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宋代词人吴文英作品赏析(五首,含作者简介)(通用)
吴文英《诉衷情·秋情》诗词赏析

【导语】吴⽂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
与贾似道友善。
有《梦窗词集》⼀部,存词三百四⼗余⾸,分四卷本与⼀卷本。
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下⾯是为⼤家带来的吴⽂英《诉衷情·秋情》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诉衷情·秋情 宋代:吴⽂英 ⽚云载⾬过江鸥。
⽔⾊澹汀洲。
⼩莲⽟惨红怨,翠被⼜经秋。
凉意思,到南楼。
⼩帘钩。
半窗灯晕,⼏叶芭蕉,客梦床头。
注释 ⑴诉衷情:唐教坊曲名,后⽤作词调。
⼜名作“步花间”“桃花⽔”“偶相逢”“画楼空”“试周郎”“⼀丝风”。
分单双调两体。
单调三⼗三字,九句,平、仄韵互⽤,六平韵为主,⼆仄韵两部错叶。
双调,四⼗字,上⽚四句三平韵,下⽚六句三平韵。
也有四⼗⼀字⾄四⼗五字等体。
《梦窗词集》诸词,为四⼗四字体。
⑵澹:亦写作“淡”。
鉴赏 “⽚云”两句,写秋景。
此⾔秋季的阵⾬随着云来,⼜伴着云去。
江上的鸥鸟也伴随着⾬云沿着江⾯⽽上下翱翔翻飞。
在空蒙的⽔⾊中,隐隐约约地显现出来⼀座绿⾊的汀洲。
“⼩莲”两句是说:⽔中的红⽩莲花如今已经凋零枯萎,那凄切的模样看了真是叫⼈⼼疼啊。
只有那⽥⽥的荷叶还密密地覆盖在这⽔⾯之上。
这时候⼜到了⼀年之中的秋收时节。
“凉意思”三句,由景⽣愁。
吴⽂英《唐多令·惜别》词有“何处合成愁,离⼈⼼上秋”之句,此词上⽚结句末⼀字为“秋”字,故下⽚⾃然转⼊“凉”意,⼜由“凉”⽽引起乡愁,其意步步深⼊,环环相扣。
“南楼”系词⼈客居之处。
此⾔词⼈进⼊“秋”季,不由得感到阵阵“凉”意,⽽且⼜⼀个⼈独居在异乡南楼,所以更觉得寂寞难熬。
因此思乡的愁⼼在旁帘远望时从⼼中油然⽽⽣矣。
“半窗”三句。
此⾔词⼈羁旅他乡,与他为伴的惟有室内孤灯残影憧憧,窗外芭蕉黄叶簌簌,独睡之中不尽乡梦袭来⽽已。
此词可以为词⼈《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上秋”句作⼀注解。
《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吴文英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吴文英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由吴文英创作。
这首词是作者重过“都城旧居”的悼亡之作。
上阕描写今日故地重游之所见。
“啼痕酒痕无限”道出一篇主题。
下阕追忆以前欢乐幸福的生活。
“春梦人间须断”承上阕,倍感凄凉,感悟到人生如梦。
绣屋下五句,写具体“梦缘”情事。
“红颜先变”暗示佳人早夭。
最后境界肃穆:离别故居之际,独立桥上,悼念爱妾和逝去的岁月……词情凄迷哀婉,也有人认为此作也寄寓着对故国的思念。
作品原文: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湖山经醉惯。
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
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
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春梦人间须断。
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
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
舞歇歌沉,花未减、红颜先变。
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
作品注释:①渍(zì):浸染。
②涴(wò):弄脏。
尘:被泥尘弄脏。
浣:洗。
③紫曲门:词人故居门名。
④谢堂双燕:见前周邦彦《西河》注。
⑤能短:这么短。
能:同“恁”。
作品译文:那湖光山色仿佛也看惯了我的醉熏熏的嘴脸,满身都是啼痛酒迹,渍污了我的春衫。
我再一次来到京都临安客居,想到残破污浊的衣服,再也无人缝补洗涮,不免感到哀伤。
热闹的街头巷陌门径一早已经荒芜了,我沿着残破的断瓦残垣,看到的是微风轻轻地吹拂着荒草野蔓。
东邻的屋里传来燕语呢喃,那是一对曾在朱门大院居住过的双燕。
我知道人间的欢乐是非常短暂的,仿佛一场短短的春梦很快就梦醒了。
只可惜当年,美好的梦竟然是那样的短暂。
在锦绣的帷幄中弹奏秦筝,依傍着海棠花缠绵缱绻,在深夜里歌舞盛宴。
到现在那欢乐的歌舞早已经渺无踪迹,虽然花儿的颜色还没有褪减,但是人的红颜早已改变。
我站立在河桥上不想离去,斜阳下,辛酸的泪水早已经溢满了我的两只眼睛。
作品鉴赏:赏析一吴文英在杭州居时曾纳一妾,能歌善舞,相爱甚深,不幸别后不久去世。
《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原文译文鉴赏

《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原文|译文|鉴赏《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一首词此词含蓄委婉,以景托情,反复渲染,揭示主旨,值得大家品读。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原文宋代:吴文英春语莺迷翠柳。
烟隔断、晴波远岫。
寒压重帘幔拕绣。
袖炉香,倩东风,与吹透。
花讯催时候。
旧相思、偏供闲昼。
春澹情浓半中酒。
玉痕销,似梅花,更清瘦。
《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译文及注释译文春风殆荡,莺语啁啾,翠柳如烟,水波潋滟,远山如黛。
室内帘幔重重,挡住了窗外的春光,仍透着寒意,令人感到压抑。
袖中虽然笼着燃着香料的手炉,还是希望春风能将手炉吹得旺些。
春花催发,引起了旧日的相思情。
如今孤身一人,闲极无聊得难捱这早春的清昼。
唯有以酒销愁,来冲淡那春的引诱,情的煎熬。
将醉未醉,闺中人玉损香销,有如梅花,甚或更加清瘦。
注释①夜游宫:词牌名,调见毛滂《东堂词》,贺铸词有“可怜许彩云飘泊”句,故又名“念彩云”。
又因有“江北江南新念别”句,亦名“新念别”。
双调,五十七字,上下片各六句四仄韵。
此词上、下片末后三个三字句。
②远岫(xiù):远山。
岫,峰峦。
谢胱《郡内高斋闲望》诗:“窗中列远岫。
”③寒压:写闺中人对室内重帘叠幔的压抑的感受。
拕(tuō):同“拖”。
“绣”指室外春光。
④袖炉香:即炉香拂袖,此代指闺中人。
倩:同“请”。
⑤花讯:二十四番花信风。
古人认为花期有信,应风而开。
由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
《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出处词人吴文英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梦窗在苏州曾纳一妾,后遭遣去。
在杭州亦纳一妾,后则亡殁。
集中怀人诸作,其时夏秋,其地苏州者,殆皆忆苏州遣妾。
”有认为这首词即是创作于该时期的一首怀念虞姬妾的作品。
《夜合花·柳暝河桥》吴文英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夜合花·柳暝河桥》吴文英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夜合花·柳暝河桥》吴文英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夜合花·柳暝河桥》这首词是作者吴文英入京途中,行到苏州,怀念恋人的作品。
故地重游,已蕴有怜香惜玉之情。
“当时夜泊”几句追忆与恋人在此地的一段温情。
“十年一梦”、“凄凉”,是因为恋人如燕离去,留下无尽的思念。
景色依旧,再无佳人,只剩我一人独自悲愁。
此作抒写怀人之情,极尽其委曲缠绵之能事,颇值一读。
作品原文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
有感。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
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
词韵窄,酒杯长,剪蜡花、壶箭催忙。
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
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
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作品注释①鹤江:松江之别派。
葑(fēnɡ)门:唐苏州吴县城东门。
②柳暝河桥:日暮时停舟于杨柳掩映的河桥之下。
暝,日落黄昏之时。
河桥,苏州河上的小桥。
③莺晴台苑:晴日登上莺声婉转的苏州台苑。
台苑,指苏州姑苏台的苑圃。
④策:马鞭。
⑤蜡花:蜡烛的火花。
⑥壶箭:古代的计时仪器。
铜壶装水滴漏,壶中有箭标识时辰。
⑦凌波翠陌:与美人在岸上遨游。
凌波,女子步履轻盈貌。
翠陌,长着青草的道路。
⑧连棹横塘:与美人在水上遨游。
棹,船桨,指船。
横塘,一个连一个的池塘。
⑨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形容人去楼空如燕去巢荒。
西湖吴馆,作者经常住宿的地方。
此处指佳人离去。
⑩银罂(yīnɡ):银制的酒器。
作品译文浓密的柳荫把河桥遮藏,黄莺在清静的古台旧苑中鸣啭,我曾多少次骑着骏马到此处与你共度春光。
还记得那次夜泊桥边,很快便进入了温柔之乡。
我的词才显得笨拙,只顾与你共饮清觞,共剪灯花,那一宵过得太快太匆忙。
还记得与你嬉游之处,青草铺就的小路上留下你轻盈的脚步,两舟相并,我与你荡漾于城南横塘。
十年如梦,梦醒后倍觉凄凉,恰似那西湖上燕子飞去,人去楼空燕巢已荒。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吴文英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吴文英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作品。
上片写立春怀友,下片抒写离愁。
词在怀友伤时的离愁中融入亡国流离的沉痛,情感深婉而沉郁。
词意象华丽,寓意幽深缠绵,语言优美凝练。
词人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所叙之情乃是真情流露,感人深实属罕见。
作品原文: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
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
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
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
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
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作品注释:1、高阳台:词牌名,又名《庆春泽》。
双调一百字,平韵格。
2、丰乐楼:宋代西湖名胜之一。
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湖山胜概”:“丰乐楼,旧为众乐亭,又改耸翠楼,政和(北宋徽宗年号,1111-1118年)中改今名。
淳祐(南宋理宗年号,1241-1252年)间,赵京尹与筹重建,宏丽为湖山冠……吴梦窗曾大书所赋《莺啼序》于壁,一时为人传诵。
“3、分韵:一种和诗、和词的方式,数人共赋一题,选定某些字为韵,用抓阄或指定的办法分每人韵字,然后依韵而作。
吴文英分得“如”字,词中除一定要用“哪”为韵脚字外,其余韵脚均须与“如”同韵(鱼韵)。
4、凝妆:盛妆,浓妆。
王昌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5、凭阑:倚靠栏杆。
6、题:题诗。
7、醒馀:指醒酒后。
8、相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所作有《子虚》、《上林》、《大人》、《长门》等赋。
此处作者自指。
9、舣(yǐ):停船靠岸。
10、清臞(qú):即“清癯”,清瘦。
11、香绵:指柳絮。
12、平芜:平远的草地。
欧阳修《踏莎行》词:“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作品译文:一丛丛修长的青葱翠竹,宛如盛妆的少女凝神久久地站立。
我穿过竹林来到楼前,把马匹拴在楼前的柳树。
古诗解语花·梅花翻译赏析

古诗解语花·梅花翻译赏析《解语花·梅花》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
暮寒如剪。
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
飞霙弄晚。
荡千里、暗香平远。
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
酥莹云容夜暖。
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
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
东风半面。
料准拟、何郎词卷、欢未阑、烟雨青黄,宜昼阴庭馆。
【前言】《解语花·梅花》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咏物词。
此词上片纯写景,下片多处设喻,处处紧扣一“梅”字,从多角度描绘出梅的树、枝、花、香、阴影等各种形状与神态。
【注释】⑴冷云荒翠:一作“冷云荒苑”,一作“翠荒深院”,一作“翠深荒院”,一作“翠云荒院”。
⑵春:一作“眷”。
⑶词:一作“诗”。
【翻译】无。
【赏析】《解语花》,入“林钟羽”,一作“高平调”。
《天宝遗事》:“唐太液池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
玄宗宴赏,左右皆叹羡,帝指贵妃曰:‘争如我解语花’。
”词取以为名。
词首见周邦彦《片玉词》。
双调,一百字,上片九句六仄韵,下片九句六仄韵。
“门横”三句。
此言大门前的老梅树虬枝平伸似盖,好像把蓝天都打上了皱折。
门前的大路向左右延伸没入在茫茫的天际而不见尽头。
举目四顾,春的气息已经逼近了江南水乡。
一“碧”字,既指蓝天,又点出了春天已经降临。
故王安石云“春风又绿江南岸”,“碧”,即绿也。
“暮寒”一句。
化用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意境,将初春的料峭晚风比拟作锋利的剪刀,刺人肌肤。
“临溪影”一句,袭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诗句。
绘出了一幅清雅自然的风景画:小溪岸边,梅枝斜插,临水照影,流水清彻。
这是从门前的梅树引申开来的。
“飞霙”两句,词锋陡转,大处着墨。
此言天气转寒,夜晚忽然降下了一场鹅毛般的春雪。
平明远眺,皑皑白雪铺平了千里原野,但是远处仍旧传来了生命的气息———缕淡淡的梅花清香悄然袭来。
“霙”,即雨夹雪。
苏轼《雪》“晚雨纤纤变玉霙”句可证之。
“端正看”两句,写实。
吴文英的代表诗词(精选10篇)整理

吴文英的代表诗词(精选10篇)整理吴文英的代表诗词(精选10篇)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宋史》无传。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游踪所至,每有题咏。
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下面我就和大家共享吴文英的代表诗词,来观赏一下吧。
吴文英的代表诗词【篇1】词牌名:花犯|朝代:宋朝|:吴文英翦横枝,清溪分影,翛然镜空晓。
小窗春到。
怜夜冷霜娥,相伴降照。
古苔泪锁霜千点,苍华人共老。
料浅雪、黄昏驿路,飞香遗冷草。
行云梦中认琼娘,冰肌瘦,窈窕风前纤缟。
残醉醒,屏山外、翠禽声小。
寒泉贮、绀壶渐暖,年事对、青灯惊换了。
但恐舞、一帘蝴蝶,玉龙吹又杳。
吴文英的代表诗词【篇2】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吴文英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吴文英的代表诗词【篇3】词牌名:夜合花|朝代:宋朝|:吴文英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
当时夜泊,温顺便入深乡。
词韵窄,酒杯长。
剪蜡花、壶箭催忙。
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
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
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
溪雨急,岸花狂。
趁残鸦、飞过苍茫。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吴文英的代表诗词【篇4】词牌名:花犯|朝代:宋朝|:吴文英小娉婷,青铅素靥,蜂黄暗偷晕。
翠翘敧鬓。
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
睡浓更苦凄风紧。
惊回心未稳。
送晓色、一壶葱篟,才知花梦谁。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
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
熏炉畔、旋移傍枕。
又还见、玉人垂绀鬒。
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吴文英的代表诗词【篇5】词牌名:贺新郎|朝代:宋朝|:吴文英乔木生云气。
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
旋小筑、吴宫闲地。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古诗江神子·西风一叶送行舟翻译赏析

古诗江神子·西风一叶送行舟翻译赏析《江神子·西风一叶送行舟》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西风一叶送行舟。
浅迟留。
舣汀洲。
新浴红衣,绿水带香流。
应是离宫城外晚,人伫立,小帘钩。
新归重省别来愁。
黛眉头。
半痕秋。
天上人间,斜月绣针楼。
湘浪莫迷花蝶梦,江上约,负轻鸥。
【前言】《江神子·西风一叶送行舟》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
此词上片抒写作者在岸边送别老友翁五峰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下片代翁五峰爱人立言,虽纯是想象之境,但暗含劝告老友之意。
【注释】⑴江神子:词牌名,一作“江城子”。
原为单调,三十五字,五平韵。
结有增一字,变三言两句为七言一句者。
宋人多依原曲重增一片,如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及《梦窗词集》中诸词,即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八句五平韵。
⑵翁五峰:即翁孟寅,字宾旸,号五峰,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或言是钱塘人。
曾为贾似道客,有《五峰词》一卷,有豪放词气。
鹤江:据《苏州府志》说:“白鹤江(即鹤江),本松江别支。
”【翻译】无。
【赏析】“西风”三句,言词人在白鹤江边送翁五峰回京城临安。
而鹤江在临安东南面,遇“西风送行舟”,逆风而行,只得暂时回岸边停靠。
“舣”,即整舟向岸也。
《文选·蜀都赋》(左思):“试水客,舣轻舟。
”刘注引应劭曰:“舣,正也;南方俗谓正船回湾处为舣。
”舟回岸暂停,老友就可以暂时不走,这是词人内心所企盼的事。
“新浴”两句。
“红衣”,指荷花。
言荷花,莲叶在江岸边摇曳,如女郎之新浴娇艳;流水受荷叶掩映而呈绿色,荷香随流水而飘向远方。
此虽是描述行舟暂泊之处的景色,也含有热土难离的挽留之意在。
“应是”三句。
“离宫”,苏州本是吴国都城,城外虎丘馆娃宫等处都曾是吴王离宫,所以这里的“离宫”,当指翁停舟暂住之处所。
言词人在城外原吴王旧日离宫遗址送别翁五峰,依依不舍,相对伫立,直到月芽升空。
“小帘钩”,指新月。
“新归”三句,转而代翁五峰在京爱人立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 吴文英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译文】 浪迹天涯的孤客独倚栏干,面对着深秋中的凄风凋叶,更觉得寂寞惆怅。绵绵群山在淅沥的秋雨中泛出了青光,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暮色苍茫中随着迅飞的流云拼力地挣扎奋飞。
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强,显示出些许春天般的缤纷色彩。而我们却只能为那已消逝的美好年华举杯凭吊,饮一杯大白。暮天夕阳返照天空,倒挂着一缕美丽的彩虹,那是大海中的鲛人用泪水一梭梭编织的七彩鲛绡幻化而成的。
【注释】 1.玉楼春:据《词谱》载:“因顾敻词中有‘月照玉楼春漏促’,又有‘柳映玉楼春日晚’。五代欧阳炯词中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楼上醉和春色寝’。又有‘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取为调名。”又名《木兰花》、《玉楼春令》、《西湖曲》、《呈纤手》、《东邻妙》、《春晓曲》、《惜春容》、《梦相亲》、《归风便》、《归朝欢令》、《转调木兰花》、《续渔歌》。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 2.和吴见山韵:和韵,是用他人诗词所用的韵而作诗词。分用韵、依韵、次韵三种。陆游说:“古时有唱有和,有杂拟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有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稹)、白(居易)至皮(日休)、陆(龟蒙),其体乃全。”吴见山,梦窗词友,常有唱酬相和。《梦窗词》中,题其名的即有六首,而和词或用其原韵而作的竟有五首之多。
3.大白:酒名。 【鉴赏】 “阑干”两句,写出词人的心情。此言自己是一个四处飘泊的天涯孤客,如今独倚在栏干旁,面对着深秋中的凄风凋叶,那么心中的阴影就会显得更加浓厚,寂寞之情也会显得更深。此即情与景合也。所谓“离人心上秋”,秋景增愁情矣。“千山”两句,景中显情。绵绵群山在秋雨淅沥之中泛出了青光,此是指雨中山上的常青树林;而在天空中词人(天涯客)却见到,有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暮色苍茫中随着迅飞的流云在拼力地挣扎着奋飞。这既是写实景,也是词人(天涯客)对所处的恶劣环境与自身的悲苦命运的一种写照。上片借景寄情。
“霜花”两句,叹时光迅逝。“霜花”,指秋菊,黄巢《咏菊》诗中即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披黄金甲。”此处是说:秋终冬近之时,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强,一枝傲霜,显示出了春天般的缤纷色彩。然韶华易逝,我们(指词人与吴见山)也已临近了暮年,但却犹各自为了生计而奔波在名利场中。因此让我们且为这已经消逝的美好年华而举杯凭吊,浮一大白吧。“海烟”两句,写景寄情。此言暮天夕阳返照天空,显出来半截美丽的彩虹(南人俗名为“冲”)。词人见之更把它联想成是:大海中的鲛人用泪水一梭梭编织而成的七彩鲛绡化成的景象。此既是写景,也有一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叹在。下片也是托物寄情。 鹧鸪天·化度寺作 吴文英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译文】 水池上的朵朵红莲,陪伴我独倚栏杆。在附近栖息的乌鸦,都带着夕阳飞还。刚刚过去一阵阴云急雨,萧疏的梧桐又飘落几个叶片。明月已露出秋天的凉意,用来驱暑的宝扇开始置闲。
归乡的梦境总是短得可怜,碧水蓝天却宽阔无边,我凭倚小窗极目远眺,均匀处淡淡的秋山,也如同美人皱眉含着幽怨。飞往吴地的大雁啊,请你给我传达一下思归的心愿。阊门外杨柳荫下的几间小屋,惹得我梦绕魂牵,每时每刻都在思念。
【注释】 1.鹧鸪天:词牌名。据唐人诗句“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而取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贺铸词因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称《半死桐》。平韵,五十五字。上片七言四句,相当于一首七绝。下片换头两个三字句,如改为七言仄脚句,也是一首七绝。可见此调由一首七律演变而成。上片两个七字句,和换头两个三字句,前人用对偶的较多。 2.化度寺:化度寺在杭州西部江涨桥附近。《杭州府志》:“化度寺在仁和县北江涨桥,原名水云,宋治平二年改。”
3.红衣:莲花。 4.倚阑:凭靠在栏杆上。 5.殷云:浓云。 6.闲:闲置。 7.乡梦窄:思乡的梦太短。 8.愁黛:愁眉。 9.吴鸿:指苏州一带飞来的大雁。 10.阊(chāng)门:苏州西门。这里指作者姬妾所居之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思乡悲秋感怀之词。词人寓居杭州西部江涨桥附近的化度寺时,见秋景变化而心生感触,思念远在苏州的家人,因此写下这一首词,抒发了怅惘之情,被思念之人当为他的苏州姬妾。
【鉴赏】 这首词是吴文英又一首思念离人之作。“红衣”写眼前景物,兼指离人之衣;引起无限思念。“殷云”、“明月”对仗句写景清新明快,更蕴秋愁别意。下阕两层,一层写梦见恋人愁客;二层托梦吴鸿捎去消息。“吴鸿好为传归信”,其实是说消息再也不能送达,佳人早已故去。
上片,“池上红衣伴倚栏,栖鸦常带夕阳还。”写作者在池边独倚栏干,作伴的只有像穿着红衣少女的莲花;在栏干边一直消磨到黄昏,看到的也只有背上带着夕阳馀晖的归鸦回来栖宿。这在化度寺午后到傍晚所见的景致,象两幅画,表达的是孤寂之情。“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浓云出现时,雨脚倾斜稀疏的桐叶继续飞落,有点萧索气象;但雨后气温降低,天色更清,明月出现在上空,凉气随之而生,宝扇可以不用,而又美得可受,凉得可爱。“度”字、“疏”字写秋雨与梧桐的形态,很妥贴:“生”字把“凉”归功于“月”,使月色倍觉宜人;这写寺中夜晚下雨与月明时情景的两句,又象两幅画。上两句不用对偶,这两句用对偶,笔调皆疏淡幽雅,引人入胜。
化度寺临近水边,当时自杭州至苏州,大多是走水路。这样又为过渡到下片“乡梦窄,水天宽”埋下了伏笔。“窄”字写梦,也是文英匠心独运、喜欢运用的字。“窄”表短促,与水天“宽”对照,以见天长、水远而梦短的惆怅之情。心情全在感事感物的“宽”、“窄”中透露。“小窗愁黛淡秋山”,写倚窗看到的远山景致。这既是一幅画,也表惆怅之情。山是“秋山”,所以“黛”色浅淡;山本无“愁”但从愁人眼中看去,似乎其浅淡的暗绿色也带上了愁态。正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远山似眉,由景又联想到思念的人。这一句又暗用卓文君“眉际若望远山”的典故,由写景过渡到怀人。
“吴鸿好为传归讯”,看到天上鸿雁,多么盼望它是从作者长久居住并且当作家乡的“吴”地飞来的啊;离家已久,怀人情切,因而盼望它能代传“归讯”。这简直就是直接的呼告之辞,而实际上只是心中的盘算而已。“归讯”传到哪里呢?“杨柳阊门屋数间”,是苏州城西阊门外,秋柳萧疏、几间平屋的地方。环境虽极平凡,却富有高雅的画意,这便是作者感情眷念之所在,更像一幅出自名家高手的水墨画,寥寥数笔,寓情于景,若用司空图《诗品》的话来形容,不是近于“绿林野屋,落日气清”,或“玉壶买春,赏雨茅屋”,而是近于化境的“神出古异,淡不可收”了。
这首词的写作地点在化度寺,景物描写则兼及苏州;写作季节在初秋,时间则既有黄昏和夜晚,也有白天。全词以写景为主,时事情都在六幅秀淡雅致的景物画中表达出来。时间不限一日,画面亦分属两地,最后一幅画笔最淡,但却最传神,因而也适合了更深远的情味。
惜黄花慢·送客吴皋 吴文英 次吴江,小泊,夜饮僧窗惜别。邦人赵簿携小妓侑尊。连歌数阕,皆清真词。酒尽已四鼓。赋此词饯尹梅津。
送客吴皋,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永迢迢。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念瘦腰、沈郎旧日,曾系兰桡。
仙人凤咽琼箫,怅断魂送远,《九辩》难招。醉鬟留盼,小窗剪烛,歌云载恨,飞上银霄。素秋不解随船去,败红趁一叶寒涛。梦翠翘,怨鸿料过南谯。
【译文】 我来到吴江之滨送客远行。正是初霜降落的时候,夜里透出阵阵寒冷,片片枫叶飘落在吴江长桥边。举目望天没有尽头,背后的城郭却越来越朦胧。送别的长亭景色暗淡,无尽的遗恨像碧水东流。岸边的荷叶已经枯萎,荷花也开始凋零。暮霭像片片愁云,笼罩在残柳枝头。思念腰肢消瘦的沈郎,过去也曾在此小泊,在江边系过兰木船舟。
饯别酒宴上,小歌女歌声美妙,好似弄玉吹箫作凤鸣一般。怎奈友人渐行渐远,纵然是宋玉的《九辩》,也无法解开这令人魂断的离情。歌女微醉顾盼间亦是情意流连,像是理解我们的心情,在小窗前频剪烛花,歌声里满含离愁别恨直飞九霄云外。悲愁伤别之情不知随客而去,只有衰败的红叶,在寒涛中追随着一叶小舟。梦幻中忽见鬓插翠翘的远方情人,料想那传递怨情的鸿雁已飞过了南楼。
【注释】 1.惜黄花慢:词牌名,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者见《逃禅词》,平韵者见《梦窗词》。与《惜黄花令》词不同。
2.次:旅行所居止之处所或途中暂时停留住宿。 3.僧窗:僧寺的窗户。 4.邦人:乡里之人;同乡。 5.赵簿:姓赵的主簿。主簿,州县内的属吏。 6.侑(yòu)尊:劝酒。 7.清真词:词集。北宋周邦彦(号清真居士)作。南宋淳熙溧水刊本,二卷,补遗一卷。有晋阳强焕序,收词一百八十二首。又,南宋陈元龙曾为周词作注,刘肃题名为《片玉集》,十卷,收词一百二十七首。
8.尹梅津:名焕,字惟晓,山阴人。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作者好友,曾为《梦窗词》作序,备极赞誉。
9.吴皋(gāo):吴江边。皋,水边的高地。 10.试霜:霜初降如试。 11.离亭:古代建于离城稍远的道旁供人歇息的亭子。古人往往于此送别。 12.红衣:指荷花。 13.瘦腰:指消瘦。 14.沈郎:指南朝著名文士沈约。 15.兰桡(ráo):小舟的美称。桡,船桨。此处指船。 16.琼箫:玉箫。 17.九辩:夏代乐名。《楚辞·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王逸注:“《九辩》、《九歌》,禹乐也。言禹平治水土,以有天下……故九州之物,皆可辩数。”
18.留盼:顾念;留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