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案【统编版】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程标准】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知道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认识两次改革的联系,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两次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认识改革在对俄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重点: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
难点:评价两次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设问:这座雕像塑造的青铜骑士是谁?学生回答:俄罗斯帝国的奠基人彼得大帝。
教师: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俄罗斯总统普京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作出了什么重大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学习《俄国的改革》。
●探究新知学生:齐读导言,整体感知本课内容。
1.彼得一世的改革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归纳俄国发展的历程。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俄国发展历程的简图,鼓励创新。
出示:老师设计的简图展示:学生的设计图并进行点评。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对俄国发展历程的归纳,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过渡:沙皇俄国形成后,在其发展道路上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18世纪初,为使俄国强大起来,彼得一世效法西欧,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设问:阅读P6相关史事,及第二、三段正文,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
学生:阅读后思考归纳,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出示:①沙俄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②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案

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主要的内容及意义;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简化、概括史实的能力,用辨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教学难点】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家是否还记得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英、美、法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
那同学们是否知道,作为当今世界面积最庞大的俄国,它又是如何发展壮大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一)彼得一世改革(学生看课本,独立思考:改革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1.背景(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2)伊凡四世称沙皇,强化沙皇的专制权力;(3)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阅读课本《相关史事》,了解农奴制下农奴的悲惨命运)2.时间:18世纪初3.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请同学看课本《人物扫描》,使学生对彼得一世有进一步了解。
)4.改革的内容(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明确:彼得一世改革的核心是军事和经济两方面。
)5.彼得一世改革意义(1)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
部编版九年级年级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教学设计教材:《世界历史》(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单元: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课题: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教学分析1. 俄国的改革是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2课内容。
彼得一世的改革强化了农奴制,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俄国的改革是资本主义扩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本课以时间为线索,对俄国早期历史、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进行串联。
从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三个板块对俄国的两次改革进行全面解读。
3.17世纪以后,西欧一些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的式,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而俄国却盛行农奴制,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为改变封闭落后的局面,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彼得一世的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
一方面,两场改革前后相继,共同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国力的增强。
另一方面,两者性质又完全不同,彼得一世的改革是沙皇专制王朝推行的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虽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化发展,但却强化了封建农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与英、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俄国的改革是沙皇为了维持专制统治,自上而下开展的这使俄国的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将长期影响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道俄罗斯统一的基本过程,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内容、性质及影响;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2.通过观察“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形成对俄国历史的时空知;通过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史料列举与分析,树立史料实证的史学观念,培养阅读、解析史料的史学能力;通过情景设置的方式,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影响能够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形成科学的历史评价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 俄国的改革 教案 教学设计

第二课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观看视频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探究彼得一世改革及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俄国的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俄国的社会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和影响;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导入:师:在上课之前呢,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请看大屏幕生:圣彼得堡师:圣彼得堡承载着厚重的俄国的发展历程,从他经历了建都,经历了解放农奴,经历了十月革命还在二战中经历了艰苦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这个城市经历了繁华与创伤,承载着进步与发展。
老师先带领大家领略一下这座极具历史价值的城市。
(播放视频)师:在圣彼得堡建成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普京总统说:“他此生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对俄国有什么样的贡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俄国的改革。
授新一、彼得一世改革师:要了解俄国的改革我们首先来了解俄国历史发展的历程,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个自然段,完成时间轴?生:(自主学习一分钟)回答问题,完成时间轴师:伊凡四世即位后,俄国就进入了沙皇专制统治阶段,在沙皇的统治下,俄国的发展情况怎样呢,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彼得一世改革。
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学习,改革之因,改革之策,改革之果,改革之思。
师: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俄国社会状况是怎样的?(改革之因)生: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
师:农奴的生活境遇是怎样的呢?生:根据材料能看到农奴政治上没有自由,经济上生活穷困。
师:俄国的落后体现在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彼得一世决心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生:富国强兵师:为了实现强兵富国,彼得一世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呢?生:阅读材料师:彼得一世以个人的身份到西欧留学,他看到了西欧的强大,回国后,彼得做了一个惊人举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案

《俄国的改革》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二、教学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内容;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归纳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列举其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重点、难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俄国原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出现于9世纪。
近代俄国是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到19世纪中期,俄国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农奴制是如何废除的,对俄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2.讲授新课(1)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内容;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实师首先讲述俄国的发展历程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1)阅读教材,说出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目的:加强封建专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时间: 18世纪初【合作探究】1.(2)列举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并分析概括其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表格梳理历史问题,直观明了。
影响:积极:促进了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
消极: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合作探究】2.(1)阅读教材,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教师总结。
内忧:●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外患: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合作探究】2.(2)列举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并分析概括其影响。
学生回答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师指出从这两条内容中得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师出示:1861年俄国改革成效,从而让学生分析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
这次改革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1861年改革的背景、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俄国历史的了解相对较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理解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学生应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改革的意义与局限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改革的意义与局限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法:分析改革过程中的典型事件,深入理解改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次改革。
提问:“你们认为这次改革对俄国历史有何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1861年改革的背景,如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困境、社会矛盾的加剧等。
展示改革的内容,如农奴获得自由、土地制度改革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教师提问:“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矛盾?如何解决?”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改革的影响,如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等。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沙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改革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改革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改革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来深入了解俄国改革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掌握亚历山大改革和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内容,认识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改革过程中的复杂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及其原因。
2.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3.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特点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史料分析法:分析反映俄国改革的史料,深入了解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改革的意义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
2.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
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农奴制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引出本课的课题《俄国的改革》。
2.呈现(10分钟)展示史料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如农民生活困苦、起义频发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如解放农奴、推行地方自治等。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A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B都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都是为了解放农奴 D都是该国历史上重大转折
7.下列四国中,哪一个国家与其他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 )
A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8、(2015·四川资阳·10)托洛斯基(1842年—1889年)出生于俄国农奴家庭,他的经历中可能出现的是(A)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3.总体目标: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对俄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4.能通过史料分析俄国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从内外因不同的角度做出判断(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5.能通过对比分析,认识俄国的两场改革在性质上的差异。(素养目标:历史解释)。
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课堂练习
1、(2015·河南省·1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D)
A.摆脱民族危机 B.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C.走资本主义道路 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2. (2015·湖北荆门·13)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C)
A.市场问题B.资金问题C.劳动力问题D.原料问题
3、(2015·广东茂名·48)土地问题是各国革命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俄国农民通过赎买获得土地,中国农民通过土改获得耕地。”请问,俄国和中国的农民分别在什么事件中获得了土地?(AD)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视频内容,文字和图片材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难点】
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
Pபைடு நூலகம்T+视频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家是否还记得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2.俄国成功废除农奴制度,给我们哪些历史启示?
学史以明智,学古以鉴今。从俄国的经验看,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也能解放生产力。我们要树立改革意识,积极投身于改革洪流中。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中的课后活动部分。
(英、美、法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那同学们是否知道,作为当今世界面积最庞大的俄国,它又是如何发展壮大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的历史。
(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明确:彼得一世改革的核心是军事和经济两方面。)
5.彼得一世改革意义
(1)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3.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所以列宁说:“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2.时间:18世纪初
3.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请同学看课本《人物扫描》,使学生对彼得一世有进一步了解。)
4.改革的内容
(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二、讲授新课:
(一)彼得一世改革
(学生看课本,独立思考:改革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1.背景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2)伊凡四世称沙皇,强化沙皇的专制权力;
(3)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阅读课本《相关史事》,了解农奴制下农奴的悲惨命运)
5.意义
(1)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三、合作探究:
1.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
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教
后
记
(二)废除农奴制
(彼得一世死后,国势日衰。到1762年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期间,经济、军事实力增强。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俄国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
1.背景
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危机严重,仅1858—1860年就发生300多次农民暴动。这不但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还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废奴法令,进行改革。
课题
第2课俄国的改革
课时
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主要的内容及意义;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简化、概括史实的能力,用辨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