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WORD小报(精品) (14)

合集下载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类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类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重阳节的历史渊源起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阳节的传统习俗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佩茱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吃重阳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菊花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阳节的诗词文化著名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词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重阳节与现代社会节日意义的传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庆祝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重阳节的历史渊源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111 起源时间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之前。

据文献记载,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112 相关传说相传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头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其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为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

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唐)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最新)小学生手抄报重阳节WORD版(可直接打印)

(最新)小学生手抄报重阳节WORD版(可直接打印)

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的历史演变重阳节的风俗活动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

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发展至今,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

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九月九也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

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

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

1~6年级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精选

1~6年级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精选

1~6年级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精选1~6年级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的起源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同时,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取九月九日有“久久”长寿之意。

2006年国务院又将“重阳节”确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节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重阳正式被定为节日是始于唐代。

也许这就是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的原因。

咏唱重阳节的诗章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其一,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

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汉代《西京杂记》就有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求寿的习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

【2018-2019】九九重阳节贺卡祝福语word版本 (3页)

【2018-2019】九九重阳节贺卡祝福语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九九重阳节贺卡祝福语重阳节到,是时候为你的亲朋好友准备一些重阳节祝福,为他们渡过一个愉快的重阳节做铺垫。

下面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九九重阳节贺卡祝福语,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九九重阳节贺卡祝福语一经典重阳节贺卡祝福语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华夏改革逢大治老马健步跃长征登高自有乐松鹤亦相亲老不必叹,更不必讳;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身体的有力和美是青春的好处,至于智慧的美则是老年人特有的财产双喜临门,佳期欣逢佳日;三阳播彩,小阳春叠重阳登高开视野,重九胜春光碧月护富翁天高气爽,人寿花香。

彩云追月,桂花飘香。

九九芳辰重阳鹤添寿人的一生,最值得赞美的时代,便是老年时代。

孔子说他自己年至七十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重阳及门第年年重九胜春光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三三令节春时松更高高山上弥漫着思念,房梁上飘落着祝福,重阳的温馨在张扬,节日的激情在释放。

我愿化作菊花这么多美好短信,一个字一个字的输入到手机里面多累啊,不如用中国移动的飞信吧,可以不用打字了,只需要复制?粘贴?发送,还是免费的呢,快来用飞信免费发短信吧,现在飞信来了,你能错过吗?快来注册你的飞信号吧,可别过了几年又后悔哦!九九重阳节,送朋友一杯友谊酒,愿感情天长地久;一杯祝福酒,祝幸福安康到永久;一杯快乐酒,祝愿一生开心无忧!老不必叹,更不必讳;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

祝重阳节快乐!重阳重阳万事不难,在这个和平幸福的年代里,祝你们全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九月初九,乡愁似酒,天涯漂流,何时聚首,问候老友,真情永久。

为你赶走忧伤,为你带来欢乐,为你驱散寒冷,为你送去温暖,为你送上最美好的祝福,老朋友重阳节快乐。

(重)重菊花飘清香,(阳)光柔柔照胸膛,全家一起真欢(快),天伦之(乐)最安详!祝君重阳节快乐,家人齐安康!九九重阳节贺卡祝福语二1、一个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天才,就是能将一片赤子之心带入老境的人。

2018-2019-重阳节是几月几日日-word范文模板 (3页)

2018-2019-重阳节是几月几日日-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日?重阳节是几月几日日201X年重阳节是201X年10月9日,农历九月初九,星期日。

【重阳节】赏菊的美词美句1、我喜欢美丽的菊花,更喜欢菊花傲霜斗寒的品格!2、菊花不以娇艳的姿色取媚于时,而是以素雅坚贞之品性见美于人。

屈原汲汲于修养,“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秋菊之落英”为人格修养之佐餐。

餐菊落英还曾引来诗坛一场有趣的公案。

宋代王安石《残菊》诗有“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句,欧阳修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

”因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

”向有“拗相公”之称的王安石反唇相讥曰:“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几不学之过也。

”中国菊花品种之多,难倒了博学的欧阳修。

3、菊花的花瓣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很多,给人一种团结的感觉。

那么多片花瓣紧紧地抱在一起,共同抵御秋天的寒冷。

正因为他们有这种精神,才能让它们百折不挠,不畏惧秋风的寒冷,面对困难毫不退缩。

菊花的毅力也让我佩服不已,在凛冽的寒风中,它仍然坚强地站着,并没有被狂风暴雨吓倒。

4、菊花的品性,已经和陶渊明的人格交融为一,真如明俞大猷《秋日山行》所说:“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因此,菊花有“陶菊”之雅称,“陶菊”象征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骨气。

东篱,成为菊花圃的代称。

“昔陶渊明种菊于东流县治,后因而县亦名菊。

”(《花镜.菊花》)陶渊明与陶菊成为印在人们心里美的意象。

5、菊花向以“花中君子”而名扬天下。

“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

菊花尤其为那些不趋世俗、节操高尚的志士仁人、迁客骚人所钟爱。

6、菊花在九九重阳应节而开,所以有“节花”之名。

“九”与“久”、“酒”谐音,所以,重阳除了赏菊、登高外,必饮菊花酒,以求延年益寿。

重阳节稿件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重阳节稿件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公文指南:写公文的几点技巧和感受一、要有真感情。

这种感情就是对工作的热爱,对工作的追求。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生前曾说过,“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靠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

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

”可见从事文字工作心底若没有一种爱,恐怕很难做好的。

文字的外形是枯燥的、无情的,但它的内涵却是丰富的、多情的。

一篇成功的文字作品就是一曲优美的音乐,就是一幅清新的图画,就是一种心灵的回应。

我们要把文字作为一种文明去崇尚,作为一种精神去敬仰,作为一项事业去追求,作为一种境界去体验,作为一种过程去回味......我热爱滨州,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当自己坐在电脑前,让思想变成文字的时候,我觉得那就是我灵魂的火焰在燃烧,就是我青春的旋律在奏响,就是我生命的河水在流淌。

市国税局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的只有三个人,担负着领导和科室的文字工作,绝大部分材料都是加班加点搞的。

有时候已熄了灯、做好了休息的准备,灵感的火花豁然燃起的时候,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再次挑灯夜战、奋笔疾书。

2002年来,我在较好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之外,还完成了近740余篇信息的编发和30多篇调研文章,部分作品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靠的就是一种激情、一种执着!!二、要善于积累。

陆游曾经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再清楚不过,要想写得好诗,不单单是在诗词本身下功夫,还得要练好“诗外功”。

我想,文字工作的“诗外功”主要就是一个积累问题。

一是阅历的积累。

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曾写过诗歌、散文,写过一些风花雪月的故事,是小有名气的“校园才子”。

但是,参加工作后,有的“校园才子”在较长的时间内却找不到感觉。

为什么?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时间和实践的磨练,缺乏阅历的积累。

“三十以后才明白”。

的确,只有读过该读的书,走过该走的路,经过风雨霜雪,尝过酸甜苦辣,才会有提高,才会有升华。

邱曹宇传统节日小报

邱曹宇传统节日小报

传统节日小报中国传统节日和风俗春节: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

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

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

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

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

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

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

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

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寒食节、清明节: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四月八:相传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多有庙会和朝山活动。

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

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亦称“晒虫节”,有“六月六,晒丝绸”的民谚。

此日午间晾晒丝、绸、皮、毛等经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虫蛀。

还有“翻经会”“晒袍会”等,陕西还有放捞河灯和汲水造酒的活动,有的地区还举行“六月场”活动,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表,掷花包形式,寻求恋爱对象。

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瑶族的重大节日。

七巧节: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

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

重阳节诗句
1、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

——姚云文《紫萸香 慢•近重阳》
2、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3、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杜甫《九日寄岑参》
4、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

——潘希白《大有•九日》
5、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6、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 泛石湖》
7、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8、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

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501 张俊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