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性

现代汉语的词性词性:划分词类所根据的词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和虚词各6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黄瓜、猪、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2.表示抽象事物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中”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类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的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够、愿意、要、应该、肯、敢、得(děi)、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动词的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和“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否”也称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
大多数形容词前面可以加“很”。
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如:“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1.基数:一、二、百、千、万、亿2.序数:第一、第二、第三3.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4.倍数:一倍、十倍、百倍5.概数:几(个)、十来(个)、五十左右、一百上下五.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现代汉语词性

现代汉语词性现代汉语词性是指汉语中适用于特定句法结构和语法功能体系的文字和词语的类别。
它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动词、副词、介词、代词、连词、感叹词以及助词等十大类。
一、名词名词是指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称谓,也可以是代表某一概念的话语。
它包括专有名词、普通名词和专门称谓。
(1)专有名词是指个别人、团体、机构、地点及特殊事物的称谓,如《哈利·波特》,法国,大学,华盛顿,世界卫生组织等。
(2)普通名词是表示物质世界中一切物体及抽象概念的称谓,如桌子,树,爱情,思想,自由等。
(3)专门称谓是指表示工作职务、学科、司法职务、宗教称号等人员或社会中规定的行为表现的称谓,如总统、教授、法官、祭司等。
二、形容词形容词是一种用来修饰名词,表示它的性质、状况等的词。
它除表示属性外,还可以表示具体程度、容忍程度等,如漂亮的迷人的,优秀的,深沉的,充满活力的等。
三、数词数词是一种用来表示或指代数目的词,如一,二,三,四,五,十,百,千等。
四、量词量词是一种用来表示名词的数量的词,如条,只,把,斤,克,公斤等。
五、动词动词是一种表示状态或者行动的词,如走,跑,说,看,做,吃等。
六、副词副词是一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一些其它副词的词,如快,慢,充分,完全,迅速,重复地等。
七、介词介词是一种用来连接名词、代词或动词和其它句子成分的词,如在,上,至,对,给,由,用,进行等。
八、代词代词是一种用来指代名词的词,如我,你,他,它,它们,这,那等。
九、连词连词是一种用来连接句子成分的词,如并,和,或,但,虽,然,既,又等。
十、感叹词感叹词是一种表示情感的词,如啊,哎呀,哦,嗯,嘿,呀,哼等。
十一、助词助词是用来表达句法意义的一些词,如的,地,得,了,过,还,吗等。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6、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 出、回、开、过、起、来、去、进来、进去、 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进、出、上来、 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开来、开 去、起、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 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 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 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
例如 单音节: AA式 高——高高(的) 大——大大(的) 红——红红(的) 慢——慢慢(的) 双音节:AABB式 老实——老老实实 整齐——整整齐齐 清楚——清清楚楚 大方——大大方方 或A里AB式 慌张——慌里慌张 小气——小里小气 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 想——想想 试——试试 说——说说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 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 休息——休息休息
2、有些比较复杂,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第一:“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 “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 什么”。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实词六类:名词、动词、形 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六类:副词、介词、连 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可 分指人、指物、指时间、指处所(地点) 等。
指人的:鲁迅、农民、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太阳、马、飞机、原子、计算机、 法律。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 在、刚才。 表处所(地点)的:云南、上海、马来西亚、 北京、凯旋门、亚洲。
一般动词不能前加“很”,如:很走×;形容 词多数可以,如:很好√。 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 看看;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式如 :干干净净,高高的。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刻的:春天、明年、凌晨、星期天、如今、刚刚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往常、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面、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判、宣传、保卫、学习、研究、举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逝: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进展、生长、死亡、泯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计划、喜爱、希翼、害伯、担心、讨厌表示推断:是表示也许意愿必要(助动词):能、可以、会、能够、愿、情愿、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到里面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能够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说——说说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判——批判批判讨论——讨论讨论歇息——歇息歇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讲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啥”或“属于啥”。
例如“鲁迅算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基本上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确信,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能够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知道了”、“他〔是〕勇敢”、“如此做〔是〕好”。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六类. .(-)名词:名词是暗示人或事物的实词.例如:1.暗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可分指人和指物.指时光.指处所(地点)等四类.如:指人的:鲁迅.农平易近.工人.作家.先生.学生.李白.白居易.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盘算机.车辆.纸张.道德.司法.文化.表时光的:春天.来岁.凌晨.礼拜天.如今.适才.客岁.表处所(地点)的:云南.上海.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2.暗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领域.思惟.质量.品格.友情.办法".3.暗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分两种:第一: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中.东.南.西.北.内.外.第二:合成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后边.南面.里头.外头.中央.(二)动词:动词是暗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动.成长.心理运动或消失.变更等的词.例如:1.暗示一般动作行动:来.去.说.走.跑.进修.腾飞.审查.熟悉.坐.听.看.批驳.宣扬.保卫.进修.研讨.进行.开端.停滞.制止.2.暗示消失变更消掉:消失.在.有.等于.产生.演化.成长.发展.逝世亡.祛除3.暗示心理运动:爱.恨.怕.想.惦念.打算.爱好.愿望.畏惧.放心.憎恶.看重.重视.尊重.懂得.信任.信服.惦念"等,如许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4.暗示断定(断定动词):是.有5.暗示可能意愿须要(助动词.能愿动词):能.可以或许.会.可以.愿.同意.肯.敢.要.应.应当.应当.配.值得.得(dei).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经经常应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可以或许做.可以斟酌.同意进修.应当解释.可能成长".6.暗示趋势(趋势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归去.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曩昔.开来.开去.起.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暗示趋势,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曩昔".动词的语法特色: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暗示“动作短暂”或“测验测验”的意思,是时态的暗示法.单音节动词重叠情势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尝尝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情势是:ABAB进修——进修进修批驳——批驳批驳评论辩论——评论辩论评论辩论歇息——歇息歇息2.动词比较庞杂,有的须要加以解释. [1].动词“是”第一:“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经常暗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熟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第二:“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暗示确定,含有“的确”.“其实”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大胆”.“如许做〔是〕好”.[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克不及当副词用.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李先生有教过你吗?(错)李先生教过你吗?/李先生曾教过你吗?(对)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3].助动词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局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如许做可以不成以”.“完整可以”.但它们经经常应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暗示动作者的主不雅意愿和暗示可能性.须要性等.例如“我们必定[要]保持原则”.“春天到了,气象[应当] 温暖了”.[4].趋势动词趋势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经常应用在此外动词或形容词后边暗示趋势.作趋势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三)形容词:形容词是暗示人和事物的外形.性质.色彩或暗示动作.行动的性质状况的词.例:1.表性质的:好.坏.巨大.大胆.优良.愚蠢.诚实.莽撞.大方.软.硬.苦.甜.冷.热.牢固.平凡.2.表外形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展.整洁.雪白.笔挺.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3.表状况的:快.慢.活泼.闇练.轻松.清晰.纰漏.爽性.4.表数量的:很多.好些.全体.全.整.多.少.形容词的语法特色: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大胆”.“异常整洁”.“太逝世板”.“最清晰”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克不及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不克不及在其词前面加“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糊糊.黑沉沉,黑油油”以及其他情势“黑咕严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斯.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单音节: AA式高——高高(的)大——大大(的)红——红红(的)慢——慢慢(的)双音节:AABB式诚实——老诚实实整洁——整整洁齐清晰——清清晰楚大方——大大方方或A里AB式纰漏——马里纰漏胡涂——浑浑噩噩张皇——慌里张皇吝啬——小里吝啬重叠后一般暗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暗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情感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3.形容词不克不及带宾语.“正直.纯洁.果断.健全.强大.活泼.严厉.丰硕”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正直立场”是使立场正直的意思,“丰硕文娱生涯”是使文娱生涯丰硕的意思.这里的“正直.丰硕”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暗示事物消失某种状况,也应看作动词.(四)数词:数词是暗示事物的数量和次序的词.如:半.一.二.十.百.千.万.亿.零.1.暗示数量若干的叫“基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2.暗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等等.3.分数:分数经常应用固定词组暗示.格局是“几分之几”.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等.4.倍数: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十倍.百倍”等.5.概数:概数的暗示法有两种: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数量接实词之六类,故此处从(七)开端).(七)副词:副词是限制.润饰动词.形容词暗示程度.规模.时光等的词.1.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异常.十分.极其.非分特殊.特殊.更.加倍.越.越来越.更加.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久不多.几乎.过于.2.表规模的:都.总.共.总共.一切.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3.表时光频率的:已.已经.曾.曾.刚.才.方才.正.正在.将.将要.就要.立时.连忙.立时.终于.常.经常.时常.不时.往往.逐渐.一向.一贯.素来.从来.老是.始终,永.永久.抓紧.4.表确定否认的:必.必须.确定.必定.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须.便利.不必(甭).无妨.5.表语气的:岂非.岂.毕竟.到底.偏偏.索性.的确.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亏得.反倒.横竖.果真.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好.不免难免.只好.副词语法特色:1.[1].副词平日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很.颇.极.十分.就.都.立时.立刻.曾.居然.从新.不竭"等.又如"就来.立时走.十分好.从新开端";[2].副词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愉快得很.爱好极了".又如:①这办法好得< 很> .②这办法好< 极> 了.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联系关系感化.(1)单用的: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晰再走下大雨也去(2)前后合营用的: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3)和连词合营用的:不单…还只有……才既然…就固然…却假如…就不管…都即使……也除非……才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认行动的产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认事物的消失或否认对事物的领有.例如: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②你没有《诗经》吗?(动).“没有”和“没”是有区此外:“没”不克不及用在句末,也不克不及单独用来答复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克不及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仔细分辩.例如:①雨后青山非分特殊秀丽.②这件衣服特殊悦目.③你不克不及持一概否认的立场.④大家一致赞成大会的决议.这种情形下,我们可以经由过程词的组合来分辩它们的词性.例如:我们可以说“义务特殊”,也可以说“(特殊)义务”,但“非分特殊”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殊”是形容词,“非分特殊”是副词.又如:可以说“看法一致”,也可以说“(一致)看法”,“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克不及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5.“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应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应时是副词.因在两个地位上意义是不合的.分离比较下边两组词:白布白跑一趟; 老同伙老说不完; 怪事怪悦目; 清水身上净是泥.(八)介词: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路构成“介词构造”,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暗示时光.处所.方法.前提.对象等的虚词.介词老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路,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例如:1.表时光: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跟着.赶.临2.表处所.偏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3.表方法.办法的:按.按照.按照.本着.经由.经.经由过程.依据.据.以.将. 就.凭.用.靠.拿4.表原因.目标的:因.因为.为.为了.为着5.表对象.联系关系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 管.论.顺.连6.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7.表消除的:除了.除非介词语法特色:介词老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路,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经由过程.跟着.作为.1. 介词构造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例如:〔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光),〔沿着河畔〕进步(表偏向)〔对学生〕负责(表对象)〔连根〕拔起来(表对象)〔比曩昔〕更好(表比较)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例如: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陈述.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剖析是精确的.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限是清晰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例如:①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②他在家里.(动词)③很多同窗都比我进修好.(介词)④我们要比劲头,比速度,比质量.(动词)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③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它们的差别:介词不克不及单独作谓语,也不克不及用确定否认并列方法提问,动词可以.介词后边不成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为了”.“为着”.“当着”中的“了.着”不表时态),不克不及重叠;动词一般可以.它们的意义也不合,如例①中的“在”暗示“放”的处所; 例②中的“在”是“属于”或“消失于”的意思.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由.经由过程”等词.(九)连词:连词是衔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和.跟.同.与.而.并且.及.以及.不单.不但.或.或者.固然.但是.然而.假如.即使.那么.因为.所以.是以”等.连词语法特色:连词可以衔接词.短语.句子甚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联系关系词语可以算作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单……并且.固然……但是".别的留意:“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例如: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②我曾(和他)去过.(介词)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调换.用作介词时,白话经常应用“跟”,书面语偏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合,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更换地位而句子的根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克不及交换地位.第二,介词“和”前面可以出近况语,连词“和”不克不及.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如今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前头,连词“和”不克不及,如例②.“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我和地谈话”就可以有不合的懂得.“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为了精确地表达思惟,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④不久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整理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十)助词:助词是暗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罕有的有下面这些:1.构造助词:的(底).地.得.所2.时态助词(动态助词):着.了.过.来着,3.比况助词:似的4.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罢了).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啊(呀.哇.哪)(感慨语气).助词的语法特色:1.构造助词指的是暗示附加成分和中间语之间的构造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通俗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须要写成三个样子.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如许可使书面说话的构造关系加倍清晰明确.例如:。
现代汉语词性

现代汉语词性一、现代汉语词性的概念1.词性的定义词性是指词语的语法属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等种类。
每种词性都有其独特的语法功能和用法。
2.词性的分类现代汉语的词性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和量词等。
其中,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或实体,动词表示行为或状态,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方式、时间、地点或原因,介词表示事物间的关系,连词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代词表示代替名词的词语,量词表示数量。
二、名词1.名词的定义及特点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名词可以表示具体的实体,如桌子、书籍,也可以表示抽象的概念,如爱情、希望。
名词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可数名词具有单数和复数之分,而不可数名词只有单数形式。
2.名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表语、状语等成分,其用法灵活多样。
名词的词义广泛,可以通过前缀、后缀、组合等方式构成新的名词,如农民→农业、学生→学校等。
三、动词1.动词的定义及特点动词是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语,能表示人或事物的活动、变化和行为。
动词的基本形式有实义动词和系动词之分,实义动词可以表示具体的行为或状态,系动词则表示主语的特征或状态。
2.动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动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等变化形式丰富,可以通过不同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功能和语义意义。
四、形容词1.形容词的定义及特点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的词语,可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达事物的外貌、状态、品质等特征。
2.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形容词在句子中通常作为定语或表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起到描述事物的作用。
形容词可以通过前缀、后缀等方式构成新的词语,如美丽→漂亮、高→高大等。
五、副词1.副词的定义及特点副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方式、时间、地点、原因等的词语,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修饰语。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一、副词: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具体分类如下:(1)表程度: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太、比较、相当、多么(2)表范围:全、都、总、共、总共、统统、只、只有、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尽、净、就、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切、一味、统统、唯独。
(3)表时间: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赶紧、终于、老(是)、总(是)、早就、起初、原先、一向、从来、偶尔、随时、忽然、永远、始终。
(4)表频率: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偶尔、又、再、还、也、屡次、经常、不断、反复、曾经、仍然(5)表肯定、否定: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6)表语气: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大概、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却、倒、必定、或许(7)表示情貌: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
3、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做定语。
如:不能说“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
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不能说“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
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不能说“从曾经、到刚刚”。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 种词性。
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 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
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
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
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
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形状、数量、程度、动作等。
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
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
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如“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
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
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虚词
七.副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
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八.介词
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九.连词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
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
然……但是”。
十.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1、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3、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
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十二.拟声词
这是模拟声音的词。
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哗啦啦、呼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