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三种实验方式

合集下载

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和结论

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和结论

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和结论金属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高的燃烧性。

当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现象和产物,这些现象和产物揭示了金属钠与空气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本文将探讨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和结论。

当金属钠受热时,表面开始出现亮光。

这是由于金属钠的电子被激发,处于高能级状态,从而发出可见光。

这种现象被称为金属钠的热发光现象,是金属钠加热过程中的一个特征。

随着加热的持续,金属钠开始熔化。

金属钠的熔点相对较低,约为98摄氏度。

当温度达到或超过熔点时,金属钠开始融化成液体态。

这是由于加热使金属钠的原子间距增大,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使金属钠转变为液体态。

在金属钠加热的同时,空气中的氧气也会参与反应。

氧气与金属钠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金属钠在与氧气反应时,会迅速燃烧,产生强烈的火焰。

金属钠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明亮的火焰和白色烟雾。

这是由于金属钠与氧气反应产生的放热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使火焰变得明亮。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是金属氧化物,具体来说是氧化钠。

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常见于金属钠燃烧后的残留物上。

氧化钠在空气中具有吸湿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形成氢氧化钠。

由于氧化钠的吸湿性,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后往往会出现结晶的现象。

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还可以观察到其他现象,如金属钠加热后的火焰是明亮的橙色,火焰上方会出现蓝色的火焰锥。

这是由于金属钠燃烧时,金属离子激发产生的光谱特性。

金属钠的光谱特性主要集中在橙色波段,因此火焰呈现出橙色。

而蓝色的火焰锥则是由金属钠离子在高能级状态下辐射出的光谱特性所致。

总结起来,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时会出现亮光、熔化、燃烧等一系列现象。

金属钠的热发光现象是由电子激发产生的可见光。

金属钠的熔化是由于加热使原子间距增大,减弱了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金属钠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强烈的火焰和白色烟雾。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是氧化钠,具有吸湿性。

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

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

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钠是一种具有活泼性的金属元素,它在空气中加热时会产生一系列有趣的实验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现象,并解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当钠与空气接触并加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钠的表面开始发生变化。

初始时,钠的表面是光滑的,但随着加热的进行,钠表面会出现一层亮闪闪的氧化物。

这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了氧化钠。

随着加热的继续,钠表面的氧化物会逐渐变暗,变成一种深黄色或棕色。

这是因为氧化钠进一步反应生成了亚氧化钠。

亚氧化钠的形成使得钠表面变得粗糙,并且会产生一些气体。

这些气体可以通过将加热的钠置于湿纸巾或酸性溶液中来观察。

我们可以观察到气泡的产生,这是由于亚氧化钠与水或酸反应产生了氢气。

当钠在空气中加热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钠的燃烧现象。

当钠表面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钠会自燃并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

这是由于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了氧化钠,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个现象非常壮观,但需要注意的是,钠的燃烧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会产生高温和剧烈的反应。

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化学原理来解释。

首先,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的反应是一个氧化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钠失去了电子,氧气获得了电子,形成了离子键。

这种离子键的形成使得氧化钠变得稳定,并且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接着,亚氧化钠的生成是由于氧化钠与钠发生进一步的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钠失去了一部分氧气,形成了更低的氧化物。

亚氧化钠的生成使得钠表面变得粗糙,并且释放出气体。

这些气体主要是氢气,它是由亚氧化钠与水或酸反应产生的。

钠的燃烧现象可以解释为钠与氧气反应产生了大量的能量。

这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使得钠自燃并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

需要注意的是,钠的燃烧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会产生高温和剧烈的反应,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总结起来,钠在空气中加热时会产生一系列有趣的实验现象,包括氧化钠的形成、亚氧化钠的生成、氢气的释放以及钠的燃烧。

钠在空气中燃烧

钠在空气中燃烧

钠在空气中燃烧概述钠是一种金属元素,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

当钠与空气接触时,会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导致钠燃烧。

本文将从钠的基本性质、反应原理、实验现象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钠在空气中燃烧的过程。

钠的基本性质钠(化学符号:Na,原子序数:11)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元素,具有低密度、低熔点、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等特点。

它在常温下是软的,可以用刀切割。

钠的电子构型为[Ne]3s¹,它的单个钠原子会失去一个外层3s电子,形成稳定的Na⁺离子。

反应原理钠在空气中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2Na(s) + O₂(g) → 2Na₂O(s)在此反应中,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直接反应,生成氧化钠(Na₂O)。

钠原子失去外层的电子,形成Na⁺离子,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钠的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放热反应。

实验现象在实验室中,当钠暴露在空气中时,它会迅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立即燃烧起来。

钠燃烧时会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并伴有剧烈的爆炸声和大量的白色烟雾。

燃烧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足以使钠熔化并融入到产生的氧化钠固体中。

安全注意事项钠在空气中燃烧是一种危险的反应,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安全注意事项:1.在进行钠燃烧实验时,需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以防止产生大量的氧化钠烟雾污染空气。

2.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实验室外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钠和氧化钠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

3.在操作中应小心处理钠,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引发过热和剧烈反应。

4.钠燃烧时,需要迅速将其放入适当的容器中,并且要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靠近燃烧区域。

5.约束容器应具有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以防止产生危险的气体释放或容器破裂。

6.钠燃烧后的产物是氧化钠固体,需要妥善处理。

可以将其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与空气继续反应。

结论钠在空气中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会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和大量的白色烟雾。

该反应的原理是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反应,生成氧化钠。

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

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

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
教材中的仪器:坩埚、泥三角、三角架、酒精灯。

改进后的仪器:易拉铝盖、三角架、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外皮。

2、把这一小块金属钠放在易拉铝盖上加热,钠受热熔成一小球。

3、钠开始燃烧立即撤掉酒精灯。

人教版新教材中钠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用坩埚为实验仪器。

该实验在坩埚中进行比较规范,但是实验现象的能见度较小,不便于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而且做完实验后仪器清洗较困难,坩埚易破裂,损耗大,重复使用率低,造成实验材料消耗大,实验成本高。

若将此实验置于石棉网上进行,虽然能见度较大,可以观察到钠燃烧过程中的一系列现象,但由于石棉网的作用很难观察到产物过氧化钠的淡黄色,往往看到的是黑色固体残留于石棉网上,这不利于后续课程中有关钠的化合物的学习。

另外,用石棉网作为实验仪器同样存在清洗困难,重复使用率低等缺点。

本人反复试验,利用奶粉罐上的易拉铝盖作为实验仪器(见图一),实验现象明显,能见度大,便于学生观察整个实验过程(见图二),实验后清洗方便,可重复多次使用。

此外,可在本实验基础上补充Na2O2与H2O的反应。

本实验中钠燃烧后可清楚看到淡黄色的产物Na2O2,在Na2O2上直
接覆盖少许脱脂棉,再滴1-2滴水下去,马上可看见脱脂棉着火。

这有助于“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

该仪器制作简单,只需将易拉铝盖的拉环
剪掉即可,材料易得,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
中的废弃物,变废为宝,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和原则。

(图二)
(图一)。

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探究

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探究

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探究钠在空气中燃烧要得到明显的淡黄色固体(Na2O2)生成的现象比较难,常出现黑色颗粒夹杂灰白色粉末的异常现象,尤其是按人教版高一教材的装置进行实验。

为此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寻求教材装置难以得到淡黄色的原因并提出该实验在操作上的一些注意点,另外,介绍了一种改进方法,并分析其易于得到淡黄色的原因,现将探究过程记录如下。

1 按人教版高一教材进行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装置]见图1。

图1[步骤]切取一块表面用滤纸吸干煤油的黄豆般大小的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现象]钠首先缩成表面为白色固体的球体(此表面是一层不光滑的无金属光泽的白膜,其成分为氧化钠),再加热时,熔化的银白色钠冲破白色固体的表面,成银白色液态球体,约3秒后,在银白色液态球体表面出现黑色物质,而后开始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冷却后,在石棉网表面出现淡黄色和黑色相混的固体。

[现象分析]钠氧化过程分2步进行:第一步,在150~200℃温度下氧化成Na2O,然后在350℃温度下Na2O氧化成Na2O2,所以一开始生成的白色固体是Na2O,燃烧时生成的是Na2O2,黑色物质经判断,应为碳单质。

2 对钠在空气中燃烧出现的黑色颗粒及其产生原因的探究[第1种假设]“是钠表面的煤油未被滤纸吸收干净,煤油中含有碳,黑色是煤油不完全燃烧留下的灰烬”。

[论证](1)用滤纸吸干钠表面煤油,切取一小块表面有表皮的钠,用沾有煤油的镊子把钠放到石棉网上,再加热。

(2)用滤纸吸干钠表面煤油,切取一小块表面没有表皮的中心段钠,用沾有煤油的镊子把钠放到石棉网上,再加热。

(3)用滤纸吸干钠表面煤油,切取一小块表面没有表皮的中心段钠,用不沾有煤油的镊子(把钠从瓶中取出时所用的镊子用滤纸擦干所沾煤油或用一把新的镊子)把钠放到石棉网上,再加热。

(钠中含煤油量最小)(4)切取一小块表面有表皮并且没擦干所沾煤油的钠,用沾有煤油的镊子把钠放到石棉网上,再加热。

(钠中含煤油量最大)实验结果,淡黄色最明显的是(3),淡黄色最不明显几乎成黑色的是(4),所以钠中煤油的残余量对本实验的成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钠表面的煤油是否被滤纸吸收干净,对炭颗粒生成很有影响,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用滤纸把煤油吸干,是很难实现的(虽然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常认为煤油已吸干),若用教材装置做这一燃烧,(3)法效果较好,但也存在淡黄色与黑色分离不太清的缺陷。

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方程式

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方程式

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方程式1、金属钠投到硫酸铜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 2↓+ Na2SO4 (先冒气泡再蓝色沉淀)2、金属钠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2Na+2HCl=2NaCl+H2↑3、氢氧化钠方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Na2CO3+10H2O=Na2CO3·10H2O4、金属钠放在空气的氧化:4Na+O2=2Na2O (银白色变暗)5、金属钠在空气燃烧:2Na+O2=Na2O2 Δ(生成淡黄色粉末)6、过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7、过氧化钠与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8、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9、氧化钠与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 10、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2Na2O+O2=2Na2O2 Δ 211、氯气与铁的反应方程式:2Fe+3Cl2=2FeCl3点燃(红棕色的烟)12、氯气与铜的反应方程式:Cu+Cl2=CuCl2点燃(棕黄色的烟)13、氯气与氢气的反应方程式:Cl2+H2=2HCl点燃(苍白色火焰,生成白雾)14、氯气与钠单质的反应方程式:2Na+Cl2=2NaCl点燃(淡黄色的烟)15、工业制漂白粉:2Cl2+2Ca(OH) 2=CaCl2+Ca(ClO) 2+2H2O (为Ca(OH) 2石灰乳)16、氯气与水的方程式:Cl2+H2O=HCl+HClO 17、消毒、处理多余的氯气、制84消毒液:Cl2+2NaOH=NaClO+NaCl+H2O 18、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2NaClO+CO2+H2O=2HClO+Na2CO3 NaClO+CO2+H2O=HClO+NaHCO3 19、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 2+CO2+H2O=CaCO3↓+2HClO 20、次氯酸见光分解:2HClO=2HCl+O2↑光照私信我,回复“1”,我为大家准备了高中9大科思维导图及《满分攻略》,帮助大家快速提高成绩,高考冲刺如虎添翼! 221、氯化铁通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FeCl3+3H2O=Fe(OH) 3 (胶体)+3HCl Δ22、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过)=2NaCl+CO2↑+H2O Na2CO3+HCl(少)=NaHCO3+NaCl 23、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24、碳酸氢钠与碱反应方程式:NaHCO3+NaOH=Na2CO3+H2O NaHCO3+Ca(OH)2=2H2O+Na2CO3+CaCO3↓25、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 Δ26、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Na2CO3+CO2+H2O=2NaHCO327、浑浊石灰水变澄清:CO2+CaCO3+H2O=Ca(HCO3) 2 28、碳酸氢钙受热分解:Ca(HCO3) 2= CO2↑+CaCO3+H2O Δ29、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 2+O2+2H2O=4Fe(OH) 3(由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再变成红褐色沉淀)30、保存氯化亚铁溶液:2FeCl3+Fe=3FeCl2 2Fe3++Fe=3Fe2+ 3 31、制造印刷线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2Fe3++Cu=2Fe2++Cu2+ 32、2FeCl2+Cl2=2FeCl3 2Fe2++Cl2=2Fe3++2Cl-33、Fe2O3+3CO = 2Fe+3CO2高温34、Ba2++SO42+=BaSO4↓Ag++Cl-= AgCl↓35、Zn+Cu2+= Zn2++Cu Zn+Fe2+= Zn2++Fe 36、溶洞的形成:CO2+CaCO3+H2O=Ca(HCO3)2Ca(HCO3)2=CO2↑+CaCO3+H2O Δ37、NaHCO3+BaCl2 ➜不反应(一般情况下,强酸才能制弱酸)38、工业上制取水煤气:C+H2O(g)=CO+H2高温39、自然界通过放电把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N2+O2 40、工业上制备氨气:N2+3H2 2NH3高温、高压、催化剂 4 41、一氧化氮在常温下被氧化:2NO+O2=2NO2(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42、工业上制取硝酸、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 43、氨溶解于水:NH3+H2O NH3·H2O(一水合氨、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44、一水合氨的电离:NH3·H2O NH4++OH-45、氨与盐酸的反应:NH3+HCl=NH4Cl 46、工业上制备硝酸需要的一氧化氮的方程式:4NH3+5O2=4NO+6H2O高温催化剂47、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CO2↑+H2O Δ(密封保存在阴凉处、施肥时埋在土下)48、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Δ49、铵态氮肥不能与碱(如草木灰)混合施用:NH4++OH-=NH3↑+H2O Δ50、实验室制氨气: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Δ(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5 51、硝酸受热分解:4HNO3=4NO2↑+O2↑+2H2O受热或见光(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阴凉处)52、铜与硝酸的反应:Cu +4HNO3(浓) =Cu(NO3)2+2NO2↑+2H2O (遇浓硝酸生成二氧化氮)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遇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53、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4HNO3(浓)+C=CO2↑+4NO2↑+2H2O Δ54、硫单质铁的反应:Fe+S=FeS Δ(硫单质的氧化性、S黄色或淡黄色固体,不溶水、微溶酒精、易溶CS2)55、硫单质与氧气的反应:S+O2=SO2点燃(硫单质的还原性、SO2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56、硫粉遇碱发生歧化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 Δ57、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S+2KNO3+3C=K2S+3CO2↑+N2↑58、二氧化硫被氧气氧化:2SO2+O2 2SO3催化剂Δ59、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发生归中反应:SO2+2H2S=3S↓+2H2O (H2S臭鸡蛋气味)60、浓硫酸与铜加热发生反应:2H2SO4(浓)+Cu=CuSO4+SO2↑+2H2O Δ 6 61、浓硫酸与木炭加热发生反应:2H2SO4(浓)+C=2SO2↑+CO2↑+2H2O Δ62、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SO2+Ca(OH)2=CaSO3↓+H2O 63、二氧化硫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64、酸雨的形成:2SO2+O2 2SO3粉尘等催化SO3+H2O=H2SO4 SO2+H2O H2SO3 2H2SO3+O2=2H2SO4 65、海水提镁第一步:Mg+2H+=Mg2++H2↑(盐酸、稀硫酸) 66、镁与氮气的反应:3Mg+N2=Mg3N2点燃67、镁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2=2MgO+C点燃(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68、海水提溴单质:2Br-+Cl2=Br2+2Cl-69、半导体硅与氧气的反应:Si+O2=SiO2 Δ(自然界没有游离态的硅)70、工业上制粗硅:SiO2+2C=Si+2CO↑高温(光导纤维、沙子和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7 71、硅与氟气的反应:Si+2F2=SiF4 72、硅与氢氟酸的反应:Si+4HF=SiF4+2H2 73、制作黏合剂:Si+2NaOH+H2O=Na2SiO3+2H2↑74、玻璃与烧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的水溶液称为水玻璃)75、二氧化硅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SiO2+CaO=CaSiO3高温76、刻蚀玻璃:SiO2+4HF=SiF4↑+2H2O 77、工业制玻璃:CaCO3+SiO2=CaSiO3+CO2↑高温Na2CO3+SiO2=Na2SiO3+CO2↑高温78、金属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点燃79、铝热反应:2Al+Fe2O3=Al2O3+2Fe高温(铝粉与氧化铁粉的混合物称为铝热剂,用于焊接钢轨)80、金属铝与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881、金属铝与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四羟基合铝酸钠)82、实验室制氢氧化铝:AlCl3+3NH3·H2O=Al(OH)3↓+3NH4Cl(白色沉淀)83、氢氧化铝溶于强酸中:Al(OH)3+3H+=Al3++3H2O 84、氢氧化铝溶于强碱中:Al(OH)3+OH-=[Al(OH)4]-(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85、氧化铝溶于强酸:Al2O3+6H+=2Al3++3H2O (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86、氧化铝溶于强碱:Al2O3+2OH-+3H2O=2[Al(OH)4]-87、碱式碳酸铜的制取:2Cu+O2+H2O+CO2=Cu2(OH)2CO3 (绿色)88、铜与氧气的反应:Cu+O2=2CuO Δ89、铜与硫粉的反应:2Cu+S=Cu2S Δ90、4CuO=2Cu2O+O2↑高温(黑色物质变为红色物质)9 91、CuSO4·5H2O=CuSO4+5H2O↑Δ(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92、氯化铝与少量的氢氧化钠反应:Al3++3OH-=Al(OH)3↓93、氯化铝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Al3++4OH-=[Al(OH)4]-94、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与酸的反应:[Al(OH)4]-+H+=H2O+Al(OH)3↓95、实验室制取氯气: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Δ(黄绿色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9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

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

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

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作者:董军来源:《化学教学》2012年第01期摘要:分析探究了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产物“淡黄色固体生成较少,黑色固体生成较多”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关键词:钠的燃烧;实验探讨;化学实验教学文章编号:1005-6629(2012)1-0047-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苏教版《化学》(必修1)教材第49页有关钠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是将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的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让钠熔化、燃烧,证明产物为淡黄色的Na2O2。

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尽管选择了新的石棉网并尽可能地吸干了钠表面的煤油,可是实验现象始终不理想,生成的固体以黑色物质居多,隐约有些淡黄色固体出现。

作为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显然缺乏说服力,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为此,笔者对该实验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对以上实验现象作了成因分析,改进了实验装置,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1黑色固体产生原因的探究在石棉网上进行金属钠燃烧实验,对产生黑色物质这一现象,曾有不少教师认为是由于钠的还原性强,当钠耗氧时,局域内氧气浓度很小,煤油不充分燃烧形成炭黑所致。

笔者认为,黑色物质不单是煤油不充分燃烧引起的,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用酒精灯作为热源,一方面,酒精不充分燃烧形成很细小的炭黑颗粒易渗过石棉,导致受热处的石棉变黑;另一方面,酒精燃烧致使局域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较大,一部分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了炭黑。

针对以上假设,笔者做了3个实验进行验证:[实验1]用一个新的石棉网在电炉上加强热,发现白色石棉没有明显的变化。

说明石棉本身在加强热时不会变黑。

[实验2]用一个新的石棉网在酒精灯火焰上加强热,发现受热处白色石棉慢慢发黑。

其原因是酒精灯中酒精不充分燃烧形成细小的炭黑,渗入石棉所致。

[实验3]在燃烧匙中放人_小块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在酒精灯上点燃;当开始燃烧时,立即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钠能继续剧烈燃烧,冒白烟,瓶壁上有大量白色物质和少量黑色物质生成,燃烧匙中也有白色物质和黑色物质生成。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的最佳操作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的最佳操作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的最佳操作摘要:通过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研究,找出了此实验要观察到淡黄色过氧化钠的关键操作要点,通过研究找到目前最佳而且是最简便的操作方法,使实验得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过氧化钠钠燃烧最佳操作方法演示实验自从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在1995年把钠在石棉网上燃烧的实验引入作为演示实验后【1】,人教社2003年版教材还是保留了这个实验【2】,直至2004年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1(必修)》仍然保留了该实验,只不过把原来的在石棉网上燃烧改为在瓷坩埚中燃烧而己【3】,苏教版新教材干脆把这个实验放到“观察与思考”栏,让学生去操作和观察【4】,鲁科版则采取回避此实验的方法。

此演示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观察到生成的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有学者找出过氧化钠是白色的依据,提出教材将此实验改成生成的是白色的过氧化钠的建议【5】。

还有其他一些文献【6~10】对该实验进行研究和探讨,但仍然不尽如人意。

在实验中笔者发现,在石棉网上燃烧钠时,虽然用滤纸将钠上的煤油吸干,甚至镊子上的煤油也擦干,燃烧完后都有黑色物质生成,且生成的产物中淡黄色的过氧化钠不易观察到,笔者觉得这里黑色的物质不应该是煤油中的液态烃燃烧不完全形成的单质碳,也不应该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单质钠在燃烧时反应生成的,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只有0.03%,主要是石棉有一定的透气性,酒精灯中的乙醇在燃烧时要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应该是这里的二氧碳和单质钠发生反应:4Na+CO2=2Na2O+C生成的单质碳。

为此,我们用如下方法证实了上述猜想: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培养皿底部,将培养皿放在石棉网上的石棉绒正中(培养皿底比石棉绒小),将点燃的酒精灯放在石棉铁丝下加热片刻,马下移开酒精灯后取下培养器观察,结果看到底部有较多的白色物质生成,说明发生了反应:Ca(OH)2+CO2=CaCO3+H2O。

燃烧后不易观察到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石棉绒的白色和过氧化钠的淡黄色相近,它们颜色反差太小的原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三种实验方式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方式主要有3种。

如图1所示:
这3种实验方式各有利弊,比较如下:
1实验方式甲: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点燃。

优点:适宜在教室中进行演示实验,黄色火焰看得很清楚。

缺点:加热时间长,反应后生成的淡黄色过氧化钠固体看不清楚。

看不到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可能的原因:钠燃烧时,由于石棉网的平面积大,使产物铺在石棉网上,而在受热条件下,空气流动性强,增加了过氧化钠与空气接触面积,使生成的过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也会有部分产物在高温下与石棉绒发生反应。

因而冷却后留在石棉网上的过氧化钠较少,从而不易观察到淡黄色固体。

2实验方式乙:将金属钠放在瓷坩埚中用酒精灯加热点燃。

优点:点燃时不会产生危险,反应后能在坩埚底部清楚地看到生成的淡黄色固体,该方式适宜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分组实验。

缺点:加热时间长,学生从坩埚口往坩埚内部看,才能看到钠燃烧的火焰。

用坩埚进行钠燃烧实验后,坩埚底会被部分融蚀,使该坩埚不能再用于其他实验,实验成本大。

3实验方式丙:将金属钠放在玻璃管(或破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点燃。

优点:钠使用量少,加热时间短,可透过玻璃管看到钠燃烧的火焰和反应后生成的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既适宜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同时也适宜在课堂上进行学生分组实验。

装置简单,易操作,可用破试管代替玻璃管,实验成本低,實验效果明显。

缺点:加热时玻璃管可能会破裂,也可能从破裂的加热处断开。

实验注意:(1)玻璃管倾斜角度不可大,防止钠熔化后滑落出来。

(2)当钠在玻璃管中开始燃烧后,应将玻璃管从火焰上移开,并在水平方向来回稍微晃动玻璃管,这样产生的火焰更长,更明显。

(3)一支玻璃管只能做一次试验。

进行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推荐丙实验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