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统(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统(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述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 毛主席在极度痛苦时依旧选择尊重朝鲜人民意愿, 将毛岸英的遗体留在了朝鲜的事情, 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 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中有细致起伏的心理描写, 通过这些心理活动, 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不难, 但是要深度理解毛主席超人的胸怀, 还需要对课文有更多的了解。

这篇课文紧扣单元主题, 文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都能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对学生学习表达方式有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1.认识“彭、拟”等9个生字, 会写“泽、彭”等15个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无私的胸怀。

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法本课语言平易好懂, 要求全文默读, 但对文中一些能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句段, 我要求学生小声读, 齐读, 加深印象, 在读中领会人物情感, 体会这种刻画方式。

因此我采用听范读、跟读、分段读等方式, 要求学生品读。

2.发现讲解点拨教学法本课的语言情感沉重, 对重点字句段需要引导把握, 对文段中表达出的抉择的艰难和丧子的心伤要有深刻的认识, 需要拓宽情感, 让学生感受到毛主席的超人胸怀, 我采取讲解点拨教学法, 让学生深入了解句段蕴含的情感, 点拨学生领会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超人的胸怀。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 内容涵盖毛主席简介、毛岸英资料, 课文生字等内容, 辅助教学, 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 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 包括预习生字, 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查找课文中人物的相关资料。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先烈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本课的内容丰富,情节感人,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受到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先烈的英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描写和人物形象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进一步体会课文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的情感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迹,感悟他们的信念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和阅读,理解课文的大意和结构,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

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描写,体会课文的情感内涵,理解先烈的信念和奉献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主动探索课文的内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入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人物形象和情节。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感描写,体会课文的情感内涵。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

5.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进一步感悟先烈的信念和奉献精神。

6.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拓展学生对先烈的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描写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课文。

本课通过讲述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本课是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第10课,属于阅读理解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进一步增强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革命历史知识还不够了解。

在学习本课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革命先烈的事迹,为学生学习本课做好铺垫。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的背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阅读理解,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精神。

2.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深刻的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阅读法、写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义、PPT、教学多媒体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革命先烈的事迹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学习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优秀5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优秀5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优秀5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精选篇1)执教时间:20__年12月21日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体会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大的胸怀。

3、学习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启动一、谈话引入新课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领略了领导人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

领导人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们伟大的父亲。

这节课,我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领导人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检查预习1、理解题目意思。

2、认读词句。

3、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师生互动三、理解课文内容1、文中讲到了三封电报,请用__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2、齐读第4自然段,学生交流有关毛岸英的成长经历和牺牲经过资料,体会得到这突入其来的噩耗,主席悲痛的内心,并用一个词概括主席此时内心的感受。

3、接着主席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电报,这是两封意见分歧的电报。

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决定权在谁手里?主席是怎样选择的?默读5—7自然段。

这抉择过程,又可用一个什么词概括?4、经过艰难痛苦的抉择,主席在电文稿后写出了怎样的批示?齐读、理解批文诗句意思。

这一批示意味着什么?理解作出这一批示主席内心是何等的痛苦。

5、质疑:不能理解啊,毛岸英是领导人最挚爱的儿子,破格把他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让主席见儿子最后一面,这是合情合理的呀,主席怎么会这么批示呢?◆生生互动四、品读重点词句,升华感情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看读这篇文章最揪你心的是什么?把最揪你心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3、这些感人的地方就是细节描写。

学习细节描写方法,扩写课文最后一段。

4、交流写的话,学生互评。

五、总结升华在这以前,领导人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爱的长子,哀莫大于老丧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在床上辗转翻侧,泪水打湿了枕巾,但了却作出批示决然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三篇】

【导语】青⼭处处埋忠⾻,何须马⾰裹⼫还。

整理了⼈教版⼩学五年级上册语⽂《青⼭处处埋忠⾻》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青⼭处处埋忠⾻》教案⼀ 学习⽬标: ★认识8个⽣字。

★初步领悟⼀些描写⼈物的基本⽅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搜集⽑泽东⼀家为了中国⾰命胜利⽽牺牲的六位烈⼠的资料。

教学过程: ⼀、出⽰资料,导⼊新课。

◆师⽣⼀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导⼊: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奋战⽽牺牲了的⼏⼗万中华⼉⼥?这些中华⼉⼥中有普通劳动⼈民的⼦⼥,也有⽑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岸英。

⼆、⾃主阅读,读通全⽂。

◆各⾃轻声读课⽂,遇到⽣字拼读⼀下括号⾥的拼⾳,遇到⽣词查查字典、词典。

◆反馈⾃学情况。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处处埋忠⾻,何须马⾰裹⼫还。

◆在四⼈⼩组内分段把课⽂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

◆说说这篇课⽂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主感知。

◆默读课⽂,把⾃⼰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遍,可以把⾃⼰的感受批注在⽂中。

◆学⽣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重点感知⽑主席内⼼的情感波澜。

a.⽑主席在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情?从哪⾥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泽东整整⼀天没说⼀句话,只是⼀⽀⼜⼀⽀地吸着烟。

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

” (2)“‘岸英!岸英!’主席⽤⾷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禁地喃喃着。

” (体会要点:岸英从⼩就颠沛流离,在⽗亲⾝边并没有多少时间。

慈⽗⽑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了,⽼来痛失爱⼦,使他悲痛欲绝。

) b.当“彭⽼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主席是什么⼼情?从哪⾥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中的悲痛,⽬光中流露出⽆限的眷恋。

”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献出了⽣命,他们的⽗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见⼉⼦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他强忍悲痛,⼀切从⼤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 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 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红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为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课文通过讲述这位战士的英勇事迹,教育学生要学习战士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题材的课文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需要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士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课文中战士英勇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问答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红军战士英勇牺牲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题材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战士的英勇精神。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问答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5.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战斗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战争年代,感受战士的英勇精神。

6.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学习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学习战士的英勇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课文内容概述《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

全文描写了抗日英雄赵登禹的事迹,他在抗日战争中为了民族大义英勇牺牲,最终被埋葬于青山之中,令人感怀和敬仰。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了解抗日历史,了解抗日英雄赵登禹的英勇事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从文中领悟民族精神;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对英雄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讲述赵登禹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感;2.难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赵登禹的事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和抗日英雄的了解和兴趣。

2. 导入(10分钟)播放或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述故事背景并带领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3. 阅读理解(15分钟)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带领学生阅读理解,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4. 分组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赵登禹的事迹,每组总结出赵登禹所表现出的品质和精神,并展示讨论成果。

5. 个人感悟(10分钟)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对赵登禹的敬仰和感慨,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6.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进行总结,强调学习的收获和感悟,引导学生对赵登禹的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7. 课后作业(自习课完成,20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赵登禹的事迹的读后感,包括自己对赵登禹的评价和反思。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抗日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抗日英雄赵登禹有了更深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和爱国情感。

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激发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传承。

以上是本次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关注和尊敬,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流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中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有一位81岁的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

我们来看——3、出示第一自然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轻轻地读着这一段文字,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seyu流、郁郁葱葱……(4)朗读指导:引: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齐读(5)过度: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板书:奇迹(6)揭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6课,走近这位老人,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板书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感悟“奇迹”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出示: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a.课件出示:b.生谈感受(评:老人的举动让你受到了震撼)c.自由读师:请大家也自由去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d.课件点击数字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数字上,再去品味,你感受到什么?:(我们樊川小学约占地几亩?(约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文主要讲了##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

全文以##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认识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⑵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

⑶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说、写”这些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由于本组教材以“走近##”为专题,走近##,让学生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

但是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体会##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说教法】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促成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2、采用“情境教学法”,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增加教
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说学法】
在本文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写写等学习方法。

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议、写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掌握写人方法,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情景。

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我们领略了##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

然而,毛主席和我们一样,有普通的情感世界。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的情感世界。

生齐读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2、在青山的掩映下,让我们又一次记起抗美援朝的那场战争。

(课件展示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十几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出示词语,指读词语。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过渡:毛主席收到了几封电报?每收到一封电报时心里在想些什么?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请同学们细读课文。

三、细读体会
(一)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主席心理活动的句子,并随笔记下自己的体会。

2、带着体会感情朗读。

(二)学生自学。

(三)全班交流
1、当主席收到第一封电报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①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②指名读。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收到这封电报起,主席悲伤得说不出话,吃不下饭,悲伤得借烟消愁,读──
2、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主席的悲痛?
出示句子:“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主席失去爱子后万分悲痛的心情。

3、此时此刻这位痛失爱子的老父亲他在想什么?随机交流有关毛岸英的资料。

(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
4、主席和岸英分多聚少,为什么还要送他到枪林弹雨的战场
中去?(体会主席的伟大)
5、沉浸在悲痛中的毛主席又先后收到两封电报,内容分别是什么?男女生分别读电报的内容。

①面对这两封要求完全相反的电报,毛主席是怎么想的?后来他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请自读第七自然段,画出表现主席矛盾的心理句子。

②你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出示两组句子:“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再想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④感情朗读。

分两组,看老师的手势,读句子。

一种声音在轻轻地渴盼:“……”但另一种声音在轻轻地提醒:“……”
6、师生合作感情朗读课文第七小节,再一次体会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人的风采。

7、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随机理解“踌躇”和“黯然”的意思。

⑶“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重点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谁来谈谈
对这两句诗句的理解?
四、深化感悟、领悟写法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毅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配乐朗读)
五、课外拓展:1、这一夜对主席注定是一个难眠之夜,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这难眠的一夜,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写出主席的那一份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

六、拓展延伸:
1、办一张关于##的手抄报,专门设计一个“##常人情怀”的版块。

2、观看电影《##和他的儿子》。

板书设计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常人情怀伟人胸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