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运动》教案

《文艺复兴运动》教案
《文艺复兴运动》教案

《文艺复兴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文艺复兴的基本史实,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分析出文艺复兴最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以及文艺复兴的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和重要成就都是当时的人们历经磨难、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的,通过学习树立开拓创新、敢于坚持真理的信念。

重点难点

【重点】

文艺复兴的实质和主要代表人物。

【难点】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实质。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2.有哪些杰出代表人物和突出成就?

【新课导入】

(情景式导入)展示图片《美丽的佛罗伦萨》,教师补充: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是极为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欧洲文化中心、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歌剧的诞生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文艺复兴运动拉开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时代的序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吧。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文艺复兴

1.阅读教材P65、P66的内容,思考:

(1)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①14世纪,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②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什么?

答案提示: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实生活的人文主义思潮。

(3)文艺复兴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提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4)文艺复兴的影响什么?

答案提示: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5)它只是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吗?

答案提示: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教师总结: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载体,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运动。

知识点二但丁

阅读教材P66的相关内容,思考:但丁在文艺复兴运动中的地位如何?代表作品是什么?

答案提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神曲》。他通过这部作品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他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知识点三达·芬奇

阅读教材P67的内容,思考:达·芬奇的成就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答案提示: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知识点四莎士比亚

阅读教材P68的内容,思考:

(1)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答案提示:《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2)这些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提示: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课堂小结

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板书设计

文艺复兴运动????? 时间、地点、背景核心:人文主义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代表????? 但丁:《神曲》达·

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完整版)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教案

东川一中青年教师课赛教案 授课题目: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授课学科:七年级生物学 姓名:郝晓芳 2014 年12 月 09 日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讲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节是本章的第三节,是在前面了解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基础上,认识植物的开花、结果的过程。从教材内容设计看,本节由“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三部分组成。其中,“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这部分内容较抽象,需要教师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而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这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并不稀奇。若引导学生对此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果?开花和结果到底有什么关系?”学生即会被此问题所吸引,而迫切想揭开谜底。把握学生这一心理,我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情感目标 养成爱花、护花的自觉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二)教学难点 1、被子植物传份、受精的过程; 2、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质疑法、讨论法、自主学习。 六、教学用具 炮仗花、桃花模型、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 1 课时(40 分钟) 八、教学进程

(精选)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练习题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一、单项选择 1.14—16世纪,欧洲思想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文化巨人的推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教会控制的削弱 2.“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渐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这表明当时“知识分子”追求的思想是() A.自由主义B.封建神学 C.人文主义D.民主平等 3.王老师在讲授“文艺复兴”教学内容时,根据课标要求,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下面四位同学的观点中,你认为符合主题的是() A.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 D.无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4.下列有关文艺复兴作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实质上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5.“在地狱里,他看到强盗、贪官污吏和高利贷者,还见到给当时在世的教皇预留的一个位置;在炼狱里,一些政治上失势而受排挤的人,日后将可能升入天堂;在天堂里,正人君子和贤明君主享受着无上的快乐。”这是但丁描述他漫游地狱、炼狱和天堂时的所见所闻。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但丁反对天主教,颂扬人的价值

B.但丁信奉佛教,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但丁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歌颂教会 D.但丁厌恶天主教会,率先对天主教会提出批评 6.一次座谈会上,朱老师说:“我刚从达·芬奇和莎士比亚的故乡回来。”朱老师去的地方是() A.意大利和英国 B.英国和法国 C.意大利和法国 D.英国和俄国 7.莎士比亚曾是伦敦环球剧院的股东、演员和剧作人。他的经典剧作,现在依然还是剧院的唯一选择。下列他的哪一部戏剧可以选择在此上演() A.《最后的晚餐》 B.《蒙娜丽莎》 C.《神曲》 D.《哈姆雷特》 8.下表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部分),表格中的信息充分表明() A.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 B.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C.文艺复兴的先驱是拉伯雷 D.传播人文主义的主要方式是戏剧 二、组合列举 9.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在人类历史的星空中闪耀着光芒。 (1)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出现了____________萌芽。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可以体现出____________精神。

《开花与结果》教案

教案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二节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 1.概述花的结构。 2.概述传粉和受精。 3.概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对应关系。 4.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重点: 1.花的结构及花结构的主要部分。 2.传粉和受精。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以及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对应关系。 难点: 1.传粉和受精过程。 2.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对应关系。 教法: 直观教学法讲授法引导法分析法 学法: 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联系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欣赏图片。(多姿多彩的花的世界)。 2、学生描述感受。 3、教师导入。 欣赏完美丽的花朵,大家可能会想植物为什么要开花呢?每一朵花的结构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讲解: (一)花的结构 1、出示一朵花的图片。 2、学生阅读第102页的内容。 3、抽生观认图片,指出花的结构。 4、默写、总结花的结构。 花的结构包括: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 (1)讲解定义(出示课件)。 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2)讲解传粉的种类(出示课件)。 传粉包括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3)讲解传粉的方式。(学生阅读第103页内容,抽生总结并出示课件小结)。 包括昆虫传粉、花传粉。 2、受精 (1)出示课件,演示受精过程。 (2)学生复述。 (3)小结受精过程。(出示课件) 花粉----柱头----花粉管(精子)----花柱----子房(胚珠----卵细胞)----受精卵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学生阅读课本104页内容。 2、抽生回答花会发生什么变化。 3、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出示课件展示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对应关系)。 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受精卵----胚 (四)人工辅助授粉 1、出示资料。 2、倡议学生尝试。 (五)课堂小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案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进而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能够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欣赏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艺术作品。通过查阅和收集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了解其主要成就;通过讨论文艺复兴的本质来认识文化与社会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艺复兴的了解,知道人性的张扬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从他们的作品中体会世界文明的伟大成就,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艺作品所体现出的反神学、反封建的精神,从而鼓励学生从小树立坚持真理、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教学难点】 文艺复兴对思想解放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绘画作品,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该画主要表现了女性典雅和恬静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这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名画,因其“神秘的微笑”广为人知。为什么一幅几百年前的绘画作品,到今天仍拥有无穷的魅力?让我们走进新课《文艺复兴运动》,去探寻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艺术家等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与成就。 二、新课讲授 (一)文艺复兴 1.教师引导:阅读教材,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师生归纳:资本主义萌芽较早出现在意大利;意大利有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文学艺术大师,为文艺复兴的产生提供重要条件。 2.材料展示:

开花和结果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 1、概述花的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花的结构、花结构的主要部分。 2、传粉和受精。 3、花结构和果实、种子形成及其结构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1、花的结构的主要部分。 2、受精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第二章标题为被子植物的一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根不断生长及植株枝繁叶茂的原因。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朵美丽的色彩和四溢的芳香,对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有的植物的花既不艳丽,又不芳香?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节“开花和结果”。 一、花的结构 花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花芽) 同学们对桃花应该很熟悉,语文书上形容它“粉的像霞”,有哪位同学近距离的观察过

桃花,估计都没有。下面我们就以桃花为例来认识花的结构。 学生活动:翻到书P102“桃花的基本结构”,快速的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名称。(1分钟)投影:对照投影检查学生对各部分结构名称的记忆情况。 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及胚珠的内部结构。 提问:平时我们所看的是桃花的哪部分结构?(花瓣) 提问:对花自身来说,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雌蕊、雄蕊,因为开花是为了结果,这些结构是产生果实和种子的结构。) 二、传粉和受精 雌蕊和雄蕊是如何产生果实和种子的? 播放视频:(3分钟) 讲述: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提问:花粉是如何落到柱头上的?(昆虫、风) 小结:通过播放的视频,现在同学们应该知道花颜色鲜艳、有香味可以吸引昆虫,没有艳丽色彩和香味的花,花粉多而轻盈,借风来传粉,即:风媒花、虫媒花。这些也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适应。(注意要联系前面所学习的内容) 提问:传粉以后就会结果实了吗?(不行,还必须通过受精过程才能结果实) 投影:受精过程动画 讲述:(结合投影)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长出花粉管,同时一个生殖细胞分裂形成两个精子,到达胚珠,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另一个与极核结合,这就完成受精作用。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果实和种子是如何形成的? 投影:动画显示子房膨大形成果实 从动画中同学们可看出,受精作用完成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其它结构都纷纷凋落。子房发育形成果实。 提问:果实包括哪两部分的结构?(果皮和种子) 种子包括哪两部分的结构?(种皮和胚) 投影:启发学生得出子房各部分与果实相对应的结构。 四、人工辅助授粉 投影:正常玉米果穗和缺粒玉米果穗 提问:为什么玉米会出现缺粒现象?(传粉不足)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备课时间:11、19 授课时间:11、2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花的基本结构。(2)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以及花与果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通过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进一步掌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3)通过对受精过程以及花与果的关系的描述,进一步学会用专业术语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宗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草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 (1)花的结构及主要部分。 (2)传粉和受精过程。 (3)花与果实种子形成的对应关系。 【难点】 (1)花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和受精过程。 (2)学生对花结构的探究过程及探究方法的掌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1、欣赏美丽的鲜花图片,倾听美妙的音乐。 2、根据课题《开花和结果》提出问题 【新授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 节 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 导入对《开花和结 果》课题的理解 1、欣赏美丽的鲜花图 片,倾听美妙的音乐。 2、根据课题《开花和 结果》提出问题 1、通过直观的图片和音 乐欣赏,加强感性的认识,激 发学习兴趣,情感得到熏陶。 2、通过问题导入新课 新授(一)梳理本 节课的知识框架。 快速浏览课本,找出知 识框架 通过快速浏览课文让学 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个宏观的认 识,做到心中有数,并明确学 习目标。 (二)花的基本结构 1、小组合作对花进行 解剖、观察。 2、在黑板上画花,并 标出花的基本结构。 3、多媒体展示花的基 本结构。 4、思考:(1)花的哪 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 (2)对于植物繁衍后 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 重要的?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 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 能力。 2、通过画一画、标一标, 展示探究成果,加深对花的基 本结构的认识。 3、通过多媒体展示,补 充实验的不足,加强知识内容 的直观性。 4、通过学生思考过渡到 下个环节。 (三)传粉和1、自主学习传粉的相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

(部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教案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著名城市;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主要著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简述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其核心内容和实质。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和成就都是历经磨难,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的,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大陆和英国,被认为是新时代的先兆。这个新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 1、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地中海 14世纪的,阿拉伯商人从中国等东方国家运来瓷器、茶叶、丝绸等商品,转运的地中海沿岸,再由意大利商人,贩卖的欧洲各地。在中西贸易中,意大利人处于中转站的地位,所以意大利的一些城市,繁荣,发展起来。 2、文艺复兴的背景: 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比较一下不同时期的圣母画像,我们可以看出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冷漠,缺少人情;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 突出了人性。 3、文艺复兴:①核心内容: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②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实质: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其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4、影响: 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的基础。 二 、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 1 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与《神曲》 青少年时期刻苦学习,博览群书,终成一位多才多艺,学

开花和结果教案公开课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教案 一、教学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爱花、护花。 2、教学重点、难点 (1)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3、教学方法:“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教学模式辅助多媒体教学。 4、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师对学生探究的过程及时给予多种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求知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就感。

5、课时安排:1课时 6、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新鲜的植物的花;教师准备PPT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初中学生的学习往往带有感情色彩,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果直接进入主题,学生往往会觉得不感兴趣,就不会去主动的探求知识。所以,我运用了一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让学生的情绪“兴奋”起来,继而产生了观花、赏花的愿望。接着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让学生联想桃花落了会长出什么?继而引出课题《开花和结果》 (二)第一部分:花的结构 1、老师首先说:说起花你们并不陌生,你们是否知道 ①花是由什么芽发育成的? ②花都有艳丽的色彩和香味吗? ③不同的花它们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一样吗? 请同学们讨论,进而让学生明确:虽然花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不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

2、出示学习目标:花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探究你手中的桃花的基本结构,画出你喜欢的花,并尝试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思考:花的哪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3、自主学习:学生动手探究花的基本结构,画出花并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 讨论思考题,尝试解决。 4、教师释疑:教师巡视、指导,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与点拨。 5、当堂反馈:①出示桃花图片,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板书) ②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这朵花还能发育成果实吗?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花的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三)第二部分:传粉和受精 1、目标引入:教师播放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的片段,问: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在做什么?什么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有哪些? 2、自主学习:学生带问题自学课本内容,解决问题。

生物开花和结果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课题: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花的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概述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难点: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观察课件上的与花有关的一些画面,感悟花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思考:果树在开花季节,若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掌握花的基本结构 1、自学教材p102,结合桃花的结构彩图,对照桃花的实物模型,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花的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 3、结合课件,对照桃花模型,认识桃花各部分结构名称,理解各部分的功能,归纳知识点; 4、拓展反思:花的哪些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学习任务二: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1、学生自学教材p103“传粉和受精”,结合彩图“受精的过程”,理解传粉的概念和受精的过程;

2、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交流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观看课件,加深理解受精的过程; 4、拓展反思:在被子植物的一生中,若花的传粉和受精受到影响,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习任务三: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课件展示“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的各部分的变化”,增强直观效果; 2、学生结合教材p104“从花到果实的过程”彩图,认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理解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复述花与果实、种子的关系; 4、拓展反思:花与果实、种子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三、系统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知识体系。 四、尝试应用: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玉米田里产生的下列现象: (1)玉米果穗常出现空瘪的籽粒; (2)白粒玉米上常出现黄色籽粒; 五、诊断评价: 1、花的主要部分是() A、花柄和花托 B、花萼和花冠 C、雄蕊和雌蕊 D、子房和胚珠 2、若在开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桃花乙去掉雄蕊,桃花丙不作处理。将甲乙丙三朵花分别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上,扎紧袋口,结果是() A、甲不结果实,乙不结果实,丙结果实 B、甲不结果实,乙结果实,丙不结果实 C、甲不结果实,乙结果实,丙结果实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案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知道文艺复兴这一史实,理解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分析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感受文艺复兴的成果,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发展的原因,理解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文艺复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 人文主义的理解——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有最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就在这片土地上,也曾出现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当时文化、思想繁荣的足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1.教师讲述: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的地方,以佛罗伦萨为例,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在1338年已拥有200多家毛织业工场。在13世纪末,佛罗伦萨的钱庄、银行已遍设西欧各大城市,在西欧货币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后的社会状况是文艺复兴的“源”;文化上回忆古代希腊、罗马高度繁盛的文化思想遗产,以及意大利保留了大量文化成果,汇集大批文化名人等史实,文化的传承发展是文艺复兴的“流”。 2.问题思考:探讨意大利成为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的原因。 (二)文艺复兴 1.含义: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2.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 目标导学二:但丁 “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1)●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谈》 思想主张: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如图):“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3)●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目标导学三:达·芬奇

开花和结果教案

《开花和结果》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选择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并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宾,使学生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节。本节课知识点清晰,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花的结构;第二部分传粉和受精;第三部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在章节中是一个重点。本节内容解答了种子的由来,回应了第一节,可以让学生完整地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也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及作用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没有亲眼见过开花和结果、传粉和受精的过程,特别是受精的过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虽然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

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自解开其中的奥秘,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对科学的观察方法了解很少,科学的意识也比较薄弱。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技能目标 (1)尝试对花进行解剖观察,提高动手能力。 (2)运用生物学的知识,说出传粉和受精以及开花到结果的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 2、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精品教案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1.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2.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成就,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认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 文艺复兴的实质和主要代表人物。 难点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 上面两幅图画中的圣母一个是中世纪的,一个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你觉得画中人物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图2与图1相比反映了什么思想的光辉?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去探究这一变化的缘由。 任务一:刨根问源 教师:同学们,先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些史料。 史料1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因此每个人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会发生密切关系,思想和行动都受教会的监督和支配。天主教会对广大群众施行了严密的精神统治。 ——《世界史》 史料2我创造了我自己。

——彭塔诺(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 史料3文艺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世界史》 教师:同学们,从这几段文字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学生1:史料1说明中世纪的时候,也就是文艺复兴前,人们都信仰天主教,天主教对精神世界进行严密的控制,天主教会成了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学生2:从史料2中我得到的信息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冲破了宗教的控制,认识到人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就提出了“我创造了我自己”这样的主张。 学生3:从史料3中,我明白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它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在思想上开辟了道路。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正确,很全面。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它使人们挣脱了宗教的束缚,重视现世的生活,强调人的个性发展,鼓舞人们积极地面对生活,勇敢地追求幸福。这一切都是极具进步意义的。这一运动首先在哪里兴起? 学生:意大利。 教师: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请结合教材P65回答。 学生: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反对教会“神权至上”,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教师:很好。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的出现。意大利是东西贸易的枢纽,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已有较发达的手工业、商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兴起,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这种要求在思想领域里表现为文艺复兴运动。 任务二:拨开云雾 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话题进行的讨论。下面是两位同学准备的发言卡片,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甲:文艺复兴就是意大利人不满意当时教会对文化的控制,重新学习和宣传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实际上就是复古。 乙:文艺复兴是那些对教会不满的先进人物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开创新文化、新思想的运动。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好了,我们讨论到这里。你们认为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 学生:我赞成乙。因为当时教会势力很强,所以资产阶级宣传自己的思想,采取复兴古

初中生物《开花和结果》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讲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节是本章的第三节,是在前面了解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基础上,认识植物的开花、结果的过程。从教材内容设计看,本节由“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三部分组成。其中,“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这部分内容较抽象,需要教师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抽象思维虽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仍需具体的感性知识作支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导入时要从生活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基于课改理念及《课标》要求,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知、情、意、相结合,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爱花、护花的自觉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1)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5、教学方法:“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教学模式;辅助多 媒体教学。 6、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师对学生探究的过程及时给予多种评价,激发学生 的求知热情、求知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就感。 7、课时安排:1 课时 8、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新鲜的花及其它用具;PPT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结合课堂实际(讲桌及每位同学均有一朵花)开门见山导课:有花的课堂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继而板书课题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二)师生齐看课件,了解学习任务,师指一生读学习任务加深印象,然后指 导学生根据学案提示预习课本 (三)第一部分:花的结构 1、师说:花能形成果实,可是化是花是怎样形成果实的?要弄清这个问题,我 们先研究花的结构, 板书一花的结构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精品教案

《文艺复兴运动》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围绕文艺复兴的背景、文艺复兴的兴起、实质以及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成就,这里需要引导学生来理解文艺复兴并不是简单的“复兴”,这里有继承,更有创新。通过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成就介绍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同时可以通过归纳比较的方式,让学生绘制表格对本课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成就进行总结,形成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知道文艺复兴这一史实,理解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 2、分析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感受文艺复兴的成

果,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发展的原因,理解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文艺复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 人文主义的理解——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有最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就在这片土地上,也曾出现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当时文化、思想繁荣的足迹。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1.教师讲述: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的地方,以佛罗伦萨为例,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在1338年已拥有200多家毛织业工场。在13世纪末,佛罗伦萨的钱庄、银行已遍设西欧各大城市,在西欧货币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资本主义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Word版

初一生物下册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乳山寨中学 王珊珊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三节。本节课知识点清晰,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花的结构;第二部分传粉和受精;第三部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 “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在章节中是一个重点。本节内容解答了种子的由来,回应了第一节,可以让学生完整地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也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及作用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没有亲眼见过开花和结果、传粉和受精的过程,特别是受精的过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虽然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自解开其中的奥秘,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对科学的观察方法了解很少,科学的意识也比较薄弱,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花的基本结构,说出花的主要部分。 (2)概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尝试对花进行解剖观察,提高动手能力。 (2)运用生物学的知识,说出传粉和受精以及开花到结果的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花的结构及花与果实、种子形成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各部分的发育。 五、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讲述法 六、学法指导: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全班交流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新采摘的各种花、放大镜、刀片、镊子、载玻片、培养皿、解剖盘、课件、电子白板等。 学生准备:新采摘的各种花、透明胶。 简单说明:接到徐老师下达的任务“从教材中自主选择一节内容上一节公开课”。思来想去,选择了《开花和结果》这一节,一是因为以往每次上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要么是第一学期末,或是第二学期初,每次都在遗憾,没有那么多的实物给学生做实验。而这个季节上这一节课还比较赶趟,能消除这个遗憾!二是因为从上学年,我们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年,我们学校要求,每一节实验课都必须真做,学校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不定时到实验室检查,检查结果纳入考评。所以想在这节课中,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与知识的探究结合起来,以适应这个严峻的教学形式。做得不好的地方,敬请各位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八、教学过程: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 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一生物下册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乳山寨中学 王珊珊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节。本节课知识点清晰,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花的结构;第二部分传粉和受精;第三部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 “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在章节中是一个重点。本节内容解答了种子的由来,回应了第一节,可以让学生完整地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也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及作用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没有亲眼见过开花和结果、传粉和受精的过程,特别是受精的过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虽然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自解开其中的奥秘,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对科学的观察方法了解很少,科学的意识也比较薄弱,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花的基本结构,说出花的主要部分。 (2)概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尝试对花进行解剖观察,提高动手能力。 (2)运用生物学的知识,说出传粉和受精以及开花到结果的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主要成就。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及意义。 2、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推动作用。 学习敢于追求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重点难点精归纳 一、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 1、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早期的资产阶级。这是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先决条件。 2、意大利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中心地带,保留了大量古代文化的遗存。 3、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占后,许多学者逃到意大利。他们带来了许多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促进了意大利人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 4、意大利是罗马天主教会的大本营,教会的腐朽、教士的堕落表现得淋漓尽致,便于知识分子对其展开针锋相对的鞭挞与讽刺。 二、文艺复兴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表达思想和原因 1、当时封建神学古据绝对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强大,压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 2、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以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成果为依据。

3、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交锋。 知识点巧助记 萌芽出现意大利, 文艺复兴由此起。 人文主义做指导, 作品万千平地起。 先驱但丁创《神曲》, 莎士比亚、达·芬奇。 要问复兴为何物? 解放思想促时势。 典型例题巧突破 考点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例1、(四川内江中考)14-16世纪的西欧,随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最先掀起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解析: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发起了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故选C项。 答案:C

8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公开课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施甸县旧城中学邹丽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话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功能。 能力目标;1、通过对花的结构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学生的表达、交流、展示、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观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话剧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和展示自我积极参与的意识。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识别花的结构,并说出花个部分结构的功能。 教学难点:探究花的结构。 课前准备: 1、预习本课内容。 2、观察和采集的花(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破坏植物生长,收集有花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资料)

老师准备:准备本课观察花的结构的试验用具及材料:石榴花或其它的鲜、解刨盘、镊子、刀片、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下面让我们走进花的世界,去欣赏一组花。(水仙花、荷花、菊花、梅花)这些花的确很美。但花无百日红,终究要凋落。那么,它凋落后会给大自然留下些什么呢?(果实)这时同学们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开花后为什么会结果?开花和结果到底有怎样的联系?这就是我们第三节要学习的《开花和结果》。 二、新授: 老师:花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奋发向上的力量,你们知道哪些花呢? 学生: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 老师:大家看这种是什么花,分别在什么季节开放? 学生:水仙花(春天)、荷花(夏天)、菊花(秋天)、梅花(冬天)。 老师:你们说的很好,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各种不同的花会在不同

初中生物《开花和结果生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描述花的基本结构。 2.概述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的过程。 B、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自学能力。 2.通过描述传粉、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生殖器官对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意义。 2.体验探索生物奥秘与参与新植物生命体形成的活动乐趣。 教学重点: 1.花的基本结构。 2.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 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开花视频,质疑:一朵花包括哪几部分?花的哪些结构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呢? 二、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一】花的结构 观察提示:取一朵花,对照104 页图3-21,先整体观察,然后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解剖观察,认识花各部分的基本结构。 思考讨论: 1. 一朵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 推测: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 3. 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探究活动二】传粉和受精 1. 认真阅读课本104 页第二自然段,思考回答: 什么是传粉?传粉的方式有哪几种? 2. 仔细观察105 页图3-25,理解并识记受精过程,并完成以下填空: 花粉落在上以后,在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一直到达。花粉管中的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的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结合,形成的过程,称为受精。 三、盘点收获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在小组内谈谈你的收获。

四、回顾总结 师生共同完善黑板拼图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五、达标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