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X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

合集下载

教案:《蜀道难》公开课教案

教案:《蜀道难》公开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蜀道难》全文;(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3)分析诗的结构和艺术特色,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蜀道难》;(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蜀道壮美景色的赞美之情;(2)体会诗人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的把握;(2)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3)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词语的解释;(2)诗歌意境的体会;(3)诗人创作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特点;(2)提问:同学们对“蜀道难”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蜀道难》,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3)让学生分析诗的结构,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让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蜀道景色,体会诗人的赞美之情;(2)让学生分析诗的艺术特色,如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3)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坚定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诗的感受;(2)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蜀道难》;2. 写一篇关于《蜀道难》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李白的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蜀道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描绘的壮美景观。

国家一等奖《蜀道难》优质课件

国家一等奖《蜀道难》优质课件
蜀地民俗风情
介绍蜀地的民俗习惯、风土人情,如川菜的麻辣、川剧的变脸等。
地域特色在诗歌中的体现
分析《蜀பைடு நூலகம்难》中如何展现蜀地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
当代价值意义挖掘
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探讨如何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发扬古代蜀地文化的优秀传统。
《蜀道难》的文学价值
分析该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与度。
课后拓展
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发布课后作业 和拓展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 拓展学习,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
知识。
CHAPTER 05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施
课前预习任务布置及检查反馈
布置任务
提供预习资料,包括《蜀道难》的背景介绍、作 者简介、诗歌赏析等,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
检查方式
通过课堂小测或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确保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夸张手法
对比手法
诗人运用大量夸张手法,如“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等,使蜀道的艰险形象更加 深入人心。
通过对比不同意象和场景,如高空飞翔的 黄鹤与险峻的蜀道、悲鸟与子规的啼叫等 ,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神话传说
语言韵律
诗人在诗中穿插了六龙、黄鹤等神话传说 元素,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和内涵。
诗歌采用古体诗的形式,语言简练、韵律 悠扬,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易于传达诗人 的情感和意境。
反馈机制
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匹配。
课中互动环节安排及效果评估
互动环节
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诵比赛 等多样化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参与度。
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发 言、收集学生的反馈等方式,对互动 环节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蜀道难》解析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蜀道难》解析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上面有迫使太阳神旳车子掉头旳高峰, 下面有波涛滚滚旳盘旋旳激流。 黄鹤尚且飞但是, 猿猴想过去还以攀援为愁。 青泥岭多么盘旋波折, 百步九回围绕山石。 人在山上,好像触摸、穿越星星而过,仰 头望天,使人屏住呼吸,用手抚摩胸口空 长叹。
第二段下列字词怎么解释?
1.但见悲鸟号古木 只 2.雄飞雌从绕林间 跟随 3.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凋谢 4.连峰去天不盈尺 距离 满 5.枯松倒挂倚绝壁 靠 6.砯崖转石万壑雷 拟声词用如动词,
唐代蜀中商品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 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 发生叛乱的可能。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 入长安时所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词都以蜀道险阻为 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 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 诗送别友人。在诗中,作者极力描绘蜀地山川的险要,预示 这样的地理条件易为野心家所利用,以期唤起朝廷的注意。 因而诗中寄寓着作者的隐忧,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 人民的关怀。
李白善于从民间文学吸收营养,想象丰富奇特,诗歌风格雄 健奔放,色调瑰伟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目前 我国诗坛旳伟大旳浪漫主义诗人。
具有浪漫主义特色旳名篇诸多。今日来欣赏------
蜀道难
李白
【学习目的】
• 1、感知诗歌内容。 • 2、鉴赏本诗艺术手法,体会李白豪迈飘
逸浪漫诗风。 • 3、探究本课旳情感主旨。
了旳基调。
“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诗人用 了哪些写法来体现蜀道旳雄奇险峻?
明确:点面结合旳写法和夸张旳利用,也体现 了诗人想象旳丰富和奇特。
①“上有”四句写旳是“面”即蜀道旳整体形 象;“青泥”四句写旳是“点”,即青泥岭旳 情况,这是点面结合。

高二语文蜀道难5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高二语文蜀道难5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庄逍遥沉了一沉,开口道“所以,你只要保持目前旳状态就好,没必要再让我帮你了”,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讲清楚,不 然还是要解释。
白荌苒默然旳低下头来,咬了咬嘴巴,一时语塞竟不知该说什么,眼看庄逍遥同学就要起身离开,她握了握拳头,声如 蚊讷旳开口“因为我想跟你考到同一所大学呀”!
庄逍遥听到这么旳话、不免内心一窒,没想到那个看起来活泼开朗、实则内心腼腆旳女孩子居然会说出这么旳话来,他 终归是没能拒绝那个经常冲他甜甜一笑旳女孩子,仍是垂下眼睑,淡淡旳回应一种“好”字。
伴随他们认识旳时间越久白荌苒便越发自觉地谋求起庄逍遥同学旳帮助,她总是笑得很甜地看着他“庄逍遥同学下课之 后可不能够帮我辅助一下功课”。
庄逍遥难得旳一次回应却是“以你目前旳成绩、发挥正常旳话考个一本什么旳应该没有什么大旳问题。”
白荌苒似乎没听明白他旳话语,瞪大了无辜旳双眼,并没有发觉这但是是一种委婉旳推辞,她那样定定地看了庄逍遥一 会儿仍是笑得腼腆“为何会这么说啊?”她不明白庄逍遥同学怎么忽然说了那样一句话。
通“惑”,困惑 语气词,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动词,离开 动词,除去、去掉
表达行为旳趋向 动词,、阻挡
动词,掌管、担当
动词,应该
动词,适合 介词,在
副词,肯定、一定 副词,将要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形容词用作名词,雄鸟,雌鸟。
使动使用方法,使……凋谢, 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这青里。
只见那悲鸟在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 翱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后来两 地才有天梯栈道相通连。
; 聚星娱乐 bgk162utb 庄逍遥对那样旳白荌苒并不做任何旳回应,依旧是淡淡旳做着自己旳功课,似乎刚刚给那个女孩子讲解知识点旳人并不 是自己。

《蜀道难》公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蜀道难》公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蜀道难》公开课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蜀道难》的背景及意义。

2. 激发学生对《蜀道难》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蜀道难》的创作背景。

2. 讲解《蜀道难》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蜀道难》的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2. 学生阅读《蜀道难》,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作业:1. 学生预习下一章节的内容。

第二章:诗句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蜀道难》中的重点诗句。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蜀道难》中的重点诗句。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教师解析重点诗句,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作业:1. 学生抄写并背诵重点诗句。

第三章:课堂讨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蜀道难》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蜀道难》中的主题和情感。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活动: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蜀道难》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作业:1. 学生准备小组讨论的汇报PPT。

第四章:创意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创意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以绘画、音乐或舞蹈等形式表达《蜀道难》的意境。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表达作品。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以绘画、音乐或舞蹈等形式表达《蜀道难》的意境。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表达作品,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作业:1. 学生完成创意表达作品,并准备展示。

第五章:课程总结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蜀道难》的学习内容。

2. 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期待。

教学内容:1. 回顾《蜀道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预告下一章节的学习内容。

《蜀道难》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实用课件

《蜀道难》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实用课件

4
二读:诵读指导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噫吁嚱”是复合叹词,须一气读出,中间不得停顿。“危乎高哉”亦当一气 读, “乎”有延长音。“之”“于”皆当轻读。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表示极短的停顿。“有”有余音。“之”
(轻读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
四读:字词释义 第一段
1.噫吁戏,危乎高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西当太白有鸟道 4.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猿猱欲度愁攀援 7.青泥何盘盘
(高) (比) (挡) (沟通相连) (使动用法,使……回转) (越过) (多么)
7
四读:字词释义 第二段
1.但见悲鸟号古木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枯松倒挂倚绝壁 6.飞湍瀑流争喧豗 7.砯崖转石万壑雷
10
五读:艺术特色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 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
11
五读:艺术特色 3.夸张到极至的技巧 (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
12
五读:艺术特色 4.多样的诗歌意境 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 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 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15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择其中任意一题,自我探究后,作报告一篇:《李白·盛唐》; 《李白·明月》;《李白·美酒》;《李白·功名》;《李白·人格 》
16
“也”后声断气不断。“∥”表较长停
4顿)。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获奖公开课课件

蜀道难获奖公开课课件

05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收获
掌握蜀道的历史文化背景
通过本课程,学生对蜀道的历史演变、文 化意义和地理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
理解蜀道在交通和军事上的重要 性
学生能够理解蜀道在古代交通和军事战略 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历史上的作用。
培养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 识
通过学习蜀道的历史和价值,学生更加认 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结构
诗歌采用了回旋往复的结构,以“蜀 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核心,层层 递进,将蜀地的艰险描绘得淋漓尽致 。
艺术特色赏析
浪漫主义风格Βιβλιοθήκη 李白在《蜀道难》中充分展现了 他的浪漫主义风格,通过大胆的 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蜀地的山
水描绘得如诗如画。
雄浑豪放
整首诗歌气势磅礴,语言雄浑豪放 ,展现出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案例分析教学
总结词
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 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描述
案例分析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 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真实案例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从案例 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促 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学生可以关注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问题,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 和保护蜀道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关于蜀道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例如在旅游规划、 文化保护等领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个人背景
李白在蜀中度过了一段时光,这段经历对他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蜀道难》就是他在蜀中所作,表达了他对蜀地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

教案:《蜀道难》公开课教案

教案:《蜀道难》公开课教案

精品教案:《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蜀道难》的背景、作者和文学地位。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手法。

(3)能够鉴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乐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3)通过朗读、背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蜀道的敬畏之情,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2)体会诗人对奋斗精神的赞美,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蜀道难》的背景、作者和文学地位。

2. 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

3.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乐性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2. 诗歌表达技巧的掌握。

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1. 讲授法:讲解诗文背景、作者、意象等知识点。

2. 互动法:提问、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表达技巧。

4. 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背诵,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蜀道难》的背景、作者和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手法。

4. 案例分析:讲解诗中的表达技巧,如比喻、象征等。

5. 诗歌鉴赏:分析诗的韵律、节奏和音乐性,提高鉴赏能力。

6.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文背景、作者、意象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其分析、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观点,以及课后作业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诗人敬畏之情、拼搏精神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以确保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 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 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扬奋发的典型 音调。
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著特 点是 1、满腔热情倾注于描写的对象中 2、意象常常超乎现实 3、大胆的夸张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古栈道 1
古栈道2
天梯石栈相钩连
听朗诵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 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 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 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 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 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 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 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 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 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 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 句诗在各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对比手法, 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 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 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之要,战祸之烈, 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开头一咏,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 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咏,叹蜀道之险,雄壮中低缓。 结尾一咏,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 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诗人从哪三个方面反复咏高 叹 险
一叹蜀道之难 蜀道的来历 蜀道的高峻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噫吁 口戏(yī xū xī) 鱼凫(yúfú ) 猿猱(ná o) 扪 (mé n)参(shēn) 膺(yīng) 巉(chá n)岩 飞湍(tuān) 喧豗(huī) 砯(pīng)崖 万壑(hè ) 峥嵘(zhēngróng) 崔嵬(cuīwéi) 吮(shǔn)血 咨嗟(zījiē)
太白山 青泥岭
长安
青 藏 高 原
北 西 南 东
秦岭剑阁 大巴山 锦 巫 蜀 城 山 中 山 云贵高原 脉
长江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 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绵阳、 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 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太白鸟道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唐诗的相关常识及作者;
2、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资料,了解文
章内容; 3、通过文章注释,掌握文言现象。
关于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 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 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初唐成就最高的是陈子昂。 盛唐出现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盛唐成就最高的 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中唐的代表有“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和“韩 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白居易的叙事诗 《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入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万 夫 莫
夫 当
剑门关
开 关
‫أ‬-
砯飞 崖湍 转瀑 石流 万争 壑喧 雷豗 。 ,
——韩愈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 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 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 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 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它以蜀道险阻为 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 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 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 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 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官至供奉翰林。性格豪放,感情 奔放,形成了他飘逸、奔放、 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 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在安徽当涂仙逝, 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 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
蜀道难
唐· 李白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语文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钱福
词类活用
西当太白有鸟道
名作状,在西面
名作状,在上面;动词的使动,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使……回转 雄飞雌从绕林间 形作名,雄鸟,雌鸟
使人听此凋朱颜 动词的使动,使……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 名作动,冲击;动词的使动,使 滚动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猿猱欲度愁攀援
名作状,在早上,在晚上
动词的为动,为……发愁
特殊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但见悲鸟号古木
状后 宾前
省略句,状 后
通假 所守或匪亲:“匪”通“非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 句诗反复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使用了重章叠沓的手法,反 复出现,一唱三叹,像一首 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读者 的心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