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 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
1. 理论分析: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是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原理和规律。
理论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假设、推理和演绎推断。
经济学家通过假设建立经济模型,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推断分析经济模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应的经济理论。
理论分析的优点是能够推导出一般性的原理和规律,提供对经济问题的深刻理解。
2. 实证研究: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经济数据,运用统计学和经济计量学等方法来验证经济理论和观察经济现象。
实证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问题定义、假设建立、数据收集、模型建立和数据分析等。
经济学家通过对大量的实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经济理论的可靠性,并得出对经济政策的建议和预测。
实证研究的优点是基于真实数据,能够提供实证证据,使经济理论更加具体和可靠。
总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既有理论分析的抽象推理方法,也有实证研究的实际数据分析方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提供支持。
经济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经济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旨在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以满足人类需求的方式和过程。
经济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是经济学学术研究的基础,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技巧。
一、经济学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经济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采集和分析实际数据,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以验证经济理论和推断。
例如,经济学家可以通过收集某一地区某个时间段的就业数据,分析就业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2. 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是经济学中另一种重要的方法。
它通过建立和发展经济学理论模型,以推导出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例如,经济学家可以通过构建供需模型,分析价格变化对市场平衡的影响。
3. 实证与理论相结合很多经济学研究都是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
理论提供了研究的框架和思路,实证分析则通过数据验证理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4. 数量与质性相结合除了实证和理论相结合外,数量与质性相结合也是一种常用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数量研究通常通过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而质性研究则通过分析文本、访谈等数据进行定性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在更深层次上理解经济现象,并提供详细的情境和背景信息。
二、论文写作技巧1. 统一的结构论文应该具有明确的结构,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分析和结论等部分。
引言部分应该概述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部分应该总结已有研究;研究方法部分应该详细描述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结果与分析部分应该呈现和解释研究结果;结论部分应该概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 注重逻辑性与连贯性论文的内容应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每个段落都应与论文主题相关。
在论述论点时,应遵循逻辑推理和横向比较的原则,以确保论文的观点和结论合理性和可信度。
此外,段落间的过渡要流畅,以确保文章整体紧密连接。
3. 清晰的语言与表达论文的语言应准确和精练,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意思。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旨在研究人类以有限资源满足无限需求的行为和经济体系的运作机制。
为了有效地进行经济学研究,研究者需要掌握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经济学。
第一部分:理论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理论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理论模型通常使用数学和统计方法进行严密的推导和分析。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本质和内在机制,并提供理论预测。
例如,对于某个市场的价格变化,研究者可以利用供求模型来分析价格变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理论分析,研究者可以得出一些经济行为的普遍规律,这对于指导决策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实证研究除了理论分析,实证研究也是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际数据,以验证或推翻经济理论的假设。
通过实证研究,研究者可以揭示经济现象的实际表现和变化趋势,并提供实证证据来支持或反驳某个经济学命题。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收集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数据来研究货币政策的影响。
实证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和数据处理能力,同时要注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三部分:案例研究除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案例研究也是一种常用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通过深入分析特定的经济事件或市场现象,以揭示其发展和演变的规律。
案例研究可以为经济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供具体的案例和实例,有助于研究者深入理解和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
例如,研究者可以选择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期间进行案例研究,以分析其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
在进行案例研究时,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收集大量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分析。
第四部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实验研究通过在受控环境下构建实验情境,观察和测量人们的经济行为和决策,以验证或推翻经济理论的假设。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 理论分析:经济学研究的起点通常是建立经济模型,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等方法来解释经济现象和问题。
理论分析可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2. 历史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和事件的研究,探讨经济问题的起因、发展过程和结果。
历史分析可帮助经济学家深入理解经济现象的演化及其背后的根源。
3. 实证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和经济数据,对经济现象进行实证研究,找出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分析可以通过回归分析、协整分析、面板数据等方法来进行。
4. 实验研究:通过设计实验或采用自然实验的方式,对某些经济行为或政策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实验研究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并得出一些政策建议。
5. 比较研究: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或不同时间段的经济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索不同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比较研究可以揭示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差异。
以上仅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常见类型,实际上,经济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常常会结合多种方法,并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定需求进行选择和运用。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
1. 理论研究: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是通过构建经济学模型和推导经济学定理来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
理论研究主要以数学和逻辑分析为工具,通过建立假设、推导模型和进行逻辑推理来预测或解释经济现象。
它包括宏观经济学的宏观模型和微观经济学的微观模型两个层面。
理论模型可以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和修正。
2. 实证研究: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经济数据来验证或检验经济理论和假设的方法。
实证研究可以利用统计学工具来分析经济数据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以及经济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实证研究的方法包括实证分析、案例研究、实证实验等。
实证研究可以为经济学提供实证的经验证据,帮助经济学家了解经济现象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经济学研究的方法都需要经济学家运用观察、推理、实证和演绎等方法来进行思考和分析,在理论和实证之间不断进行往返的迭代过程,以构建和完善经济学理论体系。
同时,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还可以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数学、统计学、心理学等。
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经济学的研究中,主要有三种研究方法,即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历史分析。
首先,理论分析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
通过理论模型的构建和推导,经济学家可以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解释和分析。
理论分析的优势在于可以简化和抽象复杂的现实经济问题,从而揭示经济规律的本质。
例如,供求理论、边际分析等都是经济学理论分析的经典范例。
然而,理论分析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因为现实经济往往是复杂多变的,理论模型可能无法完全涵盖所有情况。
其次,实证分析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收集大量的实证数据,经济学家可以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和验证,从而检验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实证分析可以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的实际运行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经济增长与人均收入的关系等都是实证分析的经典课题。
然而,实证分析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因为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可能存在误差,同时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也并非一成不变。
最后,历史分析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经济现象的回顾和分析,经济学家可以发现经济规律的演变和变迁,从而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经济政策提供借鉴。
历史分析可以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认识经济发展的脉络和规律,理解经济危机和波动的成因,为应对未来的经济挑战提供启示。
然而,历史分析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因为历史事件和经济现象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果关系并不总是清晰可辨。
综上所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历史分析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在实际研究中,经济学家往往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期更全面地理解经济现象,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更科学的支持。
希望未来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哪些经济学方法

有哪些经济学方法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涉及的方法多种多样。
以下是一些经济学常用的方法:
1. 数量分析方法:经济学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量化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研究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和相关性。
2. 实证分析方法:经济学家通过实证分析,即根据现有经济理论和数据,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这种方法包括构建经济模型、进行实证验证和经验研究。
3. 比较分析方法:经济学家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或时期的经济数据和制度安排,来研究经济活动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这种方法可以揭示不同经济体的特点和发展路径。
4. 历史分析方法: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历史数据和事件,分析过去的经济情况和变化,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风险。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理解经济发展的背景和演化过程。
5. 形式分析方法:经济学家通过构建经济模型和理论体系,来分析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市场机制的运作。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决策的逻辑和结果。
6. 实验分析方法:经济学家通过实验室或现实环境中的实验,来研究经济决策者的行为和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律。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实证基础。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经济学方法,实际上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非常丰富多样,经济学家会根据具体问题和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旨在研究资源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
为了解决各种经济问题,经济学家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以便读者对经济学研究有一个初步了解。
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方法是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的重要工具。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描述和预测经济行为。
理论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主要方法:1.归纳法:通过从具体经济现象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来进行理论推断。
2.演绎法:基于先验假设和推理规则,从一般规律推断出具体情况。
3.对比法:比较不同的经济理论,找出其中的异同之处,并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
实证研究方法除了理论研究方法,经济学家还使用实证研究方法来分析和验证经济理论。
实证研究方法依赖于实际数据和观测结果,以证明或反驳某个经济假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证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获取经济主体的意见和观点,从而得出关于经济行为和决策的结论。
2.实验法: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经济实验,以评估某个经济政策或理论的效果和影响。
3.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解释历史数据,以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4.案例研究:通过深入研究个体或特定事件,了解其对经济现象产生的影响,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研究工具数学工具数学是经济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经济学家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经济关系,并进行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以下是经济学中常用的数学工具:1.微积分:利用微积分的概念和方法,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如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等。
2.线性代数:通过线性代数的运算,描述和解决多个经济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3.优化理论:使用优化理论来计算经济变量的最优值,如效用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等。
统计学工具统计学是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工具。
经济学家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经济数据,以及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
以下是经济学中常用的统计学工具:1.描述性统计:对经济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包括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 Research Methodologies经济学的研究方法Induction Constructing general theories on the basis of specific observation. Deduction Using a theory to draw conclusions about specific circumstances. Positive statement A value-free statement which can be tested by an appeal to the facts.Normative statement A value judgment.Research onion processThe research process ‘onion’Mark Saunders, Philip Lewis and Adrian Thornhill 2003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可以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
如果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就称为实证经济学,如果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就称为规范经济学。
因此,经济学按其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析是指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要回答的“是什么”的问题,而不对事物的好坏做出评价。
规范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第一,研究方法不同。
这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
实证经济学主要使用实证分析方法,而规范经济学主要使用规范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不同点是:如果依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就是规范分析,如果超脱价值判断去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则是实证分析。
所谓价值判断是指对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实证经济学为了使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研究过程具有客观公正性,结论具有科学合理性,就要避开价值判断问题。
而规范经济学是要判断某一事物的好与坏或是与非,则要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来分析和研究问题。
第二,分析、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不同。
实证经济学要解决的“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要确认事实本身,研究经济问题与经济现象的客观规律与本质联系,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用于对经济事物的分析与预测。
而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要说明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判断,或者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根据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实证经济学可以避开价值判断,而规范经济学必须依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第三,实证经济学研究问题的结论具有比较强的客观性,而规范经济学研究问题的结论则具有比较强的主观性。
实证经济学研究的内容、过程和方法具有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进行检验,结论也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范经济学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分析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因为价值标准是由人事先确定的,对谁是谁非问题不可能有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因而对其客观合理性无法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检验。
我们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的就是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客观实际情况,对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要坚持实事求是。
必须强调指出,经济学研究是由人来进行的,不同的人由于对经济现象和问题分析的价值观念不同,既使都是采用同一实证分析方法,对分析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结果分析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企图超脱一切价值判断,就客观问题本身去分析其规律性,也不可能把决策人本身的主观因素完全排除在外。
另外,在进行规范分析过程中,如果完全脱离客观现实去进行价值分析和判断,也只能是使问题的分析过程步入主观臆想的死胡同。
因此,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以不同的假设前提为条件的两种不同分析方法。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间尽管存在着差异,但二者之间不是绝对的相互排斥的。
规范经济学研究要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研究也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指导。
一般说来,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分析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则越具有规范性。
在对经济现象分析过程中对这两种分析方法需要结合起来进行运用。
二、实证分析的工具(一)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d nonequilibrium analysis)均衡分析就是假定经济变量中的自变量为已知的固定不变的,以观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的条件。
由于在观察过程中,外界条件不断地发生变化,均衡可能是转瞬即逝的一刻,也可能永远达不到,但在均衡分析中,我们只考察达到假想中的均衡时的情况。
均衡分析又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个市场均衡的建立与变动。
一般均衡分析考察各个市场之间均衡的建立与变动,它是在各个市场的相互关系中来考察一个市场的均衡问题的。
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现象及其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能单纯用有关变量之间的均衡与不均衡来加以解释,而主张通过对历史、制度、社会等因素的分析作为基本方法,即使是个量分析,非均衡分析也不强调各种力量相等时的均衡状态,而是强调各种力量不相等时的非均衡状态。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运用的主要分析工具是均衡分析。
比如,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分析,是以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以实现最优化为目标,主要通过边际分析方法来进行均衡状态分析的。
(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stable and dynamic analysis)按照分析经济活动时是否考虑时间因素来划分,分析方法可以分为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不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不考虑均衡和变动过程,只考察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静态分析是一种状态分析,是对一种事物横断面的分析。
动态分析则是引入时间因素,要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考察各种变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因而动态分析又被称为过程分析,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研究的是经济现象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动态分析研究的是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
(三)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动态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的是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比较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原有的条件变动时均衡状态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并把新旧均衡状态进行比较。
动态均衡分析则是在引进时间因素的基础上说明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说明某一时点上的经济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下一时点上该经济变量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整个均衡状态产生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这种分析工具作为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定性分析就是分析研究经济现象内在的性质与规律性。
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
定性分析常被用于对事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
它主要是分析和解决研究对象“有没有”或者“是不是”的问题。
定量分析是将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的有关特征及其变化程度实行量化,然后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从对事物量变过程的分析中得出结论。
从根本上说,定量分析渗透着这样一个观念:世界上一切事物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是可以被认识的;它们的各种特征都表现为一定的量的存在或以不同的量的变化表现其变化的过程。
定量分析是要说明事物或现象是“如何变化的”或“变化过程与结果怎样”的问题。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处在统一的连续体之中。
在实际经济问题分析过程中,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提供基础,定量分析的结果要通过定性分析来解释和理解。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这两种分析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可以利用表0-2中的资料加以说明。
(一)经济理论的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1、定义(definition)。
定义是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规定的明确的含义。
变量是一些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在经济分析中常用的变量有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存量与流量。
内生变量是一个理论中要研究的变量,也称为因变量,外生变量是在一个理论以外的变量,也称为自变量。
比如在研究需求问题时,需求量是内生变量或称为因变量,商品价格是外生变量或称为自变量。
存量是指变量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无关。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化的变量,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有关。
2、假设(assumption)。
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
因为任何理论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以在理论形成中假设非常重要。
比如供给定理就是以厂商对某种商品的供应量的变动只与其价格变动有关,而厂商的生产目标、相关商品的价格等因素相对不变作为假设条件,研究厂商对某种商品供应量的变动与其价格变动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离开了这个假设条件,供给定理所说明的厂商在一般情况下对某种供应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同方向变动关系就不存在或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3、假说(hypotheses)。
假说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在理论研究中提出假说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往往是对某些现象的经验性概括或总结。
假说必须经过验证才能说明它是否能够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
因此,假说并不能凭主观臆断而产生,必须来源于社会经济实践,通过对客观实际的观察分析来得出。
4、预测(prediction)。
预测是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
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估计未来,根据已知推断未知。
科学的预测是一种有条件的推测性说明,这种推测性说明是根据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客观联系,以所掌握的过去发生的与现在存在的反映客观事物状态和发展过程的信息资料为基础,是进行科学决策的一种依据条件。
正确的假说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正确地预计未来,降低经济决策的风险性。
(二)理论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口述法,或称叙述法。
用文字来表述经济理论。
2、算术表示法,或称列表法,用表格来表述经济理论。
3、几何等价法,或称图形法。
用几何图形来表述经济理论。
4、代数表达法,或称模型法。
用函数关系来表述经济理论。
在实际的经济分析过程中,往往是把上述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运用的。
The methodology used by economics is similar to that used by natural scientists. Economists construct models which they use to explain and predict economic phenomena. These models can be tested by appealing to facts and seeing how successfully they have been predicted or explained by the model. Unsuccessful models can be either abandoned or amended.Being a social science, economics is concerned with human actions. Making accurate prediction in economics is very difficult given that economics is not a laboratory science and has to deal with a constantly changing environment. Economists can help governments to devise policy by examining the consequences of alternative courses of action. In doing this, it is important to separate positive questions about what the effects of the policies are, from normative ones as to what the goals of policy should be. Economists in their role as economists have no superior right to make normative judgments. They do, however, play a major role in assessing whether a policy meets the political objectives of government (or opposition).Exercise: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for each question.1. In a market-based economy the scarcity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 means thatA. ? Consumers must inevitably consider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their choicesB. ? The economy cannot produce on it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C. ? The economy cannot achieve economic growth every yearD. ? Inflation is inevitable2. Profit is most likely to be an economic objective ofA. ? entrepreneursB. ? consumersC. ? governmentsD. ? labour3.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a positive economic statement?A. ? nurses working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should be on a maximum working week of 50 hours per weekB. ? the extent of income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Kingdom has increased over the last 30 yearsC. ? the rate of unemployment is too highD. ? the national minimum wage rate should be increased to £5 per hour for all workers4.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best described as a normative statement?A. ? Extra funding for the NHS may involve some switching of spending from other servicesB. ? A reduction in health care spending will have most impact on lower income householdsC. ? A reduction in spending on the NHS will result in some job lossesD. ? Free health care should be provided to everyone free at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and not based on ability to pay5. Choice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basic economic problem becauseA. ? wants increase with incomeB. ? limited economic resources have many alternative usesC. ? high demand leads to higher market pricesD. ? scarce economic resources are distributed equally6. Economics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the study ofA. ? allocating scarce resources to satisfy unlimited wantsB. ? how new wants and economic resources are producedC. ? how to make more effective use of resources through reducing wantsD. ? determining how the government should allocate resources7. The opportunity cost to society of constructing a new motorway would beA. ? The other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would be produced if the motorway were not builtB. ? The financial cost of the roadC. ? The loss of farmland and natural habitat used in order to build the roadD. ? The other goods and services which labour employed constructing the road could produce8. When an economy operates on it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 it isA. ? not producing demerit goods such as cigarettesB. ? satisfying all the economic wants of consumersC. ? maximising the profits of producersD. ? productively efficient9. In economics it is generally assumed that the MAIN objective of firms is toA. ? employ more workersB. ? reduce price and satisfy as many consumers as possibleC. ? maximise the company share price on the stock marketD. ? maximise total profits10.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a normative economic statement?A. ? Some medicinal drugs are ineffectiveB. ? The government regards health care as a merit goodC. ? The government should spend more on the health serviceD. ? Building a new hospital involves an opportunity costAnswer: 1A 2A 3B 4D 5B 6A 7A 8D 9D 10C教学参考书:1、孙建锋:《经济学基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