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狂犬病高发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调查方案

合集下载

6550例狂犬病暴露者流行病学调查及应对策略

6550例狂犬病暴露者流行病学调查及应对策略

6550例狂犬病暴露者流行病学调查及应对策略为建立系统全面的狂犬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狂犬病暴露者流行病学态势,为制订狂犬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现对我市2006年6550例狂犬病暴露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狂犬病暴露者资料来源于昆山市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表及狂犬病暴露人群个案调查表。

1.2诊断标准狂犬病暴露人群的诊断及暴露分级标准按照《国家狂犬病监测方案》及《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规定。

1.3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2.1疫情报告2006年共报告狂犬病暴露者6550例,无狂犬病病例发生。

2.2流行病学特征2.2.1季节分布全年各月均有狂犬病暴露者,但暴露时间主要集中在3~10月份,共暴露5362例,占总暴露人数的81.86%。

冬季暴露人数相对较少。

2.2.2年龄、性别分布6550例暴露者中,男性3768人,女性2782人。

年龄在6个月至90岁之间。

21~40岁组最多,占暴露总数的35.07%。

而1~10岁组占总暴露数的16.63%。

2.2.3暴露后免疫情况6550例狂犬病暴露者中,狂犬疫苗全程接种者为6264例,全程接种率为95.64%。

其中第1针接种率为99.51%;第2针接种率为98.91%;第3针接种率为98.67%;第4针接种率为98.30%;第5针接种率为96.84%。

2.2.4暴露动物及分级在6550例暴露者中,有1876例被自家养的犬类所伤,占28.64%;4674人被别人家的犬类所伤,占71.36%。

另外,在所有的暴露者中,被犬咬伤的为4936人,占75.36%;被猫咬伤的为970人,占14.81%,被老鼠等其他动物咬伤的为644人,占9.83%。

其中伤及头面部有87人,占1.33%;伤及上肢有1908人,占29.13%;伤及下肢4054人,占61.89%;伤及其他部位501人,占7.65%。

暴露伤口的分级情况为Ⅰ级87人,占1.33%;Ⅱ级978人,占14.93%;Ⅲ级5485人,占83.74%。

百色市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对策

百色市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对策
作者简介 :陆春礼 ,女 ,1 980 年生 ,大 学本科 ,助 理畜 牧 兽医师 ,现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的防治 。 收稿日期 :20 06 - 08 - 28
处流浪 ,伤人的事件随时发生 。 2. 2 隐性感染动物依然存在
2004 年 我站 随机 采取 31 份 屠宰 犬脑 组 织 ,经自治区兽医防检站检验 ,检出狂犬病阳性 率 615 %。2004 年人间狂犬病死亡 24 例中有 7 例被自家貌似健康的狗咬伤致死 。 2. 3 家犬免疫工作难以开展 ,免疫率低
根据各县 (区) 每月上报的动物疫情报表数 据统计 ,畜间狂犬病疫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以 夏、秋两季为高发季节 ,见表 2 。
2 发病原因与分析
2. 1 养犬数量增加且以放养为主 近年来 ,犬以其具有的观赏性和食用性等
1. 2 疫情分布情况
特点成为人们热衷饲养的对象 ,据不完全统计 ,
表 2 百色市狂犬病发病季节统计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广 西 山羊 布 鲁氏 菌 病 血清 学 调查
白安斌1 ,梁家幸 1 ,杜 坚1 ,梁保忠1 ,黄安国1 ,姚瑞英 1 ,陈西宁1 ,李 斌1 ,许力干1 ,陈泽祥1 ,邱新第2 ,李志源2 ,卢树莲1 ,蒋玉雯 1 ( 1.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 ,南宁 530001 ;2. 广西柳州市兽医站 ,柳州 545005)
我市是狂犬病的多发区 ,根据疫情上报和
2001 年~2005 年按疫情发生年度统计 ,畜
调查显示 ,该病在我市已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 间狂犬病疫情有乐业县连续四年发生疫情 ,田
生安全问题 。
阳、靖西、那坡 、凌云 、隆林五个县有三年发生 ,
1 流行特征
1. 1 发病情况 2001~2005 年共有 11 个县 (区) 80 个疫点

狂犬病防治实施方案

狂犬病防治实施方案

狂犬病防治实施方案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犬类动物的咬伤传播给人类。

狂犬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给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狂犬病的传播,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狂犬病防治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狂犬病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对疫情高发地区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变化,并进行及时报告和信息共享,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二、加强犬只管理。

加强对犬只的养犬登记、免疫接种和健康监测,对流浪犬进行捕捉和安乐死,减少犬只传播狂犬病的可能性。

对于疫情高发地区,可以实施犬只限养政策,减少犬只数量,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三、加强疫苗接种。

对于人类和动物,特别是犬只,加强狂犬病疫苗接种工作。

对于受伤人员,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和伤口处理,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对于疫情高发地区的犬只,定期组织集体免疫接种,提高免疫率,减少疫情传播。

四、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加强狂犬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和养犬人员的疫情防控意识和能力。

宣传狂犬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以及受伤后的处理方法,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五、加强应急响应。

建立健全狂犬病的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现疫情暴发,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疫情控制和防范。

对于疫情高发地区,可以提前储备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以备不时之需。

六、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邻国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开展狂犬病的防控工作,共享疫情信息和技术经验,提高全球范围内狂犬病的防控水平,减少疫情的跨境传播。

总之,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只有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犬只管理、疫苗接种、宣传教育、应急响应和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

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参与狂犬病防治工作,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005-2009年新兴县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05-2009年新兴县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由西往南扩 散趋 势 , 农村是狂犬病 防控 的重点地 区 , 老年人发病 风险较高 , 因养犬数量 增、 免疫率低 、 犬 防范狂犬病 意识 淡
薄, 伤后没去预 防接种 门诊处理伤 口, 不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 / 抗狂犬病免疫球蛋 白, 是造成发病死 亡的主要原
因, 因此加 强疫情监测与疫苗预防 、 提高人狂犬病暴露后fr i s 1 0 mo tl .T e od s 8 e r l mi i m 3 y a - l oa f c g s o a e , 0 % 9 b r i a t h l e t 7 y a sod, n mu 1 - e r od;S x rt fmae:fmae Wa : . ;ti i y e ai o l o e l s 1 3 5 I sma越y i cd n e o r r .B e An ma o p e d n i e c f me s y t i lo d g t s r a .Con l i n E ie c s r a r m e tt o t r n , e fc s o r v n o n f a h f o c us o p d mi p e d fo w s o s uh t d t o u p e e t n a d e h f i
【 关键 词1狂犬病 ;流行病学 ; 析 分
【 中图分 类号】 11 【 R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390 (00 1—7 0 17—7 121 ) 8—2 7
Ep d m i l g c a y i fRa e rng 2 0 - 0 9 i e o o i a An l s s o bi s du i 0 5— 2 0 l
21年 6 00 月第 4 卷第 1 期 8 7

11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对策

11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对策

11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对策发表时间:2014-06-27T15:17:12.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8期供稿作者:崔心尧郭在清[导读] 以犬的管理为主,管好家犬,捕杀野犬、流浪犬。

家犬应定期注射兽用狂犬疫苗,并登记挂牌。

必要时实行行政强制措施。

崔心尧郭在清(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35500)【摘要】2006年元月-12月,该县共报告发生狂犬病11例。

发病率高达1.12/10万。

为控制狂犬病流行,接到报告后,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及时派员进行个案调查,并对11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控制策略和措施。

现报告如下:【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053-021.资料来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例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

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年鉴。

2.结果2.1流行特征2.1.1流行强度 2006年全县共报告发生狂犬病11例,死亡11例。

年发病率高达1.12/10万。

病死率为100﹪,占全县传染病死亡总数的73.33﹪。

排在全县传染病死亡第一位。

2.1.2暴露时间调查资料显示,11例病人均为当年暴露当年发病。

其中暴露于4月1例、6月1例、8月3例、9月1例、10月5例。

8~10月份有9例,占全年的72.73﹪。

2.1.3时间分布 11例狂犬病发生在5、9、10、11、12月,其中5月1例、9月3例、10月2例、11月2例、12月3例。

2.1.4地区分布 11例狂犬病分布于黄梅全县17个乡镇场中的8个乡镇场。

其中蔡山、停前、刘佐、杉木、新开、大河、龙感湖各1例,黄梅镇、下新各2例。

2.1.5人群分布 11例病人中男性9例、女性2例。

11例病人中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4岁(表1)。

表1 11例狂犬病病人年龄分布2.1.6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7例,占63.64﹪;干部1例;占9.09﹪;儿童3例,占27.27﹪。

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

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

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摘要] 目的了解眉山市2004-2011年人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提出防治对策。

方法对期间发生的93例狂犬病疫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犬是主要传播宿主(94.62),主要暴露方式为咬伤(94.62),病例男女之比为2:1,暴露部位多样,94.62%病例无免疫史,绝大多数伤口均未进行正确处理。

结论全面落实犬只管理“管、免、灭”综合性防制措施、加强专业人员技术培训、强化群众狂防知识和防范意识、确保暴露后规范、及时的犬伤处理及免疫是降低狂犬病发病的有效措施。

2004-2011年眉山市狂犬病疫情经历了急剧上升至下降的过程,为了解眉山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以便为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对93例狂犬病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2004-2011年对眉山市93例狂犬病的“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和“狂犬病死亡个案调查表”,对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 结果2.1流行概况眉山市2004-2011年狂犬病分别发病3例、11例、19例、23例、21例、8例、5例和3例,疫情呈逐年急剧上升的趋势(图1)。

2.2人群分布93例病例中男性62例,女性31例,男女之比为2:1。

14岁以下儿童发病7例,占7.53%,15~49岁发病26人(27.96%),50岁以上发病60例(64.51%)。

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发病80例(85.56%),学生和儿童8人(均为农村),民工2人(均为农村),城镇工人和退休人员3人。

2.4病例调查:2.4.1传染源93例病例中5人有猫咬伤或抓伤史,1人为犬只舔手部伤口,1人有剥食犬只史,1人被犬抓伤,其余85人均被犬咬伤。

2.4.2暴露部位、伤情及处理头面部受伤的有5人,其中4人为头面部多部位伤;上下肢多部位伤4人,上肢52人占多数,下肢31人,另1人有剥食犬只史。

伤情4人属于Ⅰ度、23人属于Ⅱ度、65人属于Ⅲ伤,1人不详。

关于一例狂犬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报告

关于一例狂犬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报告

关于一例狂犬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报告发表时间:2013-08-19T10:50:26.483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马春燕[导读] 对患者进行住院隔离治疗,家庭密接者隔离观察。

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按传染病相关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马春燕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 年8 月3 日,惠农区疾控中心接到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电话,该院内二科收治一例疑似狂犬病患者,为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与发病原因,我中心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调查。

一、发病经过与救治情况1、基本情况:患者王建国,男性,44 岁,汉族,现与其妻子居住于石嘴山市惠农区2 矿金河小区。

2012 年8 月2 号,患者无明显诱因感上胸部疼痛,呈闷痛,向后背部放射,与体位改变无关,稍有气短,无明显胸闷,有恶心,无呕吐。

自觉头昏,无视物旋转及耳鸣,无头痛,无发冷发热,无意识丧失及肢体活动障碍,于当日13 时到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医院以“冠心病、胸疼待查及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收住于心内科。

夜间自行回家。

3 日早晨患者在家烦躁不安、恶心,家属打120 送至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当时患者站立不稳由家属搀扶,烦躁不安,眼神嗜睡状,恶心呕吐严重,流涎,强迫坐位,四肢强直,对光敏感。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窦性心律、心电轴重度左偏、V5、V6、T波异常。

血常规:淋巴细胞下降、单核细胞下降、中性细胞上升、嗜酸细胞下降。

心梗三项正常,凝血正常。

2、治疗:住院时给予活血、止吐,保护胃黏膜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2 日晚,患者夜间发热体温最高达38℃,给予物理降温及补液对症治疗。

3 日上午10 时,ICU 给予麻醉镇静治疗,中午12 点起患者高烧40.3℃,经治疗未见好转,并且出现点头样呼吸,立即上呼吸机等对症治疗。

下午家属强烈要求放弃治疗,患者于4 日4 时23 分心跳骤停死亡。

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惠农区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通过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救治所获得资料与家属回忆讲述情况证实,该患者发病前3 月去甘肃贩羊,被卖主家的宠物狗(免疫史不详)咬伤手指,但当时因伤口表浅,呈青紫色,未出血,而未曾到过任何医疗单位做过伤口处理,也未注射人用狂犬疫苗或狂犬病毒血清,随后伤口自行痊愈。

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及其设计

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及其设计

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及其设计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本病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

人感染狂犬病病毒后潜伏期取决于咬伤部位、年龄、肇祸动物种类,伤口处置及是否注射疫苗等,约1/3在1-2个月后发病Q临床表现为高度兴奋、恐惧不安、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和迸行性瘫痪而危及生命,病死率几乎100%。

本病没有严格的季节性,几乎全年各月皆有致伤及发病,患者的年龄分布呈两头大中间小的“马鞍形”。

1.临床表现本病的临床诊断主要是有犬、猫或其他宿主动物咬、抓、舔伤史,并具有下列临床表现者:1.1愈合的咬伤伤口感觉异常。

出现兴奋、烦躁、恐怖,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

1.2“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率快、血压升高),继而肌肉瘫痪或脑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

2.确诊条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实验室确诊。

2.1发病第一周内唾液、鼻咽洗液、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

2.2存活1周以上者做血清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效价上升者,若曾接种过疫苗,中和抗体效价需超过1:500o2.3死后脑组织标本分离病毒阳性或印片荧光抗体染色阳性或脑组织内检到内基小体。

局部伤口的彻底清洗,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及消灭野犬,对家犬预防免疫等是主要防治措施。

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姓名1.2性别(1)男(2)女口1.4家长姓名1.5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小学生(4)中学生(5)大学生(6)农民(7)工人(8)干部(9)教师(10)家务或待业(11)饲养员或屠宰工(12)其他(13)不详口口1.6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7)不详口1.7住址县(区)―乡(镇)—村(居委会)2.感染途径2.1肇事动物种类(1)狗(2)猫(3)鼠(4)其他(5)不详口2.2户主姓名2.33肇事动物免疫(1)否(2)有—月日(3)不详口2.4肇事动物伤人(1)主动袭击(2)被骚扰后伤人(3)同时咬伤多人口2.5肇事动物伤人后(1)如常,未作处理(2)被拴、尚在(3)打死(4)失踪(5)病死(6)出卖(7)出卖时间(8)不详口2.6其他途径(1)宰杀、饲养时被感染(2)其他3.伤口处理情况3.1受伤时间年月日时3.2伤口情况(1)上下肢、躯干浅表咬伤,出血省,或仅有明显牙痕(2)上下肢、躯干中度咬伤,出血多,或黏膜(眼、口腔、肛门)被动物污染,(3)头颈面、手指咬伤(不论轻重),四肢、躯干大面积深度或多处中度咬伤口3.3伤口处理情况3.31伤口是否处理(1)无(2)自行处理(3)医生处理口3.32伤口处理时间年—月一日—时3.33清洗(1)无(2)清水(3)盐水(4)肥皂水(5)碘酒(6)新洁尔灭⑹其它口3.34消毒(1)无(2)酒精(3)碘酒(4)酒精+碘酒( 5 )其他口3.35清创3.36 伤口感染口 3.37伤口缝合伤(2)舔伤口(3)舔伤口舔肛门(4)经常宰杀口3.38 用狂犬病疫苗接种(1)无(2)有口 3.39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时间及针次3.61第一针一年一月—日 3.62第二针一年一月—日 3.63第三针一年—月_日 3.64第四针一年一月—日 3.65第五针一年一月—日3.7抗体检测情况第一次年月一日结果第二次一年一月一日结果4.发病、诊断情况4.1 发病时间一年一月—日 4.2 就诊时间一年一月—日 4.3 确诊时间年月日3.4既往史 年曾经被狗(猫、鼠或—)(1)咬(5)吃狗肉4.4 报告时间一年一月—日 4.5 诊断治疗单位4.6 6报告单位 ______________4.7 主要症状与体征(只要有一项即填“有”)口 4.77最高体温℃ 4. 78其他 ___________ 4.8 实验室检查4.8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IO 9/L 分类4.82脑脊液4.71 起病(1 ) 急 (2 ) 缓4. 72伤口周围肿痒麻痛 (1 )有 (2)无口 4.73头痛 口4. 74怕水、怕风、怕光、 口4.75 兴奋、狂躁、痉挛 口4.76 麻痹(1 )有 (2 )无怕声 (1 )有 (2 )无(1 )有 (2 )无(1 )有 (2 )无4.821外观4.822压力mmHg4.823细胞数×IO6/L4.824分类4.825糖mmol/L4.826氯化物mmol/L4.827蛋白质g/L4.83血清狂犬病抗体4.84狂犬病病毒分离4.85包涵体4.9 确诊依据4.10治疗经过4.11转归(1)死亡(2)好转(3)痊愈死亡时间年月日5.调查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宿主动物调查 1、犬的管理调查 由中国 CDC 设计调查访谈提纲�详见表 ��由省 CDC 组织培训调查员� 由调查员对上述调查县区的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农业畜牧兽医机构、公安部 门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调查访谈�访谈内容包括辖区内犬管理政策、犬免疫 情况、犬登记情况等�并填写访谈提纲�各省 CDC 负责收回访谈提纲�于 9 月前 上交中国 CDC�中国 CDC 对访谈调查内容进行整理分析。 2、犬带毒调查 由省 CDC 组织在上述调查县区犬集中宰杀点�如狗肉馆�采集犬脑标本� 各调查县区犬脑标本不少于 100 份�由省 CDC 与中国 CDC 工作人员采用免疫荧光 法检测抗原的方法对标本进行初筛�初筛阳性标本再由中国 CDC 用 PCR 方法检测 病毒核酸�仍为阳性者则进一步进行病毒分离与序列测定�最后由中国 CDC 根据 实验检测结果对病毒的分布、基查 �1�调查对象的选择�将上述调查县区中的所有自然村分为病例村�3 年
内有病例发生�与对照村�3 年内无病例发生��在每个调查县区随机抽取 10 个 病例村�并选择 10 个与病例村地理、经济等条件相似的对照村�整群调查村中 的每一户�每个村的调查户数不得少于 20 户�如不足则在邻近村补齐�每户调 查对象为家庭内受教育程度最高常住人口。
1
�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调查 1、暴露人群预防处置情况前瞻性调查 �1�调查单位的选择�根据疫情、地理、工作基础等情况�由中国 CDC 与 两省 CDC 共同协商�选择 2 个高发病县区�近 2 年各省发病例数居前 5 位县区�、 1 个低发病县区�近 2 年疫情稳定在 10 例以内的县区�作为调查县区�在调查 县区中以县区、乡镇、村三级分级抽取狂犬门诊作为调查单位。 初步确定调查单位�县区级狂犬门诊选择县区疾控中心和县人民医院的狂 犬病预防接种门诊各一家�乡镇级狂犬门诊按调查县区中所有乡镇卫生院的 20% 抽样�村级狂犬门诊按调查乡镇所有村卫生室的 20%抽样。 �2�调查方法�中国 CDC 制定调查表�详见表 ��建立数据库�由省 CDC 组织培训调查单位的医护人员�由他们对 2006 年 5 月-7 月到门诊就诊的暴露人 群暴露及预防处置等情况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表�省 CDC 负责收回调查表�并录 入数据库�于 2006 年 9 月底前将调查表与数据库上交中国 CDC�由中国 CDC 完 成对资料的统计分析。 2、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的能力调查 针对县、乡、村各级的特点�由中国 CDC 制定调查表�详见表 �与访谈 提纲�详见表 ��建立相应数据库。省 CDC 组织培训调查员�由调查员对上述 调查单位的负责人进行访谈�内容包括对各级狂犬门诊的管理、设备及人员情况 等�填写调查表与访谈提纲�省 CDC 负责收回调查表与访谈提纲�并录入数据库� 于 2006 年 9 月底前将调查表、访谈提纲与数据库上交中国 CDC�中国 CDC 完成 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三�人群调查 1、病例家庭调查 �1�调查对象�根据上述调查县区 2005 年 1 月至 2006 年 6 月的疫情资料� 对所有病例的家庭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家庭中受教育程度最高常住人口。 �2�调查方法�由中国 CDC 制定调查表�详见表 ��建立数据库�各省 CDC 组织培训调查员�由调查员依据疫情资料现场寻访病例家庭�对病例暴露情 况�家庭经济、教育、犬饲养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省 CDC 负责收回问卷调查表� 检查核对并录入数据库�于 2006 年 9 月底前上交中国 CDC�由中国 CDC 完成对
二、调查目的 �一�了解贵州、广西两省狂犬病流行的疫情动态�探索其流行特征和相 关流行因素� �二�为制定狂犬病防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疫情调查�1996-2005 年� 中国 CDC 制定调查表�建立数据库。各省收集 1996-2005 年疫情资料和人 口资料�填写调查表�详见表 ��并将数据录入数据库�于 2006 年 9 月底前 上交调查表及数据库。由中国 CDC 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两省 1996-2005 年人 间狂犬病的三间分布特征、疫情的地理变动与发展均势进行分析。
五、职责与分工 �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组织调查方案的起草、论证、修改和完善�为调查提供技术指导。
贵州与广西两省狂犬病流行因素调查方案
一、背景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 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病死率几乎达 100%。在我国狂犬病的宿主动物与 传染源主要是犬。 狂犬病在全世界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但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 与拉丁美洲等不发达国家�其中发病数最多的是印度�其次是中国。 近年来�我国狂犬病疫情一直呈上升趋势�病死数居高不下。2004 年居我 国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2005 年居第二位。狂犬病的控制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据统计�2004 年狂犬病发病居首位的是广西�发病数为 601 例�2005 年狂犬病 发病居首位的是贵州�发病数为 483 例�广西位居第二�发病数为 480 例�近五 年贵州、广西狂犬病发病数始终居全国的前五位�2005 年贵州、广西两省狂犬 病发病数占全国发病总数的 37.79%。因此�贵州、广西两省是我国狂犬病控制 工作的重点省份。 为进一步掌握贵州、广西两省狂犬病的疫情动态�分析其流行特征和相关 流行因素�为制定两省及至全国狂犬病防制工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达到全面遏 制我国狂犬病上升趋势的目的�特制定本调查方案。
�2�调查方法�由中国 CDC 制定调查表�详见表 ��建立数据库�省 CDC 组织培训调查员�调查员现场入户对被调查家庭的暴露、预防处置、家庭经 济、教育、犬饲养及狂犬病防治知识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填写调查表�各省 CDC 负责收回调查表�检查核对并录入数据库�于 2006 年 9 月底前上交中国 CDC� 中国 CDC 完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