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英川镇野生木本植物资源现状开发利用论文

景宁县英川镇野生木本植物资源现状开发利用论文
景宁县英川镇野生木本植物资源现状开发利用论文

景宁县英川镇野生木本植物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摘要对景宁县英川镇现有野生木本植物资源概况进行总结,英川镇有野生木本植物96科321属980种,按经济用途分为材用植物、药用植物、油脂植物等10类资源植物,提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建议,以为有效保护及开发当地的野生木本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木本植物;浙江景宁;英川镇

中图分类号s9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4-0218-01

野生木本植物是指某一地区内原有自然分布生长,而不是从其他地区迁移或引入的物种,即在一定的自然分布区范围内自然传播,与其自然地理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等相适应而能稳定生长的树木,包括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的木本植物种类。景宁县英川镇野生木本植物资源丰富,通过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不仅能形成地方特色,而且可以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该文就英川镇野生木本植物资源的分类和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英川镇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自然概况

英川镇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西南山区,东接沙湾镇,北倚葛山乡,南与庆元县毗邻,西和北与龙泉市交界,属高山丘陵地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总面积为121 km2,其中林地面积达9 068.33 hm2。山峦叠嶂、群峰林立,平均海拔800 m左右,主要

2016《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 (C) P12 A、季节性特点 B、空间性特点 C、地域性特点 D、时间性特点 2.西南区的主要药用植物资源有()(B)P18 A、党参、甘草、半夏 B、黄连、贝母、厚朴 C、枸杞、人参、何首乌 D、雪莲、肉苁蓉、伊犁贝母 3.西洋参的原产地是()(D) P26 A、英国 B、印度 C、芬兰 D、美国 4.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分成()(B)P26 A、2个 B、3个 C 、4 个 D、5个 5. 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是植物体内有用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与植物系统发育的() (A) P28 A、相关性 B、相异性 C、排斥性 D、融合性 6.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是()(B) P69 A、巴西 B、中国 C 、美国 D、哥伦比亚 7.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特点的是()(C) P21-25 A、易受威胁性 B、成分的相似性 C、不可栽培性 D、可再生性 8.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取样数目公式n=V2 /P2中的V代表()(C)P41 A、所需要的样方数 B、要求的标准差 C、所测得的标准差 D、所测得的样方数 9.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目标是()(A) P28 A、零级开发 B、一级开发 C、二级开发 D、三级开发 10. 热量条件、降水和生长期内降水的分布、霜冻特征和越冬条件统称()(A) P57 A、气候 B、生境 C、季节 D、环境 11. 世界上应用天然药物最多的国家是()(D) P79

A、南非 B、俄罗斯 C、中国 D、印度 12. 阳坡分布的植物为()(B)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13.缓冲区的周围最好划出相当面积的() (D) P69 A、核心区 B、休憩区 C、旅游区 D、实验区 14. 野生植物资源的二级开发主要针对的是()(C) P26 A、发展面积 B、发展原料 C、发展资源产品 D、发展产量 15.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常用种类”属于() (A)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6.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较常用种类”属于() (B)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7.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一般民间利用”属于() (D)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8. 公式“贮藏量×达到采收标准的比率”所计算的是()(B) P44 A、年允收量 B、经济量 C、单株产量 D、单位面积产量 19. 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名花之一是() (B) P390 A、合欢 B、杜鹃 C、茉莉 D、鸢尾 20. 宁夏枸杞的药材商品名是()(C) P128 A、茨果子 B、明目子 C、枸杞子 D、茄果子 21. 野生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手段侧重于()( D) P28 A、工业生产方式 B、可持续利用性 C、农学和生物学方面 D、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 22. 阴坡分布的植物为() (A)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23. 组织培养技术所利用的原理是() (A) P32(2.3)

论文:开发资源,有效利用

论文:开发资源,有效利用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动态生成、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因地制宜地开发、整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又该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特别是本次课改变化最大的历史,该科教师又该如何应对呢? 新的课程资源意识首先就要改变原有的“圣经”式教 材观。教科书是课程资源的一种,但不是课程的全部,它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甚至可以批判的,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大量的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范围的广与窄,开发利用得好与坏是新课程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历史课程本身就是取材于过去鲜活的社会生活,如果将其固化为历史教科书僵化的文字,那只能使学生喜欢历史而不喜欢历史课,要改变这种现状,拓展广阔的教学课程资源势在必行。高中历史新课程将其课程资源归为两类:一是物力资源,它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迹、遗址和文物等;二是人力资源,它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由此可见,新课程下的历史课程资源已大大超越了历史教科书。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历史教师更应要关注历史课程资源中人力资源这一块。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师

要改变现今教学中出现的只有教科书即只有书没有人的局面,强化了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求,历史课程应走出狭窄的历史课堂,要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发掘更广阔的历史课程资源,从而活跃和实施历史教学,改变历史教学呆板的现状。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学阶段的历史课程资源,其主体还是历史课堂中的历史教科书,场所仍主要着眼于学校所设置的课堂。但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历史教师有意识地注入其它课程资源,历史课一定会灵活多样、丰富而有实效。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基本是分开的。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练习册和习题集,就不知道怎么出试卷……这样看来,教师并没有真正走进课程资源,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那么,历史教师又该怎样对历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建设呢? 1、树立“我”就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载体,而且教师本身就是课程实践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教师的素质如何决定了其课程资源的范围,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另外,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成果。一位教学素质过硬,有新课程理念的教师常能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实现课程效率的最优化,从

中国野生花卉种质资源调查综述

中国野生花卉种质资源调查综述 中国野生花卉种质资源调查综述 1分区调查 从17世纪起,英法俄美就分别派员来华采集和引种我国的野生花卉,其足迹几乎踏遍整个中国。我国自己进行调查采集野生花卉的工作是近年才开始的。中科院植物所、各地植物园及有关单位先后在所在地相似的较大地理范围内,开展了野生花卉的种类、分布、生境及观赏特性的调查研究,对各地资源的现状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意见。周家琪、赵祥云、袁力等分别对陕西火地塘、太白山和秦巴山区等地进行了系统的野生花卉调查。其中太白山有珍稀特有观赏植物紫斑牡丹Paeonia papaveracea,秦岭蔷薇Rosa tsinglingensis,羽叶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金背杜鹃Rhododendron dementinae ssp. aureodorsle,秦岭龙胆Gentiana apiata,美丽芍药P. mairei和太白乌头Aconitum taipeicum。杭州植物园从1981年至1983年对浙江省的野生花卉资源进行了调查,指出反映浙江省野生花卉资源比较集中而丰富的科是木兰科Magnoliaceae,蔷薇科Ros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百合科Liliaceae和兰科Orchidaceae。此外,唐正良、车泉生、李根有、王金荣等分别对浙江海岛、西天目山、浙江泰顺和浙江武义的野生园林植物进行了报道。姚连芳、戴启

全、田朝阳等分别对河南省的太行山区、大别山区和蒿山等地的野生花卉进行了调查。安徽省完成了黄山野生花卉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江西主要在庐山进行了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开发利用的探索。武全安主编的《中国云南野生花卉》几乎襄括了云南省全部的主要野生花卉植物资源,收集云南野生花卉89科237属475种。徐风翔等对西藏野生花卉资源分布及适应性作了探索。吴铁明等对湖南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探。王磊分析了新疆野生花卉资源及开发利用的前景。刘慧涛等对吉林省西部草原的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研究。曹弘哲对宁夏野生观赏树木资源作了初步调查。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对所在地区的野生珍稀观赏植物资源作了探讨。还有丁一巨等对福建省将石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研究,包满珠等对鄂西南地区的观赏植物资源的初报和华南热作所对海南岛花卉资源的考察。 2专类调查 2.1兰科 兰科植物全世界约有320属2万种。中国有166属1000多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柳新红等报道了浙江龙泉市的兰花资源。华南热作所和海南省农科院对所在地区的兰花资源进行了调查采集。贺军辉对湖南的野生兰花资源进行了调查。祖晓勤收集整理了黔西北的野生兰花资源。据郎楷永报道,青藏高原有兰科植物99属4

山西珍稀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文章编号:1671-8151(2004)01-0074-04 山西珍稀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杨晓盆,杨伟红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摘 要:论述了山西珍稀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主要种类、观赏特性和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其研究现状和开发利用前景,为今后山西珍稀野生花卉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山西;珍稀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Germplasm Resource of Rare Wild Flowers and Its Utiliz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YAN G Xiao-pen et al. (College of Forestry,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 aigu Shanxi030801,China) Abstract:T his article ex pounds the species,adornment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s of rare wild flow ers in shanxi province, and analyzes its research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ome suggestio ns are pro posed fo r study and utilization of rare wild plants and flowers in shanxi province. Key words:Shanxi province;Rare wild flow er;G ermplasm resource;U tilization 野生花卉,即野生观赏植物,系指目前还在原产地处于野生状态,没有被人工栽培应用的观赏树木和花卉。野生花卉种质资源是花卉育种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收集和引种是国内外丰富发展花卉产业的不尽源泉[1]。所以,研究和开发利用野生花卉是丰富园林绿化材料、提高植体抗性、培育新品种、发展地区特色花卉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决定我国花卉业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1山西省的自然环境条件概况 山西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东部,其东面和东南,以太行山作屏障,与河北、河南两省相连;南界中条山,隔黄河与河南省相望;西以黄河为襟带,与陕西省毗邻;北以长城为界,与内蒙接壤。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高度为167m~3058m,大部分地区均在1000m以上。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4~14℃,无霜期120~220天;年降雨量为400~600mm。多样化的光、温、水、气、土等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的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其中有许多属于珍稀的花卉种类,对其进行调查和开发利用研究,对于丰富山西园林花卉种类和促进中国花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山西珍稀野生花卉种质资源 山西野生花卉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有木本199种,草本188种,共计387种,隶属78科[2],其中有许多品种属于观赏价值很高的珍稀野生花卉。在此按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的不同,介绍一些代表性种类。 2.1珍稀的野生木本花卉 2.1.1观姿类 指树势雄伟壮丽、树姿端庄优美的高大乔木类。在园林中主要用做独赏树、行道树、庭荫树或园林风景树。 连香树(Cercidiphy llum japonicum) 落叶大乔木,树形优美,树干端直雄伟,叶圆形,新叶带紫色,秋叶黄色至红色,为珍稀的园林绿化树种。 001850 J.Shan xi Agr ic.Univ.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收稿日期:2003-09-07 修回日期:2003-11-12 作者简介:杨晓盆(1961-),女(汉),山西垣曲人,副教授,在职硕士,主要从事观赏植物的栽培与应用研究。DOI:10.13842/https://www.360docs.net/doc/4912508754.html, ki.issn1671-8151.2004.01.021

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大自然、大社会和幼儿本身就是幼儿教育的源头活水,只要我们以现代幼儿教育观念辩证地去开发和整合,定能做到课程资源的最优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不仅应创设良好的园内环境,注重幼儿的在园教育,还应树立大的教育观,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多方位、多渠道对幼儿产生影响,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这里,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多方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充分认识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整合、挖掘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了温馨、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有效地促进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该综合开发,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环境、自然、家庭、社会以及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等方面。通过反复地学习《纲要》,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社会资源促进幼儿发展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幼儿年龄虽小,却仍然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为幼儿生来就具有的几乎本能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是其他年龄段的儿童无法比拟的。生活本身就是学习学习即成长:他们兴致勃勃、不知疲倦地探索环境;尝试各种活动对自己充满信心,不知何谓“失败”。每一种经验对他们而言都是新鲜而受欢迎的,正是这种对经验的开放态度使他们乐于并善于学习,逐步构建自己的经验体系,慢慢“成人”。幼儿园内既有显性资源,又有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隐性资源。幼儿园所拥有的人、财、物是显性资源,时间、信息、校园文化、组织精神是幼儿园的隐性资源。 1.注重园内的环境创设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这是新《纲要》中的要求。在二期课改后的今天,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幼儿活动室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如何确立环境主题,让生动、形象的环境展示反映孩子的真实情况,让环境活起来,发挥孩子与环境互动作用,让环境与孩子对话,充分发展孩子所想、所知、所做,成为他们与活动对话及信息沟通平台。 首先,我觉得教师应该通过对孩子仔细、全面的观察、倾听和询问,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关注点,并且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一起共同确定环境布置的主题。例如: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情绪十分焦虑。我们利用想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家访等方式了解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最喜欢吃的东西、最喜欢的人等等,向家长收集相关的照片,展示在低低的墙面上,让孩子触手可及,借以消除孩子的焦虑感。另外,我们在活动室内适当提供多部玩具电话机。小班的孩子在幼儿园特别想家人,他们常常会让老师打电话给亲人,让他们接自己回家。电话机可以成为他们倾诉的工具,他们常常会拿上电话机,和想象中的爸爸妈妈说上好一会话,这时如果老师适时加以引导,幼儿的焦虑心理就能得到充分的缓解。因此,小班开学初,我们的环境布置主题确定为“我的家――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幼儿园也是我的家,从而愿意愉快的上幼儿园。 其次,我觉得适宜的区域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很多学习的机会。活动室内,我们会根据班内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将整个活动室分成若干个区域。在每个区域内为幼儿制作许多不同层次、不同操作要求的材料。例如:美工区――孩子们可以在那里涂涂颜色、撕撕面条、剪剪薯条......益智区――孩子可以送卡片回家、找相同的物品、比比大小多少......娃娃家可以模仿爸爸妈妈烧饭、做菜、洗衣服、玩玩具......我们把要求设计成简单的步骤图,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选择相应的区域,尝试大胆进行活动。这样,老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得对个别孩子进行指导。 另外,我认为环境还可以成为孩子收集资料、活动和成长的记录。孩子每天来园后都要进入区域活动,等到他们成功后,把他们的作品保留下来。例如,结构区的孩子搭建的高楼我们

课程资源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

课程资源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论文:从一堂公开课谈课程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包括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既包括校内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必须活用教材,利用信息网络提供资源性的支持,开发学生身上的潜在资源,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极大关注。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包括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既包括校内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都可以看作是非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

土资源、家庭资源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是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 要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必须改变对课程资源研究的忽视态度,走出对课程资源观念僵化的思维定势,改变教师对课程性质的看法,使课程由狭隘变广阔,由沉静变活跃。我们要了解课程不只是学科的总和,而是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等各方面的有机整合。只有使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但是目前,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还存在许多认识与操作上的误区。笔者曾听过一堂公开课:人教版新目标英语go for it 七年级下册unit 7教学片段。 1.播放帕瓦罗蒂的歌曲《重归苏莲托》,教师设问:who is the singer?出示帕瓦罗蒂的照片,指导学生描述其外貌,导入本课。 2.出示一些国家领导人的照片,教学curly,straight,medium,build,heavy,height 等描述外貌的单词。 3.完成la 部分的匹配,听录音,完成这部分所缺内容。 4.听录音,完成2a、2b的练习,学会正确使用“is”和“has”来描述外貌。 5.出示lily的照片,通过对话描述其外貌。

山东野生花卉资源调查综述

山东省野生花卉资源调查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来山东野生花卉的研究文献的综合汇总,从山东野生花卉资源的研究概况,分布状况,开发利用现状等几个方面对山东花卉进行综合论述,内容基本涵盖迄今为止的山东野生花卉资源研究状况,得出,山东野生花卉资源丰富,分布集中,但是开发利用不够合理,大部分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的特点,并提出研究展望。从而为以后的花卉研究工作理清思路。 关键词:野生花卉资源; 概况; 研究展望;山东省 1. 山东自然概况及野生花卉资源研究现状: 1.1 山东自然概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北半球中纬度地带(东经114o36′~122o43′,北纬34o25′~33o23′)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 东部的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地形较为复杂,中部为山地丘陵区;东部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区。境内山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海岸线全长3024.4公里,占全国海岸线的1/6。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14℃,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毫米~950毫米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60%降雨集中在夏季。全省平均光照时数为2300小时~2890小时.地带性土壤从东到西有规律地分布着棕壤(棕黄土)和褐土(黄土)两个类型。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山地草甸型土﹑潮土﹑盐碱土﹑还分布有滨海盐碱土。地带性植被主要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松、栎类针阔叶混交林。植物区系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1]。共有高等植物183科、929属、9212种、15亚种、265变种、49变型、27栽培变种[2-4] ,特有植物有53种 (含山东不产原变种的4个变种)[5]。 1.2 山东省野生花卉总体研究状况 山东省野生花卉调查研究起始比较晚,于1982年才开始调查,现在已基本摸清了山东野生花卉的概况。其中,山东大学生物系,于1980年~1989年在野生花卉资源及生态习性调查中,鉴定出野生花卉416种,包括木本花卉105种,草本花卉311种[6]。衣建君统计山东由野生花卉272种,隶属于48科,219属,并且开发价值较大的有92属177种。其中分布最多的科是蔷薇科,分布最多的区域是山东的各大山区[7]。山东省可作为野生花卉利用的约385种, 张

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类的远祖曾是动物界的一员,这就注定了人与动物有着共同的渊源。可是,常以“自然界的主宰”自称的人类,在其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甚至剥夺了动物生存的权利。人与动物本应和谐相处的关系,变为“你进我退”、“有我难有你”的对峙关系,结果是大量野生动物还没来得及被人类认识,就从地球上消失了。今天,全球每天都有几十个物种灭绝。多数生物学家认为,地球正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人类是“引爆”这次灭绝的罪魁祸首!有识之士早已大声疾呼,保护动物,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野生动物,人类不该忽视的朋友 野生动物既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构件,又是人类的自然资源。前者指的是野生动物的生态功效,后者指的是野生动物的实用价值。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属于消费者,如食草动物采食植物,食肉动物捕食动物,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野生动物通过种间的相互作用维系着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与环境的互作使得地球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同时,野生动物是或者曾经是食物蛋白质来源、工业原料、医药原料等,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还是生产资料。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相对重要性却不相同。 在生物进化历程中,人类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类脱胎于动物界,人类的远祖是动物界的一员。那些树栖的、植食性的灵长类动物,与一般的动物相比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人类的远祖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只是普通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最初的类人猿采集树叶、野果,也捕食一些昆虫作为蛋白质来源。同时,那些类人猿也被其他猛兽捕食,是其他动物的食物。 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长河中动物界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结果。同时,人类的出现又是自然界中的偶然事件,因为生物进化历程本身就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的集合。一个偶然的机会,人类学会了用火,开始用火狩猎,而用火烤的动物蛋白为人类的大脑和身体发育提供了营养。于是,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野生动物提供的蛋白质是早期人类生存的必须物质,野生动物的皮毛是人类御寒的衣料,野生动物的骨骼、牙齿、角等是人类制作工具、武器和饰物的原料。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旧石器时代。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特别是对于那些渔猎部落来说,野生动物的实用价值比野生动物的生态价值更重要。 进入工业社会之后,随着现代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生存对野生动物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但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野生动物作为药材、食品、装饰品、工艺品、毛皮羽制品、宠物的需求却在增加。野生动物的生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野生动物的生存危机,引发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生物多样性正遭遇空前的危机。200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发布消息,7266种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而在2000年生存受到威胁的野生动物为5435种。无论是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还是两栖类动物和鱼类,

毕业论文资源开发利用探析

【内容提要】文章探讨了开发利用硕士研究生学位资源的有关问题,分析了学位论文的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的前景和可能,并提出初步的思考与设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自1980年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审议通过以来,我国的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工作不断在改革中发展、完善,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对促进教育、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到2000年6月止,全国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单位共65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共8361个,学位点专业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等12个学科门类。截至1999年我国共培养硕土486558人。另外全国还有388个单位开展了授于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硕士学位工作,通过这条途径已有25599人获得硕士学位,特别是近两年来,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更是连续以30%年增长率递增,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必将为我国的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大批专业人才,而合格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学位论文的水平。 1现状分析 学位论文是一种特殊的文献类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学位制的出现而产生、发展,经过导师的指导、论文答辩和学位委员会的评审等步骤,是研究生获得学位的主要依据,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信息源;二是这种文献经过打印,数量有限,一般限于内部交流,属非卖品不易获得,由于极其分散,不利于科学信息的交流。 硕士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所作的学位论文,不同于本科毕业生作的毕业论文,学位论文有专业研究方向,并有专业导师的指导,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也不同于博士研究生所作的学位论文,博士论文大多数已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社会可利用的资源。而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就业与原学习的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李金鹏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长春130118) 摘要: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种类。为了充分开发利用丰富野生植物资源,并能做到合理的采挖,持续利用,必须对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掌握调查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种类、贮量和生态地理分布规律等。本文研究野生资源植物传统的调查方法,引进现代技术,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调查方法。 关键词:野生植物;调查方法;取样技术;3s技术; The wild plant resources survey method Li jinpeng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rticulture courtyard,changchun130118) Abstract: China has a vast, complex and diverse natural conditions, is rich in species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In order to fully develop and utilize a rich wild plant resources, and can do the excavation of a reasonable, sustainable use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must be research, types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to master the survey areas, storage of, and eco-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wild plant resources in the traditional survey methods,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to adapt to the times shap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Keywords:wild Plant sresoure; Survey methods; Sampling techniques;"3s" technology; 1 调前的准备工作 调查的准备工作是顺利完成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任务的重要基础,明确调查的范围、调查内容,调查开始前搜集和分析有关资料,准备调查工具,调查方法,制定调查的计划的过程。 1.1确定调查内容 植物资源调查,内容可多可少,取决于调查目的和可能投入的人力物力,在调查内容上通常有以下三种范围: 调查本地的全部植物资源。当一个地区从来没开展过植物资源调查时,需要进行全面调查,以提供一份本地区的植物资源名单。 调查本地某一类或某几类植物资源。这样做,通常是根据本地某项经济要求或根据调查者本人的愿望而确定的。

特色野生花卉资源及开发利用-0006-浙江电大辅导资料

请认真阅读完再下载:预览的题目顺序完全和您自己的试题顺序完全相同再下载! 特色野生花卉资源及开发利用-0006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3306842 参考资料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15题,共45分) 1.(3分) 驯化是指引种地与原分布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人工措施改变其遗传组成才能适应新环境,或者必须采用相应的栽培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的过程。 √ × 参考答案:√ 2.(3分) 根据害虫的食性和危害苗木的部位,可分为根部(地下)害虫、食叶害虫、吸汁害虫和枝干害虫四大类。 √ × 参考答案:√ 3.(3分) 滨柃耐瘠薄,耐干旱,抗风性强,并耐一定的盐碱,为优良的地被植物和防风固沙植物。√ × 参考答案:√ 4.(3分) 引种是指将野生或栽培植物的种子或营养体从其自然分布区或栽培区引入新的地区栽培的方法。 √ × 参考答案:√ 5.(3分) 土壤的理化性质、含盐量、酸碱度以及地下水位的高低,都会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其中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含盐量常成为影响某些种类和品种分布的限制因子。 √ × 参考答案:× 6.(3分) 护坡用的特色野生花卉一般要求根系丰富且深入土中,枝叶繁茂,生长快,抗风,抗污染。√ × 参考答案:√ 7.(3分) 达尔文学说指出,在自然和栽培条件下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保持新的变异能促进植物驯化。 √

× 参考答案:√ 8.(3分) “特色野生花卉资源及开发利用”课程是研究特色野生花卉资源的调查与分类、引种驯化、繁殖栽培、开发利用价值及园林应用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 × 参考答案:√ 9.(3分) 特色野生岩生花卉指耐水性强,适合在岩石园生长的特色野生花卉。 √ × 参考答案:× 10.(3分) 特色野生花卉是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来源。 √ × 参考答案:√ 11.(3分) 屋顶绿化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具潜力的绿化方式。由于屋顶的特点是干旱少雨,经受阳光直晒,并且土层薄,故适合种植那些根系深、植株较高的物种。 √ × 参考答案:× 12.(3分) 茉莉花的香味能理气解郁。 √ × 参考答案:√ 13.(3分) 地菍是一种以观果为主的观赏植物。 √ × 参考答案:× 14.(3分) 主观取样是根据主观判断选取典型样地,其优点是迅速简便,让有经验的工作者来做有时可以得到很有代表性的结果。 √ × 参考答案:√ 15.(3分) 一般阔叶树苗移植多在苗木休眠的早春至晚秋进行。 √ ×

管理野生动物资源_寻求保护与利用的平衡_马建章

管理野生动物资源———寻求保护与利用的平衡 马建章① 程 鲲② ①中国工程院院士,②讲师、博士研究生,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150040 关键词 野生动物管理 濒危动物 危害管理 人的管理 城市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管理野生动物资源是人类的责任。本文讨论了野生动物的涵义及价值,简要回顾了野生动物管理的历史发展,通过对狩猎动物管理、濒危动物管理、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动物的管理、野生动物危害的管理、城市野生动物管理以及人的管理等当前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的阐述,指出各管理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前 言 人类是地球生物中最年轻的类群,最早的人类南方古猿生活在200~300万年前。动物却是地球早期的居民,最早的动物出现于6亿多年前。人类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的狩猎采集时代,茹毛饮血、采食野果为生,直到1万多年前农业开始兴起,才真正减少了对动物蛋白质的直接依赖。纵观人类历史发展,从“食鸟兽之肉”、“衣其羽皮”等生存使用,到药用、器具等生活使用,再到大规模的生产、贸易利用,人类的物质生活离不开野生动物;从古人的岩画、舞蹈、诗歌等传统文化到如今的摄影、观鸟等娱乐活动,人类的精神生活也依赖于野生动物的存在。 然而,我们的野生动物资源却正面临威胁。地球人口从1万年前的500万增长到现在的60多亿,人类种群扩张所带来的过度猎捕利用、生境丧失、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大大加剧了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下降,这一时期由人类导致的物种消亡被称作“第六次大灭绝”。因此,在人与野生动物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类自身担负着保护和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责任。“管理”意为“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采取的人类控制或干预措施。”野生动物管理就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知识,控制野生动物种群和生境,协调动物和人类需求,以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科学与技术。本文在简要回顾野生动物管理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野生动物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希望能供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研究和管理者参考。2野生动物及其价值 野生动物有其科学上的定义,即自由生活的、非圈养或驯化的所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在法律法规中,其定义更加详细具体:动物界的任何成员,包括任何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节肢动物或其他无脊椎动物,包括任何部分、产品、卵或其后代以及死体[1];在野生动物管理中,野生动物的涵义和范围在不断发展变化,学科发起之初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狩猎动物,到了1945年Aldo Leopold在他的《沙乡年鉴》(A Sand County Almanac)中认为野生动物管理的对象也涵盖了非狩猎动物(non-game),2001年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刊出的文章中,关于狩猎物种的仅占30%,关于非狩猎鸟类和兽类的占52%,可见非狩猎物种得到更多的关注[2]。虽然野生动物管理仍主要针对那些对人类更为重要的鸟类和兽类,但生物多样性保护使很多两栖爬行动物和鱼类也逐渐被包含在管理范畴之内。 对人类来说,野生动物具有正价值,也有负价值。正价值包括:野生动物作为生活、生产、医药用品的使用价值;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态服务价值;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能增进人们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知识的科学价值;以活体、标本、图片等在动物园、博物馆、学校展示和陈列以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价值;作为诗歌、绘画、雕刻等文学艺术形式描述的对象所具有的文化美学价值;作为狩猎、渔钓、观赏对象等所提供的娱乐价值;人们为保护野生动物而投入资金、建立基金会所体现的物种存在价值。负价值是指野生动物 · 1 ·  自然杂志 30卷1期特约专稿

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已经加入WTO,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科学技术和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对此,如何进一步作好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显得尤其重要。 一、劳动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劳动力资源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各类人员。近几年来,我们在劳动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只注重物资资源的投入、管理、配置和生产,而忽视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 二是企业在劳动力资源管理上,仍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下传统的用人观念,只重视对干部、大中专生的管理和开发,而忽视对全体员工的职业技能管理和开发; 三是片面认为企业减员就是减工人,而对非生产人员减员力度不够; 四是忽视劳动力的商品特性,不重视劳动者的经济价值的实现,使劳动者的培养、使用、开发、配置、管理等脱离

了经济规律,致使劳动力价格与价格严重背离,导致劳动力浪费严重。 2.人才流动机制不完善,造成劳动力资源分布的不合理。我国目前虽然建立了许多人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流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人才流动机制还不完善,人才流动者的后顾之忧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致使人才流动困难,造成一些单位人才积聚,人才无法施展才能,而另一些单位人才缺乏,又得不到自己所需人才,从而导致劳动力资源分布的不合理。 3.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不完备,造成劳动力的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不完备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政策性新进人员。如目前按现行政策任何企业都有安置复退转军人的义务,实际上复退转军人安置任务几乎全部落在了自身富余人员都无法安置的国有企业身上,而其它类型的企业有许多经济效益很好,却不按其承受能力确定安置任务。另外,现仍在执行的老工人从农村轮换子女进厂当工人的轮换工制度以及个别行业仍然实行顶班制等,这些都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造成企业劳动力队伍结构不合理。 4.劳动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这主要体现在部分劳动者知识陈旧、观念落后、应变能力差、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面对经济转轨中的各种竞争、下岗分流等,无所适从。再有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论文

油用牡丹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属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木本花卉,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相关调研发现,牡丹除可用作观赏和药用栽培外,还可作为木本粮油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其综合利用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牡丹作为油料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当前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下,伴随着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基地建设、科技支撑和政策扶持等方面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油用牡丹的开发利用现状和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产业化发展的策略与技术思路,以期为制定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规范提供依据,也为未来油用牡丹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用牡丹,价值,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一、油用牡丹 油用牡丹是指结实能力强、能够用来生产种籽、加工食用牡丹籽油的牡丹类型。牡丹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26%,其中含有被称为“血液营养素”的α-亚麻酸,其含量达42%以上,是橄榄油的60倍,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因此,油用牡丹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2011年3月,卫生部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 二、开发利用价值 1.1油用价值 α-亚麻酸为人体必需脂肪酸,是维持大脑和神经功能所必需的因子,由于哺乳类动物缺少ω-3脂肪酸去饱和酶,无法自身合成此类不饱和脂肪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目前α-亚麻酸主要来源于深海鱼油,但中国深海鱼油资源较为贫乏;中国人群日常食用的植物油虽然含有较为丰富的亚油酸,但α-亚麻酸的含量却只有5%左右,致使中国人群膳食中普遍乏α-亚麻酸。因此,挖掘和开发富含α-亚麻酸的油用牡丹资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大量研究表明,牡丹籽油富含α-亚麻酸,含量高达57.93%,若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其α-亚麻酸含量可达66.85%。此外,牡丹籽油中含有抗癌活性很强的奇数碳脂肪酸如C17、C15等,还含有独特香气的山俞酸(含量为0.166%)和少量环状结构的脂肪酸。毒理学研究表明,油用牡丹籽油无急性毒性、遗传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油用牡丹是一种良好的木本油料资源,牡丹籽油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高级化妆品和润滑油制造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2药用价值 油用牡丹根部(丹皮)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含有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芍药苷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清热凉血,活血散癖”,用于治疗热病发斑、吐血、痈疡肿毒等疾病。牡丹酚作为牡丹的主要药用成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惊厥及增强免疫功能等重要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牡丹花是清热解毒的传统药材,其味苦、性平,具有和血、生血、凉血之功效,主治血中伏火、除烦热。牡丹花含有芍药花苷、没食子酸、紫云英苷、丹皮酚等有效成分,对降低血压、镇咳及抗肿瘤等具有较高活性。此外,油用牡丹花中还含有原花色素,而该物质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的物质,抗氧化能力是VE的10倍、VC的20倍,对人体具有很强的保健作用。 1.3其他用途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姓名:张娇娇班级:植物科技与技术学号:201042302 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一、前言 1、调查目的和任务了解新疆植物资源的种类以及分布量 2、范围欧亚大陆的腹地,祖国西北的边陲。新疆幅员辽阔,东西长约20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6,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一、调查地区的社会经济概述 1、人口统计:2005年,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区年末总人口2010.35万人,比上年增加47.24万人,增长2.4%。其中,城镇人口746.85万人,增长8.2%,城镇化率为37.2%;乡村人口1263.50万人,下降0.8%。男性人口1029.65万人,占51.2%;女性人口980.70万人,占48.8%。人口出生率为16.4‰,死亡率为5.0‰。 2、人口增长率: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4‰。 3、民族及人口:全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749.77万人,占总人口的40.61%,各少数民族人口1096.49万人,占总人口的59.39%, 47个民族中,世居于此的主要是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民族。 三、调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南疆干旱,光照长,少雨,年降水量仅20-100毫米,而北疆却达100-500毫米。 地形: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被高山环抱,俗喻―三山夹两盆‖。北为阿尔泰山,南为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 土壤类型:砖红壤(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赤红壤(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红壤、黄壤、黄棕壤(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棕壤(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暗棕壤(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等。 四、调查新疆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分析 野蔷薇:为落叶攀缘性灌木,多花簇生组成圆锥状聚伞花序,单瓣或重瓣,有白、粉、深红等色,蔷薇初夏开花,花繁叶茂,芳香清幽,是庭院垂直绿化的好材料,喜阳光充足环境,耐寒,耐干旱,不耐积水,怕干风,略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最好。 沙棘: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沙棘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 红景天: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粗壮,圆锥形,肉质,褐黄色,根颈部具多数须根。根茎短,粗状,圆柱形,被多数覆瓦状排列的鳞片状的叶。从茎顶端之叶腋抽出数条花茎,花茎上下部均有肉质叶,叶片椭圆形,边缘具锯齿,先端尖锐,基部楔形,几无柄。 鹅绒委陵菜:多年生匍匐草本,叶正面深绿,背后如羽毛,密生白细绵毛,根肥大,富含淀粉。整个植株呈粗网状平铺在地面上。春季发芽,夏季长出众多紫红色的须茎,纤细的匍匐枝沿地表生长,可达97厘米,节上生不定根、叶与花梗。羽状复叶,基生叶多数,叶丛直立状生长。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沙葱: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做各种佳肴,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由于沙葱在砂壤戈壁中生长分布零落,采割极不容易,加之受其生物学特性限制,其产量随年气候的不同而有增减,雨量充沛的年份,产量可大幅上涨。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无毛,高10~30cm。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该种为药食两用植物。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 野苹果:果实呈红色,味酸微微带甜。熟透的果实像苹果一样很粉,果实中间有黑色的籽。一般在入冬季节成熟,大雪前后熟透。是生长在林间小道的灌木。也是长青植物,可以作为盆景,美观漂亮!果实是小时候最喜欢的野果子之一,成熟季节长在灌木丛中星星点点煞是好看。 准噶尔金莲花:植株全部无毛。茎高(10-)20-50厘米,疏生2-3个叶。基生叶3-7,有长柄;叶片五角形,长1.5-4.5厘米,宽2-7.5厘米,基部心形,三深裂至距基部1-2毫米处,深裂片互相覆压,有时近邻接,中央深裂片宽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上部三浅裂,裂片互相多少覆压,边缘生小裂片及不整齐小牙齿,侧深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深裂,二回裂片互相多少覆压。 樱桃李:蔷薇科植物。变种多,其中紫叶李叶片常年紫色,引人注目。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多分枝,枝条细长,开展。叶繁茂,深绿色。花白色。在中国分布于新疆,中亚、西亚、巴尔干半岛也有分布。 11、悬钩子:又名三月泡、四月泡、山抛子、刺葫芦、悬钩子、馒头菠、高脚菠、龙船泡、牛奶泡、树莓、泡儿刺。分布在我国除内蒙古、新疆、西藏以外的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在海拔300~1500 m的向阳山坡、溪边、山谷、荒地和灌木丛中生长。山莓果实氨基酸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 12、草莓:蔷薇科草莓属植物。草莓富含氨基酸、果糖、蔗糖、葡萄糖、柠檬酸、苹果酸、果胶、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矿物质钙、镁、磷、铁等,这些营养素对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草莓有匍匐枝,复叶,小叶3片,椭圆形。初夏开花,聚伞花序,花白色或略带红色。花托增大变为肉质,瘦果夏季成熟,集生花托上,合成红色浆果状体。 13、椒蒿: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粗大或略细,木质,常生有地下茎。茎直立,丛生,下部木质,分枝开展。叶无柄;中部以上叶密集,叶片线状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