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冷却系统橡胶软管设计规范
(完整word版)冷却系统橡胶软管设计规范

冷却系统橡胶软管设计规范编制:校对:审核:批准:目录1. 范围 (4)2. 引用标准 (4)3. 胶管分类 (4)4. 设计要求 (4)4.1. 总体要求 (4)4.2 尺寸及公差 (4)4.3. 胶管与连接硬管的配合尺寸 (5)4.4 .胶管的转弯半径R与胶管内径D1 及转弯角度θ的关系 (5)4.5. 胶管的扩口尺寸: (6)4.6 胶管脱模相关 (6)5. 性能要求 (6)6. 图纸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为规范冷却系统橡胶软管设计,编制此设计规范。
本设计规范主要根据橡胶软管的生产工艺、性能要求,结合设计经验编制。
本规范为第一次编制,需根据实际不断进行改进、完善。
1. 范围本设计规范介绍冷却系统橡胶软管的基本设计要求。
2. 引用标准GB/T 18948-2003 内燃机冷却系统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规范GB/T 18948-2009 内燃机冷却系统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规范 Q/SQR.04.175-2011内燃机冷却系统用橡胶软管技术要求3. 胶管分类胶管分为橡胶软管及纯胶管;橡胶软管由橡胶层( EPDM 层)及加强层(聚酯网)组成,纯胶管由橡 胶层( EPDM 层)组成。
根据橡胶管用途及使用环境可分为四种类型:1 型:工作环境温度为: -40℃ -100℃;2 型:工作环境温度为: -40℃ -125℃;3 型:工作环境温度为: -40℃ -150℃; 4型:工作环境温度为: -40℃ -175℃; 我司目前采用的胶管为橡胶软管、 2 型。
4. 设计要求4.1.总体要求橡胶软管表面应光滑, 凸凹深度不超过 0.5mm,橡胶软管整体不允许有气泡、 裂痕、 夹杂以及其 他影响使用的损伤,层与层之间结合良好,扩口处过渡均匀。
4.2 尺寸及公差长度尺寸及公差见表 1。
胶管

章条号 特性
单位 IRHD IRHD MPa % 70 ± 5 10 250
70
+5 -10
70
+5 -10
5.2
8 250
8 250
IRHD +10 +15 % +10 +20 +25 % -25 -40 -65 % 30 30 50 50 30 50 50 -25 -40 -65 -25 -40 -65 +10 +20 +25 +10 +20 +25 +10 +15 +10 +15
0 -2)h
章条号
特性
单位 MPa 0.2 — — — kN/m 老化后 %
软管
— 1.2 0.9 0.5
— — 30
1.5 1.5 30
5.11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低温压缩变形(-30℃),最大 耐弯曲性,变形系数 T/D 机械疲劳试验,循环次数
%
90 ≤ 0.7
90 ≤ 0.7
5.13
Ⅰ型:最低次数 Ⅱ型:最低次数 Ⅲ型:最低次数
GB/T 1690-1992 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neq ISO 1817:1985) GB/T 3512-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eqv ISO 188:1998) GB/T 5563-1994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液压试验方法(eqv ISO 1402:1991) GB/T 5565-1994 橡胶或塑性及纯胶管 弯曲试验(eqv ISO 1746:1983) GB/T 5567-1994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真空性能测定(neq ISO 7233:1990) GB/T 6031-1998 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10~100IRHD)(idt ISO 48:1994) GB/T 7759-1996 硫化橡胶、热塑性橡胶 常温、高温和低温下压缩永久变形测定(eqv ISO 815:1991) GB/T 9573-2003 橡胶、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尺寸测量方法(idt ISO 4671:1984) GB/T 9575-2003 橡胶、塑料软管内径尺寸和长度公差(idt ISO 1307:1983) GB/T 14905-1994 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测定(eqv ISO 8033:1991) HG/T 2869-1997 橡胶和塑料软管静态条件下耐臭性能评价(idt ISO 7326:1984) 3 型别、尺寸和公差 3.1 型别 纯胶管和橡胶软管分为下列三种不同型别: Ⅰ型:工作温度在 100℃以下的纯胶管和橡胶软管。 Ⅱ型:工作温度在 125℃以下的纯胶管和橡胶软管。 Ⅲ型:工作温度在 150℃以下的纯胶管和橡胶软管。 此外,根据工作环境,每种型别的纯胶管和橡胶软管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级别: A 级:外表面不可能被燃油和润滑油污染的位置使用的纯胶管和橡胶软管。 B 级:外表面可能被燃油和润滑油污染的位置使用的纯胶管和橡胶软管。 3.2 尺寸和公差 按 GB/T 9573-1994 规定的方法测量时, 纯胶管和橡胶软管的内径尺寸和公差应符合 GB/T 9575 的规定。 4 内壁清洁度 所有的纯胶管和橡胶软管内壁应当清洁,目视检查时不得有任何杂质。 5 物理试验和规范 压缩变形试验应使用标准的试样(片)进行试验,其他试验应使用从产品上裁取的试样进行试验或由生 产厂和用户协商确定。 5.1 硬度 按 GB/T 6031-1998 规定的程序测定时,硬度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5.2 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 按 GB/T 528 规定的程序,使用 2 型试片测定时,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5.3 热空气老化后性能的变化 按照 GB/T 3512— 2001 的规定,在通风干燥箱中使用 5.1 和 5.2 规定的试样,按下列试验条件进行: — — Ⅰ型:100℃× 7 d; — — Ⅱ型:125℃× 7 d; — — Ⅲ型:150℃× 7 d。 硬度、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变化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5.4 压缩永久变形 使用 GB/T 7759-1996 中 3.1 规定的 A 型试样,按 GB/T 7759-1996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5 耐冷却液性能
现行152项内燃机国家标准目录(2018版)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备注1GB 14023-2011车辆、船和内燃机 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保护车外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2GB 20800.1-2006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 第1部分:可燃性气体和蒸汽环境用 Ⅱ类内燃机3GB 20800.2-2006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 第2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Ⅱ类内燃机4GB 20800.3-2008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 第3部分:存在甲烷和(或)可燃性粉尘的地下矿区巷道用I类内燃机5GB/T 1147.1-2017中小功率内燃机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6GB/T 1147.2-2017中小功率内燃机 第2部分:试验方法7GB/T 1148-2010内燃机 铝活塞 技术条件8GB/T 1149.10-2013内燃机 活塞环 第10部分:梯形钢环9GB/T 1149.11-2010内燃机 活塞环 第11部分:楔形铸铁环10GB/T 1149.1-2008内燃机 活塞环 第1部分:通用规则11GB/T 1149.12-2013内燃机 活塞环 第12部分:楔形钢环12GB/T 1149.13-2008内燃机 活塞环 第13部分:油环13GB/T 1149.14-2008内燃机 活塞环 第14部分:螺旋撑簧油环14GB/T 1149.15-2017内燃机 活塞环 第15部分:薄型铸铁螺旋撑簧油环15GB/T 1149.16-2015内燃机 活塞环 第16部分:钢带组合油环16GB/T 1149.2-2010内燃机 活塞环 第2部分:术语17GB/T 1149.3-2010内燃机 活塞环 第3部分:材料规范18GB/T 1149.4-2008内燃机 活塞环 第4部分:质量要求19GB/T 1149.5-2008内燃机 活塞环 第5部分:检验方法20GB/T 1149.6-2008内燃机 活塞环 第6部分:铸铁刮环21GB/T 1149.7-2010内燃机 活塞环 第7部分:矩形铸铁环22GB/T 1149.8-2008内燃机 活塞环 第8部分:矩形钢环23GB/T 1149.9-2008内燃机 活塞环 第9部分:梯形铸铁环24GB/T 1150-2010内燃机 湿式铸铁气缸套 技术条件25GB/T 1151-2012内燃机 主轴瓦及连杆轴瓦 技术条件现行152项内燃机国家标准目录(2018版)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备注26GB/T 11700-2009小艇 船用推进往复式内燃机 功率的测定和标定27GB/T 12773-2008内燃机气阀用钢及合金棒材28GB/T 12786-2006自动化内燃机电站通用技术条件29GB/T 14024-1992内燃机电站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允许值 传导干扰30GB/T 14097-2018往复式内燃机 噪声限值31GB/T 14906-1994内燃机油粘度分类32GB/T 15548-2008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三相同步发电机通用技术条件33GB/T 17038-1997内燃机车柴油机油34GB/T 17804-2009往复式内燃机 图形符号35GB/T 18074-2000内燃机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36GB/T 1859.1-2015往复式内燃机 声压法声功率级的测定 第1部分:工程法37GB/T 1859.2-2015往复式内燃机 声压法声功率级的测定 第2部分:简易法38GB/T 1859.3-2015往复式内燃机 声压法声功率级的测定 第3部分:半消声室精密法39GB/T 1859.4-2017往复式内燃机 声压法声功率级的测定 第4部分:使用标准声源简易法40GB/T 18655-2010车辆、船和内燃机 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41GB/T 1883.1-2005往复式内燃机 词汇 第1部分:发动机设计和运行术语42GB/T 1883.2-2005往复式内燃机 词汇 第2部分:发动机维修术语43GB/T 18948-2017内燃机冷却系统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 规范44GB/T 20024-2005内燃机用橡胶和塑料燃油软管 可燃性试验方法45GB/T 20064.1-2015往复式内燃机 手柄起动装置 第1部分:安全要求和试验46GB/T 20064.2-2006往复式内燃机 手柄起动装置 第2部分:脱开角试验方法47GB/T 20136-2006内燃机电站通用试验方法48GB/T 20420-2006润滑剂、工业用油和相关产品(L类)-E组(内燃机油)-二冲程汽油发动机油(EGB、EGC和EGD)49GB/T 20651.1-2006往复式内燃机 安全 第1部分:压燃式发动机50GB/T 20651.2-2014往复式内燃机 安全 第2部分:点燃式发动机51GB/T 20787-2006往复式内燃机 中、高速往复式内燃机底脚结构噪声测试规范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备注52GB/T 21404-2008内燃机 发动机功率的确定和测量方法 一般要求53GB/T 21405-2008往复式内燃机 发动机功率的确定和测量方法 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的附加要求54GB/T 21406-2008内燃机 发动机的重量(质量)标定55GB/T 21425-2008低噪声内燃机电站噪声指标要求及测量方法56GB/T 21426-2008特殊环境条件 高原对内燃机电站的要求57GB/T 21427-2008特殊环境条件 干热沙漠对内燃机电站系统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58GB/T 21428-2008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发电机组 安全性59GB/T 23337-2009内燃机 进、排气门 技术条件60GB/T 23338-2009内燃机 增压空气冷却器 技术条件61GB/T 23338-2018内燃机 增压空气冷却器 技术条件62GB/T 23339-2009内燃机 曲轴 技术条件63GB/T 23339-2018内燃机 曲轴 技术条件64GB/T 23340-2009内燃机 连杆 技术条件65GB/T 23340-2018内燃机 连杆 技术条件66GB/T 23342-2009往复式内燃机 回弹式绳索起动装置 基本安全要求67GB/T 23640-2009往复式内燃机(RIC)驱动的交流发电机68GB/T 24140-2009内燃机空气和真空系统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 规范69GB/T 24141.1-2009内燃机燃油管路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 规范 第1部分:柴油燃料70GB/T 24141.2-2009内燃机燃油管路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 规范 第2部分:汽油燃料71GB/T 24748-2009往复式内燃机 飞轮 技术条件72GB/T 25334.1-2010铁道机车车体技术条件 第1部分:内燃机车车体73GB/T 25361.1-2010内燃机 活塞销 第1部分:技术要求74GB/T 25361.2-2010内燃机 活塞销 第2部分:检验规则75GB/T 26116-2010内燃机共轴泵 试验方法76GB/T 2820.10-200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10部分:噪声的测量(包面法)77GB/T 2820.11-201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11部分:旋转不间断电源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备注78GB/T 2820.1-2009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1部分:用途、定额和性能79GB/T 2820.12-200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12部分:对安全装置的应急供电80GB/T 2820.2-2009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2部分:发动机81GB/T 2820.3-2009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3部分:发电机组用交流发电机82GB/T 2820.4-2009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4部分:控制装置和开关装置83GB/T 2820.5-2009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5部分:发电机组84GB/T 2820.6-2009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6部分:试验方法85GB/T 2820.7-200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7部分:用于技术条件和设计的技术说明86GB/T 2820.8-200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8部分:对小功率发电机组的要求和试验87GB/T 2820.9-200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 第9部分:机械振动的测量和评价88GB/T 28772-2012内燃机油分类89GB/T 28949-2012内燃机和空气压缩机用进气空气滤清器 性能试验90GB/T 28950.1-2012道路车辆和内燃机 滤清器名词术语 第1部分:滤清器和滤清器部件定义91GB/T 28950.2-2012道路车辆和内燃机 滤清器名词术语 第2部分:滤清器及其部件性能指标定义92GB/T 32222-2015再制造内燃机 通用技术条件93GB/T 3314-2006内燃机车通用技术条件94GB/T 3315-2006内燃机车制成后投入使用前的试验方法95GB/T 3316-1982内燃机车功率确定方法96GB/T 33192-2016内燃机车用柴油机通用技术条件97GB/T 3367.3-2000铁道机车名词术语 内燃机车辅助装置零部件名词98GB/T 3367.4-2000铁道机车名词术语 内燃机车车体和转向架零部件名词99GB/T 3367.6-2000铁道机车名词术语 内燃机车术语100GB/T 33928-2017往复式内燃机 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 声压法排气噪声声功率级和插入损失及功率损失比101GB/T 3821-2015中小功率内燃机 清洁度限值和测定方法102GB/T 4556-2001往复式内燃机 防火103GB/T 4672-2003往复式内燃机 手操纵控制机构 标准动作方向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备注104GB/T 4759-2009内燃机排气消声器 测量方法105GB/T 5390-2013林业及园林机械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便携式手持操作机械噪声测定规范 工程法(2级精度)106GB/T 5395-2014林业及园林机械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便携式手持操作机械振动测定规范 手把振动107GB/T 5822.2-2004铁路内燃机车柴油机油 石油醚不溶物测定方法108GB/T 6072.1-2008往复式内燃机 性能 第1部分:功率、燃料消耗和机油消耗的标定及试验方法 通用发动机的附加要求109GB/T 6072.3-2008往复式内燃机 性能 第3部分:试验测量110GB/T 6072.4-2012往复式内燃机 性能 第4部分:调速111GB/T 6072.5-2003往复式内燃机 性能 第5部分: 扭转振动112GB/T 6072.6-2000往复式内燃机 性能 第6部分:超速保护113GB/T 6809.1-2009往复式内燃机 零部件和系统术语 第1部分:固定件及外部罩盖114GB/T 6809.2-2013往复式内燃机 零部件和系统术语 第2部分:气门、凸轮轴传动和驱动机构115GB/T 6809.3-2013往复式内燃机 零部件和系统术语 第3部分:主要运动件116GB/T 6809.4-2007往复式内燃机 零部件和系统术语 第4部分:增压及进排气管系统117GB/T 6809.5-2016往复式内燃机 零部件和系统术语 第5部分:冷却系统118GB/T 6809.6-2009往复式内燃机 零部件和系统术语 第6部分:润滑系统119GB/T 6809.7-2009往复式内燃机 零部件和系统术语 第7部分:调节系统120GB/T 6809.8-2010往复式内燃机 零部件和系统术语 第8部分:起动系统121GB/T 6809.9-2013往复式内燃机 零部件和系统术语 第9部分:监控系统122GB/T 725-2008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123GB/T 726-1994往复式内燃机 旋转方向、气缸和气缸盖上气门的标志及直列式内燃机右机、左机和发动机方位的定义124GB/T 7404.2-2013轨道交通车辆用铅酸蓄电池 第2部分:内燃机车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125GB/T 7631.17-2014润滑剂、工业用油和相关产品(L类)的分类 第17部分:E组(内燃机油)126GB/T 8188-2017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术语和定义127GB/T 8190.10-2010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10部分:压燃式发动机瞬态工况排气烟度的现场测量用试验循环和测试规程128GB/T 8190.11-2009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11部分: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发动机瞬态工况下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129GB/T 8190.1-2010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1部分: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备注130GB/T 8190.2-2011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2部分: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现场测量131GB/T 8190.3-2003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3部分: 稳态工况排气烟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132GB/T 8190.4-2010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4部分:不同用途发动机的稳态试验循环133GB/T 8190.5-2011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5部分:试验燃料134GB/T 8190.6-2006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6部分:测量结果和试验报告135GB/T 8190.7-2003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7部分: 发动机系族的确定136GB/T 8190.7-2018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7部分:发动机系族的确定137GB/T 8190.8-2003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8部分: 发动机系组的确定138GB/T 8190.9-2017往复式内燃机 排放测量 第9部分:压燃式发动机瞬态工况排气烟度的试验台测量用试验循环和测试规程139GB/T 8243.1-2003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1部分:压差-流量特性140GB/T 8243.12-2007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12部分:采用颗粒计数法测定滤清效率和容灰量141GB/T 8243.13-2015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13部分:复合材料滤清器的静压耐破度试验142GB/T 8243.15-2018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15部分:复合材料滤清器的振动疲劳试验143GB/T 8243.2-2003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2部分: 滤芯旁通阀特性144GB/T 8243.3-2003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3部分: 耐高压差和耐高温特性145GB/T 8243.4-2003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4部分: 原始滤清效率、寿命和累积效率(重量法)146GB/T 8243.5-2006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5部分:冷起动模拟和液压脉冲耐久试验147GB/T 8243.5-2018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5部分:冷起动模拟和液压脉冲耐久试验148GB/T 8243.6-2017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6部分:静压耐破度试验149GB/T 8243.7-2017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7部分:振动疲劳试验150GB/T 8243.9-2012内燃机全流式机油滤清器试验方法 第9部分:进、出口止回阀试验151GB/T 9932-1988内燃机油性能评定法(开特皮勒1H2法) 152GB/T 9933-1988内燃机油性能评定法 (开特皮勒1G2法)。
冷却系统橡胶软管设计规范

冷却系统橡胶软管设计规范编制:校对:审核:批准:目录1. 范围 (4)2. 引用标准 (4)3. 胶管分类 (4)4. 设计要求 (4)4.1.总体要求 (4)4.2尺寸及公差 (4)4.3.胶管与连接硬管的配合尺寸 (5)4.4.胶管的转弯半径R与胶管内径D1及转弯角度θ的关系 (5)4.5.胶管的扩口尺寸: (6)4.6胶管脱模相关 (6)5. 性能要求 (6)6. 图纸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为规范冷却系统橡胶软管设计,编制此设计规范。
本设计规范主要根据橡胶软管的生产工艺、性能要求,结合设计经验编制。
本规范为第一次编制,需根据实际不断进行改进、完善。
1.范围本设计规范介绍冷却系统橡胶软管的基本设计要求。
2.引用标准GB/T 18948-2003 内燃机冷却系统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规范GB/T 18948-2009 内燃机冷却系统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规范Q/SQR.04.175-2011内燃机冷却系统用橡胶软管技术要求3.胶管分类胶管分为橡胶软管及纯胶管;橡胶软管由橡胶层(EPDM层)及加强层(聚酯网)组成,纯胶管由橡胶层(EPDM层)组成。
根据橡胶管用途及使用环境可分为四种类型:➢1型:工作环境温度为:-40℃-100℃;➢2型:工作环境温度为:-40℃-125℃;➢3型:工作环境温度为:-40℃-150℃;➢4型:工作环境温度为:-40℃-175℃;我司目前采用的胶管为橡胶软管、2型。
4.设计要求4.1.总体要求橡胶软管表面应光滑,凸凹深度不超过0.5mm,橡胶软管整体不允许有气泡、裂痕、夹杂以及其他影响使用的损伤,层与层之间结合良好,扩口处过渡均匀。
(完整word版)O型密封圈的选型及安装使用技术规范

生产培训教案主讲人:李飞含技术职称:助理工程师所在生产岗位:汽机调速三级点检员培训题目:O型密封圈密封件的选型与使用培训目的:熟悉掌握O型密封圈的材料特性、压缩量选择、安装技术规范。
内容摘要:1、橡胶密封件原料特性2、O型圈标准3、O形密封圈选择应考虑的因素4、影响密封性能的其它因素5、O形圈安装设计一、橡胶密封件原料特性E=EXCELLENT(优良); G=GOOD(良好); F=FAIR(一般); P=POOR(不良)一、概述特点O形密封圈由于它制造费用低及使用方便,因而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动、静密封场合。
标准大部分国家对O形密封圈都制定系列产品标准,其中美国标准(AS 568)、日本标准(JISB2401)国际标准(ISO 3601/1)较为通用。
O型圈标准一览表密封机理O形密封圈是一种自动双向作用密封元件。
安装时其径向和轴向方面的预压缩赋与O形密封圈自身的初始密封能力。
它随系统压力的提高而增大。
(A)无压缩状态(B)无压力作用下的压缩状态(C)压力作用二、O形密封圈选择应考虑的因素1.工作介质和工作条件在具体选取O形圈材料时,首先要考虑与工作介质的相容性。
还须终合考虑其密封处的压力、温度、连续工作时间、运行周期等工作条件。
若用在旋转场合,须考虑由于磨擦热引起的温升。
不同的密封件材料,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都不一样,见《橡胶密封件原料特性表》。
2.密封形式按负载类型可分为静密封和动密封;按密封用途可分为孔用密封、轴用密封和旋转轴密封;按其安装形式又可分为径向安装和轴向安装。
径向安装时,对于轴用密封,应使O形圈内径和被密封直径d2间的偏差尽可能地小;对于孔用密封,应使其内径等于或略小于沟槽的直径d1。
轴向安装时,要考虑压力方向.内部压力时,O形圈外径应比沟槽外径d3约大1~2%;外部压力时,应使O形圈内径比沟槽内径d4约小1~3%。
三、影响密封性能的其它因素1、O形圈的硬度O形圈材料硬度是评定密封性能最重要的指标。
(完整word版)ICS国际分类号

13。060
水质
包括毒性度、生物降解度、污染防护和有关设备与设施;水检标准应按水的类别分入下位类目;水微生物学,见07.100。20
13。060。01
水质综合
13。060.10
天然水资源
13。060.20
饮用水
矿泉水,见67.160。20;水净化剂,见71。100.80;饮用水供水系统,见91.140。60
包括生物工艺学
07.100
微生物学
07。100.01
微生物学综合
07.100。10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室医学,见11。100
07.100。20
水微生物学
水质,见13。060
07.100.30
食品微生物学
包括饲料微生物学;饲料,见65。120;食品,见67
07.100。99
有关微生物学的其他标准
11
医药卫生技术
01.080。30
技术制图、图表、设计图、地图和其他技术产品文件用图形符号
分入该三级类的图形符号标准,亦可按其主题分入其他二级类和/或三级类中
01.080.99
其他图形符号
01.100
技术制图
机械制图和电气制图等入此,技术产品文件用图形符号,见01。080.30;计算机辅助设计,见35.240。10
01。040.07
数学、自然科学 (词汇)
01。040。11
医药卫生技术(词汇)
01。040。13
环境保护与安全 (词汇)
01。040。17
计量学和测量、物理现象 (词汇)
01.040.19
试验 (词汇)
01。040.21
机械系统和通用部件 (词汇)
汽车水管标准

光气日野
31
18-0399
用于发动机冷却剂的软管及衬套
IVECO
32
冷却剂软管
RENAULT 雷诺
33
发动机冷却液用橡胶软管和护套
菲亚特汽车标准
34
18-0399
用于发动机冷却剂的橡胶软管及衬套 技术规范
菲亚特汽车标准
35
冷却剂软管EPDM及硅酮
VOLVO
36
冷却剂软管EPDM及硅酮
VOLVO
37
CNS6162-1993
LG
38
Q/FT B033-2001
北汽福田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福田
39
Q/MC 0008-2005
硅橡胶输水软管技术要求
企业标准
40
N05009
散热器软管
奥地利斯太尔企业标准
德国曼
汽车
21
DBL 6254
供货规范--带织物内衬的冷却水软管
德宝龙DBL
22
TL 523 16
乙烯--丙烯三聚物橡胶 密封水冷却器材料要求
康采恩标准
23
TL 523 61(40万)
带芳族聚酰胺---强度骨架的冷却剂软管材料和功能要求
康采恩标准
24
TL 680脉冲不同20万
带有强度载体的冷却液软管材料和性能要求
康采恩标准
25
用于用于发动机冷却回路的柔性胶管
RENAULT
雷诺
26
STD953
橡胶软管-冷却系统
Scania
27
STD 2041
橡胶软管--冷却系统
Scania
28
STD4272
橡胶——压力不超过的冷却剂软管
冷却系统橡胶软管设计规范

冷却系统橡胶软管设计规范编制:校对:审核:批准:目录1. 范围 (4)2. 引用标准 (4)3. 胶管分类 (4)4. 设计要求 (4)4.1.总体要求 (4)4.2尺寸及公差 (4)4.3.胶管与连接硬管的配合尺寸 (5)4.4.胶管的转弯半径R与胶管内径D1及转弯角度θ的关系 (5)4.5.胶管的扩口尺寸: (6)4.6胶管脱模相关 (6)5. 性能要求 (6)6. 图纸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为规范冷却系统橡胶软管设计,编制此设计规范。
本设计规范主要根据橡胶软管的生产工艺、性能要求,结合设计经验编制。
本规范为第一次编制,需根据实际不断进行改进、完善。
1.范围本设计规范介绍冷却系统橡胶软管的基本设计要求。
2.引用标准GB/T 18948-2003 内燃机冷却系统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规范GB/T 18948-2009 内燃机冷却系统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规范Q/SQR.04.175-2011内燃机冷却系统用橡胶软管技术要求3.胶管分类胶管分为橡胶软管及纯胶管;橡胶软管由橡胶层(EPDM层)及加强层(聚酯网)组成,纯胶管由橡胶层(EPDM层)组成。
根据橡胶管用途及使用环境可分为四种类型:➢1型:工作环境温度为:-40℃-100℃;➢2型:工作环境温度为:-40℃-125℃;➢3型:工作环境温度为:-40℃-150℃;➢4型:工作环境温度为:-40℃-175℃;我司目前采用的胶管为橡胶软管、2型。
4.设计要求4.1.总体要求橡胶软管表面应光滑,凸凹深度不超过0.5mm,橡胶软管整体不允许有气泡、裂痕、夹杂以及其他影响使用的损伤,层与层之间结合良好,扩口处过渡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却系统橡胶软管设计规范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目录
1. 范围 (4)
2. 引用标准 (4)
3. 胶管分类 (4)
4. 设计要求 (4)
4.1.总体要求 (4)
4.2尺寸及公差 (4)
4.3.胶管与连接硬管的配合尺寸 (5)
4.4.胶管的转弯半径R与胶管内径D1及转弯角度θ的关系 (5)
4.5.胶管的扩口尺寸: (6)
4.6胶管脱模相关 (6)
5. 性能要求 (6)
6. 图纸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为规范冷却系统橡胶软管设计,编制此设计规范。
本设计规范主要根据橡胶软管的生产工艺、性能要求,结合设计经验编制。
本规范为第一次编制,需根据实际不断进行改进、完善。
1.范围
本设计规范介绍冷却系统橡胶软管的基本设计要求。
2.引用标准
GB/T 18948-2003 内燃机冷却系统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规范
GB/T 18948-2009 内燃机冷却系统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规范
Q/SQR.04.175-2011内燃机冷却系统用橡胶软管技术要求
3.胶管分类
胶管分为橡胶软管及纯胶管;橡胶软管由橡胶层(EPDM层)及加强层(聚酯网)组成,纯胶管由橡胶层(EPDM层)组成。
根据橡胶管用途及使用环境可分为四种类型:
➢1型:工作环境温度为:-40℃-100℃;
➢2型:工作环境温度为:-40℃-125℃;
➢3型:工作环境温度为:-40℃-150℃;
➢4型:工作环境温度为:-40℃-175℃;
我司目前采用的胶管为橡胶软管、2型。
4.设计要求
4.1.总体要求
橡胶软管表面应光滑,凸凹深度不超过0.5mm,橡胶软管整体不允许有气泡、裂痕、夹杂以及其他影响使用的损伤,层与层之间结合良好,扩口处过渡均匀。
4.2尺寸及公差
长度尺寸及公差见表1。
表1 尺寸公差
单位:mm
内径、壁厚及尺寸公差见表2。
表2 壁厚及尺寸公差
单位:mm
胶管内径壁厚公差
D1≤25 4 ±0.4
D1>25 5 ±0.5
截面尺寸及公差见表3
表3 截面尺寸公差
单位:mm 截面尺寸D 0-4 4-16 16-25 25-40 40-63 63-100 100-160 >160 公差±0.35 ±0.40 ±0.50 ±0.70 ±0.80 ±1.00 ±1.30 ±0.8﹪D 4.3.胶管与连接硬管的配合尺寸
配合尺寸见图1及表4。
图1 胶管与连接硬管连接
表4 配合公差及连接长度
单位:mm
连接硬管外径D2 胶管内径
D1
连接长度
L
备注
D2≤25 D1= D2-1 32 连接硬管上应有第二道限位鼓包,若因工
艺等无法添加,需与设计工程师确认并在
限位处增加装配终止线
D2>25 D1= D2-2 38
4.4.胶管的转弯半径R与胶管内径D1及转弯角度θ的关系
胶管的转弯半径R与胶管内径D1及转弯角度θ的关系见图2。
.
弯曲角度θ°<90 90~120 >120 <90 90~120 >120 <90 90~120 >120
转弯半径R 1.9D 1.5D 1.3D 2.4D 2.0D 1.6D 2.9D 2.4D 1.9D 弯曲的形状
图2胶管转弯半径、内径及转弯角关系
①弯曲时直线段长度不小于40mm;
②以上标准适用于管内径不大于60mm,若大于60mm需要与供应商确认;
4.5.胶管的扩口尺寸:
胶管的扩口尺寸见图3
图3 胶管扩口尺寸
①扩口率: (D4-D3)/D3<30%;
②异型管的变径应由小变大;
4.6胶管脱模相关
①对于非成型管:内径小于20胶管为无芯硫化,内径大于20胶管为有芯硫化;
②对于成型管:所有管径均为有芯硫化;
5.性能要求
项目程序或
标准
试验描述接收标准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