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导学案:1.2《雷雨》1(新统编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2课《雷雨》(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高中语文 第2课《雷雨》(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山东省平邑县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平邑县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平邑县高中语文第2课《雷雨》(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雷雨》(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把握戏剧情节,理清人物关系.2、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汗涔涔..()谛.听()雪茄.()离间.( ) 江堤.( )见地.()昧.心()缜.密( ) 亲戚.()惊愕.( ) 沉吟.( )混账..( )规矩..( ) 咀嚼....( )繁漪..( )伺候..()勾当()打量.()纺绸..()2、查资料,给下列词语释义:拜望涔涔谛听恩怨见地交涉惊愕昧心弥补伺候无赖怨愤贤慧郁热3。

文学常识: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中国现当代剧作家。

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祖籍湖北省潜江市。

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

1933年大学行将毕业时,写出震惊文坛的处女作《雷雨》。

1935年夏,又创作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

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以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原野》《蜕变》《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写)《王昭君》等有名的剧本,并改编了巴金的小说《家》.【合作探究】1.速读课文,简述课文故事情节并理清人物关系。

2、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3.文章以“雷雨“为题含义是什么?【达标检测】1.下面对《雷雨》节选部分构成戏剧冲突因素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纠葛。

高中必修选修学案《雷雨》导学案.潘

高中必修选修学案《雷雨》导学案.潘

高二(上)语文学案 编号:0402 使用时间:2012年8 月 日 班 组 (编号)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1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课《雷雨》导学案编制人:潘淑芳 审核人: 领导签字:【自学案】(第一课时)【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

生于1910年,卒于1996年。

中国现当代剧作家。

祖籍湖北潜江市,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

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

1925年开始演戏,1929年到清华攻读西洋文学系。

《雷雨》是其处女作(23岁)。

两年后的 1935年夏,又有都市生活剧《日出》发表,奠定了其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

作品享誉海内外。

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二、写作背景《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30年代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序)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

它写的主要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周家,同时又写了直接受到掠夺和侮辱的鲁家。

《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

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4篇)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4篇)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4篇)《雷雨》教案篇一一、学习任务1、能力项目(1)学会把握戏剧冲突,并体会其集中化、尖锐化的特点。

(2)学习品味剧本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以及蕴涵丰富的潜台词。

(3)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人物性格、命运及其生产的根源,把握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的关系。

2、语文积累(1)了解戏剧常识,识记有关作家、作品等。

(2)把握外国戏剧的发展脉络,认识莎士比亚。

(3)把握戏剧特殊的结构方式。

(4)掌握部分经典台词及附录词语表中本单元词语。

二、学习建议1、抓矛盾。

戏剧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人物的性格冲突,以及人物对事件的不同观点态度、处理方式等形成的外部冲突。

另外,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形成戏剧的结构。

2、抓语言。

戏剧语言又分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戏剧中的人物外形与内心的活动,更富有言外之意__潜台词)。

3、抓人物。

鉴赏戏剧始终要围绕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戏剧语言三方面来理解分析,而人物是其核心。

矛盾冲突是粗线条地理,人物语言是慢慢地品,人物形象则要深入地思。

4、提倡个性化地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

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雷雨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雷雨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 雷雨在中国现代戏剧中,没有哪一部戏剧能够像《雷雨》这样震撼人心。

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30年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狭小的舞台上不仅上演了伦理的矛盾,阶级的斗争,还有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可见其影响深远。

学习本剧,一要用心体会台词的精妙,二要鉴赏剧中所揭示的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雷雨》是曹禺先生1933年创作的优秀话剧剧本,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该剧共四幕,讲述了如下故事:一个闷热的午后,从济南来到周公馆看望女儿四凤的鲁侍萍与周公馆的主人周朴园不期而遇。

30多年前,周朴园和女仆梅侍萍相爱,后来,周家为了与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结亲,在大年三十晚上赶走了梅侍萍,强迫她留下了长子周萍,带走刚刚出生三天的病重的次子。

侍萍被逼投河,幸而被救。

此后她嫁给了鲁贵,又生了女儿四凤,自己改名鲁侍萍,带走的儿子也改名鲁大海。

岂料30年后,不但鲁贵在周家当差,而且女儿四凤又像她当初一样,来到周家做佣人,鲁大海在周家煤矿做矿工。

四凤同周家的大少爷周萍相爱,并已有孕在身;周家年轻的太太蘩漪与周萍有不清白的关系,而四凤却又要面对周家二少爷周冲的爱情,鲁大海也与罢工工人来和周朴园谈判。

当一切血缘情仇的谜底被揭穿时,一场大悲剧发生了:四凤、周冲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尽,蘩漪发了疯。

课文节选的是全剧的第二幕。

展示的是30年后相遇时他们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

节选的这部分一共是两场戏。

前一场写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冲突,先写他们不期而遇,通过叙谈交代了故事的原委;后写他们各自的处境,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后一场戏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对罢工工人的血腥镇压及其罪恶的发家史。

★曹禺(1910—1996),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等著名剧本。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重庆同步精品导学案:1.2《雷雨》(人教新课标必修4)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重庆同步精品导学案:1.2《雷雨》(人教新课标必修4)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重庆同步精品导学案:1.2《雷雨》(人教新课标必修4)高中语文《雷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一、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戏剧常识2.理清戏剧情节,把握戏剧冲突,鉴赏人物形象二、重点、难点1.体会矛盾冲突的复杂与作用,鉴赏人物形象。

2.反复朗读,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体味剧本台词的丰富内涵,品读言外之意。

三、预习导引1、知识链接关于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它是2014高中语文第二课雷雨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一、双基夯实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收藏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最终将艺术品收入囊中,更在于考证、辨析,期间..有知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还有藏友间的辩论和友谊。

B.“先贤古墓”是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建于贞观三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

C.近几年来,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一直在指责中国黑客侵入其敏感网站,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我们不得而知....。

D.诚信建设首先应从政府官员抓起,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放长线钓大鱼......,切忌朝令夕改,“先算好任期,再做出政绩”。

【答案】C(A.期间:某段时间内。

此处应用“其间”。

B.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此句应用“名副其实”。

C.不得而知:不能够知道,不知道。

D.放长线,钓大鱼: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与此句语境不符。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澳门一些不知名的“冷门”景点在旅游部门官员着力开发打造下,“热门”景点那种人满为患,不堪重负的状况有所改善。

B.产业化开发对于“非遗”保护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必须经过利益攸关方的协商及专家的论证才能实施,以确保开发与保护能够良性互动。

C.在国外,志愿者队伍是无偿献血的重要生力军,在我国,这支队伍尚不健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2 雷雨 曹禺导学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2 雷雨 曹禺导学案(1)

《雷雨》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识记戏剧的基本文学常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简介。

3、揣摩戏剧语言,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过程与方法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

请同学们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品读,探究人物的性格、心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重点难点预测】教学重点:从文本语言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解读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

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

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女子作《雷雨》。

其后,又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解放前,曹禺和老舍赴美讲学,1949年,他们应召回国。

其后他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王昭君》等剧本。

二、关于戏剧: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高中语文《雷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雷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一、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戏剧常识2.理清戏剧情节,把握戏剧冲突,鉴赏人物形象二、重点、难点1.体会矛盾冲突的复杂与作用,鉴赏人物形象。

2.反复朗读,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体味剧本台词的丰富内涵,品读言外之意。

三、预习导引1、知识链接关于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罗密欧与朱丽叶》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2、字音汗涔涔缜密伺候谛听雪茄昧心3、小组合作、探讨问题一: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手段,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表现在哪里?问题二:精读有关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找出能体现其性格特点的语言,体会他们的性格特征。

问题三:周朴园三十年来所做的一切(打听下落、保留家具、记住生日等),可看出他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呢?四、精讲点拨1、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体会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2、分析人物形象注意揣摩人物语言丰富的潜台词。

五、典题训练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照片,又望侍萍,半晌)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高中语文1.2 雷雨 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1.2 雷雨 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4)

《雷雨》教学设计案例案例(1)(详案)◆案例构想《雷雨》(节选)系全日制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品味人物的语言。

如何实现长文短教,让现代中学生喜爱戏剧,学会鉴赏戏剧呢?教学实践中,我作了这样几方面的构想:一是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意三重目标;二是将课型确定为品读·鉴赏课;三是构设了“情境导入—审美感知—品读评析—延伸探究”的教学流程。

鉴赏不搞“满汉全席”,选取一个视角,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给学生揣摩人物语言,鉴赏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创新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5.教时:一教时【重难点简析】1.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

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

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 作者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导学案【教学目的】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3、继续了解戏剧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2、难点::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揭露。

【学法指导】角色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

作者自己说: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

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

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2、《雷雨》简介《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弟的阔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

周朴园又娶了繁漪。

并生了个儿子周冲。

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

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

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

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

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

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

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 1 -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

3、《雷雨》标题的意义:《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4、戏剧知识之二戏剧的相关概念: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

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

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

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

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指示组成。

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

剧本的特点: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人物语言和动作来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 2 -戏剧三要素: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和斗争。

戏剧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而且随着剧情发展、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剧本中往往有一些舞台说明,如布景设计,人物服装、动作、表情和上下场等。

戏剧鉴赏方法: 1、把握戏剧冲突2、揣摩人物语言 3、探究舞台说明。

【课题导入】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的牺牲品……这就是23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当然也有人说,《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

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是一个青年的激情之作,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

让“周冲”这个年轻的被毁灭的生命带着我们走进他生活的时代吧!让我们倾听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十七岁的年轻人和他所爱所恨的人,生活在一个怎样残酷的世界!【梳理探究】㈠检查预习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

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

Cén谛听:仔细地听。

谛:仔细。

Di 恩怨:恩惠和仇恨。

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见解。

Di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

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

è昧心:违背良心。

昧:mèi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cì无赖:①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

也作“贤惠”。

郁热:闷热。

郁: 积聚而不得发泄。

怨愤:怨恨愤怒。

- 3 -勾当:事情,多指坏事情。

Gòu 规矩: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常理。

Guīju门当户对:指结亲的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或阻碍。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接近死亡。

2、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周冲、鲁四凤、繁漪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明确:夫妻、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兄弟、兄妹和主仆之间的关系。

㈡赏析《雷雨》第二场<课文节选部分>1、把这幕话剧分成两场,了解戏剧情节。

明确:第二幕:周鲁两家的冲突第一场: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再次相见,揭露封建阶级的伪善、冷酷、凶残和罪恶。

﹛过去的矛盾﹜第二场:写鲁大海与周朴园、鲁侍萍与周萍会面。

通过周朴园与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了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

﹛现在的矛盾﹜周朴园←→鲁侍萍冲突周朴园←→鲁大海2、赏析第一场第一场以鲁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

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写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态度的变化和鲁侍萍的表现。

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一层。

探讨:戏剧开头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探讨: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前的态度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态度:怀念、打听。

理由:保留鲁侍萍走时关窗的习惯、旧雨衣、修坟墓、旧衬衣教师小结: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

──写他们过去的矛盾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二层。

探讨: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后的态度变化。

⑴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鲁侍萍的时候,为什么会惊恐万状?- 4 -明确:因为鲁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

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鲁侍萍的突然出现,却打他个措手不及,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⑵周朴园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说明什么?周朴园有良心的发现,深切地怀念鲁侍萍?明确:说明周朴园没忘旧情,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着她。

周朴园的感情很复杂,他确实曾对温柔美丽的鲁侍萍动过情,但他对欺辱鲁侍萍的行径必须掩饰,因为在他看来,同“下人”有一些什么是有损门第的。

到了晚年,身边的妻子繁漪很不驯服,儿子也对他敬而远之,他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鲁侍萍,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解脱。

其实,他的怀念是廉价的,是十分自私的。

因此,当他知道鲁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就立即声色俱变,以至于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并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鲁家来。

”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⑶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万状之后对鲁侍萍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明确:他认出鲁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鲁侍萍,但鲁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练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鲁侍萍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重提呢”想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有忘记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的支票给鲁侍萍,希望平息三十年来的旧恨新仇。

教师总结周朴园:惊恐万状→翻脸不认,厉声责问→试图稳住→哄骗(口口声声不忘旧情)→试图以支票平息旧恨新仇⑷探讨鲁侍萍的态度。

悲愤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听说周朴园怀念自己后心软了→撕毁支票以示蔑视抗议(骨气与尊严)教师总结:第一场是从生活场景揭露周朴园的罪恶。

3、赏析第二场⑴角色朗读戏剧的第二场⑵周朴园对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怎样?明确: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的面孔和傲慢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