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整理(课文注释、古今异义、多义词、通假等)

促织整理(课文注释、古今异义、多义词、通假等)
促织整理(课文注释、古今异义、多义词、通假等)

促织

课文注释—蒲松龄

1.宣德:明宣宗年号(1426-1715)

2.尚:崇尚,爱好。

3.西:这里指陕西。

4.华阴令:华阴县县官。

5.才:(有)才能。这里指勇敢善斗。

6.责:责令。

7.里正:里长。

8.游侠儿:这里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9.昂其直:抬高它的价钱。直,通“值”。

10.居为奇货:储存起来,当作稀奇的货物(等待高价)。居,积、储存。

11.里胥:管理乡里事物的公差。

12.科敛丁口:向百姓征税摊派费用。科敛,摊派、聚敛。科,聚敛。丁口,老百姓。丁,成年男子。

13.操童子业:意思是正在读书,准备应考。操……业,从事……行业。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14.售:原意是卖卖物出手,这里指考取。

15.迂讷:拘谨而又不善于说话。

16.累尽:牵累而耗尽。累,牵连,妨碍。

17.裨益:补益。

18.款:款式,规格。

19.宰严限追比:县令严定期限,催促缴纳。追比,旧时地方官吏严逼人民,限期交税、交差、逾期受杖责,叫“追比”。

20.流离:淋漓

21.能以神卜:能够凭借神力占卜。

22.红女白婆:红妆的少女、白发的老婆婆。

23.爇香:点燃香。

24.翕辟:翕,合。辟,开。

25.竦立:恭敬地站着。

26.无毫发爽:没有丝毫差错。

27.食顷:吃一顿饭的功夫。

28.兰若:寺庙,即梵语“阿兰若”。

29.青麻头:和下文的“蝴蝶”、“螳螂”、“油利垯”、“青丝额”,都是上品蟋蟀的名字。

30.有古陵蔚起:有古坟高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的样子。31.蹲石鳞鳞:蹲踞着的一块块石头向鱼鳞排列。

32.冥搜:用尽心思搜索。冥:深。

33.趁:赶。

34.蹑迹披求:追(蛤蟆的)总计,拨开(丛草)寻求。蹑,悄悄追随。披,拨开。

35.蟹白栗黄:蟹肉和栗肉,指蟋蟀吃的精饲料。

36.斯须:一刻工夫,一会儿。

37.业根:祸种,惹祸的东西。业,业障,佛教用语,罪恶的意思。

38.复算:再算账,追究。

39.强呼欲绝:头撞地,口呼天,几乎要绝命。抢,碰撞。

40.向隅:面对墙角(哭泣)。《说苑》:“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哭泣……”后人用“向隅”,含有哭泣的意思。

41.藁葬:用草席裹着尸体埋葬。

42.惙然:气息微弱的样子。

43.气断声吞:出不来气,说不出话,形容极度悲伤。

44.交睫:闭上眼睛要睡。

45.东曦既驾: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东曦,指日神东君。曦,日光。既驾,已经乘车出来。古代传说,日神乘着六龙驾驭的车。

46.觇视:窥视。

47.裁:通“才”,刚刚。

48.超忽:形容跳得轻快而高。

49.审谛之:仔细地(看)它。

50.土狗:蝼蛄的别名。

51.日与子弟角:天天和伙伴(的蟋蟀)角斗比赛。子弟,年轻人。

52.售者:这里指买主。

53.造庐:指到家。造,到……去。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

54.胡卢:形容笑的样子。

55.比笼:并放着的笼子。

56.惭怍:惭愧。

57.固强之:坚持要较量较量。固,坚持、一定。强,迫使。

58.顾:但。

59.蠢若木鸡:形容神貌呆笨。《庄子·达生》篇说,养斗鸡的,要把斗鸡训练得镇静沉着,仿佛是木

头雕的,才能够不动声色,战胜别的斗鸡。

60.龁:咬。

61.翘然矜鸣:鼓起翅膀得意地叫。翘,举。矜,夸耀。

62.尺有咫:一尺多。咫,八寸。

63.虫集冠上:蟋蟀落在鸡冠上。集,止。

64.翼:同“翌”。

65.抚军:官名,巡抚的别称,总管一省的民政和军政。

66.细疏:仔细地陈述。疏,臣下向君主陈述事情的一种公文,这里作动词。

67.无何:没多久。

68.卓异:(才能)优异。这是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

69.又嘱学使:又嘱,是抚军嘱。学使,提督学政(学台),是专管教育和考试的官。

70.俾入邑庠:使(他)进入县学,即做秀才。俾,使。邑,县。庠,学校。

71.百顷:和下文的“万椽”,都极言其多。

72.牛羊蹄躈各千计:意思是牛羊几百头。蹄躈,亦作“蹄噭”,古时用以计算牲畜的头数。噭,口;躈,

肛门。见《史记·货殖列传》。千计,是说很多,不是实数。

73.裘马过世家:穿的皮衣和驾车的马都超过时代做官的人家。

74.异史氏;作者自称。《聊斋志异》里边有许多怪异的事,所以称异史。

75.贴妇:把妻子做抵押品去借钱。贴,抵押。

76.独是:唯独这个。

77.以蠹贫:因做书虫而贫穷。蠹,蛀虫,这里用来比喻侵耗财务的胥吏。

78.令尹:县令,府尹。这里是沿用古称。

79.恩荫:得到恩惠荫庇。

80.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一个人升天,连他的鸡犬也成仙。比喻一个人发迹了,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

着得势。

通假字

1、昂其直(通“值”,价值)

2、手裁举(通“才”,刚刚)

3、两股间脓血流离(“离”通"漓",淋漓)

4、翼日进宰(通“翌”,第二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再)

6、而高其直(通“值”)

7、牛羊蹄躈各千计(通“噭”)

8、复之以掌(通“覆”,覆盖)

9、假此科敛丁口(通“借”)

10、而翁归(通“尔”,你)

11、取儿藁葬(通“缟”,用草席)

一词多义

(1)以一头进进献

(2)径进以啄前进

(1)鸡健进,逐逼之逼近

(2)与村东大佛阁逼似极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

(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1)然睹促织然而

(2)俨然类画……的样子

(3)成然之以……为然,认为……是对的

(1)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2)笼归用笼子装

(1)因责常供要求,责令

(2)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3)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4)以塞官责责任,差使

(5)受扑责时责罚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倒下

(1)成顾蟋蟀笼回头看

(2)徘徊四顾看,环视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只是,但是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

(3)无毫发爽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

(2)亦无售者买

(1)岁征民间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不终岁年令

(1)令以责之里正县令

(2)急解令休止使,让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2)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更加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

(2)虫跃掷径出腾跃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

(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裘马过世家超过

(2)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

(1)乃强起扶杖勉强

(2)少年固强之迫使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2)中绘殿阁当中

(1)宰不信相信

(2)信夫确实

(1)宫中尚促织崇尚,爱好(2)虫宛然尚在还,仍然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2)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4)取儿藁葬【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每天】(6)力叮不释【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每天】(8)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这时】

名词活用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2)旬余,杖至百【用杖打】

(3)大喜,笼归【用笼子装】(4)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

(5)儿涕而去【流着泪】(6)自名“蟹壳青” 【命名】

(7)细疏其能【陈述】(8)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

(9)裘马过世家焉【穿着皮衣,骑着马】(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11)仙及鸡犬【成仙】(12)诏赐抚臣名马衣缎【皇帝传达命令】

使动用法

(1)昂其直【使…高,抬高】(2)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4)不如拼搏一笑【使…拼搏】意动用法

(1)成然之【认为…是对的】(2)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3)益奇之【认为…奇特】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薄产累尽【赔尽】(2)近抚之【靠近】

(3)有华阴令欲媚上官【献媚,巴结】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蟹白栗黄【白肉黄粉】(2)成述其异【奇特的本领】

动词作状语

(1)啼告母

同义复词(同义连用)

(1)里胥猾黠狡猾(2)死何裨益益处

(3)填塞门户充满,门口(4)唇吻翕辟嘴唇

(5)急逐趁之追赶(6)虫跃掷径出跳跃

(7)不复聊赖依赖、寄托(8)自增惭怍惭愧

(9)急解令休止/更无休止停止(10)僵卧长愁向后倒下,躺

(11)百计营谋不得脱谋求

古今异义

1、游侠儿: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2、少年:①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3 、久不售售,古义:考取今义:买

4、无出右者右,古义:在上,古代以右为尊今义:右,与左相对

5、户口:①古义:老百姓。②今义:户籍。

句式

判断句:

1.此物故非西产

2.非字而画

被动句:

1.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2.杖至百

介词结构后置

1.问者爇香于鼎

2.既而得其尸于井

固定结构

1.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定语后置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楚有涉江者不是定语后置(此处这个者解释为“……的人”)

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1)俄见小虫跃起不久,一会儿

(2)旋见鸡伸颈摆扑随即,跟着

(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一会儿

(4)斯须就毙一会儿。

(5)未几,成归没多久

(6)无何,宰以卓异闻没多久

(7)既而得尸于井不久,随后

(8)食顷,帘动吃一顿饭的工夫

语文文言文中常考的古今异义词总结

语文文言文中常考的古今异义词总结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必修1-5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教师答案版)

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之粤教版必修1—5通假字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隐藏);“见”通“现”(出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赠送)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你)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 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赐给) 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幽僻) 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引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证明)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箱子)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辗转)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劝酒) 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 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关)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依傍)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十)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海) 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边际)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 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能力)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坏家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现在)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只是) 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

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

导学要点: 古今异义有哪些种类。 教学内容: 、什么叫古今异义?二、古今异义的种类:练习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 ..抗衡。 ②弟走从军阿姨 ..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 练习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东 ..时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④古之学者..必有师 练习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②颜色..不少变

③秋天 ..漠漠向昏黑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练习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②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③兔走. 触株,折颈而死④吾羞 不忍为之下练习5、结实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④璧有瑕,请指示..王 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练习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东家有好女,可怜 ..体无比②牺牲 ..玉帛,弗敢专也 ③天下云集响应 练习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②愿为市.鞍马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三、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②昼夜勤作息.. ③去来 ..江口守空船④今有一人入园圃 ..,窃其桃李 ⑤勤心事公姥 ..,夜夜不能寐⑥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四、综合小练习:区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从此道至吾军不过 ..二十里耳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④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斩荆棘 ⑤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 ⑥属予作文 ..以记之 导学要点: 古今异义有哪些种类。 教学内容: 、什么叫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 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古今异义的种类: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劝学 【通假字】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词类活用】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 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渊博的人 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 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状语后置句: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水为之而寒于水. 师说 【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4)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 (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2、形容词作名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名词作形容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4、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之 (1) 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 (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 (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7) 动词,往,到...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3、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4、而 (1) 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 (2) 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 (3) 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4) 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 (5) 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 归去来兮辞

知识讲解_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实词之 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编稿:李静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 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 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本讲归类整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泪”和“涙”,“睹”和“覩”。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只是因为时代发展,古今音有很多不同,所以这种形式的通假有时特点不明显。 一词多义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例如, 1.从张良是时从沛公(《鸿门宴》)跟随,追随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同上)率领,带领 2.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使……承担(……的责任)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同上)依仗,凭借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同上)违背,违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辜负 3.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老师 吾从而师之(同上)以……为师,把……当作老师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

18个虚词 高考常见文言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秦一城求璧而赵不许(《完璧归赵》)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三)通“如”: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既而】不久,一会儿。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后常接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孔雀东南飞》)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四)何:通“呵”,呵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为什么”。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何乃】译为“怎能”。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④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 (三)作词尾,译为“??的样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4.【乃】

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 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这种词义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 (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 A.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B.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3)词义转移。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 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 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 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 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高中阶段古今异义词汇编

古今异义词 【知识讲解】 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会遇到,古代作品中有不少的词与现代汉语词(字)形相同,但它们的词义都是完全不同,这一定要引起特别注意。 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在阅读中,不能把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理解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合成词。阅读时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要注意区别。 一、古今异义词的分类: 二、如何掌握古今异义词: 1.“牢记迥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要牢记。 例如:“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中的“除”字,在句中当“整理”讲,在现代汉语中是“除去”、“去掉”的意思,古今词义相差比较大。再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的“去”字,在句中是“离开”,现代汉语中是“到……去”,古今词义相反。 2.“辨析微殊”。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辨析。 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字,在句中是“吝惜”的意思,与“爱护”、“爱惜”意思相近,但又有根本区别。再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在句中指“父母兄弟等”,现代汉语指“族外姻戚”。 3.要分辨单音词和多音词。 ①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一个双音词。如“然/后”“地/方”“其/次”“学/者”“其/实”“祖/父”“智/力”“于/是”“交/通”“妻/子”“指/示”“以/为”“因/为”“无/论”等。 ②不要把文言文的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古文中的双音词有两类,一类是属于单纯的的双音词如窈窕、参差、翩翩、仓皇等;另一类是合成的双音词,如社稷、布衣、公姥、作息、缓急、异同、率尔等。 三、部分常见古今异义词对照表: 下面将课文中出现的常见古今异义进行归纳。为方便同学们复习,归纳是按册进行的。

文言文实词精讲: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文言实词精讲 一、文言实词 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 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 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或“×同×”)。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考虑该字为通假字。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偏义复词曾经在全国高考题中出现: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B.每宴飨费千金

古今异义及偏义复词精品

【关键字】语文、方法、成就、地方、问题、现代、地位、利益、能力、作用、关系、增强、逐步、强化、帮助、扩大 高中语文古今异义与偏义复词 古今异义 一.什么叫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古今异义的种类: 1.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练习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2.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练习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练习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②颜色不少变颜色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秋天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春秋古义:年岁、年龄。今义:春天和秋天。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练习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约束古义:盟约。今义:限制。 ②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举古义:攻克。今义:抬起。

高考语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考语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高考语文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练习试题

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练习 A.古今异义练习 一、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是 () 1. 丈夫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 豚男孩 2. 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 祭祀用的牲畜 3. 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 父母兄弟 4. 首领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 下头 儿头领 二、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是 () 5. 风流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 繁华景象 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有功绩有文采的杰出、英俊的 ③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 度浪荡 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风采特异,业绩突出。英俊杰

出人物 三、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是 () 风流⑤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 师 男女私情 ⑥风流倜 傥 潇洒而不拘礼法 ⑦风流蕴 藉风雅潇洒,才华横溢或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⑧是真名士自风 流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四、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是 () 风流⑨风流笃厚,禁罔疏 阔 风俗教化 ⑩风流韵 事 指男女私情 ⑾一代风 流 指开创风气,为当世所景仰的人物 ⑿风流浪 荡

男女私情,放荡不羁 五、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是 () 6. 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 交错沟通 7. 中国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 衡 中原 8. 猖獗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 日凶恶而放肆(用:因此因为)9. 更衣权起更衣,肃追至宇 下 上厕所 六、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是 () 10. 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 多少 11. 开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 气扩大12. 慷慨能使人慷慨涕泣 矣 激动大方叹息 13. 老大少小离家老大 回 年老 七、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古汉语中常见的古今异义整理

古汉语中常见的古今异义整理常见的双音古今异义整理 非常(意外的变故,不平常;十分,很) 行路(路人;走路)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行李(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等) 夫人(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坏人的党羽) 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保养) 山东(崤山以东;山东省) 婚姻(儿女亲家;结婚) 丈夫(男子;女子的配偶) 根本(树木的根部;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 逢迎(迎接;说话、行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上路(高高的道路;走上路程) 学者(求学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 从而(跟从、来;因果连词)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 不必(不一定;不需要) 经营(搜集、保存;筹划、组织) 智力(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 于是(由这种情况;连词)

空中(中间是空的;天空) 行为(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 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的) 痛心(痛恨;极端伤心) 首领(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颜色(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 浩荡(荒唐;水势浩大) 可怜(可爱、可惜;值得怜惜) 自由(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便利(吉利;方便) 交通(交错相通;水陆运输的总称) 老大(年龄大;排行第一) 成立(长大成人、成人立业;开始存在)可以(可以凭借、可以用;可能或许可)告诉(向上报告;让别人知道) 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 果然(饱的样子;与事实相符) 作案(作几案;进行犯罪活动) 流涕(流眼泪;流鼻涕) 失意(意见不合;不得志) 同气(同胞兄弟;同类) 县官(官府;县令) 无道(无人谈论;没有道德修养)

然后(这样以后;顺承连词) 中国(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 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 左右(皇帝身边的近臣;方位或约数) 约束(规约、盟约;限制、管束) 指示(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的命令) 亲戚(内外亲属;族外亲属) 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从容(言语举动适当得体;不慌不忙) 生日(生活一天天的;出生日)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困境) 无论(更不必说;连词) 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时期) 无赖(活泼顽皮;品行不端) 痛恨(痛心遗憾;仇视愤恨) 感激(感动愤激;深深地感谢)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而死) 因为(于是写;因果连词) 中间(中间夹杂;里面) 开张(广泛扩大;开业) 猖獗(跌倒,引申为“失败”;猖狂无忌) 具体(形体完备;明确、不抽象) 恰恰(莺啼和谐之声;正好)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

初中阶段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汇总 A 1. 安古义:怎么。今义:安静;安全。①尔安敢轻吾射。②安得广厦千万间。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B 1.把古义:握住,拿着,端着。今义:握住;把吃;介词将;量词①手把文书口称敕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病古义:困苦不堪;侮辱;大病今义:生病;疾病。①向吾不为斯役,则早已病矣②寡人反取病焉。 3. 鄙古义:边境;目光短浅今义:品质恶劣;轻蔑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蜀之鄙有二僧。 4. 比古义:等到;挨着。今义:比较,比方,对比。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②其两膝相比者。 5. 被古义:影响。今义:介词,表被动①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6.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质恶劣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7. 布衣古义:平民百姓。今义:布做的衣服。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②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8. 不用古义:不愿做今义:没有必要。①木兰不用尚书郎。 9.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①不足为外人道也。10.博士古义: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老师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②有司业、博士为之师。11.八百里古义:牛今义:指路程①八百里分麾下炙。 C 12. 从古义:跟随;随着。今义:介词;跟从。①战则请从。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③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13. 曾古义:并;尚且;竟;连……都……今义:曾经。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③曾不事农桑。14. 诚古义:果真;确实;实在;的确。今义:真心;诚恳;诚信。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诚如是,则霸业可成。④此诚不可与争锋。15. 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16. 次古义:编次;行军途中停留。今义:量词;次数。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策古义:马鞭子;成编的竹简。今义:政策;策略。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②策之不以其道。18. 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来;出产。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9. 蹉跎古义:过时。今义:光阴白白地过去。①并云自修改而年已蹉跎。20. 才能古义:刚刚能。今义:连词,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名词:才干;能力。①浅草才能没马蹄。 D 21. 但古义:只;仅;不过;知识。今义:转折连词,但是。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③我亦无他,但手熟耳。22. 豆古义:装食物的器皿。今义:一农作物“豆子”。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23.逮古义:及;达到;赶得上;趁;趁着。今义:抓住;捉住;捕。①吾资之昏,不逮人也。24.第古义:仅;仅仅。今义:表序数。①藉第令毋斩。25. 等古义:同样;们。今义:相等;等待。①等死,死国可乎?②公等遇雨,皆已失期。26.堕古义:坏;耽误;摔落。今义:落;掉;往坏里变。①夫不能以游堕事。 ②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27.殆古义:大概。今义:危险;几乎;差不多。①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E

最新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常见古今异义词

最新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常见古今异义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一览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卑鄙——【今义】品性低劣。【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 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不超过。 3.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 4.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丽。好,容貌美。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古义】刚刚一开始.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7.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 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古义】处置、处理。 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②(按规定)处理。【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 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②指非军

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③区域。④部分。【古义】地,土地;方,方圆。 10.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非常——【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 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激——【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古义】受感动而激奋。 1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归去来兮辞并序_通假字_一词多义_词类活用_古今异义

(1)通假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 (2)古今异义词 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句意是,这时候社会不安定。)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交,交互,都。今常用义“交通”、“交友”等。句意是,饥寒虽然很急迫,违背本心就会身心都痛苦。) 尝从人事(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死在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景,日光。今常用义“景色”,“光景”等。句意是:阳光暗了太阳就要落山。)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亲属戚属。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句意是:喜欢和亲戚们谈知心话。) (3)一词多义 心 ①因事顺心(心意)②既自以心为形役(意志,精神之类。) 夫 ①问征夫以前路(夫,名词)②乐夫天命傻奚疑?(助词) 事 ①将有事于西畴(指耕种的事)②从人事(指治人之事) 故 ①故伎求之(所以)②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往,动词)②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③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 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奔①载欣载奔(跑去)②情在骏奔(奔丧) (4)词类活用 生生所资(生,动词活用成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自足自待的心情。)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 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 感吾生之行休(行,动词作状语——将要。) (5)古汉语句式 ①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句意——都是为了吃饭而违反心愿。) ②倒装句 复驾言兮焉求(感叹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求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词结构后置句。) ③省略句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句意是:我心里急于去奔丧。)

常见古今异义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 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2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33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4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 35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6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主持。 37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8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色彩。 39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40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41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子洗马”;今,给马洗身。 42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练习

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专项练习 古今异义词 一、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 丈夫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男孩 2. 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祭祀用的牲畜 3. 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 4. 首领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头儿头领 二、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5. 风流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繁华景象 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功绩有文采的杰出、英俊的 ③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浪荡 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采特异,业绩突出。英俊杰出人物 三、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风流⑤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男女私情 ⑥风流倜傥潇洒而不拘礼法 ⑦风流蕴藉风雅潇洒,才华横溢或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⑧是真名士自风流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四、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风流⑨风流笃厚,禁罔疏阔风俗教化 ⑩风流韵事指男女私情 ⑾一代风流指开创风气,为当世所景仰的人物 ⑿风流浪荡男女私情,放荡不羁 五、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6. 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沟通 7. 中国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原 8. 猖獗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凶恶而放肆(用:因此因为) 9. 更衣权起更衣,肃追至宇下上厕所 六、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0. 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 11. 开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扩大 12. 慷慨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激动大方叹息 13. 老大少小离家老大回年老 七、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4. 青春青春作伴好回乡春光春天 15. 束手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被捉拿绑缚 16. 殷勤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至殷勤之意关切问候 17. 左右帅左右登牙城拒战身边侍臣 八、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8. 无赖最喜小儿①无赖,溪头卧莲蓬 / 纵士卒②无赖。①活泼②为非作歹 19. 往往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常常 20.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 21. 北面北面而事之面向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