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结构种类及图片详解
140种榫卯结构详细图纸(附部份榫卯制作计算公式)

140种榫卯结构详细图纸(附部份榫卯制作计算公式)
榫卯--红木家具的灵魂
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
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
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
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
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
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
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
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
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燕尾榫:
半隐燕尾榫:
全隐燕尾榫:
口袋榫:
圆木销:
肩榫接合:
蝴蝶木销拼板:
方形木销贯穿带接合:
方形木销暗带接合:
穿带拼榫:
饼干榫:
斜角拼接:
三角形木销斜角接合:
斜角木销接合:
榫槽边角接合:
木板直角拼接:
木方平接:
木板平拼:
木板榫槽直角接合:
木板榫槽平接:
指接榫:
圆木销榫接:
其它:。
20种常用榫卯结构图纸大全

20种常用榫卯结构图纸大全古代的木工技艺一直是中国古典家具中令人神往的一面,木工运用巧妙的构思创造出传奇般的榫卯结构。
中国工匠从基本的榫卯结构中天才地发展出千变万化的各种形式。
随着对中国古典家具的深入研究,新的榫卯结构仍不断地被发现中,而且往往是复原工作中的木工赞叹不已。
粽角榫--俗称三碰肩说明:1、常用于柜、桌等无缩腰结构的家具,是面板与腿连接的常用榫;2、要注意留'抬肩'。
半榫人字肩单面留夹皮注:外面人字肩,夹皮;里面直肩。
说明:1、由于半榫强度不如透榫,留夹皮可以不损失榫卯深度,增大胶粘面积;2、使榫孔料少受损伤,最大限度增加外皮强度;3、常用于腿枨连接,有透榫、半榫之分。
半榫人字肩单面留卯舌注:外面人字肩,里面直肩。
说明:1、常用于腿枨连接;2、榫孔外皮剔除人字肩时,里面要留有'舌头',以增加腿外皮的强度。
完全剔除易使腿部强度受损;(关注定制家网,每天免费学定制)3、刹肩时不能再尖角外留有锯痕(俗称耗子尾巴)。
大割肩榫说明:1、此榫常用于面板攒边结构;2、常为透榫,如在表面雕花,则使用半榫,但半榫要尽量深些,且采用双榫或抄手榫以增加结构强度;(关注定制家网,每天免费学定制)3、面边超宽的大画案类家具,榫根处留减榫,以防止面边卷翘,加强榫的牢固程度;4、透榫宽度不宜过大,应比面边宽度尺寸1/2少2-5mm。
夹头榫说明:1、此结构常用于案形结构牙板与腿的连接,牙板与牙头攒成一体,里面开有凹槽,装配时牙板沿腿子中间凹槽自上而下推入;2、用于圆腿桌案时,牙板中心线与腿子中心线重叠。
挂钩楔钉榫注:底面被楔向上挤。
说明:1、此榫常用于霸王枨与桌腿连接,以增强桌腿稳定性及牢固程度;2、霸王枨与桌腿形成45°角,一端有挂钩榫,插入榫孔后向上推,用下面的楔钉将榫推向上部,形成挂钩;另一端则与面带底面用销钉连接。
除销钉外,常刻口顶住穿带,以使霸王枨定位。
单插皮透榫减榫说明:1、此结构常用于门边与抹头连接;2、减榫时注意留出堵槽部分。
榫卯结构介绍课件

04
传承:榫卯结构 作为中国传统技 艺,至今仍在现 代建筑和家具制 作中得到应用和 发展
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01
古代宫殿:榫卯结构用于宫殿的梁柱、斗拱等部位,如故宫、天坛等。
02
古代寺庙:榫卯结构用于寺庙的梁柱、斗拱等部位,如少林寺、白马寺等。
03
古代桥梁:榫卯结构用于桥梁的梁柱、斗拱等部位,如赵州桥、卢沟桥等。
加固措施:使用胶水、钉子等辅助材料进
03
行加固,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检查与修复:在组装过程中,定期检查榫
04
卯结构的紧密程度,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4 榫卯结构的应用领域
古建筑修复与保护
古建筑修复:榫卯结构在 古建筑修复中起到关键作 用,能够保持古建筑的原 貌和结构稳定性。
古建筑研究:榫卯结构在古 建筑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 能够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古建 筑的历史、文化和技术特点。
榫卯结构介绍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榫卯结构的历史
02. 榫卯结构的特点
03. 榫卯结构的制作工艺 04. 榫卯结构的应用领域
1 榫卯结构的历史
起源与发展
01
起源:榫卯结构 起源于中国古代 建筑和家具制作
02
发展:从原始社 会的简单榫卯结 构,发展到明清 时期的复杂榫卯 结构
03
应用:榫卯结构 广泛应用于古代 建筑、家具、船 舶等领域
制作方法:首先选择合适 的木材,然后进行切割、 打磨、雕刻等工艺,最后 进行组装
榫卯的优缺点:优点是结 构稳定、坚固耐用,缺点 是制作工艺复杂,需要较 高的技艺水平
榫卯结构的组装与调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
组装顺序:按照设计图纸,从下往上,从 里往外进行组装
32种常见的古建梁类榫卯

32种常见的古建梁类榫卯了解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后,对应木结构构件的种类,我们把榫卯也定为六大类,即柱类榫卯、梁类榫卯、枋类榫卯、檩类榫卯、板类榫卯和椽类榫卯。
常见梁类榫卯知识点1常见的梁类榫卯包括:(1)大进小出榫;(2)燕尾榫;(3)半榫;(4)透榫;(5)鼻子榫;(6)老(仔)角梁桁(檩)椀;(7)老角梁槽齿(闸口)榫;(8)老(仔)角梁等掌刻半榫;(9)老角梁后尾,三岔头头饰;(10)仔角梁后尾扣桁(檩)椀头饰;(11)仔角梁套兽榫;(12)仔角梁头大连檐口子;(13)仔角梁小连檐口子;(14)椽槽;(15)老角梁霸王拳头饰;(16)仔角梁出峰三岔头头饰;(17)角梁销子榫;(18)趴梁(阶梯)榫;(19)腰子榫;(20)销子榫;(21)馒头榫卯口(海眼);(22)瓜柱双直半榫卯口;(23)垫板卯口;(24)椽窝;(25)楞木卯口;(26)裹(滚)棱;(27)拔腮榫;(28)梁(檩)头十字卡腰榫卯;(29)实(平)肩;(30)抱肩;(31)担梁挂柱卯口;(32)角云(花梁头)头饰。
知识点2梁类榫卯使用部位图解(1)大进小出榫。
用于抱头梁、桃尖梁、插金角梁、递角梁与柱连接部位,见下图:梁(枋)大进小出榫示意梁(枋)类榫卯:大进小出榫(2)燕尾榫。
用于随梁与柱子、梁与梁相连接的部位,见下图:梁(枋)类榫卯:燕尾(大头)榫(一)注:A=1/4 ~ 3/10D;a=0.8A;① =1/4 ~ 3/10D;D 为柱径。
榫头尺寸:燕尾榫头上端头部宽为柱径的 1/4 ~ 3/10,上端根部按头部宽 1/10 各向两侧收“乍”,榫头长同榫头上端头部宽;枋子榫头下端除长同上端外,榫宽由上端榫两侧各按 1/10 向内收“溜”;榫头高同枋子高。
带袖肩燕尾榫其袖肩部分长按 1/8 柱径,宽按榫头上端头部宽,高同榫头高。
榫肩做法:两种,一种为撞肩做法,常用;另一种为回肩做法,不常用。
撞肩做法:设燕尾榫榫根至梁(枋)外皮的距离为 H,分为三份;一份随柱径做抱圆,另两份按正圆向枋子外皮做回肩(俗称:撞三回七、撞一回二,另有“三开一等肩”之说,与“撞三回七”类同)。
榫卯结构

(二)趴梁阶梯榫 多用于趴染、抹角染与桁禀半叠交以及短趴染相交的部位.趴梁与桁禀 半叠交时,一般作阶梯榫,阶梯榫的做法
(三)压掌榫 它的形状与人字屋架上弦端点的双槽齿做法很相似.这种榫多用于角梁与由 戗或由戗之间接续相交的节点压掌榫要求接触面充分、严实.不应有实有 虚.
(六)、用于板缝拼接的几种榫卯
二 按榫卯功能,分为六类,
古建大木中一、固定垂直构件的榫卯 的垂直构件主要是柱.柱子可分为落地柱和悬空柱两类.落地柱即柱脚直 接落在柱顶石上的柱子,如:金柱、中柱、山柱都属此类.悬空柱即指落 脚在梁架上或被其它构件悬空挑起、摔起的柱子.如童柱、瓜柱、雷公柱 等,都是悬空柱.这些垂直构件,不管处于在什么部位,都需要用榫卯来 固定它的位置,于是就产生了用于柱上的各种榫卯.
(三)瓜柱柱脚半榫
与梁架垂直相交的瓜柱(包括金﹑脊瓜柱﹑交金瓜柱等),柱脚亦用管脚 榫.
二﹑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拉结相交使用的榫卯
在石建大木中,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相交的节为很多,最常见的有柱与梁 ﹑柱与枋﹑山柱与排山梁架﹑抱头梁﹑穿插枋及单,双步梁与金柱﹑中柱 相交部位等.由于构件相交的部位与方式不同,榫卯的形状亦有很大区 别.
三 水平构件互交部位常用的榫卯
水平构件互交,在古建大木中,常见于扶脊木与扶脊木、平板 枋与平板枋之间的顺接延续或十字搭交.
(一)大头榫 亦即燕尾榫.做法与枋子上的燕尾榫基本相同,榫头作”乍”,且略作” 溜”,以便安装.也有不作”溜”的.大头榫采用上起下落方法安装,它常 用于正身部位的檐、金、脊禀以及扶脊木等的顺延相交接部位,起拉结作用
9、勾挂榫
• 通常用在霸王枨与腿的结合部位。 霸王枨的一端托着桌面的穿带, 用木销钉固定,下端交带在腿足 中部靠上的位置,榫子下的榫头 向上勾,腿足上的枨眼下大上小, 且向下扣,榫头从榫眼下部口大 处插入,向上一推便勾住了下面 的空隙,产生倒勾作用,然后用 楔形料填入榫眼的空隙处。
榫卯结构

传统家具榫卯工艺结构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将不够宽的薄板加 宽时,就用到了 “龙凤榫加穿带”。 将薄板的一段刨出 断面为半个银锭形 的长榫,再将其相 邻的薄板开出下大 上小的槽口,用推 插的方法将两板拼 合,可不使其从横 的方向拉开。拼合 粘牢之后,在其上 开一个上小下大的 槽口(带口),里 面穿嵌的是一个一 面是梯形长榫的木 条(穿带),穿带 的梯形长榫一面稍 宽一面稍窄,为了 使其穿紧,长榫都 是从宽的一边推向 窄的一边。穿带两 边出头,留做榫子
夹头榫:这类榫 卯结构在案形家 具中最常见,家 具的腿足上端开 口,嵌夹牙条与 牙头,顶端出榫, 与桌案案面的卯 眼结合,结构稳 固,桌案和腿足 角度不易变动, 又可将桌面重量 分担到腿足上来。
夹头榫结构图
插肩榫:也是 案类家具常用 的一种榫卯结 构,虽然外观 与夹头榫不同, 但其结构却与 夹头榫相似。 插肩榫与夹头 榫不同之处是 插肩榫腿足的 上端外侧被削 出斜肩,牙条 与腿足相交处 剔出槽口。
攒边打槽装板
楔钉榫
基本做法:两片 榫头交搭,同时 榫头上的小舌入 槽,使其不能上 下移动。然后在 搭口中部剔凿方 孔,将一枚断面 为方形,一边稍 粗,一边稍细的 楔钉插贯穿过去, 使其也不能左右 移动即可。
抱肩榫是有束腰 家具的腿足与束 腰、牙条相结合 时使用的榫卯。 具体做法:以 有束腰的方桌为 例,腿足在束腰 的部位以下,切 出45度斜肩,并 凿三角形榫眼, 以便与牙条的45 度斜肩及三角形 的榫舌拍合。斜 肩上还留做上小 下大、断面为半 个银锭形的“挂 销”,与开在牙 条背面的槽口挂 套
榫卯结构图与实物图对比
谢谢欣赏
北京工商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产品设计09 胡雅
榫卯结构VS铁钉 尽显三大优势
榫卯结构

几种常见的榫卯结构图:
斜角榫 应用部 位:木 框内嵌 装得薄 型牙子。 双肩斜 面结合。
长短榫 应用部位: 脚架与面 板间的接 合,用双 榫加固上 部木框的 接合,用 短榫是为 了不伤上 框的榫头
挂榫 应用部 位:脚 架,用 榫槽卡 接斜角 结合。
楔钉榫 应用部 位:弯 料接长, 对接后 插入木 钉卡长
榫卯的类型
“榫卯”按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 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 “穿带榫”、“扎榫”等。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 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 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 榫”等等。 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 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 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 “粽角榫”等。
走马销: 罗汉床围子与围子之间, 或围子与床身之间常用走马销,它 是“栽销”的一种,是指将一块独立 的木块做成榫头栽到构件上去,来 代替构件本身做成的榫头。独立的 木块做成的榫头形状是下大上小, 榫眼的开口是半边大,半边小。榫 头由大的一端插入,推向小的一边, 就可扣紧
为何不用铁钉?榫卯到底好在哪里?
我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 的主要结构方式。 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中国木结构建筑和家具中榫卯一直在广 泛应用,但二者技术层面上侧重不同,建筑上侧重结构稳定,因为榫卯结构 在几个方向都可以开卯口,可以兼顾结合在同一点上不同方向的受力,合拢 时成为一个高强度的完美的整体。家具中的榫卯结构则成就了中国含蓄内敛 的审美观,接合处由于有略微松动的余地,当无数榫卯组合在一起时就会出 现极其复杂而微妙的平衡,除了木材延展力外,主要是由于一个个的榫卯富 有韧性,不致发生断裂。
榫卯结构整理版

暗榫结构图
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常用榫卯结构,它把弧形 材截割成上下两片,将这两片的榫头交搭,同时让榫头上 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在搭扣中部剔凿方 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一边稍粗,一边稍细的楔钉插贯 穿过去,使其不能左右移动。圈椅、皇宫椅的扶手一般都 是使用楔钉榫。
楔钉榫结构图
套榫结构图
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 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 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 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卯结构种类及图片详解
燕尾榫:相传为鲁班发明,被后世尊称为“万榫之母”,是明清家具中不 可缺少的榫卯连接法。燕尾榫是指两块平板直角相接时,为了防止受拉力 时脱开,将榫头做成梯台形,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榫”。
榫卯结构—— (木头与木头之间的连接)
简述 榫卯的类型
榫卯结构图与实物图对比 榫卯结构VS铁钉 尽显三大优势
传统家具榫卯工艺结构图 几种常见的榫卯结构图
榫卯,读作sǔn mǎo,榫卯结构是实木家具中 通常在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一种凹凸处理的 接合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
简述: 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卯结构起源非常
榫卯的类型
“榫卯”按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
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 “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 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 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 “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早,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 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就发掘出了大量的结合 完好的多种式样的榫卯结构遗物,可以说是我 国木构技术史上一件伟大的发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榫卯结构种类及图片详解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榫卯结构在中国的运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的一大特色。
许多明清时期的红木家具距今已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略显陈旧,但家具整体的结构仍然完好如初,其中,榫卯结构可是功不可没的。
传统红木家具各连接部位,一律以榫卯相接,不仅严谨、牢固,还有装饰作用。
榫卯结构的种类很多,就其使用的部位、功能和形态而言,大体可分为明榫、暗榫、套榫、夹头榫、插肩榫、抱肩榫、钩挂榫、燕尾榫、楔钉榫及走马销等。
燕尾榫结构图
燕尾榫:相传为鲁班发明,被后世尊称为“万榫之母”,是明清家具中不可缺少的榫卯连接法。
燕尾榫是指两块平板直角相接时,为了防止受拉力时脱开,将榫头做成梯台形,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榫”。
明榫结构图
明榫:制作好家具之后,在家具的表面能看到榫头的称为明榫。
明榫多用在桌案板面的四框和柜子的门框处。
暗榫结构图
暗榫:制作好家具之后,在家具的表面不能看到榫头的称为暗榫,也称“闷榫”。
暗榫的形式多种多样,就直材角结合而言,就有单闷榫和双闷榫之分。
明式和靠椅的椅背搭脑和扶手的转角处常用暗榫。
楔钉榫结构图
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常用榫卯结构,它把弧形材截割成上下两片,将这两片的榫头交搭,同时让榫头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动。
然后在搭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一边稍粗,一边稍细的楔钉插贯穿过去,使其不能左右移动。
圈椅、的扶手一般都是使用楔钉榫。
套榫结构图套榫:椅子搭脑与腿料连
接时不用夹头榫,而是将腿料做成方形出榫,搭脑也相应的挖成方形榫眼,然后将二者套接,这类榫卯结构称为“套榫”。
抱肩榫结构图
抱肩榫:这种榫卯结构常用在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处。
抱肩榫常采用45度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嵌入的牙条与腿足构成同一层面。
从外形看,此榫的断面是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从而使束腰及牙条结实稳定。
钩挂榫结构图
勾挂榫:通常用在霸王枨与腿的结合部位。
霸王枨的一端托着桌面的穿带,用木销钉固定,下端交带在腿足中部靠上的位置,榫子下的榫头向上勾,腿足上的枨眼下大上小,且向下扣,榫头从榫眼下部口大处插入,向上一推便勾住了下面的空隙,产生倒勾作用,然后用楔形料填入榫眼的空隙处。
夹头榫结构图
夹头榫:这类榫卯结构在案形家具中最常见,家具的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与牙头,顶端出榫,与桌案案面的卯眼结合,结构稳固,桌案和腿足角度不易变动,又可将桌面重量分担到腿足上来。
插肩榫结构图
插肩榫:也是案类家具常用的一种榫卯结构,虽然外观与夹头榫不同,但其结构却与夹头榫相似。
插肩榫与夹头榫不同之处是插肩榫腿足的上端外侧被削出斜肩,牙条与腿足相交处剔出槽口。
走马销结构图
走马销:围子与围子之间,或围子与床身之间常用走马销,它是“栽销”的一种,是指将一块独立的木块做成榫头栽到构件上去,来代替构件本身做成的榫头。
独立的木块做成的榫头形状是下大上小,榫眼的开口是半边大,半边小。
榫头由大的一端插入,推向小的一边,就可扣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