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蚊子和狮子》《杞人忧天》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 寓言四则

蚊子和狮子
1.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故事的,使用什么描写手 法来塑造蚊子的形象的?
本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故事的;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的勇敢 机智、敢于藐视强大的敌人;用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蚊子得胜后嚣张的 形象。
2.读了《蚊子和狮子》这篇寓言后,蚊子战胜狮子,却败给 了蜘蛛,给你怎样的启示?
第22课 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及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的情 节,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寓言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的人格及辩证 看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走近作者】
伊索 (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 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 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秦相,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 他与其门客共同编写了《吕氏春秋》一书。
知识链接
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 示的文学体裁。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 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中 常常运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自主预习
【文题解读】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古希腊神话里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 是众神之首宙斯的儿子。雕像者,雕像的人。题目点明了寓言中对话的双 方,使人对故事的主人公一目了然。
溉汲(jí)
寓言四则七年级上册原文翻译

寓言四则七年级上册原文翻译
以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为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是白话文,无需翻译。
《穿井得一人》翻译:
宋国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就外出打水浇田,经常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挖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挖水井得到一个人。
”有听闻了这件事的人就转述说:“丁氏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传播这件事,使宋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命令人向丁氏问这件事,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里得到了一个人。
”听到像这样的传闻,还不如没有听到。
《杞人忧天》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身没有安全居住的地方,乃至于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前去劝慰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当真是气体积聚的,那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劝慰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积聚的,只不过是气体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对人有所伤害。
”那个人又说:“那地塌陷下去怎么办?”劝慰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面八方的空虚之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
还担心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放下思想包袱,非常高兴;劝慰他的人也如释重负,非常高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案

在本次《杞人忧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学生对寓言故事本身的兴趣较为浓厚,但在理解古文句式和词汇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古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题。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显得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或者是对课堂氛围还不够适应。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情节和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古文句式和人物形象分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担忧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担忧无益的道理。
c.古文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技巧,如断句、翻译等,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举例解释:
-在人物形象分析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杞人的心理特征,理解其忧虑的原因。
-在寓言寓意内化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寓言道理,如通过编写类似情境的小故事,让学生表演出来,从而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知识与技能:学习《杞人忧天》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寓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02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精品课件

七年级上册
《寓言四则》
教材解析
寓言四则
《寓言四则》出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要讲述了《赫尔
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四则故
事,非常有教育意义。本单元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
等,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看世界。借着
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
文体介绍
1.定义: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 或劝诫的性质。 2.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 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 古喻今、借小喻大。
1.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诸子百家著作《庄子》 《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古希腊的《伊索 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 的《五卷书》,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德林这些世界文学史 上著名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寓言的世界:《寓言四则》。
新课教学 3.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
狮子狂躁、乱了阵脚,蚊子用智谋战胜了狮子。战胜了狮子的蚊 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结果撞上了蜘蛛网。
新课教学
4.这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 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寓意一: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寓意二:从蚊子出发,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 头脑。 寓意三:人要有自信。 寓意四:狮子战败后,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可见,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寓意五: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失败者,也没有永远的胜利者。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4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件

疏通文意
qǐ
崩塌,坠落 wú
qǐn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无,没有 依托,依附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 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疏通文意
他
于是
积聚的气体 罢了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
告知,开导 为何、为什么 无,没有 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读懂故事情节。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寓意。
文学常识
《杞人忧天》是选自《列子集释》,相传为列御 寇所作,他是战国时期郑国人,也是除老子和庄 子之外的道家代表人物。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 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愚公移山》、《两 小儿辩日》也是选自《列子》。
字词积累
qǐ
zhòng 亦不能有所中伤。”
纵使,即使
伤害
译文: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 不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夜星辰也是积聚的气体中那些发光 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疏通文意
其人曰:“奈地坏何?”
chú
cǐ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 踩、踏
研读探究
7.课文有怎样的寓意?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 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
不必要的忧虑。讽刺那些胸 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杞人忧天:指庸人自扰、
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后比喻没 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课堂检测
2、以下选项可以用“杞人忧天”来形容的是(
2024年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

加点词 方法指导
举例说明
释义
就.鸡栖 窃食
后边的“鸡栖”是窃食的地 语境推测
点“鸡窝”,所以“就”应 法
该是一个相匹配的动词。
(1) 到, 前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加点词 方法指导
举例说明
①正四边。②正直。③方
字典查询
方.出矣 法
向;方面。④办法。⑤地
点。⑥副词,正在;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身亡.所寄 同“无”,没有 (2)因往晓.之 告知,开导 (3)终日在天中行.止. 行动,活动 (4)奈.何.忧崩坠乎 为何,为什么 (5)只.使.坠 纵使,即使 (6)亦不能有所中.伤. 伤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课文迁移 又请及.楚之未陈击之。 【联系课内】及其家穿井。
组词换词 公子目夷谏.曰
(3) 待,等到 (4) 劝谏,规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末/楚 执 襄 公 于 盂/意 欲 伐 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请根据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推敲偏旁 【注】“扌”与手或以手为 (1) 拔
主的全身动作有关。
请襄公及楚师未尽济.击之 查阅字典 A. 帮助,救济 B. 渡,过河 (2) B (填序号)
C. 古水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2《寓言四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阅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参考答案:《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
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小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二、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与同学讨论一下。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读懂《穿井得一人》,并指导实践。
参考答案:《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可轻信传闻,更不能盲目传播,说话要表述清楚。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应有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轻信、不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三、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培育思辨能力。
参考答案:“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
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
如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
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这个传说和“杞人忧天”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闻.而传之者……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4.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5.奈何..忧其坏?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
参考答案:1.听说2.讲述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3.无,没有4.伤害5.为何,为什么。
新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寓 言四 则 优 质

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 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 命不凡的人。
赫 耳 墨 斯
问宙斯像
一个银圆
问赫拉像
问自己像 更尊重
还要贵一点
算饶头白送算饶头
雕 像 者
讽刺 盲目自大、 爱慕虚荣者
这则寓言的寓意 是什么?
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 荣、自命不凡的人。
蚊 子和 狮 子
寓言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是文学作品的一 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 此而意在彼,给人以启示。篇幅大都短小,主人公可 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 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 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 性和讽刺性。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 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 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 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 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 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 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对于许多人来说,
狐狸和葡萄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 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 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 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 边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 肯定是酸的。”
这就是说,有的人能力小,做不成 事,就借口说时机不成熟。
自编寓言故事: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 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嘴和眼睛的对话;
2.词语解释
庇护: 保护,袒护。 较量: 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 实力的高低。 凯歌: 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饶头: 商人为了吸引顾客,往往在顾客所买的货品 以外,加送的一点不值钱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蚊 子 蚊子战胜狮子:胜利者 和 狮 蚊子被蜘蛛吃掉:失败者 子
骄兵必败
通过叙述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手下败将的 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忽视自己 短处的人。
构思精巧。 《蚊子和狮子》中两场战斗及两种结果都是极端,情 节耐人寻味,寓意深刻。
同学们,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深刻的哲理,多 读多悟对我们而言会有很大的收获。在接下来的日子 里,你们也搜集一些寓言来读,来感悟,并和同伴交 流吧。
22 寓言四则
《蚊子和狮子》《杞人忧天》
蚊子和狮子
寓 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伊索寓言中的《赫尔墨 斯和雕像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伊索寓言的另一则 《蚊子和狮子》,请大家看一个小视频,了解一下这 个小故事。
1.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重点) 2. 概述故事情节,明白寓意。(难点) 3.从寓言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培养健全的人格。(重点)
手法探究
导思2:本文主要运 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 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女娲造人》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写作技法
导思1. 你从本文学 到了哪些写作技法?
关键词 谦虚、真实
主题探究
导思2:本文讽刺了 哪些人?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 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杞人忧天》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 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第七段
原文: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注释:舍然:释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
解除、消除。然:……的样子。 译文: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 放了心,很高兴。
注释: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之,的。忧, 忧愁、担心。 晓:告知,开导。 亡处亡气:没有一处没有气。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
译文: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
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 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 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1.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 【译文】自满会引来损失,虚心能获得好处,这是自 然的规律。 2.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译文】君子尊重别人而把自己看得很轻,(凡事) 先考虑别人,最后考虑自己。
翻译课文
第一段
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注释: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无,没有。寄, 存放。
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 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第二段
原文:杞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
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难点探究】亦不能有所中伤”的解释?有什么作用?
【答案】他的解释是不科学的,但这代表了当时人们认 识事物的水平。同时,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忧”是 毫无根据的瞎担心。
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舍然大喜
杞 (废寝食)
人
天,积气——奈何忧崩坠乎? 亦
忧 天
晓——(忧
日月……光耀者— — 只使
舍 然
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 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 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其中寓言故事 百余则,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篇篇珠玉, 妙趣横生。
《杞人忧天》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道家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希望平民百姓不用考 虑那么多事情,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杞人忧天》就 是在道家的“无为而治”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列子用讽 刺的手法告诫人们“要顺其自然,不要庸人自扰”。
大
彼之所忧者)
喜
地,积块——奈何忧其坏?
《杞人忧天》通过写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 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是不必要的。
1.叙事简洁,寓意深刻。 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消除没有根据或 不必要的忧虑。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2.对话精彩,形象鲜明。 《杞人忧天》中两个人物对话极其简单,但寥寥数语, 就刻画了杞人庸人自扰的性格特点。
寓言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 短小故事。寓言往往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 拟人化,用简单明了的故事来揭示生活哲理或道德教训。 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结构单一,想象丰富,具有鲜 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的寓意便是其中心所在。
蕴含哲理
导思1. 这个故事蕴 了怎样的道理?
关键词 谦虚、真实
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古今异义
1. 奈何忧崩坠乎 古义:为何,为什么;今义:怎么办。
2. 有所中伤 古义:伤害,受伤;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3. 因往晓之 古义:开导;今义:知道。
4. 积块耳 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三)成语积累 杞人忧天: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例句:这几日,有关“外来词过度使用伤害汉语纯洁性” 的说法甚嚣尘上,专家认为这纯属杞人忧天。 废寝忘食: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例句:为了完成这个科研项目,他废寝么作用? 【答案】他的解释是不科学的,但这代表了当时人们 认识事物的水平。同时,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忧” 是毫无根据的瞎担心。
2.杞人反复提出问题,说明了什么? 【答案】杞人反复提出问题,实则反映他内心的重 重忧虑,照应了前文废寝食”。
3.两个“喜”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案】前一个“喜”表现了杞人内心的担心解除后 的放心、喜悦心情;后一个“喜”则表现了开导者的 热心与善良的品质,他的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诱导 的做法,是值得称赞的。
1.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蚊子之所以能战胜狮子,一方面是能发挥 己之所长,攻击敌之所短,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 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狮子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他用 爪子抓,不但没有抓住蚊子反而抓破了自己的脸。
2.“吹起喇叭”“唱着凯歌”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获得胜利后的蚊子得意 扬扬、忘乎所以的样子。结局具有戏剧性.“叹息” 与“吹起喇叭,唱着凯歌”形成对比,突出了蚊子可 悲可笑的下场,很有讽刺意味。
译文: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 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第六段
原文: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 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 行止,奈何忧,其坏?”
注释: 积块:聚积的土块。 四虚:四方。 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译文: 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
杞人忧天
寓 言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 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 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 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 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 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重点) 2.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难点) 3.从寓言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培养健全的人格。(重点)
关于《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 写。全书一百六十篇,由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组成。 因书中有“八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 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 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 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
3.蚊子的失败是由于蜘蛛的强大吗? 【答案】蚊子的失败,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蜘蛛的强大, 而在于因获得胜利而变得骄傲的蚊子,头脑不清醒,以 致自投罗网。相反,如果获得胜利后的蚊子,能正确认 清自己之所短,小心谨慎,就有可能避免“被蜘蛛网粘 住”的悲剧。
【难点探究】 《蚊子和狮子》中蚊子战胜了狮子却又败给蜘蛛的 原因是什么? 【答案】蚊子在向狮子挑战时善于审时度势,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致使狮子狼狈不堪.可他战胜了狮子之后,却被胜利冲昏了头,“吹 起喇叭,唱着凯歌”得意扬扬之时,自投罗网。其实厄运的降临并非 意外事件,这正是蚊子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的结果.蚊子将要被吃掉 时,用他自己的语言来说明寓意:“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 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一句话里,“最强大”与“小小” 对比鲜明,发人深省,蚊子没有意料到自己的结局,他不明白“骄兵 必败”的道理。
第四段
原文: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注释:果:果然,果真。 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 来吗?星宿,泛指星辰。
译文:那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 下来吗?”
第五段
原文: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注释:只使:纵使,即使。 中伤:伤害,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