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常考话题

作文常考话题自然探索类

一、要点梳理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来,自然类考题也日益受到命题者青睐,成为中考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阵。自然类考题多以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出现,无论是名山大川的风景,还是身边一草一木;无论是季节里的春夏秋冬,还是自然里的风霜雨雪,均是命题的范畴。从近几年全国中考命题情况来看,自然类命题的内容集中在三方面。

一是欣赏风景类,意在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环境。风景在路上”(山东聊城)、“雨露”(甘肃兰州)、“这里风光______好”(四川眉山)、“面对自然”(江苏徐州)、“一朵美丽的浪花”(贵族铜仁)。

二是借景言情类,意在引导学生珍惜生活。“如星子滑过夜空”(天津)、“我喜欢这样的旅行”(广西北海)、“阳光灿烂的日子”(山东济南)、“阳光路上”(江苏连云港)、“冬天里的一缕阳光”(湖南邵阳)。

三是哲理感悟类,意在引导学生品味自然。“月亮离我有多远”(温州)、“春嫩不惧寒”(吉林)、“春风吹又生”(湖南长沙)等。不难看出,这类考题虽然以自然风景为切入点,但更多的是从“阳光”、“风雨”、“树木”、“花草”、“月亮”等具体景物出发,引发考生对社会生活与人生的思考。

二、方法点拨

要写好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这里我们主要讲解两种写作手法: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一)借景抒情

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那么如何写好借景抒情的文章呢?

1.要眼中有景,心中有景

要细心观察并且善于捕捉身边的景物。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城市建筑以及身边的万事万物,只要我们愿意,都可以为我们所用。

当我们学会了捕捉身边的景物,一缕阳光、一颗小草、一丝清风、一抹残阳,写起来就容易多了。因为景物也是有特点的,抓住了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等特点,再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加以修饰,这样,就不会感觉单调乏味了。

2.张开联想、想象的翅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1)多种感官及修辞的结合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文段中作者调动了多种感官,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将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的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2)动静态相结合

乍暖还寒的日子,正是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近的时刻。最让人心动的地方,是小河边那一排排垂柳。几天前,还是暗褐色的柳条,竟魔术似的变得浅黄鲜嫩

起来,亲手扶起看时,那胭脂色的叶苞里露出一点点毛茸茸、浅绿色的新叶来,极像小姑娘羞怯的脸庞。

微风过处,柳枝低垂,拂过水面,漾起圈圈涟漪。

上面的选段中,作者描写的初春杨柳出绽时的美,有静态的描写,也有动态的描写“漾起圈圈涟漪”;同时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还有对杨柳外在色彩方面的描写,总体来看,写得绘声绘色。

(3)想象和联想

看!太阳像个好胜心很强的孩子,正在炫耀自己的彩衣,它把彩衣搭在天边,惹得周围一片红彤彤、金灿灿。太阳又像一个很强壮、顽皮的少年,只是探了探自己红红而朝气蓬勃的圆脸。

将太阳拟人化,日出景象被描写得形象丰富,立体感很强。

3. 景物的象征意义与情一致,直接写;景物的象征意义与情不一致,改造写。反衬的手法是改造景物的最好方法。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与“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中都写到了枫叶,但它所代表的感情却大相径庭。杜牧看了一路风景,陶醉在美好景物中产生了愉快的感情,而经霜的枫叶,层林尽染,如火如霞,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作者愉快的感情相一致。但是,这一派美景在莺莺的眼里就不那么可爱了。《西厢记》里有一折戏叫“长亭送别”,讲的是相国夫人找藉口要张生赴京赶考,想以此来拆散张生与莺莺小姐的美满姻缘,莺莺送张生上路,在莺莺的唱词中有这么一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霜打枫叶,红得那么醉人,这是可喜的景物,而莺莺只有悲情,哪有喜悦;也就是说,可喜的景物反而引起人的哀情,情景不一致,怎么办?改造一下,把枫叶说成是“点滴离人泪”,这样情与景就一致了。怎么改造景物呢?告诉大家一个秘诀,运用反衬的手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请同学们对这首诗作简要的分析。

兵士出征时,心里是愁苦的,诗人写道:“昔我往昔,杨柳依依”,杨柳在春风中飘荡的美好景物反衬了兵士的愁苦,春天是欢乐的季节,兵士却在这时被迫出征,所以显得加倍愁苦。兵士回来时的心情是愉快的,诗人写道:“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风雪交加的冬天赶路是艰苦的,用苦来反衬愉快的心情,表现了兵士急于回家,而不顾雨雪忙着赶路,加倍显出心情的愉快。可见,反衬在表达感情上很有力量,可收到加倍的效果。顺便提一下,这首诗也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典型事例。

4. 酝酿真挚感情,做到情景交融

有景无情,这样的景是没有生命的;有情没景,这样的情只能叫无病呻吟;情景交融才是作文的最高境界。因此,再好的景物描写都是为情服务的。借一丝盛开的鲜花表达一种愉悦、舒畅的心情;摘一轮明月寄托一份思乡的情怀;雨中漫步叙述一份浓浓的友情。心中有了情,眼中的景才有了可依托的灵魂。因此,在写作文时,清楚了自己要表达什么情,写的时候就不会漫无目的了。另外,在叙事类作文中插入借景抒情的手法,作文会更加丰富,更感人。在叙事类作文中适时穿插景物描写,更能增添文章的感染力。

5. 通过多种角度来抒情

(1)通过叙事抒情

一个人的感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有时接触某个人,或者亲身经历了某一件事,心中有所感慨,就要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比如,有个孩子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当她要离开祖母到外地上学时,自然会想起祖母对她的爱抚和关怀。于是,她在文章里细致地描写了祖母怎样冒着大雨给她送伞这一生活细节。(2)通过写景抒情

当你心情愉快的时候,登泰山观日出,到香山看红叶,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啊,太美了!”甚至会迫不及待地想把这壮观的景象描绘出来,这是因为景物对你的感情产生了作用,使你“见景生情”。如果你把它写成文章,就叫“借景抒情”。文章写得好,叫“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3)通过议论抒情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一事物表示自己的见解,是有感而发的,通过议论抒情,一般都是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的。还以《我的一家人》一文为例,作者在叙述于伯父一家对他的关怀以后,写道:“这就是我的一家人,他们对我的恩情是我今生难以报答的。然而又何止是这一家人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呢?我无论走到哪儿都感到春天般的温暖,我喜爱的又何止是这一家人!整个社会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以上是借景抒情的几个小方法,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借助景物描写定能为你的文章增色,为你的情感添彩!还不快快动笔写起来!

(二)托物言志

“托物寓意”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花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物象本身,而要通过物象的特点,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实现物与态的融合美。那么如何写好托物言志类文章呢?

1.立意要明确

一篇文章的立意只能有一个,而且必须明确,不能云里来雾里去。我们要明确自己所要写的对象及其特点,如兰花象征着高洁;竹子有虚心,有气节的品

行;红叶历风霜儿愈红。

2.描绘要具体

文章的立意明确了,怎样才能很好地表达情意,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生动感人呢?这就首先要抓住所托之物的“形”,进行具体的描绘。这个“形”既指它的整体特征,也指它的局部特征。例如:在房屋的墙面上、房顶上;在花园的栅栏上、篱笆上,爬着一种绿色的植物,这就是“爬山虎”。它偎依在洁白的粉墙上,绿白相间,犹如一大块翡翠镶嵌在白玉中,格外美丽。“爬山虎”不如它的名字那样威武。它没有有牢固的根基,它的干和枝差不多粗细;但是,它奋发有力,坚强不屈,无数只“脚”攀住墙壁,在你没注意的时候,又迈出了一步,努力向上攀登。它柔软而强劲的身体里,显露的坚强毅力和无限生机,使人望之油然而生敬意。

3.联想要恰当

既然是“托物寓意”,就必然要采用象征手法展开联想。而类比往往是引起联想、运用象征手法的基础。例如《白杨礼赞》的白杨树和北方农民的类比

点是“质朴、坚强不屈”;白杨树和哨兵的类比点是“傲然挺立,坚强不屈”;白杨树和我国民族解放战争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的类比点是“团结一心,力求上进”。

4.过渡要自然

这类文章,要求作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信笔写来,舒卷自如。这样写似乎很散,但他却要求“神不散”,因此要做到文章中除了有一根思想感情的红线外,还需要有较明显的却又是自然的句、段作为过渡。例如:“爬山虎”没有五颜六色的鲜花那种娇艳的姿态,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但它却给人以力量,使我们努力奋进。每当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正想偷懒时,一想到“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就感到羞愧。这时,就会立刻振奋起来,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作者用“你要说他不美丽,但他却给人以力量,使我们努力奋进”这样的过渡句很自然的引出了爬山虎生活中带给我们的启示。

5.了解常用的象征意义

银杏——古老文明松柏——坚强伟大芝兰——正气清远百合——团结友好

紫荆——兄弟和睦椿萱——父母健康竹子——正直虚心红枫——革命热诚

石榴——子孙繁昌牡丹——繁华富贵梅花——坚贞不屈茶花——战斗英雄

桂花——高尚不俗橄榄枝——和平黄月季——胜利含羞草——知耻

吉祥草——鸿运祥瑞寿星草—延年益寿铁树——庄严菊花——高洁

杨柳枝——依依不舍并蒂莲——夫妻恩爱红豆——相思荷花——无邪梅花——“香自苦寒来”

以上是写好托物言志类文章的一些小方法,现在我们来看一篇优秀范文:

梧桐细语

秋,梧桐叶落的季节。站在街道中央,看两旁一片片飘落的梧桐树叶,倾听它们的细语:“虽然凋零的命运我们无法摆脱,但在落下的一刹那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会跳出美丽的舞蹈,这是我们所能掌握的。”

是吗?我走到梧桐树下,仰望,一片叶子打着旋儿,像在跳芭蕾,随风飘摇,像天鹅的羽毛,那是四小天鹅吗?这变幻的舞姿让我惊叹,这软弱的、枯黄的、易碎的生命演出了最美的一场舞蹈。(描写)那柔情中也蕴含着刚强,像是在极力让我相信,这样的优美,它是办得到的,这种辉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这一叶叶、一声声,终于让我不再怀疑:即使失去再多,但有一点是我们可以掌握的,那就是自己的价值。

每每诵读唐诗宋词都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但每当读到李清照,婉约派的代表人物,那位著名的女词人,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生命中,她失去了很多,丈夫、亲人、朋友……她背负着国亡的痛与一些本不该受到的谴责默默地走着,她无法改变苦难,于是,她开始创造辉煌。她相信,人格、精神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于是有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领悟,有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叹,有了“凄凄惨惨戚戚”的凄美……她用自己掌握的,展示了自己的人格和才情,添进了自己的柔情与刚直,装饰了宋词,也如梧桐叶一般在失落时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这一瞬间的联想让我陷入了沉思。生活是多彩的,种种诱惑常常会让我们失去了尊严、

人格,而这些本来对我们来说,却是相当重要的,出身有卑微、娇贵,但人格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若这些失去了,那么手上将会空空如也,人与一般动物又有何差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表现的又岂止是一种英雄的豪情,简直是人与命运抗争的一曲壮歌!

不知何时,手心多了一片梧桐树叶,我凝视着它,它不再是单薄的、弱小的、脆弱的叶子了,那枯黄早已闪烁出夺目的光芒。瞬间,我又听到了它的细语:“跳出最美的舞蹈,这是我们所能掌握的……”手上突然觉得好重好重。

三、拓展延伸

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借景抒情的优美段落,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裨益。

1.大多数的树根和花根都不美丽,而大多数的花却光彩夺目,美丽照人。正因为这些并不美丽的树根花根,才有了树木的青翠茂盛,才有了牡丹的国色天香,桂花的芳香四溢,梅花的傲雪红艳……世界正因为根所伸出的美丽而变得丰富多彩。其实我们人也一样,外表只是一种装潢,而真正表现自己的是伸出的美丽。

2.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失去了真实的历程,也就失去了意义。3.冬,乘着秋风而来,它没有春的姹紫嫣红,没有夏的丰富美丽,更没有秋的硕果累累。一提起冬,不少人立刻想起它的寒冷萧条,枯木残草。其实不然,冬的个性就在于此。

4.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5.每一滴水都折射出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双眼睛都嵌进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条泛着清丽的旋律的小溪都闪烁着美的光辉。不要空叹人世的无奈,且用美丽的心情来看待人世的繁华多彩,细细品味那无处不在的美吧!

6.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之后,终会占有蓝天。7.也许你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忍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也许你只是一条涓涓小溪,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也许你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终会翱翔蓝天。

8.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9.音符如一个个的小天使,带着一丝微笑,带着一丝调皮,从我的指间轻轻溜出,连缀成彩虹般美丽的乐章。音符们柔柔的,一个接着一个,张开小嘴,把弹奏者的心情,借着圆润的乐曲,轻轻地唱了出来。于是,甜甜的音符仿佛充满着花香的气味。我全身的细胞如饮了甜甜的花酒,醉倒在音符的怀抱里了。

10.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不能遗忘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便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是以什么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

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回报。

11.流逝的日子像一片片凋零的枯叶与花瓣,渐去渐远的是青春的纯情与浪漫。不记得曾有多少雨飘在胸前风响在耳畔,只知道沧桑早已漫进了我的心爬上了我的脸。当一个人与追求同行,便坎坷是伴,磨难也是伴。

12.月亮让黑暗的夜晚有了生机,有了光彩,有了自信。她能让天空静如明镜,美如缀满宝石的绸带,浅如大海的蔚蓝……睁开双眼,这绝不是电影,而是月亮的杰作。

13.窗外静静地飘着雪花。远方有一缕若隐若无的琴声,像在讲述一个缠绵悱恻的故事。我独坐窗前,与书中的人物默默的交流着心语。为他们的欢乐而欢笑,为他们的痛苦而悲伤。大雁早已了无踪影,窗前黄叶被白雪掩埋。这时的我已稍稍懂得一点欣赏文字之美。在慢慢咀嚼那些如泣如诉的语言中,在静静地感受那些细腻悠长的笔调时,眼前时时会出现几个鲜活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但在那时,我依然把它看作是一部动人的情感小说,只是,写的是少数民族而已。

14.冰雪覆盖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团火来取暖;暗夜无边的时候,我们需要点点星光来取暖;前途茫茫时,我们需要一盏航灯来取暖……四季轮回,心里滤不去的是烦恼和忧愁,脚下滤不去的是艰辛和伤痛。寒天冷日,让我们用什么来温暖迎风而立的自己?留些真诚给自己取暖吧!

15.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奏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断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

16.春之韵曲,不是疾风骤雨,却能润泽万物;不是骄阳炽烈,却能解冻生命;不是夏花灿烂,却能撒播希望。春的轻拂,好象母亲的叮咛,柔软而温馨,熨熨帖帖地流进我们的心田,在那里埋下一粒种子,润润地吹上水汽,给它注入生命勃发的原动力。

考点:旨在唤起大家关注自然、欣赏风景、珍爱环境的思想情怀。

重难点:掌握写好自然探索类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易错点:对环境描写得不够生动或不能情景结合。

题模一:托物言志

例5.1.1 自己选取某种事物(向日葵、翠竹、青松……),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写一个200-300字的片段作文。【答案】【范文1】苔藓

苔藓,竟是这样一种很不起眼的绿色小生命:它没有云杉的挺拔高大,也没有花儿那样的阵阵清香。它只是一片矮矮的小生命,成千上万挤挤挨挨地生长在一起,默默无闻地点缀着大地。它在阴暗潮湿的角落,甚至在人迹稀少的冰雪极地,也照样顽强地生长。

苔藓是那么微小,甚至难以区分它们的茎和叶呢!这种植物,虽然没有可以炫耀的花朵和果实,但是它们那种坚忍不拔的生命力却是值得赞扬的。

我爱苔藓,因为它有着坚忍不拔的生命力。

【范文2】青苔

青苔不会开花,哪怕一朵小小的花;青苔不会结果,哪怕一颗小小的果。它们几乎被人们忘却了,但它们并未轻视自己的力量。它们默默地、执著地奋斗着,用自己整个绿色的生命渲染着块块岩石。有沃土和阳光,可以长出奇花异草,但在一块块岩石之上,除了青苔,又有谁能留下生命的颜色,开

拓出茵茵的“绿洲”?

【范文3】火柴

火柴,细细的身子,绿色的头,它们平常而又渺小。近百根火柴睡在一个小小的盒子里,虽然挤挤拥拥,但是它们还是排列得整整齐齐,默不作声。等待着,等待着人们用上它们的那一瞬。

它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看上去简直微不足道,可是,如果没有火柴,能烹出香甜可口的饭菜吗?当火柴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瞬,也就是它们生命的最后一刻。它们牺牲了自己,燃起了一团熊熊的火。它们不像蜡烛,用紫红光焰和洁白如玉的外衣打扮自己;更不会在燃烧的时候像蜡烛那样淌下伤心的眼泪,怜惜自己。

它们毫不犹豫,“嚓”地一声,转眼就成了灰烬。这短暂的生命,竟给人类带来了光和热,所以,我说它们是伟大而崇高的!

【范文4】绿叶

喜欢上绿叶或许不只因为绿色,更重要的是它那平和而不张扬的个性。默默地,孕育着它的生命,一年就是一生,不必有漫长的等待。春天,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没有惊喜,也不需要关怀。在风雨中,顽强地挺过这短暂而美丽的一生。当秋天到来的时候,一切又是那么顺理成章,顺着风轻轻的飞舞,悠悠地打着旋,转着圈,在空中划下一道美丽的弧线,最后恋恋不舍地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么绿叶对根的情谊想必就是如此吧!

【解析】这是典型的让孩子们写托物言志类的作文,注意按照我们前面讲过的几点:首先,确定立意,其次;进行具体描写、过渡自然等。

例5.1.2 自然里的一草一木,不仅可以传递美好真情,还可以传递生活哲理。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自然之物,触动过你的情怀,或是让你明白生活的道理呢?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6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范文1】享受惊雷

春天格外喜欢突降暴雨,也格外喜欢带些惊雷。最近几次打雷,总挑在半夜里,总要惊醒不少人。你或许不会想到,本姑娘并不讨厌它。

窗外突然飘起毛毛细雨,不久转为倾盆大雨。路灯下的一切都迷蒙而脆弱。清脆的雨点杂乱地拍击不镑钢窗,再跳转到屋檐成串掉落,汇成水流。尽管窗外世界变化莫测而精彩多姿,窗子里面的人却是笼里之鸟,独享安静,与窗外绝缘。雷仿佛是打破这一切的使者。小时候,妈妈就叮嘱过,打雷天别去外面走动,别开电器,别站在水里,也别站树下,每个打雷天都是如此,所以现在我能做的事十分有限。尽管打雷天束缚了我,我的思维却飘得更远。

雷到来之前,先要派闪电出来兜一圈,好像闪电是他养的什么哮天犬,而自己是法力无穷的二郎神。闪电总如昙花一现,眨眼间消失了,接着是雷的主场。有时候他先试探性地叫一声,见无人叫板,底气就足了,摁着那半边天不放手,狂吼狂叫,惟恐落下了任何一个人的耳朵。他像踢进球的运动员一样撒丫子跑,你无法预测下一次他会在哪儿忽然出现。他总觉得自己是王者。雨下得大,他必须威力比雨大,必须超过雨;闪电抢了他风头,他更要使出十八般武艺来压制闪电;甚至是雨泊里怪叫的摩托车,也是雷打压的对象。

半夜三点的时候,又打了一次雷,我很自然地被吵醒,靠坐在床头发了会儿呆。没多久,房门被推开,妈妈进来了。妈妈担心我会被雷声吓到,特地来陪我。我知道,在多少个有些风吹草动的深夜,妈妈都这样轻轻地进来,注视我的睡相,掖紧我的被子,只是我多数时候都不知道而已。你看,打雷时我常忘记很多东西,又记起很多东西。小时候我怕雷,妈妈就抱着我睡,我总觉得很安全,很舒适。不管是雷,还是复杂的世界,妈妈总会保护我。我只需数着雷声,毫无顾虑地悠然入睡。

妈妈也许不知道,如今我已经很享受打雷的夜晚了。常有人说,要善于“于无声处听惊雷”。我承认,这也许是一种境界。但很多时候我都会想,人世间的雷声无处不在,我当及早学着“于惊雷处听无声”。处惊雷声中,作不避之避,我想,古人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也有这层意思吧。几声响雷,有什么关系呢,我清楚的知道,明天早上,打开窗子,仍将看到姹紫嫣红的世界。

我喜欢打雷的夜晚,因为这时我可以放下一切负担,什么也不做,安静地享受归宿感。

【范文2】沿途的风景

循着那条蜿蜒前伸的羊肠小道,身旁的野花盛开,鲜艳非常。驻足凝望它粉嫩的花瓣,清香扑鼻。刚一伸出手触到了花身,潜意识告诉我放下杂念,不懈前进。我却第一次违背了自己的意愿。终点固然重要,可沿途的风景同样迷人,于是我任凭花芬芳我的衣襟,芬芳我的世界。

时光追溯到考前100天誓师大会的时刻,就在我们应届生全部举起右手,握紧拳头时,信念自那一刻起,无悔地在我心中铭刻:决胜中考,高声呼喊“我能行”!那是立下誓言的一刻,勾勒了我心中的美好蓝图,成为一道经久不衰的风景。

冷夜,骤雨。昏黄的灯光下映衬着我苍白无力的身躯。“真讨厌,真讨厌!”我的不满情绪终于在这一刻对着温柔的母亲爆发了。我很讨厌自己那时的行为,可谁又能听我诉述呢?

繁重的课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严厉的责备让我心力交瘁,殷切的盼望又使我羞愧万分……这一切的一切交织在心头,围绕在耳边,回荡在脑海。母亲默默地离开了房间,轻轻地带上门。寂寞有时袭来,继续投入到繁重的课业中,任凭它将我吞没。

又过了好久,门吱吱地开了,我不想回头,于是自顾自地写着作业。一股清新的奶香溢散开来,传播到房间的每个角落。我禁不住回头,啊!这是母亲泡的我最爱喝的奶茶!欣喜万分的我小心翼翼地触到杯壁,将它端起。入口的一刹那,冬日的温暖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间中升起,温暖毫无预兆地涌上心田,滋润心中那块竭尽干涸的土壤。浓浓奶香味,淡淡慈母情。顷刻间,烦恼被温暖融化,似乎在一瞬间抵达了繁花如锦绣的春天。

我端起喝得一滴不剩的奶茶杯,冲出门去。母亲正站在门口,背对着我,依靠着墙壁,若有所思。一转身,见我来了,笑靥便在她脸上绽开,就像两朵花。她轻声问道:“还要一杯吗?”霎时,不知名的情感侵润了我的眼眶,在那上下求索的羊肠小道上,开出了一路的花,芬芳异常。那是一道温暖的风景。

沿途的风景很美,美得顽强,美得坚定,美得经久不衰,美得温暖如春。沿

途的花儿啊,芬芳了我的衣襟,芬芳了整个世界。沿途的风景啊,伴我成长,陪我携手走过每一个风霜雨露,每一个风和日丽。

不要总在乎终点,沿途的风景同样也会给人美的感受,成功的激励。【解析】写好本文至少得突破两点。一是要细绘美景。可以细腻描绘,让景物栩栩如生、宛如画卷;可以前后呼应,让景物多次出现,让结构呈现别致的美感。二是要传递情理。我们要通过某种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自然事物,表达自己对美好情感与生命哲理的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