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化学发展历史-近代化学史
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发展简史引言概述: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化学的起源开始,分别介绍了化学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包括古代化学、中世纪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和当代化学。
一、古代化学:1.1 古代化学的起源:古代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人们通过试错的方式开始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1.2 古希腊化学的发展:古希腊化学家提出了“四元素说”,认为世界的一切物质都由火、水、土、气四种元素组成,并且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相互转化。
1.3 中国古代化学的贡献:中国古代化学家发明了火药、造纸术等重要的化学技术,并且在药物、冶金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中世纪化学:2.1 炼金术的兴起:中世纪时期,炼金术在欧洲兴起,炼金术士试图通过炼金术来寻觅黄金和长生不老的秘密,但是炼金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2.2 化学知识的传播:中世纪的阿拉伯学者通过翻译古希腊和古埃及的化学著作,将化学知识传播到欧洲,为后来的化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3 燃烧和酸碱理论的发展:中世纪化学家对于燃烧和酸碱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为后来的化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三、近代化学:3.1 化学元素的发现:近代化学家通过实验逐渐发现了一系列的化学元素,如氧、氢、氮等,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3.2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将化学元素按照其性质的周期性罗列,为化学的分类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3.3 有机化学的兴起:19世纪末,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提出了有机化学的理论基础,开创了有机合成的新时代。
四、现代化学:4.1 原子结构的研究:20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随后意大利物理学家里德贝格提出了原子核的概念,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2 化学键的理论:20世纪初,美国化学家刘易斯提出了化学键的共价理论,解释了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发展简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近代。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基础,介绍化学发展的历史。
1. 古代化学的起源古代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摆布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
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如金属提炼、颜料制备等。
古希腊的阿尔凡尼、柏拉图等人也对化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2. 炼金术的兴起中世纪时期,炼金术兴起,成为了当时化学的主要形式。
炼金术师追求将低贵金属转化为贵金属,寻觅长生不老的药物等。
虽然炼金术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但在实践中,炼金术师掌握了许多实验技术和化学知识,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化学元素的发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化学元素的发现成为化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
同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并将化学元素进行了分类。
这些理论和发现为后来的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4. 有机化学的崛起19世纪,有机化学开始崛起。
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提出了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并研究了许多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此后,有机化学迅速发展,许多新的有机化合物被发现,如煤油、合成染料等。
5. 物理化学的兴起19世纪末,物理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兴起。
物理化学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物理方法研究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瑞士化学家奥斯瓦尔德·奥斯特瓦尔德提出了活性质子理论,为物理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 量子化学的发展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发展为化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量子化学研究份子和原子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制。
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提出了玻尔模型,解释了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此后,量子化学在化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7. 化学工业的发展20世纪,化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外化学发展史时间轴

中外化学发展史时间轴一、古代化学(公元前3000年-公元17世纪)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开始使用化学技术,制造金属器具和染料。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开始研究火和水等自然现象,奠定了化学研究的基础。
公元2世纪,古罗马人开始研究矿物和药物,并发展了一些实验方法。
二、中世纪化学(公元17世纪-公元18世纪)17世纪,欧洲发生了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思想逐渐传播,化学研究开始迅速发展。
1661年,罗伯特·波义耳提出了物质不能被创造或销毁的理论,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18世纪,化学元素的发现和研究成为主要研究领域,安托万·拉瓦锡发现了氧气。
1789年,拉瓦锡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并建立了现代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
三、现代化学(19世纪)19世纪初,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所有物质由不可分割的小粒子组成。
1807年,亚历山大·冯·洪堡发现了电解现象,奠定了电化学的基础。
1828年,弗里德里希·维勒首次合成了尿素,证明有机化合物可以由无机物质合成。
1833年,米歇尔·尼克劳斯·塞尔纳克首次提出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开创了化学动力学的研究领域。
1856年,威廉·普兰克发现了能量量子化的现象,奠定了量子化学的基础。
四、现代有机化学(20世纪)20世纪初,有机化学开始迅速发展,人们对有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902年,爱尔兰化学家阿瑟·亨利·赖特利首次合成了脂肪酸,开创了有机合成化学的新时代。
1928年,弗里德里希·贝格尔首次合成了橡胶,推动了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
20世纪中叶,合成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20世纪末,纳米材料的研究成为热点,人们开始研究纳米粒子的性质和应用。
五、现代无机化学(20世纪)20世纪初,无机化学研究重点转向材料科学和能源领域。
近代化学史的发展

近代化学史的发展近代化学史是研究化学学科在近代时期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期的重要事件、理论和科学家的贡献。
以下是近代化学史的发展的详细内容。
1. 化学的起源和古代化学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化学主要集中在埃及、巴比伦和古希腊等地。
埃及人发展了金属冶炼技术和制造化妆品的方法,巴比伦人研究了混合物和溶液的性质,古希腊人提出了“四大元素”理论。
2. 化学的革命:18世纪18世纪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安托万·劳伦斯·拉瓦锡提出了“氧气”概念,揭示了燃烧和腐败的本质。
拉瓦锡还发现了许多元素,如磷和硼。
约瑟夫·普利斯特利研究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奠定了化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理论的基础。
拉瓦锡和普利斯特利的贡献为化学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3. 元素和化合物的研究:19世纪19世纪是元素和化合物研究的重要时期。
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所有物质由不可分割的小颗粒组成。
道尔顿还提出了化学元素的周期表,为元素分类和研究提供了便利。
道尔顿的理论为化学的定量研究和元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 有机化学的发展:19世纪19世纪是有机化学的发展时期。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发现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凯库勒结构式,为有机化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奥古斯特·洛朗斯发现了苯环结构,开创了芳香化合物的研究领域。
这些发现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快速发展。
5. 物理化学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物理化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开始崭露头角。
威廉·拉姆齐和约翰·汤姆逊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
拉姆齐还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为核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瓦尔特·尼尔斯·博尔提出了量子理论,解释了原子光谱和化学键的形成。
6. 化学的现代化:20世纪20世纪是化学的现代化时期。
化学发展史简介概括

化学发展史简介概括
化学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化学:古代化学主要集中在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地,包括炼金术和草药等知识,探索石油、焦油、大理石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 中世纪化学:中世纪时期,石油、焦油、硫、铜、铁等物质开始广泛应用,炼金术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大多仍停留在试验和炉火纯青的阶段。
3. 过渡时期:16世纪,化学科学开始迈向现代化,炼金术逐渐转变为实验化学,体系化学概念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塞尔学派和罗伯特·博义等。
4. 现代化学:17世纪末至19世纪,现代化学得以建立。
科学家通过对物质的研究,提出了元素、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等重要概念,并逐步发展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等分支学科。
著名的科学家包括拉瓦锡、道尔顿、草薙龙之介等。
5. 20世纪及以后:20世纪以来,化学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
有机合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发展推动了化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更深入的了解原子和分子结构、化学键理论、化学反应机制等,推动了化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而言,化学发展史是人类对物质属性和转化规律的认识不
断深入的历程,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发展,化学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化学发展简史

化学发展简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化学发展的历程,从古代到现代,涵盖了重要的里程碑和突破。
1. 古代化学:古代化学主要集中在埃及、巴比伦、中国和印度等地。
在埃及,人们使用化学方法创造化妆品、药物和染料。
巴比伦人发明了炼金术,试图将普通金属转化为黄金。
中国古代的发明家陶弘景提出了“陶弘景炉”,用于炼制铁器。
印度的化学家阿拉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们研究了酸碱盐和颜料的特性。
2. 17世纪的化学革命:17世纪是化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被称为化学革命。
这个时期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家和发现。
罗伯特·波义耳提出了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他将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强调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
安东尼·冯·李文霍克发现了显微镜,并首次观察到了细胞和微生物。
罗伯特·哈克特发现了气体的存在,并提出了气体压力和容积之间的关系,奠定了气体定律的基础。
3. 化学元素的发现:18世纪和19世纪是化学元素发现的时期。
安托万·拉瓦锡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并发现了几个重要的元素,如氧、氢和氮。
亨利·卡文迪什发现了钾和钠,开创了金属元素的研究。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现了周期表,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罗列。
4. 有机化学的发展:19世纪是有机化学的发展时期。
弗里德里希·凯库勒发现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键,奠定了有机化学的基础。
奥古斯特·凯库勒发展了苯环理论,为有机化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这个时期还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如乙醇、醋酸和甲醛。
5.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20世纪是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时期。
化学家们开始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斯文·奥斯特瓦尔德提出了反应速率方程,描述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发现了放射性衰变和放射性元素,为核化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近代化学史的发展

近代化学史的发展近代化学史是研究化学科学在近代时期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的学科领域。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通过对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研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将详细介绍近代化学史的发展过程。
1. 古代化学的基础古代化学的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
古埃及人在金属冶炼、染料制备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研究了一些草药的性质和用途。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如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也对化学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
2. 化学元素的发现18世纪至19世纪初,化学元素的发现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安托万·拉瓦锡通过对化合物的分解和合成实验,提出了元素的概念,并发现了多种元素,如氧、氢、氮等。
约瑟夫·普鲁斯特提出了元素比例定律,即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质量比例是恒定的。
3.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19世纪中叶,德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这是近代化学史上的重大突破。
他将已知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并预测了一些尚未被发现的元素。
这一发现为后来化学元素的分类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4. 有机化学的发展19世纪,有机化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弗里德里希·凯库勒首次提出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认为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这一理论的提出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并促使人们对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反应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5. 无机化学的突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无机化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荷兰科学家雅各布斯·亨德里克斯·范霍夫发现了范霍夫催化剂,为催化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此外,弗里德里希·维勒发现了氨合成反应,为人类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6. 物理化学的兴起20世纪初,物理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兴起。
物理学和化学的交叉研究推动了化学领域的发展。
瑞士物理学家沃尔夫冈·保尔曼提出了动力学理论,解释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此外,物理化学还涉及到热力学、光谱学等方面的研究。
化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历史

化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历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1.古代化学古代化学主要包括对矿物质和有机物的简单分类、性质描述以及一些简单的化学变化。
古代化学家们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化学知识,如中国的《神农本草经》、古埃及的药物学、古希腊的元素论等。
2.近代化学近代化学起源于16世纪,发展于17世纪,成熟于18世纪。
这一时期的化学发展主要得益于原子论和分子概念的提出,以及实验技术的进步。
•原子论: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再分的小颗粒——原子组成。
•分子概念: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认为化合物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
•实验技术:这一时期,化学家们开始使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发展了加热、蒸馏、萃取、沉淀等分离和纯化技术。
3.现代化学现代化学起源于19世纪,至今仍在不断发展。
这一时期的化学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出现,使化学家们能够从微观层面理解化学键的形成和物质的性质。
•有机合成:伍德沃德等化学家的发展,使有机合成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新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家们合成了许多具有特殊性质的新材料,如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
•环境化学: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化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总之,化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创新的过程。
从古代的简单分类和性质描述,到近代的原子论和分子概念,再到现代的量子力学和有机合成,化学在不断地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习题及方法:1.习题:古代化学家们对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分类主要是基于哪些性质?解题思路:回顾古代化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古代化学家们对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分类方法。
答案:古代化学家们对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分类主要是基于它们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硬度、密度等,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确定科学的化学,波义耳考虑到首先要解决化学中一个最 基本的概念:元素。
杰出的成就,不朽的贡献
波义耳在科学研究上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他曾研究过气体物理 学、气象、热学、光学、电和磁、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
工艺、物质结构理论以及哲学、神学。其中成就突出的主要是 化学。
在对气体的研究中,得出了气体体积随压强而改变的规律。即 著名的波义耳-马略特定律。
在化学研究中,主张化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物体的本性,因 而需要进行专门的实验收集观察到的事实。这样就必须使化学 摆脱从属于炼金术或医药学的地位,发展成为一门专为探索自 然界本质的独立科学。
象的氧化学说,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打开局面。 2. 化学的一些基本定律被发现。 3. 道尔顿(John Dalton 1766-1844)的化学原子说成为化学发
展中的一个里程碑。19世纪60年代原子-分子学说确立,成 为化学大步向前发展的新阶梯。
4. 19世纪,化学工业在欧洲繁荣发展,促进了化学上一系 列的发现和发明,为化学元素周期律的诞生提供了基础,也 为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后期,物理化 学的发展显示出它的理论价值并初步显示出化学与物理学密 切的内在联系。
波义耳还强调实验方法和对自然界的观察是科学思维的基础, 提出了化学发展的科学途径。强调:“化学,为了完成其光荣 而又庄严的使命,必须抛弃古代传统的思辨方法,而象物理学 那样,立足于严密的实验基础之上。”
实验和观察是一切的基础
在波义耳众多的科研成果中,还有几项不能磨灭的化学成就。 波义耳常说,“要想做好实验,就要敏于观察” 。这几项成 就都是实验中敏锐观察的结果
1669年,德国化学家贝歇尔(Johann Joachim Becher 16351682)在他的书中,对燃烧现象做了许多论述,提出了燃素说 的初步思想。
1703年,贝歇尔的学生,德国哈雷大学的医学与药理学教授 施塔尔(Georg Ernst Stahl 1660-1734)在著述《化学基础》中 发展了贝歇尔的学说。他总结了各种燃烧反应和观点,系统 阐述了燃素说。这个学说不但解释了燃烧现象,而且能对许 多化学现象做出说明。这种统一理论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化学 思想,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
英国皇家学会的元老
英国一批对科学感兴趣的人,其中包括教授、医生、神学家等, 从1644年起定期地在伦敦某一处聚会,讨论一些自然科学问题。 他们自称无形学院。波义耳1646年参加了无形学院的活动。 1654年,他迁牛津,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聘用了一些很有才 华的学者作助手,形成了一个科学实验小组。波义耳的实验室 一度成为无形学院的集会活动场所。波义耳的一系列科研成果 都是在这里取得的,那本划时代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也是 在这里完成的。据统计,在1660-1666年的6年里,他写了10本 书,在《皇家学会学报》上发表了20篇论文。在牛津,波义耳 一直是无形学院的核心人物。当皇家学会在伦敦成立时,被任 命为首席干事之一。
郑
化 人卫学 史
主 讲
有机化学学科组
“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 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
傅鹰
傅鹰(1902-1979):物理化学家和化 学教育家。中国胶体科学的主要奠 基人。
第三章 近代化学发展时期
第三章 近代化学发展时期
从17世纪中叶-19世纪90年代末为近代化学时期。 这个时期的化学,从一般的知识积累发展到系统整理阶段。 1.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L. Lavoisier 1743-1794) 建立燃烧现
英国化学家和物 理学家波义耳
巨人辈出时代的平凡经历
波义耳1627年生于爱尔兰的利兹莫城的一个贵族家庭。生活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也是近代科学开始出现的时代,这是 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物理学家牛顿比波义耳小16岁。意大利 的伽利略、德国的刻卜勒、法国的笛卡尔都生活在这一时期。
童年时,他并不显得特别聪明,但酷爱读书。波义耳在家里是 14个兄弟姊妹中最小的一个,从小体弱多病。有一次患病时, 由于医生开错了药而差点丧生,因此他怕医生甚于怕病,有了 病也不愿找医生。开始自修医学,到处寻找药方、偏方为自己 治病。17岁那年,他在伦敦结识了科学教育家哈特利帕,在哈 特利帕的建议下开始学习医学。当时的医生都是自己配制药物, 所以研究医学也必须研制药物和做实验,这就使波义耳对化学 实验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自己献身于科学的生活以至于 完全沉浸于实验之中直到逝世。
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Heury Cavendish 1731-1810)。 在《人造空气的实验》的论文中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他用盐 酸和稀硫酸分别作用于锌、铁和锡制得了“易燃空气”的氢气。 他发现用不同的酸与一定量的某种金属作用,得到的气体量总 是相同的。于是,他就误认为这种气体是由金属分解出来的, 而不是来自酸。
1673年左右,波义耳做了煅烧金属的实验,发现金属煅烧后的 煅灰总是比金属本身还重。他的解释是,在煅烧过程中,“火 微粒”穿过容器壁与金属结合,形成比金属本身还重的煅灰。
1674年,英国医生梅猷(John Mayow 1641-1679)在他的著作 中描述了他所做的一些实验。他分别将燃烧着的蜡烛和小鼠放 在倒置于水中的玻璃瓶罩内、发现瓶中的水面上升,证明一些 空气消失了,剩余的空气不能支持硫磺燃烧。他指出: 消失了 的那部分空气被燃烧和呼吸消耗掉了,梅酞还发现火药能在真 空及水下燃烧,因此他认为,在火药中的硝石里存在着那种空 气中的助燃成分,并称之为“硝气精”。梅献将金属锑燃烧, 得到比金属锑还重的缎灰,这种灰与硝酸和锑作用所得的固体
1.发明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2.发明了一种制取黑墨水的方法。
3.为后来人们把银盐用于照像术上,做了先导性工作。
2. 倒立的化学--化学燃素说
2. 倒立的化学--化学燃素说
燃烧是自然界发生的最重要的现象之一,自古以来就一直为 人们所关注,历史上出现过不少阐述燃烧现象的学说。
17世纪后,冶金、制陶、玻璃、肥皂等工业有了很大发展,这 些工业都与燃烧密切相关,化学家们的实验研究,几乎都离不 开燃烧和焙烧。工业和化学研究都需要从理论上阐明燃烧的机 理,因此,对燃烧现象的研究就成了当时以至整个18世纪化学 的中心课题。
1、 化学形成的重要标志-波义耳化学观
“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
化学史家都把1661年作为近代化学的开始年 代,因为这一年有一本对化学发展产生重大 影响的著作出版问世,这本书就是《怀疑派 化学家》,作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
波义耳是怎样一位科学家?在发展化学科 学上作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呢?
1755年,英国化学家布拉克(Joseph B1ack 1728-1799)发表了 他用定量方法研究碳酸气的论文。他通过煅烧石灰石,发现有 气体放出,这种气体可用石灰水吸收,而且生成的白色沉淀的 性质与石灰石相同。与此同时,燃烧后的石灰石的重量减轻了 44%。石头中有近一半的东西是气体。他把这种固定在石灰石 中的气体叫做“固定空气”。布拉克又用加热碱式碳酸镁和用 酸作用于石灰石的方法,制得了“固定空气”。
布拉克发现,加热时碳酸盐所失去的不是无重量或不可捉摸的 燃素,而是一种有重量并且可以分离和研究其性质的“固定空 气”。实验表明,“固定空气”可被苛性碱吸收;蜡烛在“固 定空气”中不能继续燃烧;小动物在“固定空气”中会死亡。 这些都与空气的性质不同,这使人们明确地认识到气体有多样 性,是对燃素说的一次有力冲击。
相同,由此认为,金属锑经焙烧增重,是由于“硝气精”固定 于金属锑上的结果。
上述关于燃烧的见解如果能继续深入,就会导致对燃烧现象 的认识取得重大突破。然而,这些见解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 的注意。
17世纪下半叶,牛顿力学体系的成功,使人们以为用机械力学 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解释所有的自然现象。他们用力的概念去解 释物质的种种现象与性质,如果这些解释不通,就举出某种人 所不知的东西。如光素、热素、电素等来加以解释。受这种思 想影响,化学家们提出了解释燃烧现象的学说--燃素说。
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最早提出元素这一概念,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进一步明确提出构成万物的四元素 说:火、水、气、土。这一学说曾在两千年里被许多人视为真 理。后来医药化学家们提出的硫、汞、盐的三要素理论也风靡 一时。波义耳通过一系列实验,对这些传统的元素观产生了怀 疑。他指出:这些传统的元素,实际未必就是真正的元素。因 为许多物质,比如黄金就不含这些“元素”,也不能从黄金中 分解出硫、汞、盐等任何一种元素。恰恰相反,这些元素中的 盐却可被分解。那么,什么是元素? 波义耳认为:只有那些不 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的简单物质才是元素。例如黄金,虽然可 以同其它金属一起制成合金,或溶解于王水之中而隐蔽起来, 但是仍可设法恢复其原形,重新得到黄金。水银也是如此。
四、科学形态的化学形成
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西欧从封建社会逐步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近代科学技术开始兴起。到了17世纪,随着冶金、化工生产和 科学实验发展,积累了大量关于物质变化的新知识,为化学科 学的建根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揭示了实验科 学的意义。认为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是用理性方法去整 理感性材料;“知识就是力量”。这种新哲学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使得科学研究不再受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的思想束缚。 所有这些,都为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了准备。
至于自然界元素的数目,波义耳认为:作为万物之源的元素, 将不会是亚里士多德的“四种”也不会是医药化学家所说的三 种,而一定会有许多种。现在看来,波义耳的元素概念实质上 与单质的概念差不多。
现在元素的定义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现在这种科学认识是波义耳之后,又经300多年的发展,直到 20世纪初才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