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公开课精品
《蜀道难》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一必修四)

《蜀道难》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高一必修四)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2.掌握本文的内容、结构及其表现手法教学重点:诵读。
教学难点:诵读要求。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3),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
他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
二十五岁辞亲远游,寓居安陆(今湖北)。
天宝元年(742),被征召入长安,供奉翰林。
后因与当政者不合,被迫离京。
东游齐鲁,南下吴越。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在庐山应永王李辚之聘,入佐幕府。
永王辚与肃宗抗衡,事败,李白受株连,被判流放夜郎。
途中遇赦,沿江东下,寓居当涂(今安徽)县令李阳冰家。
代宗宝应二年(763)前后病逝。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才华横溢,抱负宏大。
在他现存的九百多首诗歌中,有对当时社会腐朽势力的猛烈抨击,有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有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讴歌,有对处境困厄的愤激抗争,充分体现了他奔放的激情,洒脱不羁的豪侠气概和积极入世的精神;部分作品时或流露出饮酒享乐、求仙访道的消极思想。
在艺术上,李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绘景抒情,挥酒自如,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展示课件配乐诵读部分三、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对照课件和教师诵读朗诵全文三、诵读提示1.“噫吁唏……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
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
“噫吁唏”是惊异之辞。
“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
“乎”“哉”,皆可有延长音。
“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
“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
国家一等奖《蜀道难》优质课件

介绍蜀地的民俗习惯、风土人情,如川菜的麻辣、川剧的变脸等。
地域特色在诗歌中的体现
分析《蜀பைடு நூலகம்难》中如何展现蜀地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
当代价值意义挖掘
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探讨如何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发扬古代蜀地文化的优秀传统。
《蜀道难》的文学价值
分析该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与度。
课后拓展
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发布课后作业 和拓展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 拓展学习,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
知识。
CHAPTER 05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施
课前预习任务布置及检查反馈
布置任务
提供预习资料,包括《蜀道难》的背景介绍、作 者简介、诗歌赏析等,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
检查方式
通过课堂小测或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确保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夸张手法
对比手法
诗人运用大量夸张手法,如“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等,使蜀道的艰险形象更加 深入人心。
通过对比不同意象和场景,如高空飞翔的 黄鹤与险峻的蜀道、悲鸟与子规的啼叫等 ,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神话传说
语言韵律
诗人在诗中穿插了六龙、黄鹤等神话传说 元素,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和内涵。
诗歌采用古体诗的形式,语言简练、韵律 悠扬,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易于传达诗人 的情感和意境。
反馈机制
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匹配。
课中互动环节安排及效果评估
互动环节
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诵比赛 等多样化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参与度。
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发 言、收集学生的反馈等方式,对互动 环节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蜀道难》公开课精品

精品课件
拓展延伸
讨论: 诗人一唱三叹,叹蜀道之难行,除了
劝谏友人之外,还有没有弦外之音?
人生之难, 仕途之难。
精品课件
送李余及第归蜀 姚合
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 子今称意行,所历安觉危。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问君”可读得亲切些,重音落在“不可攀”上,用劝 说语气读。以下四句读时放低声调,至“愁空山”徐徐 而上。然后用感喟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 顿,以示意犹未尽。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 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5、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
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 染惊险的气氛。
精品课件
6、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杀人如麻
这一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 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精品课件
蜀道北起陕西汉 中宁强县,南到四川 成都,全长450公里, 入川经广元、剑阁、 梓潼、绵阳、德阳等 地。沿线地势险要, 山峦叠翠,风光峻丽, 关隘众多,唐代李白 有“蜀道难,难于上 青天”的形容。
精品课件
剑门关,是蜀 道上最重要的关隘。 这里山脉东西横亘 百余公里,72峰绵 延起伏,形若利剑, 直插霄汉。连山绝 险,独路如门,素 有“剑门天下,李白高歌 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落笔生云烟。
精品课件
小结
蜀道的来历 蜀道的高峻
环境凄清 山水险恶 剑阁险要
险象精环品课生件
(一)
《蜀道难》公开课精品

其:代词,代蜀道。嗟jiē 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里用蜀
开 。剑阁:栈道名,在今四川剑阁东北的大剑山和小 开、攻不破。剑山之间,相传为诸葛亮所修筑,是川陕间的主 要通道,军事戍守要地,群峰插天,极为险要。峥嵘、崔嵬 wéi :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形容剑阁易守难攻。当,把守。开,攻破。张载《剑阁铭》载: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谓剑阁,壁立千仞。„„一人荷戟,
规 啼夜月, 愁 空 山。 鹃声声啼叫,悲鸣之声回荡在空山之中。 但:只。子规:
即杜鹃,又名杜
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
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蜀道之 难,难于上青 天, 蜀道的艰难,比上青天还难, 使 人听 此 凋朱颜。 使人一听到这话就吓得变了脸色。
凋朱颜:因惊吓而使容 颜失色。凋,使动用法,
《蜀道难》:古乐府曲名,属 《相和歌· 瑟调曲》,古代诗人常用 来描写蜀地道路的艰难。胡震亨《唐 音癸签》卷二十一说:“《蜀道难》 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 而不及其他。(李)白则推陈出新, 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 夫趑趄(zījū,行走困难),形胜之地,匪亲弗 居’ 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 在佐逆者著戒。”
太白山 青泥岭
长安
青 藏 高 原
北 西 南 东
秦岭剑阁 大巴山 锦 巫 蜀 城 山 中 山 脉 云贵高原
长江
蜀道有多难?
蜀道有多难?
蜀道有多难?
如 今 蜀 道
如 今 蜀 道
如 今 蜀 道
十、文本对译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啊,多么高峻!蜀道之难,比上青天还难。 噫吁 yī xū xī :惊叹词,蜀地
这一层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 读。“上有”二句读慢些,重音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 上;“黄鹤”二句,读后稍作停顿;“百步九折”“扪参历井” 二语可重读;读末句作较长停顿。
《蜀道难》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实用课件

4
二读:诵读指导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噫吁嚱”是复合叹词,须一气读出,中间不得停顿。“危乎高哉”亦当一气 读, “乎”有延长音。“之”“于”皆当轻读。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表示极短的停顿。“有”有余音。“之”
(轻读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
四读:字词释义 第一段
1.噫吁戏,危乎高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西当太白有鸟道 4.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猿猱欲度愁攀援 7.青泥何盘盘
(高) (比) (挡) (沟通相连) (使动用法,使……回转) (越过) (多么)
7
四读:字词释义 第二段
1.但见悲鸟号古木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枯松倒挂倚绝壁 6.飞湍瀑流争喧豗 7.砯崖转石万壑雷
10
五读:艺术特色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 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
11
五读:艺术特色 3.夸张到极至的技巧 (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
12
五读:艺术特色 4.多样的诗歌意境 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 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 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15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择其中任意一题,自我探究后,作报告一篇:《李白·盛唐》; 《李白·明月》;《李白·美酒》;《李白·功名》;《李白·人格 》
16
“也”后声断气不断。“∥”表较长停
4顿)。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公开课课件)

句法技巧之对仗
《蜀道难》运用了对仗手法,通过平仄对比和音律的律动,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表达的力度。
句法技巧之排比
排比是《蜀道难》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列举相对的事物或现象,来突出 表达的效果,增强了对读者的冲击力。
句法技巧之反复
反复的运用是《蜀道难》的一个特点,通过反复的描述和形象符号的重复出现,加强了表达意义的深度和协调 性。
《蜀道难》(公开课课件)
蜀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连接了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本课程将探 索唐代蜀道、诗人李白的《蜀道难》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句法技巧、象征 意义和音乐形式,以及对当代的影响。
蜀道介绍
蜀道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交通通道,连接了巴蜀地区和中原地区,是长期以来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
唐代蜀道
象征意义之景物
诗中描绘的蜀道景物,如大江、高山、峡谷等,具有象征意义,在诗歌语境 中展现出了作者情感和诗意的象征。
音乐形式之章法
《蜀道难》的音乐形式是章法,通过对诗的结构和段落的划分,形成整齐有序的音乐韵律,使作品具有完整性 和美感。
音乐形式之节奏
《蜀道难》的节奏通过平仄的变化和音律的配合,形成了动感、流畅的韵律, 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朗诵效果。
蜀道难是李白创作的一首关于蜀道的长诗,它描绘了古代蜀道的艰险和历史背景中的战乱和政治动荡。
诗人李白的创作背景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在自己生活的世界中,亲身经历了蜀道的险阻,这也成为了他心灵创伤的写作背景。
诗歌赏析:叙事与抒情
《蜀道难》结合了叙事和抒情的特点,既描绘了蜀道的艰难险阻,又表现了 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感悟。
当代的蜀道难阐释
蜀道难的主题和象征意义仍然在当代有着重要的阐释和启示,对于人们思考 人生和珍惜时光仍然具有深刻意义。
《蜀道难》公开课

三叹蜀道战祸之烈
凶险
剑阁险要: 剑阁峥嵘而崔嵬 · 。 · · · · · 化为狼与豺 · · · · · 不如早还家 险象环生: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 结束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自主学习 讨论交流
1、诗人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 蜀道的雄奇险峻? 夸张、用典、虚实结合、反衬、细 节描写,借景抒情等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人闻声失 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 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 夸张,突出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渲染惊险的气氛。
“剑阁峥嵘而崔嵬......杀人如麻。” 夸张、化用、双关、互文,写出剑 阁险要、险象环生,表现蜀道之难。
迁移练习:
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奇特,在云 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 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课后作业:
默写全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 此诗。
问题: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 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
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引用神话传说。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 的角度,写出历史上开辟蜀道的艰难。渲染 神奇色彩,吸引读者。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上下对举 虚实结合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黄鹤不得过 反衬、夸张 猿猱愁攀援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细节描写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蜀道难》(公开课课件)

目 录
• 《蜀道难》的创作背景 • 《蜀道难》的诗歌内容 • 《蜀道难》的诗歌鉴赏 • 《蜀道难》的影响与评价 • 《蜀道难》的实践应用
01
CATALOGUE
《蜀道难》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唐朝的繁荣与危机
唐朝时期,国家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 而,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动荡和危 机也开始显现。
通过刻画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形 象,如“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 转石万壑雷”,来表现蜀道之难
。
情感意象
通过描绘蜀道的艰险,表达出诗 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和思考。
意境营造
1 2
雄浑壮阔
通过描绘蜀道的自然风光,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 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蜀道的艰险和壮美。
幽深险峻
通过刻画蜀道的险峻和幽深,营造出一种神秘而 幽深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蜀道的奇崛和峻峭。
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蜀道的艰险和 奇景。
对比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通过对比和映衬手法,突出了蜀道的艰险和险阻,增强了诗歌的艺 术感染力。
结构紧凑,语言精练
诗歌结构紧凑,语言精练,富有节奏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 诣。
语言风格
生动形象的语言
诗人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描绘了蜀道的艰险和奇 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评价与反馈
通过课件中的练习和测试环节,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 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拓展阅读
《蜀道难》赏析
推荐学生阅读《蜀道难》的赏析文章,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 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李白生平
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 涵和艺术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1.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句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它重复三次在结构上有什 么作用? 以形成一个主旨句贯穿始 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 一唱三叹之效。
3.诗人在诗中咏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叹蜀道之高
2、叹蜀道之险
3、叹蜀中战祸之烈
4.诗人用了哪些写法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3种)
小结
蜀道的来历 蜀道的高峻 环境凄清
山水险恶
剑阁险要 险象环生
(一)
1、“噫吁口戏……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全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 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乎”“哉”可有延长音; “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 “难于上青天”五字。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语调读,读得轻而平缓。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 读。“上有”二句读慢些,重音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 上;“黄鹤”二句,读后稍作停顿;“百步九折”“扪参历井” 二语可重读;读末句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问君”可读得亲切些,重音落在“不可攀”上,用劝 说语气读。以下四句读时放低声调,至“愁空山”徐徐 而上。然后用感喟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 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前四句读时,须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 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胡为乎来哉”不 是询问,当用降调,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6、“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 句诗有什么作用?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 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 之险,强调主 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 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一、“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艺术手法: 夸张、直抒胸臆、衬托、用典
杜甫曾说他: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阅读课文,理清全文
噫吁 (
yīxū
) 鱼凫(
fú
) 石栈( zhàn )
猿猱( náo )巉岩( chán ) 飞湍(tuān )
砯崖(pīng )万壑( hè )膺( yīng ) 崔嵬( wé )吮血( shǔn )咨嗟( zī ) i
喧豗( huī )扪参( mén shēn )
蜀道难
唐· 李白
虎林市实验高中: 陈玉华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本诗的意境和李白飘逸 豪放的艺术风格。 2、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
李白,字 太白 , 号 青莲居士。盛唐代表 作家。是继屈原之后, 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 的 浪漫 主义诗人。 他和杜甫齐名,人 称 “ ”。他的 李杜 诗歌想象 丰富奇特 ,风格 飘逸豪放 。
蜀道之难: 1、环境凄清 2、山水险恶
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蜀道之难: 1、蜀道的来历 2、蜀道的高峻
四川有“四绝”
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剑门之险。
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常咨嗟!” 艺术手法: 互文
蜀道之难: 1、剑阁险要 2、杀人惨景
使……凋谢,使动用法
使……滚动,使动用法 向西,名作状
拓展延伸
讨论: 诗人一唱三叹,叹蜀道之难行,除了劝谏友 人之外,还有没有弦外之音?
人生之难, 仕途之难。
送李余及第归蜀 姚合 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 子今称意行,所历安觉危。
欧阳修云:
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 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 落笔生云烟。
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①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②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 道的艰难
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 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布置作业
赏析“讲义”中的《将进酒》、《行路 难》两首诗,分析诗人的浪漫主义艺术 风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诗人运用奇特而又丰富的想象、点面结合、神话传说、 反衬、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夸张、比喻等手法来表现。
1、“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 2、“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 3、“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是诗人的想象。
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贯穿全文。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上下对举 虚实结合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黄鹤不得过 反衬、夸张 猿猱愁攀援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细节描写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4、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 氛?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使人闻
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 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5.你觉得李白写此诗仅是为了表 现蜀道之难吗?你是如何理解这 首诗的创作主旨?
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 和对怀才不遇的愤懑。
1.表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表达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关切。
3.表达入蜀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
6.指出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发愁,以动用法
使人听此凋朱颜
砯崖转石万壑雷 侧身西望长咨嗟
5、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 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 惊险的气氛。
6、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杀人如麻 这一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 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 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 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揭露蜀中豺狼的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 一语双关。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 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国事的 忧虑与关切。
峥嵘( zhēng róng )
蜀道北起陕西汉 中宁强县,南到四川 成都,全长450公里, 入川经广元、剑阁、 梓潼、绵阳、德阳等 地。沿线地势险要, 山峦叠翠,风光峻丽, 关隘众多,代李白 有“蜀道难,难于上 青天”的形容。
剑门关,是蜀 道上最重要的关隘。 这里山脉东西横亘 百余公里,72峰绵 延起伏,形若利剑, 直插霄汉。连山绝 险,独路如门,素 有“剑门天下雄” 之说。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 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
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前两句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 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 劝说语气读后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 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 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 音,以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