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难题集锦(整理)

合集下载

全等三角形难题集

全等三角形难题集

D
F
O
E
B
A
A 分平相互 DB 与 CA�证求 FC�EA �ED�FB�DC�BA 且�上 DB 在 F、E�图如知已、4
B
FC=FB�证 求。点一的上线长延的 DA 是 F�CD=BD�CA=BA�业作 4.7
等全次两
C
4 3
6 E 5 D
2 1
A
�6∠=5∠ :证求�4∠=3∠ �2∠=1∠ �点一的上 CA 是 E �中 DCBA 形边四在 �图如 、3
P
C
4
3
2
1
B
C D
分平角外的 BCA∠,CBA∠中 CBA△在�图如�业作 6.7
线分平角的 CAB∠是 PA:证求.P 交线
A
�么什为 .补互 CDA∠与 B∠则�EA2=BA+DA�E 于 BA⊥EC �DAB∠分平 CA�中 DCBA 形边四�图如、2
C B
C D
九图
B
2 1
D
A
A
。°081�B∠�CDA∠�证求 。CB�DC�2∠�1∠�DA�BA�知已�业作 5.7
CAB� 分平 EA�证求 �CE=ED 且 �上 .CA=FD �F 点于 EA 交 AB // FD 作 D 过 CB 在 E、D� CA � BA �中 CBA� 在�图如�知已、11
�中 ECB△与 ECF△在 CB=FC 取截上 DC 在�明证
C B
� EC � EC� ECB� � ECF�� � BC � FC�
�DO�AO�证求 �C∠�B∠�FC�EB�CD� BA�上线直条一同在点四 C、F、E、B�图如�知已.、2
E C B D
C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难题超级好题汇总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难题超级好题汇总

1. 如图,已知等边△ ABC,P在AC延长线上一点,以PA为边作等边△ APE,EC延长线交BP于M,连接AM,求证:(1)BP=CE;(2)试证明:EM-PM=AM.3.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和△ ADE中,AB AC,AD AE,BAC DAE ,且点B,A,D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CD,M,N分别为BE,CD的中点.(1)求证:① BE CD ;② AM AN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 绕点 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o,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4、如图1,以△ ABC的边AB 、AC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 ,连结EG ,试判断△ABC与△AEG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点 C 为线段AB 上一点,△ ACM, △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线段AN,MC 交于点E,BM,CN交于点F。

求证:1)AN=MB. (2)将△ ACM 绕点 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如图②所示,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3)AN 与BM 相交所夹锐角是否发生变化。

B图①CB图1)F7、已知 Rt △ ABC 中, AC BC ,∠C 90,D 为AB 边的中点, EDF 90°,EDF 绕 D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 AC 、 CB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 E 、 F.1 当 EDF 绕 D 点旋转到 DE AC 于E时(如图1),易证S △DEF S △CEF S △ ABC .DEF CEF 2 ABC当 EDF 绕 D 点旋转到 DE 和 AC 不垂直时, 在图 2 和图 3 这两种情况下, 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 请给予证明;8. 已知 AC//BD, ∠CAB 和∠ DBA 的平分线 EA 、EB 与 CD 相交于点 E. 求证 :AB=AC+BD.5、如图所示,已知△ ABC 和△ 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 A 、 HB 平分∠ AHD ;④∠ AHC=60 °,⑤△ BFG 是等边三角形;⑥ A .3个 B .4 个 C .5个 D .6 个B 、D 三点共线.下列结论:① AE=CD ;② BF=BG ;③ FG ∥AD .其中正确的有()6. 如图所示,△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 =90°,AD 交 AD 于点 F ,求证:∠ ADC =∠ BDE .是 BC 边上的中线,过 C 作 AD 的垂线,交 AB 于点 E , 、 S △CEF 、 S △ABC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图1若不成立,S △ DEF 图2图210、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BC>AB,AD=DC,BD 平分∠ ABC 。

各类型中高难度全等三角形125题(答案版)

各类型中高难度全等三角形125题(答案版)

1.已知:如图,AB ∥DE ,AC ∥DF ,BE =CF .求证:AB =DE .A DB EC F 【答案】∵ AB ∥ DE ,∴ ∠B =∠DEF∵AC ∥DF ,∴∠F =∠ACB∵ BE =CF ,∴ BE +EC =CF +EC 即 BC =EF∴∆ABC ≌∆DEF ,∴AB =DE .2.图中是一副三角板,45︒的三角板Rt ∆DEF 的直角顶点D 恰好在30︒的三角板Rt ∆ABC 斜边AB 的中点处,∠A = 30︒,∠E = 45︒,∠EDF =∠ACB = 90︒,DE 交AC 于点G ,GM ⊥AB 于M .(1)如图1,当DF 经过点C 时,作CN ⊥AB 于N ,求证:AM =DN .(2)如图2,当DF ∥AC 时,DF 交BC 于H ,作HN ⊥AB 于N ,(1)的结论仍然成立,请你说明理由.FCEGAM D N B图1ECFG HA B图2【答案】⑴ ∵ ∠A = 30︒,∠ACB = 90︒, D 是 AB 的中点,∴ BC =BD , ∠B = 60︒ ∴△BCD 是等边三角形.又∵CN ⊥DB ,∴DN =1DB ,2∵∠EDF = 90︒,∆BCD 是等边三角形.∴∠ADG = 30︒,而∠A = 30︒,∴GA =GD .∵ GM ⊥AB ,∴AM =1 AD 2又∵AD =DB ,∴AM =DN .⑵∵DF ∥AC ,∴∠BDF =∠A = 30︒,∠AGD =∠GDH = 90︒,∴∠ADG = 60︒.∵∠B = 60︒,AD =DB ,∴∆ADG ≌∆DBH ,∴AG =DH ,又∵∠BDF =∠A ,GM ⊥AB ,HN ⊥AB ,∴∆AMG ≌∆DNH .∴AM =DN .3.在正方形ABCD 中,AB 、BC 、CD 三边上分别有点E 、G 、F ,且EF ⊥DG .求证:EF =DG .⎨ ⎩ADA DEEM FFB G CBGC【答案】过点C 作 EF 的平行线,交 AB 于 M .易知CM = EF .从而证的∆BCM ≌ ∆CDG ,从而有 DG = CM ,故 EF = DG .4.在正方形 ABCD 中, E 、 F 、G 、 H 分别是 AB 、 BC 、CD 、 DA 边上的点,且 EG ⊥ FH ,求证: EG = FH .A HD A H N DGGEEMBF CBF C【答案】过点 E 作 EM ⊥ CD ,过点 F 作 FN ⊥ AD ,垂足分别为 M 、N . 由 EM ⊥ CD , FN ⊥ AD , EG ⊥ FH ,易得∠MEG = ∠NFH 因为 EM = BC , BC = CD , CD = NF ,所以 EM = NF 故∆EMG ≌ ∆NFH ,所以 EG = FH .5.∆ABC 中, ∠B = 90︒ , M 为 AB 上一点,使得 AM = BC , N 为 BC 上一点,使得CN = BM ,连 AN 、CM 交于 P 点.试求∠APM 的度数,并写出你的推理证明的过程.AMBN C【答案】∠APM 的度数为45︒证明过程如下:如图过点 M 作 AB 的垂线 MD ,使 MD = CN ,连接 DA 、 DN , 于是因为 MD ∥ CN 且 MD = CN ,所以四边形 MDNC 是平行四边形. 从而∠MDN = ∠MCN ,又因为CN = BM ,得到 DM = BM ,进而在∆MDA 与∆MBC 中, ⎧DM = BM ⎪∠DMA = ∠MBC = 90︒ , ⎪MA = BC PFP⎨ ⎩所以∆DMA ≌ ∆MBC ,这样 DA = MC ,而 MC = DN , 所以 DN = DA .又因为∠ADN = ∠ADM + ∠MDN= ∠ADM + ∠DAM = 90︒ , 所以得到∆ADN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ND = 45︒ ,利用 MC ∥ DN ,从而得到∠APM = ∠AND = 45︒ .ADB NC6.如图,在Rt ∆ABC 中, AB = AC ,AD ⊥ BC ,垂足为 D . E 、F 分别是CD 、AD 上的点,且CE = AF .如果∠AED = 62︒ ,那么∠DBF = .A【答案】28︒BDE7.E 、F 分别是正方形 ABCD 的 BC 、CD 边上的点,且 BE = CF .求证:AE ⊥ BF .ADF【答案】在∆ABE 和∆BCF 中⎧ AB = BC ⎪∠ABE = ∠BCF⎪BE = CF∴ ∆ABE ≌ ∆BCF BEC∴ ∠BAE = ∠CBF ∵ ∠BAE + ∠AEB = 90︒ ∴ ∠CBF + ∠AEB = 90︒ ∴ AE ⊥ BF8.E 、F 、G 分别是正方形 ABCD 的 BC 、CD 、AB 边上的点,GE ⊥ EF ,GE = EF .求证: BG + CF = BC .AD【答案】显然, ∆BEG ≌ ∆CFE ,GFBECM PC∴ BG = CE , BE = CF ∴ BG + CF = BC9.如图,矩形 ABCD 中, E 是 AD 上一点, CE ⊥ EF 交 AB 于 F 点,若 DE = 2 ,矩形周长为16 ,且CE = EF ,求 AE 的长.AEDFBC【答案】∵ FE ⊥ EC ,∴ ∠AEF + ∠DEC = 90︒ .∵ ∠AEF + ∠AFE = 90︒ , ∴ ∠AFE = ∠DEC .在三角形 AFE 与∆DEC 中, FE = CE , ∠A = ∠D = 90︒ , ∠AFE = ∠DEC , ∴ ∆AFE ≌ ∆DEC . ∴ AE = DC . ∵矩形周长为16 , ∴ AD + DC = 8 . ∵ AD = AE + DE ,∴且 DE = 2 .∴ 2 AE = 8 - DE . 即 AE = 3 .10.如图,已知∆ABC 中,∠ABC = 90︒,AB = BC ,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l 1 ,l 2 ,l 3 上,且l 1 ,l 2 之间的距离为2 ,l 2 ,l 3 之间的距离为3 ,则 AC 的长是 .Al 1 l 2【答案】2 Bl 311.两个全等的30︒ 、60︒ 的三角板 ADE 、 BAC ,如右下图所示摆放, E 、 A 、C 在一条直线上,连结 BD .取 BD 的中点 M ,连结 ME 、MC ,试判断∆EMC 的形状, 并说明理由.BMDEA C【解析】判断∆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图,连结 AM .17MBA C∵ ∠DAE = 30︒ , ∠BAC = 60︒ ,∴ ∠DAB = 90︒ ∵ ∆ADE ≌ ∆BAC ,∴ AD = AB又∵ M 是 BD 的中点,∴ AM = DM = BM ∴ ∠ADM = ∠MAB = 45︒ ∴ ∠EDM = ∠EDA + ∠ADM = 60︒ + 45︒ = 105︒ ∴ ∠MAC = ∠MAB + ∠BAC = 45︒ + 60︒ = 105︒ ∴ ∠EDM = ∠MAC ∵ ED = CA ,∴ ∆EDM ≌ ∆CAM ∴ EM = CM , ∠DME = ∠AMC而∠DME + ∠EMA = 90︒ ,∴ ∠AMC + ∠EMA = 90︒ 即∠EMC = 90︒ ,∴ ∆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2.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 ∠C 为直角, M 为 BC 的中点. CD ⊥ AM .求证: ∠AMC = ∠DMB .求证: ∠AMC = ∠DMB .CA DB【答案】法一:如图,过 B 作 EB ⊥ BC ,交CD 延长线于 E .CE∵ ∠3 + ∠1 = 90︒ , ∠4 + ∠1 = 90︒ ,∴ ∠3 = ∠4 .又 AC = CB ,∴ Rt ∆CBE ≌ Rt ∆AMC ,∴ BE = CM , ∠5 = ∠1 . 又 BM = CM ,∴ BE = BM .∴ ∠MBD + ∠EBD = 90︒ ,而∠MBD = 45︒ ,∴ ∠EBD =∠MBD . 又 BD 为公共边,∴ ∆BED ≌ ∆BMD .∴ ∠5 = ∠2 .解法二:如图,作底边 AB 的高CE 交 AM 于 F ,则CE 亦为中线和角平分线,3 1 M4 2 ADB5 MDC ∴AE =CE =BE .又∠3 +∠CDE =∠4 +∠CDE = 90︒.∴∠3 =∠4 ,∴Rt∆DCE = Rt∆FAE ,∴AMA E D B=CE=2,∴∠EDF = 45︒=∠B ,故CM AC 1DF ∥BC .又 E 、M 为AB 、BC 的中点,∴连接EM ,则EM ∥AC .∴AC ⊥BC ,∴EM ⊥BC ,故EM ⊥DF .∴EM 为DF 的中垂线.∴∠FME =∠DME .而∠FME +∠1 =∠DME +∠2 = 90︒,∴∠1 =∠2 .解法三:如图,作CG =AG 的平分线CF 交AM 于F ,CA DB 则∠ACF =∠MCF = 45︒,即ACF =∠CBD = 45︒.∵AC ⊥BC ,C D ⊥AM ,∴∠CAF +∠CMF =∠BCD +∠CMF = 90︒.∴BM=1.AC 2又∠B =∠CAD ,∴∆ACF ≌∆CBD .∴CF =BD .又CM =BM ,∠MCF =∠MBD .∴∆CFM ≌∆BDM .∴∠FMC =∠DMB .解法四:如图,过D 作DG ⊥CB .CA∵∠B = 45︒,∴DG =BG .∵∠DCG +∠AMC =∠FAC +∠AMC = 90︒,∴∠DCG =∠FAC .∴∆DCG ∽∆MAC .∴DG∶CG =CM∶AC = 1∶2 ,则BG∶CG = 1∶2 .∵DG ∥AC ,∴BD∶AD = 1∶2 ,而BM∶AC = 1∶2 , B =∠CAD .∴∆BMD ∽∆ACD ,∴∠BMD =∠ACD .而∠ACD =MGM F3 1FM24AMC ,解法五:如图,延长CB 到 E ,使 BE = BC .连接 AE ,延长CD 交 AE 于G ,则 AC = BC = BE ,CE∴AM = CE = 2 .CM AC 1 ∴ Rt ∆ACM ∽ Rt ∆ECA .∴ ∠CAM = ∠E . ∵ ∠CAM + ∠ACF = 90︒ , ∠GCE + ∠ACF = 90︒ , ∴ ∠CAM = ∠GCE .即∠GCE = ∠E .∴ CG = GE . ∵ ∠CAE + ∠E = 90︒ , ∠ACG + ∠GCE = 90︒ ,∴ ∠CAE = ∠ACG ,∴ CG = AG ,从而 AG = GE .又∵ BC = BE ,所以 D 为∆AEC 的重心,∴ BD = 1.而 BM = 1 , ∠B = ∠CAD . AD 2AC 2∴ ∆BMD ∽ ∆ACD ,∴ ∠BMD =∠ACD . 而 ∠AMC = ∠ACF ,∴ ∠BMD = ∠AMC .解法六:如图,过 A 作 AH ⊥ AM ,与 BC 的延长交于 H .HD B∵ ∠1 + ∠2 = 90︒ , ∠1 + ∠AMC = 90︒ , ∴ ∠2 = ∠AMC , ∴ Rt ∆AHC ∽ Rt ∆MAC ,∴ HC = AC= 2 . AC MC而 AC = BC ,∴HC= 2 .BC∵ HA ∥ C D ,∴ AD = HC= 2 .BD BC又∵ AC BM = 2 , ∠CAD = ∠B ,∴ ∆ADC ∽ ∆BDM ,C MFFMAD BG而∠AMC = ∠ACD ,∴ ∠AMC = ∠BMD .解法七:如图,过 D 作 DE ⊥ BM ,垂足为 E .CA∵ ∠CAM + ∠CMA = 90︒ , ∠ECD + ∠CMA = 90︒ , ∴ ∠CAM = ∠ECD , ∴ Rt ∆CAM ∽ Rt ECD ,∴ DE = MC = 1 .CEAC2∵ ∠B = 45︒ , ∠DEB = 90︒ ,∴ DE = BE ,∴ BE = 1. CE 2设 ME = x ,CM = BE = a ,∴a - x = 1 ,∴ x = a. a + x 2 3∴ DE = BE = a - a = 2a ,∴ ME = 1 = MC,3 3 ∴ Rt ∆CAM ∽ Rt ∆EDM , ∴ ∠AMC = ∠BMD .DE 2 AC13.如图所示,已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 ∠BAC 是直角, D 是 AC 上一点, AE ⊥ BD ,AE 的延长线交 BC 于 F ,若∠ADB = ∠FDC ,求证:D 是 AC 的中点.AFC【答案】过C 作CH 垂直于 AC 交 AF 延长线于 H 点;易证∆ABD ≌∆AHC , HC = AD ;进而证明∆FHC ≌∆FDC ,得到 HC = CD ,则 D 为 AC 中点.A14.如图所示,在等边∆ABC 中, DE ∥ BC , O 为∆ADE 的中心, M 为 BE 的中点, 求证OM ⊥ CM .M EDE【答案】如图所示,延长OM 至点 N ,使OM = MN ,连接OA 、OE 、OC 、 BN 、CN .AAD OEO N D EMMBCNB C因为OM = NM , BM = ME , ∠OME = ∠NMB , 故∆BMN ≌ ∆EMO ,则 BN = EO , ∠OEM =∠NBM . 因为 DE ∥ BC ,则∠DEB = ∠CBE , ∠OED = ∠CBN .因为O 为∆ADE 的中心,则OA = OE = BN , ∠OAE = ∠OED = 30︒ = ∠CBN . 因为 AC = BC ,故∆AOC ≌ ∆BNC ,从而OC = CN . 因为OM = MN ,故OM ⊥ CM .【点评】如果具备三角形相似的知识,我们就可以采取下面的解法. 如图所示,取 AE 的中点 N ,连接 MN 、OA 、ON 、OC . 因为O 为∆ADE 的中心,故∠OAN = 30︒ , OA =2ON . 因为 AN = NE , BM = EM ,故 AB = 2MN = AC .因为ON ⊥ AC , MN ∥ AB ,故∠MNE = 60︒ ,因为∠ONM = 30︒ ,故∆OAC ∽ ∆ONM ,∠OMN = ∠OCN ,则O 、M 、C 、N 四点共圆.因为ON ⊥ AC ,故OM ⊥ CM .15.已知 P 为等腰直角∆ABC 的斜边 AB 上任意一点, PE 、PF 分别为 AC 、BC 之垂线,垂足为 E 、 F . M 为 AB 之中点.则 E 、 M 、 F 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A ECF B【答案】解法一:如图,连接CM ,则CM 为 AB 之中线,亦为 AB 之高.P MAECFB∴ ∠CMA = 90︒ . ∵ ∠PEC = ∠PFC = ∠ECF = 90︒ , ∴ ECFP 为矩形,故 PE = CF . 又∵ ∠A = 45︒ ,∴ ∆AE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E = PE .∴ AE = CF . 又∵ CM = AM , ∠MCF = ∠A = 45︒ , ∴ ∆AEM ≌ ∆CFM ,∴ ∠AME = ∠CMF , EM = FM . ∵ ∠CME + ∠AME = 90︒ ,∴ ∠CME + ∠CMF = 90︒ ,即∠EMF = 90︒ . ∴ ∆EM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法二:如图,由 M 作 ME ' ⊥ AC , MF ' ⊥ BC ,则显然由于 M 为 AB 之中点, AC = BC , AC ⊥ BC ,AE E'CF F'B∴ ME 'CF ' 为正方形,故 ME ' = MF ' . 又设 ME ' 交 PF 于Q , 则∵ PE ⊥ AC , PF ⊥ BC ,∴ ∠EPF = ∠C = 90︒ .而∠PEE ' = ∠EE 'Q = 90︒ . ∴ EE 'QP 为矩形,故 EE ' = PQ . 同理 FF ' = QM .又∵ PF ∥ AC ,∴ ∠QPM = ∠A = 45︒ . ∴ ∆PQ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PQ = QM ,故 EE ' = FF ' .又 ME ' = MF ' , ∠EE 'M = ∠FF 'M = 90︒ . ∴ ∆EE 'M ≌ ∆FF 'M ,∴ ∠EME ' = ∠FMF ' , EM =FM . 又∠E 'MF + ∠FMF ' = 90︒ , ∴ ∠E 'MF + ∠EME ' = 90︒ .即∠EMF = 90︒ ,故∆M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法三:如图,延长 FM 到Q ,使 MQ = FM ,连接 AQ .PMPMQ2 2 2 A QECFB∵ AM = BM ,∴ A 、 F 、 B 、Q 4 点组成平行四边形. ∴ AQ = FB , AQ ∥ FB .又∵ BC ⊥ AC ,∴ AQ ⊥ AC , ∴ ∠QAE = ∠FCE = 90︒ .又∵ PF ⊥ BC , ∠B = 45︒ ,∴ FP = FB .同理 EP = AE . ∵ ECFP 为矩形,∴ FP = CE , EP = CF ,故 AB .而CM ⊥ AB , ∴ AQ = CE , A E = CF . ∴ Rt ∆AEQ ≌ Rt ∆CFE . ∴ EQ = FE , ∠AQE = ∠CEF , ∠QEA = ∠EFC . ∵ ∠AQE + ∠QEA = 90︒ ,∴ ∠CEF + ∠QEA = 90︒ .故 PF= .QF∴ ∆FE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而 M 为底边之中点,所以∆EMF 亦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法四:如图,连接CM ,则因为 M 为 AB 之中点,所以CM ⊥ AB ,CM 平分∠ACB , 即∠MCB = 45︒ .由 F 向 MB 引垂线 FQ ,向CM 引垂线 FF ' ,显然 F 'FQM 为矩形.则 FF ' = MQ .AECFB又∵ ∆CF '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F = 2FF ' = 2MQ . 又∵ PE ⊥ AC , PF ⊥ BC , AC ⊥ BC , ∴ ECFP 为矩形,故 EP = CF = 2MQ . 于是在Rt ∆EPF 和Rt ∆MQF 中, PF = FB =2QF , PF = , EP= ,∴ PF = EP ,QF MQQF MQ∴ ∆EPF ∽ ∆MQF ,故∠EFP =∠MFQ . 又∵ ∠PFM + ∠MFQ = 45︒ , ∵ ∠PFM + ∠EFP = 45︒ ,即 PF = BF .同理∠FEM = 45︒ , ∆EM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MPM QF'E解法五:如图,连接CP 、CM .AECFB∵ PF = BF ,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BPF = ∠BCM = 45︒ .∴ P 、C 、 F 、 M 4 点共圆.∴ ∠CMF = ∠CPF .又∵ ∠CPF = ∠CEF ,∴ ∠CEF = ∠CMF ,∴ E 、C 、 F 、 M 4 点共圆.∴ ∠MEF = ∠MCF = 45︒ , ∠MFE = ∠MCE = 45︒ ,∴ iEM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6.长方形 ABCD 中, AB = 4 , BC = 7 , ∠BAD 的角平分线交 BC 于点 E , EF ⊥ ED 交 AB 于 F ,则 EF = .ADFBEC【解析】由 AB = 4 ,AE 平分∠BAD 可知 BE = AB = CD = 4 .由基本图可知∆BEF ≌∆CDE , 故 EF = DE又 BC = 7 , BE = 4 ,故CE = 3 .由勾股定理可知, DE = 5 . 从而可知 EF = 5 .【答案】517.如图,设∆ABC 和∆CDE 都是正三角形,且∠EBD = 62︒ ,则∠AEB A .124︒ B .122︒ C .120︒ D .118︒的度数是( )ABCD【答案】分析 既然题目这样问,说明这两个角之间必然能找到一定的联系. 解 易知∠ACE = ∠BCD , ∆AEC ≌ ∆BDC ,于是∠EAC = ∠DBC ,从而∠EBD = ∠CBD + ∠CBE = ∠EAC + ∠CBE ,在考虑到∠EAC + ∠AEC + ∠ACE + ∠CEB + ∠ECB + ∠EBD = 360,有:∠BEC + ∠AEC = 360 - 60 - 62 = 360 - ∠AEB 从而∠AEB = 122 ,选B 。

全等三角形难题集锦超级好

全等三角形难题集锦超级好

1.如图,已知等边△ABC ,P 在AC 延长线上一点,以PA 为边作等边△APE,EC 延长线交BP 于M ,连接AM,求证:(1)BP=CE ; (2)试证明:EM-PM=AM.2.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 △和ADE △中,AB AC =,AD AE =,BAC DAE ∠=∠,且点B A D ,,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 CD M N ,,,分别为BE CD ,的中点. (1)求证:①BE CD =;②AN AM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B E3.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过AB 边上的点D 作DG BC ∥,交AC 于点G ,在GD 的延长线上取点E ,使DE DB ,连接AE CD ,. (1)求证:AGE DAC △≌△;(2)过点E 作EF DC ∥,交BC 于点F ,请你连接AF ,并判断AEF △是怎样的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CGAEDBF4、在ABC △中,2120AB BC ABC ==∠=,°,将A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角α(0<°α90)<°得A BC A B 111△,交AC 于点E ,11A C 分别交AC BC 、于D F 、两点.如图1,观察并猜想,在旋转过程中,线段1EA 与FC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ADBECF 1A1CADBECF 1A1C5. 如图所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AD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AD 的垂线,交AB 于点E ,交AD 于点F ,求证:∠ADC =∠BDE .ABCD EF6已知Rt ABC △中,90AC BC C D ==︒,∠,为AB 边的中点,90EDF ∠=°, EDF ∠绕D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C 、CB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 、F . 当EDF ∠绕D 点旋转到DE AC ⊥于E 时(如图1),易证12DEF CEF ABC S S S +=△△△.当EDF ∠绕D 点旋转到DE AC 和不垂直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DEF S △、CEF S △、ABC S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A EC F BD图1图3ADFECBADBCE 图2F7、已知AC//BD,∠CAB和∠DBA的平分线EA、EB与CD相交于点E.求证:AB=AC+BD.8.等边△ABC,D为△ABC外一点,∠BDC=120°,BD=DC.∠MDN=60°射线DM与直线AB相交于点M,射线DN与直线AC相交于点N,①当点M、N在边AB、AC上,且DM=DN时,直接写出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②当点M、N在边AB、AC上,且DM≠DN时,猜想①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③当点M、N在边AB、CA的延长线上时,请画出图形,并写出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DCBA9.如图1,BD 是等腰ABC Rt Δ的角平分线, 90=∠BAC .(1)求证BC =AB +AD ;(2)如图2,BD AF ⊥于F ,BD CE ⊥交延长线于E ,求证:BD =2CE ;10、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CE ⊥AB 于E ,AD+AB=2AE ,则∠B 与∠ADC 互补.为什么?ABCD FE 图2DBEAC图十一11如图,在△ABC 中∠ABC,∠ACB 的外角平分线交P.求证:AP 是∠BAC 的角平分线1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ADC +∠ABC =180度,CE ⊥AD 于E ,猜想AD 、AE 、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EBAC图2DCB13如图,已知在△ABC 中,∠B=60°,△ABC 的角平分线AD,CE 相交于点O ,求证:OE=OD14如图所示,已知在△AEC 中,∠E=90°,AD 平分∠EAC ,DF ⊥AC ,垂足为F ,DB=DC ,求证:BE=CF15如图①,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难题集锦超级好

全等三角形难题集锦超级好

2、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 ACM, △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线段 AN,MC 交于点E ,BM,CN 交于点F 。

求证:(1) AN=MB.(2)将厶ACM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如图②所示,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 ( 3) AN 与BM 相交所夹锐角是否发生变化。

5.已知,如图①所示,在 △ ABC 和厶ADE 中,AB AC ,AD AE , BAC DAE ,且点B ,A ,D 在一条直 线上,连接 BE ,CD ,M ,N 分别为BE ,CD 的中点.(1)求证:① BE CD :② AM AN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 △ ADE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6.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 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 和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 Q 连结PQ 以下五个结论:① AD=BE ;② PQ // AE ;③ AP=BQ;④DE=DP ⑤ / AOB=60 ⑥CP=CQ ⑦厶CPQ 为等边三角形. ⑧共有2对全等三角形⑨CO 平分/ AOP ⑩CO 平分/ BCD恒成立的结论有 _________________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10.已知: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 使 DE DB ,连接 AE ,CD .(1)求证:△ AGE ◎△ DAC ;过AB 边上的点D 作DG // BC ,交AC 于点G ,在GD 的延长线上取点 E , 1.如图,已知等边厶ABC P 在AC 延长线上一点,以PA 为边作等边△ APE,EC 延长线交BP 于M 连接AM,求证:(1) BP=CE(2)试证明:EM-PM=AM.(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A. 3个1、在厶 ABC 中,AB BC 2, ABC 120°将△ ABC 绕(0 ° 90 °得厶ABG , AB 交AC 于点E , A 1C 1分别点B 顺时针旋转角 交 AC 、BC 于 D 、F2.如图所示,△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 90° AB 于点E ,交AD 于点F ,求证:/ ADC=Z BDE(2)过点E 作EF // DC ,交BC 于点F ,请你连接AF ,并判断△ AEF 是怎样的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11、如图1,以 △ ABC 的边AB 、AC 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 ABDE 和正方形 ACFG ,连结EG ,试判断△ ABC与厶AEG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9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连结PQ 以下五个结论:① AD=BE ; ② PQ // AE ③ AP=BQ ④ DE=DP ⑤ / AOB=60 .恒成立的结论有 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已知△ ABC^n ^ 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 A 、B 、D 三点共线.下列结论: ①AE=CD ②BF=BG ③HB 平分/ AHD ④/ AHC=60,⑤A BFG 是等边三角形; ⑥FG// AD.其中正确的有()两点•如图1,观察并猜想,在旋转过程中,线段EA 与FC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Q113. 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M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

全等三角形难题集锦超级好题汇总

全等三角形难题集锦超级好题汇总

1.如图,已知等边△ABC ,P 在AC 延长线上一点,以PA 为边作等边△APE,EC 延长线交BP 于M ,连接AM,求证:(1)BP=CE ;(2)试证明:EM-PM=AM.2、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线段AN,MC 交于点E ,BM,CN 交于点F 。

求证:(1)AN=MB.(2)将△ACM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如图②所示,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 (3)AN与BM 相交所夹锐角是否发生变化。

3.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 △和ADE △中,AB AC =,ADAE =,BAC DAE ∠=∠,且点B A D ,,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 CD M N ,,,分别为BE CD ,的中点. (1)求证:①BE CD =;②AN AM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22题PB EAB A B N CNA4、如图1,以ABC △的边AB 、AC 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 和正方形ACFG ,连结EG ,试判断ABC △与AEG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5、如图所示,已知△ABC 和△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A 、B 、D 三点共线.下列结论:①AE=CD ;②BF=BG ;③HB 平分∠AHD ;④∠AHC=60°,⑤△BFG 是等边三角形;⑥FG ∥AD .其中正确的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6. 如图所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AD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AD 的垂线,交AB 于点E ,交AD 于点F ,求证:∠ADC =∠BDE .AGFCBDE(图1)ABC DEF7、已知Rt ABC △中,90AC BC C D ==︒,∠,为AB 边的中点,90EDF ∠=°,EDF ∠绕D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C 、CB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 、F .当EDF ∠绕D 点旋转到DE AC ⊥于E 时(如图1),易证12DEF CEFABC S S S +=△△△.当EDF ∠绕D 点旋转到DE AC 和不垂直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DEF S △、CEF S △、ABC S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8.已知AC 求证:AB=AC+BD.A E C FBD图1图3ADFECBADBCE 图2FDCBA9.如图1,BD 是等腰ABC Rt Δ的角平分线, 90=∠BAC .(1)求证BC =AB +AD ;(2)如图2,BD AF ⊥于F ,BD CE ⊥交延长线于E ,求证:BD =2CE ;10、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BC >AB ,AD=DC ,BD 平分∠ABC 。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难题题型归类及解析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难题题型归类及解析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难题题型归类及解析1.在三角形ABC中,AD是角BAC的平分线,AE=AC,DE=2cm,BD=3cm,求BC的长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轴对称性,构造全等三角形ADE和ABC。

因为AE=AC,所以三角形ADE和三角形ABC的两边分别相等,因此它们是全等的。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DAE=∠CAB,∠AED=∠ACB。

又因为AD是角BAC的平分线,所以∠DAE=∠EAC,因此∠CAB=2∠EAC。

设BC=x,则根据正弦定理可得:3/x=sin(2EAC)/sin(EAC),化简后得到x=6.2.在三角形ABC中,BD是角ABC的平分线,AB=BC,P在BD上,PM⊥AD于M,PN⊥CD于N,求解PM与PN 的关系。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构造等腰三角形ABD和CBD。

因为AB=BC,所以三角形ABD和三角形CBD的两边分别相等,因此它们是全等的。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BDA=∠BDC,∠ADB=∠CDB。

又因为BD是角ABC的平分线,所以∠ADB=∠BDC,因此∠BDA=∠CDB。

因此,三角形APM和三角形CPN是全等的。

因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所以PM=PN。

3.在三角形OAB中,P是角OAB的平分线上的一点,PC⊥OA于C,∠OAP+∠OBP=180°,OC=4cm,求解AO+BO的值。

我们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轴对称性,构造全等三角形OAC和OBC。

因为∠OAP+∠OBP=180°,所以∠AOP=∠BOP=90°。

因此,三角形OAP和三角形OBP是直角三角形。

设AO=x,BO=y,则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PC^2=OP^2,y^2+PC^2=OP^2.又因为OC=4cm,所以PC=2cm。

将PC代入上面的两个式子中,得到x^2+y^2=OP^2-4.又因为三角形OAC和三角形OBC是全等的,所以x=y,因此2x^2=OP^2-4,即OP^2=2x^2+4.因此,AO+BO=2x=2√((OP^2-4)/2)=2√(2x^2)=2√(2y^2)=2√(2x^2+4)/2=2√(OP^2)/2=OP√2=2√6.4.在三角形ABC中,E在边AC上,且∠XXX∠ABC。

(完整)全等三角形难题及答案

(完整)全等三角形难题及答案

1、 如图,在ABC ∆中,AB BC =,90ABC ∠=。

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BE BF =,连接,AE EF 和CF 。

求证:AE CF =.2、 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的点,且CD AB =,ADB BAD ∠=∠,AE 是ABD ∆的中线。

求证:2AC AE =.3、 如图,在ABC ∆中,AB AC >,12∠=∠,P 为AD 上任意一点。

求证:AB AC PB PC ->-。

4、如图,BD 、CE 分别是ABC ∆的边AC 、AB 上的高,F 、G 分别是线段DE 、BC 的中点求证:DE FG ⊥5、如图所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AD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AD 的垂线,交AB 于点E,交AD 于点F ,求证:∠ADC=∠BDE6、如图,在锐角ABC ∆中,已知C ABC ∠=∠2,ABC ∠的平分线BE 与AD 垂直,垂足为D ,若cm BD 4=,求AC 的长参考答案1、 思路分析: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证明这两条线段相等,关键是要找到这两个三角形.以线段AE 为边的ABE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到CBF ∆的位置,而线段CF 正好是CBF ∆的边,故只要证明它们全等即可。

解答过程:90ABC ∠=,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90ABC CBF ∠=∠=在ABE ∆与CBF ∆中AB BC ABC CBF BE BF =⎧⎪∠=∠⎨⎪=⎩∴ABE CBF ∆≅∆(SAS)∴AE CF =。

解题后的思考:利用旋转的观点,不但有利于寻找全等三角形,而且有利于找对应边和对应角。

小结: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是重要的方法,但有时不容易找到需证明的三角形。

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的观点来寻找或利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2、 思路分析:要证明“2AC AE =”,不妨构造出一条等于2AE 的线段,然后证其等于A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如图1,点O 是线段AD 的中点,分别以AO 和DO 为边在线段AD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 和等边三角形OCD ,连结AC 和BD ,相交于点E ,连结BC .求∠AEB 的大小;(2)如图2,ΔOAB 固定不动,保持ΔOCD 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ΔOCD 绕着点O 旋转(ΔOAB 和ΔOCD 不能重叠),求∠AEB 的大小.图1 图22、(1)如图1,现有一正方形ABCD ,将三角尺的指直角顶点放在A 点处,两条直角边也与CB 的延长线、DC 分别交于点E 、F .请你通过观察、测量,判断AE 与A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将三角尺沿对角线平移到图2的位置,PE 、PF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果将三角尺旋转到图3的位置,PE 、PF 之间是否还具有(2)中的数量关系?如果有,请说明3、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点,且45EAF =︒∠,AH EF ⊥,H 为垂足,求证:AH AB =.4、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等边ABC ∆和等边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 .以下五个结论: ① AD=BE ; ② AE PQ //; ③ AP=BQ ;④ DE=DP ; ⑤ ︒=∠60AOB ⑥CP=CQ ⑦△CPQ 为等边三角形. ⑧共有2对全等三角形 ⑨CO 平分AOE ∠ ⑩CO 平分BCD ∠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CHF ED BAABC ED O P Q5、D 为等腰ABC Rt ∆斜边AB 的中点,DM ⊥DN ,DM ,DN 分别交BC ,CA 于点E ,F 。

(1)当MDN ∠绕点D 转动时,求证:DE=DF 。

(2)若AB=2,求四边形DECF 的面积。

6、如图,ABC ∆是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120BDC 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 、AC 边于M 、N 两点,连接MN .探究:线段BM 、MN 、NC 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7、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线段AN ,MC 交于点E ,BM ,CN 交于点F 。

求证:(1)AN=MB .(2)将△ACM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如图②所示,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3)AN 与BM 相交所夹锐角是否发生变化。

图① 图②8、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如图①,已知在ABC ∆中,AB=AC ,P 是ABC ∆内部任意一点,将AP 绕A 顺时针旋转至AQ ,使BAC QAP ∠=∠,连接BQ 、CP ,则BQ=CP .”小亮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他通过对图①的分析,证明了△ABQ ≌△ACP ,从而证得BQ=CP 之后,将点P 移到等ABAB腰三角形ABC 之外,原题中的条件不变,发现“BQ=CP ”仍然成立,请你就图②给出证明.9、将一张透明的平行四边形胶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图①中的两张三角形胶片ABC ∆和DEF ∆.且ABC ∆≌DEF ∆。

将这两张三角形胶片的顶点B 与顶点E 重合,把DEF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时AC 与DF 相交于点O . ①当DEF ∆旋转至如图②位置,点)(E B ,C ,D 在同一直线上时,AFD ∠与DCA ∠的数量关系是 . ②当DEF ∆继续旋转至如图③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AO 与DO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10、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DC .(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2)证明:DC ⊥BE .11、两个全等的含30°、60°角的三角板ADE 和三角板ABC 放置在一起,︒=∠=∠90ACB DEA ,︒=∠=∠30ABC DAE ,E 、A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D ,取BD 中点M ,连接ME 、MC ,试判断△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2、如图,AD//BC ,AD=BC ,AE ⊥AD ,AF ⊥AB ,且AE=AD ,AF=AB ,求证:AC=EF13、如图,AE ⊥AB ,AD ⊥AC ,AB=AE ,∠B=∠E ,求证:(1)BD=CE ;(2)BD ⊥CE .14、如图,BF ⊥AC 于点F ,CE ⊥AB 于点E ,且BD=CD 。

求证:(1)△BDE ≌△CDF ;(2) 点D 在∠A 的平分线上15、如图1,A 、E 、F 、C 在同一条直线上,AE=CF ,过E 、F 分别作DE ⊥AC ,BF ⊥AC , (1)若AB=CD ,试说明BD 平分EF ;(2)若将△DEC 的边EC 沿AC 方向移动变为图2时,其余条件不变,BD 是否还平分EF ,请说明理由。

16、如图①,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

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在ABC ∆中,∠ACB 是直角,∠B=60°,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

请你判断并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③,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7、如图1,点M 为锐角ABC ∆内任意一点,连接AM 、BM 、CM .以AB 为一边向外作等边ABE ∆,将BM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 ,连接EN . (1)求证:△AMB ≌△ENB ;(2)若AM+BM+CM 的值最小,则称点M 为ABC ∆的费尔马点.若点M 为ABC ∆的费尔马点,试求此时AMB ∠、BMC ∠、CMA ∠的度数;(3)小翔受以上启发,得到一个作锐角三角形费尔马点的简便方法:如图2,分别以ABC ∆的AB 、AC 为一边向外作等边△ABE 和等边△ACF ,连接CE 、BF ,设交点为M ,则点M 即为ABC ∆的费尔马点.试说明这种作法的依据.18、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M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

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经过点D ,且直角顶点E 在AB 边上滑动(点E 不与点A ,B 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CBM 的平分线BF 相交于点F . (1)如图1,当点E 在AB 边的中点位置时:① 通过测量DE ,EF 的长度,猜想DE 与EF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 ② 连接点E 与AD 边的中点N ,猜想NE 与BF 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 ③ 请证明你的上述两猜想.(2)如图2,当点E 在AB 边上的任意位置时,请你在AD 边上找到一点N , 使得NE=BF ,进而猜想此时DE 与E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OP AMNEB CD FACEFBD图①图②图③图1 图219、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边BC、CD的中点,AF、DE相交于点G,则可得结论:①AF=DE;②AF⊥DE.(不需要证明)(1)如图2,若点E、F不是正方形ABCD的边BC、CD的中点,但满足CE=DF.则上面的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2)如图3,若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CB的延长线和DC的延长线上,且CE=DF,此时上面的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0、如图1、图2、图3,△AOB,△COD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º,(1)在图1中,AC与BD相等吗,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2)若△COD绕点O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到达图2的位置,请问AC与BD还相等吗,还具有那种位置关系吗?为什么?(3)若△COD绕点O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到达图3的位置,请问AC与BD还相等吗?还具有上问中的位置关系吗?为什么?21、如图1,在ABC中,BC边在直线l上,AC⊥BC,且AC = BC.△EFP的边FP也在直线l上,边EF与边AC重合,且EF=FP.(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14-2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Q,连结AP,BQ.猜想并写出BQ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3)将△EFP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3的位置时,EP 的延长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Q ,连结AP ,BQ .你认为(2)中所猜想的BQ 与AP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2、如图①所示,在ABC ∆和ADE ∆中,AC AB =,AE AD =,DAE BAC ∠=∠,且点B ,A ,D 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 ,CD ,M ,N 分别为的中点. (1)求证:①;②AN AM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 ∆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23、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90AEF ,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分线CF 于点F ,求证:AE=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则AM=EC ,易证AME ∆≌ECF ∆,所以EF AE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 ”BE CD ,BE CD =A图1( F)BC P A (E ) llPB C F图2lQ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4、问题背景,如下命题:① 如图1,在正三角形ABC 中,N 为BC 边上任一点,CM 为正三角形外角∠ACK 的平分线,若︒=∠60ANM ,则AN=N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