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文史资料27期(二)

合集下载

黄美福盗伐林木案(黄农农(林业)罚〔2021〕27号)

黄美福盗伐林木案(黄农农(林业)罚〔2021〕27号)

黄美福盗伐林木案(黄农农(林业)罚〔2021〕27号)【主题分类】农林渔牧【发文案号】黄农农(林业)罚〔2021〕27号【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修订)338307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修订)33830715838886623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修订)3383071583888662320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修订)33830756838886664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修订)3383075683888666410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修订)33830776838886684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修订)3383077683888668410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订)35183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订)35183127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订)35183127010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订)351831270140 【处罚日期】2022.01.24【处罚机关类型】农业农村部/厅/局【处罚机关】【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农业农村局【处罚种类】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执法级别】区/县级【执法地域】黄岩区【处罚对象】黄美福【处罚对象分类】个人【更新时间】2022.07.28 17:21:40处罚名黄美福盗伐林木案称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黄农农(林业)罚〔2021〕27号被处罚对象黄美福处罚结果本机关认为黄美福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五条第二款、五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已构成违法。

具体有证人证言、现场勘验笔录、现场照片、鉴定结论等证据为凭。

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盗伐林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在原地或者异地补种盗伐株数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树木,并处盗伐林木价值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2学年第二学期台州八校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9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17小题,每题 2分,共 3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这主要得益于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2.春秋战国时期,“别邑”等中小城市兴起,许多人在市场作坊中自产自销,“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王城洛阳人“喜为商贾,不好仕宦”,邹、鲁城市居民“好贾趋利,甚于周人”。

这表明当时A.社会发展未受战争影响B.“工商食官”推动了商业发展C.城市商业功能明显增强D.“重农抑商”观念已渐趋改变3.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中间的一条重要的商贸往来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在西北地区这一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上曾经发现大量古代的遗物。

下列遗物中,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A.曲辕犁B.玉米种子C.罗马金币D.青花瓷4.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项目材料结论①《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②《本草纲目》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③《伤寒杂病论》以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进行奠定中医基础辨证施治理论④《肘后备急方》提到了防治狂犬病的方法对西汉防疫起到积极作用A.①B.②C.③D.④5.据记载:唐长安“宫市”为一种官办的专门为宫廷采办物资的特殊机构,宋汴京“宫市”则顺应唐长安“宫市”官办宫廷采办的性质而逐渐演变为官商合一的机构。

宋代“宫市”的演变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为宫廷的腐败埋下隐患D.表明采办机构已经非常完善6.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黄岩柑橘产业衰退的原因分析

黄岩柑橘产业衰退的原因分析

黄岩柑橘产业衰退的原因分析第一篇:黄岩柑橘产业衰退的原因分析“黄岩蜜橘”衰退的原因分析西城中学九(2)班叶丽丽郑珂我的家在黄岩西城街道大树下村,这里是黄岩蜜橘的主产区,我的祖辈都是橘农,以种橘为生,但近几年,由于种橘子的收入减少,我的父母都到附近的厂里上班去了,家里的一大片橘园也就荒芜了。

“黄岩蜜橘”到底怎么了?我决定找找原因,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先看一篇报道。

《观察与思考》第3期报道:在黄岩西城街道大树下村里,记者遇到了一位牟姓的村委干部,提到橘子,老牟面露难色:“还有啥好说的呢,大家都难,又不是我们一家。

”老牟说,大树下是传统黄岩蜜橘最主要的产地之一:“过去送往京城作贡品的本地早橘,咱这都有种。

世世代代种这个啊,都有感情。

全村400多亩地里,有185亩都是橘园。

”记者问:“那今年为啥那么难卖呢?”老牟回答:“今年黄岩的年景特别好,居然没刮台风,这对橘子挂果是很有利的。

到了秋天,满树当然是橘子了,真的是大年。

”“橘子多了,就更难卖了对吗?”老牟回答:“恩,再加上国外经济形势不好,我们原本外销一块也受影响;台州本地民企多,很多企业状况不好就让务工人员提早回家了,这也让内销损失了一部分。

几个原因加在一起,让橘子的销售陷入困境。

”老牟告诉记者,今年卖不出去的橘子,多半是晚熟的品种,目前“整个黄岩都差不多”,橘子的销售量只占到总体产量的30%左右。

一个疑问在记者脑中形成了:既然属于“天时”的不可抗原因那么多,那么为什么橘农口中,往年的橘子“也难卖”呢?其实,“黄岩蜜橘”也有过辉煌的过去。

《中国地理标志注册名录》上的“黄岩蜜橘”条目记载显示:“注册号:1388989;商品类别或名称:蜜橘;地域范围:台州市黄岩区果品产销协会,浙江台州市黄岩境内的平原区和永宁江两岸”。

“黄岩蜜橘”,作为黄岩的“千年品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早在唐代已被列为朝廷贡品。

解放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种橘的政策措施,使黄岩的柑橘生产进入大发展时期,1952年产量超过了建国前的最高水平,60年代作为我国对外交往的礼品,被斯大林称为“橘中之王”,1972年总产量达5.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7%,居首位,黄岩成为名符其实的橘乡。

浙江黄岩少核本地早发展对策研究

浙江黄岩少核本地早发展对策研究

浙江黄岩少核本地早发展对策研究陈奕如【摘要】蜜橘是黄岩的一张城市名片,本地早(橘名)品种曾经是橘中上品,但在黄岩蜜橘衰退的大背景下,它也难逃劫难。

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本地早芽变新品种少核本地早,但它为什么“藏在深闺无人识”?为什么少核本地早至今没有形成大规模种植?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通过深入走访和研究,查阅大量资料,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得出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黄岩;少核本地早;规模种植;发展对策【作者】陈奕如【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浙江台州 3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13黄岩位于浙江中部,东濒东海,西倚括苍山脉,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 ℃,平均降水量1 700 mm,无霜期270 d,有柑橘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气候条件。

同时,黄岩柑橘的主产区永宁江两岸为冲积壤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带沙性,通气性好,富含柑橘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为柑橘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所产柑橘品质优良。

蜜橘是黄岩的一张城市名片,有1 700多年历史。

无论走到哪里,一说到黄岩,就知道你来自橘乡,黄岩蜜橘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朱熹在《次韵吕季克橘堤》中说到夏秋“荷尽菊残”之后,就数橘林风光了:“君家池上几时栽,千树玲珑亦富哉。

荷尽菊残秋欲老,一年佳处眼中来”,真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1]。

三国吴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记载“鸡橘子,大如指。

味甘。

永宁界中有之”。

到唐宋时代,浙江东南部更成为当时新兴的柑橘名产地,宋代《嘉定赤城志》记载了黄岩的10多个柑橘品种。

1225年前后,陈景沂著《全芳备祖》,在抄录了《橘录》(韩彦直著,1178年)之后说,“韩但知乳橘出于泥山,独不知出于天台之黄岩也。

出于泥山者固奇,出于黄岩者尤天下之奇也。

黄岩岛及其争端 大事记

黄岩岛及其争端 大事记

黄岩岛及其争端大事记黄岩岛(曾用名:民主礁),是中国三沙市管辖中沙群岛中惟一露出水面的岛礁,位于北纬15°07′,东经117°51′,距中沙环礁约160海里。

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原由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实施行政管辖,2012年设立三沙市后,归三沙市管辖。

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拥有充分法理依据: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中国一直对黄岩岛进行长期开发和利用。

黄岩岛以东是幽深的马尼拉海沟,这是中国中沙群岛与菲律宾群岛的自然地理分界。

2012年4月11日,菲军舰在黄岩岛海域与两艘中国巡逻船发生对峙。

一、历史黄岩岛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

早在1279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时在南海的测量点就是黄岩岛。

黄岩岛最早被中国人发现,其附近海域是中国海南、广东等地渔民的传统渔场。

《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黄岩岛》诗“驾我万里舟,渔我黄岩岛。

郭公绘海图,千年在版早” ,真切地反映了中国版辖、经营黄岩岛及渔民在黄岩岛从事渔业生产的历史。

1997年菲律宾海军故意炸毁中国南海黄岩岛上的中国主权标志,严重侵犯中国主权,1998年菲律宾绑架中国船民达半年,1999年枪杀11名中国渔民,当局领导的政府只是提出严正抗议。

2012年5月,世界纪录协会发布了两项与黄岩岛有关的世界纪录:中国人是世界最早发现黄岩岛的人;中国政府是世界最早对黄岩岛进行地理测量的政府;这两项世界纪录清楚地表明黄岩岛属于中国。

编辑本段地形概况地形及地貌二、地理概况及资源黄岩岛位于东经117度51分、北纬15度07分,而手持GPS在三个操作点实测的位置分别是东经117度47分56秒、北纬15度05分55秒,东经117度48分02秒、北纬15度05分56秒,以及东经117度49分09秒、北纬15度05分55秒。

多种不同数据的原因是,黄岩岛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片方圆十来公里的区域。

黄岩孔庙沿革考

黄岩孔庙沿革考
i nt h ef e u d a l d y na st y , h eTe t mp l e s h o u l d e rt he d u a lf i mc t i o n o fwo r s h i p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Xu e Mi a o s a a k i n d o f Co n f uc i n a c u l t u r e c a r r i e r h a s s u p r e ma c y i n
S t u d y o fCo n f u c i u s t e mpl e i n h u a n g y a n Ab s t r a c t : Co n f u c i u s T e mp J e , a l s o k no wn a s t h e We n Mi a o , Xu e Mi a o ,
i mp o r t a n t b u i l d i ng s , e x p l o r e he t h i s t o r y o f e v o l u t i o n Hua n g y n a Co n f uc i us
T e mp l e wi l l he l p l o c a l g o v e r n me n t s t o p r o t e c t nd a u t i l i z e he t b u i l d i n g .
公私交惫,不忍重困吾民,而事 不容缓 ,奈何恒 恻恻 ,若有 隐忧者 。 在遭到倭寇 劫掠后,黄岩 县财困民乏,无力重建 孔庙 。跄岁 ,政成 , 复对学官等,感叹不 已。于时国子生王铨等 ,闻而相谓 日:吾 辈发身 之地 ,而未及卒业,有余情为焉。乃尹为先圣,为后 学劳念 ,若此 ,

黄岩委羽山

黄岩委羽山

黄岩委羽山山头方石静(六)松庐(古典主义者)黄岩委羽山,集洞天福地于一处,历代题咏众多。

委羽诗咏的滥觞,相传始于谢灵运的这首五言绝句:“山头方石在,洞口花自开。

鹤背人不见,满地空绿苔。

”《委羽山志》收录最早的题咏为晋潘端明《游委羽山》:“借问仙游子,何年上玉京。

至今称委羽,灵秀似蓬瀛。

”相传东晋末年,黄岩柏都人潘端明组建乡勇,抗击孙恩五斗米道,因功授中大夫,乡人建潘大夫庙祀之。

明万历《黄岩县志》载“灵石寺”条:“孙恩屯兵其处,忽有飞石击之退,遂改名灵石。

有智顗翻经台、唐李义山著书堂。

宋绍兴初,谢参政克家乞为香灯院。

”两宋名臣谢克家是上蔡学派创立者谢良佐子侄,建炎南渡携家迁栖黄岩,任台州知府半年,《嘉定赤城志》称“吏治精明,人不敢犯”。

因遭秦桧之厄,谢克家谢伋父子辞官隐居灵石寺。

李清照避乱南逃时,“弃衣被,走黄岩”,曾到此投亲小住。

克家卒后,谢伋开辟药园,“芒鞋入谷亲寻种,野服巡栏自把锄”,自号“药寮居士”。

曾惇时任台州知府,赠诗有句:“知子医国手,元自谙药性。

”朱熹也曾前往灵石寺祭拜谢克家,留下《题谢少卿药园》二首。

后谢伋迁居三童山,种药为生近廿年,及秦桧死,复出知处州。

当是时,道士董大方主持重修大有宫,谢伋应邀作《重修委羽洞观记》。

《委羽山续志》收录首题为北宋左纬的七律:“委羽不知何处是,倩人扶上木兰桡。

欲寻去路花梢密,争认行云酒浪摇。

流水忽随山脚转,洞天疑把杖头挑。

逡巡不觉东风晚,殆有仙人弄玉箫。

”左纬字经臣,号委羽居士,黄岩城东人,诗名满朝野而终身未仕。

理学家真德秀称赞左纬的《避寇七诗》可与杜甫《七歌》媲美。

黄裳为《委羽居士集》作序云:“慕杜甫、王维之风甚严。

”这位黄裳便是金庸小说中的绝世高手,因编纂道宗典藏而领悟武学秘诀,写下震古烁今的《九阴真经》。

左纬诗句“水边人独立,沙上月黄昏”为钱钟书激赏,称其“开南宋人之晚唐体”。

经晚清王棻搜集,左诗现存世六十首,其中四首有句无篇,而《宋诗选注》初版选入的就有九首之多,超过欧阳修、黄庭坚、梅尧臣、刘克庄等公认的宋诗大家。

河南文史资料41--50辑

河南文史资料41--50辑

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一辑(1992年第1辑))三门峡工程决策的探索历程…………………………赵之蔺(1)查勘三门峡坝址纪实…………………………………仝允杲(22)在红旗渠工地上………………………………………郭世杰(29)河南村治学院始末略记………………………………梁仲华(40)梁仲华教授事略………………………………………梁曾相(43)从彰德高中到河南大学………………………………赵以文(47)在河南大学求学时期的回忆…………………………王锡璋(71)解放前河南学校甫迁桂林纪实………………………聂常庆(90)南阳文人熊伯乾………………………………………熊振黄(101)张了且自传 (111)金銮殿上话家常……………………………………张了且(132)回忆新闻工作者刘国明………………………………陈承铮(161)台儿庄前线采访的回忆………………………………李蕤(169)国民党统治时期河南的新闻检查工作………………陈承挣(181)我所经历的新闻检查…………………………………王华农(190)记中州琴社及其他……………………………………杜棣生(194)南阳曲子在舞阳………………………………………周声远(199)井上靖访问上蔡新蔡纪实……………………………尚景熙(207)长寿老人唐道成事迹见闻………马德勋原稿王锡朋整理(213)历尽风霜苦,落叶又归根……………………陈文轩口述刘蓉记录(217)捕雀记…………………………………………王锡朋(223)[质疑·订正·补充]我所知道的齐白石二三事……………………余倜(22 7)《雪苑戆叟忆往》校堪记……………………吕忠爽郑涵(232)附图片:1、梁仲华(一九六四年摄)2、张了且(一九四九年摄)3、仝允杲(一九八O年摄)4、赵之蔺(一九五七年摄)5、王锡璋(一九七九年摄)6、赵以文(一九八八年摄)7、刘国明(一九五二年摄)8、李蕤(一九三六年摄)9、井上靖一九八六年参观蔡国故城尚景熙作讲解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二辑(1992第2辑))山河新貌治淮漫忆……………………………………杨廷富(4)民权治抄记……………………………………李好仁王梦石(21)朝鲜人金秉万在开封……………………………………陈浴春(29)张钫与青年……………………………………孟志昊(32)中原人物德文教授杨丙辰……………………………………张中行(4l)忆杨丙辰博士……………………………………邢汉三(4 5)难忘同侪葛季武……………………………………阎东超(48)内乡县民团创始人朱滨陶生先生…………………………齐惠吾(60)宛西自治中的赵秩岑……………………………………仵仲坚(62)政海波澜汝阳道尹于廷鉴……………………………………于敏梓(67)我与王伯阳等人的交往……………………………………蔡芷生(72)我在郑州绥署政治大队的经历………………………张熙清(100)卫辉华新棉纺织厂创建经过……………………………李磊生(104)卫辉华新纱厂的变迁……………………………………王天奇(111)抗日烽火爱国将领王金铎和暂编二十七师…………………………杨鸿儒(120)缅怀父亲王金锋……………………………………王书林(125)奇袭驻汴日军亲历记……………………………………李勋甫(l30)河南高等检察厅检察长魏缦卿…………………………魏树人(142)艺苑春秋樊粹庭自传 (156)回忆父亲樊粹庭…………………………樊琦(16 5)她眼前有一片光明世界——记豫副演员关灵凤…………陈之华(169)漫话开封师范…………………………尹重生(183)开封师范回忆片断…………………………周声远(191)在鲁苏豫皖边区学院附中…………………………秦可均(195)廉方教学法实验始末…………………………李秉德(20 1)质疑.订正.补充 (215)补白洛阳山陕会馆 (31)洛阳汪精卫铁像 (99)傅作义被困涿州城 (103)吉鸿昌赠友联语 (119)冯王祥雨天讲演 (129)南阳象棋名手陈俊华…………………………(l55)附图片:1、1951年5月,中央治淮慰问团在板桥水库工地授旗(团长为邵力子)(P7)2、1954年水利部长傅作义在南湾水库工地视察(P9)3、民权沙区的农桐间作林网(P26)4、樊粹庭(P156)5、关灵凤演《秦香莲》剧照(P170)6、陈素珍教关灵凤学戏(P181)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三辑(1992第3辑)校园忆往河南大学童年琐忆…………………涂心园4从记忆中追述河南农专…………………黄础青lO河南大学旧事漫录…………………盂志昊13祖父嵇文甫的一生…………………嵇立群29中原人物忆潘复生同志…………………宫振民51忆轴承专家毛萃初…………………阎济民王仁5 7我的者师曾次亮…………………巩守志60进步教授陈仲凡…………………张鸣铎64实验主义教育家李瑞安…………………孙煜70李瑞安老师二三事…………………尚景熙76赵文甫的尊师事迹…………………程安79我任南阳盐务管理分局局长的经历…………………董永昌82在库页岛当劳工的回忆…………………魏书方91泪洒东瀛…………………何中堂94中国医疗队在埃塞俄比亚…………………王建鹤102中州烽烟跟随杨虎城将军在南阳…………………张骏京110段国璋扩编队伍与唐生智豫南反蒋…………………杨诚哉116杨虎城雪夜奔袭唐生智…………………李振西124一O六师在抗战中…………………许永明刘有堂成思溥133回忆一九四九年灵宝起义…………………李文定141社会百态慈禧光绪过中牟…………………刘凤瑞陶本福梁飞149沙河船工号子…………………石金江张伟152杨仪山在宛西乡师…………………田向前156河南自治史略 (159)质疑·订正·补充张钫生平二大快事 (50)河南省高等法院在卢氏 (59)王酉堂创办精忠中学 (63)商城抗日忠烈祠 (148)阿訇马凤岐热心公益 (151)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四辑(1992年第4辑)经济史话豫陕巨商毛虞岑…………………徐滋叔4郑州花行旧闻…………………张炎卿15河南开办直接税的经过…………………袁家奇19解放后河南第一个民办信用社…………………杨达24吴佩孚的戎马生涯…………………李明轩29刘镇华的前半生…………………吴沧洲56中州烽烟督办河南省军务之胡景翼岳维峻…………………齐惠吾68胡景翼之死目击记…………………霍道轩701925年鸡公山会议的前前后后…………………马彦翀7l岳吴信阳之战…………………王锦山77政海波澜统一党共和党在河南…………………陈长河83费边社会主义在中国…………………聂常庆89民盟河南省地下支部建立前后…………………卢治国101南阳的戏曲…………………王兵翔109曹东扶与光化国乐社…………………杜棣生119中原人物晚清进士王肖庭轶事…………………王家璧1 23中州文人三题…………………张中行133乡建派人士王柄程…………………王敏143爱国爱乡的鲁紫铭…………………阎树梅149我的老师涂心园…………………郝育森153郭海长在夏旦大学…………………燕凌宋琤158忆海长…………………郭也土165社会百态袁世凯葬母…………………李相宾170智擒匪首连天生…………………毛汝采176匪首扈全禄杨富落网记…………………辛长山1 81潢川剿匪琐忆…………………王继荣186河南自治史略(续) (190)质疑·订正·补充221钱穆在河南大学 (69)宝鸡申新公司资助河大师生 (118)漯河红十字会救护队 (132)张泊英修建淇县民生渠…………………(l64)嵩县龙驹白麦 (169)卫辉同乐班 (175)磕头牌香烟 (189)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五辑(1993年第1辑)中州烽烟胡憨战争前后的回忆…………………吴沧洲4胡憨战争中的镇嵩军…………………柴化周26刘镇华再起与国民二军在陕灵战役经过…………………李景曾35刘镇华枪毙马文德之我闻…………………陈浴春40于学忠部归编东北军前后…………………张福禄44政海波澜忆南召的抗日联防和现代中学…………………王锡璋48我在西北青年劳动营…………………董万禄60道清铁路的国民党党务活动…………………郭景道70民国年间的河南农村合作事业…………………茅寄生79校园忆往禹州师范学堂与堂长陈嘉桓…………………杨五润89忆洛宁女子学校…………………刘素娥94河南大学在潭头…………………姚惜鸣97南都中学在刘村…………………陈修武119彭和卿与南都中学…………………李耀林131中原人物别廷芳发迹经过…………………江廷俊135何柱国在沈丘…………………徐乃顶李天赐李珍147生物学家张震东…………………邢汉三155记怪诗人徐玉诺…………………张默生159回忆徐玉诺老师…………………司峻172诗人于赓虞在讲台上…………………阎东超176社会百态夷门勾古录…………………陈雨门189南阳旧事…………………刘洁菀193临汝富豪阎家的兴衰…………………尹重生202阎竹麟伏法记…………………何文清218质疑·订正·补充221樊钟秀在临颍 (39)郾城“玨”牌镰刀 (47)考古学家…………………陈子怡(78)史沫特莱到沁阳访问 (134)陶行知教学方法在南阳 (146)洛阳儿童抗建工作队 (158)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六辑(1993年第2辑)忆曹靖华少年曹靖华…………………颉毅4从渔阳里到东方大学…………………张羽8曹靖华在列宁格勒…………………崔永昌17曹靖华在北平东北大学…………………关山复23怀念曹靖华同志…………………刘麟27忆良师曹靖华…………………梅振才32文化天地《豫南日报》始末…………………李觉非王勉之36北新书局潢川总分店…………………朱逢春43教育家李廉方生平述略…………………郭戈4 6校园忆往参加实验“设计教学法”前后…………………辛道祥58忆河南省立小学和廉方教学法…………………许一默74国立第一中学在淅川…………………邢子义8l汲县学校流亡禹县记…………………詹相度86经济史话民国年间河南发行的纸币…………………杨达91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在河南活动片段…………………周声104解放初期的河南交通事业…………………孙卫和107中原人物往事忆述…………………贾心斋116贾心斋在抗日战争中…………………常森任120朱玖莹为官商丘…………………芦广文132别廷芳墓碑与纪念碑…………………陈照运135郭海长二三事…………………梁建堂144兄长般的朋友郭海长…………………冀汸150忆河南省国术人员训练班…………………杨福乾15 7中州烽烟从镇嵩军到十五军…………………谷国泰160抗战中的郑州战役…………………李勋甫177随刘昌义军长转战豫中…………………陈正风1 83先父杨尚武殉国记…………………杨若星208基督教在河南…………………傅良平214质疑订正补充补白徐玉诺保护文物 (22)徐旭生在河大讲学 (26)彭锡田题词论情理 (42)李益三巧对县长 (103)百泉乡师的校徽和校歌 (119)丁氏教育世家 (131)孙殿英在漳河训练班 (156)附图片:1、曹靖华像(P4)2、教育学家李廉方(P46)3、郭海长像(P150)4、刘昌义像(P186)5、杨尚武像(P208)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七辑(1993年第3辑)政海波澜从河南党政训练班到中央政校…………………卞西九4开封训政学院受训前后…………………白文18从定县实验县长到宁都专员…………………霍六丁2 6兼任夏邑县长的回忆…………………涂建堂44在北京西安战犯管理所——兼忆赵子立…………………余倜50汗洒红旗渠…………………郭世杰62中州烽烟北洋陆军第十五混成旅史略…………………袁家奇77吴佩孚洛阳练兵…………………陈绍岳84张自忠练兵…………………张宗衡87我所知道的河南省保安处…………………艾经武9 1我当豫北军事特派员…………………牛平章97张轸部队起义亲历记…………………李学亨107校园忆往省立八中和省立四师的回忆…………………张玉麟119我的三次军校生活…………………邹峵126中原大学在开封…………………曹季彦132中原人物梁建章在南阳 (137)嵖岈山开发记…………………魏朗斋146遗爱在人——怀念父亲魏朗斋…………………魏育遂165魏朗斋与峨蚜山农科职校…………………魏太初1 75怀念魏朗斋…………………吴而182社会百态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毒赌娼…………………史啸岩186日军侵占下开封见闻录…………………郭宣文1 93开封石坊院…………………王然196记黄泛区一次治蝗工作…………………张守先1 98文化天地鲁山琴台…………………晨风204光山花鼓戏…………………裴传厚208开封山陕甘会馆大修记…………………陈晋岭2 13质疑·订正·补充221补白彭禹廷纪念歌 (83)韩建铎带兵援蜀 (86)清末商业重镇荆紫关 (90)赵培义捐资办学 (125)南阳道士姚霭云 (145)徐晴岚在河南点滴 (197)孙毅力的一则题词 (212)附图片:1、霍六丁像(P27)2、魏朗斋像(P147)3、整修后的开封山陕会馆正殿(P215)4、整修后的开封山陕会馆牌坊(P217)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八辑(1993年第4辑)文化天地开封《中国时报》述略(上) …………………阎希同4关于开封《力行日报》…………………老曼34忆《力行日报》…………………张黎至42军统局河南站始末…………………谢梅村50社会百态忆民国三十年河南的一次浩劫…………………杨却俗90关于《河南浩劫》的话…………………杨却俗102故乡孟津杂忆…………………涂心园109洛宁记事…………………周声远120陕西宝鸡县禁烟被难记…………………水玉瑸128校园忆往民国年间洛阳小学教育侧影…………………张玉麟140南阳教育杂忆…………………王兵翔148中原人物刘镇华在南阳…………………水普慈154我所知道的孙连仲…………………宋聿修160浪迹江湖话平生…………………杜畏之180怀念挚友杜畏之…………………魏启民192民国年间的河南省公路局…………………王力仁196战争烟火蒋桂战争时期的冯玉祥…………………黄建平20 6孙传芳与冯玉祥的徐州之战…………………王茂亭2 12重阳店痛歼日军战车记…………………张访朋217质疑.订正.补充 (222)补白周恩来陪送杨虎城过郑州 (33)高镇五智救薄一波 (101)谢宝胜暴行二例 (139)附图片:1、杜畏之像(P181)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九辑(1994年第1辑)文化天地开封《中国时报》述略(下) …………………阎希同4《前锋报》漫忆…………………郑克家29我在《行都日报》…………………张黎至35在《河南民国日报》的最后日子里…………………郭也生40抗日烽火我在抗日烽火中的经历…………………李志勤44抗战初期孙殿英部的教导大队…………………张逢溪55灵宝歼灭日军坦克之战…………………张永春59郑州黄河铁路桥长度争论记…………………郝育森63校园忆往任百泉乡师指导主任的回顾…………………李道祥66七七事变前的河南省立百泉乡师…………………刘志读99百泉乡师和河南新垦文艺社…………………乔景楼1 08中原人物我的大伯父袁克定…………………袁家宾122忆廷宝……………………………………陈法青154建筑学家杨廷宝…………………丁洧清174父亲李瑞安的后半生…………………李尊民李尊美李尊一187终生献给医学事业…………………朱德明19 6社会百态忆豫北浚滑汤天门会…………………杨成宪20 2枪会御匪记…………………王景秀214漫话旧商行…………………王鸿魁219质疑·订正·补充223补白镇平县丝绸改良委员会 (34)南阳道士张宗骞 (58)方域废除官轿与酷刑 (153)于右任赐楹联 (201)郑州银行街 (213)附图片:1、郑廷珍像(P45)2、李道祥与夫人刘纫蘅1983年,北京(P67)河南文史资料第五十辑(P1994年1月)经济史话组建烟草托拉斯的回忆…………………王毅之4中国烟草专家组在几内亚…………………张焕章13“七五.八”洪灾中的经历…………………钱美琦22政海波澜闯宛西…………………张西洛36宛西乡村师范实验区…………………江廷俊41南召事件及伏工团宛西“肃共”…………………李品清59南召事件亲历记…………………廖运周90我在南召事件中…………………闵金锡99刺杀沙子云杨挺生经过…………………王廷辅110桑榆岁月忆华年…………………涂心园116抗日烽火中原抗战中的第八十五军炮兵营…………………冯尧和134八支队豫北抗日记…………………王永川14 9抗战诗抄…………………郑平辑录17 3西安事变片断回忆…………………申俊衡179校园忆往北仓日录…………………张嘉谋183宛西乡村师范回忆…………………黄天锡20 5南阳学生流亡记…………………宁长信212质疑·订正·补充(221)补白鲁山豫成卷烟厂 (21)开封的第一条公路 (109)洛阳的为蒋献校祝寿 (17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岩文史资料27期(二)我与老画家王启禄先生是忘年之交,经常在先生家谈论书画,聆听先生讲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启禄夫人常侍在旁。

有一次,她见我们谈得很投机,遂将珍藏几十年的书法作品拿出于我欣赏。

这些作品都是她父亲柯明曦所书。

我一看惊呆了,(因黄岩出过几本历代书画作品集其均未入编),激起我追问的浓厚兴趣。

老人家亦打开了话匣子,向我讲述了她父亲的一些往事,使我开始了解柯明羲先生,并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根据老人的回忆和翻阅相关资料,现整理于下,供读者深入研究之用。

柯明曦,字进修,**,1895年生于浙江黄岩一个书香门第。

父亲柯骅威是晚清拔贡,一位满腹诗书的才子,著有《小丹邱诗存》(县志有记载,现藏黄岩图书馆)。

曾任陕西乾州通判,与康有为先生多有交往,因不满清朝政府官场体制,辞职还乡,从教九峰书院。

柯明曦小时候深受其父家传,时常同堂哥柯璜(近代著名书画家,清末中举,京师大学堂毕业,曾任山西博物馆馆长,北京故宫古物陈列所主任,中国美协理事,西南区山西省美协主席,全国政协二三届委员等,以诗书画三绝著称。

)一起研读新旧文学、切磋书艺,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功底。

柯骅威则手把手辅导他们书法、中国画、古诗文,对柯璜、柯明曦二人极其看重,认为他俩天赋出众,假以时日必成大器!1897年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有为周游欧洲各国,于1913年始回国。

曾路经台州黄岩,由柯骅威与柯璜陪同游览委羽山,康有为亲笔题了三首诗,其中一首为:松竹幽幽委羽山,空明洞中我来还。

金书玉简如可见,别有天地非人间。

1923年,康有为迁居青岛,因子女多,急需一名人品高清、功底深厚的家庭教员。

柯明曦从金陵政法专科学校毕业后,经堂哥柯璜介绍,入康府为康有为子女教授国文和书法。

他也经常向康有为请教,和他探讨儒家思想、交流书艺,并在授课之余潜心研究老子思想,成为康有为的入室嫡传弟子。

然因常年胃病,身体不适,再加上年轻气盛,对康府的条条框框颇有微议,未过多久即留下一封信不辞而别。

柯明曦回到黄岩老家后,父亲柯骅威极其气愤,痛骂了他一顿:“有鱼有肉有铜钿,条件这么好都住不牢!”家里人都无法理解,表示遗憾。

为了生计,柯明曦经亲戚推荐及老同学之邀,在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谋得职位,担任洪陆东(洪陆东,黄岩司厅巷人,民国18年后任国民党司法行政部政务次长兼代部长,1949年初去台湾)秘书。

重新工作后,柯明曦变得成熟、热情。

一丝不苟处理案件,尽力做到公正合理,对于他人的酬谢送礼,他一律不收,过着清廉平朴的生活。

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居正曾多次邀请柯明曦到司法院工作并提出优越的条件,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柯明曦因为人豪爽,品性儒雅,虽与洪陆东为邻,然其他南京政府职员更愿到柯明曦家串门做客。

他亦时常留他们吃饭、品茶、论艺、说文,品家乡菜肴,用方言讲家乡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

1949年4月,洪陆东和于右任坐上周至柔的专机去了台湾。

黄岩籍国民党中将林蔚也坐上他儿子开的飞机去了台湾。

洪陆东希望柯明曦也一起前往,柯明曦为此事专程到四川歌乐山云顶寺找堂哥柯璜,征询意见。

柯璜明确回答:“我哪里都不去,待在这里等待解放,我劝你也留下。

”柯明曦当即表示跟着大哥,遂留在了重庆。

重庆解放后,柯明曦由于文才好,任重庆文史馆研究员,写了不少研究性文史资料、书法作品、古诗文原手稿等,存放在重庆博物馆管理处。

直到其1960年去世前,这批重要的资料均未及取回。

柯明曦一生清贫艰苦,但透露出的儒家文化底蕴和与事无争、谦谦君子的人格魅力深深滋润着其书法作品。

书法格调高雅脱俗,气韵神采飞扬,有耐人寻味的内涵之美。

其书法主攻“二王”,尤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情有独钟。

小草和行楷飘逸洒脱,用笔遒劲挺拔,通篇线条自然流畅,朴质秀丽。

草书墨气苍润,大多笔画断开而气脉贯通,严谨之中不乏随意,章法布局独具匠心,结体稳重率真。

通篇文人气息弥漫,如野之春兰,幽香飘荡,不忍释卷!其书法作品较稀少,散见于解放前部分报纸,现西安碑林亦有其作品保存。

参考资料:一、《柯氏族谱》二、《何氏大宗谱》三、郑九蝉编著《一代名儒--柯璜评传》四、台州史志论丛《黄岩史志》五、《永宁江文化史话》六、黄岩政协文史资料七、《黄岩志》八、柯明曦小女柯善礼回忆父亲的文章相关资料和照片作者简介何常曦,台州市黄岩区新华书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进会员。

大有宫碑刻“薜萝深处”书家记载指误若干及其它徐中美2010年12月,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主管、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中国道教》杂志(2010年第6期,总第120期),发表了拙作《洞仙歌?‘道教第二洞天’黄岩委羽山怀古》等两阕词。

为以更多文字宣扬地方古迹,我特意在稿件中增加了词作相关注释的篇幅。

其中,涉及大有宫内所立的“薜萝深处”碑时,我的注释明确引为“碑文系民国二十年(1931)浙江平阳东岳观住持闻理朴(号朴道人)所书。

”未料,由于对这一碑刻书家的简单指认,与我区先前有关文史书籍、资料记载的碑刻书家判断不同,近日引起了敏锐、细心的区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周文来先生的关注。

应周先生要求,也为了将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若干错误直接指出,以免以讹传讹,笔者特撰此文以飨同好,并期有关书籍能在再版时修正错谬。

一让我们由远及近,慢慢走近“薜萝深处”:先说下“薜萝深处”的由来。

据1989年7月原政协浙江省黄岩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印的第十一期《黄岩文史资料》,其所刊载的《委羽山与“第二洞天”》一文(尤伯翔先生辑),对委羽山“薜萝深处”旧迹的记载文字为:“薜萝深处:乾隆十九年(1754)邑令杨廷芳建亭于大有洞前,榜曰‘薜萝深处’,后圮。

抗日战争前,曾于原址重建,粉刷一新。

今又圮。

”对照这段记载,结合有关史料,笔者认为基本可以判断:“薜萝深处”原本是当年建在大有洞前的一座“主题凉亭”,当时可能只是在亭间悬挂匾额,并未另立亭名石碑。

而取名“薜萝深处”的动机,我觉得似乎可从两方面加以分析:一是“因义取意”。

“薜萝”即“薜荔”和“女萝”,两者皆为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

由于《楚辞》在《九歌》之《山鬼》篇中曾有辞曰:“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当初邑令杨廷芳定名“薜萝深处”,可能即是借喻委羽山乃隐者或高士的处所。

二是“断句得名”。

我个人认为最能信服的说法,应该就是这一亭名的抉择,只因断取了南宋杰出的儒学大师朱熹的诗句--当年的朱老夫子在黄岩讲学期间,曾留有一首题为《委羽山怀古》的五绝,其诗云:“山藏方石烂,门掩薜萝深。

道像千年在,衣冠照古心。

”尤为可惜的是,当年发心重建这一古迹的蔡理鉴道长,几经坎坷在原址重建的“薜萝深处”亭,又圮至今。

此一胜迹,目前仅留有民国时期所立的碑刻原石。

再进入正题,细看下大有宫现存之碑刻“薜萝深处”的碑面文字。

该碑正文直书“薜萝深处”4个大字,右侧分2行直书题记,书写内容为:“按志书载,清乾隆间邑令杨廷芳建亭于大有洞前,榜曰‘薜萝深处’,今圮已久。

持住蔡师心斋特为重建,仍倩予书之,以志其旧云。

”左侧则单行直书落款,书写内容为:“民国二十年,岁次辛未小阳月,朴道人”,落款同时钤印2方,由于年代已久、风雨侵蚀,印文内容已难辨识。

尽管如此,细心者从碑刻题记中的“仍倩予书之”,应该就可以直接知晓:此碑文书法,乃是蔡理鉴道长当年特意请托“朴道人”所书写的,这与《黄岩道教志》第三篇“道教人物志”之“(民国)蔡理鉴”一节的表述:蔡理鉴曾“邀请闻理朴助理”,“一时大有宫书画闻名”的记载也相吻合。

而从语意看,“仍倩予书之”句中的“仍”字通“乃”字,释义即“于是”的意思;“倩”字,则意为“请托别人做某事”。

“仍倩予书之”,整体诠释就是“于是邀请我专门书写这些内容”的意思。

二比对内容清楚的碑刻文字,关于大有宫碑刻“薜萝深处”的书家姓名,本可顺藤摸瓜、判别无误。

但令人遗憾的是,即使就这样一个通过白纸黑字,对基本史实情况进行的简单记载和解读,却存在着一处“硬伤”。

一些地方编著白璧现瑕,既误导了许多读者,也给不明就里者带来了一些困惑。

举例如下:由黄岩道教协会编纂的《黄岩道教志》(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02年8月第1版,主编:严振非,副主编:朱仙福),在第二篇“委羽山志”之第二章“大有宫”的第五节“文物古迹”中,文字表述为:“薜萝深处(石碑),民国20年(1931)蔡理鉴所书行书。

”(见47页)由金渭迪先生所著的《黄岩金石志》(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8月第1版),在第七编“其它石刻”之“二十二、薜萝深处”(书中目录篇名“薜”字,误为“薛”字)中,著述为“朴道人,即蔡理鉴(1880―1940),号心斋,别号龟道人。

擅长书法,民国十九年(1930)任大有宫监院,大有宫得以兴之。

”(见403页)由政协黄岩区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2005年12月所编印的《黄岩文史资料》(第二十四期,“黄岩历代书画金石图选”),在“碑碣、石刻”编中单页著录“大有宫薜萝深处石刻”,其文字记载为“朴道人(蔡理鉴),民国十九年(1930)大有宫监院。

”(见191页)以上是截止目前,笔者所见的有关大有宫碑刻“薜萝深处”书家记载错误的三种书籍。

此外,笔者屡见书林报端记载黄岩道教史迹的一些文章,也相应作了误传。

而同类错误,错就错在对相关史料未做认真考究,想当然地把“朴道人”和“龟道人”蔡理鉴划上了等号。

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大致认识一下与委羽山结有道缘的上述两位道长,作为本文的收尾:一是为重修大有宫呕心沥血的“龟道人”。

蔡理鉴道长(1880~1940),号心斋,别号龟道人,温岭人,是龙门律宗第22代传人。

据记载,其自小悟性极强,根器不凡,清光绪3年(1877),赴镇海渊德观学礼考试,名列第三。

民国19年(1930),蔡理鉴应邀到委羽山大有宫任监院,此后在大有宫共10多年(其中3年为监院)。

他为重修大有宫不辞劳苦、四处募化,终于重修了大殿,雕塑了圣像,重建了来鹤亭、薜萝亭、大有亭、瑞井、西厢房、方丈室,新建了登真阁、迎仙桥、山门等。

民国22年(1933),任委羽山大有宫方丈的他,曾邀请蒋宗瀚律师在大有宫开坛传戒,为全国12个省市的87名道徒受戒。

蔡理鉴道长善画,工人物、松鼠、葡萄,第二十四期的《黄岩文史资料》(黄岩历代书画金石图选),亦收录其《荷塘三友图》1幅。

二是碑刻“薜萝深处”的本来书家--“朴道人”。

闻理朴道长(1892~1997),字达之,号文素子、朴道人,温州梧埏人,住世106年。

曾任温州平阳东岳观住持,黄岩大有宫(中国道教第二大洞天)住持和天台崇道观(桐柏宫)方丈,他身承三家道脉(道教南宗丹鼎派第11代、武当派第15代、龙门律宗第22代传人),是民国时期龙门律宗的振兴者。

据《平阳县志》记载:闻理朴具有先天异质,左手掌“离位”有红润联络成山岳形状,运功于掌可呈现满室红光;右手掌中指根纹似“戒”字,是一名天赋异秉的道教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