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第五版第二章

合集下载

电工基础第2章考题

电工基础第2章考题

2.3.7计算图2.28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3。

图 2.299【解题过程】将电路左侧进行变换如下图后,可以看出为两结点电路,可直接采用结点电压法求解即 可。

U 5=(2/0.2+15 ⑶心/3+1/1 + 1/0.2)=45/19V=2.37V3?R 1 1?ZZHR 2 1? T IR 3 1? HZZZZH-nr*R 41? 图 22.28 【解题过程】 将右侧的电流源与电阻的并联变换为电压源与电阻的串联, 可将电流源等效变换为电压源,结果如图1所示,然后再将两串联电压源进行合并,结果如图 2所示。

最终计算可得:l 3=3/(2+(1//1))/2=0.6A 。

U 11VR 1 1?HhHh2?1 1 1?1 1R 3 R 4 R 3 1?H H1?MPR 2 1? R 2 1?3|U 2 2V + 3V〔2.3.8计算图2.29中的电压U 5。

R 1R 2 6?r-| H0.6 ? hR 3 4?PR 40.2?I hU 1+m15V "viyR 51?+U 5+U 42V2.3.9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图 2.30中2Q 电阻中的电流I 。

U5 CJ 1?++ 15V0.2?=h2.5.4电路如图2.34所示,试用结点电压法求电压 U, 并计算理想电流源的功率。

图 2.30【解题过程】第一步将左侧的两电压源电路变换为电流源电路, 路。

变换的时候注意电流电压方向和数值。

第二步将变换后的两电流源相加,两电阻并联进行处理。

第三步将串联的电压源和串联的电阻进行处理。

最后求解可得l =6/6=1A 。

2A+ 6V I+\ 12v f1?ZZh2?3? 6?将上面的电流源电路变换为电压源电4?+O6V2?<1-bII【解题过程】叠加原理求解步骤: 画出两电源单独作用的分电路,设定分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对分电路进行求解,最后将分电路的求解结果相叠加即可得到总电路的电流或电压,注意, 不作用的电压源按短路处理,不作用的电流源按开路处理。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课件 第二章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课件 第二章

计算举例: 例1.
4 º 2 3 3 º 例2. R 30 30 R = 30 40
º
R º
6
R =2
四、 桥型连接 R1 R5 R3
R2
R4
RS
+
_
uS
当R1 R4 =R2 R3时,电桥平衡,R5中电流为零,可按串并联规 律计算。
§2—4 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1 / R1 1 / R1 1 / R 2
º
i
R2 R1 R 2
i
i2
1 / R2 1 / R1 1 / R 2
i
R1 R1 R 2
i
4. 功率关系
p1=G1u2, p2=G2u2,, pn=Gnu2
p1: p2 : : pn= G1 : G2 : :Gn
三、 电阻的串并联(混联) 要求:弄清楚串、并联的概念。
§2—7 输入电阻
任何一个复杂的网络, 向外引出两个端子,这对端子可 以与外部电源或其他电路相连接,如果从它的一个端子流入 的电流等于从另一个端子流出的电流,那么这种具有向外引 出一对端子的电路称为二端网络 ( 或一端口)。 i º + u _ º
1
N
1
1. 一端口内部仅含电阻,用电阻的等效变换,可求得它的 等效电阻:
§2—5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一、 理想电压源的串并联 º + uS1 _ + uS _ + uS2 _ º I º + 5V _ + 5V _ º + 5V _ º I º º
串联: uS= uSk ( 注意参考方向)
u s u s1 u s 2

技校电工学第五版第二章磁场与电磁感应

技校电工学第五版第二章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场对载流导体的磁化
磁场对载流导体内部的电流 产生磁化效应
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力: 安培力
磁化后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到 的力矩作用
磁场对载流导体磁化的应用: 如变压器、电机等
磁场对闭合导电回路的作用力
安培力: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与电荷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闭合导电回路:电流在导体中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电流方向在回路中不 断改变 作用力方向: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方向可以用左手定则来判断
等。
磁场与电流的相 互作用:磁场对 电流有洛伦兹力 作用,使得电流 在磁场中受到阻 力或推动力,从 而影响电流的流
动和方向。
磁场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安培环路定律: 描述磁场与电流 之间的关系,磁 场对电流的阻碍 作用表现为产生 安培力。
磁阻:磁场对电 流的阻碍作用与 电阻类似,称为 磁阻。磁阻的大 小与磁导率、线 圈匝数等因素有 关。
楞次定律的意义: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它反映了电磁感应 现象的基本规律,是分析和计算各种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
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
动生电动势:由 于导体在磁场中 运动而产生的电 动势
感生电动势:由 于磁场变化而产 生的电动势
产生机理:动生 电动势是由于洛 伦兹力作用在导 体中的自由电荷 上产生的;感生 电动势是由于磁 场变化引起磁通 量变化,进而产 生电动势
03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磁通量
定义:穿过某一面积的磁力线总数 单位:韦伯(Wb) 性质: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方向(规定穿出为正方向) 磁场与磁通量关系:磁场越强,磁通量越大
磁感应强度
定义: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用符号B表示。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简称特,符号为T。 计算公式:B=F/IL,其中F是磁场力,I是电流,L是导线的长度。 意义: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大小的物理量,反映了磁场本身的强弱。

电工基础第二章

电工基础第二章

第二章直流电路一.填空题1.电阻串联可获得阻值的电阻,可限制和调节电路中的,可构成。

还可扩大电表测量的量程。

2.有两个电阻R1和R2已知R1/R2=1/2,若他们在电路中串联,则两电阻上的电压比U1/U2= ;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I1/I2= 。

他们消耗的功率比P1/P2= 。

3.电阻并联可获得阻值的电阻,还可以扩大电表测量的量程,相同的负载都采用并联的工作方式。

4.有两个电阻R1和R2,已知R1/R2=1/2,若他们在电路中并联,则两电阻上的电压比U1/U2= ;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I1/I2= . 他们消耗的功率比P1/P2= 。

5.当用电器的额定电流比单个电池允许的通过最大电流时,可采用电池组供电,但这是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必须单个电池的电动势。

6.电路中元件既有又有的连接方式称为混联。

7.电阻负载串联时,因为相等,所以负载消耗的功率与电阻成比。

而电阻负载并联时,因为相等,所以负载消耗的功率与电阻成比。

8.如图所示电路,流过R2的电流为3A,流过R3的电流为A,这是E为A。

9.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S打开时,C.D两点间的电压为V;当S合上时,C.D两点间的电压又为V。

50Ω电阻消耗的功率为W.10.电桥的平衡的条件是,电桥平衡时的重要特征是。

11.不能用电阻串.并联方法化简的电路叫。

12.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又叫,其内容是,其数字表达式是。

13.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又叫,其内容是,其数学表达式是。

14.所谓支路电流法就是以的未知量,依据列出方程式,然后解联立方程得到的数值。

15.依据支路电流法解得的电流为负值时,说明电流的方向和方向相反。

16.叠加原理之适用于电路,而且叠加原理只能用来计算和,不能直接用于计算。

17.如图所示,已知E1单独作用时,通过R1.R2.R3的电流分别是-4A.2A.-2A;E2单独作用时,通过R1.R2.R3的电流分别为3A.2A.5A,则各支路的电流I1= A,I2= A,I3= A。

《电工基础》教案第二章

《电工基础》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电阻电路分析重点1.电阻的等效变换;2.电源的等效变换。

3.KCL和KVL独立方程数的概念;4.支路法、网孔法、节点法等复杂电路的方程法;5.叠加定理;6.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7.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难点1.理解电阻的串联与并联;2.对称电路;3.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计算公式;4.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变换时方向的判定。

5.独立回路的确定;6.含独立电源的结点电压方程和回路电流方程的列写;7.各电路定理的应用条件;8、正确作出戴维南定理的等效电路。

2 . 1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一、等效变换一个二端网络的端口电压电流关系和另一个二端网络的端口电压电流关系相同,这两个二端网络叫做等效网络。

一个内部没有独立源的电阻性二端网络,总有一个电阻元件与之等效,这个电阻元件的电阻值等于该网络关联参考方向下端口电压与端口电流的比值,叫做该网络的等效电阻或输人电阻,用Ri表示,Ri也叫总电阻。

二、电阻的串联成串相连,中间没有分支的一些二端元件叫串联的元件。

主要特点:串联电阻的电流相等,这个二端网络的端口电压等于各电阻电压之和。

等效电阻为:三、电阻的并联两个端钮分别连在一起的一些二端元件叫并联的元件。

主要特点:并联电阻的电压相等,这个二端网络的端口电流等于各个电阻电流之和。

等效电阻为:四、电阻的混联混联电阻是指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组合成的二端网络。

分析混联电阻的一般步骤如下:1)计算各串联电阻、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再计算总的等效电阻。

2)由端口激励计算端口响应。

3)根据串联电阻的分压关系、并联电阻的分流关系逐步算出各部分的电压、电流。

2 . 2 电阻的Y连接和Δ连接及其等效变换一、电阻的Y连接和Δ连接有两种最简单的电阻网络。

一种如下图(a),三个电阻Ra 、Rb 、Rc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分别为网络的三个端钮 a 、b 、c,这种三端网络叫做电阻的星形联接,也叫Y 联接。

另一种如图( b ) ,三个电阻Rab 、Rbc、Rca 接成一个回路,而三个联接点就是网络的三个端钮,这种网络叫做电阻的三角形联接,也叫△联接。

电路第五版电子教案第2章

电路第五版电子教案第2章
公式表示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无公式;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无公式。
叠加定理
总结词:叠加定理是线性电路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指出在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电路的响应 可以通过单独考虑每个源的作用求得。
详细描述:叠加定理指出,在线性电路中,当多个独立源同时作用于电路时,每个源单独产生的响应可 以叠加起来得到总响应。这个定理适用于线性时不变电路。
总结词
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出方程求解的方法。
详细描述
支路电流法是一种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适用于具有多个支路的复杂电路。该方法以支路电流为未知 量,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即节点电流定律和回路电压定律)列出方程,然后求解未知量。
节点电压法
总结词
以节点电压为未知量,通过基尔霍夫定律列出方程求解的方法。
近似法
根据电路的具体情况,采用近似公式或近似解法来求解。
数值法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如牛顿迭代法、二分法等,求解非线性方程 。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节点电压法是一种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适用于具有多个节点的复杂电路。该方法以节 点电压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即节点电流定律和回路电压定律)列出方程,然
后求解未知量。节点电压法特别适用于解决具有多个电源和电阻的复杂电路问题。
04
CATALOGUE
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线性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功率
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用符号P表示。
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符号R表示。
02
CATALOGUE
电路的基本定律
欧姆定律
总结词
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 系。

《电路》第五版 课件 第2章

《电路》第五版 课件 第2章

I1
1Ω
1V
I3
1Ω
I6 I5
2Ω
I2
2Ω
1Ω
I4 I7
4Ω
I1
1Ω
1V
I3
1Ω
I6 I5
2Ω
?
I7
4Ω
I2
1Ω
I4
4Ω
电阻器的Y ∆ 2.3 电阻器的Y—∆变换
+ i1∆ ∆ u12∆ ∆ – i2 ∆ + 2 R23 u23∆ ∆ ∆ 型网络 3 – R12 – 1 R31 u31∆ ∆ u12Y R2 + 2 u23Y Y型网络 型 + i1Y 1– R1 R3 3– u31Y i3Y +
i
+ u _ R1 i1 R2 i2 Rk ik Rn in
Gk ik = i Ge q
电导越大(电阻越小), 电导越大(电阻越小), 电流越大
i
i1
u
R1
R2
i2
1 R1 R2 i1 = i= i R1 + R2 1 R1 + 1 R2
1 R2 R1 i2 = − i=− i 1 R1 + 1 R2 R1 + R2
实际 Gs 电源
u _
0
is
i
III、 III、电源等效变换 i + + uS _ u Rs _ i iS Gs + u _
受控源能进行等效变换吗?什么条件? 受控源能进行等效变换吗?什么条件? u uS i = uS/Rs – u/Rs u= uS– Rsi i 0 u iS/Gs i = iS – Gs u us/Rs
R1 R4 = R2 R3 等电位点 A、B之间开路、短路、接电阻对电路没有任何影响! 之间开路、短路、接电阻对电路没有任何影响!

电工基础(第五版)课件

电工基础(第五版)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正弦交流电的定义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正弦交流电是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 化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可以产生正弦 交流电。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幅值、频率和相位是描述正弦交流电 的三要素,它们决定了正弦交流电的 特征。
单一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电阻元件
电阻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电 压和电流同相位,遵循欧姆定律。
也可以采用正弦波表示法,即用正弦 波的幅值、频率和相位差来表示三相 电源的特性。
三相负载
三相负载的分类
根据其性质,三相负载可以分为对称负载和不对称负载。对称负载是指三相负载的阻抗性质 和阻抗值都相同,而不对称负载则是指三相负载的阻抗性质或阻抗值不同。
根据其连接方式,三相负载可以分为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星形连接是指将三个负载的一 端连接在一起,而三个负载的另一端分别接入三相电源;三角形连接是指将三个负载依次连 接成一个闭合三角形,然后接入三相电源。
03
04
三相功率是指三相电源 或三相负载所消耗的功 率。根据三相交流电路 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 方法计算三相功率,如 直接计算法、平均值法、 最大值法和有效值法等。
在计算三相功率时,需 要考虑到三相电源或三 相负载的性质和连接方 式,以及电路的工作状 态等因素。
三相功率的测量
05
三相功率的测量可以采 用多种方法,如功率表 法、功率因数表法和多 功能电参数测量仪等。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应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 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以 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保护接零
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零线连接, 当设备漏电时,电流通过零线流入变 压器中性点,从而避免人体接触带电体。
静电防护和电气防火防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则称为非线性电阻。
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电路的伏安特性曲线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二、全电路欧姆定律
与部分电路相对应,含有电源的闭合电路称为全电路 。
电源内部的电路称为内电路,如发电机的线圈、电池内的 溶液等。电源内部的电阻称为内电阻,简称内阻。电源外 部的电路称为外电路,外电路中的电阻称为外电阻。
第二章
三、电阻的并联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把多个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由同一电压供电,就 组成了并联电路。
家庭用电器的并联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电阻的并联电路 电阻的并联
等效电路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电阻并联电路具有以下特点: (1)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电路两端的电压。 (2)电路的总电流等于流过各电阻的电流之和,即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2—1 全电路欧姆定律 §2—2 电阻的连接
§2—3 直流电桥
第二章
§2—1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全电路欧姆定律
1.掌握全电路欧姆定律。 2.能用全电路欧姆定律分析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3.掌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 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其公式为
外=E-Ir
=E,即电源的开路电压等于电源
电路的三种状态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3.短路 开关SA 接到位置3时,相当于电源两极被导线直接相连, 电路处于短路状态。电路中短路电流I短=E/r。由于电源内 阻一般都很小,所以短路电流极大。此时电源对外输出电 压U =E-I短r=0。 电源短路是严重的故障状态,必须避免发生。
第二章
简单流电路的分析
【例】 灯泡A的额定电压U1=6V,额定电流I1 =0.5A;灯泡B的
额定电压U2=5V,额定电流I2 =1A。现有的电源电压U=12V,如何
接入电阻可使两个灯泡都能正常工作? 解:利用电阻串联的分压特点,将两个灯泡分别串上R3与R4再 予以并联,然后接上电源。下面分别求出使两个灯泡正常工作 时R3与R4的额定值。
电源端电压随负载电流变化的关系特性称为电源的外特 性,其关系特性曲线称为电源的外特性曲线。
电路的三种状态 电源的外特性曲线
第二章
1.通路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开关SA 接到位置1时,电路处于通路状态。电流从电源 的正极沿着导线经过负载最终回到电源的负极,电流形成闭 合路径,所以也称闭路。这是电路的正常工作状态。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二、电阻串联电路的应用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例】 有一只微安表,表头等效内阻Ra=10kΩ ,满刻度电 流(即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a=50μ A,如改装成量程为10V 的 电压表,应串联多大的电阻?
解:按题意,当表头满刻度时,表头两端电压Ua 为
设量程扩大到10V 需要串入的电阻为Rx,则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直流电桥实物图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二、不平衡直流电桥的应用 电桥的另一种用法是:当Rx 为某一定值时将电桥调至平衡,
使检流计指零。当Rx 有微小变化时,电桥失去平衡,根据检流
计的指示值及其与Rx 间的对应关系间接测知Rx 的变化情况。 同时它还可将Rx 的变化转换成电压的变化,这在测量和控制技
§2—3 直流电桥
1.掌握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和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 的方法。 2.了解不平衡直流电桥的应用。 3.能用直流电桥正确测量电阻。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一、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电桥是测量技术中常用的一种电路形式。本节只介绍直
流电桥。图中的四个电阻都称为桥臂,Rx 是待测电阻。B、D 间接入检流计G。
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1. 利用电桥测量温度 把铂(或铜)电阻置于被测点,当温度变化时,电阻值也随之改 变,用电桥测出电阻值的变化量,即可间接得知温度的变化量。 2. 利用电桥测量质量 把电阻应变片紧贴在承重的部位,当受到力的作用时,电阻应 变片的电阻就会发生变化,通过电桥电路可以把电阻的变化量转换 成电压的变化量,经过电压放大器放大和处理后,最后显示出物体 的质量。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2)将A、B、C各点沿水平方向排列,并将R1~R5依次填
入相应的字母之间。R1与R2串联在A、C之间,R3在B、C之 间,R4在A、B之间,R5在A、C之间,即可画出等效电路图,如 图所示。 (3)由等效电路可求出A、B之间的等效电阻,即: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等效变换方法并不是求解等效电阻的唯一方法。其他常用 的方法还有利用电流的流向及电流的分、合画出等效电路图, 利用电路中各等电位点分析电路画出等效电路图等。 混联电路的功率关系是:电路中的总功率等于各电阻上的 功率之和。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例】 在图示电路中,设电阻R1=14Ω ,R2=9Ω 。当
开关SA 接到位置1时,由电流表测得I1=0.2A;接到位置2
时,测得I2=0.3A。求电源电动势E 和内电阻r。
解: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可列出联立方程:
消去E,解得
把r 值代入E=I1R1+I1r 或E=I2R2+I2r,可得
在一个闭合回路中,电源电动势发出的功率,等于
负载电阻消耗的功率和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之和。这 种关系称为电路中的功率平衡。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三、电路的三种状态
由全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端电压U 与电源电动势E
的关系为 当电源电动势E 和内阻r 一定时,电源端电压U 将随负
载电流I 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电阻的连接
§2—2
1.掌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 2.能综合运用欧姆定律和电阻串、并联关系分析计 算简单电路。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一、电阻的串联 像这样把多个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就组成了 串联电路。
串联而成的装饰小彩灯电路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电阻的串联电路 电阻的串联
电路的三种状态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电路中电流为
端电压与输出电流的关系为
当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一定时,端电压随输出电流的增 大而下降。通常把通过大电流的负载称为大负载,把通过 小电流的负载称为小负载。
第二章
2.开路(断路)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开关SA 接到位置2时,电路处于开路状态,相当于负载电 阻R→∞或电路中某处连接导线断开。此时电路中电流为零, 内阻压降也为零,U 的电动势。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4. 电路在三种状态下各物理量间的关系见表。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5.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见表。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6. 直流电桥平衡的条件为:相对桥臂上的电阻乘积相等。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1)R3两端电压为:U3=U -U1=12-6=6V
R3的阻值为:
R3的额定功率为:P3=U3I1=6×0.5=3W
所以,R3应选12Ω/3W 的电阻。 (2)R4两端电压为:U4=U -U2=12-5=7V
R4的阻值为:
R4的额定功率为:P4=U4I2=7×1=7W
所以,R4应选7Ω/7W 的电阻。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利用电桥测量质量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本章小结
1.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 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其表达式为 。
2. 全电路欧姆定律:闭合回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 比,与电路中内电阻和外电阻之和成反比,其表达式为 。
3. 电源产生的电功率等于负载消耗的电功率与电源内电阻消 耗的电功率之和。
子难以判别出各电阻之间的连接关系时,比较有效的方法 就是画出等效电路图,即把原电路整理成较为直观的串、
并联关系的电路图,然后计算其等效电阻。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例】 图示电路中R1=R2=R3=2Ω,R4=R5=4Ω,求A、B间的 等效电阻RAB。
解:(1)为了便于看清各电阻之间的连接关系,在原电路 中标出点C,如图b所示。
调整R1、R2、R三个已知电阻,直至检流计读数为零,这
时称为电桥平衡。电桥平衡时B、D两点电位相等,即
直流电桥电路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UAB =UAD
因此 可得
UBC =UDC R2I1=RI2
R1I1=RxI2 R1R=R2Rx
上式说明电桥的平衡条件是:电桥对臂电阻的乘积相等。利 用直流电桥平衡条件可求出待测电阻Rx 的值。
简单的全电路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全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是: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 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的总电阻(内电阻与外电阻 之和)成反比,公式为
由上式可得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式中U内为内电路的电压降,U外为外电路的电压降,也 是电源两端的电压。这样,全电路欧姆定律又可表述为: 在一个闭合回路中,电源电动势等于外电路电压降与内电 路电压降之和。
等效电路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电阻串联电路具有以下特点:
(1)电路中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都相等。 (2)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分电压之和,即
(3)电路的等效电阻(即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