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发酵实验

合集下载

发酵小试实验报告

发酵小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发酵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了解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产物的形成;3. 分析发酵过程中各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4. 优化发酵工艺,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实验原理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将底物转化为所需产物,如酒精、有机酸、酶等。

本实验以葡萄糖为底物,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实验,探究发酵过程中各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葡萄糖(分析纯)- 酵母菌(活化后)- 水浴锅- 移液管- 恒温水浴箱- pH计- 酒精计- 烧杯- 试管- 量筒- 滤纸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研钵- 搅拌器- 烧瓶- 锥形瓶- 漏斗- 滤纸-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方法1. 酵母菌活化:将酵母菌接种于葡萄糖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活化酵母菌。

2. 发酵液配制:称取葡萄糖,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3. 发酵过程:1)将活化后的酵母菌接种于葡萄糖溶液中,调节pH值至5.0;2)将发酵液置于恒温水浴箱中,37℃恒温发酵;3)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发酵液中的酒精浓度、pH值和菌体浓度。

4. 数据处理与分析:1)绘制酒精浓度、pH值和菌体浓度的变化曲线;2)分析发酵过程中各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3)优化发酵工艺,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酒精浓度变化曲线:发酵过程中,酒精浓度逐渐升高,至发酵后期达到最大值。

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2. pH值变化曲线:发酵过程中,pH值逐渐降低,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

3. 菌体浓度变化曲线: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逐渐升高,至发酵后期达到最大值。

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迅速繁殖。

4. 影响发酵效果的因素分析:1)葡萄糖浓度:葡萄糖浓度越高,酒精产量越高,但过高的葡萄糖浓度会导致菌体生长缓慢,影响发酵效果;2)发酵温度:发酵温度对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有较大影响,37℃为最佳发酵温度;3)pH值:pH值对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有较大影响,5.0为最佳发酵pH值;4)发酵时间: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发酵效果,发酵时间应控制在24小时左右。

酵母菌发酵实验报告英文

酵母菌发酵实验报告英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酵母菌发酵实验报告英文篇一:发酵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与酵母菌发酵所属课程名称:发酵工程工艺原理班级:20XX级生物技术组长:组员:时间:20XX.11.27—20XX.12.3实验指导教师:黄循吟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XX年12月5日摇瓶的应用与酵母菌发酵摘要:发酵工程属于生物技术的范畴,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来大量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产品过程的理论和工程技术体系,是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实验通过对酵母菌进行摇瓶培养,并定时取样测定其oD值、ph和菌体数,制作菌体生长曲线,以此判断酵母菌的生长发酵状况。

关键词:发酵、摇床、酵母菌一.目的1.掌握酵母发酵工艺流程及其具体操作方法。

2.了解酵母菌的生长代谢的基本规律。

二.原理千百年来,人类几乎天天离不开酵母菌,例如酒类的生产,面包的制作,乙醇和甘油的发酵,本实验主要通过对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一些数值的测定,绘制其生长曲线,来了解酵母菌的生长状况。

为获得实验相关数据,需对酵母菌进行培养,首先涂布平板28℃培养48小时后挑取单菌落进行斜面保存,再挑取斜面保存的菌种进行扩大培养,自扩大培养起,每三个小时取一次样,在oD505下测吸光度,在显微镜下观察,计算菌种数量当菌种数量达到108个/ml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以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设5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则:1ml菌液中的总菌数=A/5*25*10^4*b),即可进行发酵培养。

自发酵培养起每三个小时取一次样,测其吸光度值、ph值(用ph计测量)、菌种数量。

结果整理:(1)以时间为横坐标。

oD值为纵坐标作图。

(2)对最终的发酵液进行离心,得湿酵母烘干,称干重,计算得率。

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三.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菌种:酵母菌2.培养基配方分离培养基:黄豆芽100g,葡萄糖50g,水100ml,琼脂20g,ph值自然种子培养基:葡萄糖40g,蛋白胨10g,蒸馏水1000ml,ph值自然3.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旋转式摇床、离心机、冷藏箱、ph计、电子天平、电磁炉等。

生物实验报告_发酵现象

生物实验报告_发酵现象

一、实验背景发酵现象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通过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发酵现象在食品、药品、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现象,并分析其代谢产物。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酵母菌发酵现象;2. 分析酵母菌发酵产物的性质;3. 掌握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四、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锥形瓶、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烧杯、试管、试管架、培养皿、培养箱等;2. 实验试剂:葡萄糖、酵母粉、蒸馏水、pH试纸、澄清石灰水、重铬酸钾溶液、浓硫酸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葡萄糖和酵母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2. 将混合好的葡萄糖和酵母粉溶解于蒸馏水中,搅拌均匀;3. 将溶液分装于锥形瓶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杀死微生物;4. 冷却锥形瓶,将溶液转移至烧杯中;5. 将烧杯中的溶液用pH试纸检测,记录初始pH值;6. 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入锥形瓶中,用胶头滴管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7. 将锥形瓶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8.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锥形瓶中的溶液变化,记录气泡产生情况;9. 培养结束后,将锥形瓶中的溶液转移至试管中,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含量;10.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初始pH值:实验开始时,溶液的pH值为6.5;2. 气泡产生:在培养过程中,锥形瓶中的溶液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气体;3. 澄清石灰水反应:在滴加澄清石灰水后,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二氧化碳;4. 酒精含量:通过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发现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

七、结论1. 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说明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了气体;2. 澄清石灰水反应结果表明,溶液中含有二氧化碳;3. 酒精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4. 本实验验证了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气体、二氧化碳和酒精,证实了发酵现象的存在。

微生物的发酵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发酵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发酵等实验技术。

3. 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发酵过程中的现象,分析发酵效果。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人类所需的产物,如酒精、有机酸、酶等。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底物产生能量,同时合成目标产物。

本实验以酒精发酵为例,探究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2. 葡萄糖3. 酵母膏4. 灭菌水5. 酒精计6. 硅胶仪器:1. 烧杯2. 研钵3. 玻璃棒4. 移液管5. 恒温水浴锅6. 烧瓶7. 玻璃漏斗8. 紫外线灯四、实验步骤1. 酵母菌活化:- 将酵母菌菌种接种于含有葡萄糖和酵母膏的培养基中,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 取活化后的酵母菌,用无菌移液管转移至另一无菌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2. 发酵液制备:- 将葡萄糖和酵母膏溶解于灭菌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发酵液。

- 将活化后的酵母菌接种于发酵液中,充分搅拌均匀。

3. 发酵:- 将发酵液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发酵,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酒精含量。

4. 酒精含量测定:- 用酒精计测定发酵液中的酒精含量。

- 记录酒精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5. 发酵结束:- 当酒精含量达到预期值时,停止发酵。

- 将发酵液过滤,去除菌体。

6. 酒精含量分析:- 对发酵液中的酒精含量进行分析,确定发酵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液中的酒精含量随时间逐渐增加,并在发酵后期达到峰值。

发酵过程中,酒精含量变化曲线呈S型,符合微生物发酵的一般规律。

2. 酒精含量分析:通过酒精计测定,发酵液中的酒精含量为5.6%。

六、讨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酒精的发酵,验证了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发酵过程中,酵母菌通过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面粉的发酵过程实验报告

面粉的发酵过程实验报告

面粉的发酵过程实验报告案例一:实验用具:面粉、酵母、水、电子称、量筒面粉:653克、酵母2克、温水900ml实验过程:将酵母加入面粉中并用手揉,最后加入温水,包上保鲜膜静置发酵。

取出面团案板揉匀,切成大小合适的剂子擀成片,并包好。

实验原理:发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简单的说,酵母分解面粉中的淀粉和糖分,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乙醇。

二氧化碳气体被面筋所包裹,形成均匀细小的气孔,使面团膨胀起来。

①、酵母的作用Ⅰ、酵母可以分解糖份产生二氧化碳使食品疏松多孔,体积增大。

Ⅱ、扩展面筋,软化面筋,提高韧性和持气性。

Ⅲ、改善风味和增强营养!②、糖的作用Ⅰ、提供养分,增强活性,改善品质!案例二:实验原理:通过学习明白,发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酵母菌分解面粉中的淀粉和糖分,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乙醇。

二氧化碳气体被面筋所包裹,形成均匀细小的气孔,使面团膨胀起来。

实验器材面粉150g牛奶80g细糖粉20g干酵母1、5g温水2g电子秤1个实验步骤:1、用温水(不烫手)化开干酵母,依次在盆中加入面粉、牛奶、糖粉,最后加入化开的酵母菌水。

2、边加边用筷子搅拌,直到面成棉絮状即可。

3、用手将面揉成光滑的面团,做到“三光”手光,盆光,面光就可以了。

最后将面盆上盖一层保鲜膜。

烤箱调到发酵模式50.C十分钟后关闭放入面团。

30分钟后观察面团,用手指按压面团不回弹不塌陷,说明面团醒发好了,醒发好的面团大概是生面团的两倍大,蓬松,扒开面团可见多孔蜂窝状。

对比实验另外一个面团未加入酵母粉,30分钟后观察面团体积无明显变化。

将发好的面团重新揉成长条,再用刀切好后放蒸笼二次醒发。

15分钟后观察切好的馒头体积增大,按压不回弹,开中火蒸12分钟后关火,过3分钟后开盖,香喷喷的牛奶刀切馒头就出炉啦!取出蒸好的馒头,对半掰开,观察其横切面并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发现两种实验现象:1、醒发好的面团大概是生面团的两倍大,蓬松,扒开面团可见多孔蜂窝状。

2、蒸好的馒头横切面有好多气孔,依旧保持发酵后面团的蜂窝状结构,也正是此结构使馒头松软,有弹性。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探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试验仪器及用品:1.试验仪器:带胶塞和胶管的锥形瓶、小气球、Y形管、大烧杯、温度计、试管、比色板、小烧杯、玻璃棒。

2.试验用品: 白糖〔100g〕、一小包干酵母〔约30g〕、澄清的石灰水、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检测酒精的试剂。

0.5ml的浓硫酸溶有0.1g重铬酸钾,体积分数为95%—97%,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由橙色变为灰绿色〕试验装置及说明: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检测气体中有二氧化碳,重铬酸钾溶液遇到酒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试验操作:1.将〔100ml〕40℃温水倒入锥形瓶,再用汤匙将一大勺糖及适量干酵母加进来,搅拌匀称后,将锥形瓶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温度保持在30—40 ℃左右。

〔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是酵母菌快速繁殖,并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2. 观测到酵母菌培育液有气泡产生,塞上橡胶塞〔这样做既可以避开气体散失,影响后面试验效果,也为酒精的产生提供保障〕。

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看到干瘪的气球渐渐膨胀起来了。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3.将夹子打开,挤压气球,使瓶内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胶管导入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了(检测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原理:二氧化碳遇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4.将重铬酸钾试剂分别滴在比色板的凹槽内,并分别标注1号、2号〔作对比〕、3号。

在3号试剂上滴1滴酒精,在1号试剂上滴1滴酵母菌发酵液。

发觉1号和3号都由橙色变成了灰绿色。

试验创新点及意义:通过上述试验,让我们对酵母菌“发酵现象”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感受,比较简单理解课本上阐述的“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等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

使我们养成很好的节省意识。

试验现象:1. 闻到了发酵后非常的甜酒的芳香气味。

2. 详见【试验操作4】3.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发酵现象试验报告范文2一、试验目的〔1〕掌控摇床发酵法制备糖化酶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2〕了解利用黑曲霉菌菌种发酵时的生长条件及考前须知〔3〕娴熟掌控试验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培育条件的选择二、试验仪器及试剂菌种:黑曲霉仪器:锥形瓶〔500ml)、移液管、恒温水浴锅、秒表、50mL比色管、牛皮纸、纱布〔8层〕、pH计。

酵母发酵力测定试验步骤

酵母发酵力测定试验步骤

酵母发酵力的测定一、目的通过测定酵母发酵力,筛选发酵力强的酵母。

二、实验原理酵母在微酸性糖液中起发酵作用,其中的糖逐渐减少,乙醇及CO2则依比例而增大,CO2是气体,除溶解于醪中者外,都跑向外面,所以测定酵母的发酵力,或测糖液比重的减小,或测糖的减少,或乙醇的增加,或称培器为减轻量,以CO2的失去多少,或用NaOH等固定CO2然后称其量,或将培养器密闭,由其中压力的增大,而定发酵的强弱等。

本实验采用乙醇浓度增大、CO2含量、糖的减少、培养器的减轻四个方面测定其发酵力强弱。

三、实验材料1.菌种:本公司实验室分离所得。

2.试剂:葡萄糖、果糖、蔗糖、硫酸镁、磷酸二氢钾、蛋白胨、酵母浸膏、菲林试剂、碳酸氢钠。

3.器具:大三角瓶、小三角瓶、胶塞、玻璃管、1ml移液管、10ml移液管、天平、酒精计、温度计、蒸馏器、培养箱。

4.培养基四、方法步骤1.从斜面菌种接种到小三角瓶(100ml培养基)28℃培养24h;2.摇匀小三角瓶菌种,吸取10ml接种到大三角(1000ml),装好CO2收集装置,称重,记录其重量,置28℃培养,每天称重一次,直到重量减少量小于0.5g;3.发酵结束后,通过测量排水量测定CO2含量;4.取一定量的发酵醪液,测定其残糖量,以测定其发酵力;5.取100ml发酵醪液,加100ml水蒸馏出100ml溶液,用酒精计测定其乙醇含量。

(注:如果用酒精计不能测出,则改用重铬酸比色法或气相色谱法)重铬酸比色法所需试剂如下:(1)0.1%(v/v)标准乙醇溶液;(2)2%重铬酸钾溶液;(3)浓硫酸;铬酸比色法酒精糟中微量乙醇的测定酒精糟中乙醇的含量是蒸馏时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酒精糟中乙醇含量甚微,不宜采用酒精计测量,需用比色法测定,比色法测定乙醇其浓度下限可达0.02%。

1、原理酒精糟中残余乙醇的测定采用蒸馏法,蒸出的乙醇用重铬酸钾氧化为乙酸,而六价铬被还原为三价铬,以比色法测定。

3CH3CH2OH+2K2CrO7+8H2SO4=3CH3COOH+2Cr2(SO4)3+2K2SO4+1 1H2O2、试剂(1)0.1%(v/v)标准乙醇溶液(2)2%重铬酸钾溶液(3)浓硫酸3、测定步骤(1)标准系列管的制备在10毫升比色管中,按下列加入各溶液各管中加1毫升重铬酸钾溶液,5毫升浓硫酸,摇匀。

气球酵母发酵实验报告(3篇)

气球酵母发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发酵现象是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将有机物质分解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酵母菌作为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其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酵母菌发酵过程,了解其发酵现象,并探究发酵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酵母菌发酵过程,了解其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的现象。

2. 探究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糖溶液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3. 分析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气体的生成和消耗情况。

三、实验原理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能量、水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少量能量、酒精和二氧化碳。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酵母、白糖、瓶子、气球、温水、漏斗、温度计、计时器。

2. 实验仪器:锥形瓶、胶塞、胶管、大烧杯、玻璃棒、滴管。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酵母、白糖、瓶子、气球等实验材料准备好。

2. 配制糖溶液:取一定量的白糖,加入适量温水溶解,配制成不同浓度的糖溶液。

3. 设置实验组:将锥形瓶清洗干净,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糖溶液,并加入适量酵母。

4. 设置对照组:在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作为对照组。

5. 观察记录:将锥形瓶密封,放入温暖环境中,观察记录不同实验组中气球的膨胀情况。

6. 测量气体体积:使用滴管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到集气瓶中,测量气体体积。

7. 分析实验结果:对比不同实验组中气球的膨胀情况,分析发酵条件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不同浓度的糖溶液中,气球膨胀情况有所不同。

随着糖浓度的增加,气球的膨胀速度加快,膨胀程度也更大。

2. 测量气体体积:通过测量气体体积,发现随着糖浓度的增加,产生的气体体积也相应增加。

3. 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发酵过程中,糖浓度对发酵产物的生成和气体体积有显著影响。

高浓度糖溶液有利于酵母菌发酵,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和酒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酵母菌发酵实验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位于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酵母菌在日常生活中很常用,可以用来发包子、馒头和酿酒,很具有代表性。

该实验属演示实验,可直观地向学生展示酵母菌发酵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液体中冒气泡,同时气球胀大,说明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气体,与生活联系紧密,还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教材P71 演示实验发酵现象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

将这个杯子中的液体倒入透明的矿泉水瓶或玻璃瓶内,再往瓶内加一些温开水。

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套在瓶口。

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看看瓶中的液体会不会冒出气泡,气球会不会胀大。

不足之处:该实验观察到液体中冒气泡,同时气球胀大,说明酵母菌发酵并产生了气体,但无法测知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是何种气体,也无法深入理解酵母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改用一个带橡胶塞的锥形瓶。

2、瓶口插一根“Y”形玻璃导管,排气端分别连挤瘪的小气球和橡胶管,橡胶管再连一根直的玻璃导管,橡胶管用夹子夹住。

(见后图)
3、另用一个玻璃杯盛半杯澄清的石灰水,用来检测气体。

4、经过改进之后,就可以检测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是何种气体了。

四、实验器材
1、锥形瓶一个,“Y”形玻璃导管一根,直玻璃管一根,橡胶管一根,夹子一个,小气球一个,捆扎带一根,玻璃杯两个。

2、一杯温开水,一大勺糖,一小包酵母,半杯澄清的石灰水。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喜欢含糖的环境,有氧时将葡萄糖分解成
co和水,无氧时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
2
化碳,同时都释放出能量。

2、装置如下图:
六、实验过程
1、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的糖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

将混合液倒入锥形瓶时,再将瓶内加一些温开水。

2、按上面装置图连接好,放在温暖的地方。

3、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液体中冒气泡,气球胀大,说明酵母菌发酵过程产生了气体。

4、将玻璃导管伸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取下夹子,将气球内气体挤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
co。

2
5、打开锥形瓶盖,闻一闻有酒的气味,尝一尝有酒的味道,说明无氧时酵母菌发酵还产生了酒精。

6、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发馒头、包子,酿酒,你愿课后试一试吗
七、实验效果
不仅观察到气泡和气球胀大,还检测出发酵产生的气体是
co,
2
同时闻到了酒的气味,尝到了酒的味道,还可以尝试用发酵液去发包子。

实验和教学效果明显。

八、自我评价
1、器材易得,装置和过程不复杂,易实施。

2、比原实验更深入,也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

3、现象明显,效果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