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合集下载

福建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 2019 年中考文(分析版)2019 年福建中考语文试题语文试题一、累积与运用1.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采采, __________ 。

(《·蒹葭》)(2) __________ ,悠闲南山。

(陶渊明《酒》)(3)无在歧路, 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君期未有期, __________。

(李商《夜雨寄北》)(5)明月几有? __________。

(《水歌》)(6)鼓追随春社近, __________。

(游《游山西村》)(7)峰如聚, __________ ,河山表里关路。

(养浩《山坡羊·潼关古》)(8)居堂之高其民, 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9)李白《行路》中,表达人信理想会的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10)《·学而》中,曾子常反省自己的人事,提高道德涵养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1). (1)白露未已(2). ( 2)采菊下(3). ( 3)子女共沾巾(4). ( 4)巴山夜雨秋池(5).(5)把酒青天(6). ( 6)衣冠朴古存(7). (7)波浪如怒(8). ( 8)江湖之其君(9). ( 9)破浪会有(10). 直挂云帆海(11). ( 10)人而不忠乎(12).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分析】【解】默写常的名句名篇。

第一要准句,冷僻字平要多写几遍。

是通写的方式考背,关是不可以字、字、形似字。

近几年出理解性默写目,种目的度比依据上下文默写要,第一要依据歌内容准句,而后不要出字。

此要注意“已、、、”等字的写。

【点睛】点睛:古文的背、默写。

能熟的背并正确的默写,不出字。

于一些理解性的背默写的句要理解原句,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延长意,知道用于哪一种境界之中。

2.以下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的法,不正确的一是()...A. 《国策》是西左丘明依据国期的史料整理而成的史。

2019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9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9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积累(20分)的空间,幽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jié)。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jué)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3分)(1)喜上眉□(shāo)(2)乡土情□(jié)(3)取□(jué)【答案】(1)梢(2)结(3)决【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注意“喜上眉梢”的“梢”是木字旁,指眉毛的末端;“情结”的“结”,意思是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要和“情节”区分,含义不同;“取决”意思是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来决定,“决”注意和“绝”区分。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1)怯(A.qiè B.què)(2)翘(A.qiào B.qiáo)【答案】(1)A (2)B【解析】此题考查准确识记字音的能力,本考点多涉及同音易混淆字、形近易混淆字、意义相近的字、容易误写的熟语等。

考查的重点为同音字、形近字、音形皆近字。

试题所用的词语主要是双音节词、三字词语、四字词语及熟语,多为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词语。

如本题的“怯生生”的“怯”就是易错读的字,应读“qiè”;“怯”也是多音字,qiè,胆小、俗气。

(kǎi,姓氏。

)解释:1.胆小,没勇气:~场,~懦,~弱,~步,~阵,羞~。

俗气,见识不广,不合时宜:露~。

“翘首”的“翘”应读“qiáo”。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故知”在句中是“旧知识”的意思。

河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夹.缝/夹.袄匀称./称.心如意拾.金不昧/拾.级而上B.憔悴./荟萃.默契./锲.而不舍殚精竭.虑/怒不可遏.C.龟.缩/龟.裂斗.志/斗.转星移发.愤图强/令人发.指D.脊.梁/贫瘠.胸襟./噤.若寒蝉勘.测水位/堪.当重任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对垒端详抱佛脚脱贫攻艰首屈一指B.驱动交融博眼球风云变幻充耳不闻C.幅员营销迭罗汉不可名状独树一帜D.寒暄急燥唱双簧山清水秀鞭辟入里3.(8分)古诗文默写。

(1)关关睢鸠,(《关雎》)(2)子曰:“,可以为师矣。

”(《论语》)(3)郦道元在《三峡》中,用江船的日行千里侧面衬托江流之急的句子是:“,”。

(4)边塞风光,独特壮观。

王维出使塞上,描绘了塞外“,”(《使至塞上》)的奇美壮丽风光:岑参歌咏白雪,再现了边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雪压冬林景象。

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4分)《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常常把人物性格和某种动物的习性巧妙结合。

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①孙悟空②猪八戒5.《水浒》常把两个人物放在一个事件中来塑造,充分展示人物不同的性格。

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项。

结合所给故事的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①鲁智深与林冲(鲁智深大闹野猪林)②李逵与宋江(及时雨会神行太保)6.(4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广。

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篇名句却不多。

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

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_____.唐诗中多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诗。

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

2019年度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标准答案解析(纯文字版)

2019年度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标准答案解析(纯文字版)

2019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A.惦.记(diàn) 翌.日(yì) 哄.堂大笑(hōng)B.蓦.然(mò) 山涧.(jiàn) 自出心裁.(cái)C.教诲.(huì) 栈.桥(zhàn) 不折不挠.(náo)D.气氛.(fěn) 热忱.(zhěn) 强.词夺理(qiǎng)[解析]热忱(chén),故选D。

(出自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纪念白求恩》)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B)A.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涛涛白浪的大胡子。

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C.大致说来,苏州园林里的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俭朴而别具匠心。

D.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习惯和愿望总是莫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解析] A.涛涛——滔滔(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列夫·托尔斯泰》)C.决——绝(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D.莫——漠(出自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论教养》)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A.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B.漫画往往用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暗寓犀利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D.林清玄在浪漫至真的文字中融入超然的禅趣,创作出的文化散文耐人寻味....。

[解析]A.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追求更好。

(出自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纪念白求恩》);B.“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笑出来。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 ;C“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福建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福建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12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采采,。

(《诗经•蒹葭》)(2),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3)无为在歧路,。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5)明月几时有?。

(苏轼《水调歌头》)(6)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7)峰峦如聚,,山河表里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9)李白《行路难》中,表达诗人坚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诗句是,。

(10)《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事,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2.(2分)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D.《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都德。

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亠个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

中国馆的“锦绣如意”体现着悠远绵长的东方智慧,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也体现出东西交汇、古今融合。

英国设计师受古丝绸之路的甲_____(A.启发B.启蒙),用植物铺.①_____(A.pùB.p ū)了一条“从北京到西方”的花园丝路,入口处是欧洲树种,核心区为北京乡土植物……园艺是文明沟通与对话的桥láng②_____(A.梁B.粱),正如国外设计师的感受,“中国正在拉近世界各国的距离”。

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互鉴中,一个美丽的中国必将乙_____(A.神采奕奕B.光彩夺目)地绽放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只填序号)①②(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2019河北中考语文试卷精析

2019河北中考语文试卷精析

2019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去年和前年以前的试卷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的继承远远大于创新。

今年试卷依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考察了诗词默写、错别字、注音、文化常识和综合性学习(说明性语言运用和修辞赏析),共21分;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包括诗词、文言文、名著、记叙文和说明文阅读,共49分;第三部分为作文,50分。

这是试卷结构,分析21个小题的具体内容,定能发现命题人通过题目要告诉我们的信息,这对我们接下来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河北中考试题质量,在全国各省市中亦属上乘,难度适中,结构全面,所选材料文质兼美,其科学性经得住推敲,用四个字来概括:中规中矩。

第1题: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8分)(1)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立天下之正位,“”孟子义正辞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与给出上句填下句或者给出下句填上句相比,今年全部8个句子均为理解性默写,难度有所增加。

但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写出答案问题不大。

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古代诗词40首和21篇文言文,从初一便开始学习,到初三下学期开始复习,更是每个毕业班语文老师的教学重点。

但实际上,定有部分同学不能得到这考试难度最低的8分,究其原因,是在学习每一篇每一首的时候,没能深入地领悟其情感内涵,记忆也不准确。

比如,白居易《卖炭翁》表现老翁精疲力竭的句子,自然应该是“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如果没有熟练背过,理解不深,写对答案,自然会很吃力。

答案:(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3)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启示:全方位深入学习40首诗词和21篇文言文。

单就诗词来说,包括常识、节奏、词意、句意、欣赏、内容、情感、语言、典故和写作方法,缺一不可。

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和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和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shāo jiéjué喜上眉________ 乡土情________ 取________(2)给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怯________(A.qiē B.què)②翘________(A.qiào B.qiáo)【答案】(1)梢;结;决(2)A;B【考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梢”是木字旁,“结”不要写成“节”,“决”是两点水。

(2)根据平时对汉字读音的识记选择,“怯”应读作“qiè”,“翘”是多义字,这里应读作“qiáo”。

故答案为:⑴梢;结;决;⑵①A;②B【点评】(1)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积累能力。

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形声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对于同音字,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选择使用哪一个字。

(2)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积累,平时学习时要读准每个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等。

多音字的读音要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

2.下列对语段中划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知”在句中是“旧知识”的意思。

B. “褪色”在句中是“变淡”的意思。

C. 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

D. 桑梓: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用“桑梓”指代家乡)。

【答案】 A【考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义,A理解不正确。

“故知”这里是老朋友的意思,而不是“旧知识”的意思。

BCD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学生应该在平时多多注意积累词语,课文后边“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词语都要注意积累。

2019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水何澹澹,__________。《观沧海》曹操
(2)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辞》北朝民歌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己亥杂诗》龚自珍
(4)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5)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个性化表达。“议论性文字”是简单的议论文写作。议论文三要素为:论点、论据、论证。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论点。论点可以是“顽强的毅力”,也可以是“过人的智慧”或“从容的心态”,也可以是其他。其次,围绕论点要展开论证,可以采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任选其一或其二,建议不能太多,因为文章字数要求只有不少于100字,不要太多。最后要有适当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议论文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另外注意论点的证明要有逻辑。本题答案不唯一。
(1)一班同学荐读了抗战时期的一封家信(节选)。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的“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运用排比,起强调作用。
B.第③段加点词语“他们”,指的是“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
C.第③段中画线的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D.选文结尾句用了感叹号,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活动二:致敬英烈——那些被铭记的过往】
5.示例:在伤疤处长出一朵花,首先需要不屈不挠的意志,不在困难面前屈服。在前进的道路上,总避免不了“伤疤”,不怕伤痛,才能不被伤痛打倒。我们也要牢记教训,吸取经验,用智慧武装自己。拥有智慧,才能从伤痛中获得力量,在伤疤处开出花来。毅力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
【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I析
试卷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和《宜宾市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以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为依托,立足初中毕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综合素养、开放的思维能力、独立的创新意识以及与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相衔接等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试卷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考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1.试题难度合理,“素养立意”,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

着眼于利于初中教学。

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材料大多来自于教材,同时又有适当的拓展延伸。

引导初中教学要研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教活教材、活教教材。

同时着眼于利于高中选拔,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有区分度,让语文素养高的学生脱颖而出。

第5题考查学生修辞的判断和分析,同时考了两个语法判断,一个是短语结构,一个是词性判断,教材中对这个版块有专门讲解,也是初中新教材强化的点。

第6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没有考查文学常识,考虑的是第7题名著导读里面涉及了文学常识,另外回归传统文化,有必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这也和高考接轨,但这道题的内容全来自教材,没有超出范围。

引导学生通过语境去理解这些文化常识,C选项看起来似乎有点难度,但通过《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可以推知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而不是“进士”,稍微思考下就能作出判断,动态考查知识。

13题古诗鉴赏,采用了两首诗歌比较阅读,第一个问难度不大,第二个问要求学生对两首诗歌的主题要有全面的把握,同时还要比较,有区分度。

两篇现代文阅读中也注重难易的梯度。

15、16题比较简单,17题有一定难度,但这道题6分,多数学生能答出第一点得3分,而懂得小说是反映现实,从现实社会去思考主题的学生才能答出第二点,这里有一个区分度;18题每个学生都可上手,但要求语言的表述有理有据、准确鲜明,语言表述能力强、语文素养高的学生才能拿高分。

20题考查论证方法,分值为6分,一般学生能答出两点,可得4分左右,但思维层次好的学生可以答出三点,才能拿满分。

作文着眼于青春、奋斗、成长,贴近生活,引领思考,让更多的考生有话可说。

22题作文“朝着阳光奔跑”,“阳光”是方向,“奔跑”是姿态,结合这两点可以有更深入的思考,考查考生的文字技巧与文化素养,鼓励考生更好、更准、更美地用文字传达自己的文化涵养。

那些善于读书、善于思考能用准确、畅达、雅致的语言文字自由表达自己想法、见解的初中生能脱颖而出,考出高分。

2.试卷结构稳中有变,倡导群文阅读
与2017年试卷相比,2018年试卷稳中有变。

变化的部分是:第一,题量为22道小题;第二,基础题部分增加了第8、9、10题(文言实词、虚词、断句),考核的范围为初中全册书;三个小题分别从常用实词及虚词的解释、用法判断,断句等角度创设,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

范围为全册初中教材,扩大了考查的范围,有利于夯实文言基础,为学生高中学习文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现代文的第一篇阅读为小说,这几年中考现代文第一篇多是散文,这次考小说意在引导各种文体都要考查,况且初中教材中小说是占有很大篇幅的。

第二篇阅读为议论文,是一篇名家的经典文章,有很强的针对性;第四,将文言文阅读改为1道翻译题,1道文意理解题。

古诗文阅读部分,文言文阅读选了课内的《出师表》,再选了一篇课外的《诸葛亮传》,两篇文章都是关于诸葛亮的文章,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的阅读。

文言翻译题“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材料选自课外,考点多是课内,有利于培养学生文言的迁移能力。

文意理解题“请概括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并写出乙文中分别与之对应的语句”,侧重于考核对两篇文章的整体理解,通过比较阅读对诸葛亮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诸葛亮给后主提出的建议,他自己首先是做到了的。

诗歌鉴赏中同样采用了群文阅读的形式,王维的《使至塞上》与杨炯的《从军行》的比较阅读,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抒发的情感是不同的,一首是抒发只身出塞的飘零落寞、抑郁激愤之情。

一首抒发的是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比较阅读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4.关注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
关注社会生活。

第1、2题字音字形的考察,一方面紧扣教材,一方面来源于生活中常读错,常写错的字。

比如“笨拙”的“拙”常误读为“zhuó”,“即使”常误写为“既使”。

第3题成语的使用,考查了成语使用要注意对象,使用要得体,“鼎力相助”只能用于感谢别人的帮助。

通过这些试题引导学生写好汉字,读准字音,用好语言;在生活中学好语文。

第4题的选材多来自时事,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关心社会生活。

在选材上紧贴时代脉搏的。

如第3题成语运用中的“毕业晚会”“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第4题“大学城”“川航”“闪送”,第5题的“不忘初心”“难忘今宵”。

现代文小说《最后的老师》反映了边远乡村教育的现状,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现实生活。

议论文《享福与吃苦》今天读来仍有现实意义,如今的不少的青年人不也是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读后会有所感悟和反思。

作文中的两个题目,更是与生活、学习、人生、思考等息息相关。

5.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套试题,选材上充满正能量,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引领,,凸显核心价值观。

第6题考查了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高考试题接轨;第7题名著导读考查了《水浒》《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等作品;8——12题的古代诗文,考查了《出师表》《三国志》的节选文章和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杨炯的《从军行》,古诗文默写考了孟子、陆游、辛弃疾等名家的名句,其中一道题采用了“飞花令”的形式。

重视经典积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11——12题节选文章《出师表》《诸葛亮传》中诸葛亮广开言路,赏罚公正分明,知行合一,鞠躬尽瘁;现代文《最后的老师》中乡村最后一位代课老师关爱学生,甘于奉献、坚守岗位,热爱教育;现代文《享福与吃苦》阐释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的道理。

阅读就是一次人格的洗礼。

22题作文《朝着阳光奔跑》,“阳光”是梦想也是心态,是青年人的方向;“奔跑”是激情的飞扬,是青春的姿态。

在作文中引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引导要做一个有梦想,有追求,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青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