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开发区及环渤海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汽车零部件行业环境及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零部件行业环境及发展趋势分析摘要:在现阶段世界范围内各国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中,汽车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运输工具和生产力工具。
而从汽车工业产品的角度上来说,其本质上是由不同零部件组成的工业技术产品,无论是汽车产品经过长期使用所产生的零部件损耗,还是汽车自身功能性的提升需求,本质上都需要不同的汽车零部件,由此就催生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并且目前来看,伴随着国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要求提升和国内汽车总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之下,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体发展前景良好,并且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因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行业环境;发展趋势;优化对策;研究分析前言: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不断改革创新,国内社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群众对于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相关事物都提出了崭新且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汽车产品。
而在汽车整车行业当中,汽车零部件行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处于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地带,其与汽车行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在当前国内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汽车用户的零部件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当代针对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将针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除此之外还会提出一定的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望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环境优化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一、关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概述所谓的汽车零部件,就是指一个成熟的汽车产品,除却机架以外所有的零件和部件都是汽车的零部件。
其中,汽车零件具体知识不能拆分的单个组建,部件则是指能够实现某一个动作或者是功能的零件组合。
从产业体系的角度上来说,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工业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汽车行业发展一片向好的宏观背景下,汽车零部件产业本身也实现了很好的发展[1]。
环渤海区域产业布局的现状与主要特点

现代经济信息环渤海区域产业布局的现状与主要特点姚腾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北京 100101环渤海经济圈的概念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
环渤海经济圈指包括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在内的环渤海区域所形成的经济地带,包括三省两市:即北京市、天津市两直辖市,河北省、山东省和辽宁省三省。
环渤海区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强大的科技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发达便捷的交通网络、密集的城市群和优越的人力资源条件等优势。
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发展迅速。
从1995年到2008年13年时间里,环渤海区域的GDP 总量由1.3万亿元增加到7.8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4.4%,占全国GDP 的比重也由21.40%提高到25.79%。
一、环渤海区域产业总体布局情况(一)环渤海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状况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环渤海区域产业基础雄厚,在全国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快速,整体经济实力增长迅速,环渤海区域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大。
环渤海区域三省两市2008年共实现增加值77564.65亿元。
环渤海第一产业2008年实现增加值6574.64亿元,第二产业2008年实现增加值40505.92亿元,第三产业2008年实现增加值30484.08亿元。
2008年环渤海区域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第一产业占8.48%,第二产业占52.22%,第三产业占39.30%。
环渤海区域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主要地位,第三产业次之,呈现出“二、三、一”工业化结构的特征。
最近八年来环渤海区域的产业结构总体呈现出一产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二产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三产所占比重先下降后上升的良好态势。
(二)环渤海区域三次产业分布状况环渤海第一产业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和辽宁三省。
其中山东第一产业发展较为突出,2008年山东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突破三千亿元大关,达到3002.6亿元。
河北省第一产业也发展较好,2008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两千亿元,达到2034.6亿元。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
电子信息产业是滨海新区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也是最早发展的产业之一,主要集中在经济开发区西 区。加快该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
1.发展现状 (1)起步早、发展快,一直保持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2)行业结构逐步完整和丰富,竞争力逐渐 增强。行业主要包括移动通讯、微电子、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显示器和家庭视听设备等。 (3)产业 集中度明显,产业链完整,集群发育良好,集群优势不断凸现。2005年5月,信息产业部公布了首批国家 电子信息产业园名单,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三个产业园位列其中,分别是:国家(天津)移动通信产业园、 国家(天津)片式元件产业园和国家(天津)集成电路产业园。(4)辐射效应明显,带动天津整体电子信息产 业发展。 2.存在的问题 (1)民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落后。 (2)电子信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3.发展优势 (1)产业聚群优势明显,产业链逐渐完整。(2)大品牌聚集对产业发展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3) 政策优势明显,体制上促进产业发展。 (4)劳动力成本低,吸引电子信息产业大量进驻。 (5)科研机构 大力发展,将是电子信息产业在新区长远发展的保障。(6)出口规模巨大,出口导向模式成型并不断完善。 4.发展目标 按照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总体趋势,巩固无线通信、新型元器件和以显示器为代表的计算机外 部设备三大优势领域,壮大发展软件、集成电路和数字视听三大增长点领域,培育光电子和汽车电子两个 新兴领域,加强研发、转化和辐射功能,形成物流、出口和配套三大特色,做大做强国家一流的电子信息 产业基地。 (--)化工产业 1.发展现状 滨海化工区占地面积76.5平方公里,分为三个区域,大港石化园区位于北围堤路以南、独流减河以北, 是百万吨大乙烯及其配套产业用地;油田化工区北至独流减河、东至海滨大道、南至穿港高速、西至津歧 路;临港化工区,位于海滨大道以东、天津港南疆港区以南,天碱、船厂等项目在此落户。 2.存在的问题 (1)环保压力大,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2)竞争态势强,同处渤海经济圈的辽宁和山东相关产 业发达,未来地区内部竞争激烈。辽宁省和山东省都是工业发达省份,与天津有相似的工业基础与油气资 源,且工业产业结构相似。(3)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制约化工产业的发展。 3.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2)产业链支持。加工业基地的产业聚集为化工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化工 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正逐渐形成,其聚集效应正逐渐显现出来。(3)政策支持。为进一步按规划实施滨海 化工区建设方案,天津市有关部门采取三大措施为建设滨海化工区大开绿灯。一是盯住大企业、大集团, 争取大项目;二是依托大项目,带动产业配套项目的跟进和延伸;三是高水平招商引资,扩大天津滨海化 工区项目库建设。(4)科技人力资源丰富。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学校37所,自然科学研究机构 150多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50万人,其中石化及化工行业从业人员达22万人。拥 有大量的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每年都有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和国际的先进水平,为石化工业 的发展储备了雄厚的技术和人力资源。 4.发展目标 滨海新区将重点建设天津港港岛30万吨级原油码头、集装箱泊位和物流基地;加快建设集中了大乙 烯、大炼油项目的大港石化基地,促进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新型制盐业、海水淡化等产业形 成完整产业链;扩大石油开采与化学工业规模,建设国家级石油储备基地、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
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产业链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行业现状分析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逐步壮大。
当前,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体系和供应链体系,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然而,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仍存在不少差距,例如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等,都拥有成熟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企业间竞争激烈。
这些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管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占据着全球市场的一席之地。
与之相比,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不断提升实力和竞争力。
发展前景分析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中国汽车市场巨大,需求旺盛,这为汽车零部件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
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成熟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将逐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
最后,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新型汽车零部件市场逐渐兴起,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
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产品智能化和环保要求上。
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变,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将朝着高效节能、环保友好的方向发展。
此外,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汽车零部件行业还将迎来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革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结论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竞争的挑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实力,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的压力。
2023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走势剖析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走势剖析2023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 700 万辆大关,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假设按这样的速度增长,2023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达 800 万辆,有望成为世界其次大汽车生产国。
作为其产业根底的汽车零部件行业,面对如此巨大的配套和售后效劳市场将如何进展,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课题。
一、零部件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五”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1.总量指标快速提高汽车零部件根本满足了高速进展的汽车生产和社会修理效劳的需要;根本具备了商用车、中低档乘用车零部件的开发与生产配套力气,具备了中高档乘用车零部件引进消化力气;零部件企业联合重组、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得到较快进展;“十五”期间汽车整车企业的整车产品销售收入每年平均增长 28.75%;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每年平均增长 36.82%,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023 年零部件产业总产值到达5200 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销售产值到达5000 亿元,行业利润率 6.1%,全年利润总额到达 300 亿元。
依据目前的产业水平,2023 年零部件产业总产值估量将到达 6700 亿元,销售产值将达6500 亿元。
利润率将在 6.15%左右,利润总额有望突破 350 亿元。
2.重组兼并初见成效零部件企业重组兼并初见成效,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得到较快进展,形成了一个有序利用外资,改善民营资本经营环境,提升国有企业效益的多元化资本构造下的既有竞争又能协调进展的产业格局。
格局主要由国资、民资、外资三大主体构成。
国有企业主要是过去形成的配套体系,以内部配套为主,现已开头尝试跳出原有企业集团的配套范围,拓展空间;民营企业由于过去与整车很少有直接配套关系,多为二级、三级配套商,或在零售市场、出口市场上拼搏;外资零部件企业多由实力强大的世界级零部件供给商把握,经营治理水平高,拥有先进的产品技术,并与跨国公司整车有原配套关系,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
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_1

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生产汽车所需的全部零部件,包括引擎、车身、悬架、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电子元件等。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进展与汽车市场息息相关,其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整个汽车产业的进展。
汽车零部件可以分为发动机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电子电器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涉及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电子元器件等多个领域。
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趋势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有14018家,主营业务收入总计36310.65亿元,同比增长1.55%。
2023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出口金额为2277.03亿元,同比下降1.13%。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有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趋势,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分别位于长三角地区、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
1. 高端化:随着汽车工业的普及和人们对汽车平安、性能等方面要求的提高,高端汽车零部件需求不断增长。
2. 绿色环保:环保已成为全球社会的趋势,汽车零部件行业也越来越注意环境爱护和节能减排。
3.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汽车零部件渐渐成为进展趋势。
当前,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正在经受着一次新一轮的深刻变革。
一方面,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电动汽车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技术等,正在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向更加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方向进展;另一方面,世界各国的环保法规和平安标准越来越严格,这也对汽车零部件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中国市场,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展势头也特别迅猛。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汽车零部件市场也在不断壮大。
据统计,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估计将来几年还将连续保持高速增长。
估计将来几年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展趋势将来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产品集成化、模块化;产品高端化、精细化;产品轻量化、节能化;运营自动化、智能化。
天津制造业现状及问题(一)

天津制造业现状及问题(一)天津制造业现状及问题目录•现状分析•问题解释现状分析1.产业结构单一:天津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和机械装备制造等领域。
2.缺乏技术创新:天津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3.人才短缺:天津缺乏高素质的制造业人才,特别是缺乏熟悉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人才。
4.环保压力增大: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天津制造业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加强绿色制造的发展。
问题解释1.产业结构单一:天津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过度依赖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和机械装备制造等传统制造业,缺乏多元化产业的支撑。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增加了风险和不稳定性。
2.缺乏技术创新:天津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
这使得天津制造业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导致市场份额的下降。
3.人才短缺:天津制造业缺乏高素质的制造业人才,特别是缺乏熟悉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人才。
这限制了天津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4.环保压力增大:天津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特别是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方面。
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加强绿色制造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总的来说,天津制造业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技术创新、人才短缺和环保压力增大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技术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制造业人才,积极推动绿色制造的发展。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天津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研究报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本文将从环渤海经济圈的现状与发展、发展战略、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和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环渤海经济圈的现状与发展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战略经济区之一,覆盖京津冀、山东、辽宁等地区。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极点,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1.现状目前,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总量约占全国GDP 的15%左右,区域内含有15 个省、市,面积约94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5 亿。
环渤海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度、逐步完善的产业基础、发展速度等成为各地倍受买家关注的主要原因。
2.发展在2017 年10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五个新概念,其中推进环渤海经济圈发展被列为五大重要战略之一。
二、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战略针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需要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1.加强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环渤海经济圈区域主要是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区,但当前在经济结构中,重工业和传统行业在占据比例较高。
因此,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优化结构的同时,需要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培育。
2.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是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基础,加快建设交通网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
包括高速铁路、大型公路、港口、机场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
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加入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促进环渤海贯通发展。
3.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是人才的集聚地,也是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创新基地,需要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开发区及环渤海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如果按汽车的基本构成将整车层层分解,会得到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处于金字塔塔尖的是整车;中间为构成整车的五大部分: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电器和通用件;金字塔底部是构成这五大部分的主要零部件,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的统计口径,发动机类零部件包括37种,底盘类包括50种,电子电器类包括21种,车身类包括15种,通用件大约有8种。
为了更好地了解天津开发区、天津及环渤海地区零部件的配套能力,本章将根据汽车产业这种金字塔型产业链特点,从开发区、天津市和环渤海地区三个层次,着重分析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产品种类和配套方向等几个方面。
一、天津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天津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体状况开发区目前主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共有31家(表24),其中汽车电子类企业17家;底盘类零部件企业1家;车身零部件企业5家;其他通用件企业8家。
从企业性质上看,这些企业均为合资或独资企业,主要投资国为日本、韩国、美国三个国家,注册资本超过2亿美元。
从规模上看,2002年开发区汽车零部件销售额达到36亿元人民币。
从企业竞争力上看,由于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加上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产品基本可以和国际上先进的零部件企业抗衡,其中出口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就有9家。
从产品配套方向上看,以轿车和出口为主,2002年出口额达2.9亿美元,约占销售额的70%左右。
(二)天津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品配套能力分析从零部件产品的生产情况来看,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产品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电器和通用件领域,但随着丰田项目的入区,相关零部件企业纷纷来开发区投资,其产品也由单一电子产品向底盘、车身等领域扩展。
2002年开发区汽车电子产品的销售额达到30.8亿人民币,出口2.8亿美元,分别占开发区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额和出口额的85%、96%左右,成为开发区汽车零部件的“主打”产品。
从在国内的地位来看,开发区汽车电子产品销售额也可占到全国汽车电子产品销售收入的10%左右,有一定规模优势。
如果按销售额来排序,开发区四大汽车零部件产品分别为:①汽车音响,销售额超过12亿元人民币,主要生产企业有:富士通天、现代电子和新韩精机;②汽车线束,销售额超过11亿元人民币,主要生产企业有:矢崎、津住汽车线束和津住线束部品;③汽车涂料,销售额超过4亿人民币,主要生产企业有:PPG涂料和关西涂料;④汽车灯具,销售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代表企业是日本斯坦雷电气有限公司。
此外,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汽车电子点火装置和电装电子生产的电子控制产品,虽然产量较低但技术含量高,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很有前景。
表24 天津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企业情况(2002年)二、天津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天津地区零部件产业发展总体状况目前天津地区主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有57家,其中发动机类零部件企业14家,底盘类企业12家,车身类企业14家,电子电器类企业11家,通用零部件企业6家(附件五)。
从企业性质看,合资企业26家,占45%。
其中日系企业就有25家,是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地区。
从产业规模上看,天津零部件行业产值较低,而且呈下降趋势(表25),虽然2002年有所缓解,但也仅占全国2.8%,在全国排在13位,落后于整车,天津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天津整车发展的瓶颈问题。
从经营状况上看,行业亏损严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少行业“小巨人”型的企业,全国100多个主要汽车零部件行业排名,天津只有一家企业(暖风机厂)排在第一位。
从产品出口上看,天津地区汽车零部件产品外向度较高,出口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2家,位居环渤海地区首位。
从配套方向上看,绝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主要为满足本地配套的需要,配套车型主要为夏利、华利等轻型车。
表25 汽车(含摩托车)零部件销售产值地区比较单位:亿元1998 上海湖北天津浙江河北92.06 43.24 31.01 26.82 9.251999 上海吉林浙江湖北江苏天津157.4 62.63 62.46 57.65 45.53 30.762000 上海浙江江苏湖北山东重庆四川辽宁河北吉林天津137.0 58.44 59.26 40.77 25.11 24.89 22.79 22.20 20.80 21.05 20.722001 上海江苏浙江辽宁湖北吉林山东重庆广东河北四川河南天津225.4 76.05 72.78 61.60 52.12 36.30 34.98 33.55 24.80 22.30 21.70 21.60 20.20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网上资料等整理。
(二)天津地区汽车零部件产品配套能力分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所统计的131种主要汽车总成、零部件分类方法,从零部件产品的生产情况看(图12),天津地区生产的主要汽车零部件共有59种,占分类目录的46%左右。
其中,发动机主要零部件16种,占43%;底盘主要零部件20种,占40%;电子电器主要零部件14种,占66%;车身主要零部件9种,占60%,;主要通用零部件3种,占37%。
从产量上看,天津地区零部件产量较低,在全国的份额超过10%的产品只有8种:汽缸体、汽油泵和水泵总成,制动软管、盘式制动器总成、悬架弹簧,点火线圈和安全带。
三、环渤海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环渤海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体状况如果从环渤海(天津、北京、河北、辽宁、山东)的范围来考察汽车零部件的配套能力,应该说基础不错,企业数量和工业产值,都占全国20%左右(表26),其中在本行业中排名前5位的企业有60多家,排名第一的企业就有18家(附件六)。
从产品国际竞争力来看,汽车产品出口金额在100万以上的企业有30家,占全国的22.1%,说明有相当一部分零部件企业不论从技术还是从成本上都可以和国际零部件企业竞争。
从主要企业的配套方向上看,以普及型轿车和货车为主,范围包括了华北、东北地区的整车企业。
表26 天津及环渤海地区零部件企业总体情况单位:亿元地区企业数占全国比例(%)现价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例(%)利润总额占全国比例(%)固定资产占全国比例(%)出口100万美元以上企业占全国比例(%)全国1558 958 63 1699 136天津68 4.4 27 2.8 -2.0 - 68 4.0 12 8.8 北京43 2.8 9.6 1.0 -4.2 - 49 2.9 5 3.7 河北39 2.5 23.9 2.5 0.8 1.3 48 2.8 4 2.9 辽宁94 6.0 79.7 8.3 4.3 6.8 171 10.0 3 2.2 山东72 4.6 38.7 4.0 2.0 3.2 100 5.9 6 4.4 合计316 20.3 178.9 18.7 0.9 1.4 436 25.7 30 22.1 资料来源:2002年汽车工业年鉴(二)环渤海地区汽车零部件产品配套能力分析根据2002年的统计(图12),环渤海地区(天津、北京、河北、辽宁、山东)能够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达到110种,占主要零部件的86%。
其中,发动机主要零部件32种,占86%;底盘主要零部件43种,占86%;电子电器主要零部件19种,占90%;车身主要零部件13种,占87%,;主要通用零部件6种,占75%。
从产量上看,占全国份额较大(超过30%)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和底盘零部件上,发动机零部件包括:汽缸垫、曲轴、气门挺杆、进排气门、三效催化转换器、散热器、飞轮齿圈;底盘零部件包括:悬架弹簧、制动盘、制动鼓、空压机总成、转向节、分动器总成。
此外,蓄电池和摩擦材料也在全国占有较大份额。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四、结 语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对天津开发区、天津市和环渤海地区的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可以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图13)。
从开发区自身产业基础来看,虽然在汽车电子产品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品种非常单一,目前仅在汽车音响、汽车线束、汽车涂料和汽车灯具四种产品上有一定优势,存在给丰田配套的可能性。
从天津市的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来看,基础比较薄弱,有一半左右的零部件产品在天津地区没有生产,即使能生产的产品,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研发投入低,也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产品,产量超过全国10%的汽车零部件仅有8种,而且从配套车型上看,主要为夏利等经济型轿车,很难满足像“皇冠”这样中高档轿车的需求。
但天津作为日系零部件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和丰田联系较为紧密,这些企业对丰田采购流程和标准都比较熟悉,丰田有可能会以这些企业为基础,输出技术,为丰田“皇冠”配套。
从环渤海地区来看,能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品种比较全,但如果考虑到配套车型和“丰田”对配套企业在技术和资质上的一些特殊要求,真正能给“丰田”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也非常有限。
其优势产品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和底盘的一些零部件上。
所以,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丰田”要想降低成本,就必须加强天津地区配套体系,一方面会敦促丰田体系内的配套企业来中国投资,另一方面,会加大在中国采购力度,发展国内配套企业。
因此,对开发区来说,应抓住这次机会,重点发展环渤海地区不能配套的一些零部件,补充我们汽车产业链条的一些“盲点”,完善开发区汽车产业配套环境。
环渤海地区能生产110种,占86%,主要产品:汽缸垫、曲轴、气门挺杆、进排气门、三效催化转换器、散热器、飞轮齿圈、悬架弹簧、制动盘、制动鼓、空压机总成、转向节、分动器总成天津市能生产59种,占46%,主要产品:汽缸体、汽油泵、水泵总成、制动软管、盘式制动器总成、悬架弹簧、点火线圈和安全带开发区主要产品:汽车音响、汽车线束、汽车涂料、汽车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