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5篇范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科学知识: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二、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四、教学材料准备:排队使用图片5张、学生画图用小圆每人两张,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球模型、活动记录汇总等。
五、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听说我们班学生在美术方面有非常高的水平,今天是我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想考一考同学们。
请同学们画一画这个球,你看到是怎样的就画成怎样的,黑色部分用水彩笔涂黑,黄色部分不用画。
(讲台上放一个半黑半白的篮球)2、学生画画3、展示各不同角度画的画,说一说:怎么不一样呢?哪个同学画错了?那为什么会这样?生:是因为角度不同的原因(教师表扬:同学们的美术水平确实很高)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将美术作品收好放进抽屉)1、观察黑板上的图片,说说它像天空中的哪个星球。
2、对!我们看到的月球形状是经常会变的,科学家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投影出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全班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相变化(板书)二、学生根据经验画月相1、大家看到过月相吗?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怎样的月相。
2、认识两个月相。
投影出示全黑的月相,说说是农历哪一天。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弯弯的月亮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弯弯的月亮第一篇:(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观察月亮一个月,给月亮记日记。
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做记录知识与技能: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形成的原因。
3.认识月相,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2.能够克服恐惧心理。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本课导课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首先从赞美月亮入手,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本课交流可首先在组内交流,重点描述一个月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一天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位置变化。
通过交流要达到以下共识:在一天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是弧线自东向西移动,这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月亮的图片和影片、模拟月相变化实验。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1.月相是怎样形成的(1)组织学生画出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2)展示画像,指导学生认识月相的形成。
(3)评议画像:指出哪些画像和生活中的月亮形状的相近。
(4)讨论:得出“这些看见的月亮部分是太阳光照射到的部分”的结论。
(5)欣赏关于月亮的影片和图片并讲解。
(6)布置学生对月相进行观察,分组连续观察和记录三、四和五月的月相;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做记录。
2.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1)组织学生交流月相日记。
(2)小组内部交流,按照日期排 3.指导学生认识特殊月相。
4.组织学生讨论月相变化规律。
5.组织学生做模拟月相变化实验。
6.对照图片或画像辨认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等月相。
7.讨论,并初步得出结论。
8.学生动手做一个月的月相卡,证明结论是否正确。
9.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板书设计:弯弯的月亮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想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7弯弯的月亮》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7.弯弯的月亮》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以及月球的运动模式,知道月相的变化及其规律。
2、能观察并记录月相的变化过程,并能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推理,理解月相形成的原因。
3、善于观察,愿意合作与交流,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月相的变化及其规律;月相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月相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经验回顾、质疑导课:1.交流观察过的月亮的样子谈话:同学们平日喜欢观察身边的事物吗?谁观察过月亮?你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活动:把看到的月亮的样子画下来2.谈话:我们观察的是同一个月亮吗?既然是同一个月亮那为什么观察到的月亮的样子却是不同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奥秘。
(二)模型展示、初步探究1.交流:月亮本身是什么形状?它本身能不能发光?谈话: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既然它不发光不透明,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有时却是明亮的呢学生猜测:反射太阳光2.出示模型:球代表月球,灯光代替太阳光要求:仔细观察,你能观察到什么?学生汇报小结:虽然月球本身不发光,但它可以反射太阳光使自己发亮。
因为它是个球体,所以只有面向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而且明亮的部分只占月球表面的一半。
3.讨论:既然明亮的部分只占月球表面的一半,那么为什么我们观察到的月球却有这么多的样子?这是怎么回事?你认为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猜测4.谈话:谁知道月球是怎样运动的?(出示课件:演示月球运动轨迹)通过这段资料,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绕地球转、是地球卫星、方向、周期等;5.引导:作为地球的卫星,月球不断绕着地球自西向东运动着的。
当月球运动到这个位置上时,(出示课件)太阳光会照亮月球的哪一面?注意观察,月球处在不同的位置时,月球的哪一面是明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无论月球运动到什么位置,面向太阳的一面总是亮的,背对向太阳的一面总是暗的。
6.谈话:这还是与我们看到的月球样子是不一致的。
六年级科学上册 弯弯的月亮教案 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知道月亮为什么会出现弯弯的样子。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月亮为什么会出现弯弯的样子。
难点:月亮运动规律的探究,团队协作完成观察与实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月亮形状、运动规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学生准备观察月亮的记录本,以便记录月亮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形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为什么会出现弯弯的样子。
3. 观察与讨论:学生分组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观察心得。
4. 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模拟月亮的运动规律,让学生亲身感受月亮的弯弯样子。
五、作业布置:1. 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2. 深入了解月亮的奥秘,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
3.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否清晰地讲解了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规律。
2.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创新点,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月球探秘活动,深入了解月球的地质、气候等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太空探索的最新动态,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3. 开展科幻故事创作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九、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太阳系的认识,了解各个行星的特点。
2. 后续教学安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气候变化与季节交替。
3. 期末复习计划: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和巩固。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7《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17 弯弯的月亮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观察月亮一个月,并记录月亮的移动。
知识与技能:1.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形成的原因。
2.认识月相,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月亮的图片和影片集成的课件、模拟月相变化实验。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古代的诗词都非常优美,特别是咏月的。
比如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如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大屏幕配以画面展示)。
师:(故作疑惑状)咦?他们俩说的月亮是同一个月亮吗?生自由回答。
师:那为什么会这么不同呢?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月亮为什么这样变化的呢?(板书课题:17 弯弯的月亮)(二)探究新知1. 月相有哪些形态?师:你印象中的月亮是怎样的?你能画下来吗?(1)组织学生画出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2)展示学生完成的月亮画像,评议画像:指出哪些画像和生活中的月亮形状的相近。
师:一个月中,相同时刻的每天的月亮到底是怎样的呢?学生讨论、猜测。
(3)师:老师这儿有从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图,我们来看一看(大屏幕展示、讲解)。
2.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分组实验月相的成因)?月亮的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师:对,月亮本身并不能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线,月球总有一面会被太阳照亮,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亮却时缺时圆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让我们来模拟一下在太阳照射下月亮绕地球运动时,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的样子吧。
(出示实验材料和记录单,提出注意事项。
图示说明记录单上的方位名称,特别说明:3点为南方,逆时针转动观察并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老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老师小结,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的验证是否和我们一样(视频播出《月相的成因》(课件8))。
师总结梳理月相成因(大屏幕展示课件9).3.进一步明确各种月相的名称(配合大屏幕展示课件10)(三)月相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师:月相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带给我们各种美妙的形态,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影响,大家看:视频出示钱塘江大潮(展示课件11)。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做好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推测月相的农历时间。
【教学材料准备】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出30个大小一样的小圆,组成一个椭圆形,小圆纸片每人两张,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球模型、若干个小磁铁、活动记录汇总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1、播放flash 苏轼《水调歌头》师:在前一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所以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
在古代,当人们举头望明月的时候,衍生出无尽的遐想,从而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诗篇,月亮寄托着人们的情感和相思。
现在,我们依然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修改: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特别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下(课件播放)【修改理由:相比于语言来说,美丽的情景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肯定也看过月亮吧,那么你所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形状呢?同学们不妨来画一画吧!师:哪些同学愿意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看到的月亮?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不错,画出了这么多月亮,而且都画得很认真。
老师也忍不住想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看到的月亮的样子,同学们,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展示月相图片)师:的确,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不断地变化。
我们把这种月球的圆缺形态叫做月相。
2、引出课题:月相师:看着这些月相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师:老师也很想知道月相是怎么形成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月相的成因吧!二、探究活动1、月相形成的原因。
17. 弯弯的月亮-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7. 弯弯的月亮-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月亮的形状和运动轨迹;2.掌握月亮的一些特点,并能简单解释月亮的现象;3.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 教学准备1.展示图:月亮的形状;2.预先准备好可以影响月亮光亮的道具(如灯、布);3.展示图:月球的照片;4.计算器。
3. 教学内容1.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月亮的形状,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形状是弯弯的;2.了解月亮的日相,即月亮光亮的强弱变化;3.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各种影响月亮光亮的情况;4.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明确月亮是绕地球转的天体;5.结合计算器,让学生计算月亮的周长。
4.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月亮的形状,引导学生注意到月亮是弯弯的。
让学生讨论月亮的形状以及为什么它是弯弯的。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月亮的形状示意图,或者放映相关的视频或图片。
第二步:认识月亮的日相将一个球体(做成月亮的形状),放置在一个黑暗的空间中,并使用手电筒照射。
通过调整手电筒的位置,让学生感受到光亮强弱的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月亮的日相。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光亮变化是由于其绕地球运动引起的。
第三步:各种影响月亮光亮的情况演示如何用灯或布撕成不同形状,影响月亮的光亮程度。
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月球对于地球来说影响非常大,即使一点微小的变化也会影响我们所看到的月亮。
第四步: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放映月球的照片,并给出一些月球的基本信息。
讲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到月亮是绕地球转的天体,并介绍月球的一些特点,如表面产生的冲击坑和山丘。
第五步:计算月亮的周长引导学生计算月球的周长。
教师可以设立所需的条件,如月球的半径为1000千米,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月亮的周长。
5. 教学评估1.让学生回答一些基本问题,如“什么是月亮?”、“月亮为什么是弯弯的?”等;2.让学生自己完成计算月亮的周长。
6.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应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实验、演示和数学计算。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针对月相现象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结合生活经验对月相成因提出猜想假设,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初步学会利用模型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参与月相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公转的特点;了解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教学准备:不同月相的图片、一半白一半黑的圆纸片8张、一半白一半黑的乒乓球、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切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跟月亮有关,关于月亮,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太阳只能照亮月亮的一半)同学们对于月亮了解到的还真不少,关于月亮的秘密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弯弯的月亮》。
(板书课题)2、(在黑板上粘贴弯弯的月相)你们见过的月亮都是弯弯的吗?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月亮?(随着学生的回答,将不同的月相粘贴在黑板上)3、老师这里有一组月亮图片,想不想看?(出示课件:欣赏月亮图片)4、你们知道这些月亮不同的样子在科学上叫什么吗?请看科学家的解释。
(出示课件:月相概念:从地球上看月球,月球有时圆,有时缺。
人们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二、层层深入,学习新课:1、提出问题:关于月相,大家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吗?(归结为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2、猜想假设: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科学知识,先猜测一下,你觉得月相为什么会变化?学生的猜测:可能是某个天体挡住了太阳光。
出示一黑一白两张圆纸片,(白圆纸片代表月亮,黑圆纸片代表挡光的天体)如果是某个天体挡住太阳光的话,同学们看一下,月球明亮的部分是向哪弯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月相是不是都是向里弯的?这一种现象以后我们还要学,哪位同学知道这种现象叫什么?(月食)3、游戏搭建支架看来这个问题大家不好猜测。
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同人不同样,可能会对你有所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弯弯的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针对月相现象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结合生活经验对月相成因提出猜想假设,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初步学会利用模型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参与月相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公转的特点;了解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教学准备:不同月相的图片、一半白一半黑的圆纸片8张、一半白一半黑的乒乓球、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切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跟月亮有关,关于月亮,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太阳只能照亮月亮的一半)同学们对于月亮了解到的还真不少,关于月亮的秘密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弯弯的月亮》。
(板书课题)
2、(在黑板上粘贴弯弯的月相)你们见过的月亮都是弯弯的吗?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月亮?(随着学生的回答,将不同的月相粘贴在黑板上)
3、老师这里有一组月亮图片,想不想看?(出示课件:欣赏月亮图片)
4、你们知道这些月亮不同的样子在科学上叫什么吗?请看科学家的解释。
(出示课件:月相概念:从地球上看月球,月球有时圆,有时缺。
人们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
二、层层深入,学习新课:
1、提出问题:
关于月相,大家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吗?(归结为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猜想假设: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科学知识,先猜测一下,你觉得月相为什么会变化?
学生的猜测:可能是某个天体挡住了太阳光。
出示一黑一白两张圆纸片,(白圆纸片代表月亮,黑圆纸片代表挡光的天体)如果是某个天体挡住太阳光的话,同学们看一下,月球明亮的部分是向哪弯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月相是不是都是向里弯的?这一种现象以后我们还要学,哪位同学知道这种现象叫什么?(月食)
3、游戏搭建支架
看来这个问题大家不好猜测。
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同人不同样,可能会对你有所启发。
请一位同学分别站到老师的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请这位同学面向同学们站好,把你灿烂的笑脸展示给同学们和听课的老师。
老师分别看到这位同学的后脑勺、右耳朵、
笑脸、左耳朵。
同学还是这个同学,面向同学们站的姿势也没有变化,老师始终站在这个位置,为什么看他的模样却各不相同呢?
小结:这位同学站的位置改变了,而且这个同学围绕我转的时候,笑脸始终是给同学们的,所以老师看到他的不同模样。
4、认识月球公转
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静止不动的还是运动的?月球在天空中
是运动的,他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
那么它在天空中怎样运动呢?(出示课件:月球公转。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只用一束平行光代替太阳,这是由于地球和月球与太阳相比太小了,只相当于一个点,所以到达地球、月球的阳光是一片平行的太阳光。
(在黑板上画出平行的太阳光)这个圆表示地球,这个代表月球。
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师画出公转轨道,用箭头表示方向)我们知道太阳只能照亮月球的一半,如果用这个一半黑一半白的圆纸片表示月球,应该怎样贴?(白的一面向着太阳)。
再引导学生在轨道的8个方位都贴上月球。
这是月球在天空中的运动情况,它在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而且不管公转到哪个位置,向着太阳的一半始终是被照亮的。
5、继续搭建支架,推理月相变化原因。
大家回忆一下,从这次看到月圆,到再次看到月圆,要经历多长时间?也就是说月相变化的周期是农历的一个月,月球公转一周的时
间是多少?也是农历的一个月。
现在大家能不能结合刚才的游戏,再根据月球在天空中的运动情况,推想一下月相变化可能跟谁有关?
学生推理:可能跟月球的公转有关。
6、模拟实验,验证推理
(1)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关于天体运动的实验,我们不可能用实物来做,而要做模拟实验。
我们假设太阳从右边射过来,就用这堵墙来代表太阳光,老师还给大家提供一个乒乓球,你打算用他模拟什么?乒乓球一半白一般黑什么意思?实验时,白的一面要注意什么?用什么模拟地球?(头)谁能上来演示一下月球公转?(找2个学生分别模拟地球、月球)月球同学,请你围绕地球公转一圈,大家看他演示的对不对?地球同学要自转,以便能看到月亮。
老师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你能演示这种情况吗?(2号位)。
地球同学,你观察一下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你能看到吗?把你看到的样子画在2号位旁边。
(2)如果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公转引起的,那么当月球公转到这8个不同的位置时,我们应该看到不同的月相,是不是这样呢?这正是我们模拟实验要重点观察的内容,等一会每一组选一个同学当月球,其余的同学模拟地球,大家可以站起来。
实验中还有几个注意的问题,请看大屏幕。
(3)学生分组实验。
7、总结实验,得出结论。
(1)展示一组的月相图,其他小组的观察结果跟他们组一样吗?
(2)让我们来看一下科学家画的月相成因图,(出示课件动画)大家真了不起,跟科学家画的一模一样。
(3)通过刚才的实验,现在你能不能回答月相变化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出示课件,月相成因:月球在公转过程中,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
8、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