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的化学修饰研究进展_刘占峰
多糖的化学修饰及抗氧化性变化的研究进展

多糖的化学修饰及抗氧化性变化的研究进展王世越,柯钦豪,周宏福,郑敏*(湖北科技学院,湖北咸宁437100)摘要:多糖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天然大分子物质,包含抗氧化性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
多糖生物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通过改变多糖的结构和抗氧化性,对研究多糖的构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 概述常用的化学修饰方法,综述了各种化学修饰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对抗氧化性的影响,为多糖类药物的进 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多糖;化学修饰;抗氧化性中图分类号:062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646(2021)02-0170-0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DOI:10.16751/ki.20954646.2021.02.0170多糖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天然大分子物质,至今大量学者已通过实验证实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抗病毒活性、免疫活性调节等生物活性⑴。
通过化学手段对天然多糖进行定向的结构修饰,可以增强多糖生物活性。
多糖的结构修饰可以通过化学、生物、物理方法进行实现,目前应用最广的为化学方法。
化学修饰可通过改变多糖的分子量以及取代基种类、位置、数目,以实现改变多糖的生物活性⑵。
目前,对多糖进行化学修饰的化学方法主要为与金属离子络合、硫酸化、磺酰化、乙酰化、烷基化、硒化、竣甲基化、磷酸化、苯甲酰化等。
本文将对以上方法的原理、操作及产物的抗氧化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1与金属离子络合多糖的金属络合物是当前天然产物研究领域的热门方向,主要的研究热点集中于与钙、铁、铜等金属离子络合物研究。
多糖与金属离子络合的常见方法是将多糖调配为适当浓度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pH(制备多糖铁的配合物需在多糖溶液中先加入N^COs和柠檬酸钠),再加入提供相应配位离子的化合物,水浴加热数小时后即可得到相应的金属配合物⑶。
王元凤等⑶使用粗老绿茶多糖ATPS制得多糖的钙、铁络合物:ATPS-Ca(H)、ATPS-Fe(皿),发现茶多糖与两种离子的配位方式不同和配位能力的大小不同:ATPS-Ca(H)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相比于ATPS减弱,ATPS-Fe(皿)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ATPS相近。
多糖的分子修饰研究进展

贵 州 科 学
GU IZHO U SC IENC E
. 26, No. 3 Vol Sept. 2008
多糖的分子修饰研究进展
张 难 1, 2 , 吴远根 1 , 3 ,莫莉萍 4 ,张永凤 1 ,邱树毅 1, 3 , 王文平 1, 3
1, 2
, WU Yu an 2 G en
1, 3
, MO L i2P in g , ZHAN G Yon g2F eng , Q IU Sh u 2Yi
4
1
1, 3
, WAN G W en 2
多糖 (polysaccha ride s) 在自然界蕴藏丰富 , 种类繁多 , 主要有植物多糖 、 动物多糖 、 海藻多糖和微生物多 糖 . 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 , 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 , 有抗肿瘤 、 抗凝血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的药理作 用 . 随着糖生物学和糖化学的发展 ,多糖的生物活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有关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有了 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 海带多糖 (L am in ria J apon ica polysaccharides) 是海带中提取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海藻
(Xan thoch rous rh eades) 液的粗多糖对大鼠有抗胃溃疡活性
[3]
. 灵芝 (G anoder m a lucidum ) 胞外多糖有抗肿瘤
活性 ,且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免疫力
[4]
. 香菇多糖 (Len tinan, LN T) 是香菇 ( len tinus edod es) 为适应外界环境 ,在
( 1. 贵州省发酵工 程与生物 制药重点实 验室 , 贵州 贵 阳 550003; 2. 贵州大学生 命科学学院 ,贵州
多糖化学修饰方法探究

多糖化学修饰方法探究摘要:生物活性多糖除了自身具有活性外,将其分子进行化学修饰得到的修饰后多糖有可能具有较修饰前更高的活性或者产生新的活性。
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多糖化学修饰的方法。
关键词:化学修饰硫酸化烷基化乙酰化硒化活性多糖类是生物体内除蛋白质和核酸外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具有抗感染、免疫促进、肿瘤防治、病毒性肝炎、类风湿症、艾滋病等免疫损伤或免疫缺损症和抗氧化等多方面功能和生物活性.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多糖又被称为“生物应答效应物”(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BRM)或活性多糖.影响多糖生物学活性的结构因素包括多糖的主链性质、支链性质和多糖分子的高级结构,其中多糖主链的糖单元组成、糖苷键类型均直接决定多糖的活性,多糖支链的类型、聚合度、支链在多糖链上的分布及其取代度决定了多糖的活性大小,多糖分子的高级结构如链的柔韧性和空间构像与多糖的活性紧密相关.为提高多糖的生物活性,多糖的分子修饰和结构改造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关多糖的分子修饰研究已大有进展.利用糖残基上的羟基、羧基、氨基等基团运用化学方法进行修饰,有可能提高多糖的活性.修饰的方法很多,有硫酸化、羧甲基化、硒化、甲基化、氧化、部分水解、磷酸酯化、双基团衍生化等。
1 多糖的硫酸化硫酸化多糖因其抗病毒活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因而近些年来多糖的硫酸化成为多糖结构修饰的个重要方向。
多糖经过硫酸化修饰后,除了能获得抗病毒活性外,还可产生其它生物学活性。
硫酸化方法的原理为:溶于一定溶剂系统中的多糖与相应的硫酸化试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使得多糖残基上的某些羟基接上硫酸基团。
以氯磺酸试剂为例,多糖的硫酸化反应是在路易斯碱溶液中由-SO3H取代多糖羟基中的-H,经中和而得的多糖硫酸盐。
硫酸化多糖也称多糖硫酸酯或硫酸酯多糖。
鉴别多糖硫酸酯包括2个方面:(1)肯定多糖分子上存在硫酸基,可用BaCl2-明胶比浊法确定SO42-的含量,或者用IR检查是否有硫酸基团的特异光吸收;(2)确定硫酸酯化多糖衍生物上的硫酸基取代位置,可以采用甲基化分析和核磁共振方法.一般认为在甲基化过程中,强碱试剂容易造成硫酸基的脱落,该法不适合于硫酸基取代位置的确定.而13C-NMR化学位移范围较1H_NMR为广,其化学位移可达200,所以共振讯号分得开,不但能确定各种碳的位置,而且还能区别分子的构型和构像,可以说是鉴别多糖硫酸基位置的一种较好的方法[1]。
多糖提取纯化化学修饰和抗氧化性研究进展

多糖提取纯化化学修饰和抗氧化性研究进展多糖是一类具有高分子量、复杂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天然生物大分子。
多糖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参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
为了更好地发挥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多糖的提取纯化、化学修饰和抗氧化性研究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多糖的提取纯化是利用不同的分离技术,从天然来源中提取出多糖,并去除其它杂质的过程。
传统的多糖提取方法包括水提法、酸碱提法、加热提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效率较低、产率不高、操作简单等缺点。
现代研究中,高效液相色谱、凝胶渗透色谱、离子交换层析、超滤、膜分离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多糖的提取纯化效率和产率。
目前,多糖的提取纯化技术已逐步实现了工业化的应用,比如工业生产的胶原蛋白多糖产品。
化学修饰是通过化学手段改变多糖结构、物化性质以及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化学修饰可以优化多糖的溶解性、稳定性、活性等性质,进而发挥多糖的药理学作用。
通过化学修饰可以引入具有活性的化学基团,改变多糖分子中的空间结构,从而提高多糖的生物活性。
比较常用的化学修饰手段包括羟基化、甲基化、醚化、酯化、硫酸化、酰化等。
目前,多糖化学修饰已经在药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低分子量肝素、低分子量海藻酸等药物。
多糖的抗氧化性是指多糖分子自身或带有多糖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在氧化应激环境下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的能力。
近年来,多糖抗氧化性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多糖的抗氧化性与其分子结构之间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多糖分子中含有的糖基、化学键、分子量、构象等,都与其抗氧化性密切相关。
目前,多糖的抗氧化性已经被应用到许多生物医学领域,如抗肿瘤、抗衰老、改善心脑血管功能、调节免疫功能等。
多糖的化学修饰方法研究进展

天然多糖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同时具备抗肿瘤、抗氧化、促进免疫调节、抗病毒、抗炎等生物活性,但由于多糖的活性直接受结构的影响,例如水溶性差或因活性较弱而难以达到应用要求。
因此需要对天然多糖进行结构修饰,增强其生物活性[1]。
多糖结构修饰可以通过化学、物理及生物学方法,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为化学修饰方法。
多糖的化学修饰方法主要有硫酸化、乙酰化、羧甲基化、磷酸化、硒化等。
本文对多糖化学修饰方法具体操作及产物活性变化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多糖类产品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1硫酸化修饰日本学者[2]于1988年成功将硫酸基团引入部分均多糖后发现产物表现出抗T-淋巴细胞病毒活性,为多糖的硫酸化结构修饰奠定了理论基础。
常见的硫酸化修饰方法有氯磺酸-吡啶法、浓硫酸法、氨基磺酸法等。
1.1氯磺酸-吡啶法氯磺酸-吡啶法是针对吡喃型多糖的一种硫酸化修饰方法,使氯磺酸与吡啶预先反应生成吡啶———SO32-复合物,碱性条件下以SO3取代糖羟基上的H,得到产物[3]。
在柴胡多糖[4]硫酸化修饰过程中,调节氯磺酸与吡啶的体积比分别为1∶2、1∶4和1∶8,得到3种不同取代度和硫含量的柴胡多糖的硫酸酯。
张琳[5]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得款冬花硫酸酯化多糖,显著提高了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
刘捷优化了皱木瓜多糖硫酸酯的工艺,经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法分离纯化产物后,取代度为2.53,酯化产物具有更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
1.2浓硫酸法浓硫酸法是用浓硫酸与正丁醇预先反应生成磺化试剂,冰浴条件下对多糖硫酸化。
向装有体积比为3∶1的浓硫酸和正丁醇试剂的三角瓶中缓慢加入硫酸铵(NH4)2SO4,持续搅拌后冰浴至0℃后,加入待修饰的多糖样品,持续反应一段时间后,体系用稀NaOH溶液中和、将上清液浓缩后,纯水透析24h,透析液经冷冻干燥后即得硫酸酯化产物[7]。
五味子叶多糖经硫酸化修饰后[8],可得取代度为0.4597的产物。
211251927_化学修饰多糖的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杨艺,赵媛,孙纪录,等. 化学修饰多糖的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11):468−479.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70383YANG Yi, ZHAO Yuan, SUN Jilu,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Modification Methods of Polysaccharides an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3, 44(11): 468−47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70383· 专题综述 ·化学修饰多糖的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杨 艺1,赵 媛2,孙纪录3,邵娟娟1,*(1.河北农业大学理工学院,河北沧州 061000;2.江南大学化工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3.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摘 要: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其生物活性取决于结构及理化性质。
研究表明,多糖的化学修饰可以使其结构多样性显著增加,提高生物活性,甚至增加新的生物活性。
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化学修饰多糖的研究进展,包括常用的化学修饰方法、各类化学修饰对多糖分子量、理化特性或空间结构的影响、化学修饰多糖的生物活性以及化学修饰多糖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及挑战,以期为化学修饰多糖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建议,同时为未来基于人类健康的食品医药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多糖,化学修饰,生物活性,结构,理化性质本文网刊:中图分类号:O62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306(2023)11−0468−12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70383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Modification Methods ofPolysaccharides an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YANG Yi 1,ZHAO Yuan 2,SUN Jilu 3,SHAO Juanjuan 1, *(1.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angzhou 061000, China ;2.School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3.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Abstract :Polysaccharides are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an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 depend on their structure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ir structural diversity, improve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even add new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reviews systematacially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frequently-used methods of chemical modification,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chemical modification on molecular weight of polysaccharides,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atial structur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chemically modified polysaccharides as well as their pharmaceutical and foo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challenges. It is expected to offer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chemically modified polysaccharides and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food and medicine based on human health.Key words :polysaccharide ;chemical modification ;biological activity ;structur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近年来,多糖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多糖化学修饰方法研究概况

#综 述#多糖化学修饰方法研究概况李玉华1,王凤山1,贺艳丽2(1.山东大学药学院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2;2.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8)摘 要:多糖的化学修饰是1种重要的多糖结构修饰方法,是提高多糖生物活性、降低其副作用的有效手段。
此文旨在介绍几种常用的多糖化学修饰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并对修饰后多糖的活性加以阐述。
关键词:多糖;化学修饰;结构修饰;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Q539;Q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678(2007)01-0062-04Research status of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methods of polysaccharidesLI Yu -hua 1,WANG Feng -shan 1,HE Yan -li 2(1.Institute o f Biochemical and Biotechnological Dru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12,China;2.Working Station f o r Postdocto ral Scientific Research,Institute o f Biopharmaceuticals o f Shandong Province,Jinan 250108,China)收稿日期:2006-02-27;修回日期:2006-06-23作者简介:李玉华(1981-),女,山东平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多糖类药物研究;王凤山,通信作者,教授,博士生导师,Tel:(0531)88380288,E -mail:fs wang@ 。
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抗氧化、抗诱变等,这些活性使多糖类药物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多糖生物活性的发挥与其结构有关,化学基团的引入也常常会增强多糖的活性或使多糖产生新的活性,因而对多糖结构进行适当修饰是多糖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
多糖结构修饰方法的研究进展

糖缩枸修饰 法喻研 巍逃羼
刘彩芬 刘 欣 z 赵红 红
( 1 . 陕 西 理 工 学 院 生物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2 . 陕 西 理 工学 院化 学 与 环 境科 学学 院 )
且不 溶 于水 . 难 以对其 进行 深入 的机理研 究 及其 在
功能 性食 品 中的 开发 和应 用 , 而硫 酸化修 饰 后 的茯 苓 多糖 ( p a c h y ma r a n ) 能溶 于水 , 并 增强 了机 体 的免
维素、 果 聚糖 、 半 纤维 素 、 树胶 、 粘 液质及 粘 胶质 等 ;
2 . 1 . 1 硫 酸化修 饰
生 物 活性 : 另 一类 是 对 多 糖进 行 降 解 修饰 , 降 低 多
糖 的分 子量 , 提高 其 在 水 相 中 的溶 解 度 , 从 而 提高 其 活 性 。大 量 研 究证 实 , 多糖 具 有 抗 感染 、 免 疫促
进、 抗菌 、 抗病毒 、 延 缓 衰老及 抗 氧化 等多 方 面功 能
[ 中 图 分 类号 ] Q5 3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8 3 5 8 ( 2 0 1 4) 1 8 — 2 6 — 3
摘
要: 多糖 修 饰 包括 两 大类 , 一 类 是 对 多糖 分子 进 行
源 的开发 利用 已成为 天然 药物 、 生 物化 学和 生命 科
学 的研究 热点 。
2 多 糖 分 子 修 饰 和 结 构 改 造 方 法
接枝修饰 , 另 一 类 是 对 多糖 进 行 降 解修 饰 , 从 而 达 到提 高其 活性 的 目的 。本 文较 全 面 地 对 多糖 的结 构修 饰 方 法 进 行 了 综 述 , 以期 为规 模 化 生 产 多糖 类 饲 料 添 加 剂 或 免 疫 刺 激 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糖的化学修饰研究进展刘占峰,孙汉文(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省分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 071002)摘 要:引用41篇文献介绍了多糖的化学修饰技术,综述了硫酸化多糖、硒硫酸酯多糖和硒化多糖的制备、纯化与分析研究进展.关键词:硫酸化多糖;硒化多糖;硒硫酸酯多糖;化学修饰中图分类号:O 62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65(2005)01-0104-05多糖类是生物体内除蛋白质和核酸外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具有抗感染、免疫促进、肿瘤防治、病毒性肝炎、类风湿症、艾滋病等免疫损伤或免疫缺损症和抗氧化等多方面功能和生物活性.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多糖又被称为 生物应答效应物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BRM)或活性多糖.影响多糖生物学活性的结构因素包括多糖的主链性质、支链性质和多糖分子的高级结构,其中多糖主链的糖单元组成、糖苷键类型均直接决定多糖的活性,多糖支链的类型、聚合度、支链在多糖链上的分布及其取代度决定了多糖的活性大小,多糖分子的高级结构如链的柔韧性和空间构像与多糖的活性紧密相关[1].为提高多糖的生物活性,多糖的分子修饰和结构改造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关多糖的分子修饰研究已大有进展.利用糖残基上的羟基、羧基、氨基等基团运用化学方法进行修饰,有可能提高多糖的活性.修饰的方法很多,有硫酸化、羧甲基化、硒化、甲基化、氧化、部分水解、磷酸酯化、双基团衍生化等[2-4].1 硫酸化多糖硫酸化多糖也称多糖硫酸酯或硫酸酯多糖,是指糖羟基上带有硫酸根的多糖,是抗病毒多糖中研究最多的一类天然或化学修饰多糖,包括从动、植物中提取的各种硫酸多糖、肝素、天然中性多糖的硫酸衍生物及人工合成、半合成的各种硫酸多糖,如硫酸葡聚糖、硫酸戊聚糖、硫酸木聚糖、硫酸香菇多糖、岩藻依聚糖、卡拉胶硫酸软骨素等.硫酸多糖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性质,包括抗病毒、抗肿瘤、抗艾滋病、对免疫系统作用和抗凝活性,而受到极大关注[5-10].方积年曾评述了硫酸酯化多糖的研究进展[11].常用的多糖硫酸酯化方法有浓硫酸法、三氧化硫_吡啶法和氯磺酸_吡啶法.氯磺酸_吡啶法产物回收方便,收率较高.鲨鱼软骨多糖(SCAMP)属氨基多糖,是类硫酸软骨素D 类物质,在许多动物和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10年来发现,多糖经硫酸酯化后,本身富含SO 42-,易与蛋白质的特定结构域结合,由此改变其构像并影响其功能.李东霞等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对多糖进行化学修饰[12].取10mL 吡啶置于烧杯中,冰盐浴,在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10mL 氯磺酸,控制滴加速度使温度保持在室温以下,得白色粘稠物质磺化试剂.取0.5g SC AMP_F2,置于20mL 无水甲酰胺中,室温搅拌0.5h,加10mL 磺化试剂,沸水浴1h,中间不停搅拌,冷却后加水20mL,2~5mol/L NaOH 中和脱氨.脱氨至中性后,将溶液移入透析袋,双蒸水透析3d,充分清除小分子物质,3倍无水乙醇沉淀,得纯化SC AMP 硫酸酯化多糖衍生物[13].多糖作为继蛋白质、核酸之后的又一类信息分子,由于其结构的不均一性,如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均一性, 收稿日期:2004-08-14作者简介:刘占峰(1962-),男,河北辛集人,河北大学高级工程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分析科学技术研究.第25卷 第1期2005年 1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25No.1Jan.2005组成、极性、末端结构的不均一性,因而对其进行纯化及纯度鉴定非常困难.总的说来其纯化方法有有机溶剂沉淀、季铵盐沉淀、离子交换及亲和层析等,而离子交换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多糖的纯度检测方法有旋光测定法、凝胶过滤法、高压电泳法及冻融离心法等.选用Sepharose _4B 分离纯化SCAMP,得到2个组分SC AMP_F1和SCAMP_F2,用凝胶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冻融离心对SCAMP_F2进行纯度鉴定,认为SC AMP_F2为单一组分.然后用吡啶-氯磺酸磺化试剂制备SC AMP_F2的硫酸酯化多糖,得到SO 42-质量分数为19.6%的硫酸酯化多糖,比未硫酸酯化前增加6.1%,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分析结果表明,硫酸基取代在C_6位上.鉴别多糖硫酸酯包括2个方面:1)肯定多糖分子上存在硫酸基,可用BaCl 2_明胶比浊法确定SO 42-的含量,或者用IR 检查是否有硫酸基团的特异光吸收;2)确定硫酸酯化多糖衍生物上的硫酸基取代位置,可以采用甲基化分析和核磁共振方法.一般认为在甲基化过程中,强碱试剂容易造成硫酸基的脱落,该法不适合于硫酸基取代位置的确定.而13C _NMR 化学位移范围较1H_NMR 为广,其化学位移可达200,所以共振讯号分得开,不但能确定各种碳的位置,而且还能区别分子的构型和构像,可以说是鉴别多糖硫酸基位置的一种较好的方法.2 硒化多糖多糖和硒对许多疾病都有防治作用,近年来对多糖和硒活性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将多糖与硒有机结合成为硒多糖,国内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硒多糖的化学结构有别于普通多糖,形成了特殊的硒氧键;硒多糖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可通过提高相关酶的活性来拮抗重金属中毒和抗活性氧损伤的能力,可使癌细胞DNA 合成受阻而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崔乔等综述了硒多糖的研究进展[14].硒元素是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其存在形式有无机硒和有机硒2种,常见的无机硒有亚硒酸钠和硒酸钠,有机硒主要是硒蛋白和硒多糖.硒能构成若干氧化酶的活性中心,可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对相关疾病的抵抗能力,这说明了硒与人体健康的直接关系.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与抗衰老、防治癌症等密切有关.无机硒具有蓄积性毒性和致突变作用,使用时剂量难以控制,而有机硒的毒性低、副作用小,不但能够更好地发挥硒的作用,而且在激发免疫反应上比无机硒显著,因此,将无机硒与多糖有机结合使之转化为有机硒化合物 硒多糖,将会使硒和多糖的生理和药理功能得到优化.天然硒多糖分布于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尤其是在植物体内存在硒多糖已经得到证实.但是天然硒多糖在生物体内的含量甚微,这使得硒多糖的研究受到了一定限制.近年来,人们通过人工方法获取硒多糖,即在适宜培养条件下将无机硒添加到真菌、藻类等的培养基中,通过真菌、藻类等的生长代谢,对硒进行富集和生物转化来获得硒多糖[14-17].目前,成功获得的人工合成的硒多糖和天然硒多糖有灵芝硒多糖、香菇硒多糖、螺旋藻硒多糖、箬叶硒多糖和大蒜硒多糖等.此外,还可利用多糖硒化、化学合成等方法获取硒多糖,唐家骏等已经用硒粉和角叉菜胶合成了一种新的有机硒多糖 硒化角叉菜胶.龚晓钟等[18]从黄芪根中提取出的黄芪多糖 ,为D_葡聚糖,其结构单一,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300.黄芪多糖又比黄芪具有更显著的生物活性,是黄芪促蛋白质更新的有效成分.对黄芪多糖 进行硒化反应后,得到硒与黄芪多糖 药疗营养作用合二为一的硒化黄芪多糖 ,使有毒的硒元素成为对人体有营养作用的有机硒.为进一步确证硒化黄芪多糖 的结构及药疗营养作用,用D_葡聚糖进行硒化反应,得到含硒量为6037 g/g 的硒化葡聚糖.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和13C_NMR 的分析,得到与测定硒化黄芪多糖 基本一致的结果,确定了硒多糖的结构就是形成五员环的亚硒酸酯(1.2和6.6位),并用硒化葡聚糖在小鼠上进行药效实验,发现其具有广泛免疫作用.龚晓钟[19]从黄芪中提取出结构单一且具有生物活性的黄芪多糖 后,利用具有酰氯结构的硒试剂(SeOCl 2))分别与自制黄芪多糖 和D_葡聚糖进行硒化反应,制备出高含硒量的硒化黄芪多糖与硒化葡聚糖.硒多糖的结构特征为:硒作为硒多糖的特征性部分,在多糖中的存在式可能有 Se H 和O Se R 1O R 22种[13].实验表明,一种灵芝硒多糖是105 第1期刘占峰等:多糖的化学修饰研究进展以 _糖苷键合成的吡喃多糖,由Glu (葡萄糖),Man(甘露糖),Xyl (木糖)和Rha (鼠李糖)组成,其中硒的存在方式可能是O Se O [20].硒化多糖的分离纯化与与一般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相似,通常用水或碱提取,经乙醇沉淀后得到粗硒多糖[17].硒多糖再进行脱蛋白和脱色处理.脱蛋白可以采用Sevag 法或蛋白酶法[21],目前通常将两法交替使用,除蛋白的效果比较理想.硒多糖脱色一般采用传统的活性炭法和过氧化氢脱色法,如果色素是结合在硒多糖上的,用活性炭处理会大量吸附硒多糖,使硒多糖严重损失,此时应采用过氧化氢脱色法,即采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在40 脱色5h,用盐酸和氨水调整pH 值.脱色脱蛋白后的硒多糖呈白色或淡黄色,易溶于热水或热碱,该硒多糖经过DEAE _celloluse 52,Sephadex 或Sepharose 柱色谱[20]即可得到较纯的硒多糖.硒多糖的纯度分析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_P AGE)等方法[22],但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尽量减小误差,需要有2种以上方法的测定结果方可确认其纯度.硒多糖的含糖量可用苯酚-硫酸法测定[23],相对分子质量可用排阻色谱、SDS_PAGE 等方法测定[24-25],单糖组成可用酸水解、纸色谱、HPLC 等方法分析[24,26],吡喃环或呋喃环形式可用红外光谱分析[27],用糖苷酶水解、核磁共振、激光拉曼光谱等方法分析硒多糖的 _、 _异构[28-29],硒多糖中羟基的被取代情况可用甲基化反应、Smith 降解等方法分析,分析硒多糖中糖链-肽链结合方式可以采用单糖与氨基酸组成分析和稀碱水解、肼解反应等方法[30].硒多糖中硒含量的测定可用荧光分光光度法、ICP 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31-33]等.通过对硒多糖的分析发现,硒多糖的单糖组成一般分为2类:1)单一聚糖;2)由Gal (半乳糖)、Glu (葡萄糖)、Rha (鼠李糖)、Xyl (木糖)、Fuc (岩藻糖)和Man (甘露糖)等多种单糖中的几种组成的杂聚糖.各种单糖一般以D2构型存在,它们在硒多糖分子中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多数硒多糖为 2构型, 2构型的硒多糖也有发现.硒多糖的主链一般是由1 3糖苷键键合而成,支链形式多样,如以D2葡萄糖残基、 2D2葡糖醛酸残基、 _(1 6)_D_葡萄糖残基、 _(1 2)_D_木糖残基等作为支链.其他键合方式,如1 2糖苷键、1 4糖苷键较为少见.硒作为硒多糖的特征性部分,在硒多糖中的存在形式可能有 Se H 和O Se R 1O R 22种[34].实验表明,一种灵芝硒多糖是以 糖苷键合成的吡喃多糖,由Glu,Man,Xyl,Gal 和Rha 组成,其中硒的存在方式可能是O Se O [20].大蒜硒多糖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其水解产物经HPLC 和纸色谱分析,证明大蒜硒多糖含硒量约为12 g/g,其中硒可能以硒酸酯形式存在[35].箬叶硒多糖是一种硒酸酯多糖[34].螺旋藻硒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2590,由D_甘露糖、D_葡萄糖、D_半乳糖和D2葡糖醛酸组成.目前,已有几种硒多糖作为商品上市,其中一种海藻硒化低聚多糖的结构已有了明确的模型.大量实验证明,硒参与多种酶的组成与代谢过程,具有防癌抗癌、延缓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生理功能.多糖具有复杂的生物活性,是一种广谱的免疫促进剂,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而且有抗感染、抗放射、抗凝血、调节细胞生长与衰老、控制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等作用[36].硒多糖作为一种有机硒化合物,兼有多糖与硒二者的活性,是生物体将无机硒转化成有机硒的有效形式之一.研究证明,硒多糖的生物活性普遍高于多糖和硒,更易于为机体吸收和利用[34,37].总之,通过近年来对硒多糖的研究分析,人们已逐步了解了硒多糖的一些功能,但是硒多糖的全部功能和生化特性尚未完全清楚,尤其是在硒多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构效关系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直接证据和实验更是不足,因此对硒多糖的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硒多糖类药品和保健品的开发研制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 硒硫酸酯多糖硒硫酸酯多糖是利用天然硫酸酯多糖将其中部分硫用硒取代而半合成的有机硒化合物,由我国首次合成.研究发现,它可提高血液谷胱甘肽过氧物酶的活力、血红蛋白的含量、红细胞对H 2O 2的稳定性及抗自由 106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基的能力[38],还发现它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39].有关硒的抗癌、防癌作用的研究也已有报道[40-41].参 考 文 献:[1]王兆梅,李 琳,郭祀远,等.活性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评述[J].现代化工,2002,22(8):18-21.[2]吴立根,毛文君.衍生化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2,26(5):23-25.[3]DACE parison of the anticoagulant action of sulfated and phosphorylated polysaccharides[J].Thrombos ts Research,1997,87(1):113-121.[4]邓成华,杨祥良,王 雁,等.硫酸酯化及羧甲基化虎奶多糖的抗病毒作用[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0,19(4):251-253.[5]王长云,管华诗.多糖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硫酸多糖抗病毒作用[J].生物工程进展,2000,20(2):3-8.[6]GARIC G.Biolog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raction with antiherpetic activity from Achyr-ocline flaccida[J].Planta Medica,1999,65:343-346.[7]HATTORI K.Synthesis of sulfonated aminopolysaccharides having anti-HIV and anticoagulant activities[J].Carbohydr Res,1998,312:1-8.[8]KATSURAYA K.Synthesis of sulfonated oligosaccharide glycosides having anti-HIV activ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i ty andchemical s tructure[J].Carbohydr Res,1999,315:234-242.[9]CARO A D.Fraction of chemically over sulphated galactosaminoglycan sulphates in hibit three enveloped virus: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 type 1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and human cytomegalovirus[J].Antiviral Chemistry and Chemotherapy,1999,10:33-38.[10]魏经建,邵树军,王天元.硫酸酯化多糖化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9,20(5):260-262[11]方积年.硫酸酯化多糖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3,28(7):393-395.[12]李东霞,张双全,刘 平.SCAMP 硫酸酯化多糖的制备及其光谱鉴定[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22(1):59-62.[13]王顺春,方积年.香菇多糖硫酸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结构分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9,31(5):594-597.[14]崔 乔,尚德静,邹 霞.硒多糖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3,24(3):155-157.[15]M IERSC H J,TSC HIMEDBALSHIR M ,BARLOC HER F,et al.Heavy metals and thi ol compounds in mucor racenosus and Articulosp ora tetracladia [J].Mycol Res,2001,105(7):883-889.[16]张新宇,王 雷,李光友等.绿色巴夫藻硒多糖的提取分离与纯化[J].海洋与湖沼,2000,31(6):643-646.[17]STAAF M,YANG Z N,HUTTUNEN E,et al.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the viscous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lactobacllus helveticusLb161[J].Carbohydrate Research ,2000,326:113-119.[18]龚晓钟,欧阳政,蔡端仁.富硒茶叶和富硒大蒜中硒的有机形态[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8(1):59-62.[19]龚晓钟.硒化黄芪多糖与硒化葡聚糖的研究 硒化条件选择[J].深圳大学学报,1997,14(14):68-75.[20]尚德静,崔 乔,高 林.灵芝硒多糖SeGLP_1抑制小鼠肝腹水癌作用的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1,3:34-38.[21]SATTO K,NISHJIMA M ,MIYAZAKI T.Structural analysis of an acidic polysaccharide from Ganoderma Incidu m (Studies on FungiPolysaccharide XXXV [J].Chem Pharm Bull,1989,37(11):31-34.[22]SCHAFFER C,MULLER N,CHRISTIAN R,et plete glycan structure of the S_layer glycoprotein of Aneurinibacillus thermoaerophilus GS4_97[J].Glycobilolgy ,1999,9(4):407-414.[23]YAMAMOTO Y,MUROSAKI S,YAMAUCHI R,et al.Structural study on an exocellular 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TY1_2[J].Carbohydrate Research,1994,261:67-78.[24]VINCENT S J F,FABER E J,NEESER J R,et al.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Streptococcus macedonicus Sc136[J].Glycobiology ,2001,11(2):131-139.[25]MARS HALL M V,DUNN H,E LVIN M ,et al.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Streptococcus therolphilusEU20[J].Carbohydrate Research,2001,331:413-422.[26]YANG Z,STAAF M ,HUTTUNEN E,et al.Structure of a viscous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K16[J].Carbohydrate Research,2000,329:465-469.[27]GUERARDEL Y,MORELLE W,PLANCKE Y,et al.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ree sulfated oligo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human milk [J].Carbohydrate Research,1999,320:230-238.[28]DAS M T,RAO P C,KOLE HMAINE N E.Interaction of metal ions wi th N_glycosylamines:isolati 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roducts of4,6_O_Benzylidene_N_(O_carboxyphenyl)_ _D glucopyranosylamine with different metal ions[J].Carbohydrate Research,2001,335:151-158.107 第1期刘占峰等:多糖的化学修饰研究进展[29]盛家荣,曾令辉,翟 春,等.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结构分析[J].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6(4):49-54.[30]YAMAMOTO Y,NANOME T,YAMAUCHI R,et al.Structure of an exocellular polysaccharide of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TY_4,a spontaneous mutant s train of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TY1_2[J].Carbohydrate Research,1995,275:319-322.[31]彭 琨,吴 珩.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砷和硒[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0,36(12):557-558.[32]傅 明,陈新焕,杨万彪,等.微波消解ICP-AES 法测定茶叶中铅、砷、铜、铁、锌、硒等12种元素的含量[J].食品科学,2001,22(11):76-78.[33]周林爱,曹民杰,汤 楠.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灵芝孢子粉中的痕量硒与锗[J].分析试验室,2001,20(4):87-89.[34]黄 峙,郑文杰,郭宝江,等.含硒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研究进展[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2):169-175.[35]徐辉碧,黄开勋,高中洪.硒蛋白与硒多糖[J].科学,1997,49(5):22-25.[36]周 鹏,谢明勇,傅博强.多糖的结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1,25(2):197-204.[37]唐 福,周 静,谷连坤,等.富硒大蒜对体内外人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J].中华肿瘤杂志,2001,23(6):461-464.[38]唐家骏,芮海风.硒化角叉菜胶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和生化活性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88,20(3):259-267.[39]戴伟娟,索金良,林志彬.4 (代)硒硫酸酯多糖体外给药的免疫药理学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26(2):83-86.[40]MAR JORY S S TEWART,J ULLAN E SPALLHOLZ,KENNE TH NE LDNER,et al.Seleniu m compou mds have disparate abili ties to imposeoxidative stress and induce apoptosis[J].Free Radical Biology &Medici ne,1999,26(1/2):42-48.[41]ALAEJOS M SANZ,D AZ ROMERO F J,ROMERO C DIAZ.Selenium and cancer:some nutritional aspects[J].Nutrition,2000,16:376-383.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ChemicallyModifications of PolysaccharideLIU Zhan_feng,SUN H an _wen(Key Laboratory of Analy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ebei Province,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Hebei University,Baoding 071002,China)Abstract: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chemically modifications of polysaccharide was revie wed.The preparation,pu rificatio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selenopolysaccharides and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containing selenium were described.Key words:sulfated polysaccharides;selenopolysaccharides;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containing selenium;chemical ly modifications(责任编辑:赵藏赏) 108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