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A(下)》教学大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习并掌握电路品质因数Q的测量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3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考试
40
作业
10
预习报告
20
实验报告
30
六、课程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主要分析依据为学生的期末考试试卷、预习及实习报告和作业。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对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进行审核。教师应根据达成度分析结果,改进相应教学方法、内容、考核等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达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
1
L
毕业要求3
3.1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
2
M
毕业要求4
4.1掌握计算机学科相关软硬件实验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
3
H
毕业要求6
6.1了解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中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以及承担的责任。
4
L
4、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章节)
知识点(节)
教学要求
教学模式(学时)
支撑教学目标
电表改装
(1)了解电表的结构,掌握扩大电表量程的方法。
(2)学会用比较法校准电表。
3
非平衡电桥
(了解非平衡电桥的原理。
(2)学习使用电学实验板。
(3)合理选用已知电阻,用非平衡电桥测电阻。
3
用电位差计测电池电动势
(1)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除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对课程进行审核外,教师也要根据校、院两级督导的听课检查情况、在实验教学各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及学生反馈的课程问题进行自评和及时总结,并加以改进。
七、执笔人:__课程负责人签字___
审核人:__专业负责人签字__
建议教材
马靖,马宋设,施洋.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参考资料
丁慎训,张孔时.物理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
2.
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3
声速的测定
(1)双踪示波器的使用。
(2)压电陶瓷换能器的功能。
(3)用共振干涉和相位比较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速。
3
基本电荷的测定
(1)油滴仪测定油滴带电量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2)用油滴仪测定油滴的带电量。
(3)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
3
交流谐振电路
(1)研究RLC串联电路的交流谐振现象,学习测量谐振曲线的方法。
(2)用线式和箱式电位差计测电池电动势。
(3)用箱式电位差计校准电压表。
3
光栅的衍射
(1)光的衍射现象,光栅分光的原理。
(2)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的测定。
4
迈克尔逊干涉仪
(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调整方法。
(2)点光源产生的非定域干涉并用它测量单色光的波长。
(3)观察定域干涉与测量钠黄光双线的波长差。
1.5
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实验A(上)
后续课程
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等
课程简介
《大学物理实验A(下)》是高等理工院校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课程的具体任务是: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1101158
课程中文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A(下)
课程英文名称
Experiments of University Physics A (part 2)
课程类别
集中性实践环节
适用年级、专业
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开课学期
1.5
总学时
24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24
总学分
3.
能够根据需求设计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能够运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
培养学生安全操作实验的意识,并了解相关实验的规范要求,在实验中能考虑安全和环境因素。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度
毕业要求1
1.2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学科专业知识,并能应用于分析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3
五、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
权重(%)
备注
考试
40
作业
10
预习报告
20
实验报告
30
六、课程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主要分析依据为学生的期末考试试卷、预习及实习报告和作业。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对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进行审核。教师应根据达成度分析结果,改进相应教学方法、内容、考核等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达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
1
L
毕业要求3
3.1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
2
M
毕业要求4
4.1掌握计算机学科相关软硬件实验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
3
H
毕业要求6
6.1了解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中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以及承担的责任。
4
L
4、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知识模块
(章节)
知识点(节)
教学要求
教学模式(学时)
支撑教学目标
电表改装
(1)了解电表的结构,掌握扩大电表量程的方法。
(2)学会用比较法校准电表。
3
非平衡电桥
(了解非平衡电桥的原理。
(2)学习使用电学实验板。
(3)合理选用已知电阻,用非平衡电桥测电阻。
3
用电位差计测电池电动势
(1)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除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对课程进行审核外,教师也要根据校、院两级督导的听课检查情况、在实验教学各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及学生反馈的课程问题进行自评和及时总结,并加以改进。
七、执笔人:__课程负责人签字___
审核人:__专业负责人签字__
建议教材
马靖,马宋设,施洋.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参考资料
丁慎训,张孔时.物理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
2.
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3
声速的测定
(1)双踪示波器的使用。
(2)压电陶瓷换能器的功能。
(3)用共振干涉和相位比较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速。
3
基本电荷的测定
(1)油滴仪测定油滴带电量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2)用油滴仪测定油滴的带电量。
(3)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
3
交流谐振电路
(1)研究RLC串联电路的交流谐振现象,学习测量谐振曲线的方法。
(2)用线式和箱式电位差计测电池电动势。
(3)用箱式电位差计校准电压表。
3
光栅的衍射
(1)光的衍射现象,光栅分光的原理。
(2)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的测定。
4
迈克尔逊干涉仪
(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调整方法。
(2)点光源产生的非定域干涉并用它测量单色光的波长。
(3)观察定域干涉与测量钠黄光双线的波长差。
1.5
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实验A(上)
后续课程
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等
课程简介
《大学物理实验A(下)》是高等理工院校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课程的具体任务是: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1101158
课程中文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A(下)
课程英文名称
Experiments of University Physics A (part 2)
课程类别
集中性实践环节
适用年级、专业
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开课学期
1.5
总学时
24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24
总学分
3.
能够根据需求设计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能够运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
培养学生安全操作实验的意识,并了解相关实验的规范要求,在实验中能考虑安全和环境因素。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度
毕业要求1
1.2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学科专业知识,并能应用于分析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