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共36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件(共38张PPT)

走向 战争
为什么能形成轴心国集团?
共同的性质: 都是法西斯政权。 共同的敌人: 矛头都指向当时的社会主 都是法西斯政权。义国家苏联,企图抵制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共同的目标: 都要实现其各自的侵略野心, 称霸世界。
课堂小结
国别 背景
建立 建立 标志 时间
内外 政策
影响
意大 利
一战后, 经济衰退, 政治混乱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凡尔登绞肉机
4.日本法西斯不同于其他法西斯的主要特点
是( ) A.对外侵略扩张
D
B.对内独裁统治
C.不断创造政变和兵变 D.以军部为核心力量
5.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的
D 标志是( ) A.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B.1933 年希特勒上台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背景
—— 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①1927年,日本内阁宣称“欲征服支那,
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
服支那”。
②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③在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
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2.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军部
什么是军部?
日本军部建于明治维新后,不受政 府控制,是当时日本庞大的军事官僚 机构,包括陆军省、海军省、陆军最 高指挥部参谋本部、海军最高指挥部 军令部等。
希特勒的蛊惑宣传
问题2 德国人对《凡尔赛条约》有怎样的看法? 纳粹党魁希特勒为何能到中下层人民的信任?
材料五:经济危机……刺激了垄断资产 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 须从掠夺的土地和生产空间中寻找出 路”,希特勒的这一争霸世界的主张, 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 持。……梯森、克虏伯、西门子等大资 本家联名上书,要求兴登堡总统委托民 族运动的最大集团的领袖希特勒组阁。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课件】【人教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共36张PPT)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结合课文中的人物扫描,归纳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崛起简历。
1919年,他加入德意志工人党,该党后改名为“德意 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 1921年,他成为纳粹党领袖。
欧洲战争策 1923年,他因“啤酒馆暴动”失败,被捕入狱。 源地形成 1924年,他出狱后着手强化纳粹党。
德国的纳粹党为什么能够得到德国的信任,被选上台呢?
1、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掠夺不满,渴望民族复兴,民族复仇 主义思想蔓延。 2、经济大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使垄断资产阶级需要对外扩张来转嫁 危机。 3、希特勒高超的演讲才能和欺骗手段。(蛊惑宣传,煽动复仇情绪)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德国法西斯政权对内独裁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背景 世界大战给意大利带来了高达140亿里拉的财政赤字, 战争结束后,军事定货停止,主要工业部门衰退,意大利 欠美英战债40亿美元,200万复员军人成为失业大军,经 济陷于危机之中。……煤铁依靠进口,军费几占国家预算 50%,外贸一直入超,通货膨胀,里拉很不稳定,工人实 际工资降低,农民丧失生计…… 1919年中,意大利南部发生农民起来夺取土地的斗争。 与此同时工人罢工斗争广泛开展。 ——《世界现代史》卢文璞主编
近代史上,20世纪30年代前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894 中日甲午战争1895 《 Nhomakorabea关条约》
1900 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1915 《二十一条》
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持续萧条的日本经济,遭到惨重的打击。……1929年丝价平均每捆 1350日元,1930年3月跌至1058日元,9月跌至500日元。……1930年9 月比1929年3月,8种商品平均下跌37%。1929年至1931年间,工业总产 值下降了32.9%……1931年,失业人数达250万。 ……1930年,尽管粮食大丰收,但因米价暴跌,一些旱地作物的价 格甚至抵不上运费,以致发生所谓“丰收饥馑”。 劳资争议由1929年的1400多起增至1931年的2400多起。农民的租 佃纠纷也从1929年的2400多起增至1931年的3400多起。 ——《世界现代史》卢文璞主编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件(22张PPT).ppt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背景
材料一 1927年,日本内阁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 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材料二 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也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工农业生 产大幅度下降,出口下降一半以上。到1931年,失业人数达300万,大批农 民破产,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日本统治集团迫切要求强化国家政权,转移 国内人民的视线并从对外战争中寻找新的出路。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政府更迭频繁,持不同政见 的政党轮流上台执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 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 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法西斯”一词源于古代罗马。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最高行政长官有12 个卫士相随。他们手持束棒,束棒中间插着一把战斧,象征着国家的最高 权力。束棒用于施行笞刑,斧子用于执行死刑。“束棒”在古代罗马人使 用的拉丁语中,读作“法西斯”。
日本法西斯势力对外侵略扩张的方案。 ——《国策基准》
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军费开支占全部财政收入的近一半。 日本还制定了《国策基准》,把“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 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处境与日本的处境有何相同之处?德国法西 斯专政与日本法西斯专政有何不同之处?
(2)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不满,渴望民族复兴,民族复仇主义 情绪蔓延。
(二)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建立者 希特勒 2.建立时间 1933年 3.建立标志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课件(共36张PPT)

达标检测·巩固新知
B 1.下列国家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先后顺序是 ( )
① 德国 ② 意大利 ③ 日本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2、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的相同背景是( D )
A.《凡尔赛和约》的制裁 B.建立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C.军部势力的急剧膨胀 D.经济、政治危机加剧
南京大屠杀
三、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
1935年的十月,装备新式武器的30万意大利军队, 兵分三路,发动了对埃塞俄比亚的进攻。
德国法西斯积极扩军备战,疯狂对外扩张
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 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 事区
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
1939年,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蔑视 一切 眼光
三军统 帅,法 西斯恶
魔
德国的纳粹党为什么能够得到德国的信任,被选上台呢?
希特勒极富煽动性的演讲
希特勒和总统兴登堡
史料一:
对战败的德国实行极为严厉的经济粹党利
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的民族情感。把自己打扮成国家民
族利益的代表者,骗取广大中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的信任。
史料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打击下,脆弱的德国政 府无力通过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调控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用以挽救经 济危机。强化国家权力成为必然,法西斯独裁政体正是在这一情 况下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史料三:希特勒上台前三次周游全德,施展其骗人的 讲演术,他打谈民主的苦难和仇恨,向人民许下美好 的诺言,骗取中下层人民的信任,他对内镇压工人运 动的党纲,更是获得资产阶级和达垄断资本家的支持, 他还加强勾结军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37张PPT(共37张PPT)

材料二 日本应该征服一个使日本能自给自足、 在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他地区的帝国。军方代 言人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鼓吹这一学说,但大 萧条的破坏这时为他们提供了易起反应的听众, 正如希特勒在德国遇到的情况一样。 材料三 对法西斯主义来说,帝国的成长,即 国家的扩张,是生命力的重要表现,是衰落迹 象的对立面。 ——贝尼托·墨索里尼
复习巩固
背景
罗
内容
斯
措施
福
新 政
特点
影响
经济大危机
整顿金融体系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政策 推行“以工代赈” 社会福利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积极方面: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 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 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 乎瘫痪,墨索里尼组织法西斯党。 2.建立: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 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3.扩张: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 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据表格可以看出这次事件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美国、德国、日本为解
决此事件分别采取了什么方法?最终结果怎样?
(2)方法: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结果:美国成功渡过经济危机。 方法:日本和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扩张侵略。结 果:日本德和国挑起“二战”。
材料二 以强权暴力为代名词的法西斯成为20世纪三四十 年代的一股恶风。三个法西斯国家相继建立,对内独裁, 对外侵略,无论是侵占中国东北三省,还是发动“水晶 之夜”,都是法西斯暴行愈演愈烈的开始,随着欧亚战 争策源地的形成,一次空前的灾难降临。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共27张PPT)

2、个人因素: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
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 起庞大的军队 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 1939年,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29—1933年危机中的日本
工业生产下降1/3 进出口贸易下降50% 失业工人达300万人 在业工人工资下降1/3以上 1/3的农民失去土地 工人农民斗争不断
魏玛共和国 银币
德国
德国法西斯上台的经过:
①1932年纳粹党成为第一 大党 ②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标志德国法
西斯势力上台。 ③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兼总理,集党、政、 军大权于一身。(1934年)
法西斯独裁政体在德国
盖世太保(秘密警察)
冲锋队
党卫军
强化恐怖独裁统治的专政机器
德国法西斯暴行
1936年,受军部控制 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 地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卢沟桥 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法西斯暴行
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占领卢沟桥。
合作讨论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1.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
2.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1922年,在垄断资本家 的支持下,墨索里尼被
任命为总理。
墨索里尼被任命为 总理。
意大利
对内独裁,对外侵 内外政策:
略扩张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德国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赔款使德
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魏玛政府面对危机无能为力。
知识拓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课件 (共31张PPT)

国别
背 景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经济衰退, 政治混乱 工农运动 高涨 社会经 济危机
建立标志
建立 时间
内外政策 一党独裁 扩军备战 独裁统治 扩张侵略 残酷镇压 扩军备战
影 响
德国
希特勒上台 1933年
意大利Leabharlann 进军罗马1922年
日本
“二二六” 1936年 兵变
欧、亚 战争策 源地形 成,严 重威胁 世界和 平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希特勒
墨索里尼
裕仁天皇
一、意大利法西斯的建立
建立者: 墨索里尼 建立时间: 1922年
作为一战战胜国的意大利, 又为何会建立法西斯政权呢?
外因 一战后,作为战胜国之一的意大利在巴黎 整个意大利社会 和会上所获甚微,巴黎和会分赃不均。 : 内因 国内通货膨胀、物资匮乏,大量退伍军人 : 失业· · · · · · 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等
祸不单行,1930到1931年冬春日本东北地 区遭受了五十年一遇的霜害,稻田八成受害, 比常年少了四成收获,于是日本东北七县爆发 了连封建时代都少见的严重饥荒。一时间,饿 殍遍地,卖儿卖女,甚至举家自杀,日本经济 一落千丈,国计民生凋敝。深感政府无能的陆 军将校把日本东北问题解决方案押到了中国东 北上。二者同一纬度线,气候条件也相差不离, 但地理农业条件却是无法比拟的。
归纳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 的过程与特点(以军部为核心
力量实行法西斯统治)
1936年3月,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标志着日本 法西斯专政建立。
1915年参与起草“二十一条” 1933年出任外务大臣 1936年“二二六”兵变出任内阁总理大 臣 广田内阁制定确立扩张方向的《国策基 准》 参与了所有对华战争扩大化的决策 1946年3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确定为甲 级战犯 1948年12月23日被处以绞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课件(共18张PPT)

3、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4、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影响: 二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暴行
⑴对内: 对进步组织实行残酷镇压,推行国民经济军
当堂训练
1.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下列
恐怖事件不是发生在德国的是( D )
A.国会纵火案
B.焚毁进步书籍
C.掀起反犹狂潮
D.军部发动政变
2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探究资本主义从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时期转为三
四十年代的动荡时期的因素中,下列哪一项堪称“萧何”? (D )
1、背景:
(1)日本觊觎中国之必由来已久。 (2)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3)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
国家
工业生 对外贸 失业 产下降 易缩减 人数
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
日本 (1931年)
32.9%
75.9% 约300万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特点 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二、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与扩张
对外政策:扩军备战,积极侵略扩张 (1)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 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2)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河 东岸非军事区
凡尔赛体系开始 被破坏
希特勒将德国陆军扩大至60万人,重 新成立空军并扩充海军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据吴于瑾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整理
纳粹党的发展有何特点?
内外政策:
对内政策: (1)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
权、政权、军权于一身。 (2)解散一切工会,取缔其他政党。 (3)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
4、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影响: 二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暴行
⑴对内: 对进步组织实行残酷镇压,推行国民经济军
当堂训练
1.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下列
恐怖事件不是发生在德国的是( D )
A.国会纵火案
B.焚毁进步书籍
C.掀起反犹狂潮
D.军部发动政变
2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探究资本主义从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时期转为三
四十年代的动荡时期的因素中,下列哪一项堪称“萧何”? (D )
1、背景:
(1)日本觊觎中国之必由来已久。 (2)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3)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
国家
工业生 对外贸 失业 产下降 易缩减 人数
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
日本 (1931年)
32.9%
75.9% 约300万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特点 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二、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与扩张
对外政策:扩军备战,积极侵略扩张 (1)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 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2)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河 东岸非军事区
凡尔赛体系开始 被破坏
希特勒将德国陆军扩大至60万人,重 新成立空军并扩充海军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据吴于瑾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整理
纳粹党的发展有何特点?
内外政策:
对内政策: (1)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
权、政权、军权于一身。 (2)解散一切工会,取缔其他政党。 (3)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来自机 希特勒上台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
纳粹党总裁 德意志
第三帝国元首
史海拾贝 “纳粹”是什么意思?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是德语“民族社会主义” (Nationalsozialismus)的音 译缩写。前身为1919年1月5日 建立的德国工人党。1920年9月 30日,该党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 会主义工人联盟。1921年6月29 日,阿道夫· 希特勒任党的元首。 1946年9月30日被纽伦堡国际军 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
●相关史事 “军部”一词,在二战前的日本十分流行, 最初只指独立于政府、拥有军令大权的国家军 事机关,后来逐渐成为当时日本庞大军事官僚 机构的总称,包括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 海军军令部以及关东军和其他军事机关。军部 不对议会负责,直属于天皇。因此,军部有时 也指近代天皇制中一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 军事势力。 在控制了国家政权后,以军部为主力的日本法 西斯分子对进步组织实行残酷镇压,并实现国 民经济军事化,将全部国家机器纳入战争轨道。
纳粹党根据各阶层的不同心理,进行针对性 的蛊惑宣传,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了广泛的 支持。 C. 历史原因: 缺乏民主传统;《凡尔赛和约》激发的民 族复仇情绪
希特勒走上纳粹德国的最高统治宝座
1934年兴登堡逝世。 此后,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大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
1933年1月希特勒 出任德国总理。
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希 特勒为总理后,接见希 特勒的合影。
意大利法西斯党徒在罗 马街头焚毁反对派的宣 传品
1922 年 10 月国王授权墨 索里尼组阁,法西斯专政在 意大利建立。图为墨索里尼 向意大利国王致敬。
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 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 大利建立起来。墨索里尼法 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梦想 恢复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疆界、 地位和尊严。
(1)政治上(对内) ❶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 建立法西斯专制独裁的统治
❷1933年,纳粹党利用“国会 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和进步 人士,解散工会。
德国法西斯暴行
“国会纵火案”
纳粹焚书
德国法西斯暴行
反犹狂潮
犹太人被要求佩戴歧
视性的黄星标志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德裔美国现代物理学奠基人
❶1935年,德国公 开撕毁《凡尔赛和 约》,实行兵役制, 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❷1936年,德国派兵 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❸1938年,吞并奥 地利;
❹1939年3月,吞并 捷克斯洛伐克
(4)思想上(对内): :
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对外:侵略扩张
苏台德区
莱 茵 区
德国
捷克
萨尔 区
斯洛伐克
奥地利
屠杀犹太人
(2)经济上 (对内)
确立战争经济体 制;大力发展以 军备工业为基础 的重工业;增加 战前储备。
1939 煤(百 年 万吨)
铁(万 钢(万 吨) 吨)
英国 法国 德国
235 50 386
811 1343 738 795 1775 2373
实行国民经济 军事化
“要大炮,不要黄油”
(3)军事上(对 外: 的理论: 种族主义;民族复仇 结合课本25页小字, 主义;反马克思主义; 总结纳粹党宣传的理 主张对外侵略扩张、 论: 对内独裁。
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标志: 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在德国建立法 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原因: A. 现实原因: 经济危机的打击; B. 直接原因: 纳粹党的兴风作浪
课堂 小结
法 西 斯 国 家 的 侵 略 扩 张
意大利
经
一战 打击 希特勒 出任德 国总理
向罗马 进军
墨索里 尼组阁
德国
济 危 机 打
国会纵火案 屠杀犹太人 扩军备战
对内独裁 对外扩张 军部控 制的内 阁上台 九一八事变 军部兵变 七七事变
日本
击
东 西 方 战 争 策 源 地 形 成
军国主义传统、经济危机打击、不满凡 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英法纵容政策
1、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查阅资料清楚意、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 地的形成;知道德国“国会纵火案”和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史实。 2、通过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原因”的思考,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 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用思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清楚意、德、日法西斯专政如何建立?欧、亚两个 战争策源地如何形成?培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议论、解疑、综合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比较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政 权建立方式的异同。在师生共同分析比较中深化认识,获取新知识。 5、唯物史观:学生通过了解“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思考得出 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从而加速了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6、人文素养:学习本科内容,使学生在增强爱好和平意识的基础上,有警惕法西 斯主义重新抬头的意识。
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占领卢沟桥。
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比较
背景 德 意 日 领导 组织 形式
纳粹党
上台 方式 选举
建立 时间
1933 1922
建立标志
希特勒上台 向罗马进军 兵变后,军 部控制政府
经济危机 希特勒
一战后, 墨索里尼 法西斯党 武力 经济衰退
经济危机
军部强 硬派
武力
1936
工业生产下降1/3 进出口贸易下降50% 失业工人达300万人 在业工人工资下降1/3以上 1/3的农民失去土地 工人农民斗争不断
国内外双重矛盾的激化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27年,日本内阁提出先夺取“满蒙”,再征 服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为了摆脱危机,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 推动对外扩张。 ♐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 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材料:工业生产下降40.6%;农业生产下降
30%;对外贸易缩减69.1%;失业工人占1/3,达 600万人
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德国经济濒临崩溃, 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德国民众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建立: 材料一:纳粹党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 约》,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尔 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得生存空间”,要用“德国 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 1927 年,日本内 阁提出了先夺取“满、蒙”,再征服中国,进 而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工业生产 急剧萎缩,数百万人失业或半失业;农产品价 格猛跌,农户负债累累。在内外矛盾激化的形 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1929—1933年危机中的日本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 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 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一战”中支出军费120 亿美元,其他损失30亿美元, 欠美、英债务44亿美元。巴 黎和会分赃最少,称之为 “乞丐帝国主义”。
从1918年至1922年,政
府更迭5次,最短的仅 存在有7个半月。
“法西斯”一词源于古代罗马。古代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最高行政长官有 12 个卫士相随。他们各手持一束束棒, 束棒中间插着一把战斧,象征着国家 的最高权利。束棒用于施行笞刑,斧 子用于执行死刑。“束棒”在古代罗 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中,读作“法西斯” ( fascas )。
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①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建立伪满洲国,侵占华北 ②加紧扩充军备,制定《国基准则》 ③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广田弘毅
日本法西斯暴行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攻沈阳。
日本法西斯暴行
“法西斯” 是什么意 思?
的 卫 束 士 棒 手 中
法西斯原意“束棒”,为古罗马 执政官出巡时的权利标志。象征暴 力和强权高于一切。
现在法西斯成了恐怖、 独裁和战争的代名词。
(1883年7月29日——1945年4月28 日),意大利法西斯党党魁、独裁者,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元凶之一。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1922 年至1943年期间任意大利王国首相。墨索里尼在 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 政党,从而建立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独裁统治。 墨索里尼与德国元首希特勒于1939年5月22日签 订意德钢铁条约。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加 入轴心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后墨索里尼在 意大利北部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1945年4月 27日,墨索里尼在逃亡途中被游击队发现、俘虏, 1945年4月28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 拉·贝塔西在科莫省梅泽格拉被枪决,后被愤怒 的群众暴尸。
(1)利用人民痛恨《凡尔赛条约》,煽动
复仇情绪。 (2)给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骗取中下层 人民的信任,获得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的 大力支持,使纳粹党一跃成为第一大党。
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一个普通海关职员之家。 1914 年,他加入德国陆军,参加了第一次世界 大战,战后退役。 1919 年,他加入德意志工人 党,该党后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 党”,即“纳粹党”。纳粹是德文“民族 的”“社会主义的”两个词缩写的音译。 1921 年,希特勒成为纳粹党领袖, 1923 年,他因组 织“啤酒馆暴动”失败,被捕入狱。在狱中他 口述成书《我的奋斗》,宣扬种族主义、民族 沙文主义和复仇主义,攻击马克思主义。 1924 年出狱后,希特勒着手强化纳粹党。
D
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 1932 年,德 国的工业产量比 1929 年下降 40% ,农业产 量下降 30% ,失业人数超过 600 万。在经济 危机的打击下,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 对政府的不满加剧。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 党乘机大肆活动,根据各个阶层的不同心 理,进行针对性的蛊惑宣传;还利用群众 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 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1928 年,纳粹党 只有 8 万党员, 1932 年猛增到 140 万。
Adolf Hitler
纳粹党总裁 德意志
第三帝国元首
史海拾贝 “纳粹”是什么意思?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是德语“民族社会主义” (Nationalsozialismus)的音 译缩写。前身为1919年1月5日 建立的德国工人党。1920年9月 30日,该党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 会主义工人联盟。1921年6月29 日,阿道夫· 希特勒任党的元首。 1946年9月30日被纽伦堡国际军 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
●相关史事 “军部”一词,在二战前的日本十分流行, 最初只指独立于政府、拥有军令大权的国家军 事机关,后来逐渐成为当时日本庞大军事官僚 机构的总称,包括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 海军军令部以及关东军和其他军事机关。军部 不对议会负责,直属于天皇。因此,军部有时 也指近代天皇制中一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 军事势力。 在控制了国家政权后,以军部为主力的日本法 西斯分子对进步组织实行残酷镇压,并实现国 民经济军事化,将全部国家机器纳入战争轨道。
纳粹党根据各阶层的不同心理,进行针对性 的蛊惑宣传,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了广泛的 支持。 C. 历史原因: 缺乏民主传统;《凡尔赛和约》激发的民 族复仇情绪
希特勒走上纳粹德国的最高统治宝座
1934年兴登堡逝世。 此后,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大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
1933年1月希特勒 出任德国总理。
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希 特勒为总理后,接见希 特勒的合影。
意大利法西斯党徒在罗 马街头焚毁反对派的宣 传品
1922 年 10 月国王授权墨 索里尼组阁,法西斯专政在 意大利建立。图为墨索里尼 向意大利国王致敬。
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 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 大利建立起来。墨索里尼法 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梦想 恢复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疆界、 地位和尊严。
(1)政治上(对内) ❶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 建立法西斯专制独裁的统治
❷1933年,纳粹党利用“国会 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和进步 人士,解散工会。
德国法西斯暴行
“国会纵火案”
纳粹焚书
德国法西斯暴行
反犹狂潮
犹太人被要求佩戴歧
视性的黄星标志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德裔美国现代物理学奠基人
❶1935年,德国公 开撕毁《凡尔赛和 约》,实行兵役制, 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❷1936年,德国派兵 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❸1938年,吞并奥 地利;
❹1939年3月,吞并 捷克斯洛伐克
(4)思想上(对内): :
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对外:侵略扩张
苏台德区
莱 茵 区
德国
捷克
萨尔 区
斯洛伐克
奥地利
屠杀犹太人
(2)经济上 (对内)
确立战争经济体 制;大力发展以 军备工业为基础 的重工业;增加 战前储备。
1939 煤(百 年 万吨)
铁(万 钢(万 吨) 吨)
英国 法国 德国
235 50 386
811 1343 738 795 1775 2373
实行国民经济 军事化
“要大炮,不要黄油”
(3)军事上(对 外: 的理论: 种族主义;民族复仇 结合课本25页小字, 主义;反马克思主义; 总结纳粹党宣传的理 主张对外侵略扩张、 论: 对内独裁。
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标志: 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在德国建立法 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原因: A. 现实原因: 经济危机的打击; B. 直接原因: 纳粹党的兴风作浪
课堂 小结
法 西 斯 国 家 的 侵 略 扩 张
意大利
经
一战 打击 希特勒 出任德 国总理
向罗马 进军
墨索里 尼组阁
德国
济 危 机 打
国会纵火案 屠杀犹太人 扩军备战
对内独裁 对外扩张 军部控 制的内 阁上台 九一八事变 军部兵变 七七事变
日本
击
东 西 方 战 争 策 源 地 形 成
军国主义传统、经济危机打击、不满凡 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英法纵容政策
1、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查阅资料清楚意、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 地的形成;知道德国“国会纵火案”和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史实。 2、通过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原因”的思考,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 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用思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清楚意、德、日法西斯专政如何建立?欧、亚两个 战争策源地如何形成?培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议论、解疑、综合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比较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政 权建立方式的异同。在师生共同分析比较中深化认识,获取新知识。 5、唯物史观:学生通过了解“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思考得出 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从而加速了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6、人文素养:学习本科内容,使学生在增强爱好和平意识的基础上,有警惕法西 斯主义重新抬头的意识。
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占领卢沟桥。
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比较
背景 德 意 日 领导 组织 形式
纳粹党
上台 方式 选举
建立 时间
1933 1922
建立标志
希特勒上台 向罗马进军 兵变后,军 部控制政府
经济危机 希特勒
一战后, 墨索里尼 法西斯党 武力 经济衰退
经济危机
军部强 硬派
武力
1936
工业生产下降1/3 进出口贸易下降50% 失业工人达300万人 在业工人工资下降1/3以上 1/3的农民失去土地 工人农民斗争不断
国内外双重矛盾的激化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27年,日本内阁提出先夺取“满蒙”,再征 服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为了摆脱危机,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 推动对外扩张。 ♐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 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材料:工业生产下降40.6%;农业生产下降
30%;对外贸易缩减69.1%;失业工人占1/3,达 600万人
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德国经济濒临崩溃, 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德国民众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建立: 材料一:纳粹党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 约》,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尔 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得生存空间”,要用“德国 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 1927 年,日本内 阁提出了先夺取“满、蒙”,再征服中国,进 而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工业生产 急剧萎缩,数百万人失业或半失业;农产品价 格猛跌,农户负债累累。在内外矛盾激化的形 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1929—1933年危机中的日本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 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 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一战”中支出军费120 亿美元,其他损失30亿美元, 欠美、英债务44亿美元。巴 黎和会分赃最少,称之为 “乞丐帝国主义”。
从1918年至1922年,政
府更迭5次,最短的仅 存在有7个半月。
“法西斯”一词源于古代罗马。古代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最高行政长官有 12 个卫士相随。他们各手持一束束棒, 束棒中间插着一把战斧,象征着国家 的最高权利。束棒用于施行笞刑,斧 子用于执行死刑。“束棒”在古代罗 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中,读作“法西斯” ( fascas )。
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①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建立伪满洲国,侵占华北 ②加紧扩充军备,制定《国基准则》 ③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广田弘毅
日本法西斯暴行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攻沈阳。
日本法西斯暴行
“法西斯” 是什么意 思?
的 卫 束 士 棒 手 中
法西斯原意“束棒”,为古罗马 执政官出巡时的权利标志。象征暴 力和强权高于一切。
现在法西斯成了恐怖、 独裁和战争的代名词。
(1883年7月29日——1945年4月28 日),意大利法西斯党党魁、独裁者,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元凶之一。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1922 年至1943年期间任意大利王国首相。墨索里尼在 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 政党,从而建立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独裁统治。 墨索里尼与德国元首希特勒于1939年5月22日签 订意德钢铁条约。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加 入轴心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后墨索里尼在 意大利北部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1945年4月 27日,墨索里尼在逃亡途中被游击队发现、俘虏, 1945年4月28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 拉·贝塔西在科莫省梅泽格拉被枪决,后被愤怒 的群众暴尸。
(1)利用人民痛恨《凡尔赛条约》,煽动
复仇情绪。 (2)给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骗取中下层 人民的信任,获得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的 大力支持,使纳粹党一跃成为第一大党。
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一个普通海关职员之家。 1914 年,他加入德国陆军,参加了第一次世界 大战,战后退役。 1919 年,他加入德意志工人 党,该党后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 党”,即“纳粹党”。纳粹是德文“民族 的”“社会主义的”两个词缩写的音译。 1921 年,希特勒成为纳粹党领袖, 1923 年,他因组 织“啤酒馆暴动”失败,被捕入狱。在狱中他 口述成书《我的奋斗》,宣扬种族主义、民族 沙文主义和复仇主义,攻击马克思主义。 1924 年出狱后,希特勒着手强化纳粹党。
D
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 1932 年,德 国的工业产量比 1929 年下降 40% ,农业产 量下降 30% ,失业人数超过 600 万。在经济 危机的打击下,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 对政府的不满加剧。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 党乘机大肆活动,根据各个阶层的不同心 理,进行针对性的蛊惑宣传;还利用群众 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 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1928 年,纳粹党 只有 8 万党员, 1932 年猛增到 14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