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是怎样吸收叶面肥的?概要

合集下载

作物叶面施肥技术与应用分析

作物叶面施肥技术与应用分析

作物叶面施肥技术与应用分析作物叶面施肥技术是指通过叶面向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的一种施肥方式。

与传统的根面施肥不同,叶面施肥可以直接为作物叶片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效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

目前,叶面施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叶面施肥技术原理叶面施肥是指将稀溶肥料喷洒在作物叶片表面,通过叶片的吸收作用,使养分迅速进入植物体内,起到补充和调整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的作用。

叶面施肥技术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 养分快速吸收:叶面施肥可以使施肥后的养分迅速吸收和利用,因为叶面施肥所使用的肥料一般为水溶性肥料,可以迅速在叶片表面形成养分浓度梯度,促使养分通过叶片表皮细胞的渗透作用进入叶片内部,从而加快养分吸收的速度。

2. 养分利用效率高:叶面施肥可以减少养分损失和浪费,因为叶面施肥所使用的肥料一般为稀溶液,可以减少在土壤中的固定和流失,有效提高养分利用效率,降低施肥成本。

3. 营养均衡:叶面施肥可以为作物提供各种所需的营养元素,避免因土壤养分不足或失衡而导致作物生长发育不良的情况,有利于作物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叶面施肥技术的应用包括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频次和施肥方式等方面。

1. 施肥量:施肥量是指每次叶面施肥时所使用的肥料量,一般应按作物的生长期、品种、生育阶段和养分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通常情况下,施肥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养分浪费和叶面施肥过量引起叶片烧伤。

2. 施肥时间:施肥时间是指叶面施肥的时间选择,一般应在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期段进行施肥,如拔节、开花、结果等生育期。

应避开雨天、阳光直射时间和高温时间,以免影响施肥效果。

3. 施肥频次:施肥频次是指叶面施肥的次数,一般应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和养分状况进行调整,通常每隔7-10天进行一次叶面施肥。

4. 施肥方式:叶面施肥的方式有喷雾、滴灌和刷涂等,一般应根据作物种植密度、叶片覆盖面积和生长环境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确保肥料均匀覆盖叶片表面,提高施肥效果。

叶面肥最佳吸收温度

叶面肥最佳吸收温度

叶面肥最佳吸收温度叶面肥是一种能够通过叶片直接吸收的肥料,它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叶面肥的吸收温度对于其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叶面肥的最佳吸收温度,以及为什么温度对叶面肥吸收如此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叶面肥的吸收原理。

叶面肥是以溶液或悬浮液的形式喷施在植物的叶片上,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和叶片表面的毛细管作用,进入植物体内。

而温度对于气孔的开闭和毛细管的通透性有着直接影响。

正常情况下,植物的气孔在适宜的温度下会打开,以便进行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

然而,在极端高温或极端低温条件下,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蒸发和养分吸收。

因此,叶面肥的吸收温度应该避免极端的高温和低温,而是选择一个适宜的范围。

根据研究和实践经验,叶面肥的最佳吸收温度一般在15-25摄氏度之间。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植物的气孔打开程度较高,允许叶面肥更好地被吸收。

同时,这个温度范围也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可以提高植物对叶面肥的利用效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植物对于叶面肥的最佳吸收温度可能有所差异。

一些热带或亚热带植物可能对较高的温度更适应,而一些寒冷地区的植物可能对较低的温度更适应。

因此,在使用叶面肥时,应该结合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性,选择适合的温度范围。

除了温度范围,温度的变化也对叶面肥的吸收产生影响。

如果温度变化过快或过大,可能会导致植物的生理应激和叶面肥的浪费。

因此,在喷施叶面肥时,应尽量避免在温度急剧变化的时段进行,以免对植物造成不良影响。

叶面肥的最佳吸收温度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适宜的温度范围可以提高叶面肥的吸收效果,促进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

然而,不同植物对于温度的适应性可能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叶面肥时应结合植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温度。

此外,温度的变化也需要注意,避免对植物造成不良影响。

最终,通过合理控制叶面肥的吸收温度,可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叶面肥的施肥原理

叶面肥的施肥原理

叶面肥料及其生产工艺叶面肥的施肥原理及其特点作物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土壤或营养液中的营养,供给作物生长发育。

除根系外,作物还可以通过茎叶(尤其是叶片)吸收养分。

在作物生长期间这种非根系吸收营养的现象就是作物的根外营养。

向除作物根系以外的营养体表面施用肥料的措施叫做根外施肥,也就是所称的叶面施肥。

用于叶面肥的肥料称为叶面肥料。

其实用于根部施肥的肥料与叶面施肥的肥料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凡是无毒、无害并含有营养成分的肥料水溶液按一定剂量和浓度喷施在作物的叶面上,起到直接或间接地供给养分的作用,均可作叶面肥。

早在1844年法国的植物学家E.Gris就证实在缺铁的葡萄叶面上喷施某些营养元素可以矫正因缺乏该种元素所引起的缺素症状,人们对通过叶面施肥可以补充作物营养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在叶面肥在生产实践上应用非常广泛,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叶面肥的认识,首先要对叶面肥如何吸收利用营养物质以及其特点有所了解。

叶面肥的施肥原理从作物叶片结构看,在叶片的表面有一层角质层,角质层下是叶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下面是叶肉细胞。

营养物质只有进入细胞后才能起到营养的作用。

在叶片的上下表面还有一种称为气孔的结构,气孔是叶片内部与外界沟通的渠道。

早期人们认为喷施到叶面上的肥料溶液是通过气孔被动地流入叶片内部,但是水表面张力很大,气孔直径很小,喷施肥到叶片上,肥料溶液在气孔上形成水膜,进入不了叶片的内部。

后来研究表明在叶片表面的角质层上有很多裂隙,细胞通过质外连丝与外界相通,喷施到叶片表面的肥料溶液中的营养物质,是通过叶片细胞的质外连丝,像根系表面一样,通过主动吸收把营养物质吸收到叶片内部的。

因此,叶片与根系一样,对营养物质也有选择吸收的特点。

所以在进行叶面施肥时也应考虑到,不是喷施什么肥料物质到叶面上,都能被植物吸收,植物叶片是有选择地吸收那些能够进入叶片细胞的营养物质。

叶面肥的特点:与根系施肥相比,叶面肥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强,可以根据作物叶片缺素特征,及时喷施补充缺少的元素而改善症状。

叶面施肥的作用机理

叶面施肥的作用机理

叶面施肥的作用机理叶面施肥是指将肥料直接喷洒在植物的叶面上进行补充营养的一种施肥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土壤施肥,叶面施肥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快的作用速度。

叶面施肥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供给营养元素:叶面施肥可以直接将营养元素供给植物的叶片,通过叶表面的气孔吸收并转运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因为叶片通常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所以叶面施肥可以快速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2.快速根据需要调节植物生理状况:叶面施肥可以快速调节植物的生理状态,使植物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变化。

例如,在植物遭受病害或虫害的情况下,叶面施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此外,叶面施肥还可以调节植物的生理代谢,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3.提高肥料利用率:叶面施肥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浪费。

由于叶片上的气孔和作物的根系吸收器官具有相似的解剖结构,叶面施肥可以充分利用植物光合产生的能量,促进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同时,叶面施肥可以减少肥料与土壤或其他环境介质的接触,避免肥料因为土壤固定或转化等原因而无法充分利用。

4.通过叶面施肥修复土壤环境:叶面施肥还可以通过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来修复土壤环境。

例如,在长期使用化肥过量的土壤中,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可能会受到破坏,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

叶面施肥可以通过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促使植物根系周围的土壤中的微生物重新活跃起来,从而改善土壤环境。

总的来说,叶面施肥通过直接在叶面上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调节植物的生理状态,提高肥料利用率,修复土壤环境等方式起到肥料补充和调节作用。

叶面施肥具有作用速度快、作用效果显著、肥料利用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多种作物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叶面施肥需要根据不同作物和环境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以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

叶面肥作用原理

叶面肥作用原理

叶面肥作用原理
叶面肥是一种通过喷洒在植物叶面上的肥料,其主要作用原理如下:
1. 促进光合作用:叶面肥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等,可以提供植物光合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增加植物的养分吸收和能量转化。

2. 快速补充养分:由于叶面肥是直接喷洒在植物叶面上,养分可以迅速被植物吸收利用,绕过了土壤根系的吸收过程,节省了时间,能够快速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满足植物的需求。

3. 提高养分利用率:叶面肥中的养分能够被植物充分吸收利用,相较于根部施肥,叶面肥能够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淋溶,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促进植物生长:叶面肥中的营养物质能够直接被植物叶面吸收,通过供给植物所需的养分,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增加植株根系和叶面的生物量。

5. 防治病虫害:叶面肥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病虫害的作用,能够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提高植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需要注意的是,叶面肥只能作为辅助肥料使用,不能替代根部施肥,适量使用对植物有益,过量使用可能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植物是怎么吸收肥料的原理

植物是怎么吸收肥料的原理

植物是怎么吸收肥料的原理
植物吸收肥料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根系和叶片进行。

1.根系吸收:植物的根系具有吸收肥料的特殊结构。

根毛是根系的重要部分,它们分布在根系表面,增加根系的表面积,以便更好地吸收养分。

植物根毛表面有微细的细胞壁,富含可溶性物质如蛋白质和多糖,可以吸附土壤中的肥料。

根毛通过渗透作用和活性转运蛋白将吸收的肥料吸入根内,并通过根系的细胞质运输到植物体内。

2.叶片吸收:除了根系吸收外,植物的叶片也能进行肥料吸收。

叶片上有大量的气孔,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同时也能吸收氮、磷、钾等养分元素。

气孔的打开程度和养分浓度的差异会影响叶片吸收肥料的速率。

叶片上的细胞表皮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可以吸收一些可溶性肥料。

3.背根吸收:一些植物在土壤中形成背根(根系突出地上的一部分),背根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能力比根毛更强。

背根具有较粗的导管和细胞壁,可以吸收更多的养分。

同时,肥料的形态和土壤性质也会影响植物对肥料的吸收。

例如,土壤中肥料以阳离子形式的氮、磷、钾等元素更易被植物吸收;有机肥料中的养分需要分解成无机形式后才能被植物吸收。

此外,土壤pH、湿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
植物对肥料的吸收。

作物是如何吸收养分的?看完绝对涨知识

作物是如何吸收养分的?看完绝对涨知识

作物是如何吸收养分的?看完绝对涨知识作物生长和孩子成长是一个概念,都需要有足够的营养才能够健康稳定的生长!我们人吃饭只有靠嘴来进食这一种方式!而作物吸收养分的方式不止一种!那么作物都是如何吸收养分的补充营养都有哪些方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养分的来源主要是空气、水和土壤,而土壤则是作物必需养分的最大库源,但土壤所固有的养分远远满足不了作物整个生长时期的养分需求,因此,还需要额外补充营养。

也就是我们人为“施肥”。

一般我们给作物补充营养有两种方式。

第一是土壤施肥。

第二是叶面施肥。

土壤施肥:土壤施肥作物补充营养的第一种方式:因为作物所需各种养分大部分是通过地下部----根系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

所以土壤施肥是最常用补充营养方式。

其次,在土壤中养分充足的前提下,作物是否能从土壤中获得充足的养分要与其根系大小、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有关。

一般而言,凡根系深而广、分支多、根毛发达的作物,根与土壤接触面积大,能吸收较多的营养元素;根系浅而分布范围小的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就小。

植物根系是作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器官,在毛细根吸收水分、养分、无机盐等物质,供应到植物的各个器官,主根和侧生根固定和支持作物防止倒伏,并且根部储存营养物质、合成内源激素等物质。

这里我们说到根系,就讲一下根系与土壤营养的关系: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供应根系自身和树冠生长,由根系传导到树干,由树干传导到树叶。

而树叶又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传输给树干树枝和树根,供其生长。

这就是土壤施肥作物生长的一个基本系统!叶面施肥叶面施肥作物补充营养的第二种方式:作物除了根系能吸收养分外,还能通过地上的部分器官,如茎、叶等吸收各种营养物质,被称作叶面营养。

叶面施肥的5大优点叶面施肥是作物通过叶部吸收养分的主要养分来源方式,它是将作物所需各种养分直接施于叶面的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叶面肥的吸收速度快。

各种养分直接从叶片进入植物体,能很快被植物吸收;二是叶面肥的作用强。

探讨植物叶吸收肥料的原理

探讨植物叶吸收肥料的原理

探讨植物叶吸收肥料的原理探讨植物叶吸收肥料的原理叶片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将合成产物进行一定的生物化学转化并将其运转至其它器官。

叶片同时也能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叶面对养分吸收的形态和机理与根相似,符合合理施肥的五大基本原理,即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最适因子律、报酬递减律和因子综合作用律。

但叶的构造和根不同。

从作物叶片结构看,在叶片的表面有一层角质层,角质层的外面有一层蜡质层,角质层下面是叶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下面是叶肉细胞。

叶的表皮细胞排列整齐,靠上表皮为栅栏细胞,靠近下表皮则为海绵细胞。

在叶片的上下表面还有一种称为气孔的结构,气孔是叶片内部与外界沟通的渠道。

叶片有三种途径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一是通过主要分布在叶面的气孔,一般叶背面气孔多于叶面气孔。

大多数一年生作物叶面气孔数在每平方毫米100~200个。

这些气孔除主要吸收大气中的CO2外,还可吸收H2O、NH3、NO2、SO2等气体。

气孔也能对大气释放O2、H2O、NH3和H2S等气体。

叶片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另一途径是叶表面角质层的亲水小孔。

这些小孔的孔径多数1nm,但密度可达1010/cm2数量级。

研究表明,角质层由一种带有羟基和羧基的长碳链脂肪酸聚合物组成,这种聚合物的分子间隙及分子上的羟基、羧基亲水基可以让水溶液渗透进入叶内。

叶层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第三种途径是通过叶片细胞的质外连丝,像根系表面一样,通过主动吸收把营养物质吸收到叶片内部。

因此,叶片与根系一样,对营养物质也有选择吸收的特点。

由此可知,叶片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途径是气孔和叶表面角质层的亲水小孔,以及通过叶片细胞的质外连丝这三种途径喝肥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缺铜土壤上叶面施铜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穗数/m2 穗粒数 籽粒重(g/m2) 37.0 28.8 58.5 0.14 2.3 2.9 0.03 1.0 2.3
不施铜 土壤施铜CuSO4(kg/ha) 2.5 10.0 叶面施铜12%,2CuSO4(kg/ha) 拔节喷施一次 拔节及抽穗期各施一次
1、基肥不足,作物有严重脱肥现象。
2、作物根系受到伤害。
3、遇自然灾害,需要迅速恢复作物的正常生长。 4、深根作物(如果树)用传统施肥方法不宜收效。 5、需要矫正某种养分缺乏症。 6、植株密度太大,已无法土壤施肥。
应用效果举例
1. 水稻旱育秧矫正-Fe、-Zn、Mn
2. 小麦生长后期喷 N改善品质
• 叶片与根系一样,对营养物质也有选择吸收的 特点。 • 所以在进行叶面施肥时也应考虑到,不是喷施
什么肥料物质到叶片上都能被植物吸收,植物
叶片是有选择地吸收那些能够进入叶片细胞的 营养物质。
• 特点 • 在一定条件下,根外追肥是补充营养物质的有效 途径,能明显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改善品质。 • 与根供应养分相比,叶部营养主要有以下特点:
63.8 127.4
17.1 52.0
14.0 79.3
15min. to 2h 吸收 棉叶 32P 喷施5min. 15d Urea 1-2d 4-5d
七、叶面肥种类
1、大量元素 2、微量元素 3、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4、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工和天然) 5、大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6、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7、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植物生 长调节剂
养分 作物 柑橘
作物叶片吸收养分的速度
吸收所施养分50%所需时 间 12h 1~4h 1~6h l~8h 12~24h 24~36h 6d 7~lld 15d Fe Mo C1 扁豆 扁豆 扁豆 1d(吸收8%) 1d(吸收2%) 1~2d K Ca S Xn Mn 扁豆、甘蔗 扁豆 扁豆 扁豆 扁豆 l~4d 4d 8d 1d 1~2d 养分 作物 吸收所施养分50%所需时间
• 需要快速恢复某种营养元素缺乏症;
• 深根作物如果采用传统施肥方法不易见效。
• 2.1.3影响叶面肥料效果的因素
• 叶面施肥的效果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 影响,为提高叶面施肥的效果,应采取科学
的施肥方法和正确的施肥技术。
• (1)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
• 不同作物对叶面肥要求也不一样,所以选择使用叶面肥 最好是到农业部登记过的品牌,选用专用型叶面肥。 • (2)溶液的组成
尿素 159 478
蔗糖 0 O
尿素 478 478
蔗糖 909 2426
• 根据实际生产的具体情况可以考虑喷施叶面肥: • 基肥或种肥不足,作物出现脱肥现象; • 作物根系损伤,根系生长弱; • 高度密植的作物,不便于开沟追肥; • 为促进越冬作物提早返青和分蘖,使三类苗追 二类苗,二类苗追一类苗;
• 叶下表皮由于气孔较多,所以比叶上表更容易使营 养液透过。 •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不论是无机离子还是有机分 子,流向表皮细胞的速度都与浓度成正比。 • 但尿素透过质膜的速度与浓度无关,比其他离子要 快10~20倍。 • 尿素与其他盐类混合,也可提高盐类中其他离子的 通透速度。 • 养分由表皮细胞进入叶肉组织是主动吸收的过程。 被吸收的物质达到叶肉细胞后,通过胞间连丝可向 其他叶肉细胞转移,主要是通过筛管运往其他部位。
大量元素:0.2%~2%
微量元素:<0.2%
pH 偏酸: 阴离子 偏碱: 阳离子
双子叶植物叶面积大,叶片角质层较薄, 溶液中的养分易被吸收;单子叶植物则相反, 对单子叶植物应适当加大浓度或增加喷施次 数。
幼嫩叶 老叶
正面 背面
五、叶面营养的应用
1. 采用根外施肥措施的条件
2. 应用效果举例
什么条件下可以采用根外施肥?
• 吸收到表皮细胞内的物质,通过胞间连丝又可
向叶肉细胞移动,而在体内其他部位,主要是
通过筛管来移动。
• 叶面积较大的植物,角质层较薄,喷施叶面肥,
其液体易于渗入,效果较好。
• 叶面积较小,角质层较厚,喷施的液体难于渗
入,因此有时要加入少量增润剂促其渗入。
• 在叶表皮细胞壁的外壁上,如孔道细胞中以及叶 毛的基部和周围,叶脉的上、下表皮细胞上都有 较多的微细结构,即有外质连丝的分布。 • 外质连丝是养分从角质膜到达表皮细胞原生质膜 的一条通路。 • 细胞通过质外连丝与外界相通,喷施到叶片表面 的肥料溶液中的营养物质,是通过叶片细胞的质 外连丝,像根系表面一样,通过主动吸收把营养物 质吸收到叶片内部的。
• 喷施的溶液中不同的溶质被叶片吸收的速率是不相同的。 • (3)溶液的浓度及酸碱度 •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养分进入叶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溶液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浓度过高容易发生肥害
• 1)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也不存在因土壤反 硝化、淋失等作用而损失或降低有效性,利用率

• 2)叶部营养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见效 快
• 叶面表皮组织的角质膜可分三层,紧靠表皮细 胞壁的一层是由角质、纤维素及果胶共同构成 的角化层
• 中间一层为角质与蜡质混合组成的角质层;
• 最外一层完全由蜡质组成。
• 在叶片的上下表面还有许多气孔,气孔是叶片 内部与外界沟通的渠道。 • 营养物质通过叶面气孔直接进入叶肉细胞或 通过自由扩散作用渗透入叶面表皮的角质层 和纤维素壁 • 叶面喷施的营养物质渗透而移向原生质膜表 面,通过原生质膜吸收到细胞的过程,是在细 胞能量消耗的基础上进行的主动吸收。
苹果、菠萝 黄瓜、玉米、番茄 N(尿素) 咖啡 芹菜、马铃薯 烟草 扁豆 P 苹果 甘蔗
• 3)叶部营养直接促进植物的体内代谢,从而有促
进根部营养、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作用。 • 4)土壤施肥后在某种情况下,肥料被淋溶而导致 地下水污染的问题,而叶面施肥就不存在这样的 问题。
• 5)补充根部对养分吸收的不足。
不同叶面肥对豇豆植产量的影响
处理
天达2116 保 得 云大120 清 水 荚长 cm 63.3 60.4 57.8 57.0 荚径 cm 0.70 0.66 0.63 0.62 单荚重 g 31.0 28.0 26.8 25.0 产量 kg/mu 927 847 807 753
几种叶面肥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作用机理 • 通过对叶片结构的分析及同位素示踪等一系列的研究证
明,叶面也具有吸收营养的功能,其吸收养分的机理与根
系有些相似。
• 从作物叶片结构看,在叶片的表面有一层角质层,角质层
下是叶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下面是叶肉细胞。营养物质 只有进入细胞后才能起到营养的作用。 • 影响外部溶液进入叶肉的主要障碍是叶面具有一层均一 无孔的角质膜。
处理
A B
株数 单株铃 (株) (个)
7700 7700 8.2 8.1
单铃重 ( g)
5.6 5.6
单产 (kg)
355 348
增产率 (%)
19.3 17.0
C
清 水
7700
7700
7.7
7.0
5.5
5.3
328
297
10.4
六、叶面营养的局限性
肥效短暂,每次施用养分总量有限,又 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洗; 有些养分元素(如钙)从叶片的吸收部 位向植物其它部位转移相当困难,喷施的效 果不一定好。 总之,植物的根外营养不能完全代替根 部营养,仅是一种辅助的施肥方式,适于解 决一些特殊的植物营养问题。
功能:气体交换 水分蒸腾
气孔的结构
由表皮组织、叶肉组织及输导 组织所组成。气孔是由表皮细胞分 化出来的组织,并按一定距离分布 于叶表面上。
叶面肥料的作用机理及特点
• 作物除了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养分外,还能通过 叶片(或茎)吸收养分,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植物的 叶部营养,也叫根外营养。 • 通过作物根系以外的营养体表面施用肥料的措 施叫做根外施肥,也就是一般所称的叶面施肥。 • 用于叶面施肥的肥料称为叶面肥料。
补施CO2对黄瓜的影响
处理
CK CO2
株高 mm 149
166
茎粗 mm 3.0
4.1
鲜重 g 20.8
27.3
干重 g 8.8
11.2
叶片对矿质养分的吸收
水生植物的叶片 是吸收矿质养分的部 位,而陆生植物因叶 表皮细胞的外壁上覆 盖有蜡质及角质层, 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有 明显障碍。角质层有 微细孔道,也叫外质 连丝,是叶片吸收养 分的通道。
• 因此,喷施的尿素,其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最好小
于0.25%。
• 为了减少喷施尿素时的伤害,需降低浓度和增加喷施
次数。
表2-2蔗糖对尿素喷施时叶面损伤的影响
用量/( m /cm )
2
损伤面积占总叶 面积的比例/% O 25
用量/( m /cm )
2
损伤面积占总叶 面积的比例/% 15 3
二、叶片对养分的吸收
叶片对气态养分的吸收 叶片对矿质养分的吸收
叶片对气态养分的吸收
陆生植物可以通过气孔吸收气态 养分,如 NH3 、 CO2 、 O2 以及 SO2 等。 一般情况下,叶片吸收气态养分有利 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空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叶片也会 因过量吸收 SO2 、 NO 、 N2O 等对植物 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很少,叶面喷施,可以满足作物需要。
• 某些养分,如钙元素被喷施后,植物叶子虽能
吸收,但向植物其他器官的转移率不高。
• 叶面施肥的养分用量很少,浓度也低,因而有 时需要多次喷施。 • 喷施时,如喷量多则会流失。 • 若喷施后适逢下雨,则流失更多。
• 叶面施肥有时会对叶面造成损伤, • 如尿素常含缩二脲,喷施含有缩二脲的尿素,缩二脲会 在叶中积累,从而影响蛋白质合成,减少养分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