测人员加强监测,发现险情及接到上级避险通知后通过铜锣、预警广播、手持喇叭、手摇报警器、手机等发出预警警报,并组织人员按原定路线有序转移到安全区,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年轻”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树政发[2010] 41 号树台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提高突发性暴雨山洪的应对能力, 避免山洪造成群伤群死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结合我乡防汛工作的实际, 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等。

3、编制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2)贯彻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的原则。

(3)落实主管领导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因地制宜,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乡突发山洪灾害的应急抢险及人员转移。

二基本情况(一)自然情况1、河流分布情况树台乡区域内主要分布有红井、相桐和二百户的山洪沟道。

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对树台乡条子沟、李会川、堡子台、阴洼沟、石沟 5 个自然村造成较大威胁。

2、区域内的地形地貌与水土流失等情况该区的山貌呈前倾斜状态,在树台过境小红公路一带,地势南高北低,纵坡大,沟壑多。

河道坡度减缓,床面宽阔,形成漫滩。

由于受地形、地质、地貌、土壤、植被覆盖度低和降水集中、夏秋洪水冲刷等因素的影响,境内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

根据调查,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干旱,加之放牧和人为乱砍滥伐树木所造成,使整个水源植被稀疏,地表裸露,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二)经济社会情况1、区域内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本区域内有红井、二百户、相桐、韩庄、树台、大嘴 6 个行政村3640 户182273 人。

2、区域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情况。

区域内土地总面积312kmf,耕地面积171128亩,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草牧业为辅,农业种植以小麦、马铃薯为主,近年来由于产业种植结构调整,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2007年全乡人均收入1920元。

3、山洪灾害防御现状目前,已成立防汛抢险领导机构,且编制了有关防灾预案,各村也分别成立了抢险小组。

近年来,为进一步减轻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流域内大力开展了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2.3.2 存在问题1 、由于防洪工程数量少,规划标准低,工程不配套,经过多年运行,老化失修,已不能适应国民生产发展对防洪要求的需要,一遇山洪,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

2、由于受地形、地貌影响,以及长期以来人类重用轻养,植被草场严重退缩,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条件差,植物种类单纯,极易形成暴雨径流,造成坡面冲沟,地表泥土随水入河淤积水库,缩短水库寿命,减少调蓄库容,威胁水库安全运行。

由于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治理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发挥整体效益。

3、防洪设施少,缺少整体堤防工程规划设计,防洪能力低,防御大洪水能力差。

三危险区的划分1、划分原则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

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山谷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

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

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2、危险区根据本区域以往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及人员分布情况, 堡洼、灰条沟、李会川、井儿沟、王坡、宋堡、浪塘、条子沟等 6 个村庄划分为危险区。

3、危险区基本情况危险区共有2485户,13670 人, 土地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668亩。

危险区群众大都居住在陡坡、低洼地带,每遇暴雨,山洪暴发,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威胁。

四组织指挥体系1、树台乡山洪灾害防御组织指挥机构树台乡设防汛抢险办公室一个,办公室设在乡政府,成立了防汛抢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负责领导和组织辖区内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乡主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防汛机构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 5 个工作小组和2- 3 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 人)。

乡内各行政村成立以村支书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同时,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青壮年村民为主体的1-2 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 人)。

每个村、组均确定1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

领导小组机构如下:组长:马正祥(树台乡党委书记)副组长:姜鹏飞(树台乡乡长)成员:田术吉马彦贵太红杰郭维廉李德忠金涛张世耀调度组:马彦贵(组长)李万玉监测组:金涛(组长)安志敏信息组:李德忠(组长)肖进明转移组:郭维廉(组长)马晓东保障组:太红杰(组长)方建豹全体乡干部积极配合以上各小组开展工作。

应急抢险队:张世耀(队长)第一小组:张荣(组长)由树台村抽调人员组成第二小组:张守成(组长)由韩庄村抽调人员组成第三小组:李忠贵(组长)由龚湾村抽调人员组成第四小组:丁玉忠(组长)由相桐村抽调人员组成第五小组:李进仁(组长)由新庄村抽调人员组成第六小组:何海江(组长)由二百户村抽调人员组成第七小组:王彦海(组长)由红井村抽调人员组成第八小组:马青山(组长)由浪塘村抽调人员组成第四小组:田风明(组长)由大嘴村抽调人员组成每组人员不少于30 人。

派出所、水管所、农科站、畜牧站、卫生院、计生站、学校等各单位,在防汛抢险救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防汛抢险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统一行动。

2、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机构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书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组建一支抢险队伍,负责本行政村内山洪的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以保证本行政村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3、职责和分工(1)乡防汛领导机构工作职责树台乡防汛领导机构在县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乡和各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确保辖区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的工作职责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本行政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以保证本行政村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明确工作职责领导小组组长职责:负责树台乡区域内防汛抢险全面工作。

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协助总指挥搞好区域内的防汛抢险日常工作,全面负责调度组工作。

监测组:负责辖区雨量,危险区溪沟水位,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监测。

信息组:负责对县级防汛、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领导小组的指挥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质、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由乡政府组织成立一支以基干民兵和青壮年村民为主的抢险队。

在出现紧急情况下,各组抢险队员自备电筒、雨衣等工具,听从命令、全部上阵,进行有序地抢险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鉴于上述各应急组人员每年可能有变动,规定每年 4 月上旬前将新的应急抢险队伍组建好,并登记造册。

4 月中旬由乡政府组织进行一次实地集训演练。

此后,各应急组队员在紧急抢险时一切听从总调遣,奋勇投入到抢险地点进行抢险工作。

(4)责任人及联系方式防御山洪灾害领导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其余成员,各工作组成员,监测预警人员,转移负责人以及抢险人员等均通过手机或固定电话进行联系。

组长:(手机)副组长:(手机)办公室:4741110 4741190五监测预警1、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值确定根据本辖区内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分析确定区域内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一般情况下,1小时内降雨量达到10 毫米,地面就会起水形成洪流,发生山洪灾害。

因此我们把每小时降雨量达到10 毫米以上定为临界雨量值,要求监测组工作人员及时监测,准确上报。

2、山洪灾害河水位临界值根据本区域内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河水位情况,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当赵壁山水库下泄流量大于358 秒立米时,下游区域就可能会形成洪水灾害。

3、实时监测各村要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辖区内降雨、水位等信息进行监测,以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

要加强短期天气分析、水情分析和预测预报工作,对可能发生的暴雨山洪灾害性天气,要及时报告,用最短的时间,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形式通知乡、村负责人。

以便及早做好人员安全转移和防范工作,争取抗洪工作的主动权。

各村、组联系电话为现用电话号码,一旦换号,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4、预报预警要及时通报暴雨、山洪实时监测信息,提前转移受山洪灾害威胁地区群众。

加强重点山洪灾害多发区的现场监视。

督促落实监视人员和必要的手段,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警报,迅速采取相应措施。

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

以保护人员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落实群众避险方案和具体措施。

发现问题,及早转移有关人员,避免人员伤亡。

5、预警内容包括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后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6、预警启用时机(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村责任人应引起重视。

当预报或发生的暴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即时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

(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4)水库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7、预警方式我乡是一个山区农业乡,受山洪灾害影响的村庄均处于山大沟深处, 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使,预警信号采用电话、语言、吹哨等进行预警。

根据我乡发生山洪灾害的强度分为三级预警,即:黄色为川级,橙色为口级,红色为I级。

(1)黄色(川级)警报:当24小时内降小到中雨,预报降雨强度可能接近或达到临界雨量,来水流量有可能达到临界水位值和临界流量值时,而且降雨可能持续,预报将可能发生山洪灾害时,启动山洪预警系统,进入防灾状态,发出黄色警报信号。

(2)橙色(H级)警报:当24小时内有中到大雨发生,预报降雨强度可能接近或达到临界雨量的1-2 倍,来水流量达到临界水位值和临界流量值时,而且降雨可能持续,启动山洪预警系统,进入紧急防灾状态,发出橙色警报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